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复习题[知识要点].docx
五四制鲁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五四制鲁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整式的加减一、代数式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则表示数的字母联结而变成的式子,叫作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就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1、单项式:(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共同组成的代数式叫作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作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作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不含字母的项叫作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至大的顺序排列,叫作降幂排序。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有理数1.如果按定义分,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正整数;负整数;0)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如果按正、负分,有理数可以分成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0、正数有理数(正数整数;正数分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π不是有理数。
数轴相反数1.只有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叫作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就是0)绝对值1.数轴上一点a至原点的距离则表示a的绝对值。
3.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有理数的大小1.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有理数的加法1.同号两数相乘,挑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3.在有理数的乘法中,加法交换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和维持不变。
有理数的减法乘以一个数,等同于提这个数的相反数。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后得0。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1试题.doc
认识三角形1测试题1、△ABC 中,若∠A =350,∠B =650,则∠C =___;若∠A =1200,∠B =2∠C ,则∠C =___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3∶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3、三角形三个内角中, 最多有___个直角,最多有__个钝角,最多有___个锐角,至少有___个锐角;4、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锐角B.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两个锐角C.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直角D.三角形的内角都大于60°6、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则它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7、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2,是第三个内角的54,则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60°,90°,75°B.48°,72°,60°C .48°,32°,38°D.40°,50°,90°8、设α,β,γ是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则α+β,β+γ,α+γ 中 ( )A.有两个锐角一个钝角B.有两个钝角、一个锐角C.至少有两个钝角D.三个都可能是锐角9、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B 岛在A 岛的北偏东8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
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参考答案1、800 2002、10003、1 1 3 24、B5、C6、C7、A8、C9、900初中数学试卷马鸣风萧萧。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下册 10.1 全等三角形 同步习题和答案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 全等三角形同步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已知EC=BF,∠A=∠D,现有下列6个条件:①AC=DF;②∠B=∠E;③∠ACB=∠DFE;④AB∥ED;⑤AB=ED;⑥DF∥AC.从中选取一个条件,以保证ΔABC≌ΔDEF,则可选择的是( )A.②③④⑥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2.如图,G,E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的点,且AG=CE,AE⊥EF,AE=EF,现有如下结论:①BE=GE;②△AGE≌△ECF;③∠FCD=45°;④△GBE∽△ECH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OP为∠AOB的角平分线,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PC=PDB. ∠CPD=∠DOPC. ∠CPO=∠DPOD. OC=OD4.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BE=CF,则图中与∠AEB相等的角的个数是()A. 1B. 2C. 3D. 45.已知ΔABC≌ΔA1B1C1,且ΔABC的周长是20,AB=8,BC=5,那么A1B1等于( )A.5B.6C.7D.86.如图所示,一定全等的两个三角形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以上都不对7.如图所示,要测量湖两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可得ΔABC≌ΔEDC,用于判定全等的是( )A.SSSB.SASC.ASAD.AAS8.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①②③9.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做格点,顶点在格点上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如图所示,在4×4的方格纸中有两个格点三角形ΔABC和ΔDEF.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A.∠BCA=∠EDFB.∠BCA=∠EFDC.∠BAC=∠EFDD.这两个三角形中没有相等的角10.如图所示,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过直角顶点A,∠D=∠E=9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①CD=AE;②∠1=∠2;③∠3=∠4;④AD=BE.A.1个B.2个C.3个D.4个11.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A. 13B. 12C. 23D. 不能确定12.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是 ( )A.刻度尺、量角器B.三角板、量角器C.直尺、量角器D.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二、填空题:1.如图所示,点A,B,D在同一直线上,ΔABC和ΔBDE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E,CD相交于点P,则∠CPE的度数为度.(提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60°)2.如图,△ABC中,∠C=90°,CA=CB,点M在线段AB上,∠GMB=∠A,BG⊥MG,垂足为G,MG与BC相交于点H.若MH=8cm,则BG= cm.3.如图,在△ABC中,已知∠1=∠2,BE=CD,AB=5,AE=2,则CE= .4.如图所示,ΔABC≌ΔADE,∠B=85°,∠C=∠DAC=35°,则∠EAC= 度.5.如图所示,∠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AD=5 cm,DE=3 cm,BE的长度是.6.如图,△ABD≌△CBD,若∠A=80°,∠ABC=70°,则∠ADC的度数为_______.7. 如图,AC=BC,请你添加一对边或一对角相等的条件,使AD=BE.你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8.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a∥b,a⊥c,那么b⊥c;②如果b∥a,c∥a,那么b∥c;③如果b⊥a,c⊥a,那么b⊥c;④如果b⊥a,c⊥a,那么b∥c.其中真命题的是.(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三、解答题:1.如图所示,D,E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CA延长线上的点,且CD=AE,连接AD,BE,求证AD=BE.(提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60°)2.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和∠α,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两边分别等于a,b,这两边的夹角等于2∠α.(要求:不写已知、求作、作法,只画图,保留作图痕迹)3.如图所示,已知ΔABC.(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三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ΔABC全等;(2)请简要说明你所作的三角形与ΔABC全等的依据.4.如图,已知AB=CD,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BF=DE,求证:AB∥CD.5.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边BC上,且AF=AD,过点D作DE⊥AF,垂足为点E.(1)求证:DE=AB.(2)以D为圆心,DE为半径作圆弧交AD于点G.若BF=FC=1,试求的长.6. 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1)如图1,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2)如图2,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7.如图所示,在ΔABC,Δ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1)求证ΔBAD≌ΔCAE;(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并证明.8. 如图所示,点E,C,D,A在同一条直线上,AB∥DF,ED=AB,∠E=∠CPD.求证ΔABC≌ΔDEF.9. 如图所示,已知AB=DC,AC=BD.求证∠ABO=∠DCO.10.如图所示,Δ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ΔABD≌ΔACD.11.如图所示,若ΔOAD≌ΔOBC,且∠O=65°,∠BEA=135°,求∠C的度数.(提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12. 如图所示,在图(1)中,点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点E,F分别作DE⊥AC,BF⊥AC,且AB∥CD.(1)求证BD平分EF;(2)若将图(1)变成图(2)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BBCD 6-10 BCCBB 11-12 BD二、填空题:1. 1202.4.3. 3.4.255.2 cm6. 130°7. ∠A=∠B或∠ADC=∠BEC或CE=CD8. ①②④.三、解答题:1.证明:∵ΔABC是等边三角形,∴∠BAC=∠ACB=60°,AC=AB,∴∠EAB=∠ACD=120°,∵在ΔABE和ΔCAD中,∴ΔABE≌ΔCAD(SAS),∴AD=BE.2.