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bor小波变换开题报告
基于FPGA的小波变换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 三、研究目标通过掌握小波变换全局变换可以完全消除DCT 之类正交交换所产生的“方块效应”。
正是由于小波图像编码在高清晰度,高压缩比,中低速比特码率传输方面的上述优势,使它成为图像编码领域研究的热点。
同样由联合图像专家组新公布的替代JPEG 的下一代图像压缩标准JPEG2000就采用了小波变换。
四、研究内容第一章:绪论。
简要介绍了图像压缩的发展历程,和以图像压缩为应用背景的小波变换的发展历史,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硬件实现小波变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所做工作。
第二章:JPEG2000静止图像压缩标准。
围绕图像压缩标准的发展,详细介绍了JPEG2000图像压缩标准,分析了其对于其他压缩标准的优点和各个框架。
第三章:小波变换理论分析与研究。
详细介绍了小波变换的理论及其发展,并深入分析了现有的各种小波变换算法,通过对各种算法的比较,阐述了提升小波算法的优越性。
第四章:提升小波变换的FPGA 分析与设计。
在前面两章的基础上,我们首先给出了JPEG2000小波变换模块的整体框架,然后给出每一个模块的详细分析、设计结构,和在ModelSim SE 6.0d 版本下的仿真结果。
最后还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第五章:结束语。
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并给出了本研究课提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五、总体设计框图六、进度安排选题、定题,1周查阅资料15篇以上(2篇英文)、社会调查、资料处理,8周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要求3000字左右,3周书写论文大纲并提交导师指导修订,2周5. 撰写并提交论文初稿,要求论文字数在8000字以上,4周导师审阅指导论文修改,6周7. 导师为学生定稿,2周8. 论文答辩,4周七、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整理资料:综合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取与论文相关的信息。
起草大纲:完成论文大纲,初步确定论文思路及行文路线,明确论文中心,初步完成论文大纲框架。
基于小波变换的脑机接口技术的开题报告
基于小波变换的脑机接口技术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脑机接口技术是将人的意识活动转化为机器可读信号的一种技术,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例如医学康复和智能控制等。
其中,基于小波变换的脑机接口技术具有高精度和实时性等优势,已经成为脑机接口技术中的研究热点。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小波变换的脑机接口技术在脑信号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方面的应用,并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三、研究内容
1. 脑机接口技术的概述:介绍脑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发展状况。
2. 小波变换原理: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类型和特点,以及在脑机接口技术中的应用。
3. 脑信号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算法:基于小波变换的脑信号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算法的设计和实现,包括小波包变换、多分辨率分析等方法。
4. 算法的性能评估和优化:对基于小波变换的脑机接口技术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算法进行性能评估,针对算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提高算法的分类准确率和实时性等指标。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究基于小波变换的脑机接口技术。
文献调研主要研究脑机接口技术和小波变换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实验研究主要针对小波变换算法在脑信号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方面的应用进行实验验证。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基于小波变换的脑机接口技术在脑信号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方面的应用,从而提高脑机接口技术的分类准确率和实时性,为医学康复和智能控制等应用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图处理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图处理与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心电图是一种测量人类心脏电活动的方法,它可以反映心脏的电生理状态,是临床上常见的诊断工具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电图的采集、处理、分析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而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有效的信号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电图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中。
因此,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图处理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研究内容及方法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电图信号的采集、预处理、小波变换、特征提取和分类等方面。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采集与预处理:使用心电图采集设备采集心电图信号,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如滤波、去噪等,以保证信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小波变换:将预处理后的心电图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小波系数,利用小波系数可以提取出心电图信号的特征信息。
(3)特征提取:基于小波系数,提取心电图信号的特征信息,如功率谱密度、频率、时域特征等。
(4)分类:使用分类器将提取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类计算,以判断心电图信号的异常情况。
3. 研究意义及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心电图的处理和分析效率,改善心电图诊断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同时,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图处理与分析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心脏电生理学特性,为心脏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预期成果包括:(1)设计并开发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图处理与分析系统;(2)推导出适用于心电图信号的小波基函数,并实现小波变换;(3)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图特征提取方法,并针对心脏疾病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诊断。
4. 研究难点本研究的主要难点包括:(1)对小波基函数的选择和优化;(2)对心电图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需要充分挖掘心电图信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整合多种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信号处理、统计学等。
