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朝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明朝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明朝正式建立于1368年,迅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在其近300年的统治期间,明朝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外交政策来应对国际挑战和维护国家利益。
本文将探讨明朝的外交政策以及其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
一、开疆拓土、巩固边境安全明朝初期,为了确保边境的安全,并向西北地区扩张势力,朝廷采取了积极而强硬的外交政策。
明成祖朱棣曾进行数次出征,成功将后金朝、西域诸部和南洋诸国收入明朝势力范围。
这些战争巩固了边境安全,打开了对外交流与贸易的渠道,也为明朝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修建长城、加强国防明朝修建了长城作为对外防线,以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
长城的修建不仅体现了明朝在外交政策上的主权意识和对国家尊严的重视,也达到了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
此举显著提升了明朝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使其他国家更加尊重明朝的军事实力。
三、修好边境封疆、维护邻国和睦除了对外扩张和防御外,明朝还通过修好边境封疆来维护与邻国的关系。
明代朝廷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外交活动,与朝鲜、越南等邻国签署了多项友好条约,确保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
这种以封疆来维护国际关系的外交政策,让明朝能够与邻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派遣使臣、拓展对外交流明朝时期,朝廷派遣了许多使臣到外国进行外交活动。
这些使臣由朝廷选派,代表明朝向他国传递信息和利益诉求,拓展对外交流渠道。
派遣使臣有助于明朝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为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信息支持。
同时,使臣也传播了明朝的文化、政治和科技成就,提升了明朝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和影响力。
五、推行海禁政策、保护国内产业明成祖时期,为了保护国内产业,特别是手工业和农业,明朝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
这一政策有效保护了国内产业,但也限制了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
然而,明朝仍与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活动,并通过外交手段巩固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
六、与蒙古和西域国家的关系在对外交流中,明朝与蒙古和西域国家的关系备受关注。
高考明朝历史知识点:明朝的对外关系
高考明朝历史知识点:明朝的对外关系 1. 郑和下西洋郑和原姓马,小字三宝,云南昆明州(今晋宁)人,回族,世奉伊斯兰教。
十二岁入燕王朱棣藩邸,为宦者。
朱棣称帝后,升为内官监太监,赐姓郑。
世称“三保(三宝)太监”。
郑和有才能,又是伊斯兰教徒,时南洋诸国多奉伊斯兰教,因之成祖欲遣人前往,郑和便入选。
明代以婆罗洲(今加里曼丹)以东为东洋,以西为西洋。
郑和所到之处大都在婆罗洲以西,所以称为郑和下西洋。
下西洋的原因:明成祖命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招致各国来朝来贡。
其次,也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尤其是朝贡贸易,让各国以朝贡的形式来中国做买卖。
或说郑和航行的目的在于追寻建文帝的踪迹。
当然建文帝的下落不明,在明成祖不能没有疑问,使郑和兼有这样的动机也未可定,然而这决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下西洋的经过:郑和奉命出使西洋,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凡七次。
第一次在永乐三年(1405年)冬至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第二次在永乐五年冬至永乐七年(1409年)夏末,第三次在永乐七年九月至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第四次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冬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七月,第五次在永乐十五年(141 7年)冬至永乐十七年(1419年)七月,第六次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春至永乐二十年(1442年)八月,第七次在宣德六年(1431年)十二月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
郑和船队所到的主要地方有:渤泥(今加里曼丹)、满剌加(今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彭亨(在今马来半岛)、苏门答腊、旧港(今苏门答腊岛巨港)、三佛齐(今巨港一带)、爪哇、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占城(今越南中部),真腊(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榜葛刺(今孟加拉)、古里(今印度西海岸科泽科德)、小葛兰(今印度西海岸)、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忽鲁谟斯(今霍尔木兹,属伊朗)、阿丹(今亚丁)、天方(今麦加)、木骨都束(今非洲东岸,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剌哇(今索马里的布腊瓦)、竹步(今索马里的朱巴河口一带)、麻林(今肯尼亚的马林迪)。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 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
皮思,考珍:奇异明兽朝等前等期。 经济繁荣之后,对外交往的主要目的?
