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检测技术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2.相对误差 2.相对误差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的绝对误差Δx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的绝对误差Δx 与被测参 量真值X 的比值,称为检测系统测量(示值)的相对误差δ 量真值X0的比值,称为检测系统测量(示值)的相对误差δ, 常用百分数表示。 常用百分数表示。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准确度与精密度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一般同时存在。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一般同时存在。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按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分三种情况处理: 按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分三种情况处理: 远大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远大于 系统误差远大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很小 很小, 系统误差很小,已经校正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差不多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差不多 按系统误差处理 按随机误差处理 分别按不同方法处理 分别按不同方法处理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固有误差:处于基准条件下,检测仪器所反映的误差。 固有误差:处于基准条件下,检测仪器所反映的误差。 固有误差比较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固有误差比较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影响误差:一个参量在规定工作范围内, 影响误差:一个参量在规定工作范围内,其他参量处在基 准条件时,检测系统具有的误差。 准条件时,检测系统具有的误差。 用于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误差 用于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误差 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 的方向。 的方向。 稳定性误差:仪表工作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稳定性误差:仪表工作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 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仪器各测 量值与其标称值间的最大偏差。 量值与其标称值间的最大偏差。 评估正常测量误差,比实际测量误差偏小。 评估正常测量误差,比实际测量误差偏小。 正常测量误差 偏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基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基础
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即被 测量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入、输出关系。动态特性 是指输入量随时间快速变化(如机械振动)时,传 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
由于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与控制理论中介绍的研究 方法相似,本书不再重复介绍,这里仅介绍传感器 静态特性的一些指标。
(1)测量范围与量程
记; 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
标记; 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
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
例如CWY—YB—10传感器, C:传感器主称,WY:被测 量是位移;YB:转换原理是 应变式,10:传感器序号。
1.1.4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传感器的特性一般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可 用数学函数、坐标曲线、图表等方式表示。根据被 测量状态的不同,传感器的特性可分为静态特性和 动态特性。
(3)灵敏度 灵敏度S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增量∆y与引起
的相应输入量增量∆ x的比值,即
对于线性传感器,它的灵敏 度就是它的静态特性的斜率,即 S= △y/ △x为常数,而非线性传 感器的灵敏度为一变量,用 S=dy/dx表示,它实际上就是输 入特性曲线上某点的斜率,且灵 敏度随着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
测量下限值xmin与测量上限值xmax对应的输出值分别 为输出下限值ymin和输出下限值ymax,则满量程输出 值记为
(2)线性度
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 关系的线性程度。输出与输入关系可分为线性 特性和非线性特性。从传感器的性能看,希望 具有线性关系,即具有理想的输入输出关系。 但实际遇到的传感器大多为非线性,如果不考 虑迟滞和蠕变等因素,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关 系可用一个多项式表示

检测技术—第一章

检测技术—第一章
一、有关名词术语
① 真值; ② 标称值 ③ 示值 ④ 精度 ⑤ 重复性 ⑥ 误差公理
1、真值:被测量的真实数值,真值是真实存在的, 但不可测量。
1)理论真值。如:一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2)约定真值。如:米、千克、安培
米的定义: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时间 间隔内所行路径的长度。
系统误差也称装置误差,它反映了测量值偏离真 值的程度。凡误差的数值固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者, 均属于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可以通过实验的方 法或引入修正值的方法计算修正,也可以重新调整测 量仪表的有关部件予以消除。
说明: (1) 系统误差估算:无限多次测量结果 的平均值减去该被测量的真值。
2 1 2 3
3
x0
x
图 正态分布曲线
2、标准偏差及其估计
标准偏差表示测量值的分散程度。标准偏差越小,表示 测得值的离散性小,也即小误差出现的机会越多,而大误差 出现的机会少,这意味着测量精度高;反之,标准偏差大, 曲线平坦,表示所测得值分散。
当测量次数无穷大时,标准偏差可表示如下
lim N
产生粗大误差的一个例子
第三节 随机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在测量中,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时, 首先判断测 量数据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 如有, 则必须加以剔除。 再看数据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对系统误差可设法消 除或加以修正。 对排除了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测 量数据, 则利用随机误差性质进行处理。
一.随机误差及其分布
(3)理论计算或按经验公式计算
2、变值系统误差的判别法
(1)观察法
根据测量数据的各个残差大小和符号的变化规律,直接 由误差数据或误差曲线图形来判断有无系统误差。这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发现变值系差。通常将测量列的残差做散点图:

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第一章绪论检测是为了获取有用信息,信息以信号为表现形式。

传感器处于被检测对象与检测系统的界面位置,构成信号输入的窗口,为检测系统提供必需的原始信号。

中间转换电路是将传感器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或处理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GB7665-87)传感器可喻为人体五官的延伸,用于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自身与作业对象、作业环境的状态,为其控制运作提供信息。

检测技术以研究检测与控制系统中信息的提取、转换及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

检测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误差理论、测试计量技术、抗干扰技术、及电量间的相互转换技术等。

第二章检测技术基本知识2.1检测的基本方法1、按测量手续分类(1)直接测量(2)间接测量(3)组合测量2、按测量方式分类(1)偏差式测量(2)零位式测量(3)微差式测量3、按被测量的性质分类(1)时域测量(瞬态测量)(2)频域测量(稳态测量)(3)数据域测量(逻辑量测量)(4)随机测量(统计测量)4、检测方法的选择原则综合下列因素:(1)被测量特点(2)测量精度和灵敏度(3)测量环境(4)测量方法2.2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1)误差公理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误差公理:一切测量都具有误差,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所有科学试验之中(2)真值:被测量本身具有的真正值,为理想概念(3)指定真值(约定真值):由国家设立的各种实物标准(基准),并以法令形式指定其量值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4)实际值(相对真值):国家通过各级实物计量标准构成量纲传递网,每一级都以上一级标准值为准确值,称为实际值(5)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6)示值(测量值):由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值,包括数值和单位2、测量误差分析(1)按表示方法分析: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①绝对误差:示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腁=Ax-A0 用实际值代替真值时:膞=Ax-A修正值:C= -膞=A-Ax 所以被测实际值:A=Ax+C②相对误差:Ⅰ. 实际相对误差:Ⅱ. 示值相对误差:Ⅲ. 满度相对误差:(2)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析①系统误差:在一定条件下,测量值中含有的固定不变的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②随机误差(偶然误差):由许多复杂因素的微小变化的总和引起,变化规律未知③粗大误差: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结果显著偏离其实际值所对应的误差(3)按误差来源分析:①工具误差,包括读数误差、内部噪声误差②方法误差(4)按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分析①静态误差②动态误差(5)按使用条件分析①基本误差②附加误差(6)按误差与被测量的关系分析①定值误差②积累误差3、误差的处理(1)系统误差的消除或减小①消除来源②修正法③特殊方法:替代法、差值法、正负误差补偿法(2)随机误差的消除或减小:随机误差的特性:有界性、单峰性、对称性、抵偿性(3)粗大误差:应予剔除,可定性判断、定量判断2.3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在此仅涉及静态特性)指测量系统的输入为不随时间变化的恒定信号时,测量系统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1、精确度:指标有三,精密度、准确度、精度2、稳定性:指标有二,稳定度、影响量3、静态输入/输出特性:(1)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和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2)灵敏度:(3)迟滞性:指正、反行程中输出/输入不重合的程度(4)重复性:输入按同一方向变化时,在全程内连续重复测试所得各曲线的重复程度第三章经典传感器3.1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的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

