2.3数学归纳法(上课)
课件7:2.3 数学归纳法
需要注意:步骤(2)是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关键.归 纳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起着已知的作用, 证明“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中,必须用到归纳 假设,再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 论推证出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而不能直接将 n=k +1 代入归纳假设,此时 n=k+1 时命题成立也是假设, 命题并没有得证.
活学活用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23+32×25+…+(2n-1n)(22n+1)=2n((2nn++11)).
证明:(1)当 n=1 时,11×23=12××23成立.
(2) 假 设 当
n=k
时
等
式
成
立
,
即
有
12 1×3
+
22 3×5
+
…
+
(2k-1k)(22k+1)=2k((2kk++11)),
2.3 数学归纳法
知识点 数学归纳法 提出问题
在学校,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排成一排的 自行车,如果一个同学将第一辆自行车不小心弄倒了,那 么整排自行车就会倒下.
问题 1:试想,要使整排自行车倒下,需要具备哪几个 条件?
【答案】①第一辆自行车倒下;②任意相邻的两辆自行 车,前一辆倒下一定导致后一辆倒下. 问题 2:利用这种思想方法能解决哪类数学问题? 【答案】一些与正整数 n 有关的问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首先要从要证的式 子中拼凑出假设成立的式子,然后证明剩余的式子也能 被某式(数)整除,这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的一 大技巧.
活学活用 3.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x2n-y2n(n∈N*)能被 x+y 整除. 证明:(1)当 n=1 时,x2-y2=(x+y)(x-y),能被 x+y 整除,所以命题成立. (2)假设当 n=k(k∈N*)时命题成立,即 x2k-y2k 能被 x+y 整除.
课件5:2.3 数学归纳法
解:(1)由已知 2Sn=nan+na=n(an+a). 当 n=1 时,S1=a1,所以 2a1=a1+a,即 a1=a; 当 n=3 时,S3=a1+a2+a3,所以有 2(a1+a2+a3)=3(a3+a), ∵a2=a+2,a1=a, ∴a3=a+4. (2)由 a1=a,a2=a+2,a3=a+4, 猜想:an=a+2(n-1). 证明:①当 n=1 时,左边=右边,2(k+1)(3k+2) =12(k+1)[3(k+1)-1] 即 n=k+1 时等式也成立. 综上,由(1)与(2)可知,对一切 n∈N*,等式成立.
规律技巧: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关键要看两个 步骤是否齐全,特别是第二步的归纳假设是否被利用,若没 有利用归纳假设,那就不正确.
当 n=2 时,a2=a+2,知等式也成立. ②假设 n=k(k≥2)时,等式成立, 即 ak=a+2(k-1). 那么当 n=k+1 时, ak+1=Sk+1-Sk=ak+12+a(k+1)-ak+2 a·k, ∴2ak+1=(ak+1+a)(k+1)-(ak+a)·k. ∴(k-1)ak+1=kak-a. 当 k≥2 时,ak+1=k-k 1ak-k-a 1,
2.对数学归纳法的步骤的理解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如 果只有步骤(1)而缺少步骤(2),作出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单 靠步骤(1)也无法递推下去.同样只有步骤(2)而缺少步骤(1), 也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例如,假设 n=k 时,等式 2+4+6+…+2n=n2+n+1 成立,就是 2+4+6+…+2k=k2+k+1.
3.(平面几何问题)平面内有 n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 交于两点,且无任何三个圆相交于一点,求证:这 n 个圆将 平面分成 f(n)=n2-n+2 个部分.
课件14:2.3 数学归纳法
所以左边为1+2+3.故应选C.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21·3+31·4+…+n(n1+1)
=n+n 1(n∈N*),从“n=k 到 n=k+1”时,等式左边需要
增添的项是 ( D )
A.k(k+1 1)
B.k(k+1 1)+(k+1)1(k+2)
C.k(k+1 2)
D.(k+1)1(k+2)
3.已知数列{an}满足 Sn+an=2n+1. (1)写出 a1、a2、a3,并推测 an 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结论.
(1)解:将 n=1、2、3 代入 Sn+an=2n+1 中得, a1=32=2-12,a2=74=2-14,a3=185=2-18, 猜想 an=2-21n. (2)证明:①由(1)知当 n=1 时,命题成立; ②假设 n=k 时,命题成立,即 ak=2-21k,
命题方向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例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2+312+…+n12<2-1n (n≥2). 证明:1°当 n=2 时,1+212=54<2-21=23,命题成立. 2°假设 n=k 时命题成立,即 1+212+312+…+k12<2-1k 当 n=k+1 时,1+212+312+…+k12+(k+11)2<
【解析】 当 n=k 时,等式左边=11·2+21·3+…+k(k+1 1) 当 n=k+1 时,等式左边=11·2+21·3+…+k(k+1 1) +(k+1)1(k+2),两者比较需添加的项为(k+1)1(k+2). 故应选 D.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12+14+…+2n1-1>16247
(2)假设当n=k(k∈N*)时,ak+1+(a+1)2k-1能被a2+a+1 整除,则当n=k+1时,ak+2+(a+1)2k+1=a·ak+1+(a+ 1)2·(a+1)2k-1=a[ak+1+(a+1)2k-1]+(a+1)2(a+1)2k-1- a(a+1)2k-1=a[ak+1+(a+1)2k-1]+(a2+a+1)(a+1)2k-1.
人教版选修2-2第二章 3数学归纳法(上)-广东省肇庆市肇庆学院附属中学高二数学2020春(共25张
........ 10个圆片的时候: 210 1 问题3:n个圆片的时候是 ? 次
an 2n 1
二、数学归纳法类比 多米诺骨牌效应 探究一:多米诺骨牌都倒下的关键点是什么?
二、数学归纳法雏形:多米诺骨牌效应 (1)第一块骨牌倒下; (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条件(1)的作用是什么?
基础自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3nn3(n3,nN), 第一步应验证( C )
A.n 1
B.n 2
C.n 3
D.n 1
注意: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是1.
基础自测3.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边形的对角线有 第一步检证n等于( C )
1 2
n(n
3)
条时,
A.n 1
B.n 2
C.n 3
D.n 1
注意:当n<3时构不成多边形,且由
1 n(n 3) 2
可知 n 3
.
技能2:能弄清两端项的情况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1+2+3+…+(2n+1)=(n+1)(2n+1) 当n=1时,左边所得项是 1_+_2_+__3___ ; 左边=6,右边= (1 1 )(2 1 ) 2 3 6 当n=2时,左边所得项是 1_+_2_+__3_+_4_+_5__ ;左边=15,右边= (2 1 )(4 1 ) 3 5 1 5 当n=k时,左边所得项是 1_+_2_+_3_+_…_+_(_2_k_+_1_)_=_左__边,; 右边= (k1)(2k1)
左边=右边, 当 n 1 时 , 等 式 成 立 .