一、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何威望“示中国富强”。 二、用中国的货物去交换海外的奇珍异宝。
一、郑和下西洋
3.郑和介绍
姓名: 郑和,原姓马 国籍: 中国 生活时代:明成祖(朱棣)时期 民族: 回族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职业: 太监、航海家
一、郑和下西洋
4.出使西洋的规模
观看视频,根据课文71页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起止时间 次数
船只规模 随从人员 到达地区 最远达到
一、郑和下西洋
4.出使西洋的规模
观看视频,根据课文71页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1573年,向明朝政府 上交五百两白银,获 得了在澳门的租界居 住权。
1887年,清政府被迫 与葡萄牙王国签约, 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
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与祖国理分权离。 446年。
四、海之光——雄狮已醒 再次崛 起
四、新时代的海防建设
1949年第一支海军部队—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1971年自行设计研发第一 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
1974年我国自行设计研发的 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
2019年12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
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母“ 辽 宁舰”正式交接入列。
“我们保卫这光荣的旗帜和称号,永远 像保卫祖国的尊严一样!”
“三哥的事情,你们都要谅解!”他不 是不孝子,对国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刘爱萍将军
不建立要塞。
——李约瑟(英国)
一、郑和下西洋
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明朝与西方世界的接触
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明朝与西方世界的接触明朝与西方世界的接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外交关系之一。
在15世纪末,随着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西方世界开始对东方展开贸易和探索。
这一时期正值明朝的鼎盛时期,明朝政府对外交关系具有极高的重视程度。
下面将从明朝对外政策、马可·波罗使团和明朝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等方面来探讨明朝与西方世界的接触。
明朝对外政策主要以"礼仪外交"为基础。
明朝政府强调礼仪中心地位,认为只有中国才是天地间的中心。
虽然明朝对外开放的程度较低,但还是接受了来自西方的使者和商人。
明朝政府对西方使团持有友好态度,并派亲信、官员等人担任使节接待西方使团。
这一举动既显示明朝的礼仪外交原则,也表明明朝对西方世界的重视。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探险家和商人,他的大名鼎鼎于世,对推动明朝与西方世界的接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13世纪时,他作为著名的旅行家曾到达中国元朝,并受元朝承认为官员。
他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成为了西方对于中国的主要参考资料。
在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非常钦佩马可·波罗的事迹,并决定派遣使者前往西方以展示中国的实力。
这一使团被称为委员会,由郑和等人组成。
通过这一使团,明朝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明朝与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贸易往来进行交流。
明朝时期,其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深受西方国家的欢迎,同时明朝也从西方国家获得了一些草药、钟表等商品。
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纷纷派遣商船前来进行贸易。
这些贸易活动为明朝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也加强了明朝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
此外,贸易往来还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西方国家的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播了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中国的文化。
明朝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通过与西方使团的接触,了解到世界的发展状况,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同时,这种接触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航海技术和工 具先进
7
郑和七下西洋-背景/条件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郑和勇于进取 探索精神
8
郑和七下西洋-背景/条件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明朝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有经济基础
“”
(2)统治者得支持 (3)明朝造船业发达,能造远洋航海的船只
(4)指南针及航海图的使用,航海技术的发 展,为航海行动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戚继光抗倭
04
汇总
郑和下西洋
摘要 明成祖时期国力强盛,为了提高明朝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朱棣派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的壮举。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
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背景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主要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炫耀国威”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 海外的奇珍,加强与海外联系。-燕明成祖登基后,寻找建文帝
时期 明成祖-朱棣
人物 郑和(三宝太监)
时间和次数 1405-1433(28年)—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特点 时间早、次数多。船只和人员数量多,海船大,范围最广、和平交往
携带物品
优质的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 币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影响
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互相了解与往来,为世界航海事业作贡献 12
郑和七下西洋-特点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时间早、次数
“”
多。船只和人
员数量多,海
明朝对外关系变化的表现
明朝对外关系变化的表现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对外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
在明朝的历史进程中,其对外关系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最初的开放状态逐渐转向关闭状态,再到后来的再次开放,这一过程反映了明朝在国际关系中的崛起和衰落。
明朝的开放阶段在明初,朝廷实行了一种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在明初的时候,由于内忧外患,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因此明朝通过与外国的贸易来提高国家经济水平,同时也加强了与外交关系,增加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在这一阶段,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相对友好,特别是与朝鲜和越南等国家的关系比较密切。
明朝还积极参与朝贡体系,与亚洲其他国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明朝的封闭阶段随着明朝国内政治的不稳定,明朝开始逐渐关闭对外开放的政策,实行封闭政策。
这一阶段的明朝对外关系变得相对冷淡,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逐渐疏远。
此时,明朝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以朝贡体系为主,对于其他国家则采取了相对封闭的态度。
在这一时期,明朝还曾经发生了严重的海禁,禁止私人贸易和私人航行,严重限制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这一政策对明朝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明朝的再次开放在明朝晚期,由于国内政治和经济的需要,明朝开始重新开放对外关系,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