解:如图所示,ΔABC即为所求.3.解:(1)如图所示,ΔEDF即为所求.(作法不唯一)(2)在ΔEDF和ΔABC中,∴ΔEDF≌ΔABC(SSS).4.证明:∵AE⊥BD,CF⊥BD,∴∠AEB=∠CFD=90°,∵BF=DE,∴BF+EF=DE+EF,∴BE=DF.在Rt△AEB和Rt△CFD中,{AB=CDBE=DF,∴Rt△AEB≌Rt△CFD(HL),∴∠B=∠D,∴AB∥CD.5. (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AB=BC=AD=DC,AD∥BC,∴∠EAD=∠AFB,∵DE⊥AF,∴∠AED=90°,在△ADE和△FAB中,,∴△ADE≌△FAB(AAS),∴DE=AB;(2)解:连接DF,如图所示:在△DCF和△ABF中,,∴△DCF≌△ABF(SAS),∴DF=AF,∵AF=AD,∴DF=AF=AD,∴△ADF是等边三角形,∴∠DAE=60°,∵DE⊥AF,∴∠AED=90°,∴∠ADE=30°,∵△ADE≌△FAB,∴AE=BF=1,∴DE=AE=,∴的长==.6. 解:(1)△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F⊥AD,∠ABC=90°,∴∠FAD=∠DBC,在△FAD与△DBC中,,∴△FAD≌△DBC(SAS),∴FD=DC,∴△CDF是等腰三角形,∵△FAD≌△DBC,∴∠FDA=∠DCB,∵∠BDC+∠DCB=90°,∴∠BDC+∠FDA=90°,∴△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作AF⊥AB于A,使AF=BD,连结DF,CF,如图,∵AF⊥AD,∠ABC=90°,∴∠FAD=∠DBC,在△FAD与△DBC中,,∴△FAD≌△DBC(SAS),∴FD=DC,∴△CDF是等腰三角形,∵△FAD≌△DBC,∴∠FDA=∠DCB,∵∠BDC+∠DCB=90°,∴∠BDC+∠FDA=90°,∴△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CD=45°,∵AF∥CE,且AF=CE,∴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E∥CF,∴∠APD=∠FCD=45°.7. (1)证明:∵∠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又∵AB=AC,AD=AE,∴ΔBAD≌ΔCAE(SAS).(2)解:BD⊥CE.证明如下:由(1)知ΔBAD≌ΔCAE,∴∠ADB=∠E.∵∠DAE=90°,∴∠E+∠ADE=90°.∴∠ADB+∠ADE=90°,即∠BDE=90°,∴BD⊥CE.8. 证明:∵AB∥DF,∴∠B=∠CPD,∠A=∠FDE,∵∠E=∠CPD,∴∠E=∠B,在ΔABC和ΔDEF中,∴ΔABC≌ΔDEF(ASA).9. 证明:在ΔABC与ΔDCB中,∴ΔABC≌ΔDCB(SSS).∴∠ABC=∠DCB,∠ACB=∠DBC.∴∠ABO=∠DCO.10. 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ΔABD和ΔACD中,∴ΔABD≌ΔACD(SSS).11. 解:∵ΔOAD≌ΔOBC,∴∠C=∠D,∠OBC=∠OAD,∵∠O=65°,∴∠OBC=180°-65°-∠C=115°-∠C,在四边形AOBE中,∠O+∠OBC+∠BEA+∠OAD=360°,∴65°+115°-∠C+135°+115°-∠C=360°,∴∠C=35°.12. (1)证明:∵AE=CF,∴AE+EF=CF+EF,∴AF=CE,∵DE⊥AC,BF⊥AC,∴∠AFB=∠CED=90°,又∵AB∥CD,∴∠A=∠DCE,在ΔAFB和ΔCED中, ∴ΔAFB≌ΔCED,∴BF=DE,在ΔBGF和ΔDGE 中,∴ΔBFG≌ΔDEG,∴FG=EG,即BD平分EF. (2)解:成立.理由如下:∵AE=CF,∴AE-EF=CF-EF,即AF=CE.同(1)可证∠AFB=∠CED=90°,∠A=∠C,在ΔAFB和ΔCED中,∴ΔAFB ≌ΔCED,∴BF=DE,同(1)可证ΔBGF≌ΔDGE,∴EG=FG,即BD平分EF.。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综合测评(二)
初中数学试卷第一章 三角形综合测评(二)时间: 满分:120分班级: 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 下列四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 )A . (1)和(3)B . (2)和(3)C . (2)和(4)D . (3)和(4)2. 图1中的三角形被木板遮住了一部分,这个三角形是( )A . 锐角三角形B . 直角三角形C . 钝角三角形D . 以上都有可能3. 下面的事例:①过去农村的人们通常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上一些木条;②新植的树木,常用一些粗木与之成角度支撑起来防止倒斜;③活动挂衣架;④学校门口的伸缩大门.其中是用到三角形稳定性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A .AB =4,BC =5,AC =10 B .AB =5,BC =4,∠A=40° C .∠A=60°,∠B=50°,AB =5D .∠C=90°,AB =85. 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 ,13,若x 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 )A . 2B . 3C . 5D . 136. 如图2,要使△ABC≌△ABD,下面给出的四组条件中,错误的一组是( )A . BC=BD ,∠BAC=∠BADB . ∠C=∠D,∠BAC=∠BADC . ∠BAC=∠BAD,∠ABC=∠ABD D . BC=BD ,AC=AD7.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4倍,则这个直角三角形中最小锐角的度数是( ) A . 9° B. 18° C. 27° D. 36° 8. 如图3,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 ,连接BF ,CE .下列说法: ①△ABD 和△ACD 面积相等;②∠BAD=∠CAD;③△BDF≌△CDE;④BF∥CE;⑤CE=AE.其中正确的有( )图1图2图3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9. 如图4所示,图中有 个三角形, 个直角三角形.10.如图5,∠ACD=155°,∠B=35°,则∠A= 度. 11. 如图6所示,CD 是△ABC 的中线,AC=9cm ,BC=3cm ,那么△ACD 和△BCD 的周长差是 cm .12.已知△DEF≌△ABC,AB=AC ,且△ABC 的周长为22cm ,BC=4cm ,则△DEF 中最长的一条边为 .13.如图7,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DE,BE=CF ,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ABC≌△DEF.14.如图8是标准跷跷板的示意图.横板AB 的中点过支撑点O ,且绕点O 只能上下转动.如果∠OCA=90°,∠CAO=25°,则小孩玩耍时,跷跷板可以转动的最大角度为 .15.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10,周长恰好是6的倍数,那么第三边长为________.16.图9所示的图案是由全等的图形拼成的,其中AD=1cm ,BC=2cm ,后面有一部分图案被墨水污染了,已知AF=117cm ,请思考一下被墨水完全盖住的全等图形共有 个。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第一时
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定理与逆定理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是 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另 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作 业
习题
谢
谢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那么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pythagoras theorem)。
c
弦
a b
勾
股
想一想
在上学期我们曾经用数方格和割补图形的方 法得到了勾股定理。那么,你会证明吗?
a
c
c
b
b
a
伽菲尔德的证法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后来,人们为了纪念 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
“总统”证法。
反过来,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如果是,你能证明吗? 已知:如图,在△ABC中,AC 2+BC 2=AB 2。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观察上面两个命题,它们的条件与结论之间有
怎样的关系?与同伴交流。
再观察下面三组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 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上面每组中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也有类 似的关系吗?
命题与逆命题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
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 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你能写出命题“如果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们 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题吗?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
知能提升作业(二)第2课时(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现有3cm,4cm,7cm,9cm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 )(A)2 (B)3 (C)5 (D)133.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化简|a+b-c|-|b-a-c|的结果是( )(A)2a (B)-2b (C)2a+2b (D)2b-2c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4.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5.用7根长度为1的火柴棒首尾顺次连接摆成一个三角形,能摆成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个.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2,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26分)7.(8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6cm.(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的长.(2)已知其中一边长8cm,求另外两边的长.8.(8分)如图,点P是△ABC内任意一点,试说明PB+PC<AB+AC.【拓展延伸】9.(10分)在平面内,分别用3根、5根、6根…火柴首尾依次相接,能搭成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呢?通过尝试,列表如下所示,火柴数 3 5 6示意图形状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问:(1)4根火柴能搭成三角形吗?(2)8根、12根火柴能搭成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答案解析1.【解析】选B.从四根木棒中任取其中三根有四种情况,即不取第一根,不取第二根,不取第三根,不取第四根,分别为4,7,9;3,7,9;3,4,9;3,4,7.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必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其中4,7,9;3,7,9能组成三角形,所以选B.2.【解析】选B.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11<x<15,因为x为正整数,所以x 为12,13,14,则三角形个数为3.3.【解析】选D.|a+b-c|-|b-a-c|=a+b-c-[-(b-a-c)]=a+b-c+b-a-c=2b-2c.4.【解析】有两种情况:①腰长为3,底边长为5,三边为:3,3,5,可构成三角形,周长=3+3+5=11;②腰长为5,底边长为3,三边为:5,5,3,可构成三角形,周长=5+5+3=13.答案:11或135.【解析】根据周长为7,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只有两种不同的三角形,边长为2,2,3或3,3,1.答案:26.【解析】分两种情况:①若7是腰,则三边长为7,7,2,此时周长为16.②若2是腰,则三边长为2,2,7,因为2+2<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存在.答案:167.【解析】(1)设底边长为xcm,则腰长为2xcm.x+2x+2x=36,解得x=7.2,所以2x=2×7.2=14.4,即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分别为7.2cm,14.4cm,14.4cm.(2)因为长为8cm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所以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若腰长为8cm,则底边长为36-8×2=20(cm),此时8+8<20,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不能为8cm;若底边长为8cm,则腰长为(36-8)÷2=14(cm),能构成三角形,所以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两腰长都是14cm.8.【解析】延长BP交AC于点D,在△ABD中,PB+PD<AB+AD,①在△PCD中,PC<PD+CD,②①+②得PB+PD+PC<AB+AD+PD+CD,即PB+PC<AB+AC.9.【解析】(1)4根火柴不能搭成三角形.(2)8根火柴能搭成一种三角形(3,3,2);示意图:等腰三角形12根火柴能搭成3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4,4,4;5,5,2;3,4,5).示意图:初中数学试卷马鸣风萧萧。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复习题[知识要点]