5. 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综述和基础理论学习:2022年1月-2022年2月;(2)小波基函数的选择和优化:2022年3月-2022年4月;(3)心电图信号预处理和小波变换的实现:2022年5月-2022年6月;(4)心电图信号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的研究:2022年7月-2022年8月;(5)系统设计和实现:2022年9月-2022年12月。
gabor小波变换的python
Gabor小波变换的Python技术报告
一、引言
Gabor小波变换是一种强大的信号处理工具,它能够提供一种灵活且有效的手段来分析信号的局部频率特性。
在图像处理、语音识别和信号处理等领域,Gabor小波变换被广泛用于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实现Gabor小波变换。
二、Gabor小波变换简介
Gabor小波变换是一种基于窗口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窗口函数对信号进行加窗处理,然后对每个窗口内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该窗口内的频率成分。
Gabor小波变换的窗口函数具有可调的参数,包括中心频率、方向和带宽等,这使得Gabor小波变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信号处理需求。
三、Python实现Gabor小波变换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Scipy库来实现Gabor小波变换。
首先需要安装Scipy库,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接下来,可以使用Scipy库中的scipy.signal.gabor模块来实现Gabor小波变换。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
在上述代码中,首先生成了一个包含两个正弦波成分的测试信号。
然后定义了Gabor小波的参数,包括中心频率、方向、标准差、波长、相位偏移量和标准差倍数等。
接着使用gabor函数生成Gabor 小波序列,并使用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与Gabor小波序列相乘,得到Gabor小波变换的结果。
最后使用逆傅里叶变换将结果转换回时域。
基于Gabor变换的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Gabor变换的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中,图像特征提取是重要的图像处理步骤之一。
它能够从原始图像中提取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图像分析和处理。
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领域。
在图像特征提取方法中,频域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频域分析对于图像的模式和纹理检测具有很好的效果。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频域分析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图像处理技术。
Gabor变换是一种具有多尺度、多方向的频域变换方法,具有较好的多分辨率性和局部方向选择性。
通过Gabor变换分析,可以提取出图像的不同尺度和不同方向的信息,从而实现对图像特征的有效提取。
因此,基于Gabor变换的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应用广泛。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研究基于Gabor变换的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Gabor变换理论基础通过对Gabor变换原理及其特点进行详细的学习,包括其变换过程、变换的数学表达式等等,以便更好地理解Gabor变换方法。
2. 基于Gabor变换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设计对于Gabor变换方法,确定适当的尺度和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确定适当的参数,设计一种高效的Gabor变换算法,提取出图像的不同尺度和不同方向的信息。
3. 图像特征提取效果分析本文将采用不同的目标图像进行实验验证,使用设计的算法进行图像特征提取,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Gabor变换方法的图像特征提取效果。
三、预期成果本文预期实现基于Gabor变换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对算法进行有效性和效果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到以下预期成果:1. 理解Gabor变换的原理及其特点,对基于Gabor变换的图像特征提取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2. 设计一种高效的Gabor变换算法,可以提取出图像的不同尺度和不同方向的信息。
3. 通过实验验证,验证设计算法的有效性和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基于Gabor小波的特征提取与跟踪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Gabor小波的特征提取与跟踪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1.题目基于Gabor小波的特征提取与跟踪方法研究2.研究背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特征提取和目标跟踪是两个重要的问题。
特征提取是指将图像中的信息提取出来以用于进一步处理和分析;目标跟踪是指在时间序列中跟踪一些事物或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这两个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
Gabor小波是一种在计算机视觉中被广泛应用的特征提取方法。
它可以在多个尺度和方向上分解图像信息,非常适合用于纹理分析、图像识别等任务。
同时,Gabor小波还可以用于目标跟踪。
由于Gabor小波具有更好的方向选择性和尺度选择性,因此在跟踪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更新目标的位置和姿态。
3.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1)Gabor小波的特征提取方法:基于多个尺度和方向的小波分解,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并进行合适的特征选择和维度约束。
(2)基于Gabor小波的目标跟踪方法:构建目标模型,利用Gabor小波分解特征,以及利用Kalman滤波或其他任意常规跟踪方法实现目标跟踪。
4.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研究并借鉴现有的Gabor小波特征提取和目标跟踪方法。
(2)通过编写程序实现Gabor小波特征提取和目标跟踪方法。
(3)使用现有的数据集进行实验,评估所提出的算法的性能。
5.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为:(1)基于Gabor小波的特征提取和目标跟踪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图像的特征并更新目标的位置和姿态。
(2)针对纹理识别、图像检索、行人检测等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用场景,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3)实现了一个稳定、高效、准确的基于Gabor小波的目标跟踪系统。
基于Gabor小波变换开题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题目基于Gabor小波的人脸特征提取算法研究及仿真题目类型理论研究一、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1.1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进步,身份鉴定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在金融、保安、司法、网络传输等各个应用领域,都需要精确的身份鉴定。
目前最主要的身份鉴别技术是主要是ID卡和密码手段。
但是由于这些手段的不方便性和易损坏丢失性,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鉴别技术来替代。
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突破了传统鉴别技术的缺陷,由于其提供了唯一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人体生物特征鉴别方法,使之成为身份鉴别的一个热门发展方向。