数学:2.3《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2)
20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练习.下面是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 练习 下面是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
1 1 1 n + +L+ = 1• 2 2 • 3 n • ( n + 1) n + 1
的过程.你认为他的证法正确吗 为什么 的过程 你认为他的证法正确吗?为什么 你认为他的证法正确吗
1 1 = , 右边 (1).当n=1时,左边 左边= 右边= 当 时 左边 1 • 2 2
12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思考6 数学归纳法由两个步骤组成, 思考6:数学归纳法由两个步骤组成,其 中第一步是归纳奠基 第二步是归纳递 归纳奠基, 中第一步是归纳奠基,第二步是归纳递 完成这两个步骤的证明, 推,完成这两个步骤的证明,实质上解 决了什么问题? 决了什么问题? 逐一验证命题对从n 逐一验证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都成立. n都成立.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2.3 数学归纳法
临沂一中数学组
1
问题提出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1.归纳推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归纳推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归纳推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 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 2.综合法, 2.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的基本思 综合法 想分别是什么? 想分别是什么? 综合法:由已知推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综合法:由已知推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分析法:由未知探需知,逐步推向已知. 分析法:由未知探需知,逐步推向已知. 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 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推出矛盾得 证明. 证明.
9
探究( 探究(二):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an 思考1 已知数列{a 思考1:已知数列{an}满足 an + 1 = 1 + an 1 a n∈N*),假设当n ),假设当 (n∈ ),假设当n=k时,k = ,
2.3数学归纳法(上课)
把贝努利不等式中的正整数n改为实数时,仍有 类似不等式成立. 当 是实数, 并且满足 1或者 0时,有 (1 x ) 1 x( x 1) 当 是实数,并且满足0 1时,有 (1 x ) 1 x( x 1)
例4.证明 : 如果n( n为正整数)个正数a1, a2 , , an的 乘积a1a2 an 1,那么它们的和a1 a2 an n. 证明 : (1)当n 1时,有a1 1,命题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
例1 证明: n3 5n(n N )能够被6整除.
证明 : (1)当n 1时,n3 5n 6显然能够被6整除, 命题成立. 3 (2)假设当n k ( k 1)时,命题成立,即k 5k能够被 6整除. 当n k 1时, ( k 1)3 5( k 1) k 3 3k 2 3k 1 5k 5 (k 3 5k ) 3k ( k 1) 6
2 1 1 f ( k 1) k ( k 3) k 1 ( k k 2) 2 2 1 ( k 1)( k 2) 1 ( k 1) ( k 1) 3 2 2 故n k 1时,命题成立 由(1)、 (2)可知对任何n N ,n 3命题成立.
1 x
k 1
1 x kx kx 2 1 k 1 x
1 x 1 x 1 x 1 kx
k
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由(1)(2)可知,贝努利不等式成立.
当x是实数,且x 1,x 0时,由贝努利不等式可得 (1 x )n 1 nx ,对一切不小于2的正整数n成立 1 x 1 x
下面我们来证明前面问题3中猜想的正确性
课件1 :2.3 数学归纳法
命题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n 1) (2n 1)
1 2 3 n
(n N )
6
2
2
2
2
例2、数列{n}其通项公式为n=2n - 1 (n∈N )
(1)试计算前项和S中前4项:S1,S2,S3,S4;
(2)猜测S= n²,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①当n=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
2.3数学归纳法
第
二
章
推
理
与
证
明
思考
结论:归纳推理未必正确,必 须给予证明!
问题 1:数列{n}的通项公式为n=(n2-5n+5)2,计算得 1=1,2=1, 3 =1,
猜出数列{n}的通项公式为:n=1。
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单逐一核实, 得到结论“全班及格”。
请问:
以上两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数学归纳法原理
我们知道,有一些命题是和正整数有关的,如果这个命题的情
况有无限种,那么我们不可能用完全归纳法逐一进行证明,而不完
全归纳法又不可靠,怎么办?
步骤:①(归纳奠基)验证当n取第一个n0时命题成立
②(归纳递推)假设n=k(k∈N ,k≥n0)时命题成立,证明n=k+1时
也成立。
③根据①②得出对所有的正整数n命题成立。
1+3+5+……+(2k-1)+[2(k+1)-1]= 1+3+5+……+(2k-1)+(2k+1)
=( k 1 ) [ 1( 2 k 1 ) ] =(k+1)2 ?为什么?
2
课件10:2.3 数学归纳法
第 k+1 个圆与前 k 个圆产生 2k 个交点,第 k+1 个圆被截 为 2k 段弧, 每段弧把所经过的区域分为两部分,所以平面上净增加了 2k 个区域. ∴f(k+1)=f(k)+2k=k2-k+2+2k=(k+1)2-(k+1)+2,
即 n=k+1 时命题成立,由(1)(2)知命题成立.
课堂小结 1.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包括等式、不 等式、数列问题、整除问题、几何问题等. 2.证明问题的初始值n0不一定,可根据题目要求和问题 实际确定n0. 3.从n=k到n=k+1要搞清“项”的变化,不论是几何元素, 还是式子;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
例 3 平面内有 n(n∈N*,n≥2)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 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交点的个数 f(n)=n(n2-1). 证明:(1)当 n=2 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 又 f(2)=12×2×(2-1)=1, ∴当 n=2 时,命题成立.
(2)假设 n=k(k>2)时,命题成立,即平面内满足题设的任何 k 条直线交点个数 f(k)=21k(k-1), 那么,当 n=k+1 时, 任取一条直线 l,除 l 以外其他 k 条直线交点个数为 f(k) =12k(k-1),
即b1b+1 1·b2b+2 1·…·bkb+k 1=32·54·67·…·2k2+k 1> k+1成立. 则当 n=k+1 时,左边=b1b+1 1·b2b+2 1·…·bkb+k 1·bkb+k1++1 1 =32·54·76·…·2k2+k 1·22kk+ +32
> k+1·22kk+ +32=
ak+2+(a+1)2k+1=a·ak+1+(a+1)2·(a+1)2k-1 =a[ak+1+(a+1)2k-1]+(a+1)2(a+1)2k-1-a(a+1)2k-1 =a[ak+1+(a+1)2k-1]+(a2+a+1)(a+1)2k-1. 由归纳假设,上式中的两项均能被 a2+a+1 整除, 故 n=k+1 时命题成立.由(1)(2)知,对任意 n∈N*, 命题成立.
课件2 :2.3 数学归纳法
猜想其通项公式
1
a1
1
1
a2
2
1
an
n
1
a3
3
…
不完全归纳法
归纳法 :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归纳法分为
完全归纳法
和
不完全归纳法
考察全体对象,得到一
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考察部分对象,得到一
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结论一定可靠
结论不一定可靠
问题情境二
如何解决不完全归纳法存在的问题呢?