第1章检测技术基本知识

第1章检测技术基本知识
②信号调理电路(测量电路):对传感器的输出电 信号作进一步加工与处理,主要是进行电信号之 间的转换,整形、放大、滤波等。
电桥电路将电路参量如电阻、电容、电感转换为 电压或电流信号。
③显示:将所测得信号变为一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形 式,以供人们观察和分析。
课题1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1.1 检测的基本概念 1.2 检测方法及分类 1.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1.4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b)精密度高
(c)精确度高
由图可知,若靶心为真实值,图中黑点为测量值,则 : 图 (a)表示准确却不精密的测量。 图(b)表示精密却不准确的测量。 图(c)表示既准确又精密的测量。
随机误差小,精密度高;系统误差小,准确度高;如系 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小,则精确度高
1.3.4 误差的消除方法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联立求得:
Rx
U1 U3 2U 2
RN
5.补偿法
在测量系统内部采取补偿措施,消除测量过程 中由于某个条件变化或某个环节的非线性引起的 变值系统误差。(如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1.3.4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 数据处理:从获得数据起到得出结论为止的
整个数据加工过程。
常用方法: 列表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
对一台确定的仪表或一个检测系统,最大引用 误差就是一个定值。测量仪表一般采用最大引用 误差不能超过的允许值作为划分精度等级的尺度。 工业仪表常用的等级有0.1,0.2,0.5,1.0,1.5, 2.5,5.0。精度为1.0级的仪表,在整个量程内其 绝对误差最大值不会超过其量程的±1.0%。
(4)允许误差:根据技术条件的要求,规定某一类 器具误差不应超过的最大范围。
Rx
Ux UN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库(含答案)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库(含答案)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库(含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本文档适合电气工程类专业同学朋友们,希望能帮到你们)一、填空题1.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学科。

2.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必不可少的。

4.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 2/3 的区域。

5.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

6.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7、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倍的电压表。

(因为U≥2/3Umax)8、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

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 1℃,当测量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1% 。

9、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它的作用是将非电量转换成与之具有一定关系的电量。

10、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组成。

11、某位移传感器,当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300mv,其灵敏度为 60mv/mm 。

二、选择题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嵌入式微处理器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

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自动检测技术第3版第1章基础知识

自动检测技术第3版第1章基础知识
特点:表内没有标准量具(如单位电流 、单位电阻),只有经标准量具校准过的 刻度盘。比较是将被测量与刻度盘比较。
精度低,但简单迅速。
线圈
圆柱形
铁心
指针
永久磁铁 旋转弹簧
2.零位式测量
调节已知标准量与被测量达到平衡状 态(相等),读取标准量作为被测值。
特点:测量装置中有标准量具(如天平 的砝码、电桥的标准电阻),测量过程是 将被测量与标准量具比较,在平衡或指针 指零时,读取标准量具的大小。
1.接触式测量 2.非接触式测量
按被测对象的变化特点分类
1.静态测量: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 测比较稳定的量值。
2.动态测量:被测量随时间变化,测变化过程。
按获得测量结果的方式分类 1.偏差式测量
2.零位式测量
3.微差式测量
1.偏差式测量
利用测量仪表指针对于刻度初始点的 偏移来读出被测量的的测量方法。如万用 表测量。
精度等级
测量仪表均具有精度等级。
二.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 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当被测量随时间变化,是时间的函数时, 则传感 器的输出量也是时间的函数,其间的关系要用动特 性来表示。 一个动态特性好的传感器, 其输出将再 现输入量的变化规律, 即具有相同的时间函数。实 际上除了具有理想的比例特性外, 输出信号将不会 与输入信号具有相同的时间函数,这种输出与输入 间的差异就是所谓的动态误差。
m 为实测直线与拟合曲 线的最大偏差。
Y FS 为输出满量程值。
线性度定义:
Ef
m 100% YFS
分辨力
指传感器能检出被测信号的最小变化量。当被测 量的变化小于分辨力时,传感器对输入量的变化 无任何反应。对数字仪表而言,如果没有其他附 加说明,可以认为该表的最后一位所表示的数值 就是它的分辨力。一般地说,分辨力的数值小于 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x L
*100%
(2-6)
最大引用误差是检测系统的基本误差,是 检测系统的最主要质量指标,能很好地表征 检测系统的测量精确度。
2.1.3检测仪器的精度等级与容许误差
1 精度等级
取最大引用误差百分数的分子作为检测仪器(系统)
精度等级的标志,也即|△x|,精度等级用符号G表示。 0.1、0.2、0.5、1.0、1.5、2.5、5.0 七个等级,是我 国工业检测仪器(系统)常用精度等级 。 检测仪器(系统)的精度等级按选大不选小的 原则套用标准化精度等级值 。
2.2.2 系统误差的判别和确定
1 恒差系统误差的确定
实验比对 对于不随时间变化的恒差型系统误差,通常 可以采用通过实验比对的方法发现和确定。实 验比对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器件法(简称标准 件法)和标准仪器法(简称标准表法)两种。
2.2.2 系统误差的判别和确定
原理分析与理论计算 对恒差型系统误差,可通过原理分析与理 论计算来加以修正。
2.1.3检测仪器的精度等级与容许误差
仪表精度等级的数字愈小,仪表的精度愈高。如0.5 级的仪表精度优于1.0级仪表,而劣于0.2级仪表。 值得注意的是:精度等级高低仅说明该检测仪表的 引用误差最大值的大小,它决不意味着该仪表某次实际 测量中出现的具体误差值是多少。
2 容许误差
容许误差是指检测仪器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 的最大误差范围。 检测仪器的准确度、稳定度等指标都可用容许误差 来表征。
2.2.2 系统误差的判别和确定
阿贝—赫梅特准则
阿贝—赫梅特准则适用于判断、发现和确定周期 性系统误差。准则的使用方法是将同一条件下重复测 量得到的一组测量值X1、X2 、…、Xn按序排列,并 根据(2-8)式求出残差ν1、ν2 、…、νn,然后计算