所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就是依据人体本身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的方法来达到身份鉴别或验证的一门科学。
身体特征包括:指纹、视网膜、虹膜、人脸等;行为特征包括签名、声音、步态等。
而人脸识别技术也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一种,本设计研究的就是基于Gabor小波的人脸特征提取算法及仿真。
日常生活中,人类每时每刻都通过感官自然而然地从外界获取想要的信息。
这些信息中有大约80%是通过视觉得到的,因此,视觉信息处理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人脸数据的提取方式多种多样,既可取静态图像,也可取视频序列,背景还可以变化。
人脸数据的提取对设备也没有特殊要求,既可对真人拍照或摄像,也可从照片扫描。
更为重要的是人脸识别和人类通常的识别相一致,更易被接受。
因此,人脸识别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是生物特征识别诸多技术中最被看好的。
生物特征识别在国外发展很快,我国截止2011年已举行了六届生物特征识别研讨会。
1992年,Samal总结了早期的人脸识别方法。
后来,Valentin讨论了人脸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型。
Chellappa主要从工程应用方面对人脸识别进行了评述。
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心电信号是指人体心脏所产生的电信号,它可以反映出心脏的生理状态。
因此,心电信号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信号处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电信号处理和分析。
小波变换具有分辨率高、计算效率高、对非平稳信号具有很强的局部分析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号的处理和分析。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小波变换,研究心电信号的相关处理和分析方法,探讨小波变换在心电信号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
3. 研究内容本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电信号的采集和预处理:在研究中,需要对心电信号进行采集和预处理,包括信号滤波和去噪等处理步骤;(2)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研究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函数用于信号分析;(3)心电信号的小波分析方法:设计并实现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分析方法,分析心电信号的频谱分布、时间特征等信息;(4)小波变换在心电信号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通过对不同心电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探讨小波变换在心电信号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研究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学习和掌握小波变换在信号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2)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所设计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分析方法的有效性;(3)实验研究:在心电信号采集和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所设计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分析方法,进行心电信号的分析和处理。
5.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讨小波变换在心电信号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提高人们对心电信号特征的认知和理解,为心脏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同时,研究成果也有助于推动小波分析技术在其他信号处理和分析领域的应用,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语音信号增强是语音信号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提高语音通信质量、语音识别准确率和语音合成质量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前,常用的语音信号增强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能量域的方法、基于谱域的方法和基于时域的方法等。
虽然这些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满足高要求的性能指标。
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工具,能够将信号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同时描述出来。
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方法,具有灵活性、稳定性和高时频局部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项目旨在研究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方法,重点探究不同小波基函数的选择、小波分解层数的影响、阈值选取的方法等关键技术,并提出一种适用于实际应用场景的优化算法。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1. 收集语音信号增强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现有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2. 分析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小波变换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3. 设计实验方案,采集语音数据并运用小波变换进行分析和处理;4. 基于实验结果,对小波基函数、小波分解层数和阈值选择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5. 验证优化算法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效果,并与已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1. 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优化算法;2. 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优化算法的效果,并与已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3. 针对不同场景下的语音信号增强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4. 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相关专利。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语音通信、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能够提高语音信号的清晰度、稳定性和鲁棒性,并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的开题报告
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语音信号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在语音识别、声纹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应用广泛。
在语音采集、传输和录制过程中,由于环境噪声和录音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得语音信号出现降噪和失真等问题,对语音信号的分析和处理造成一定的困扰。
因此语音信号增强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技术。
首先对语音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对语音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其次,根据小波变换的结果,设计适合语音信号的增强算法,实现语音信号的降噪和失真纠正;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研究意义