第一章三角形的复习题[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一)判定和性质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判定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注: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②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二)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
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
找已知边的对角()
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
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
找第三边()
找直角()
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同步测试(解析版)
知能提升作业(一)第一章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2.如图,直线BD∥EF,AE与BD交于点C,若∠ABC=30°,∠BAC=75°,则∠CEF的大小为( )(A)60°(B)75°(C)90°(D)105°3.如图所示,在△ABC中,∠ACB是钝角,让点C在射线BD上向右移动,则( )(A)△ABC将先变成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变成锐角三角形,而不会再是钝角三角形(B)△ABC将变成锐角三角形,而不会再是钝角三角形(C)△ABC将先变成直角三角形,然后再变成锐角三角形,接着又由锐角三角形变为钝角三角形(D)△ABC先由钝角三角形变为直角三角形,再变为锐角三角形,接着又变为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次变为钝角三角形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如图放置,最小锐角的顶点D恰好放在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上,BC与DE交于点M.如果∠ADF=100°,那么∠BMD为________度.5.阅读材料,并填表:在△ABC中,有一点P1,当P1,A,B,C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构成三个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如图).当△ABC内的点的个数增加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情况怎样?完成下表: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 2 012构成不重叠的3 5 …小三角形的个数按表格顺序填入为________,________.6.如图,直线l1∥l2,且l1,l2被直线l3所截,∠1=∠2=35°,∠P=90°,则∠3=________.三、解答题(共20分)7.(8分)在△ABC 中,已知∠A=12∠B=13∠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拓展延伸】8.(12分)如图,BO ,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1)若∠A=70°,求∠BOC 的度数.(2)试探究∠BOC 与∠A 的关系.答案解析1.【解析】选D.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依次为180°×22+3+7=30°,180°×32+3+7=45°,180°×72+3+7=105°,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2.【解析】选D.因为∠ABC=30°,∠BAC=75°,所以∠ACB=75°,所以∠DCE=75°,又BD ∥EF ,所以∠DCE+∠CEF=180°,所以∠CEF=105°.3.【解析】选D.点C 在射线BD 上向右移动的过程中,△ABC 先由钝角三角形变为直角三角形,再变为锐角三角形,接着又变为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次变为钝角三角形.4.【解析】因为∠ADF=100°,∠EDF=30°,所以∠MDB=180°-∠ADF-∠EDF=180°-100°-30°=50°,所以∠BMD=180°-∠B-∠MDB=180°-45°-50°=85°.答案:855.【解析】当△ABC 内的点的个数是n 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2n+1.所以按表格顺序填入为7,4025.答案:7 40256.【解析】因为∠2=35°,∠P=90°,所以∠4=55°,因为l 1∥l 2,所以∠1+∠2+∠3+∠4=180°,因为∠1=∠2=35°,所以∠3=180°-35°-35°-55°=55°.答案:55°7.【解析】由题意,设∠C=6x ,则有∠B=4x ,∠A=2x ,则6x+4x+2x=180°,所以x=15°,所以最大角∠C=6x=90°,则三角形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8.【解析】(1)因为∠A=70°,所以∠ABC+∠ACB=110°.又因为BO ,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所以∠OBC=12∠ABC ,∠OCB=12∠ACB ,所以∠OBC+∠OCB=12∠ABC+12∠ACB=12(∠ABC+∠ACB)=12×110°=55°,所以∠BOC=180°-(∠OBC+∠OCB)=180°-55°=125°.(2)∠BOC=90°+12∠A.理由如下:∠BOC=180°-(∠OBC+∠OCB)=180°-(12∠ABC+12∠ACB)=180°-12(∠ABC+∠ACB)=180°-12(180°-∠A)=180°-90°+12∠A=90°+12∠A.初中数学试卷。
2019-2020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有关证明测试题及答案
三角形的有关证明单元测试题(二)山东沂源县徐家庄中心学校256116左效平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姓名:一、选择题:(每题4分,满分48分)1.如图1,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B.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最大为90°D.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3.下列长度为边,构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2,3,4B.3,4,6C.2,3,5D.4,4,84.如图2,已知三角形ABC,AB=10,AC=8,BC=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D,连接CD,则CD的长为()A.3B.4C.4.8D.55.如图3,OP为∠AOB的角平分线,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PC=PD B.∠CPD=∠DOP C.∠CPO=∠DPO D.OC=ODA.4B.2C.23A.836.如图4,在Rt△ABC中,∠C=90°,∠A=30°,CD⊥AB,垂足为D,AC=8,则BD的长为()43D.337.如图5,OP是∠AOB的平分线,点C,D分别在角的两边OA,OB上,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POC≌△POD的选项是()A.PC⊥OA,PD⊥OB B.OC=OD C.∠OPC=∠OPD D.PC=PD8.如图6,在Rt△ABC中,∠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边BC于点D,若CD=4,AB=15,则△ABD的面积是()A.15B.30C.45D.609.如图7,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AG=CH=8,BG=DH=6,连接GH,则线段GH的长为()14B.22C.D.10-525510.如图△8,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B.66°C.88°D.92°11.如图9,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原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数是()A.3B.5C.6D.712.如图△10,Rt ABC的斜边AB与量角器的直径恰好重合,B点与0刻度线的一端重合,∠ABC=40°,射线CD绕点C转动,与量角器外沿交于点D,若射线CD将△ABC分割出以BC为边的等腰三角形,则点D在量角器上对应的度数是()A.40°B.70°C.70°或80°D.80°或140°二、填空题:(每题4分,满分20分)13.如图△11,ABC是等边三角形,E,F分别是BC,CA上的点,且BE=CF.连接AE,BF,交于点H,.则∠AHF 的度数为.AD14.在三角形ABC中,AB=AC,且∠B=40°,则∠A的度数为.15.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被誉为“东方魔板”,小明利用七巧板(如图11所示)中各板块的边长之间的关系拼成一个凸六边形(如图12所示),则该凸六边形的周长是cm.16.如图13,在Rt△ABC中,∠C=90°,是△ABC的角平分线,DC=3,则点D到AB的距离是.17.如图14,点D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D,∠A=80°,∠B=40°,则∠ACE的大小是度.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2分)18.(满分5分)如图15所示,P是∠BAC内的一点,PE⊥AB,P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AF.求证:(1)PE=PF;(2)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19.(满分5分)已知:如图△16,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20.(满分8分)如图17,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D是腰AC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得CE=CD,延长BA到点F 使得AF=AD,若三角形ABC的一个角为40°,求∠EDF的度数.21.(满分8分)如图17,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D,E,F分别是边BC,AB,AC的中点.(1)连接EF,求证:EF∥BC;(2)连接AD,线段AD和EF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猜想.22.(满分8分)如图19,在Rt△ABC中,∠ACB=90°,AC=BC=3,点D在边AC上,且AD=2CD,DE⊥AB,垂足为点E,联结CE,求:(1)线段BE的长;(2)三角形BCE的面积.23.(满分9分)已知:如图△20,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C,CE⊥AE,垂足为E.(1)求证:△ABD≌△CAE;(2)连接DE,线段DE与AB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4.(满分9分)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21所示,AB=AC,AD=AE,∠1=∠2.(1)求证:BD=CE;(2)求证:∠M=∠N.参考答案: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1.D.2.C.3.C.4. D.5.B6.D.7.D.8.B.9. B.10.D.11.B.12.D.