自动检测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检测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思考题答案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

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

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

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主称——传感器,代号C;被测量——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

见附录表2;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

见附录表3;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

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面顺序地加注大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用)。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C WY-YB-20;光纤压力传感器:C 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用微差式测量。

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示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X Ax A0
测量值:由测量器具读数装置 所指示出来的被测量的数值。
【例1】
约定真值:被测 量用基准器测量
出来的值。 (真值的替身)
某采购员分别在A 、B 、C 三家商店购买 100kg牛肉干、10kg牛肉干、1kg牛肉干,发现均 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C家卖牛肉干的商店
意见最大,是何原因?
(2)相对误差 —— 反映测量值的精度
①实际相对误差
A
X A0
100%
②示值相对误差
x
X Ax
100%
③满度相对误差
m
X Am
100%
仪器 满度值
当ΔX取为ΔXm时,最大满度相对误差就被用来 确定仪表的精度等级S:—— 反映仪表综合误差的 大小
S X m 100 Am

S X m 100 Amax Amin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 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
(1)线性度
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 程度。
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关系:
y a0 a1x1 a2x2 anxn
如果传感器非线性的方次不高,输入量变化 范围较小,则可用一条直线(切线或割线)近似 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使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 性线性化,所采用的直线称为拟合直线。
(仪表下限刻 度值不为零时)
S X m 100 Am
若已知仪表的精度等级和量程,则最大绝对误 差为?
Xm S% Am
我国电工仪表等级分为七级,即: 0.1、0.2、0.5、1.0、1.5、2.5、5.0级
【思考题】有一数字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 - 50℃ ~ + 150℃,精度为0.5级。求当示值分别为 - 20℃和 + 100℃时的绝对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参考答案参考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参考答案参考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参考答案第1章 检测技术基本知识1.1单项选择:1.B2.D3. A4.B1.2见P1;1.3见P1-P3;1.4见P3-P4;1.5 见P5;1.6 (1)1℃(2)5﹪,1﹪ ;1.7 0.5级、0.2级、0.2级;1.8 选1.0级的表好。

0.5级表相对误差为25/70=3.57﹪, 1.0级表相对误差为1/70=1.43﹪;1.9见P10-P11;1.10见P11- P12;1.11 见P13-P14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及应用2.1 填空1.气体接触,电阻值变化;2.烧结型、厚膜型;3.加热器,加速气体氧化还原反应;4.吸湿性盐类潮解,发生变化2.2 单项选择1.B 2. C 3 B 4.B 5.B 6. A2.3 P17;2.4 P17;2.5P24;2.6 P24;2.7 P24-P25;2.8 P25;2.9 P26;2.10 P30-312.11 应变片阻值较小;2.12P28,注意应变片应变极性,保证其工作在差动方式;2.16 Uo=4m V ;2.17 P34;2.18 P34;2.19 (1) 桥式测温电路,结构简单。

(2)指示仪表 内阻大些好。

(3)RB:电桥平衡调零电阻。

2.20 2.21 线性范围内,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传感器的延迟时间越短越好;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则其量程越大,并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

