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景别:远景开头和结尾,停留的时间最长。
特写停留的时间最短。
全景用于表现外貌。
中景(膝盖以上),中近景(胸部以上)被称为过渡镜头。
特写表现人物的瞬间变化。
景别的意义:1.暗示描绘电影的空间。
2.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最能拉近人物和观众距离感的事特写。
3.构建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
镜头:在一个影片中,画面的的开始到关机的过程。
景别的规则:1.相邻景别不宜接。
2.两极镜头不宜接。
3.景别大小与画面时长相匹配。
角度的意义:是一种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
2.角度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和叙述信息。
3.角度是一种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对人物和场景情感态度的导演手段。
拍摄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和机位角度。
(俯瞰,仰拍,俯拍,平拍)构图:是指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造型元素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构图的原则:位置原则(中央,顶部,边缘,下方),面积原则(占的面积越大,人物的造型越强)。
构图规则:对比(色彩,光线明暗,线条,运动方向,动静),均衡,对称,集中。
色彩:光的三原色,RGB.影调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
光线:光源的位置,正面光(顺光)光线均匀,所拍的形象清晰,但立体感不强。
侧面光(侧光)由明到暗的过渡,表现凹凸层次,毛发的质感,常用来作特殊光效,逆光(背面光)常用来制造心理上的恐慌神秘。
侧顺光(主光)有利于表现物体的质感和色彩。
侧逆光,勾勒轮廓,刻画人物的基本面貌。
顶光,塑造恐怖凶恶的形象。
脚光(底光)用来塑造气氛。
按照光效反差的性质:硬光,软光。
视点分为:客观视点——摄影机作为旁观者。
主观视点——摄影机作为动作参与者。
导演视点——导演有意图参与剧情的视点。
间接主观视点——观众去看的视点。
镜头的形式:固定镜头分为,长固定镜头,短固定镜头。
固镜的功能,1.类似于人的静观。
2.适合负担介绍环境,转场交待等作用。
3.适合负担采访介绍人物冲突过程等作用。
视听语言的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的名词解释视听语言,即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是人类交流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包括口头语言、手语、肢体语言、视觉图像、音频等多种表达形式。
视听语言的作用极为广泛,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有效交流,还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分享知识和文化,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与理解。
视听语言的全貌非常庞杂,其中涉及了各种各样的名词。
让我们逐一来解释这些名词的含义:1. 口头语言:口头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通过发出声音,利用语音和语义的组合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口头语言,如汉语、英语、法语等。
每种口头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和词汇体系,人们通过学习和使用口头语言,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2. 手语:手语是一种通过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交流的语言形式。
它通常被用于聋哑人群体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在其他情况下作为辅助交流手段。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手语有所不同,如美国手语、法国手语等。
手语的特点是依靠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信息,通过视觉感知和解读来进行交流。
3. 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和姿势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
它是一种非语言性的交流方式,包括姿态、手势、眼神、微笑、握手等。
肢体语言在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常用于补充、强调和解释口头语言的意思。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对肢体语言有不同的解读,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肢体语言是至关重要的。
4. 视觉图像:视觉图像是通过视觉感知来传达信息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可以是静态的图片、图表、地图,也可以是动态的影像和视频。
视觉图像通过各种符号、颜色和形状等元素,以及排列和组合的方式,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和信息。
例如,在报纸、广告、宣传册等中常常使用视觉图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传递相应的信息。
5. 音频:音频是通过听觉感知来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包括语音、声音、音乐等。
通过声音的频率、音调、音量和音色等特征,人们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词解释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视听语言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1、叙事电影
幕——《教父》共分五幕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1、叙事电影
主观镜头 客观镜头
《辛德勒的名单》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2、非剧情片
非剧情片关心的是记录真实事件
纪录片《帝企鹅日记》 《点虫虫》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2、非剧情片实况影片家庭电影、医学影片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3、动画电影
人的试听语言感知特性:
1、视觉暂留原理 (电影的发明原理) 2、拟动现象 3、心理补偿机制
什么是视听语言?
重要性: 重要性:核心理论课 留给最后的问题
为什么要学视听语言?
第一讲、概论 第二讲、镜头 第三讲、画框与构图 第四讲、景别 第五讲、角度 第六讲、焦距 第七讲、运动 第八讲、不同的镜头
第九讲、光线 第十讲、色彩 第十一讲、语言 第十二讲、音响 第十三讲、音乐 第十四讲、蒙太奇 第十五讲、电影视听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
提问: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什么电影,为什么喜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一、电影的基本类别:
1、叙事电影 2、非剧情片 3、动画电影 4、前卫电影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4、前卫电影(不在讲述范围)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二、电影的特点
1、记录性(电影语言的基础) 2、幻觉性(声音幻觉、运动幻觉、立体幻觉)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三、视听语言和视听思维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什么是电影?