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技术在促进语音信号处理和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
通过该技术,可以减少和消除语音信号中的噪声和失真,提高语音信号的信噪比;同时还可以对语音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为后续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因此,该技术对于改进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应用方案,提高语音信号的质量和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预期成果
本文预期采用MATLAB等工具,实现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算法,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探讨该算法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还将总结和归纳小波变换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形成相应的论文和报告。
五、研究方法
1. 语音信号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2. 小波变换及其多分辨率特性分析
3. 设计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算法
4. 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5. 论文撰写和报告汇报。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均衡算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均衡算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自适应均衡(Adaptive Equalization)是数字通信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其核心目标是从接收信号中去除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提高信号质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自适应均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数字电视、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领域,成为现代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是一种分析信号的工具,具有时间-频率分辨能力强、局部性好、多分辨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生物信息学等领域。
小波变换已经成为自适应均衡算法中的一种有效技术,可以提高自适应均衡的性能和效率。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均衡算法,主要通过小波分析接收信号,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自适应均衡,实现信号恢复的目标。
该算法能够克服传统自适应均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收敛速度慢、跟踪性能差等,为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因此,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均衡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课题旨在研究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均衡算法,重点包括以下内容:1. 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实现,包括小波基函数、小波系数的计算和离散小波变换等。
2. 自适应均衡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实现,包括线性均衡、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等。
3.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均衡算法的设计与实现,重点研究小波变换在自适应均衡中的应用,以及小波域中的滤波和解调等技术。
4. 算法性能分析与实验验证,对所设计的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均衡算法进行性能评估,主要包括收敛速度、均衡效果等指标,以及与传统自适应均衡算法的对比分析。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如下:1. 研究小波变换和自适应均衡的理论和算法,掌握相关的数学和信号处理知识。
2. 设计和实现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均衡算法,包括小波变换的离散化和逆变换、滤波器设计和均衡器的设计等。
3. 进行性能评估和实验验证,测试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均衡效果等指标,对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基于Gabor小波的着色及纹理合成算法的开题报告
基于Gabor小波的着色及纹理合成算法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着色和纹理合成是计算机图形学中非常重要和常见的问题。
通过着色和纹理合成可以为数字图像和动画添加逼真的色彩和纹理,提高了视觉效果。
其中,Gabor小波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有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局部频率和方向自适应的小波变换,具有较好的方向选择性和较好的空间局部性,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分析和处理。
本课题旨在探究基于Gabor小波的着色及纹理合成算法,研究如何利用Gabor小波特性进行图像着色和纹理合成,达到更加逼真自然的视觉效果。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论文将重点研究基于Gabor小波的着色及纹理合成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 Gabor小波的特性及应用:简介Gabor小波的基本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 着色算法研究:通过Gabor小波进行图像着色,研究如何利用Gabor小波的方向选择性、空间局部性和频率选择性实现图像着色,同时考虑到人眼的视觉感知特性,使着色结果更加逼真。
3. 纹理合成算法研究:利用Gabor小波对图像进行纹理分析,研究如何通过Gabor小波的局部频率和方向自适应特性进行纹理合成,生成具有自然纹理的图像。
预期研究结果为:1. 设计一种基于Gabor小波的图像着色算法,实现对图像的高质量着色。
2. 设计一种基于Gabor小波的纹理合成算法,实现对图像的纹理合成,生成逼真的纹理图案。
三、研究方法和流程1. 研究Gabor小波的基本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 研究图像着色算法,通过Gabor小波进行图像着色,设计基于Gabor小波的图像着色算法。
3. 研究图像纹理分析算法,利用Gabor小波进行纹理分析;研究图像纹理合成算法,利用Gabor小波进行纹理合成。
4. 设计实验平台,对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并与现有的方法进行对比。
5.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算法的性能和适用性。
四、论文结构和进度安排本论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包括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目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等。
基于Gabor小波的目标跟踪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Gabor小波的目标跟踪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处理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目标跟踪是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目标跟踪是指在连续的图像序列中,根据前一帧中的目标位置,自动检测目标位置并输出其在后续帧中的位置。