2.23 P44;2.33 P45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及应用3.1 P53-P56;3.2 变面积传感器输出特性是线性的。

3.3 P58-P59;3.4 P59-P613.5 当环境相对湿度变化时,亲水性高分子介质介电常数发生改变,引起电容器电容值的变化。

属于变介电常数式。

3.6 参考变面积差动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

参考电容式接近开关原理。

3.8 (1)变介电常数式;(2)参P62 电容油料表原理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及应用4.1 单项选择1.B;2.A4.2 P65;4.3 P68;4.4 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比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自由行程大。

(完整版)自动检测题库(最终版)

(完整版)自动检测题库(最终版)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变换以及信息办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学科。

2.一个完好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往常由传感器、丈量电路和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等部分构成。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变换元件和变换电路三部分构成,此中敏感元件是必不行少的。

4.在采纳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2/3 的地区。

5.正确度表征系统偏差的大小程度,精细度表征随机偏差的大小程度,而精准度则指正确度和精细度的综合结果。

6.仪表正确度等级是由系统偏差中的基本偏差决定的,而精细度是由随机偏差和系统偏差中的附带偏差决定的。

7.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概范围,选择丈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采纳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倍的电压表。

(因为 U≥2/3Umax)8.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 200℃,精度等级为0.5 级。

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偏差为1℃,当丈量100℃时的示值相对偏差为1%。

9.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它的作用是将非电量变换成与之拥有必定关系的电量。

10.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变换元件两部分构成。

11.某位移传感器,当输入量变化5mm 时,输出电压变化300mv ,其敏捷度为60 mv/mm。

二、选择题1.在一个完好的检测系统中,达成信息收集和信息变换主要依赖A。

A .传感器B .丈量电路C.输出单元2.构成一个传感觉器必不行少的部分是B。

A .变换元件B .敏感元件C.变换电路D.嵌入式微办理器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 ℃的丈量仪表。

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偏差≤ 2.5%,采纳精度为D的最为合理。

A .5.0 级B.2.5 级C.2.0 级D. 1.5 级4.有四台量程不一样,但精度等级均为 1.0 级的测温仪表。

今欲测250℃的温度,采纳量程为C的最为合理。

A .0~ 1000℃B. 300~ 500℃C. 0~300℃ D . 0~ 500℃5.某采买员分别在三家商铺购置100kg 大米、 10kg 苹果、 1kg 巧克力,发现缺乏约,但该采买员对卖巧克力的商铺建议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要素是B。

自动检测技术题库

自动检测技术题库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学科。

2.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必不可少的。

4.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2/3 的区域。

5.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

6.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7、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倍的电压表。

(因为U≥2/3Umax)二、选择题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B.敏感元件C.转换电路D.嵌入式微处理器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

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A.5.0级B.2.5级C.2.0级D.1.5级4.有四台量程不同,但精度等级均为1.0级的测温仪表。

今欲测250℃的温度,选用量程为 C 的最为合理。

A.0~1000℃B.300~500℃C.0~300℃D.0~500℃5.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B。

A.绝对误差B.示值相对误差C.满度相对误差D.精度等级6.在选购线性仪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

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C左右为宜。

传感与检测技术 基础知识

传感与检测技术 基础知识

1. 线性度
指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定度曲线)偏离拟合直线(理论曲线)的程度。又称为非线性误差。
L
Lmax YFS
100%
:输出量与输入量实际曲线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
:输出满量程值
常用拟合方法包括:①理论拟合;②过零旋转拟合;③ 端点连线拟合; ④ 端点平移拟合; ⑤最小二乘拟合。
电参量式(包括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等); 磁电式(包括磁电感应式、霍尔式、磁栅式等); 压电式、光电式、气电式、波式(包括超声波式、微波式等) 射线式、半导体式、其它原理的传感器(如振弦式和振筒式传感器等)。 (3)按构成原理分,有结构型和物性型两类。 结构型:特征--以传感器中元件相对位置变化引起输出量变化。如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等。 物性型:利用材料的对某种量的敏感特性而工作如半导体、压电传感器等。
1.2.1 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定义
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பைடு நூலகம்或装置”。
1.2.2 传感器构成
传感器应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信号调理电路组成,有些包含有辅助电源电路,
被测信息 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
输出信息 信号调理电路
辅助电源电路
1
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与检出被测对象的待测信息的部分。 转换元件: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所感受(或响应)出的信息直接转换成电信号的部分。 信号调理电路:把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便于显示、记录、处理和控制的有用电信号的电路。 1.2.3 传感器分类 (1)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机理,可分为: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 (2)按照物理原理分类,可分为:
合,其重复性越好,误差也就越小。

