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及市场变革

合集下载

液晶显示器发展历程

液晶显示器发展历程

液晶显示器发展历程液晶显示器是一种使用液晶材料作为显示介质的平板显示技术。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

1962年,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日本电视制造商夏普公司(Sharp Corporation)的工程师们首次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简单的液晶显示器。

这个早期的液晶显示器只能以单色显示,并且分辨率很低。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液晶显示器的技术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1970年代初,日本电子公司佳能(Canon)首次展示了一种具有更高分辨率和更快响应速度的液晶显示器。

这一突破带来了液晶显示器商业化的可能性。

20世纪80年代,液晶显示器开始应用于计算机和电视领域。

IBM公司在1981年推出了一款基于液晶技术的个人电脑显示器,这标志着液晶显示器进入了大众消费市场。

1990年代,随着扁平化和高清晰度的需求不断增长,液晶显示器的品质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液晶显示器的尺寸逐渐增大,颜色显示更为丰富,分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同时,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也逐渐下降,使其成为大众购买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的首选。

2000年代初开始,液晶显示器进一步取代了传统的显像管显示器。

它在计算机和电视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

随着LED背光技术的引入和高刷新率、广色域等新技术的应用,液晶显示器的画质和功能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如今,液晶显示器已成为各种电子设备中最常见的显示技术之一。

随着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与液晶显示器的竞争,液晶显示器在细节还原度、显示效果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不过,液晶显示器仍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如低功耗、长寿命、制造成本低等,使其在市场上仍占据重要地位。

未来,液晶显示器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将会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显示的需求。

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与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显示技术。

在显示技术领域中,光电显示技术成为了近年来最为热门的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一、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光电显示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电现象进行显示操作的技术。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光电现象,并将其应用于X光、电视和电影等领域。

直到20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电显示领域的新机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显示技术也开始飞速发展。

二、平面显示技术和光电显示技术的区别在我们使用的大多数电子设备中,我们所看到的屏幕都是平面显示技术制造的。

平面显示技术通过在屏幕上涂覆一层荧光物质,在触碰到荧光物质的电子束的影响下,产生亮度和颜色。

而光电显示技术则更加复杂,它由一个具有两个电极的半导体薄膜构成:一个半导体薄膜可以被照射成一个半导体电极,而另一个半导体薄膜可以被滤光镜或反射镜制成。

在这个结构中,光和电都在同一个元件中被控制,从而实现高清晰度和高对比度的图像。

三、光电显示技术的优势与趋势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主要优势在于:1、高亮度和高对比度在观看视频、播放游戏和浏览图像等方面,高画质和高亮度和高对比度比较是必不可少的。

而光电显示技术的高亮度和高对比度,则可以确保屏幕显示的影像更加真实和清晰。

2、低能量消耗相比其他屏幕技术,光电显示技术消耗的能量更少,因此可以在更少的能量输入下实现高亮度的图像。

3、轻薄便携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对轻薄便携的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光电显示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制作极为薄型的显示器,从而有利于更轻薄便携型电子产品的研发。

光电显示技术未来的趋势基于上述的优势,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推进。

1、OLED屏幕OLED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面板技术,由于OLED材料具有自发光的特性,因此可以解决部分屏幕亮度和对比度问题。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初的机械显示器,它们使用滚轮、指针或杠杆来显示有限的信息。

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一个电子显示器问世,它使用电子束在荧光屏上形成图像。

这种荧光屏后来被CRT屏取代,CRT屏使用电子炮在玻璃管上形成图像。

20世纪60年代,通用显示器接口(GDI)的引入使显示器更
加普及。

70年代末,平板液晶显示器(LCD)开始进入市场,因其低功耗和较小的尺寸而受到青睐。

然而,LCD显示器在
早期发展阶段存在色彩鲜艳度低和响应时间较慢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触摸屏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开始崭露头角。

触摸屏将用户与显示器之间
的交互变得更加直观简单,而OLED则在色彩和对比度方面
取得了重大突破。

21世纪初,液晶显示器(LCD)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添加了LED背光技术,提供更清晰明亮的图像。

而后,曲面显示器
开始出现,其形状可以更好地适应人眼的视野,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近年来,显示器继续向更高分辨率和更快的刷新率发展,以提供更细腻的图像和更流畅的动画效果。

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崛起也推动了显示器的发展,以满
足对更高质量和逼真度的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显示器可能趋向于更薄、更轻、
更灵活的方向发展,可能会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如折叠屏幕和全息显示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显示器作为信息输出设备之一,其发展历程也与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其中一条蓝色路线,而本文将对其发展历程及趋势进行分析。

1. 液晶显示原理的理解液晶显示是一种采用液晶材料作为信息输出的方式。

液晶材料是指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分子物质,它们的特殊结构使得它们的光学性质可以被电场所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在液晶材料中加电,可以让它发生光学变化,从而实现信息的输出。

2.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液晶显示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日本和美国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1971年,瑞典的物理学家Pierre-Gilles de Gennes通过分析液晶分子中的各种相,提出了液晶分子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同构型,并且预测出了一种叫做向列型液晶的液晶相。