目标跟踪在医学、军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如医学中的病变跟踪和军事中的侦察和追踪等。
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在目标跟踪上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但大多数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鲁棒性较差、运行速度慢等。
因此,本论文选用基于Gabor小波的目标跟踪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目标跟踪的精度和速度,为进一步在实际应用中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Gabor小波检测方法进行目标跟踪,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Gabor小波特征提取:通过构造一组Gabor小波,抓取图像中目标物体的不同尺度、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下的特征,采用小波变换将图像分解为频域和空间域,并利用小波能量作为特征。
2. 目标检测和跟踪:通过消除噪声和提取特征,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和跟踪,建立模型并通过比较模型特征与当前目标的特征,得出目标位置。
3. 算法优化:针对目标跟踪中存在的问题,如图片实时性和鲁棒性等,通过算法的优化来提高目标跟踪的准确率和效率。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实现一个基于Gabor小波的目标跟踪系统,具体成果包括:1. 设计和实现Gabor小波特征提取算法;2. 构建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实现目标的准确跟踪;3. 对算法进行优化,提高算法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目标跟踪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现状,并对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概述。
第二章:相关技术介绍介绍目标跟踪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和算法,包括Gabor小波、模板匹配和卡尔曼滤波等。
第三章:基于Gabor小波的目标跟踪方法详细介绍基于Gabor小波的目标跟踪方法,包括Gabor小波特征提取、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等。
基于Gabor滤波器的医学超声图像边缘检测的开题报告
基于Gabor滤波器的医学超声图像边缘检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医学超声图像在临床医学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准确性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
医学超声图像的特点是灰度值变化较小,且存在良好的成像分辨率,因此,在超声图像分析中,边缘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准确的边缘检测可以提供有关图像中物体形状和大小的信息,这有助于医生诊断和分析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
当前,有多种边缘检测算法可以用于医学超声图像的分析,例如Sobel算子、Prewitt算子、Laplacian算子等。
这些算子大多依赖于图像的局部强度变化,因此常常对噪声产生较大的干扰,同时其检测效果容易受到参数设置的影响。
为了提高边缘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对噪声的鲁棒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采用基于Gabor滤波器的边缘检测算法。
Gabor滤波器是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滤波器,其能够在不同的方向和尺度上定位图像中的不同频率信息,因此在医学超声图像的分析中具有很好的性能。
二、课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Gabor滤波器边缘检测算法在医学超声图像中的应用,研究其对噪声的鲁棒性和边缘检测准确性的影响,以实现更加精确和有效的医学超声图像分析。
三、研究内容(1)对Gabor滤波器原理、数学模型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2)针对医学超声图像中的特点,引入适当的预处理算法,例如中值滤波器和去噪算法,以提高Gabor滤波器边缘检测算法的性能和鲁棒性。
(3)实现基于Gabor滤波器的边缘检测算法,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4)对算法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比较其与其他边缘检测算法的差异和优劣。
同时,利用医学超声图像数据集对算法进行验证,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提高医学超声图像分析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研究过程中的方法和技术也可适用于其他领域的边缘检测问题,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小波变换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小波变换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和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图像处理和传输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高清晰度的图像,传输成本和处理时间都较大,对于需要快速传输并且需要压缩处理的情况,图像压缩技术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其中,小波变换技术已经在图像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将原始图像分解成多个子小波,并通过舍弃部分系数来压缩图像。
小波变换不仅可以实现图像的压缩,还可以实现图像的去噪、特征提取等功能。
因此,在图像处理领域,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技术可以提高图像的传输速度和处理效率,同时还可以保证图像的质量和细节。
本研究将通过对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究其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和局限性,同时提出一种更加高效、准确的图像压缩方法,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对于图像处理质量和效率的要求。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现有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2.探究小波变换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和局限性,例如在特征提取、图像去噪、图像融合方面的应用。
3.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图像压缩的新方法,该方法既能够实现较高的压缩比,又能保证图像的质量和细节。
4.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算法实现和性能评估,验证其性能和可行性,并与现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5.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对于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三、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阶段一(1-2周):文献阅读和综述撰写研究目前已有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总结其优缺点,并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2. 阶段二(3-4周):分析小波变换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和局限性探究小波变换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的其他应用,例如在特征提取、图像去噪、图像融合方面的应用,为后续实验和算法设计提供参考。