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恢复,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
在这一阶段,明朝还开始与葡萄牙和荷兰等欧洲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此后明朝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之一。
同时,明朝还大力发展航海和造船技术,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洋国家之一。
总体来说,明朝的对外关系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最初的开放到封闭,再到再次开放,这一过程反映了明朝在国际关系中的崛起和衰落。
同时,明朝在国际关系中的表现也有其局限性,其对外开放政策并不是十分开放,对外贸易也受到了严格限制。
然而,明朝在国际关系中的表现仍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14张PPT)
红 海
天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木骨都束
刘家港
占城
慢八撒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加马
到达 下“西洋”,最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
地点 远到红海沿岸和
到达印度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 非洲东海岸
时间 1405—1433年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的殖民者, 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澳
门的居住权。
相关史事
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 江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153年,萄萄 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 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 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在溴门上岸,擅 自搭篷建房,进行贸易。1573年,他们将 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 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 属于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 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
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4.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 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 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 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 国主义者。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 (4)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 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 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 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 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 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 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 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 军事工程 。
第15课_明朝的对外关系
• 1、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 个地方叫“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 列哪一事件有关? C A、靖难之役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土木之变 2、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是: B A、岳飞 B、戚继光 C、文天祥 D、郑和
巩固新知
3.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A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A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 5、1533年骗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是 B A、荷兰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
2 、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的英雄 的历史功绩是( B ) A、收复台湾B、抗击倭寇C、抗击沙俄D、出使西域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是 B A .1565年 B.1553年 C.1555年 D.1554年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为什么要抗倭?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 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
抢劫日益猖獗。他们烧杀抢掠,给东南沿海百姓造成
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时称“倭患”。
倭患严重的原因:明朝国立减弱,海防松懈
登州
台州
福建 广东
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雄厚
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 技术条件: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 累等等。 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 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 主观因素: 治经验和组织才能;优秀的船长、 水手的通力合作等。
明朝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1,郑和下西洋
1.西方地理概念: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的海域和沿海地区被称为“西部”。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如下
明代成祖成为皇帝后,他向西方派遣了一支舰队。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彰显中国的力量和实力”,并利用中国商品来交换海外宝藏。
3.郑和下西洋的过程: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队七次向西航行,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郑和的船队已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的东海岸和红海海岸。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的航行历时长,规模大,可谓是世界航行史上空前的壮举。
它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而且建立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洲非洲海上运输网络,为人类的海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齐继光对日本海盗的抵抗
1.日本海盗(日本海盗在明朝初期被称为“日本海盗”)
2.日军入侵(明代中期,日本海盗猖ramp,被称为“日军入侵”)
3.齐继光的抗日路线:齐继光率领“齐家军”赴东南沿海抗日,并南下浙江。
1561年,他率军在浙江省台州,消灭了1万多名日本海盗。
此后,他率军进入福建和广东,从根本上缓解了日本对东南沿海的入侵。
四,评价:齐继光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明 朝的对外关系》 讲义
《明朝的对外关系》讲义明朝(1368 年 1644 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对外关系丰富多样,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就确立了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
他致力于恢复华夏正统,强调和平共处,通过外交手段来稳定周边局势。