1972年,Schadt和Helfrich两位德国物理学家独立研制出了液晶显示器原型,不过当时的液晶材料制造成本较高,且显示效果不够明显,难以被广泛使用。

直到1973年,美国杜邦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对观察的人眼更为友好的液晶材料,液晶显示技术才真正开始得到了工业化的推广。

液晶显示技术一直在经历着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1975年,日本SHARP公司研制的液晶数字手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开启了手持数码产品的时代。

在1980年代的技术革新中,TN型液晶显示器被大量应用于手持电子产品、公共信息显示屏等领域。

21世纪开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IPS(In-Plane Switching)和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等新型液晶显示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3.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中,液晶显示技术将如何发展呢?首先,液晶显示技术本身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TN型液晶显示器的视角问题、IPS液晶显示器的响应速度问题,都是当前液晶显示技术面临的问题。

显示技术简介演示

显示技术简介演示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可以 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游戏娱乐 、教育培训、工业设计等,为 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真实的体 验。
随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更 加智能、便捷的虚拟现实与增 强现实产品。
05
显示技术的应用案例与市场前 景
显示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案例
01
02
03
智能手机
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 手机中,如AMOLED、 LCD等,为用户提供清晰 、鲜艳的显示效果。
电视
4K、8K等高分辨率显示技 术使得电视画面更加细腻 、逼真,提升观看体验。
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采用触控屏幕, 显示技术使其具有高清晰 度、高响应速度和良好的 视觉效果。
显示技术在医疗、教育领域的应用案例
医疗设备
显示技术发展趋势
高清晰度
随着消费者对视觉体验的要 求不断提高,高清晰度的显 示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 势。
柔性显示
柔性显示技术可以将屏幕弯 曲、折叠,使设备更加便携 、灵活。
透明显示
透明显示技术可以使屏幕在 显示图像的同时保持透明, 为设备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
多功能集成
未来的显示技术将更加注重 多功能集成,如将摄像头、 传感器等集成到显示屏中, 实现更多应用场景。
液晶显示时代
新兴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的出现,使得显示器变得更 加轻薄、节能,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 脑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显示 技术如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不断涌现,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
显示技术的应用领域
电视行业
电视作为家庭娱乐中心,其显 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提高画 质和用户体验。
显示技术分类

led显示屏的发展历程

led显示屏的发展历程

led显示屏的发展历程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LED(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电显示技术开始快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LED显示屏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阶段:LED显示屏在70年代初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数字钟表、电子手表以及简单的显示面板等小尺寸设备上。

这些早期的LED显示屏主要由红色的LED构成,其显示效果相对简单。

2. 单色LED显示屏阶段:随着LE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单色LED显示屏。

这些显示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颜色的LED灯珠,常见的有红色、绿色和黄色。

单色LED显示屏因其稳定可靠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显示牌、室外广告牌等场合。

3. 双色LED显示屏阶段:90年代初,双色LED显示屏开始逐渐出现。

这种显示屏由红色和绿色的LED灯珠组成,可以通过控制两种颜色的亮灭程度来实现不同的颜色效果。

双色LED显示屏的出现使得显示效果更加丰富多彩,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车站等场所。

4. 全彩LED显示屏阶段:2000年代初,全彩LED显示屏开始迅速发展。

全彩LED显示屏由红、绿、蓝三种LED灯珠组成,可以通过不同灯珠的亮灭来合成任意颜色。

全彩LED显示屏的出现使得画面更加细腻、丰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舞台演出、体育赛事、室内外广告牌等场合。

5. 高清、室内外兼容性增强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LED 显示屏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目前的LED显示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亮度,可以呈现更真实、清晰的图像和视频。

同时,LED显示屏在室内外兼容性上也有了显著提高,可以适应各种环境下的展示需求。

总的来说,LED显示屏经历了从早期单色到双色再到全彩的发展过程,不断提升了显示效果和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ED显示屏将继续在电子显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实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显示器的发展历程显示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起到了连接人与计算机、电视等设备的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显示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显示器是通过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绘制图像的。

这种显示器被称为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

CRT显示器体积庞大、重量沉重,并且耗电量大,但是在当时它是唯一的可用显示器技术。

CRT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还有待提高,在显示效果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到了197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开始出现。

液晶显示器不同于CRT显示器,它是将液晶物质夹在两片玻璃板之间,在液晶分子的控制下实现图像显示。

液晶显示器具有很多优点,包括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图像稳定等。

然而,早期的液晶显示器成本高昂,因此在市场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2000年左右,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液晶显示器开始普及。

这一时期,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显示得到了显著提高,其显示效果达到了可以与CRT显示器相媲美的水平。

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也得到了大幅下降,逐渐成为了主流的显示器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力推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触摸屏显示技术开始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

触摸屏显示技术通过在屏幕表面加入触控传感器,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摸直接操作屏幕。

触摸屏显示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机交互方式,使得操作更加便捷和直观。

近年来,随着高清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4K、8K等超高清显示技术逐渐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等大屏幕设备中。

超高清显示技术增加了屏幕的像素密度,使得图像显示更加清晰、细腻。

同时,HDR(高动态范围)技术的引入,还可以提升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使得图像更加逼真。

未来,显示器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显示器中,使用户可以沉浸式地体验虚拟世界或与现实世界进行互动。