3. 阶段三(5-6周):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新压缩方法根据前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个更加高效、准确的压缩方法,实现较高的压缩比,同时保证图像的细节和质量。
基于小波变换的系统辨识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小波变换的系统辨识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系统辨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逐渐成为了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微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学、机器人等领域,系统辨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小波变换是一种对信号进行局部时间和频率分析的有效手段,结合小波变换进行系统辨识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系统辨识的精度和效率,而且可以扩展系统辨识的应用范围。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小波变换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开发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系统辨识算法,以提高系统辨识的精度和效率,扩大系统辨识的应用范围。
三、研究内容1、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基于小波变换的系统辨识算法的研究和设计。
4、算法的实现和优化。
5、算法的仿真和实验验证。
四、研究意义1、提高系统辨识的精度和效率。
2、扩大系统辨识的应用范围。
3、推动小波变换在系统辨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五、研究方法1、收集、整理和分析系统辨识和小波变换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
2、设计和开发基于小波变换的系统辨识算法,并针对算法进行优化。
3、利用MATLAB等工具进行算法的仿真和实验验证。
4、总结研究成果,并撰写论文。
六、预期成果1、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系统辨识算法。
2、在仿真和实验中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3、发表相关论文,推动小波变换在系统辨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七、研究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和文献调研:2个月。
2、算法设计和优化:6个月。
3、仿真和实验验证:3个月。
4、论文撰写和修改:2个月。
五、预期工作量本课题预期总工作量600人天左右。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图像的存储和传输需求越来越高,图像压缩技术由此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图像压缩技术是降低图像数据量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压缩图像的数据量来降低存储成本、提高传输速度和提高图像的质量。
小波变换作为一种目前最为流行的图像压缩算法之一,以其较好的压缩效果和良好的图像质量而被广泛应用。
本次课题将采用小波变换技术,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图像压缩技术的探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领域中的应用,为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 目标(1)深入探究小波变换的原理,了解小波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2)研究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探索其优缺点;(3)运用小波变换实现图像的压缩,进行压缩效果的分析。
2. 内容(1)研究小波变换的原理和基本概念;(2)分析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3)设计和实现小波变换图像压缩算法;(4)进行实验测试,比较小波变换算法的效果和其他图像压缩算法的效果。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 方法(1)文献调研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小波变换的原理和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参考国内外研究者的经验和成果;(2)算法设计法: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小波变换图像压缩算法的设计;(3)实验法:实现设计算法,并对其进行实验测试,分析和比较算法的效果。
2. 步骤(1)调研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2)分析小波变换图像压缩技术的优缺点;(3)设计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实现算法编程;(4)进行实验测试,分析和比较算法的效果;(5)撰写论文和开题报告。
四、论文的创新点:1.综合研究了小波变换的原理和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2.深化和拓展了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领域的应用;3.设计实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比较了其效果和其他图像压缩算法的效果。
五、预期结果:1.对小波变换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领域的应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2.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并与其他图像压缩算法进行比较,从而验证其优越性;3.实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为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基于小波变换的人眼状态识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小波变换的人眼状态识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人眼是人类感知世界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生物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来识别人眼的状态,以便更准确地了解个体的情绪和生理状态。
小波变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号分析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语音和生物信号的处理与分析中。
因此,将小波变换技术用于人眼状态识别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小波变换的人眼状态识别技术,实现对人眼情绪和生理状态的准确、快速的检测和识别。
通过建立适当的实验平台和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不同人群在不同情境下的眼球运动和生理数据,利用小波变换分析这些数据,提取不同人眼状态的特征,建立分类模型,实现人眼状态的自动识别。
三、研究内容1. 建立实验平台和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采集不同人群在不同情境下的眼球运动和生理数据。
2.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信号去噪、滤波、分段等操作,减小噪声和干扰的影响,提高数据的质量。
3. 利用小波变换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人眼状态的特征,建立合适的分类模型。
4. 对特征提取方法和分类模型进行优化,提高人眼状态识别的准确率和速度。
5. 检验和验证识别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结合生物信息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探究人眼状态识别与分析的新方法。
