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复习提纲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顾炎武:亭林先生
主张
1. 有强烈的
,锋芒所向是“
”的
。结合评说历代制度和
政治的得失,对
和
进行了深刻揭露,并提出独
到的见解。
2. 提出“ ”的主张:“
,
。“
3. 清初
思潮的推动者,非常
,著有《
》、 《
》
4. 提出了“ ”与“
”的区别,认为“ ”就是
,“
”
是指
。梁启超把他的思想归纳为“
经典。
影响:
1.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
,地位仅次于 和 。
2. 他的思想作为
Hale Waihona Puke ,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3. 对维护
起了重要作用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陆王心学,指以
和
为代表的儒学。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
已经完成
代表人物(主观唯心)
陆九渊
南宋,是
主张:
1. 提出的
是“
”,本心即
2. 不是用逻辑思辨来论证这个命题,而是用
二 汉代儒学
【“焚书坑儒”的批判】——文化专制
【罢黜百家】
原因:①
②
③
(董仲舒)
影响:
1. 使
2. 汉王朝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这对
是有积极意义的
3. 独尊儒术的措施结束了
的局面,扼制了
4. 适应了
,巩固了
【太学的出现】
太学的建立,使中国历史上
的官立学校
汉武帝时代,除了
(中央)之外,还令(地方)
,初步建立了
影响:
1. 太学的建立是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覆盖内容比较全面
一、第一部分统一的唐朝
1.继承西魏文化和政治体系
(1)武则天继位,维持西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以确保统一;
(2)彻底废除北魏宦官政治,军队也由武则天实施统一管理;
(3)制定了七郡七十二县的行政体系,使政治管理更加一致;
(4)实行额外派官制,将中央官员分配到各州、县任职,从而保证
中央对地方的统一管理;
(5)积极发展商业,尤其是外贸,唐朝也继承了西魏的“开边邦”
的外交政策,与西方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6)继承西魏文化,大力宣扬儒家文化,实行科举制度,提倡文学
创作,促进的唐朝文化的发展。
2.唐太宗李世民的
(1)实行了九品官人制,大大简化了官制,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能力;
(2)取消山海经学试,代之以同级考试,以增加考试的水平和实效性;
(3)强调治国理政,重视经济建设,唐太宗实行了新的出纳、考核、租税制度,推行把官职从继承转变为任命,目的是提高官员素质;
(4)发展武装力量,促进军队的统一;
(5)大力发展丝绸之路,加强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促进唐朝的鼎盛;。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提纲(方便复习,不下后悔)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原因(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政治:核心是“仁”含义:仁者爱人道德: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政治:以德治民(民本思想);“克己复礼”(2)教育:举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推动“学在民间”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1)孟子(孟轲,亚圣)的思想:(1)“仁政”思想;(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性善说”,以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2)荀子(荀况)的思想:(1)“仁义”、“王道”;(2)“君舟民水”;(3)“性恶论”,以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儒学境遇春秋: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打击西汉初期:逐渐复苏三、道家和法家(一)道家:1、春秋晚期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道德经》)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 (核心)2)“无为”思想--顺其自然(1)人生:清静无为,知足寡欲(2)社会关系:小国寡民(3)政治:“无为而治”3)朴素辩证法思想2、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1)君主要以法治国(2)利用权术驾驭大臣(3)以绝对权势震慑臣民。
(核心)作用: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三民主义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明确提出同盟会纲领“”。
后又在《·发刊词》上进一步阐发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内容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主义:创立民国(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主义: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评价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___________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___________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______局限。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纲领,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反的民主革命任务。
实践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建立了_________,推翻了清朝统治。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根据__________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_____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制度、反对__________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
新三民主义背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和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内容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__________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主义: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意义新三民主义尽管在内容上仍属于__________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__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________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和_____革命时期的旗帜。
人教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一、重点问题突破1.中国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
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2)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
宋代出现了新儒学体系——理学。
“程朱理学”是宋代理学的主体,二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理气论”和“心性论”。
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了“心学”思想,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新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儒学再度活跃。
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对儒家思想的评价(1)积极作用:①“仁”和“为政以德”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②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③其仁政爱民和举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价值④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
⑤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关系,但也需要注入新时代的要素与内容,与时俱进,批判继承,理性扬弃。
高二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民版
高二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二、儒学的兴起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隋唐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三、宋明理学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地位。
2、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理学又称新儒学。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明代王守仁建立了系统得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2、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王夫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以来的暴政,第一、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第二、帝王独尊石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诸子百家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
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
政治思想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
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
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必修三思想史海丰县彭湃中学王文庆整理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条件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由分裂割据向统一国家的过渡。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概念①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思想流派。
②百家争鸣:各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影响①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②文化: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和早期儒学(1)春秋——孔子①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
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②主张和贡献:A.核心是“仁”,就是“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政治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部分;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
C.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D.伦理观:性相近。
E.整理古籍:“六经”(2)战国——孟旬①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A.发展了仁,提出了“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B.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C.伦理观:性善论②荀子: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民本思想:君舟民水C.伦理观:性恶论历史地位: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学的总结与改造,儒家思想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思想。
3.道家和法家(1)道家①春秋:老子A.唯心论:认为世界万物的额本原是“道”。