同时,可卷曲、可折叠的显示技术也将逐渐成熟并应用到各种可穿戴设备、可定制设备中。

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及市场变革

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及市场变革

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及市场变革一、技术发展历程在2013年FPD峰会上,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将显示技术进行了一个分类,将CRT 和PDP归类为真空显示;把TFT-LCD、AMOLED、柔性显示等归类为半导体显示。

半导体显示是指通过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最小显示单元的显示技术统称。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TFT阵列等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显示单元状态;二是主要应用非晶硅(a-Si)、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有机材料(Organic)、碳材料(Carbon Material)等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材料;三是主要采用半导体制造工艺。

与半导体显示技术和产品相关的材料、装备、器件和相关终端产业链统称为半导体显示产业。

王东升总结LCD替代CRT、PDP的原因为“TFT-LCD脱颖而出是因为它顺应了半导体技术替代真空电子技术这一历史大趋势。

”1.1从CRT到LCD/PDP:平板显示与球面显示的竞争1897年CRT诞生,CRT包含一个能够通过电子束触及磷光表面创造出图像的真空管。

之后,此项技术被用于早期电视和电脑显示器上显示图像,一直到20世纪80-90年代CRT逐步被LCD显示所替代,到目前为止CRT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1964年首个LCD(液晶显示器)和首个PDP(等离子显示器)双双问世。

LCD技术使得平板显示成为可能。

1972年首台液晶电视的诞生。

2005-2006年LCD液晶显示的销售份额超过CRT,成为显示主流技术,到2010年市场上已基本没有CRT产品。

CRT被淘汰的原因:由于本身重最重且很厚,加之结构(阴罩技术的限制)三基色荧光粉不能做小,因此无法实现屏幕大型化和轻便化以及像素性高清晰显示(只能达到800×600像素),还有闪烁、X射线辐射、几何失真、清晰度和亮度不高等缺陷。

CRT无法在新兴市场-笔记本电脑屏幕取得竞争优势,不能适应大屏化、轻便化与高清化的要求,同时非常成熟的技术也无法取得更多的技术红利,迫使厂商在性能不完全占劣势的情况下完全停产。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液晶显示技术,简称LCD技术,是一种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图像信息的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电视、监控等领域。

本文将通过回顾LCD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LCD技术的发展历程LCD技术最初被应用于手表、计算器等小型电子产品中,远不如今天广泛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明了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但是这种显示器仅在室内使用而且图像清晰度不高。

80年代后,随着LCD技术的不断发展,LCD显示器图像清晰度、反应速度、耗电量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本世纪初,Retina屏的出现更是刷新了人们对于液晶显示器视觉效果的认知和期待。

二、LCD技术的现状目前,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显示效果要求的不断提升,各种型号、尺寸、厚度、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不断出现。

据统计,大屏电视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器和手机液晶显示屏占市场份额最大。

在生产方面,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商是韩国的三星和LG。

此外,中国也在液晶显示器生产方面逐步崛起。

在技术方面,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逐步提高,为清晰、流畅的图像显示提供了前提条件。

同时,更加高效的LED背光技术已经取代了CCFL背光技术,对于降低功耗和改善显示效果非常重要。

目前,HDR技术在液晶电视上越来越受到热议,通过HDR技术可以呈现更加鲜艳、明亮、清晰的影像效果。

三、LCD技术的未来展望未来的液晶显示技术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激光投影技术的发展:即将成熟的激光投影技术相比传统的DLP和LCD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突出的色彩表现力、更安静稳定的性能。

未来,它将成为主流的投影技术,穿透率较高,不像液晶显示器那样需要反光质材。

激光投影技术在大屏幕电视和家庭影院方面的应用也值得期待。

2.可穿戴的柔性显示器的出现:在全球智能穿戴市场不断升温的今天,柔性显示器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未来,可穿戴柔性液晶显示器的广泛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生活习惯,增加人们的移动性和自由度。

液晶显示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

液晶显示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

液晶显示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也日新月异。

在各种显示芯片中,液晶显示技术是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未来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一、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原理液晶显示技术是利用液晶分子的各向异性特性,通过施加电场来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实现信息的显示。

简单来说,液晶就是一种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物质,液晶分子向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施加电场后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进而改变折射率,达到控制流光的目的。

二、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液晶显示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96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才开始走向商业化应用。

1971年,美国的一家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液晶电子手表,开创了液晶显示器商业应用的先河。

1980年代,随着新型材料的问世,液晶显示器的图像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展。

1990年代,随着LCD平板显示器的问世,液晶显示技术取代了CRT显示器成为市场主流。

2000年代至今,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液晶显示技术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显示技术之一。

三、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1. 分辨率的提高。

随着人们对高清晰度体验需求的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将越来越高。

目前,已经出现了4K甚至8K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更高精度、更高清晰度的显示设备。

2. 尺寸的变化。

从小尺寸的手表屏幕到大尺寸的电视屏幕,液晶显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不同尺寸的显示设备上。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大尺寸、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3. 扁平化的趋势。

液晶显示器有着比传统的屏幕更薄、更轻、更节能的优点。

未来,液晶显示器的薄型化、轻量化趋势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轻便、灵活的使用体验。