即当 = + 1时等式也成立
由(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 ∈ ∗ 都成立
课堂练习: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 + + ⋯ ( + ) = ( + )( + )时,
当=时,左边所得项是 1+2+3
;
当=时,左边所得项是1+2+3+4+5 ;
1−+2
+ + + ⋯ … + ( − ) = ,
当 = + 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当 = + 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和②可知,对n∈∗ ,原等式都成立。
(3)由(1)、(2)得出结论
写明结论
才算完整
用上假设
递推才真
2
+1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 1 1 + + +⋯ +
学案12:2.3 数学归纳法
2.3数学归纳法学习目标:1.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及归纳与猜想的关系.2.能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1.数学归纳法与函数、数列、不等式及几何问题相结合.(重点)2.能通过“归纳—猜想—证明”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难点)学习过程:自学导引数学归纳法用框图表示就是:名师点睛1.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等式、不等式、整除问题及数列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2.归纳→猜想→证明(1)归纳、猜想和证明是人们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常用方法,在数学中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2)在归纳、猜想阶段体现的是一般与特殊的相互转化关系.(3)在数学归纳法证明阶段体现的是有限和无限的转化,是一种极限的思想.例题讲解:题型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22+132+142+…+1n2<1-1n(n≥2,n∈N*).规律方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常要用到放缩法,即在归纳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放大或缩小等技巧变换出要证明的目标不等式.变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 ,不等式⎝⎛⎭⎫1+13⎝⎛⎭⎫1+15…⎝⎛⎭⎫1+12n -1>2n +12成立.题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n )=(2n +7)·3n +9能被36整除.规律方法: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时,关键是“凑项”,采用增项、减项、拆项和因式分解等方法,也可以说将式子“硬提公因式”,即将n =k 时的项从n =k +1时的项中“硬提出来”,构成n =k 的项,后面的式子相对变形,使之与n =k +1时的项相同,从而达到利用假设的目的.变式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62n -1+1(n ∈N *)能被7整除.题型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有12n (n -3)条.规律方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关键在于分析由n =k 到n =k +1的变化情况,即分点(或顶点)增加了多少,直线的条数(或划分区域)增加了几部分等,或先用f (k +1)-f (k )得出结果,再结合图形给予严谨的说明,几何问题的证明:一要注意数形结合;二要注意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变式3:平面内有n (n ∈N *,n ≥2)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求证交点的个数f (n )=n (n -1)2.题型四 归纳—猜想—证明例4:在数列{a n },{b n }中,a 1=2,b 1=4,且a n ,b n ,a n +1成等差数列,b n ,a n +1,b n +1成等比数列{n ∈N +}.(1)求a 2,a 3,a 4及b 2,b 3,b 4,由此猜测{a n },{b n }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证明:1a 1+b 1+1a 2+b 2+…+1a n +b n <512.题后反思: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种问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往往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探索出的结论进行证明,而证明往往用到数学归纳法.这类题型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它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训练作用.变式4:已知数列11×4,14×7,17×10,…,1(3n -2)(3n +1),…,计算S 1,S 2,S 3,S 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 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例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2+n <n +1(n ∈N *).追本溯源:数学归纳法一般被用于证明某些与正整数n (n 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但是,并不是所有与正整数n 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例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n n (n ∈N *)的单调性就难以实现.一般说,从n =k 时的情形过渡到n =k +1时的情形,如果问题中存在可利用的递推关系,则数学归纳法有用武之地,否则使用数学归纳法就有困难.参考答案例1:证明:(1)当n =2时,左式=122=14,右式=1-12=12.因为14<12,所以不等式成立.(2)假设n =k (k ≥2,k ∈N *)时,不等式成立, 即122+132+142+…+1k 2<1-1k , 则当n =k +1时,122+132+142+…+1k 2+1k +12<1-1k+()211k +=1-(k +1)2-k k (k +1)2=1-k 2+k +1k (k +1)2<1-k (k +1)k (k +1)2=1-1k +1, 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对任意n ≥2的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 变式1:证明:(1)当n =2时,左=1+13=43,右=52,左>右,∴不等式成立.(2)假设n =k (k ≥2且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13⎝⎛⎭⎫1+15…⎝⎛⎭⎫1+12k -1>2k +12,那么当n =k +1时,⎝⎛⎭⎫1+13⎝⎛⎭⎫1+15…⎝⎛⎭⎫1+12k -1⎣⎡⎦⎤1+12(k +1)-1 >2k +12·2k +22k +1=2k +222k +1=4k 2+8k +422k +1>4k 2+8k +322k +1=2k +3·2k +12·2k +1=2(k +1)+12,∴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①②知,对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 ,不等式都成立.例2:证明:①当n =1时,f (1)=(2×1+7)×3+9=36,能被36整除.②假设n =k 时,f (k )能被36整除,即(2k +7)·3k +9能被36整除, 则当n =k +1时,f (k +1)=[2(k +1)+7]·3k +1+9 =3[(2k +7)·3k +9]+18(3k -1-1), 由归纳假设3[(2k +7)·3k +9]能被36整除,而3k -1-1是偶数,所以18(3k -1-1)能被36整除, 所以f (k +1)能被36整除.由①②可知,对任意的n ∈N +,f (n )能被36整除. 变式2:证明:(1)当n =1时,62-1+1=7能被7整除.(2)假设当n =k (k ∈N *,且k ≥1)时,62k -1+1能被7整除. 那么当n =k +1时,62(k +1)-1+1=62k-1+2+1=36(62k -1+1)-35.