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5分)13.60°14.100°15.322+1616.3.17.60°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2分)18.证明:(1)如图所示,连结AP,因为PE⊥AB,PF⊥AC,所以∠AEP=∠AFP=90°,又因为AE=AF,AP=AP,所以Rt△AEP≌Rt△AFP,所以PE=PF.(2)因为Rt△AEP≌Rt△AFP,所以∠EAP=∠FAP,所以AP是∠BAC的角平分线,故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19.解:(1)证明:因为OB=OC,所以∠OBC=∠OCB.因为BD、CE是两条高,所以∠BDC=∠CEB=90°又因为BC=CB,所以△BDC≌△CEB(AAS),所以∠DBC=∠ECB,所以AB=A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2)点O是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如图,连结AO.因为BD、CE是两条高,所以∠BDC=∠CEB=90°,因为OB=OC,∠BOD=∠COE,所以△BOD≌△COE(AAS),所以OD=OE.因为AO=AO,所以△ADO≌△AEO(HL),所以∠DAO=∠EAO,所以点O是在∠BAC的角平分线上.所以2∠ABC=180°-∠BAC,所以∠ABC=90°-120.解:因为AF=AD,所以∠F=∠ADF,因为∠BAC是三角形ADF的一个外角,所以∠BAC=∠F+∠ADF,所以∠BAC=2∠ADF,所以∠ADF=12∠BAC;因为CD=CE,所以∠E=∠CDE,因为∠BCA是三角形CDE的一个外角,所以∠BCA=∠E+∠CDE,所以∠BCA=2∠CDE,所以∠CDE=111∠BCA;所以∠EDF=180°-∠ADF-∠CDE=180°-∠BAC-∠BCA,22211当∠BAC=40°时,因为AB=AC,所以∠BCA=70°,所以∠EDF=180°-∠BAC-∠BCA=125°;2211当∠BCA=40°时,因为AB=AC,所以∠BAC=100°,所以∠EDF=180°-∠BAC-∠BCA=110°;22所以∠EDF的度数为110°或125°.21.解:(1)因为AB=AC,,E,F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所以AE=AF,因为AB=AC,所以∠ABC=∠ACB,1∠BAC,同理可证,∠AEF=90°-∠BAC,22所以∠ABC=∠AEF,所以EF∥BC;(2)线段AD和EF的关系是:AD⊥EF,且AD平分EF.理由:因为AB=AC,BD=DC,所以AD⊥BC,因为EF∥BC,所以AD⊥EF,因为AE=AF,所以GE=GF,所以AD⊥EF,且AD平分EF.22.解:(1)因为AD=2CD,AC=3,所以AD=2,在Rt△ABC中,∠ACB=90°,AC=BC=3,所以∠A=∠B=45°,AB=AC2+BC2=32+32=32,因为DE⊥AB,所以∠AED=90°,∠ADE=∠A=45°,所以AE=DE,所以AD2=DE2+AE2,所以22=2A E2,所以AE=2,所以BE=AB﹣AE=32-2=22,即线段BE的长为22;(2)过点E作EH⊥BC,垂足为点H,如图所示:因为∠B=45°,∠EHB=90°,所以∠B EH=45°,所以∠B=∠B EH,所以EH=HB,所以BE2=EH2+BH2,所以(22)2=2E H2,所以EH=2,所以三角形BCE的面积为:11⨯BC⨯EH=⨯3⨯2=3.22在△ABD和△CAE中,因为⎨∠CEA=∠ADB,所以△ABD≌△CAE(AAS);⎪AC=AB在△A DE和△ECA中,因为⎨∠CEA=∠DAE,所以A≌△D E ECA,所以DE=AC,因为AB=AC,所以DE=AB;⎪CE=AD23.证明:(1)因为AB=AC,所以∠B=∠ACD,因为AE∥BC,所以∠EAC=∠ACD,所以∠B=∠EAC,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AD⊥BC,因为CE⊥AE,所以∠ADC=∠CEA=90°⎧∠EAC=∠B⎪⎩(2)AB=DE且AB∥DE.理由如下:连接DE,因为AD⊥BC,AE∥BC,所以AD⊥AE,因为CE⊥AE,所以∠DAE=∠CEA=90°,由(△1)知:ABD≌△CAE,所以AD=CE,⎧AE=AE⎪⎩因为A△D E≌ECA,所以∠ADE=∠AC E,所以∠EDC=∠AC B,所以∠EDC=∠B,所以AB∥DE,所以二者的关系是AB=DE且AB∥DE.24.-11-(1)证明:在△ABD 和△ACE 中, ⎨∠1 = ∠2 所以△ ABD≌△ACE(SAS )所以 BD=CE ; ⎪ A D = AE 在△ACM 和△ABN 中, ⎨ AB = AC 所以△ ACM≌△ABN(ASA ),⎪∠CAM = ∠BAN⎧ A B = AC ⎪ ⎩(2)证明:因为∠1=∠2,所以∠1+∠DAE=∠2+∠DAE,所以∠BAN=∠CAM,由(△1)得: ABD≌△ACE,所以∠B=∠C,⎧∠B = ∠C ⎪ ⎩ 所以∠M=∠N.- 12 -。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鲁教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复习温故知新:三角形分类、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归纳: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 或“ SSS ”用数学语言表述:在△ABC和△DEF中AB=DEBC=EFCA=FD∴△ABC ≌△DEF(SSS)例题:例1. 如下图,△ABC是一个刚架,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BD≌△ACD例题2:如图,AD=BC,AB=DC. 求证:∠A+∠D=180°练习: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CD.求证:∠C=∠A.练习2:如图,已知线段AB、CD相交于点O,AD、CB的延长线交于点E,OA=OC,EA=EC,请说明∠A=∠C.D CB A 知识点二:SAS归纳结论: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例题:1、如图,已知AB=AD ,若AC 平分∠BAD ,问AC 是否平分∠BCD ?为什么?2、已知//AB DC AB DC BE DF ==,,,求证:////AF CE AE CF ,练习:已知:ABC ∆,点E 、F 分别在AB 、AC 边上,点D 是BC 边中点,且//EF BC ,DE DF =求证:AB AC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E 是AC 上一点,12EB ED ∠=∠=,求证:EBA EDA ∆≅∆拓展提高1、如图,已知AB=CD,AC=BD,求证:∠A=∠D.2、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CB,E、F是BD上两点,且AE=CF,DE=BF.请推导下列结论:⑴∠D=∠B;⑵AE∥CF.3、已知如图,A、E、F、C四点共线,BF=DE,AB=CD.⑴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EC≌△BFA;⑵在⑴的基础上,求证:DE∥BF.4、如图,在△ABC和△DEF中,B、E、F、C,在同一直线上,下面有4个条件,请你在其中选3个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①AB=DE;②AC=DF;③∠ABC=∠DEF;④BE=CF.5、如图⑴,AB⊥BD,DE⊥BD,点C是BD上一点,且BC=DE,CD=AB.⑴试判断AC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⑵如图⑵,若把△CDE沿直线BD向左平移,使△CDE的顶点C与B重合,此时第⑴问中AC与BE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知识点归纳:两角与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知识点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归纳规律:•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AAS).例题如图11.2-10,D在AB上,E在AC上,AB=AC,∠B=∠C.1.已知:如图,△ABC中,AB=AC,AD是高,则______≌______。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同步测试(解析版)
知能提升作业(三)第3课时(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三角形的中线(C)三角形的高(D)以上三种线段均有可能在三角形外部2.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6cm,则AB与AC的差为( )(A)2 cm (B)3 cm(C)6 cm (D)12 cm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B=40°,∠BAD= 30°,则∠C的度数是( )(A)70°(B)80°(C)100°(D)110°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4.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ABC=80°,则∠DBC=________°.5.如图,已知在三角形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 的度数是________.6.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C的面积为100cm2,则△ABD的面积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26分)7.(8分)在△ABC中,AB=AC,AC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24和18两部分,求三角形三边的长.8.(8分)如图,已知△ABC的高AD,角平分线AE,∠B=26°,∠ACD=56°,求∠AED的度数.【拓展延伸】9.(10分)已知:如图,BD,CD分别为∠EBC和∠FCB的平分线.(1)若∠A=80°,求∠D的度数.(2)试探究∠D和∠A的关系.答案解析1.【解析】选C.①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的对边上;②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与另一直角边重合,还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垂足在直角的顶点或斜边上;③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外部,另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对边的延长线上或在钝角的对边上.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2.【解析】选C.因为AD是△ABC的中线,所以BD=DC,所以△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6cm,即AB与AC的差为6cm.3.【解析】选B.AD平分∠BAC,∠BAD=30°,所以∠BAC=60°,所以∠C=180°-60°-40°=80°.4.【解析】因为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C=80°,所以∠DBC=∠ABD=∠ABC=×80°=40°.答案:405.【解析】因为∠C=∠ABC=2∠A,则∠C+∠ABC+∠A=5∠A=180°,所以∠A=36°,则∠C=∠ABC=2∠A=72°.又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90°-∠C=18°.答案:18°6.【解析】如图所示,过点A作AE⊥BC于E,则S△ABC=BC·AE,S△ABD=·BD·AE.因为AD是△ABC的中线,所以BD=BC,S△ABD=S△ABC=50cm2.答案:50cm27.【解析】如图,设AB=AC=a,BC=b,则有a+a=24且a+b=18,或a+a=18且a+b=24,得到a=16,b=10或a=12,b=18,这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6,16,10或12,12,18. 它们都能构成三角形.8.【解析】因为∠ACD=56°,所以∠ACB=124°.又∠B=26°,所以∠BAC=30°.又因为AE平分∠BAC,所以∠BAE=15°,所以∠AEB=180°-∠B-∠BAE=139°,则∠AED=41°.9.【解析】(1)因为∠A=80°,所以∠ABC+∠ACB=100°.又因为∠ABC+∠EBC=180°,∠ACB+∠FCB=180°,所以∠ABC+∠EBC+∠ACB+∠FCB=360°,故∠EBC+∠FCB=260°.又BD,CD分别是∠EBC和∠FCB的平分线,所以∠DBC=∠EBC,∠DCB=∠FCB,所以∠DBC+∠DCB=(∠EBC+∠FCB)=130°,所以∠D=180°-130°=50°.(2)∠D=90°-∠A.理由如下:∠D=180°-(∠DBC+∠DCB)=180°-(∠EBC+∠FCB)=180°-(180°-∠ABC+180°-∠ACB)=180°-(360°-∠ABC-∠ACB)=180°-180°+∠ABC+∠ACB=(∠ABC+∠ACB)=(180°-∠A)=90°-∠A.初中数学试卷。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