4. 可持续的发展。

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液晶显示器的要求越来越高。

大屏幕技术发展史

大屏幕技术发展史

大屏幕技术发展史
大屏幕技术是指采用电子显示技术,将图像和信息以更大的尺寸和更高的分辨率呈现在屏幕上,以满足人们对视觉效果的更高要求。

下面是大屏幕技术的发展史:
1. CRT大屏幕技术
20世纪50年代,工程师们开始尝试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放大并使用较大的显示屏幕。

这种技术在电视、监视器和计算机显示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2. DLP大屏幕技术
20世纪80年代,数字光处理(DLP)技术出现,可以在投影仪上实现更大的显示屏幕。

DLP技术使用微镜片和颜色轮来调节光线,以产生更清晰和更亮的图像。

3. LCD大屏幕技术
20世纪9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LCD)开始在计算机显示器和电视上得到广泛应用。

LCD大屏幕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高的色彩深度。

4. LED大屏幕技术
21世纪初,发光二极管(LED)技术开始在大屏幕显示中得到广泛应用。

LED大屏幕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并且更节能。

5. OLED大屏幕技术
21世纪初,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开始被应用在电视和手机等大屏幕设备中。

OLED大屏幕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更
高的色彩深度和更低的能耗。

总之,大屏幕技术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应用方式,使得大屏幕显示设备越来越多样化和普及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屏幕技术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液晶技术,是现代显示器、电视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简称为液晶显示技术。

自从1971年研究出了液晶晶体管,液晶技术以其高分辨率、低耗能、应变能力强等优势,迅速成为显示领域的重要技术,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专业人士,都深受其益。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自1960年代开始,液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已经开始了。

1964年,Choh-Ming Li在研究光学性质时发现了液晶的存在,但当时人们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971年,George H. Heilmeier 在美国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液晶显示器,由于其零电力消耗,在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1977年,台湾公司AU Optronics研制出彩色液晶显示器,标志着液晶显示技术进入了彩色时代。

到1989年,日本夏普公司推出了第一个液晶显示器电视,从此,液晶显示技术成为了彩色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晶显示器的尺寸、分辨率不断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成为消费者理想的视听选择。

2005年,大屏幕液晶电视开始流行,代表着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新时代的开始。

此后,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新款、新型的液晶电视贴合市场需求,抢占消费市场的市场份额。

未来趋势液晶显示技术虽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最近几年仍在不断创新和升级。

未来几年,液晶技术将更加成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趋势:1、 4K、8K分辨率高清液晶电视,将成为主流。

这也是基于技术水平和消费需求两方面的考虑,更高分辨率的液晶电视可以更好地展现图片和视频的细节和质量,用户也能获得更好的观感享受。

2、 LED背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和充分的应用。

相比CCFL (日光灯)背光,LED背光的优势在于更加省电、更加节能。

未来几年,LED背光在液晶显示技术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3、曲面电视可能成为新的液晶电视趋势。

液晶电视,从最早的背面有凸起到现在已趋于平面,未来几年曲面液晶电视将刮起一股新的设计潮流,同时更好地展示画面的立体感。

显示技术研究报告

显示技术研究报告

显示技术研究报告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显示技术作为信息传递和交互的重要手段,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革。

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到液晶显示(LCD),再到如今广泛应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新兴的量子点显示(QLED)等,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带来了更加清晰、逼真、节能和便捷的视觉体验。

一、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早期的显示技术以 CRT 为主,它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撞击荧光屏上的荧光粉来显示图像。

CRT 显示器具有色彩鲜艳、对比度高的优点,但体积庞大、重量较重,且能耗较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LCD 逐渐取代了 CRT 成为主流。

LCD 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来控制光的通过与否,实现图像显示。

它具有轻薄、节能等优点,但在对比度、响应速度和视角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OLED 显示技术迅速崛起。

OLED 由有机材料组成,能够自发光,无需背光源,因此具有超薄、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广等显著优势。

OLED 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等领域,为消费者带来了出色的视觉效果。

同时,QLED 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结合了量子点材料的优异特性,在色彩表现和稳定性方面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二、常见显示技术的原理与特点1、 LCD 显示技术LCD 主要由液晶面板、背光源、驱动电路等组成。

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改变排列方向,从而控制光的透过率。

背光源提供均匀的光线,经过液晶面板的调制后形成图像。

LCD 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成熟,但存在对比度受限、响应速度较慢和视角较窄的问题。

2、 OLED 显示技术OLED 则是通过电流驱动有机发光材料直接发光。

每个像素都可以独立控制发光,因此能够实现完美的黑色和超高对比度。

OLED 的响应速度极快,色彩鲜艳且视角宽广,但其寿命和稳定性相对较差,成本也较高。

3、 QLED 显示技术QLED 采用量子点材料作为发光层,量子点在受到激发时能够发出特定波长的光,从而实现高纯度的色彩显示。

LCD发展简史

LCD发展简史

LCD发展简史LCD(液晶显示器)发展简史一、LCD的起源和发展背景液晶显示器(LC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平面显示技术。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LCD逐渐成为电子产品中最重要的显示技术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LCD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

二、LCD的早期发展LCD的早期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

当时,研究人员发现某些液晶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产生可见的图像。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得到了持续的研究和改进。

三、LCD的商业化应用LCD的商业化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在这个时期,LCD开始在一些小型电子设备中得到应用,如计算器和手表。