通过对人眼的运动和生理信号采集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识别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有助于改善和优化人机交互体验,提高智能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数据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等多种方法,具体包括:1. 建立实验平台和数据采集系统,利用生物信号采集仪等设备采集眼球运动和生理信号数据。
2.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信号去噪、滤波、分段等操作。
3. 利用小波变换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人眼状态的特征。
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间序列挖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间序列挖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时间序列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记录下来的数据序列。
它在工业、金融、医疗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时间序列挖掘是指在时间序列中发掘隐藏的规律、趋势、周期性等特征,从而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的挖掘算法,目前主要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小波变换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方法。
小波变换是一种既能进行时域分析也能进行频域分析的信号处理方法。
小波变换不仅能够表示信号的低频成分,还能够表示信号的高频成分,因此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非常有效。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间序列挖掘算法,从而发现时间序列中的隐藏规律和周期性特征,为未来的时间序列预测和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小波变换的原理和应用2.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3. 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间序列挖掘算法4.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5. 算法的性能评价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索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间序列挖掘算法。
该算法能够很好地识别出时间序列中的隐藏规律和周期性特征,从而对时间序列的预测和分析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此外,本研究也能够为其他研究者在时间序列数据挖掘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方法,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合小波变换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间序列挖掘算法,并对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价。
同时,本研究也将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深入研究时间序列挖掘领域的相关知识。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对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间序列挖掘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时间序列中的隐藏特征和规律。
2. 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合小波变换的理论,设计一个有效的时间序列挖掘算法。
3. 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性能评价,验证其在时间序列挖掘方面的效果。
4.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为未来的时间序列预测和分析提供参考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题目基于Gabor小波的人脸特征提取算法研究及仿真题目类型理论研究一、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1.1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进步,身份鉴定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在金融、保安、司法、网络传输等各个应用领域,都需要精确的身份鉴定。
目前最主要的身份鉴别技术是主要是ID卡和密码手段。
但是由于这些手段的不方便性和易损坏丢失性,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鉴别技术来替代。
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突破了传统鉴别技术的缺陷,由于其提供了唯一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人体生物特征鉴别方法,使之成为身份鉴别的一个热门发展方向。
所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就是依据人体本身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的方法来达到身份鉴别或验证的一门科学。
身体特征包括:指纹、视网膜、虹膜、人脸等;行为特征包括签名、声音、步态等。
而人脸识别技术也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一种,本设计研究的就是基于Gabor小波的人脸特征提取算法及仿真。
日常生活中,人类每时每刻都通过感官自然而然地从外界获取想要的信息。
这些信息中有大约80%是通过视觉得到的,因此,视觉信息处理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人脸数据的提取方式多种多样,既可取静态图像,也可取视频序列,背景还可以变化。
人脸数据的提取对设备也没有特殊要求,既可对真人拍照或摄像,也可从照片扫描。
更为重要的是人脸识别和人类通常的识别相一致,更易被接受。
因此,人脸识别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是生物特征识别诸多技术中最被看好的。
生物特征识别在国外发展很快,我国截止2011年已举行了六届生物特征识别研讨会。
1992年,Samal总结了早期的人脸识别方法。
后来,Valentin讨论了人脸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型。
Chellappa主要从工程应用方面对人脸识别进行了评述。
而从不同角度出发的综述文章还有两个有关人脸识别的国际会议AFGR和AVBPA的出现,充分说明了人脸识别的重要性。
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PAMI)协会在1997年7月出版了有关人脸和手势识别的专刊,Daugman这样写道“在未来的机器智能领域,我们将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为建立具有类似人类外貌、表情、手势等特征的人机界面所做出的努力,将最终导致我们可以和机器随心所欲地交流”。
从1990年代起,由于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加上人们对人脸图像自动识别的迫切需求,人脸模式识别方法有了较大的突破,提出了多种机器全自动识别系统。
1996年美国军方组织了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大赛,勒克菲勒大学的Face1t系统获得冠军。
最近,美国的LAU公司研制的人脸图像自动识别系统,是以人眼辨别人脸的原理,基于生物测量学、人像复原技术开发的装置。
用人脸12~42个特征点,对人群中寻找的人进行定量定性识别,已经用在机场、火车站、公共场所、重点控制地区。
在人脸识别技术诞生至今的二三十年中,人们已提出了很多成熟、高效的识别算法,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自从“911”事件以来,世界上对人脸识别系统的需求有了明显增长。
对人脸识别的研究也是理论界的一个热点。
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识别系统为Visionics公司的“FaceIt”系统,在活动场景(人和照相机都是活动的)下,该系统的识别率仅为50%;而可控条件下,识别率可达80%以上。
在中国,中科院计算所高文教授主持的863项目“面像检测与识别核心技术”通过鉴定。