∵62k -1+1能被7整除,35也能被7整除, ∴当n =k +1时,62(k+1)-1+1能被7整除.由(1),(2)知命题成立.例3:证明:①当n =3时,12n (n -3)=0,这就说明三角形没有对角线,故结论正确.②假设当n =k (k ≥3,k ∈N +)时结论正确, 即凸k 边形的对角线有12k (k -3)条,则当n =k +1时,凸(k +1)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f (k )=12k (k -3)(k ≥4),当n =k +1时,凸(k +1)边形是在k 边形基础上增加了一边,增加了一个顶点, 设为A k +1,增加的对角线是顶点A k +1与不相邻顶点的连线再加上原k 边形一边A 1A k ,共增加了对角线的条数为k -2+1=k -1. ∴f (k +1)=12k (k -3)+k -1=12(k 2-k -2) =12(k +1)(k -2) =12(k +1)[(k +1)-3] 故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知,对任意n ≥4,n ∈N *,命题成立. 变式3:证明 (1)当n =2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又f (2)=12×2×(2-1)=1,∴当n =2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 =k (k ∈N *,k ≥2)时命题成立,即平面内满足题设的任何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f (k )=12k (k -1),那么,当n =k +1时,任取一条直线l ,除l 以外其他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 (k )=12k (k -1),l 与其他k 条直线交点个数为k , 从而k +1条直线共有f (k )+k 个交点, 即f (k +1)=f (k )+k =12k (k -1)+k=12k (k -1+2)=12k (k +1) =12(k +1)[(k +1)-1], ∴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可知,对任意n ∈N *(n ≥2)命题都成立. 例4:解: (1)由条件得2b n =a n +a n +1,a 2n +1=b n b n +1.由此可以得a 2=6,b 2=9,a 3=12,b 3=16,a 4=20,b 4=25. 猜测a n =n (n +1),b n =(n +1)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由上可得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N *)时,结论成立. 即a k =k (k +1),b k =(k +1)2, 那么当n =k +1时,a k +1=2b k -a k =2(k +1)2-k (k +1) =(k +1)(k +2),b k +1=a 2k +1b k =(k +2)2,所以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a n =n (n +1), b n =(n +1)2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2)证明:1a 1+b 1=16<512.n ≥2时,由(1)知a n +b n =(n +1)(2n +1)>2(n +1)n . 故1a 1+b 1+1a 2+b 2+…+1a n +b n<16+12⎣⎡⎦⎤12×3+13×4+…+1n n +1=16+12⎝⎛⎭⎫12-13+13-14+…+1n -1n +1 =16+12⎝⎛⎭⎫12-1n +1<16+14=512.综上,原不等式成立. 变式4:解:S 1=11×4=14;S 2=14+14×7=27; S 3=27+17×10=310;S 4=310+110×13=413.可以看到,上面表示四个结果的分数中,分子与项数n 一致,分母可用项数n 表示为3n +1.于是可以猜想S n =n3n +1(n ∈N *).下面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1)当n =1时,左边=S 1=14,右边=n 3n +1=13×1+1=14,猜想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猜想成立,即11×4+14×7+17×10+…+1(3k -2)(3k +1)=k3k +1,那么, 11×4+14×7+17×10+…+1(3k -2)(3k +1)+1[3(k +1)-2][3(k +1)+1]=k 3k +1+1(3k +1)(3k +4) =3k 2+4k +1(3k +1)(3k +4)=(3k +1)(k +1)(3k +1)(3k +4)=k +13(k +1)+1, 所以,当n =k +1时猜想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猜想对任何n ∈N *都成立. 例5:证明:(1)当n =1时,显然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N *)时,原不等式成立. 即k 2+k <k +1,∴k 2+k <(k +1)2. 则当n =k +1时,左边=(k +1)2+(k +1)=k 2+3k +2 =k 2+k +2k +2<(k +1)2+2k +2=k 2+4k +3<k 2+4k +4=k +2=(k +1)+1. ∴(k +1)2+k +1<(k +1)+1, 故当n =k +1时,原不等式成立. 由(1)(2)知,原不等式对n ∈N *成立. 即n 2+n <n +1.。
课件4:2.3 数学归纳法
课堂互动讲练
考点四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有关的不等 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 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 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第 二类形式,往往要先对n取前几个值的 情况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 误,再猜出从某个n值开始都成立的结 论,最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课堂互动讲练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 正整数 n,(n2-1)+2(n2-22)+… +n(n2-n2)=n2(n-14)(n+1).
课堂互动讲练
【证明】 (1)当 n=1 时,左式=
12-1=0,右式=12(1-
1)(1+ 4
1)=0,
∴等式成立.
(2)假设 n=k(k∈N*)时等式成立,
课堂互动讲练f(k+1)=来自(k)+2k=k2-k+2+2k =(k+1)2-(k+1)+2,
也即n=k+1时命题成立. 由(1)(2)可知,对任意n∈N*命题均 成立. 【思维总结】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与正整数有关的几何问题,由k过渡到k +1时常利用几何图形来分析前后的变 化情况,并用严谨的文字给予说明.
(2)假设n=k(k∈N*)时,f(k)能被36 整除,
即f(k)=(2k+7)·3k+9能被36整除; 当n=k+1时,[2(k+1)+7]·3k+1+9 =(2k+7)·3k+1+27-27+2·3k+1+9 =3[(2k+7)·3k+9]+18(3k-1-1),
课堂互动讲练
由于3k-1-1是2的倍数,故 18(3k-1-1)能被36整除,这就是 说,当n=k+1时,f(n)也能被36 整除.
课堂互动讲练
【证明】 (1)当n=1时,即一个圆把 平面分成2个部分,f(1)=2,又n=1时,n2 -n+2=2,所以命题成立.
2.3数学归纳法课件
不完全归纳法 解释:从一类对象中部分对 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对象全体都具有 这种性质的归纳推理方法。又作不完全归纳 推理。 不完全归纳法是从一个或几个(但不是全部 )特殊情况作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
2 1 5 2 2 1 17
2
21
2 1 257
23 24
(费马猜想 )
即n=k+1时等式成立. 由(1)(2)可知,对任意n∈N+等式均成立.
[变 1]
1 1 1 证明: + +„+ = 1×3 3×5 (2n-1)(2n+1)
n .(n∈N*) 2n+1
[分析]
第一步验证 n 取第一个正整数 1 时等式成
立,第二步假定 n=k(k∈N*)时命题成立,即 1 1 1 k + +„+ = 成立, 并以 1×3 3×5 (2k-1)(2k+1) 2k+1 1 1 1 此作为条件来推证等式 + +„+ 1×3 3×5 (2k-1)(2k+1) k+1 1 + = 成立. (2k+1)(2k+3) 2(k+1)+1
-
-
故 n=k+1 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 n≥2,n∈N*,有 an=5×2n 2.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5,n=1, an= - 5×2n 2,n≥2.