由于LC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CRT显示器,成为电子产品中的主流显示技术。

四、LCD的技术突破1. TFT技术的应用TFT(薄膜晶体管)技术是LCD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TFT技术通过在每个像素点上添加一个薄膜晶体管,实现了对每个像素点的精确控制。

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LCD的图像质量和响应速度,使得LCD在电视和计算机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IPS技术的引入IPS(广视角)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LCD的视觉效果。

IPS技术通过改变液晶分子排列的方式,实现了更广阔的视角范围和更准确的颜色再现。

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LCD在电影、游戏等领域的表现更加出色。

3. LED背光技术的发展LED背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LCD显示器的进一步发展。

相比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背光技术,LED背光技术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广的色域和更低的功耗。

LED背光技术的应用使得LCD显示器在色彩表现和能耗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五、LCD的应用领域随着LCD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电视和显示器:LCD电视和显示器已经成为家庭和办公环境中最常见的显示设备。

智能手机屏幕技术的发展与市场趋势

智能手机屏幕技术的发展与市场趋势

智能手机屏幕技术的发展与市场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便携式设备需求的增加,智能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智能手机屏幕作为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智能手机屏幕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市场趋势。

一、液晶显示屏技术最早的智能手机屏幕使用的是液晶显示屏技术,这种技术是基于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实现的。

液晶显示屏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可制造性高、成本较低,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可视角度和颜色还原能力。

然而,液晶显示屏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对比度较低、黑色表现不佳等。

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逐渐引入到智能手机屏幕中。

与液晶显示屏相比,OLED技术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广的可视角度。

此外,OLED屏幕还可以实现柔性屏幕的设计,使手机更加轻薄便携。

然而,OLED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OLED屏幕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从而导致手机售价上升。

其次是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烧屏问题,这也是制约OLED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全面屏技术为了提升手机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全面屏技术在近年来兴起。

全面屏技术包括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形式,旨在最大化地利用屏幕空间,提供更大的显示面积。

此外,全面屏技术还可以使手机在外观上更加简洁美观。

然而,全面屏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将前置摄像头等传感器集成在屏幕中,可能会影响屏幕显示质量。

此外,全面屏手机的维修成本也较高,一旦屏幕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整个屏幕。

四、市场趋势智能手机屏幕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需求息息相关。

当前,手机厂商们致力于提升屏幕分辨率、刷新率和色彩表现等方面,以提供更加逼真、细腻的视觉效果。

同时,对摄像头技术的不断提升也推动了前置摄像头集成在屏幕中的趋势。

除了提升显示效果外,用户对便携性和抗摔性能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柔性屏幕和抗摔技术将成为未来智能手机屏幕技术的发展方向。

电视显示的三次技术革新

电视显示的三次技术革新

电视显示的三次技术革新
 回顾电视显示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三次技术革新。

第一台黑白显像管电视1925年诞生,经过25年技术发展出现彩色显像管电视,在经历40年技术成长出现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在这之后30年积淀OLED电视问世。

可以看出,电视显示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洗礼。

 OLED电视上市之前国内早有产业布局
 中国OLED产业与国外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早在OLED电视上市之前,我国已经对OLED产业有所布局,200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OLED产业示范基地,成立广东省OLED产业联盟。

其中创维、TCL、康佳以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彩虹集团、中显公司、宏威数码、信利集团等20余家企业、研究机构成为联盟发起单位。

另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了解,目前吉林、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四川等地都有OLED研发或生产基地,较为集中的有四川、江苏和广东等3个地方。

而单就广东一省已建、在建和筹建的OLED生产线项目就有5个之多。

此外,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内上游面板制造厂商,也在积极布局OLED生产线。

 不仅如此,2014年,国家出台了OLED产业扶持政策,根据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共同发布的《关于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和宽带网。

液晶显示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液晶显示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液晶显示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液晶显示技术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显示技术之一,其发展历程经历了60多年的时间,在今天的电子消费市场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程,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会探讨液晶显示技术的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1. 液晶显示技术的进展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其有着不断增强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能力。

在液晶显示器的早期阶段,其分辨率和色彩表现能力并不高。

不过随着显示面板技术的改进,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已经发展到可以支持高清晰度、电影级别的色彩表现,并且支持3D和4K等高级功能。

在未来,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显示质量也将会得到持续的提升。

2. 液晶显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的液晶显示技术将会朝着更高的分辨率、更广的色域和更高的可视角度方向发展。

同时,液晶显示技术在大尺寸显示面板方面也将会有更多可能性。

目前液晶显示器的尺寸已经可以达到100英寸以上,并且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显示技术。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液晶显示器的尺寸将会不断增加。

除此之外,未来的液晶显示技术还将会涉及到更为智能化的显示和交互方式。

例如,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成熟,液晶显示器的触控功能将会更加实用和自然。

另外,未来的液晶显示器还将会改变传统的显示方式,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显示形式。

例如,定制化的显示原型将会进一步丰富,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将会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在液晶显示器的未来发展路径中,人们持续关注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度两个因素,液晶显示技术也将会有更多创新。

例如,在材料应用和系统设计上持续改进,节约能源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液晶显示技术可能还将采用更为高效的系统组合,如太阳能电池板、风能等能源来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支撑,并逐步实现完全的“零资源消耗”。