第1章 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概述

第1章 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概述

图示为汽车出厂检验原理框图,测量参数 包括润滑油温度、冷却水温度、燃油压力 及发动机转速等。通过对抽样汽车的测试, 工程师可以了解产品质量。
汽车扭距测量
第1章 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概述
5、检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日俱增
在家电产品和办公自动化产品设计中,大量的应用了传感器和测试技术 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
测量原理:实现测量所依据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现象及有 关定律的总体。
测量方法:是指测量原理确定后,根据测量任务的具体要求 所采用的不同策略。
测试系统:包含对被测量进行检出、变换、传输、分析、处 理、判断和显示等不同功能环节所构成的一个总体。
简单的测试系统可以只有一个模块, 如玻璃管温度计。它直接将被温度变 化转化液面示值。
第1章 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概述
1.2 检测技术的作用与地位
1、检测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社会发展历程:手工化
机械化
自动化 信息化

对应生产方式:人单与工简具
动力机 与机械
自动测 量控制
智能机 电装置

检测技术是 应人类文明 生活的需求 而产生,起 着人类的感 官的作用。
第1章 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概述
➢ 2003年伊拉克战争
90%
航天测控网是完成运载火箭、航天器跟踪测轨、遥测信号接收与处理、
遥控信号发送任务的综合电子系统。
“阿波罗10”: 火箭部分---2077个传感器 飞船部分---1218个传感器
神州5号:185套科学仪器
第1章 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概述
4. 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4.1 工业过程监测
1、发现和应用新的测量原理,从事相应传感器的开发 研究; 2、选择合适的测量原理,确定测量方法; 电测法和非电测法、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绝对测量 与相对测量、开环测量与闭环测量等。 3、设计或选用各类装置组成测试系统; 4、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1检测仪表基本知识