知能提升作业(九)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A)PO (B)PQ (C)MO (D)MQ2.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由三角形全等得出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3.如图所示,太阳光线AC与A′C′是平行的,AB表示一棵塔松,A′B′表示电线杆,BC表示塔松的影长,B′C′表示电线杆的影长,且BC=B′C′,已知电线杆高3米,则塔松高( )(A)大于3米(B)等于3米(C)小于3米(D)和影子的长相同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如图所示,赵刚站在楼顶B处看一烟囱,当看到烟囱顶A时,视线与水平方向成的角是45°,当看到烟囱底部D时,视线与水平方向成的角也是45°,如果楼高15米,那么烟囱高______米.5.如图所示,已知AB=AC,AD=AE,∠BAC=∠DAE,BD=7cm,则CE=________cm.6.如图,小明与小敏玩跷跷板游戏.如果跷跷板的支点O(即跷跷板的中点)至地面的距离是50cm,当小敏从水平位置CD下降40cm时,这时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20分)7.(9分)“石门福地”小区有一块直角梯形花园,测量得AB=20米,∠DEC= 90°,∠ECD=45°,则该花园面积为多少平方米?【拓展延伸】8.(11分)某建筑公司想测出一电视塔EF的高度,如图,身高 1.65米的公司员工(其眼部的垂直高度刚好 1.60米),登上15米的顶楼阳台,他固定自己的站立位置,看到该电视塔的最高点,此时测出视线的仰角,再转过角度,用同样大小的角度作为俯角,使视线刚好落在该员工与电视塔距离相等的另一个建筑物的某一点C上,然后测出与该员工在同一直线上的另一建筑物上的点D到该点C上的距离CD=10米,就可以利用该距离求出该电视塔的高度,你能将其表示出来吗?答案解析1.【解析】选B.要想利用△PQO≌△NMO求得MN的长,只需求得线段PQ的长.2.【解析】选A.△OAB与△OA′B′中,因为AO=A′O,∠AOB=∠A′OB′,BO=B′O,所以△OAB≌△OA′B′(SAS).3.【解析】选B.因为太阳光线AC与A′C′是平行的,所以∠ACB=∠A′C′B′,又因为塔松与电线杆都垂直于地面.所以∠ABC=∠A′B′C′.又因为同一时刻两物体的影长相等,即BC=B′C′.所以△ABC≌△A′B′C′(ASA),所以AB=A′B′=3米.4.【解析】作BC⊥AD于C点,则CD=15米,∠ACB=∠DCB=90°.在△ABC和△DBC中,∠所以△ABC≌△DBC(ASA),所以AC=DC=15米.故AD=AC+CD=30米.即烟囱高30米.答案:305.【解析】因为∠BAC=∠DAE,所以∠BAD=∠CAE.因为AB=AC,AD=AE,所以△ABD≌△ACE(SAS),所以BD=CE=7cm.答案:76.【解析】在△COF和△DOG中,OF=OG,∠COF=∠DOG,∠OCF=∠ODG=90°,所以△COF≌△DOG(AAS),所以CF=DG=40cm,这时小明离地面50+40=90(cm).答案:90cm7.【解析】因为∠DEC=90°,∠ECD=45°,所以∠EDC=45°,所以DE=CE,因为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所以AD∥BC,∠A=∠B=90°,所以∠ADC+∠BCD=180°,因为∠ECD=∠EDC=45°,所以∠1+∠3=90°,因为∠1+∠2=90°,∠3+∠4=90°,所以∠1=∠4,∠2=∠3,在△ADE与△BEC中,∠1=∠4,DE=EC,∠2=∠3,所以△ADE≌△BEC,所以AD=BE,AE=BC,所以花园面积=(AD+BC)·AB=(BE+AE)·AB=·AB·AB=×20×20=200(平方米).8.【解析】由题意得这个人的仰角∠GOF与俯角∠DOC相等,所以∠GOF=∠DOC. 又因OG=OD,∠FGO=∠CDO=90°,所以△FGO≌△CDO(ASA).所以FG=CD,GE=15+1.60=16.60(米).又EF=GE+FG=GE+CD=16.60+10=26.6(米),电视塔的高度为26.6米.初中数学试卷马鸣风萧萧。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答题】利用基本作图,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A. 已知两边及夹角B. 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C. 已知两角及夹边D. 已知三边【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A、边角边(SAS);B、两边夹一角(SAS);C、两角夹一边(ASA);D、边边边(SSS)都是成立的,只有B(SSA)是错误的,选B.2.【答题】给出下列关于三角形的条件:①已知三边;②已知两边及其夹角;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④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利用尺规作图,能作出唯一的三角形的条件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①是根据边边边(SSS);②是根据两边夹一角(SAS);③是根据两角夹一边(ASA)都成立.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可以确定唯一的三角形;而④则不能.选A.3.【答题】如图,用尺规作图作∠AOC=∠AOB的第一步是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①,分别交OA、OB于点E、F,那么第二步的作图痕迹②的作法是()A. 以点F为圆心,OE长为半径画弧B. 以点F为圆心,EF长为半径画弧C. 以点E为圆心,OE长为半径画弧D. 以点E为圆心,EF长为半径画弧【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用尺规作图作∠AOC=∠AOB的第一步是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①,分别交OA、OB于点E、F,第二步的作图痕迹②的作法是以点E为圆心,EF长为半径画弧.选D.4.【答题】如图所示,△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个.A.2B.4C.6D.8【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可以做4个,分别是以D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以E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两圆相交于两点(D,E上下各一个),经过连接后可得到两个.然后以D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以E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两圆相交于两点(D,E上下各一个),经过连接后可得到两个.如图.选B.5.【题文】作图题: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已知三角形ABC和给出的∠MB′N,∠MB′N=∠ABC.(1)在射线B′N上截取B′C′=BC;(2)在B′C′上方作∠EC′B′=∠ACB,C′E与B′M相交于点A′.【答案】见解答.【分析】(1)根据题意,在图形中截取一段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即可.(2)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做法进行作图即可.【解答】(1)解:如图所示,B′C′即为所求;(2)解:如图所示,∠EC′B′即为所求.6.【题文】已知:∠α.请你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BAC,使∠BAC=∠α.(要求: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且写出结论)【答案】见解答.【分析】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作图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BAC即为所求.7.【题文】如图,AB∥CD,点E是射线CD上一点.(1)在射线AB上取点F,利用尺规作图,使∠FED=∠C(用黑色水笔描粗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AFE与∠C相等吗?说明理由.【答案】见解答.【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进行画图计算.【解答】(1)(2)相等∵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CEF为平行四边形∴∠C=∠AFE8.【题文】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已知:∠α、∠β和线段a求作:△ABC使∠CAB=∠α,∠ABC=∠β,AB=a.【答案】见解答.【分析】先作∠CAB=∠α,再作AB=a,再作∠ABC=∠β.【解答】解:9.【题文】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已知:△ABC,尺规作图:求作∠APC=∠ABC.小明同学的主要作法如下:如图甲:①作∠CAD=∠ACB,且点D与点B在AC的异侧;②在射线AD上截取AP=CB,连结CP.∴∠APC=∠ABC.问题:小明的作法正确吗?请你用帮助小明写出证明过程.【答案】见解答.【分析】根据“SAS”证△ABC≌△APC即可得.【解答】解:正确,证明:∵在△ABC和△APC中,∵AP=CB∠CAD=∠ACBAC=AC,∴△ABC≌△APC(SAS),∴∠APC=∠ABC.10.【题文】作图题如图,点C,E均在直线AB上,∠BCD=45°.(1)在图中作∠FEB,使∠BEF=∠DCB(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请直接说出直线EF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答案】见解答.【分析】(1)根据射线EF与射线CD在直线AB的同侧,另一个则在直线AB的两侧得出两种情况;(2)分别利用若射线EF与射线CD在直线AB的同侧,则直线EF与直线CD平行;若射线EF与射线CD在直线AB的两侧,则直线EF与直线CD相交.【解答】解:(1)如图所示,∠BEF即为所求:(2)当射线EF与射线CD在直线AB的同侧时,由∠BEF=∠BCD知直线EF与直线CD平行;当射线EF与射线CD在直线AB的两侧时,延长DC交EF于点G,∵∠BEF=∠BCD=∠ECG=45°,∴∠EGC=90°,∴EF⊥CD.11.【题文】按要求作图(不必写作图过程,但需保留作图痕迹).(1)用量角器作一个∠AOB,使得∠AOB=2∠α;(2)已知线段a,b,用直角和圆规作线段MN,使MN=2a﹣b.【答案】见解答.【分析】(1)先作∠AOC=α,再作∠COB=α,从而得到∠AOB;(2)先作MP=2a,再作PN=b,从而得到MN.【解答】解:(1)如图,∠AOB为所作;(2)如图,MN为所作.12.【题文】已知:∠AOB(如图),求作:在旁边空白处作∠A′O′B′,使得∠A′O′B′=∠AOB.【答案】见解答.【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做出等角.【解答】步骤(1):作射线O’A’步骤(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C,交OB于D;步骤(3):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步骤(4):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步骤(5):过点D’作射线O’B’.∠A’O’B’就是所求做的角.13.【题文】如图,已知∠AOB,∠EO′F,利用尺规作等角,比较它们的大小.【答案】见解答.【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做出等角,再复制角.【解答】步骤(1):作射线O’B’,与OF重合;步骤(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B于D,交OA于C;步骤(3):以点O’为圆心,以OD长为半径作弧,交O’B’于点D’;步骤(4):以点D’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面的弧于点C’;步骤(5):过点C’作射线O’A’.∠A’O’B’就是所求做的角.14.【题文】如图,已知∠AOB,∠EO’F,利用尺规作图,比较它们的大小.【答案】见解答.【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做出等角,再复制角.【解答】步骤(1):作射线O’B’,与OF重合;步骤(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B于D,交OA于C;步骤(3):以点O’为圆心,以OD长为半径作弧,交O’B’于点D’;步骤(4):以点D’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面的弧于点C’;步骤(5):过点C’作射线O’A’.∠A’O’B’就是所求做的角.15.【题文】已知:∠A和∠B(如图),求作:在旁边空白处作∠A’OB’,使得∠A’OB’=∠A-∠B.【答案】见解答.【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以∠A的一条边为边,作等角把∠B复制过来叠加即可.【解答】利用全等三角形,以∠A的一条边为边,作等角把∠B复制过来叠加.即可得∠A’OB’=∠A-∠B.16.【题文】如图,有一横断面为等腰梯形ABCD的防洪堤被洪水冲掉一角后其形状如图,请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将这个等腰梯形补充完整(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答.【分析】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和作已知角的作法解答.【解答】解:如图所示:17.【题文】已知:线段,,求作:,使,.【答案】答案见解答.