-
完全归纳法: 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 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 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又叫做枚举法.与不完全归纳法不同,用完 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通常在事物包 括的特殊情况数不多时,采用完全归纳法
1 1 1 1 练习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 +„+ 1· 2· 3· 2 3 4 n(n+1) n = (n∈N*),从“n=k 到 n=k+1”时,等式左边需要增 n+1 添的项是 1 A. k(k+1) 1 1 B. + k(k+1) (k+1)(k+2) 1 C. k(k+2) 1 D. (k+1)(k+2) ( )
数学:2.3《数学归纳法》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2)
数学: 2.3 《数学概括法》教课设计(新人教 A 版选修 2-2 )第一课时 2.3数学概括法(一)教课要求 :认识数学概括法的原理 , 并能以递推思想作指导 , 理解数学概括法的操作步骤 , 能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 并能严格依据数学概括法证明问题的格式书写 .教课重点 :能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 教课难点 :数学概括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 .教课过程 : 一、复习准备 :a n1. 问题 :在数列 { a n } 中 , a 1 1,a n ,( n*) , 先算出 a 2 , a 3 , a 4 的值 , 再11N1推断通项 a n 的公式 .1 1 a n 1a 41 由此获得: a n* )(过程: a 2, a 3, , , n N 2. 问题 2: 2 n 41 , 234nf (n) n nf (n) 能否都为质数?当 ∈N 时,过程: f (0) =41, f (1) =43, f (2) =47, f (3) =53,f (4) =61, f (5) =71, f (6) =83,f (7) =97, f (8) =113, f (9) =131, f (10) =151, f (39) =1 601 .可是 f (40) =1681=412 是合数3. 问题 3:多米诺骨牌游戏 . 成功的两个条件:(1)第一张牌被推倒;(2)骨牌的摆列 , 保证前一张牌倒则后一张牌也必然倒 .二、讲解新课:1. 教课数学概括法观点:① 给出定义:概括法:由一些特别案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 特色:由特别→一般 .不完整概括法:依据事物的部分 ( 而不是所有 ) 特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不完整概括法 .完整概括法: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察到了而推出结论的概括法称为完整概括 法 .② 议论:问题 1 中, 假如 n=k 猜想建立 , 那么 n=k+1 能否建立? 对所有的正整数 n 能否建立?③ 提出数学概括法两大步:(i )概括奠定: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 0 时命题建立;( ii )概括递推:假定 n=k ( k ≥ n 0 , k ∈N* )时命题建立 , 证明当 n=k+1 时命题也建立 . 只需达成这两个步骤 , 就能够判定数题对从 n 0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n 都建立 .原由 :在基础和递推关系都建即刻 , 能够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 n 0 的正整数 n 0+1, n 0+2, , 命题都建立 . 重点:从假定 n=k 建立 , 证得 n=k+1 建立 .2. 教课例题:① 出示例 1: 12 2 2 3 2 K n 2 n ( n 1)(2 n 1) , n N * .剖析:第 1 步怎样写? n k 的假定怎样写? 6待证的目标式是什么?怎样从假= 设出发? 小结:证 n=k+1 时, 需从假定出发 , 对照目标 , 剖析等式两边同增的项 , 朝 目标进行变形 . ② 练习:求证:1 4 2 7 3 10 K n(3n 1) n( n 1)2 ,n N * .1③ 出示例 :设 a n = 1×2 + 2×3 n(n 1) ( n ∈ N*),a( n + 1) 2 . 21 + + 1 求证: n <2 重点:a k 1 < ( k +1) 2 + (k 1)(k 2) = ( k+1) 2+ k 2 3k12 +( k+ 3)2 22 < ( k+1)22= 1( k+2) 22, 对照目标发现放缩门路 .变式:求证 a n > 1 n n + 1) 小结:放缩法2 (3. 小结:书写时一定明确写出两个步骤与一个结论 ,注意“递推基础不行少 , 归纳假定要用到, 结论写明莫忘记”;从 n k 到 n k时 ,变形方法有乘 法公式、== +1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 .三、稳固练习: 1. 练习:教材 108 练习 1、2 题 2. 作业:教材 108 B 组 1、2、3 题 . 第二课时 2.3 数学概括法(二)教课要求 :认识数学概括法的原理 , 并能以递推思想作指导 , 理解数学概括法的操作步骤 , 能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 并能严格依据数学概括法证明问题的格式书写 .教课重点 :能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教课难点 :经历试值、猜想、概括、证明的过程来解决问题 . 教课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练习:已知 f (n) 1 3 5 L2n 1 , n N * , 猜想 f (n) 的表达式 , 并给出证明?过程:试值 f (1) 1, f (2) 4 , , → 猜想 f ( n) n 2→ 用数学概括法证明 .2. 发问:数学概括法的基本步骤?二、讲解新课:1. 教课例题:1 , 11 1① 出示例 1:已知数列2 8 , , , 1) , 猜想 S n 的表达式 , 并 证明 .5 5 8 11 (3n (3n 2)剖析:怎样进行猜想?(试值 S 1 ,S 2 , S 3 ,S 4 →猜想 S n ) → 学生练惯用数学概括法证明 → 议论:怎样直接求本题的 S n ? (裂项相消法)小结:探究性问题的解决过程(试值→猜想、概括→证明) ②练 习 : 是 否 存 在 常 数 a 、 b 、 c 使得等式1 32 43 5 ...... n( n 2)1 n( an2 bn c) 对全部自然数 n 都建立 ,试证明你的结论 .6解题重点:试值 n=1,2,3, → 猜想 a 、 b 、 c → 数学概括法证明2. 练习:① 已 知111a i 0 (i 1,2,L , n) ,考 察 (i) a1a 11; (ii ) (a 1 a 2 )( a 1 a 2 ) 4 ;(iii ) (a 1 a 2 a 3)(1) 9以后概括出对 a 1 ,a 2 ,L ,a n 也建立的近似不等式并证明你11的结论 . a 1a 2a 3② ( 89 年全国理科高考题)能否存在常数a 、b 、c, 使得等式(答案:a=3, b=11, c=10)1 22 2 32 .....n(n 1)2n( n 1) ( an 2 bnc) 对全部自然数 n 都建立?并证明你的结论123. 小结:探究性问题的解决模式为“一试验→二概括→三猜想→四证明” . 三、稳固练习:1. 平面内有 n 个圆 , 随意两个圆都订交于两点 , 任何三个圆都不订交于同一点 , 求证这 n 个圆将平面 分红 f ( n)= n 2- n+2 个部分 .2.能否存在正整数 m, 使得 f ( n) =( 2n+7)·3n+9 对随意正整数 n 都能被 m 整除 ?若存在 , 求出最大的 m值 , 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 , 请说明原由 . (答案:m=36)3.试证明面值为 3 分和 5 分的邮票可支付任何n (n 7, n N )的邮资 .证明:( 1)当n 8,9,10时, 由8 3 5,9 333,10 5 5可知命题建立;( 2)假定n k ( k 7, k N ) 时,命题建立.则当 n k 3 时,由(1)及概括假定 , 明显n k 3 时建立.依据(1)和(2),可知命题建立 .小结:新的递推形式 , 即( 1)考证P(n0 ), P(n01),L, P( n0 l1)建立(l N );()2假定 P(k ) 建立,并在此基础上 , 推出P( k l )建立 .依据 (1)和 (2),对全部自然数 n ( n0 ) ,命题 P( n) 都建立.2.作业:。
数学:2.3《数学归纳法》课件
1+3+5+……+(2k-1)+[2(k+1)-1]= 1+3+5+……+(2k-1)+(2k+1)
= (k +1)[1+ (2k +1)] = (k+1)2 ?为什么?