总之,液晶显示技术是未来显示科技的一个重要引擎。

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

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

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1. 原始技术:人类最早的技术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当时人类使用石头和木材制作简单工具来生存。

这些技术主要是基于简单的手工艺和传统的知识传承。

2. 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0000年,人类发展了农业技术,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动物,取得了食物的稳定来源。

这一发展使人类从游牧的生活方式转向定居的农耕文明。

3. 金属冶炼:约公元前5000年,人类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开始制造金属工具和武器。

这一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战争形态。

4.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以蒸汽动力为基础的机械化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

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铁路运输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5. 电力革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力革命全面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

发明了电灯、电力输送系统和电动机等技术,使得人类可以在夜晚得到照明,运输方式得到改善,同时也推动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6. 信息技术革命: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初,信息技术革命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传递和处理变得更加快捷和普遍。

这一革命对经济、社会、教育和娱乐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7. 生物技术革命:近年来,生物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基因工程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利用生物体的基因和细胞,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开发新药和治疗方法,并探索人类进化和遗传的奥秘。

总结起来,人类的技术发展经历了原始技术、农业革命、金属冶炼、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几个重要阶段。

这些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液晶显示技术是一种利用液晶材料构建显示器的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它具有低功耗、高对比度、广视角、可制造大面积、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了当前最流行的显示技术之一。

本文将就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应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液晶显示技术最初是在1970年代发展起来的。

当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液晶分子有序排列可以使光通过,在不同的排列方式下光的偏振角度发生变化并实现分光。

1965年,欧洲发明了第一块液晶显示器,屏幕大小仅有数厘米。

1972年,日本又研制出了4厘米的液晶电视。

1990年代初期,随着安装市场的逐步扩大,液晶显示技术在电子显示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应用于计算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而且也用于移动电话、电视机、电子手表等领域。

2000年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液晶显示器将传统CRT彻底取代,成为了空间最大、应用最广的显示器。

二、液晶显示技术的优缺点液晶显示技术有着显著的优点,比如有较低的电能消耗、显示清晰度高以及动态对比度大等优点。

同时,液晶显示技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有死点、响应时间慢、太阳光下的可见度不怎么好等缺点。

因此,液晶显示器在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液晶显示技术的应用当前,液晶显示技术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是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液晶显示器可以实现越来越轻薄、节能和高清晰度的显示效果。

另外,液晶显示器也使用于各种类型的电视设备。

虽然OLED开发速度很快,但是因为成本和生产能力的问题,液晶电视仍然是消费电子市场的主流。

四、未来液晶显示技术的展望随着液晶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大,液晶技术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液晶显示技术可能会朝着更加高清晰、更低功耗、更大尺寸的方向拓展。

此外,随着VR、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器在硬件领域的应用也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

总之,液晶显示技术是当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显示技术之一。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与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也愈加普及和更新换代。

液晶显示技术就是那个不可或缺的一员。

从最初的黑白屏到现在的高清彩屏,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路飞跃。

本文将探讨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1972年,瑞士的费达公司首先研发出液晶显示技术。

这项技术曾被认为是一种“梦幻成果”,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还不够成熟。

液晶显示技术之所以受到关注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原因:(1)具备大面积、轻薄、低功耗、可靠、可读性好等优点;(2)可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比如计算机、手机等;(3)能够大幅度提高显示清晰度和色彩鲜艳度。

随着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技术在90年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97年,索尼公司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彩色液晶电视机,促进了电视行业的飞跃。

而在2000年左右,由于应用液晶显示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出现,更加推动了该技术的普及。

二、液晶显示技术的优势与劣势液晶显示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包括高分辨率、广视角、白平衡好、色彩饱和度高、不爆屏等等。

不过,液晶显示技术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1)黑色表现不全面。

由于液晶显示器不能自行发光,所以黑色的表现较为零散,深色区域会出现明显的灰度或漏光。

(2)变形角度限制。

当我们斜观液晶显示器的时候,会发现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明显降低,这是由于液晶材料的特性所致。

(3)能耗问题。

与OLED相比,液晶显示器需要大量的背光,能源的消耗相对较高。

三、液晶显示技术的未来趋势未来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更高的分辨率。

我们已经可以看到QHD和UHD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未来的趋势是更高的分辨率。

(2)更好的黑色表现。

现有的LCD技术,黑色表现不尽如人意。

但是,由于Micro LED(微型发光二极管)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也将拓展到显示器领域。

Micro LED的亮度高、色彩均匀、反应速度快,不仅可实现峰值亮度的大幅提高,黑色表现也能得到根本上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及市场变革一、技术发展历程在2013年FPD峰会上,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将显示技术进行了一个分类,将CRT和PDP归类为真空显示;把TFT-LCD、AMOLED、柔性显示等归类为半导体显示。

半导体显示是指通过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最小显示单元的显示技术统称。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TFT阵列等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显示单元状态;二是主要应用非晶硅(a-Si)、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有机材料(Organic)、碳材料(Carbon Material)等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材料;三是主要采用半导体制造工艺。