【分析】首先作进而以B为圆心的长为半径画弧,再以为圆心为半径画弧即可得出的位置.【解答】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18.【题文】已知:线段、、;求作:△ABC,使,,;【答案】答案见解答.【分析】先画出与相等的角,再画出的长,连接,则即为所求三角形.【解答】如图所示:①先画射线BC,②以α的顶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α的两边交于为A′,C′;③以相同长度为半径,B为圆心,画弧,交BC于点F,以F为圆心,C′A′为半径画弧,交于点E;④在BF上取点C,使CB=a,以B为圆心,c为半径画圆交BE的延长线于点A,连接AC,结论:△ABC即为所求三角形.19.【题文】如图,已知∠1,∠2,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2∠1-∠2.(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答.【分析】根据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法,先作再以OD为一边,在的外侧作,则然后以OA为一边,在的内侧作则【解答】如图,就是所求作的角.20.【题文】已知:如图所示,线段a,m,h(m>h),O为线段a的中点.求作:ΔABC,使它的一边等于a,这条边上的中线和高分别等于m和h(m>h).【答案】见解答.【分析】(1)作直角ΔAED,使∠AED=90°,AE=h,AD=m(AD在AE右侧);(2)延长ED到B,使DB=a;(3)在DE上截取DC=a;(4)连接AB,AC.则ΔABC得求.【解答】作法:如图所示.(1)作ΔAED,使∠AED=90°,AE=h,AD=m(AD在AE右侧);(2)延长ED到B,使DB=a;(3)在DE上截取DC=a;(4)连接AB,AC.则Δ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鲁教七年级数学第一章《三角形》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三角形》单元评价测试(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2,3.5 (B)4,5,9(C)20,15,8 (D)5,15,8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7 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3 cm B.4 cm C.7 cm D.11 cm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它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3cm,则它的周长为()A.10cm B.19cm或14cm C.11cmD.19cm4. 如图,已知AC=DB,AO=DO,CD=100m,则A,B两点间的距离( )A.大于100 mB.等于100 mC.小于100 mD.无法确定5.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说:“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A. B. C D.6. 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的方式叠放,则∠α等于()A.75°B.60°C.45°D.30°7.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的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一处 B.二处 C.三处 D.四处8.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方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①②③都带去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 C、∠ACB的平分线BD,CE相交于O点,且BD交AC于点D,CE交AB于点E.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①△BCD≌△CBE;②△BAD≌△BCD;③△BDA≌△CEA;④△BOE≌△COD;⑤△ACE≌△BCE,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1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连接BD,BE平分∠ABD,BE⊥AD,∠EBC和∠D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若∠ADC=110°,则∠F的度数为()A.115° B.110° C.105° D.100°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和10,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12.如图,在△ABC中,已知∠1=∠2,BE=CD,AB=10,AE=4,则CE=__________.13.已知△ABC底边BC上的高为8cm,当它的底边BC从16cm变化到5cm时,△ABC的面积减少了cm214.如图,点B,E,F,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D,∠B=∠C,要使△ABF≌△DCE,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15.如图,若CD平分∠ACE,BD平分∠ABC,∠A=45°,则∠D=°.16. 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17.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AC边于E,∠BAC=600,∠ABE=25.求∠DAC的度数.18.如图所示,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使点A与点N重合.(1)若∠B=35°,∠C=60°,则∠A的度数为;(2)若∠A=70°,则∠1+∠2的度数为.三、解答题(共58分)19.(10分)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C≌△BAD.求证:(1)OA=OB;(2)AB∥CD.20.(11分)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EAD=5°,∠B=50°,求∠C的度数21.(12) (1)如图①,你知道∠BOC=∠B+∠C+∠A的奥秘吗?请用你学过的知识予以证明;(2)如图②,设x=∠A+∠B+∠C+∠D+∠E,运用(1)中的结论填空.x=°;x=°;x=°;22.(12分)八年级(1)班同学上数学活动课,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设计了如下方案:(Ⅰ)∠AOB是一个任意角,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 的平分线.(Ⅱ)∠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1)方案(Ⅰ)、方案(Ⅱ)是否可行?若可行,请证明;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2)在方案(Ⅰ)PM=PN的情况下,继续移动角尺,同时使PM⊥OA,PN⊥OB.此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23.(13)如图,河岸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AB于点A,CB⊥AB与点B,已知DA=10km,CB=15km,现在AB上建一个水泵站E,使得C,D 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求E应建在距A多远处?。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综合测评
初中数学试卷第一章三角形综合测评时间:分钟满分:12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32 分)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 5cm ,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是()2.在△ABC 中,若∠ A+ ∠B< ∠C,则三角形为()A. 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B.三角形的三条角均分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D.三角形的中线、角均分线和高都是线段4.在同一平面内有 4 个点,且随意三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以此中三点为三角形的极点可作出全部三角形的个数为()5.已知△ABC ≌△DEF,AB=4cm,AC=6cm,DE+EF=9cm,则EF的长为()6.如图 1 ,已知 BD 均分∠ABC,DE ⊥ AB,DF ⊥ BC,则以下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A.AD=CDB.DE=DFC.BE=BFD.∠BDE= ∠BDF7.如图 2 ,小聪想作∠ MAN的均分线,但手边仅有一条细线,于是他用细线量取AB=AC, 而后截取一段长为 BC 的细线 ,将截得的细线对折,再在线段BC 上量取 BD,使 BD 等于对折后的细线长,过A,D 作射线 AD, 则射线 AD 就是∠MAN的均分线,很明显,小聪是经过△ ABD≌△ACD得出的结论,则△ABD≌△ACD 的条件是()8.如图 3 ,在四边形ABCD 中,连结AC,BD 交于点 E,若 AB=AD,CB=C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1 对B.2 对C.3 对D.4 对二、填空题(每题 4 分,共 32 分)9.图 4 是活动挂架,挂架不做成三角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10.如图 5 ,△ABC 的高 AD 和 BE 交于点 F,若∠C=70 °,则∠AFB=_______°.11.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3:5:10 ,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的度数为_______°,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12.如图 6 ,点 B, E,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 BE=CF,AC ∥DF,要使△ABC ≌△DEF,则还需要增添一个条件 ____________.13. 如图 7 ,△ABC ≌△ADE, 若∠BAD=40 °,则∠CAE 的度数为 ________°.14. 如图 8 所示,要丈量池塘的宽AB ,亮亮在地面上确立一条直线AC ,使 AC ⊥AB, 连结 BC,作∠ACD= ∠ACB, 交 BA 的延伸线于点D,此时,亮亮测得AD=30m,AC=40m,CD=50m,则池塘的宽AB 为 ________m.15. 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 ,腰长为偶数,则知足条件的腰长的最小值为____cm.16. 如图 9 ,在△ABC 中,∠C=90 °,∠B=30 °,AD 均分∠BAC,DE ⊥ AB 于 E,有以下结论:①DE=DC ;②∠BDE= ∠ADC ;③ AB=2AC ;④图中共有两对全等三角形.此中正确的选项是:(填序号即可).三、解答题(共 56 分)17.( 8 分)在△ABC 中,∠B 比∠A 的 4 倍少 10 °,∠C 比∠A 的 4 倍多 10 °,你知道△ABC 是什么三角形吗?请你简单说明原因.18.( 9 分)如图 10 ,在△ABC 中, D 为 AC 的中点, F 为 AB 上随意一点, CE∥AB,CE 与直线 DF 交于点 E,问:△ADF 与△CDE 全等吗?请说明原因 .19.( 9 分)如图 11 ,点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B= ∠D=90 °,△ABC ≌△CDE,AB=6,BC=8,CE=10.(1 )求△ABC 的周长;(2 )求△ACE 的面积 .20. ( 9 分)如图12 ,已知线段AB, 利用尺规作图,作出一个以线段AB 为边的等边三角形ABC. (保留作图印迹,不写作法)21. ( 9 分)认真阅读下边的解题过程,并达成填空:如图 13 , AD 为△ABC 的中线,已知AD=4cm,试确立AB+AC的取值范围.解:延伸AD 到 E,使 DE = AD, 连结 BE.由于 AD 为△ABC 的中线,因此 BD=CD.在△ACD 和△EBD 中,由于 AD=DE, ∠ADC= ∠EDB,CD=BD ,因此△ACD ≌△EBD (__________).因此 BE=AC(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 AB+BE>AE(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 AB+AC>AE.由于 AE=2AD=8cm,因此 AB+AC>_______cm.22.( 12 分)如图 14 ,已知△ABC ≌△BAD,AD 与 BC 交于点 E,试说明△ABE 是等腰三角形 .参照答案一、2. C二、 9. 三角形拥有稳固性钝角12. 答案不独一,如AC=DF 等16. ①②③三、 17. 解:直角三角形 .原因以下:设∠A=x, 则∠B=4x-10,∠C=4x+10,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得x+4x-10+4x+10=180. 解方程,得x=20.因此 4x+10=90.因此∠C=90 °.因此△ABC 是直角三角形.18.解:△ADF ≌△CDE. 原因以下:由于 CE∥AB ,因此∠ A=∠DCE.由于 D 为 AC 的中点,因此AD=CD.又由于∠ ADF= ∠CDE,因此△ ADF ≌△CDE.19. 解:( 1 )由于△ABC ≌△CDE,因此 AC=CE=10.因此△ABC 的周长为AB+BC+AC=6+8+10=24.(2) 由于△ABC ≌△CDE,因此∠ ACB= ∠CED , AC=CE=10.由于∠CED+ ∠ECD=90 °,因此∠ACB+ ∠ECD=90 °.因此∠ACE=90 °.因此 S△ACE= 1AC ·CE=1×10 ×10=50.2 220.解:以下图:21.解:挨次填 SAS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822.解:由于△ABC ≌△BAD ,因此∠ C= ∠D,AC=BD. 又由于∠ AEC= ∠BED ,因此△AEC ≌△BED.因此 AE=BE.金戈铁制卷。