例如,明朝与朝鲜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朝鲜定期向明朝朝贡,明朝则给予朝鲜政治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赏赐。
这种宗藩关系不仅加强了双方的政治联系,也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在与日本的关系方面,明朝初期曾面临倭寇的侵扰。
倭寇频繁袭扰中国沿海地区,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朝加强了海防建设,派遣将领抗击倭寇。
同时,明朝也通过外交途径与日本的幕府进行沟通,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倭寇问题。
在明朝的努力下,倭寇之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
从 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访问了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仅仅是宣扬国威,加强与各国的联系,还包括开展贸易活动和拓展海外市场。
通过这一行动,明朝展示了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航海技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郑和的船队带去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也带回了各国的奇珍异宝和先进技术。
这一时期,明朝与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的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然而,明朝在对外交往中也并非一帆风顺。
明朝中期,随着国力的衰退和内部问题的增多,对外政策逐渐趋于保守。
在北方,明朝与蒙古各部的关系时好时坏,时常发生冲突和战争。
蒙古瓦剌部曾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明英宗,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此后,明朝加强了北方的边防建设,修建了长城等防御工事。
在与西方的交往方面,明朝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开始东来。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相继来到中国沿海地区,试图开展贸易和殖民活动。
明朝政府对这些西方殖民者保持着警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练习郑和下西洋▶目的o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时间规模o1405--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
▶航行地区o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地位及影响o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戚继光抗倭▶倭寇o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惊现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抗倭经过o在东南倭寇最猖獗之时,明朝派戚继光抗倭。
o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操练阵法,组建“戚家军”。
o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
o此后,戚家军消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倭患基本解除。
▶性质o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o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下列哪些地区()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诗中的“危”指()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3、“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材料反映出“戚家军”的历史功绩是()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4、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5、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6、戚继光受到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爱戴的最主要原因是()A.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B.戚家军纪律严明,受到人民的欢迎C.戚继光坚持抗倭,反抗外来侵略D.戚继光是民族英雄7、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A.抗元的决心B.抗倭的决心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8、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1)郑和远航的出发点是哪里?最远抵达哪里?(2)当时你若是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好的商品?(举两例)(3)郑和作为“世界海洋第一人”,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的?(4)请说说纪念郑和远航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练
教材要点分类练
能力提升创新练 能力提升创新练
中考考场必刷练
14.(导学号:14792276)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 B ) ①丝绸之路 ②遣唐使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导学号:14792277)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 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应该收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 资料 ( D ) A.岳飞 B.苏轼 C.文天祥 D.戚继光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练
教材要点分类练
能力提升创新练
中考考场必刷练
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 1.(导学号:14792263)明朝时期7下西洋的航海家是 ( C A.张骞 B.玄奘 C.郑和 D.鉴真 2.(导学号:14792264)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扩大海外贸易 C.征服海外 D.掠夺财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练
教材要点分类练
能力提升创新练 能力提升创新练
中考考场必刷练
(1)如果让你追寻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航迹,你能说出当年郑和下西洋 的大致航程吗? 从刘家港出发,沿海岸南下,经过南海,到达东南亚,穿过马六甲海峡, 抵达印度洋,继续西行,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你认为郑和能够完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的最关键 因素是什么? 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A.祖国统一 C.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练
教材要点分类练
能力提升创新练 能力提升创新练
中考考场必刷练
12.(导学号:14792274)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 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 明( A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13.(导学号:14792275)东南沿海人民纪念戚继光,在他战斗过的地 方刻石立碑。戚继光抗倭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 C ) A.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B.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D.维护了朝廷的尊严
《明 朝的对外关系》 讲义
《明朝的对外关系》讲义明朝(1368 年 1644 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对外关系方面有着丰富多样的经历和显著的特点。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就确立了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
他多次派遣使者出访周边国家,积极主动地与各国建立联系。
例如,与朝鲜、日本、安南等国保持着较为频繁的使节往来,互通有无。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从 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遍历亚非各国。
