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听课笔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Baidu Nhomakorabea计算题
四部门
注:四部门m=m。+ry(y不是可支配收入,因为包括政府购买)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名词解释
流动偏好陷阱
IS曲线
简答题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如何得出总需求不足,必须国家干预的结论?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价格刚性和三大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局限性: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要求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需要一个发达的全国性的金融市场;必须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如存款准备金制度。
法定准备金制度
含义:存款准备金是银行及某些金融机构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的货币资金。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种。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上交的部分,超额准备金指准备金总额减去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剩余部分。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若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商业银行就会有较多的剩余准备金可用于贷
局限性: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在于:第一,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中央银行虽然可以调整再贴现率,但借款与否的决定权在商业银行;第二,随时调整再贴现率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期,使之无所适从;第三,作用有限,经济繁荣时提高再贴现率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商业银行有足够高的盈利,同理,萧条时期降低贴现率也未必能刺激银行借款需求。
(2)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它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名词解释
棘轮效应
平衡预算乘数
节俭的悖论
简答题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关系
社会消费函数是家户消费函数的总和。但是,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以下一系列限制条件:
(1)国民收入的分配;
(2)政府税收政策;
简答题
宏观政策目标及他们相互间的制约关系▲
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个,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就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
(2)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制约关系
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协调也有相冲突的地方。其中,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这两者正相关: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经济下滑,则失业增加。但除此之外,各个目标相互之间都有矛盾。
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结论: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从而凯恩斯认为国家必须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中主要是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
重点:IS(LM)曲线的含义、IS(LM)曲线的推导、IS(LM)曲线的斜率、IS(LM)曲线的移动、IS(LM)曲线以外点的经济含义;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冲突也体现在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上,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利率。但利率的降低,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有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并使资本项目恶化。如果经常项目不能保持顺差或者这种顺差不足以抵补资本项目逆差的话,就可能使国际收支失衡。然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如果采取的是降低货币供应量而不是降低利率的办法,那么外资可能继续流入,而且由于国内物价的下降和总需求的减少,经常项目可能因为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而出现顺差。由此可见,物价稳定又并不总是与平衡国际收支相矛盾。
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冲突还表现在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上。经济增长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这就可能导致贸易差额的恶化。就资本项目而言,要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增加投资,在国内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借助于外资的流入。外资的流入可能使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贸易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但并不一定能使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共存。
第一,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征收都有一定的起征点和相应的税率。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
第三,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实际上是保证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因此,也有减缓市场经济无可避免的经济波动的稳定器作用。
上述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通常被看作是防止经济运行出现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波动,稳定经济运行,但其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使经济实现持续均衡增长。因此,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也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市值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货币政策工具(含义、效果、局限性)▲
再贴现率政策
含义:当商业银行发生资金短缺时,可以凭其贴现业务中取得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款或投资,并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创造出更多的派生存款。因此,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若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效果:首先,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威力强大但不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它往往能迅速地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迅速达到预期的最终目标;其次,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具有完全的自主权,比较容易实施。
经济学家认为,运用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的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社会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应采取刺激总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消除失业和经济衰退;当社会总需求过度,出现持续通货膨胀时,应采取抑制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有:改变税率、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和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效果:再贴现政策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借款成本,即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会影响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借款成本,从而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告示效应,即中央银行改变贴现率对外界释放货币政策方向的信号,如提高贴现率,则意味着紧缩的货币政策,并进而改变商业银行与公众的行为;结构调整效应,即中央银行对不同票据实行差别再贴现率,从而影响各种再贴现票据规模,使货币供给结构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相符合。除此之外,中央银行再贴现率通常是一个国家的基准利率,从而再贴现利率的变动会影响市场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