与半导体显示技术和产品相关的材料、装备、器件和相关终端产业链统称为半导体显示产业。

王东升总结LCD替代CRT、PDP的原因为“TFT-LCD脱颖而出是因为它顺应了半导体技术替代真空电子技术这一历史大趋势。

”1.1从CRT到LCD/PDP:平板显示与球面显示的竞争1897年CRT诞生,CRT包含一个能够通过电子束触及磷光表面创造出图像的真空管。

之后,此项技术被用于早期电视和电脑显示器上显示图像,一直到20世纪80-90年代CRT逐步被LCD显示所替代,到目前为止CRT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1964年首个LCD(液晶显示器)和首个PDP(等离子显示器)双双问世。

LCD技术使得平板显示成为可能。

1972年首台液晶电视的诞生。

2005-2006年LCD液晶显示的销售份额超过CRT,成为显示主流技术,到2010年市场上已基本没有CRT产品。

CRT被淘汰的原因:由于本身重最重且很厚,加之结构(阴罩技术的限制)三基色荧光粉不能做小,因此无法实现屏幕大型化和轻便化以及像素性高清晰显示(只能达到800×600像素),还有闪烁、X射线辐射、几何失真、清晰度和亮度不高等缺陷。

表CRT、LCD、PDP性能对比CRT无法在新兴市场-笔记本电脑屏幕取得竞争优势,不能适应大屏化、轻便化与高清化的要求,同时非常成熟的技术也无法取得更多的技术红利,迫使厂商在性能不完全占劣势的情况下完全停产。

1.2 PDP与LCD的竞争:半导体技术与真空技术的对决发展到21世纪,等离子技术一直都主要用于大尺寸的屏幕(40英尺及以上)。

2007年左右,LCD液晶电视凭借着更大的尺寸和更低廉的价格取代等离子电视PDP,成为主流。

LCD 是典型的薄膜制造工艺,制造工艺复杂,成品率低,大屏幕成本高,但清晰度有可能达到HDTV的要求;PDP是典型的厚膜制造工艺,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品率高,大屏幕成本低,未来在大屏幕HDTV显示器领域有一定的优势。

LCD为低压驱动,驱动集成电路数量少,可以采用常规的半导体CMOS工艺兼容,集成电路成本低;而PDP为高压驱动,驱动电路成本高,数量多,而且集成电路需要封装,制造工艺复杂,因此PDP的驱动电路成本是LCD的5~10倍,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局部点的烧屏现象也是其不足。

在PDP模块中,电路成本占60%,模块成本占40%,LCD模块则相反。

以半导体技术为基础的LCD技术由小尺寸向大尺寸发展的速度远快于以真空电子技术为基础的PDP技术由大尺寸向小尺寸渗透的速度。

半导体技术自身持续的快速进步,极大推动了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生态进步和发展,极大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和产业生态,人类迎来了发展新纪元。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链的基本价值体现,就是更快速、更便利、更舒适、更安全的将一部分人的知识、智慧、经验和体验与另一部分人进行互动、分享和升华,从而改变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实现人类更美好未来。

从电子信息产业生态看到,显示器件是基础和骨架,是人与人互动分享不可或缺的界面。

显示器件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链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将不断提升,其自身进步发展也将与产业生态进步发展相适应、相促进。

在LCD与PDP的竞争过程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从终端来看,LCD抓住了新兴市场-智能手机领域,在与PDP的竞争过程中不断扩大规模;从竞争参与者来看,LCD阵营的三星、LG、夏普等多家企业联合开发推广,为扩大规模相对开放,而PDP 阵营则是以松下为主,为保护技术领先优势相对封闭;从技术发展来看,LCD与半导体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大尺寸玻璃基板、LTPS技术的采纳有助于成本的降低与性能提高,并实现大尺寸化。

1.3LCD的技术变革:半导体技术的逐步渗透1)驱动技术的变更:从单色到多色、由低性能到高性能液晶显示(半导体技术的逐步渗透)。

TNLCD属于被动矩阵式LCD器件,显像原理是将液晶材料置于两片贴附光轴垂直偏光板之透明导电玻璃间,通过水平方向控制电场,垂直方向控制液晶材料的方式来显示图像。

TN-LCD的缺点在只能显示黑色,同时尺寸越大显示效果越差。

STN型液晶也属于被动矩阵式LCD器件,不同的是TN扭转式向列场效应的液晶分子是将入射光旋转90度,而STN超扭转式向列场效应是将入射光旋转180~270度。

它的好处是比TN-LCD对比度高、比TFT-LCD功耗小,具有省电的优势,其产品主要应用在计算机、闹钟、低端手机等领域。

TFT-LCD用液晶材料由于采用薄膜晶体管阵列直接驱动液晶分子,消除了交叉失真效应,因而显示信息容量大;配合使用低粘度的液晶材料,响应速度极大提高,能够满足视频图像显示的需要。

因此,TFTLCD较之TN型、STN型液晶显示屏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表TN、STN、TFT原理、特性和应用范围的对比2)半导体技术的结合TFT-LCD的生产中大量应用到了半导体工艺,非常成熟的半导体工艺与设备使得LCD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在制造TFT基板时,除了在厚约0.7~1.1mm的玻璃基板上集成薄膜晶体管外,与现在的主流半导体或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几乎完全相同。