1检测仪表基本知识

检测仪表的品质指标
举例
例3 某台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200~700℃,校验该表时 得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4℃,试确定该仪表的相对百分误 差与准确度等级。
解 该仪表的相对百分误差为
4 10 % 00.8%
70 2 000
如果将该仪表的δ去掉“±பைடு நூலகம்号与“%”号,其数值为 0.8。由于国家规定的精度等级中没有0.8级仪表,同时,该 仪表的误差超过了0.5级仪表所允许的最大误差,所以,这 台测温仪表的精度等级为1.0级。
2020/3/28
★ 测量方法---按照测量方式分类
1、直接测量
用标定的仪器、仪表进行测量,从而直接测得待测量的数值 优点:测量过程简单迅速。 缺点:测量精度不高。
2、间接测量 被测量本身不易直接测量,但可以通过与被测量有一定有关系 的其他量(一个或几个),来求出被测量的数值。 例如测量某固体的密度时,可以通过称重、量出其几何尺 寸,计算出体积,再计算密度。
标尺 x x 标 上 0 尺 限 1 下 值 % 0 0 限 Sx p 1值 % 00
δ——引用误差 SP ——仪表量程
■ 最大引用误差(满度误差)—用于确定仪表的精度
m a x X Y m a x 1 0 0 % , Y Y m a x Y m in
2020/3/28
概述
4、按误差出现的原因分类
温度计、标准仪器、测试带(语音、图象) (4)、标称值 测量器具上所标定的数值。灯泡:220V100W 标称值并不一定等于他的真值或实际值
(5)、示值/测量值(X) 由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的值。
2020/3/28
3、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指仪表指示值与被测参数真值之间的 差值,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微差法: (3)微差法: 综合了偏差法与零示法的优点的一种测量方法。 它是将被测量与已知的标准量进行比较得到差值 后,再用偏差法测得该差值。 主要优点:反应快、测量精度高,特别适用于在 线控制参数的测量。
三.按测量时是否与被测对象接触的原则
根据检测敏感元件与被测介质的接触关系可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1. 接触式测量:将仪表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相接触。 敏感元件从被测对象获得能量,使得敏感元件产 生转换作用。如热电偶,适合静态或运动速度缓 慢的物质参数检测。 2. 非接触式测量: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无机械 性接触,当被测物体的能量变化,检测仪表的辐 射能量随之变化,如红外测温仪,适合高速运动 或环境恶劣场合检测。
第1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1.1 检测的基本概念 1.2 检测方法及分类 1.3 检测误差及分类 1.4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概念 掌握常用非电量的测量方法 掌握测量误差及其常用处理方法
1.1 检测基本概念
一. 测量、计量、测试及检测 1.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 1.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 作过程 2.计量:如果测量的目的是实现测量单位统一和量 2.计量:如果测量的目的是实现测量单位统一和量 值准确传递,则这种测量被称为计量。 3.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或者可以理解为 3.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或者可以理解为 测量和试验的综合。试验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过程。 4. 检测(Detection)就是对系统中各被测对象的信息 检测(Detection)就是对系统中各被测对象的信息 进行提取、转换以及处理
二. 被测量的分类
一般分为二类:电量和非电量
电量:电压、电流、功率以及电阻、电容、电
感等。 非电量:温度、热量、压力、流量、液位等。 本课程介绍被测量--------非电量的测量。 本课程介绍被测量--------非电量的测量。
三.检测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 显示记录装置或调节执行装置和电源等几部分组 成。检测系统按信号在系统中的传递情况可以分 为开环检测系统和闭环检测系统,如图(a)和(b) 为开环检测系统和闭环检测系统,如图(a)和(b) 所示。
二.检测误差分类 二.检测误差分类
1. 按表示的方法分类:绝对误差、相误差、允许 误差 ⑴绝对误差:是指被测量值(器具示值或标称值) 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值。即
式中— 式中— 绝对误差; —真值,其值可为相对真 值或约定真值;x—测量值。 绝对误差说明了系统示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其值 可正可负,具有和被测量相同的量纲。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1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第2章 传感器的基础知识 第3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电感式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第6章 霍尔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霍尔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第7章 压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第8章 光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第9章 热电偶传感器 第10章 超声波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10章 超声波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①传感器:是测试系统第一环节,传感器的基本功 能是进行信号检测与转换,即用来感受被测信号, 并将被测信号转换为适合于后续处理的电信号的 装置。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测试系统, 对测量精确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信号调理电路:对传感器的输出电信号作进一步 加工与处理,主要是进行电信号之间的转换,整 形、放大、滤波等。 电桥电路将电路参量如电阻、电容、电感转换为 电压或电流信号。 ③显示:将所测得信号变为一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形 式,以供人们观察和分析。
⑶允许误差:根据技术条件的要求,规定某一类器 具误差不应超过的最大范围。 2. 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 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三大类。 ⑴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 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测量条件改变时按一定 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⑵随机误差: 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 和符号均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误差,称为随 机误差,又称为偶然误差。