含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政府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债券:发行在一级市场。
交易、流通在二级市场(公开市场)。
效果:中央银行要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一般可向商业银行或社会公众买进,这两种买进都将引起基础货币的投放,从而扩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并通过乘数作用将货币供应量成倍扩张,利率下降,因而是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证券,其政策效果则相反,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名词解释
挤出效应
简答题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说明货币政策含义及其局限性▲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名词解释
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按照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单调上升,因此消费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当消费达到极大值时,无论如何增加可支配收入,消费都不会进一步增加。如果消费达到极大值时的消费不能实现充分就业,那说明消费是不足的。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是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低,投资者不投资或少投资,这样经济更加萧条,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更低,更不投资……形成恶性循环。
(3)IS−LM模型不仅可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政策的相对有效性也称为政策的效果,是指政策手段(或工具)变化使I S(或LM)曲线变动,最终对收入变动的影响。它是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所做的标准阐释,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1)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2)相机抉择
凯恩斯学派赞成中央银行采取“相机抉择”政策,认为市场经济并无自动调节或稳定的趋向,而且货币政策的时滞是短暂的,中央银行应依照具体经济情况的变动,运用不同工具和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金融和经济。
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冲突首先表现在充分就业与稳定价格的矛盾上。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所以,按照菲利普斯曲线,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只有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某一适当的组合点,而不可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就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而言,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后果是:投资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
3.流动性陷阱
r的下降有一个下限,达到下限时,无论如何增加货币供给,都将转化为人们手中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对r不再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货币的价格r也存在刚性,货币政策会失效。
三大心理规律结合在一起,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不可能无限增加),总需求是不足的,必然小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必不可少,并且主要手段是运用财政政策,所以凯恩斯主义被认为是财政主义。
再贴现率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回笼基础货币
买进证券,投放基础货币
货币政策执行规则的选择▲
(1)单一规则
货币主义主张中央银行应长期一贯地维持一个固定的或稳定的货币增长率,而不应运用各种权力和工具企图操纵或管制各种经济变量。货币主义认为运用单一规则的货币供给政策能够有效地稳定经济。在经济繁荣、需求过旺时,固定货币增长率低于货币需求增长率,因此,具有自动收缩经济过度膨胀的能力;而在经济不景气,需求不足时,固定货币增长率高于货币需求增长率,因此具有自动刺激经济恢复的能力。
局限性:由于法定准备金的变动产生的效果明显,因此,它对实际经济活动会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从而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同时也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法定准备金调整由于具有以上的负面效应,因此一般只适用于非常时期。
通货膨胀(总需求>总供给)
通货紧缩(总需求<总供给)
法定准备率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
Baidu Nhomakorabea计算题
四部门
注:四部门m=m。+ry(y不是可支配收入,因为包括政府购买)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名词解释
流动偏好陷阱
IS曲线
简答题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如何得出总需求不足,必须国家干预的结论?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价格刚性和三大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局限性: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要求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需要一个发达的全国性的金融市场;必须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如存款准备金制度。
法定准备金制度
含义:存款准备金是银行及某些金融机构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的货币资金。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种。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上交的部分,超额准备金指准备金总额减去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剩余部分。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若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商业银行就会有较多的剩余准备金可用于贷
局限性: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在于:第一,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中央银行虽然可以调整再贴现率,但借款与否的决定权在商业银行;第二,随时调整再贴现率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期,使之无所适从;第三,作用有限,经济繁荣时提高再贴现率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商业银行有足够高的盈利,同理,萧条时期降低贴现率也未必能刺激银行借款需求。
(2)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它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名词解释
棘轮效应
平衡预算乘数
节俭的悖论
简答题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关系
社会消费函数是家户消费函数的总和。但是,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以下一系列限制条件:
(1)国民收入的分配;
(2)政府税收政策;
简答题
宏观政策目标及他们相互间的制约关系▲
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个,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就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
(2)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制约关系
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协调也有相冲突的地方。其中,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这两者正相关: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经济下滑,则失业增加。但除此之外,各个目标相互之间都有矛盾。
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结论: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从而凯恩斯认为国家必须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中主要是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
重点:IS(LM)曲线的含义、IS(LM)曲线的推导、IS(LM)曲线的斜率、IS(LM)曲线的移动、IS(LM)曲线以外点的经济含义;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冲突也体现在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上,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利率。但利率的降低,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有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并使资本项目恶化。如果经常项目不能保持顺差或者这种顺差不足以抵补资本项目逆差的话,就可能使国际收支失衡。然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如果采取的是降低货币供应量而不是降低利率的办法,那么外资可能继续流入,而且由于国内物价的下降和总需求的减少,经常项目可能因为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而出现顺差。由此可见,物价稳定又并不总是与平衡国际收支相矛盾。