该系统会自动在人脸上选取103个点,然后通过分析面部皮肤反射属性、三维结构等特征进行识别,静态场景下识别准确率达到96.5%。
中科院自动化所和微软亚洲研究院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2008年,中国自主产权人脸系统成功用于北京奥运会,这算是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1.2选题目的通过做该课题可以学习掌握MATLAB软件开发平台与应用系统开发过程;掌握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化及实现;掌握MATLAB的应用原理和开发设计过程;融合了程序设计语言等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研究意义自动人脸识别技术之所以得到如此重视,源于它所体现的巨大潜在的应用前景。
首先,人脸识别技术本身就是涉及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涉及到的有数字图象处理、机器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
这些学科多而杂,且跨度大,以前基本上都是各自研究各自的领域,而人脸识别技术恰好提供了能将这些学科融合的研究对象,方便于去尝试研究新的理论和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也预示着这些学科的进步和完善。
其次,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生物识别技术,以其高可接受性、低干扰性和方便自然性等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它的应用领域主要有身份认证、信息安全和人机交互等。
总之,人脸识别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商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而作为人脸识别的核心技术-人脸特征提取,自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1.4参考文献[[1]张南南,汪正祥.基于Gabor小波的人脸特征提取[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04:TP391.41.[2]王映辉.人脸识别-原理、方法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3-184.[3]何中市,卢建云,余磊.基于多通道Gabor滤波与CS-LBP的人脸识别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0,37(5):261-364.[4]张向东,李波.基于Gabor小波变换与PCA算法的人脸识别方法.电子科技.2007.4:72-73.[5]傅一平,李志能,袁丁.基于优化设计Gabor滤波器的边缘提取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2004(4):481-486.[6]叶敬福,詹永照.基于Gabor小波变换的人脸表情特征提取[J].计算程,2005,31(15):172-174.[7]王冲鶄,李一民.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表情识别[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3):643-646.[8]Wiskott L,Fekkous JM,Kruger N,et al.Face reconition by elasticbunch graphmatching[J].IEEETransaction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1997,19(7):775-779.[9]Loris Nann,Dario Maio.Weighted sub-Gabor for face recognition[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07,28(4):487-492.[10]Phillips P J,Moon H,Rizvi S A,et al.The FERET evaluationmethodology for face-recognitionalgorithms[J].IEEE Transaction on Pattern Analysis andMachine Intelligence,2000,22(10):1090-1104.[11]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matlab6.5辅助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2]Ming-Husan Yang,David J.Kriegman,and Narendra Ahuja,“Detecting Faces in Images:A Survey”,IEEE transaction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vol.24no.1,January2002.[13]黎奎等.基于特征脸和BP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36-238.[14]王新春,王保保.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J].微机发展,2003:27-30.[15]杨行峻,郑群里.人工神经网络与盲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1-44.二、主要研究(设计)内容、研究(设计)思想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2.1设计内容设计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前景和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Gabor 小波变换在人脸识别的应用。
人脸识别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人脸的特征抽取出来,并得到对应于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因此算法的好坏就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正确识别结果。
算法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提取特征的效率和准确率。
本论文主要探讨Gabor小波变换的优点。
在设计过程中是基于MATLAB平台进行调试和测试的。
最后,仿真实验是基于ORL人脸库和yale人脸库上进行实验,不断改进算法模型,不断向识别率高和识别效率高改进。
2.2设计思想2.2.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本设计是基于MATLAB平台实现的人脸特征提取。
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图1系统原理框图从系统框图我们可以知道,人脸特征提取的步骤如下:1)、从图库中读取一张图像,并且对选取图像进行预处理;2)、根据需要设计Gabor滤波器参数,并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多方向和多尺度的进行滤波;3)、先对得到的不同方向Gabor对得到的Gabor 滤波图像分别进行LBP运算得到纹理图像特征;4)、然后分别用LPP和PCA对得到纹理图像特征向量进行降维;5)对降维得到的人脸特征向量用距离测度度量相似度进行测试。
2.2.2人脸图像的预处理对输入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是人脸识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的是改善图像质量,统一图像的灰度值及尺寸,为后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打好基础。
一般情况下人脸处于复杂背景中,预处理时要先进行人脸检测,从复杂背景中检测出人脸区域,本文的研究只有人脸部分,即省略了人脸检测这一步。
只需对人脸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包括图像的灰度均衡和尺度归一。
(1)尺寸归一化的目的是将人脸图像变换为标准尺寸图像以便于人脸特征的提取,可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实现该操作。
(2)灰度均衡化的目的是消除光照变化的影响,还可以消除不同人种的肤色差异,虽然Gabor小波变换所提取的人脸特征对光照变化不敏感,但进行灰度均衡化处理可优化特征提取结果。
2.2.3Gabor滤波器及Gabor小波变换根据Gabor变换的原理和实际需要,可构造不同的Gabor滤波器。
Gabor滤波器在图像处理中的特征提取、纹理分析和立体视差估计等方面有许多应用。
有研究表明神经细胞的感受也可以用Gabor函数来表示。
Gabor滤波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方向性和尺度性。
Gabor函数从实质上来说是一个Gauss函数窗所限制的滤波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