B.辩证法:世界万物在不停地运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C.政治思想:提出“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②战国: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韩非子①主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精编】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文科)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3、相关人物创立者集大成者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
使用: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核心知识点考点全面复习提纲,实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核心知识点考点全面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百家争鸣: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墨家:墨子。
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1)孔子生平和地位:①春秋晚期鲁国人。
②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为“至圣”。
(2)主要思想:A.哲学思想:核心思想“仁”。
①何为仁?(仁者爱人);怎样才能实现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如何评价孔子“仁”思想?a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b仁者爱人的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爱有差等(爱是有差别和等级的,这一点与墨子的兼爱不同)B.政治思想(政治主张):①为政以德(德治),以德治民(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体现孔子思想的进步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②主张克己复礼,强调贵贱有序。
(什么是礼乐制度?——西周初期建立的一套维护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的制度。
孔子为什么要求恢复周礼?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面对礼崩乐坏的残酷现实,为维护和挽救奴隶制度,缓和阶级矛盾提出)。
——体现孔子思想中落后、保守的一面(开历史的倒车)。
③自然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体现其人本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思想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B。
“为政以德”C.“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政治思想中保守一面)】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补充:1.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执政者应该以民为本,制定政策要人性化,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当时的礼法秩序;社会变革,各国争霸,急需大量人才,出现了对各种问题持不同见解的各种学派,史称“百家争鸣”。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1)思想:①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重民) ②性善说(人性本善——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③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重义轻利);(2)影响:①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②《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1)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③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2)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①被视作儒家异端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尚同”(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4)提倡“尚力”、“节用”、“节葬”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1)“齐物”(2)逍遥的人生态度(“无所恃”)(3)天与人“不相胜”(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思想:(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民版)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民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社会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根本原因)、政治(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和文化(礼贤下士,学习风气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直接原因:不同阶层的思想家代表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2.儒家学派:孔子:春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圣人”,主张:提倡仁礼(仁礼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学说,推行德政;注重政治和人事,反对敬鬼神;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意义: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六经(诗、书、礼、仪、乐、春秋)。
评价:仁具有积极性,礼具有保守性,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孟子:战国人,“亚圣”,主张: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荀子:战国人,在稷下学宫讲学,主张:天行有常(唯物思想);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的是把握礼。
3.道家学派:以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蕴含朴素辩证法思想;对社会发展持消极态度,幻想小国寡民。
荀子:道无所不在;齐物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4.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节俭”;认识以客观实践为基础;死后形成墨辩学派。
出现原因: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二、儒学的兴起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隋唐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三、宋明理学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地位。
2、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理学又称新儒学。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明代王守仁建立了系统得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2、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王夫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以来的暴政,第一、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第二、帝王独尊石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人教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3、相关人物创立者集大成者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
使用: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新教材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纲要
新教材⼈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纲要新教材⼈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纲要专题⼀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请注意今年新的学业测试要求新增加(重点)和删减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了解诸⼦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物:儒家:孔⼦(创始⼈)、孟⼦、荀⼦;道家:⽼⼦(创始⼈)、庄⼦;墨家:墨⼦;法家:李悝(创始⼈)、商鞅、吴起、韩⾮⼦(集⼤成者)。
2、☆理解孔⼦、孟⼦、荀⼦的主要观点:(旧的――了解)孔⼦:A.政治思想:⑴思想核⼼:“仁”的学说,包含了民本思想(“仁者,爱⼈”;“⼰所不欲,勿施于⼈”;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⑵“礼”的学说(“克⼰复礼”);⑶主张敬⿁神⽽远之,注重政治与⼈事;B.教育思想:⑴开创私⼈讲学;⑵⽤“六艺”培养学⽣,注重⼈的全⾯发展;⑶主张因材施教、有教⽆类等。
C.基本⽂献及地位:孔⼦死后⾔论被编为《论语》,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孔⼦被尊称为“⾄圣”。
孟⼦:⑴“仁政”学说。
⑵“君轻民贵”思想。
⑶性善论。
被称为“亚圣”。
荀⼦:⑴强调“天⾏有常”(唯物),“⼈道有为”、“制天命⽽⽤之”思想;⑵学习最⾼⽬标是把握“礼”;⑶“君⾈民⽔,⽔则载⾈,⽔则覆⾈”;⑷性恶论。
⼆、汉代儒学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旧的――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事实)⑴西汉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⑵汉武帝创建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才的官⽴学校;太学的建⽴标志着儒学教育官⽅化和制度化;东汉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较早的先例;三、宋明理学(理学⼜称新儒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物与基本主张:⑴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把⼈与天地万物本原合⽽为⼀,为“理”⽣万物理论提供依据。
邵雍:重排《周易》六⼗四卦。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讲百家争鸣(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二、“百家争鸣〞的概况〔一〕儒家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1〕政治思想:“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3〕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3〕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根底,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开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1〕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伦理观——“人性本善〞说。
3〕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3、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 王夫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以来的暴政,第二、帝王独尊石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纸的发明
1:
二、儒学的兴起
1、 秦的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
3、
三、宋明理学
1、
2、建立了系统得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 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 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 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6、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