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冲突还表现在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上。经济增长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这就可能导致贸易差额的恶化。就资本项目而言,要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增加投资,在国内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借助于外资的流入。外资的流入可能使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贸易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但并不一定能使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共存。
第一,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征收都有一定的起征点和相应的税率。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
第三,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实际上是保证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因此,也有减缓市场经济无可避免的经济波动的稳定器作用。
上述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通常被看作是防止经济运行出现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波动,稳定经济运行,但其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使经济实现持续均衡增长。因此,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也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市值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货币政策工具(含义、效果、局限性)▲
再贴现率政策
含义:当商业银行发生资金短缺时,可以凭其贴现业务中取得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款或投资,并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创造出更多的派生存款。因此,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若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效果:首先,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威力强大但不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它往往能迅速地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迅速达到预期的最终目标;其次,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具有完全的自主权,比较容易实施。
经济学家认为,运用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的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社会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应采取刺激总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消除失业和经济衰退;当社会总需求过度,出现持续通货膨胀时,应采取抑制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有:改变税率、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和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效果:再贴现政策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借款成本,即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会影响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借款成本,从而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告示效应,即中央银行改变贴现率对外界释放货币政策方向的信号,如提高贴现率,则意味着紧缩的货币政策,并进而改变商业银行与公众的行为;结构调整效应,即中央银行对不同票据实行差别再贴现率,从而影响各种再贴现票据规模,使货币供给结构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相符合。除此之外,中央银行再贴现率通常是一个国家的基准利率,从而再贴现利率的变动会影响市场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
含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政府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债券:发行在一级市场。
交易、流通在二级市场(公开市场)。
效果:中央银行要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一般可向商业银行或社会公众买进,这两种买进都将引起基础货币的投放,从而扩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并通过乘数作用将货币供应量成倍扩张,利率下降,因而是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证券,其政策效果则相反,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名词解释
挤出效应
简答题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说明货币政策含义及其局限性▲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名词解释
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按照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单调上升,因此消费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当消费达到极大值时,无论如何增加可支配收入,消费都不会进一步增加。如果消费达到极大值时的消费不能实现充分就业,那说明消费是不足的。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是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低,投资者不投资或少投资,这样经济更加萧条,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更低,更不投资……形成恶性循环。
(3)IS−LM模型不仅可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政策的相对有效性也称为政策的效果,是指政策手段(或工具)变化使I S(或LM)曲线变动,最终对收入变动的影响。它是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所做的标准阐释,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1)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2)相机抉择
凯恩斯学派赞成中央银行采取“相机抉择”政策,认为市场经济并无自动调节或稳定的趋向,而且货币政策的时滞是短暂的,中央银行应依照具体经济情况的变动,运用不同工具和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金融和经济。
经济政策各项目标之间的冲突首先表现在充分就业与稳定价格的矛盾上。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所以,按照菲利普斯曲线,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只有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某一适当的组合点,而不可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就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而言,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后果是:投资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
3.流动性陷阱
r的下降有一个下限,达到下限时,无论如何增加货币供给,都将转化为人们手中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对r不再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货币的价格r也存在刚性,货币政策会失效。
三大心理规律结合在一起,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不可能无限增加),总需求是不足的,必然小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必不可少,并且主要手段是运用财政政策,所以凯恩斯主义被认为是财政主义。
再贴现率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回笼基础货币
买进证券,投放基础货币
货币政策执行规则的选择▲
(1)单一规则
货币主义主张中央银行应长期一贯地维持一个固定的或稳定的货币增长率,而不应运用各种权力和工具企图操纵或管制各种经济变量。货币主义认为运用单一规则的货币供给政策能够有效地稳定经济。在经济繁荣、需求过旺时,固定货币增长率低于货币需求增长率,因此,具有自动收缩经济过度膨胀的能力;而在经济不景气,需求不足时,固定货币增长率高于货币需求增长率,因此具有自动刺激经济恢复的能力。
局限性:由于法定准备金的变动产生的效果明显,因此,它对实际经济活动会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从而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同时也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法定准备金调整由于具有以上的负面效应,因此一般只适用于非常时期。
通货膨胀(总需求>总供给)
通货紧缩(总需求<总供给)
法定准备率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