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突出理论知识的 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突出理论知识的 系统性、完整性、应用性及新颖性,在教 学方法上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和板书结合 起来,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出 内容上的重点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本课 内容上的重点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本课 程从基本理论入手,在介绍典型非电量测 试时,以测试原理与测试方法为主,着重 强调传感器的应用,力求提高学生解决问 题的实际能力。
四.按被测量是否随时间变化的原则
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1. 静态测量:被测信号在测量过程中恒定不变或相对 于仪表的动态特性变化缓慢,称~ 于仪表的动态特性变化缓慢,称~。 2. 动态测量:被测信号在测量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 称~。如噪声测量、弹道轨迹测量等
1.3 检测误差及分类
一.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本课程教学目标
检测与转换技术是自动化,电子技术, 测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 课程。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掌握传感器与 检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生 产实际和工程实践中能应对检测系统的设计 以及传感器的选型、调试、数据处理等方面 的基本问题,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
优点:测量精度一般要比直接测量高。 缺点:测量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3) 组合法: 在一个测量过程中同时采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测 量两种方法进行测量的方法。即先检测出若干个 的中间量,再经过联立方程组求解后才能得到所 需要的结果。 组合测量是一种特殊的精密测量方法,测量过程 长而且复杂,多适用于科学试验或特殊场合。
1.2 检测方法及分类
检测方法是指在实施测试中所涉及的理论运算 和实际操作方法,可按多种原则分类。 一.按检测过程分类 可分为直接法、间接法和组合法 (1)直接法:在用仪表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 (1)直接法:在用仪表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 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就能得到被测量值的 方法。 如电压表测量某一元件的电压就属于直接测量。 优点:是测量过程简单、快速。 缺点:测量精度一般不是很高。
⑵相对误差:是仪表指示值的绝对误差△x与被测
量真值x 量真值x0之比的百分数,即
实际相对误差: 示值相对误差: 满度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 引用误差)
(3)仪表的精度 仪表的最大引用误差: 仪表的最大引用误差:最大绝对误差与量程之 百分) (百分)比。 *该式分子是指整个量程中最大绝对误差,为定 该式分子是指整个量程中最大绝对误差, 该式分子是指整个量程中最大绝对误差 分母也是确定的。因此, 值,分母也是确定的。因此,对于一台确定的检 测仪表或系统,最大引用误差就是定值, 测仪表或系统,最大引用误差就是定值,可以用 来衡量仪表精度。 来衡量仪表精度。 对一台确定的仪表或一个检测系统,最大引用 误差就是一个定值。测量仪表一般采用最大引用 误差不能超过的允许值作为划分精度等级的尺度。 工业仪表常用的等级有0.1,0.2,0.5,1.0,1.5, 工业仪表常用的等级有0.1,0.2,0.5,1.0,1.5, 2.0,2.5,5.0。精度为1.0级的仪表,在整个量程 2.0,2.5,5.0。精度为1.0级的仪表,在整个量程 内其绝对误差最大值不会超过其量程的±1.0%。 内其绝对误差最大值不会超过其量程的±1.0%。
1.真值:被测量本身所具有的真正值。一般情况下, 1.真值:被测量本身所具有的真正值。一般情况下, 理论真值是未知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真值 又是可知的,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恒为180° 又是可知的,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恒为180°, 一 个圆周角是360° 个圆周角是360°。 2.实际值:把精度更高一级的标准器具所测得的值 2.实际值:把精度更高一级的标准器具所测得的值 作为真值,其实并非“真值” 作为真值,其实并非“真值”,故称为实际值。 3.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所标出来的数值。 3.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所标出来的数值。 4.示值:由测量器具读数装置所指示出来的数值。 4.示值:由测量器具读数装置所指示出来的数值。 5.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5.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在实际测试中真值无法确定,因此常用约定真 值或相对真值代替真值来确定测量误差。
⑶粗大误差: 在测量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测量值明显偏离 实际值所形成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也称为疏 失误差、差错或粗差。 产生粗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读数错误、测量 方法错误、测量仪器有缺陷以及测量条件的突 然变化等。凡是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数据称为 坏值,应剔除不用。
三. 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粗大误差的消除:采用准则,剔除坏值。 粗大误差的消除:采用准则,剔除坏值。 随机误差的处理(不能消除):可通过多次重复 随机误差的处理(不能消除): ):可通过多次重复 测量,利用平均值作为结果, 测量,利用平均值作为结果,并利用统计方法估算 出随机误差的范围。 出随机误差的范围。 系统误差如何消除? 系统误差如何消除? * 思路: 思路: -----从系统误差的规律性特点入手,找到误差规 从系统误差的规律性特点入手, 从系统误差的规律性特点入手 律! 测量前,预见测量误差来源,取得修正表格。 测量前,预见测量误差来源,取得修正表格。 测量中,采取能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 能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 测量中,采取能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
(2) 间接法: 在使用仪表进行测量时,先对与被测量有确 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直接测量,然后再将测 量值代入已知的函数关系式,经过计算得到所需 要结果的测量方法。 一般用用于直接测量不方便,或者缺乏直接测 量手段的场合。 如要测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必须先测量出一条 边长,再测量出对应的高,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 三角形的面积。
检测与转换技术
学 学 期: 2010-2011年第1学期 时: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