玻璃基板大型化长期以来,人们认为LCD的面板尺寸很难超过76cm(30in)以上。

然而,随着基板尺寸的迅速增大,尺寸已经不再是束缚LCD的问题了,随着第5代甚至更大基板的采用,已经有人认为LCD的优势恰恰在于可以通过简单的半导体工艺做成大尺寸显示。

大尺寸基板的采用无疑是LCD业界重要的技术与产业进展。

低温多晶硅技术的成熟由于多晶硅的电子迁移率是非晶硅的几十~几百倍,因此就可将驱动IC设计在基板的面板上,从而带来LCD外部电路的大幅简化,最终使得TFT-LCD的制造成本降低10%~15%。

同时多晶硅还可使屏的开口率提高10%,这意味着相同耗电量下可使亮度提高10%(即相同的亮度下省电10%)。

此外多晶硅中载流子的迁移率高使得像素和TFT晶体管布线的精细化成为可能,这样就带来了显示屏分辨率的提高。

2015年LTPS在所有面板中的占比己经达到32%。

表不同背板技术性能对比1.4 OLED技术,LCD技术的延伸与发展OLED技术与LCD技术同源,TFT-LCD有六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偏光片、彩膜、液晶、TFT阵列、偏光片、背光源。

顶发光AMOLED有三个部分组成,从人的视线方向往里看分别为:密封层、有机发光层、TFT阵列。

但TFT阵列的半导体材料已发生变化,其采用的是LTPS或Oxide。

材料和工艺发生了革命性进步,器件结构也简单多了,但半导体显示的基本特征和技术基础并没有改变,柔性显示也同理,它们之间技术相关性和资源共享性高达70%,因此OLED可以看做LCD的延伸与发展。

LCD VS OLED与LCDvsCRT/PDP竞争对比相似性:LCD在与CRT、PDP的竞争过程中都把握了新兴市场: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机,有利于LCD在竞争中扩大规模从而降低成本。

OLED在VR与可穿戴式设备中的应用有借鉴意义。

差异性:LCD与CRT、PDP竞争时,本质上是其背后的半导体技术与真空显示技术在竞争,LCD的发展经历了液晶材料、驱动电路技术、玻璃基板、背板技术的变革后,到OLED与LCD竞争时,回到了材料与工艺的竞争上。

LCD在与CRT、PDP的竞争过程中,决定淘汰的不是性能是否更优,而是生产商是否能取得更多的技术红利。

LCD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技术,而OLED技术则有更大技术发展空间,如柔性化、透明化等趋势,有利于取得更多的技术红利。

二、行业应用市场发展1972年初,日本夏普(SHARP)公司买下美国RCA公司的LCD技术,并在次年推出了第一款采用TN-LCD为显示面板的计算器(SharpEL-805)。

1987年,夏普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笔记本电脑用的小尺寸STN-LCD。

1989年8月至1990年秋季,NEC、DTI和夏普,相继启动了各自的第一条大尺寸TFT-LCD量产线,拉开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产业的序幕。

1992年9月,美国IBM公司完成了个人电脑事业部重组;两个月后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IBM700C,它是第一款使用彩色TFT-LCD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采用DTI的10.4英寸彩色液晶屏,售价4350美元。

1995年属于TFT-LCD开始真正实现商业,与CRT相比,关键核心竞争优势是轻薄、大尺寸化,切人第一个利基市场为笔记本电脑,当时液晶显示屏的价格极高,1995年一款15英寸的产品,价格就要3000多美元。

后面厂商通过扩大规模逐步将成本降低。

2002年,液晶面板在桌面电脑上替代CRT,并批量应用于电视。

2005年LCD超越CRT成为主流技术,当时电视和PC电脑很大程度是使用CRT 显示,随着LCD成本的逐步下降及各项指标提高如响应时间缩短,PC电脑逐步走向LCD,电视领域出现LCD和PDP两者竞争。

PDP的缺点就是只能实现大尺寸。

终端智能手机的出现,苹果将智能手机(LCD)市场引爆2007年以后智能手机的出现,需求量大幅增加,将LCD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PDP 在某些领域性能由于LCD,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且技术主要垄断几家企业手中,导致PDP走向消亡。

手机市场的同质化严重,显示厂商追求差异化2009年三星搭载OLED进入智能手机领域,一个原因是液晶显示面板的盈利能力在逐年下降,竞争加剧;二是OLED显示能实现低成本,以及曲面柔性化等优势,(其他的色彩鲜艳等并没能给用户带来量级提升,仅为改进),先发优势可获得较好的盈利能力。

2010年,LED应用作为LCD背光源2009-2015年三星都保持一家独大的优势,2015年在获知国内上海和辉将会量产,年底就开始向国内手机厂商供应OLED面板,产能释放以及成品率的提高。

2016年一季度OLED生产成本与LCD相当,即以OLED是以成本优势在智能手机实现LCD替代,是以响应时间较快实现作为新市场VR的应用。

在大尺寸领域,OLED显示由于制程工艺不成熟,虽在显示视觉方面有些改进,但居高不下的成本,用户难以接受,预计2017年三星、LG将导入喷墨印刷制程,2019-2020年进入正式生产,2020年左右大尺寸OLED面板将迎来发展机遇三、衰退周期与竞争格局变迁第一次衰退:日本企业进场1992年,进入第一次衰退周期,夏普、NEC、DTI等领先企业为满足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建设了大批生产线,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