2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二点 二十一分。
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 + 22 + 32 + + n2 = n(n +1)(2n +1) 6
证明:① n=1时:左边=1+1=2,右边=21•1=2,左边=右边,等 式成立.
② 假设当n=k((k∈N ) 时有: (k+1)(k+2)…(k+k)=2k• 1• 3•…• (2n-1),
当n=k+1时: 左边=(k+2)(k+3)…(k+k)(k+k+1)(k+k+2)
=(k+1)(k+2)(k+3)…(k+k)• (2k+1)(2k+2)
证明:①当n=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 ②假设n=k(k∈N ,k≥1)时等式成立,即: 1+3+5+……+(2k-1)=k2,
当n=k+1时: 1+3+5+……+(2k-1)+[2(k+1)-1]=k2+2k+1=(k+1)2,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和②可知,对n∈N ,原等式都成立.
教学设计9:2.3 数学归纳法
2.3 数学归纳法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教学知识梳理知识点数学归纳法对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n(n-1)(n-2)…(n-50)=0.思考1验证当n=1,n=2,…,n=50时等式成立吗?【答案】成立.思考2能否通过以上等式归纳出当n=51时等式也成立?为什么?【答案】不能,上面的等式只对n取1至50的正整数成立.梳理(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①(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②(归纳递推)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题型探究类型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2×7+3×10+…+n(3n+1)=n(n+1)2,其中n∈N*.证明(1)当n=1时,左边=1×4=4,右边=1×22=4,左边=右边,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1,k∈N*)时等式成立,即1×4+2×7+3×10+…+k(3k+1)=k(k+1)2,那么当n=k+1时,1×4+2×7+3×10+…+k(3k+1)+(k+1)[3(k+1)+1]=k(k+1)2+(k+1)[3(k+1)+1]=(k+1)(k2+4k+4)=(k+1)[(k+1)+1]2,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反思与感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时,一是弄清n取第一个值n0时等式两端项的情况;二是弄清从n =k 到n =k +1等式两端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三是证明n =k +1时结论也成立,要设法将待证式与归纳假设建立联系,并朝n =k +1证明目标的表达式变形.跟踪训练1 求证: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n ∈N *). 证明 (1)当n =1时,左边=1-12=12, 右边=11+1=12,左边=右边. (2)假设当n =k (k ≥1,k ∈N *)时等式成立,即1-12+13-14+…+12k -1-12k=1k +1+1k +2+…+12k , 则当n =k +1时,⎝⎛⎭⎫1-12+13-14+…+12k -1-12k +⎝⎛⎭⎫12k +1-12k +2 =⎝⎛⎭⎫1k +1+1k +2+…+12k +⎝⎛⎭⎫12k +1-12k +2 =1k +2+1k +3+…+12k +1+12(k +1). 即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综合(1),(2)可知,对一切n ∈N *,等式成立.类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例2 求证:1n +1+1n +2+…+13n >56(n ≥2,n ∈N *). 证明 (1)当n =2时,左边=13+14+15+16=5760, 故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2,k ∈N *)时,命题成立,即1k +1+1k +2+…+13k >56, 则当n =k +1时,1(k +1)+1+1(k +1)+2+…+13k +13k +1+13k +2+13(k +1) =1k +1+1k +2+…+13k +⎝⎛⎭⎫13k +1+13k +2+13k +3-1k +1 >56+⎝⎛⎭⎫13k +1+13k +2+13k +3-1k +1.(*) 方法一 (分析法)下面证(*)式≥56, 即13k +1+13k +2+13k +3-1k +1≥0, 只需证(3k +2)(3k +3)+(3k +1)(3k +3)+(3k +1)(3k +2)-3(3k +1)(3k +2)≥0,只需证(9k 2+15k +6)+(9k 2+12k +3)+(9k 2+9k +2)-(27k 2+27k +6)≥0,只需证9k +5≥0,显然成立.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方法二 (放缩法)(*)式>⎝⎛⎭⎫3×13k +3-1k +1+56=56, 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n ≥2,n ∈N *均成立.反思与感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四个关键(1)验证第一个n 的值时,要注意n 0不一定为1,若n >k (k 为正整数),则n 0=k +1.(2)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n =k 到n =k +1的推导过程中,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不应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因为缺少归纳假设.(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 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第二类形式往往要先对n 取前几个值的情况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最后猜出从某个n 值开始都成立的结论,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 =k 时成立得n =k +1时成立,主要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等.跟踪训练2 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a (a >2),a n +1=a 2n 2(a n -1)(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n >2(n ∈N *).证明 ①当n =1时,a 1=a >2,命题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命题成立,即a k >2,则当n =k +1时,a k +1-2=a 2k 2(a k -1)-2=(a k -2)22(a k -1)>0, ∴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由①②得,对任意正整数n ,都有a n >2.类型三 归纳—猜想—证明例3 已知数列{a n }满足关系式a 1=a (a >0),a n =2a n -11+a n -1(n ≥2,n ∈N *),(1)用a 表示a 2,a 3,a 4;(2)猜想a n 的表达式(用a 和n 表示),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 (1)a 2=2a 1+a, a 3=2a 21+a 2=2×2a 1+a 1+2a 1+a=4a 1+3a , a 4=2a 31+a 3=2×4a 1+3a 1+4a 1+3a=8a 1+7a . (2)因为a 1=a =20a 1+(20-1)a, a 2=21a 1+(21-1)a,…, 猜想a n =2n -1a 1+(2n -1-1)a.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因为a 1=a =20a 1+(20-1)a, 所以当n =1时猜想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猜想成立,即a k =2k -1a 1+(2k -1-1)a, 所以当n =k +1时,a k +1=2a k 1+a k =2k a1+(2k -1-1)a 1+2k -1a 1+(2k -1-1)a=2k a 1+(2k -1-1)a +2k -1a=2k a 1+2×2k -1a -a=2(k +1)-1a 1+[2(k +1)-1-1]a, 所以当n =k +1时猜想也成立.根据①与②可知猜想对一切n ∈N *都成立.反思与感悟 “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步骤跟踪训练3 考察下列各式2=2×13×4=4×1×34×5×6=8×1×3×55×6×7×8=16×1×3×5×7你能做出什么一般性的猜想?能证明你的猜想吗?解 由题意得,2=2×1,3×4=4×1×3,4×5×6=8×1×3×5,5×6×7×8=16×1×3×5×7,…,猜想:(n +1)(n +2)(n +3)…2n =2n ·1·3·5·…·(2n -1),下面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1)当n =1时,猜想显然成立;(2)假设当n =k (k ≥1,k ∈N *)时,猜想成立,即(k +1)(k +2)(k +3)…2k =2k ·1·3·5·…·(2k -1), 那么当n =k +1时,(k +1+1)(k +1+2)(k +1+3)·…·2(k +1)=(k +1)(k +2)·…·2k ·(2k +1)·2=2k ·1·3·5·…·(2k -1)(2k +1)·2=2k +1·1·3·5·…·(2k +1)=2k +1·1·3·5·…·[2(k +1)-1]所以当n =k +1时猜想成立.