新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综合测评(一)及答案.docx
第一章三角形综合测评(一)时间:满分:12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如图1小明做了一个方形框架,发现很容易变形,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好的加固方案()A B C D2.如图2,D、E分别为△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DE是△BDC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E=EC D.在△BDC中∠C的对边是DE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锐角的个数不少于()A.1个B.2个C.3个D.4个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2 B.4 C.6 D.8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周长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全等C.正方形都全等D.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6.如图3,AD⊥AB,AE⊥AC,AD=AB,AE=AC,则判定△ADC≌△ABE的根据是( ) A.SAS B.AAS C.ASA D.SSS图1图27. 如图4,AD 是∠BAC 的平分线,CE 是△ADC 边AD 上的高,若∠BAC=80°,∠ECD=25°,则∠B 的度数为( )A . 25°B . 35°C . 40°D . 65°8. 在如图5所示的5×5方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 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好是正方形的顶点),则与△ABC 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二、填空题(每小题4,共32分)9. 如图6,△ABC 中AB 边上的高为 .10. 图7中x 的值为 .11.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cm 和3cm ,第三边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12. 如图8,AB=DB ,∠1=∠2,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 ≌△DBE ,则需添加的条件是 .图7图613. 如图9,△ABC ≌△DCB ,A 、B 的对应顶点分别为点D 、C ,如果AB=7cm ,BC=12cm ,AC=9cm ,DO=2cm ,那么OC 的长是 cm .14. 如图10,点A 、E 、F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CD ,DE ∥BF ,BF =DE ,且AE =2,AC =10,则EF = .15. 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 ° 16. 如图11,宽为50cm 的长方形图案由20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共64分)17. (8分)如图12,以BC 为边的三角形有几个?以A 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几个?分别写出这些三角形.图1150cm A BCD EF图10 图1218.(10分)如图13,已知点C ,E 均在直线AB 上.(1)在图中作∠FEB ,使∠FEB=∠DCB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请说出射线EF 与射线CD 的位置关系.19.(10分)如图14,在△ABC 中,D 是BC 上一点,∠1=∠2,∠3=∠4,∠BAC=63°,求∠DAC 的度数.20.(11分)如图15,在△ABC 中,∠ACB=90°,AC=BC ,BE ⊥CE 于点E .AD ⊥CE 于点D .试说明△BEC ≌△CDA .图14图1321.(11分)如图16,两根长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的同一位置,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上的两个木桩上(绳结处的误差忽略不计),现只有一把卷尺,如何来检验旗杆是否垂直于地面?请说明理由.22 (12分)如图17,△ABC 中,∠C =90°,AC=BC ,AD 平分∠BAC 交BC 于D ,作DE AB ,垂足为E ,且AB=10cm ,求△DEB 的周长.EBDCA 图17ABCD 图16第一章三角形综合测评(一)一、1.B 2.D 3.B 4.B 5.D 6.A 7.A 8.D二、9.CF 10.20 11.4cm或6cm 12.∠D=∠A(不唯一)13.7 14.2 15.30°16.200 cm2三、17.解:以BC为边的三角形有△ABC,△DBC,△EBC,△OBC;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BE,△ADC,△ABC.18.解:(1)在图中作∠FEB,使∠FEB=∠DCB有两种情况:即射线EF与射线CD在直线AB的同侧,另一个则在直线AB的两侧,如图所示.(2)若射线EF与射线CD在直线AB的同侧,则直线EF与直线CD平行.若射线EF与射线CD在直线AB的两侧,则直线EF与直线CD相交.19.解:设∠1=∠2=x,则∠3=∠4=180°-(180°-2x)=2x,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BAC+∠2+∠3=180°,即63°+3x=180°,从而解得x=39°,所以∠DAC=∠BAC-∠1=63°-39°=24°.20.解:因为BE⊥CE于E,AD⊥CE于D,所以∠BEC=∠CDA=90°.因为∠BCE+∠CBE=90°,∠BCE+∠ACD=90°,所以∠CBE=∠ACD.在△BEC和△CDA中,因为∠BEC=∠CDA,∠CBE=∠ACD,BC=AC,所以△BEC≌△CDA.21.解:用卷尺测量DB、DC的长,看它们是否相等.若DB=DC,则AD⊥BC,理由如下:因为AB =AC,BD=DC,DA是公共边,所以△ADB≌△ADC,所以∠ADB=∠ADC=90°,即AD⊥BC.22.解:因为AD平分∠BAC,所以∠CAD=∠EAD,又因为∠C =90°,DE⊥AB,AD是公共边,所以△ADC≌△ADE,又因为AC=BC,所以BD+DE=AC.所以△DEB的周长为BD+DE+BE=AC+BE=AE+BE=AB=10.。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50)
章节测试题1.【答题】已知AD是△ABC的中线,且△ABD比△ACD的周长大3cm,则AB与AC的差为()A. 2cmB. 3cmC. 4cmD. 6cm【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BD=DC,∴△ABD与△ACD的周长之差=(AB+AD+BD)﹣(AC+AD+CD)=AB﹣AC,∵△ABD比△ACD的周长大3cm,∴AB与AC的差为3cm.选B.2.【答题】钝角三角形的高线在三角形外的数目有()A. 3B. 2C. 1D. 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解答】作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即可得出结果.钝角三角形有3条高,其中两条在外部,一条在内部.选B.3.【答题】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的位置为()A. 一定在三角形内B. 一定在三角形外C. 可能在三角形内,也可能在三角形外D. 可能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解答.【解答】解: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选A.4.【答题】三角形的重心是()A. 三角形三条边上中线的交点B. 三角形三条边上高线的交点C. 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 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答案】A【分析】对于一个质地均匀的三角形,三条边上中线的交点就是其重心.【解答】解: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故答案为:A.5.【答题】如图,△ABC中BC边上的高为()A. AEB. BFC. ADD. CF 【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解答.【解答】根据高的定义,AE为△ABC中BC边上的高.故答案为:A.6.【答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角形的中线就是过顶点平分对边的直线B.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有可能在三角形外部C.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必在三角形内部D. 以上说法都错【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答】三角形的中线就是过顶点和对边的中点的线段,故A不正确.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有可能在三角形内部,故B不正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外部.故C不正确.选D.7.【答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A. 射线B. 直线C. 线段D. 线段或射线【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答】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接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据此得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选C.8.【答题】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A. 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周长相等的三角形【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定义,知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解答】解: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选B.9.【答题】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为AC,AB边上的中线,BD⊥CE,若BD=4,CE=6,则△ABC的面积为()A. 12B. 24C. 16D. 32【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得到点O是△ABC的重心,得到OC=CE=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BDC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BD,CE分别为AC,AB边上的中线,∴点O是△ABC的重心,∴OC=CE=4,∴△BDC的面积=×BD×OC=8,∵BD为AC边上的中线,∴△ABC的面积=2×△BDC的面积=16,选C.10.【答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B.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部C.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D. 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正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B、正确,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的外部;C、错误,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线;D、正确.故答案为:C11.【答题】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边上高的是()A. B.C. D.