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明朝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航海技术,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郑和的船队带去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同时也带回了许多外国的珍宝和特产。
在与各国的交往中,传播了中华文化,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友谊。
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明朝与朝鲜的关系一直较为密切。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着频繁的交流。
朝鲜定期向明朝朝贡,明朝也给予朝鲜一定的回赐和支持。
明朝与日本的关系则较为复杂。
明朝初期,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一些浪人和海盗时常侵扰中国沿海地区,这就是所谓的“倭寇之乱”。
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抵御倭寇,包括加强海防、实行海禁等。
在东南亚地区,明朝与安南(今越南)等国家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往来。
明朝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地区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影响。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明朝的对外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等相继来到中国沿海,试图开展贸易和殖民活动。
葡萄牙人在 1553 年借口晾晒货物,占据了澳门。
明朝政府虽然允许他们在澳门居住,但仍保持着对澳门的主权和管辖。
荷兰人则在17 世纪初侵占了台湾。
明朝末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明朝在对外交往中,也注重文化的输出。
儒家思想、中医药、历法等都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外国的文化和技术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明朝的对外交往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明 朝的对外关系》 讲义
《明朝的对外关系》讲义明朝(1368 年 1644 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其存续的两百多年间,对外关系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对外政策。
他致力于恢复国内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对于对外交往较为谨慎。
然而,随着明朝国力的逐渐强盛,对外交流也日益频繁。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关系中的一大壮举。
从 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遍历亚非各国。
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明朝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航海技术,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郑和的船队带去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同时也带回了许多异域的珍宝和特产。
他们的航行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加强了明朝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方面,明朝与朝鲜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
朝鲜定期向明朝朝贡,明朝也给予朝鲜一定的支持和保护。
在文化方面,双方交流频繁,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明朝与日本的关系则较为复杂。
明初,由于倭寇的侵扰,明朝对日本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
但在中后期,随着双方贸易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多,关系有所缓和。
在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明朝与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国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往来。
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彼此相互影响。
明朝还与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建立了联系。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商品远销这些地区,同时也引进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
然而,明朝的对外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在中后期,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东来,明朝面临着新的挑战。
葡萄牙人、荷兰人等相继来到中国沿海地区,试图建立殖民地和开展贸易。
明朝政府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例如在与葡萄牙人的冲突中,明朝成功捍卫了国家的主权。
明朝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自身的宗主国地位,要求周边国家向其朝贡。
这种朝贡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区的稳定,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明朝的对外关系丰富多彩,既有辉煌的成就,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堂小结
明 交往 郑和下西洋
朝
的
对
外 关
戚继光抗倭
系 冲突
国力强盛 封
建
制
度
走
向
国力日渐衰落
衰 败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随堂训练
C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
A 往来的是( )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 末 明 初 , _日__本___ 的一些__武__士__和__奸__商__,组成 ____海__盗__武__装__集__团_____ , 到 中__国__东__南__沿__海__地__区__进行走私 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 “___倭__寇___”。
2.倭寇猖獗的原因: 明 中 期 , _日__本__社__会__ 动 荡 ;
台州九捷
抗倭形势图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_1_5_5_3_年,_葡__萄__牙_ 殖民者攫取了在 我国_广__东__澳__门__的 居住权。 _1_9_9_9_年12月20日, __中__国__政__府__恢复 对澳门行使主权。
世界上的强国。 (2)明朝造船业发达,千
出适合远洋航行的海船。
(3)中国航海技术先进, 海船装有指南针。
郑和的宝船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的_地___位__ 和_威___望__,换取海外的__奇__珍____。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明朝的对外关系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
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
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西洋地理概念: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Leabharlann 岸地区称为"西洋"。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
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未明初,时人称日本为"倭寇")
2、倭患(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时称"倭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西洋地理概念: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未明初,时人称日本为”倭寇”)
2、倭患(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时称”倭患”)
3、戚继光抗倭经过: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到东南沿海抗倭,南下浙江。
1561年率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歼灭倭寇一万多人。
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编辑推荐:明朝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