根据(1)(2)可知对任意正整数猜想均成立.达标检测1.已知f (n )=1+12+13+…+1n (n ∈N *),计算得f (2)=32,f (4)>2,f (8)>52,f (16)>3,f (32)>72,由此推算:当n ≥2时,有( )A .f (2n )>2n +12(n ∈N *) B .f (2n )>2(n +1)+12(n ∈N *) C .f (2n )>2n +12(n ∈N *)D .f (2n )>n +22(n ∈N *) 【答案】D【解析】f (4)>2改写成f (22)>2+22;f (8)>52改写成f (23)>3+22;f (16)>3改写成f (24)>4+22;f (32)>72改写成f (25)>5+22,由此可归纳得出:当n ≥2时,f (2n )>n +22(n ∈N *).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2n +1=1-a 2n +21-a (a ≠1)”.在验证n =1时,左端计算所得项为( )A .1+aB .1+a +a 2C .1+a +a 2+a 3D .1+a +a 2+a 3+a 4 【答案】C【解析】将n =1代入a 2n +1得a 3,故选C.3.若命题A (n )(n ∈N *)在n =k (k ∈N *)时成立,则有n =k +1时命题成立.现知命题对n =n 0(n 0∈N *)时成立,则有( )A .命题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B .命题对小于n 0的正整数不成立,对大于或等于n 0的正整数都成立C .命题对小于n 0的正整数成立与否不能确定,对大于或等于n 0的正整数都成立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由已知,得n =n 0(n 0∈N *)时命题成立,则n =n 0+1时命题成立,在n =n 0+1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又可推得,n =(n 0+1)+1时命题也成立,依此类推,可知选C.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 -1=2n -1(n ∈N *)的过程如下:(1)当n =1时,左边=1,右边=21-1=1,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2+22+…+2k -1=2k -1,则当n =k +1时,1+2+22+…+2k -1+2k =1-2k +11-2=2k +1-1.所以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由此可知对于任何 n ∈N *,等式都成立.上述证明,错误是________.【答案】未用归纳假设【解析】本题在由n =k 成立证明n =k +1成立时,应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而未用上归纳假设,这与数学归纳法的要求不符.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223×5+…+n 2(2n -1)(2n +1)=n (n +1)2(2n +1)(n ∈N *). 证明 ①当n =1时,左边=121×3=13, 右边=1×(1+1)2×(2×1+1)=13, 左边=右边,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等式成立.即121×3+223×5+…+k 2(2k -1)(2k +1)=k (k +1)2(2k +1), 当n =k +1时,左边=121×3+223×5+…+k 2(2k -1)(2k +1)+(k +1)2(2k +1)(2k +3) =k (k +1)2(2k +1)+(k +1)2(2k +1)(2k +3)=k (k +1)(2k +3)+2(k +1)22(2k +1)(2k +3)=(k +1)(2k 2+5k +2)2(2k +1)(2k +3)=(k +1)(k +2)2(2k +3), 右边=(k +1)(k +1+1)2[2(k +1)+1]=(k +1)(k +2)2(2k +3), 左边=右边,等式成立.即对所有n ∈N *,原式都成立.。
2.3 数学归纳法(教学内容)
6
12 22 32 k 2 (k 1)2 k(k 1)(2k 1) (k 1)2
6
k(k 1)(2k 1) 6(k 1)2 (k 1)(2k 2 7k 6)
6
6
(k 1)((k 2)(2k 3) (k 1)[(k 1) 1][2(k 1) 1]
这就是说6,当n=k+1时,等式也成6立, 由(1)和(2)可以优断学课定堂 ,等式对任何n∈N+11 都成立。
(2) 假设n=k (k为正奇数)时7k+1能被8整除 (设7k+1=8M,M∈N) 则当n=k+2时,
7k+2+1=72·7k+72-72+1=72(7k+1)-48 =49×8m-8×6 =8(49M-6)
∵49M-6∈N ∴命题成立
由(1)、(2)可知当n为正奇数时
7n+1能被8整除. 优学课堂
2.3 数学归纳法
优学课堂
1
从前,有个小孩叫万百千,他开始上学识字。第 一天先生教他个“一”字。第二天先生又教了个 “二”字。第三天,他想先生一定是教“三”字 了,并预先在纸上划了三横。果然这天教了个 “三”字。于是他得了一个结论:“四”一定是 四横,“五”一定是五横,以此类推,…从此, 他不再去上学,家长发现问他为何不去上学,他 自豪地说:“我都会了”。家长要他写出自己的 名字,“万百千”写名字结果可想而知。”
(2)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k个圆最 多把平面分成k2-k+2个区域。
在此基础上,为使区域最多,应使新增 加的圆与前k个圆都交于两点,于是新增2k 个交点,
优学课堂
17
这2k个交点将新圆分成2k段弧,这2k段弧 将所经过的区域一分为二,因此新增2k个区 域,这样k+1个圆最多把平面分成
2.3数学归纳法教案(人教B版选修2-2)
4.1.2数学归纳法教学目标: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教学重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明确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必要性并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 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 ∈N*,k ≥n 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 0,如果当n =n 0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这时命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 0的正整数n 0+1,n 0+2,…,命题都成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结论正确;(2)假设当n =k (k ∈N *,且k ≥n 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 =k +1时结论也正确.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正确二、引入新课 例1:求证:333)2()1(++++n n n 能被9整除,+∈N n 。
证明:(1)当n =1时,36)21()11(1333=++++,36能被9整除,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1)时,命题成立,即333)2()1(++++k k k 能被9整除。
当n =k +1时, [])33(9)2()1(33333)2()1()3()2()1(2333322333333+++++++=+∙+∙+++++=+++++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由假设可知,上式的两部分都能被9整除。
故n =k +1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对任意的+∈N n ,该命题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就是说,n=k+1时也成立
所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 该同学在没有证明当n=1时,等式是否成立的前提 下,就断言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为时尚早 事实上,当n=1时,左边=2,右边=3 左边≠右边,等式不成立
思考3:下面是某同学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1 + 1 + 1 + + 1 1 1 (n∈N*) 2 3 2 2 2 2n 2n 成立的过程,它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要求吗?为什么? 第二步的证明没有在假设条件下进行,因此不符合 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要求 1 1 证明:①当n=1时,左边= 1 , 右边= 1 1 , 等式成立 2 2 2 1 1 1 1 1 + + + + 1 , ②假设n=k时,等式成立, 即 2 3 k k 2 2 2 2 2
优点: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些具体事
例中发现一般规律 缺点:仅根据有限的特殊事例归纳 得到的结论有时是不正确的
在使用归纳法探究数学命题时,必 须对任何可能的情况进行论证后,才能 判别命题正确与否。
思考1: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能否 通过一一验证的办法来加以证明呢? 思考2:如果一个数学命题与正整数n有 关,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证 明方法呢?