【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意义可知,AC边上的高是过B作直线AC的垂线,垂足落在AC所在直线上.【解答】解:AC边上的高是过B作直线AC的垂线,直角落在AC边上,只有C 满足条件.故答案为:C.12.【答题】如图,△ABC的角平分线AD、中线BE相交于点O,则①AO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O是△ABD的中线;③DE是△ADC的中线;④ED是△EBC的角平分线的结论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分析】易得∠BAD=∠CAD,AE=CE,根据这两个条件判断所给选项是否正确即可.【解答】∵△ABC的角平分线AD、中线BE相交于点O,∴∠BAD=∠CAD,AE=CE,①在△ABE中,∠BAD=∠CAD,∴AO是△ABE的角平分线,故①正确;②AO≠OD,∴BO不是△ABD的中线,故②错误;③在△ADC中,AE=CE,DE是△ADC的中线,故③正确;④∠ADE不一定等于∠EDC,那么ED不一定是△EBC的角平分线,故④错误;正确的有2个选项.选B.13.【答题】如图,AC⊥BC,CD⊥AB,DE⊥BC,垂足分别为C,D,E,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C是△ABC的高B. DE是△BCD的高C. DE是△ABE 的高D. AD是△ACD的高【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判断即可;选项A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选项B 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C选项中,DE是△BDC、△BDE、△EDC的高,不是△ABE的高,选项D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解答】解:选项A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故正确;选项B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故正确;C选项中,DE是△BDC、△BDE、△EDC的高,故错误;选项D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故正确.故答案为:C.14.【答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A. 都是线段B. 都是射线C. 都是直线D. 不都是线段【答案】A【分析】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交于一点,则这个内角的顶点与所交的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解答】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选A15.【答题】如图,在△ABC中,CD⊥AB于点D,则CD是△ABC()A. BC边上的高B. AB边上的高C. AC边上的高D. 以上都不对【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解答】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可得,CD是△ABC的AB边上的高.选B.16.【答题】如图,下面的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A. B.C. D.【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即可判断.【解答】解:三角形的高是过其中一个顶点先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的连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选A.17.【答题】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已知AB=5cm,AC=3cm,△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______cm.【答案】2【分析】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此题的关键是将求△ABD与△ACD的周长之差,转化为求AB与AC的差.【解答】∵AD是边BC上的中线,∴BD=CD.∵△ABD的周长为:AB+BD+AD,△ACD的周长为:AC+CD+AD,∴△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AB+BD+AD)-(AC+CD+AD)=AB-AC,又∵AB=5cm,AC=3cm,∴AB-AC=2(cm).即△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2cm.18.【答题】如图,在△ABC中,∠ABC=50°,∠ACB=80°,BP平分∠ABC,CP 平分∠ACB,则∠BPC的大小是______度.【答案】115【分析】直接根据角平分线平分对应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进行计算.【解答】BP平分∠ABC,CP平分∠ACB,故答案为115.19.【答题】如图所示,在△ABC中,∠1=∠2,G是AD的中点,延长BG交AC 于点E,F为AB上一点,CF⊥AD交AD于点H.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为△ACD的边AD上的高;④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线,其中判断正确的有______.【答案】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且都是顶点和三角形的某条边相交的交点之间的线段.透彻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解答】①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故此说法不正确;②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知BG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故此说法不正确;③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知CH为△ACD的边AD上的高,故此说法正确;④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高的概念,知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线,故此说法正确.20.【答题】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1=30°,∠2=20°,则∠B=______.【答案】50°【分析】由AE平分∠BAC,可得角相等,由∠1=30°,∠2=20°,可求得∠EAD的度数,在直角三角形ABD在利用两锐角互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E平分∠BAC,∴∠1=∠EAD+∠2,∴∠EAD=∠1﹣∠2=30°﹣20°=10°,Rt△ABD中,∠B=90°﹣∠BAD=90°﹣30°﹣10°=50°.故答案为50°.。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1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知。
3.深化理解:
a.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勾股定理的运用。
b.创设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c.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b.调查生活中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距离等,并以报告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
c.结合本节课所学,尝试解决一个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项目,如建筑设计、地理测量等。
3.创新题:
a.鼓励学生运用勾股定理,发现并证明一个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性质或定理。
b.学生可以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创新设计,如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模型,并解释其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精神,增强学生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心。
3.通过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直角三角形为核心,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需要引导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三角形的复习题[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一)判定和性质
注:①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②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二)证题的思路: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D C B A 第2题 C O
B D A 第3题
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全等形都相等的是( )
A .形状 B.大小 C .边数和角度 D.形状和大小
2.如图,△ABC ≌△DEF ,BC ∥EF ,AC ∥DF ,则∠C 的对应角是( )
A .∠F
B .∠AGF
C .∠AEF
D .∠D
3.如图,AB =AD ,BC =CD ,则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1对; 2对; C .3对; D .4对;
4.如图,AB ∥FC ,DE =EF ,AB =15,CF =8,则BD =( )
A .8;
B .7;
C .6;
D .5;
5.在△ABC 与△DEF 中,已知∠C =∠D, ∠B =∠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A. AB=ED
B. AB=FD
C. AC=FD
D. ∠A =∠F
6.如图,AB=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则①△ABE ≌△ACF ; ②△BOF ≌△COE ;③点O 在∠BAC 的
角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7.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惟一画出三角形ABC 的是( )
A . A
B =3,B
C =4,AC =8;
B . AB =4,B
C =3,∠A =30;
C . ∠A =60,∠B =45,AB =4;
D . ∠C =90,AB =6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是180°
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C.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不相等
9.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 .AB=DE ,BC=EF ,∠A=∠D
B .∠A=∠D ,∠C=∠F ,AC=EF
C .AB=DE ,BC=EF ,△ABC 的周长= △DEF 的周长
D .∠A=∠D ,∠B=∠
E ,∠C=∠F
二、填空题
1. 如果△ABC ≌△DEF,若AB =DE,∠B =50°,∠C =70°,则∠D =
2.如图,如果△ABC ≌ △CDA ,则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角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B A E F O B B A A C
C D E F E D 第4题 第3题 第2题
3.如图,AB 与CD 交与O ,AC=BD,∠C=∠D ,又因为∠ =∠
,所以△AOD ≌△BOC ,理由是
4. 已知∠A=90°,BD 是∠ABC 的平分线,AC=10,DC=6,则D•点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__.
5.在△ABC 中,∠BAC ∶∠ACB ∶∠ABC =4∶3∶2,且△ABC ≌△DEF ,则∠DEF =______
三、证明题
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 D 是BD 的中点,求证:△ABD ≌△ACD .
2.如图所示,AE=AD ,
AB=AC ,求证:△EAB ≌△.
3.如图所示,AE=AC ,
AD=AB ,∠EAC=∠DAB ,求证:∠D=∠B .
初中数学试卷 桑水出品
C O E
D B A A C B
E D 图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