并 用上假设。
思考1:试问等式2+4+6+…+2n=n2+n+1成立吗?某 同学用数学归纳法给出了如下的证明,请问该同 学得到的结论正确吗?
解:设n=k时成立,即 2+4+6+…+2k=k2+k+1 则当n=k+1时 2+4+6+…+2k+2(k+1) =k2+k+1+2k+2=(k+1)2+(k+1)+1
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归纳递推)。
数学归纳法 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______________。
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 关键步骤如下: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 时命题成立
* n N 0 , n0 =1或n0 =2或n0 =3等 (基础)
* n k k N , k n0 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
多米诺骨牌(domino)是一种用木制、骨 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形骨牌。玩时将骨牌 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 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 倒下。 多米诺是一项集动手、动脑于一体的运动。 一幅图案由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张骨牌组成。骨牌需要 一张张摆下去,它不仅考验参与者的体力、耐力和意志 力,而且还培养参与者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米诺是种文化。它起源于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因此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科学的递推方法
(1)是递推的基础 (2)是递推的依据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3 5 ( 2k 1) ( 2k 1) ( k 1)2 1+3+5+…+(2n-1)=n2
(1) n=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
*
an a1 n 1 d
像这种由一系列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方法,叫做归纳法。
费马(Fermat)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 n 2 家,他曾认为,当n∈N时,2 一定都是 1 质数,这是他观察当n=0,1,2,3,4时 的值都是质数,提出猜想得到的.半个世 纪后,18世纪伟大的瑞士科学家欧拉 5 2 (Euler)发现 2 = 294 967 297= 4 1 6700417×641,从而否定了费马的推 测.没想到当n=5这一结论便不成立.
思考: 步骤 (1) 中n取的第一个值n0一 定是1吗?为什么?
答:不一定
举例说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边形 n n 3 的对角线的条数是 2 此时n取的第一值 n0 3
课堂小结
1. 数学归纳法适用范围:仅限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递推基 础 2. 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步骤是:
n(n 1)( 2n 1) 1 2 3 n 6
2 2 2 2
证明:
1 2 3 1 (1)当n=1时,左边=12=1,右边= 6
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就是
k (k 1)( 2k 1) 1 2 3 k 6
2 2 2 2
这个猜想与上述多米诺骨牌游戏有相似性?你 能类比多米诺骨牌游戏解决这个问题吗?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定义:对于某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常 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1.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 (n0 N*)时命题成立 (归纳奠基) ; 2.然后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
举例说明:
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an= (n2-5n+5)2 请算出a1= 1,a2= 1,a3= 1 ,a4= 1 猜测an=? 猜测是否正确呢?
对一切n N ,都有an (n 5n 5) 1
2 2
由于a5=25 ≠1,所以猜测是不正确的
所以由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思考:归纳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n0 1或2等)时命题成立 (1)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 (如 0
(2)假设 n k ( k N 且k n0 ) 时命题成立 证明 n k 1 时命题也成立 递推依据 在完成了这两步骤以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从n0 开始 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3. 数学归纳法优点:克服了完全归纳法的繁杂、不可行的缺点, 又克服了不完全归纳法结论不可靠的不足,是一种科学方法, 使我们认识到事情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由有限到无穷 。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 n N 都成立
上述结论是容易理解的 :根据( 1 ),n 1 时等式成立,再根据( 2),n 1 1 2时等式 也成立。由于n 2时等式成立,再根据( 2), n 2 1 3时等式也成立,这样递 推下去,就 知道n 4, 5, 6, 时等式都成立,即等式 对任 何n N 都成立。
思考:这个游戏中,能使所有多米诺骨全部倒 下的条件是什么?
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所有多米诺骨 牌就能全部倒下:
(1)第一块骨牌倒下;(基础) (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 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依据) 条件(2)事实上给出了一个递推关系:当 第k块倒下时,相邻的第k+1块也倒下。
1 思考:你认为证明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n 是
证明:(1)当n=1时, 左边
a1 , 右边 a1 0 d a1 ,
等式是成立的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就是 a k a1 ( k 1)d ,
那么 a a d [a1 (k 1)d ] d k 1 k
a1 [(k 1) 1]d
当n k 1时,需要证明的式子是 :
1+3+5+…+(2k-1)=k2
那么当n=k+1时,
需要证明的式子是?
1+3+5+…+(2k-1)+(2k+1)
=k2+(2k+1)=(k+1)2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 可知对任何n∈N*时,等式都成立
例题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1 ( 1 )k 1 ] 1 . 2 1 + 1 + 1 ++ 1 1 2 1 k 1 1 2 2 2 23 2 2 k 2k 1 1 2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那么n=k+1时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
因此,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 题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第一 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 推的依据。缺了第一步递推失 去基础;缺了第二步,递推失去 依据,因此无法递推下去。
1 ( 2)假设当n k时,ak 成立,则当n k 1时, k 1 ak 1 k ak 1 ,也成立, 1 ak 1 1 k 1 k 1 综上( 1 )(2)知,an .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 ② ③ 明确首取值n0并验证真假。(必不可少) “假设n=k时命题正确”并写出命题形式。 分析“n=k+1时”命题是什么,并找出与“n=k”时 命题形式的差别。弄清左端应增加的项。 ④ 明确等式左端变形目标,掌握恒等式变形常用的 方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
证明当 n k 1时,命题也成立 (依据)
完成这两个步骤后, 就可以断定: 命题对从 n0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验证n=n0时 命题成立
若n=k(k≥n0)时命题成立,
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归纳奠基
归纳递推
命题对从n0开始所有 的正整数n都成立
例1 如果 {a n } 是等差数列,已知首项为 a1 公差为 d ,那么 a n a1 ( n 1)d 对一切n N 都成立 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
变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 1n 2n n 2n 1 3 5 2n 1
an 对于数列 {an },已知a1 1,an 1 (n 1,2,3, ), 1 an 1 证明:an n 1 证明:(1 )当 n 1时, a1 1成立; 1
2.3 数学归纳法
2.3 数学归纳法
课题引入
观察数列 {an },已 知a1 1, an1 1 1 a2 , a3 , a 1 , 4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