传统定义:视听语言就是电影的语言,以影像和 传统定义 声音为载体传达人们意图和思想的语言。用画面 和声音来进行表意和叙事的语言形式。如画面语 言可以包含有镜头运动方式、景别、拍摄角度、 光线、色彩等,以上这些“语素”均可以参与叙事。 视听语言的语法是蒙太奇。 最新定义:视听语言被称为20世纪以来的主导性 最新定义 语言,是在以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等为主的试 听媒体在当代社会极度繁荣以及相关试听技术高 度发展的局面下生成、定型并体系化的。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导言索绪尔——二十世纪,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符号系统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能指(signifier)和所(singnified)。
能指(意符):符号的表示成分,在狭义语言中能指是由有声形象构成的,它具有一个物质的实体。
所指(意指):符号的被表示成分(名词解释)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也可以称为“电影语言”。
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狭义的视听语言,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
广义的视听语言,指电影或电视为了表达内容所采用的所有艺术手段,涵盖电影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摄影、录音、剧作、表演、美术、音乐、剪辑等等。
视听语言的构成——可视性系统(视觉)与可听性系统(听觉)视听语言的基本特性(影像的特点)——记录性、幻觉性东西方视听语言的差别1,西方重视听刺激 2,东方重情节寓意视听心理基础1,视觉暂留原理2,似动现象3,心理补偿机制(完整与闭合倾向)视觉暂留原理——视觉暂留原理指的是人眼在观察动态景物时,光信号使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视网膜上的物体影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暂留一段时间,这一现象就被称为“视觉暂留”。
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它的产生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
心理补偿机制——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作出心理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对电影、电视的观赏。
雨果·敏斯特伯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1916.视听思维1、形象化思维2、暗示镜头镜头的两层含义光学镜头.镜头画面镜头的定义: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又称镜头画面。
镜头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的职能:提供信息表现风格画框(名词解释)画框也叫景框,原是美术创作中使用的一个名词,是指用木条或线条包围的一个封闭的四边框,用来把绘画的空间与绘画作品以外的空间分割开,并且相互区别。
视听语言的概念
视听语言的概念视听语言的概念一、引言视听语言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传达信息的一种语言形式,它包括了口头语言、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是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视听语言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定义视听语言是一种通过感官传达信息的语言形式,它不仅仅是口头交流,还包括了音乐、舞蹈以及各种媒体形式。
视听语言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来传递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包括文字、图像以及音频等多种元素。
因此,视听语言是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特点1. 多元化:视听语言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了口头交流、音乐、舞蹈以及各种媒体形式。
2. 具有感染力:通过声音和图像来传递信息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和意义。
3. 具有可塑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来表达相同的内容。
4. 具有广泛的应用:视听语言在娱乐、教育、广告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四、分类1. 口头语言:口头语言是指人们通过口头交流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包括了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
2. 音乐: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表达情感和意义。
3. 舞蹈: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表达情感和意义。
4. 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这些媒体形式通过声音和图像来传递信息,包括了电影、电视剧、广播节目等多种形式。
五、应用1. 娱乐:视听语言在娱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音乐会、演唱会、电影等。
2. 教育:视听语言在教育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
3. 广告:视听语言在广告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等。
六、总结视听语言是一种通过感官传达信息的语言形式,它包括了口头语言、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
视听语言具有多元化、感染力、可塑性和广泛的应用特点,可以在娱乐、教育、广告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最全视听语言
.
5
演员调度
横向调度、正向或背向、调度斜向调度 向上或向下调度、斜向上或斜向下调度 环形调度、无定形调度
摄影调度
运动形式有推、拉、摇、跟、移、升、降 。
以镜头位置分有正拍、反拍、侧拍
以镜头角度分有平拍、仰拍、俯拍、升降 拍及旋转拍等形式。
.
6
影像
• 影视画面的基本元素 • 镜头元素:景别、焦距、运动、角度 • 造型元素:光线、线条、色彩、影调 • 实体元素:主体、陪体、环境
.
66
蒙太奇
• 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 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 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
67
蒙太奇的分类
• 功能上划分: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 奇;
• 修辞效果上划分:对比蒙太奇、象征 蒙太奇;
• 表现形式上划分:连接蒙太奇、转换 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闪回、长镜头
拍摄一个镜头时 摄影机的机位不动 只有机身做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
.
40
摇镜头的作用
• ①介绍环境 • ②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 • ③表现人物的运动 • ④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和内心感受
.
41
摄影机的远动方式
• 四、移镜头(移)
• 摄影机沿水平方向各方面做移动( 升降是垂直方向)
.
42
• (4)重复蒙太奇 又称“复现式蒙太奇”。它是指影片中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
或场面,乃至各种元素在关键时刻一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
艺术效果,深化观众的印象。这种手法容易产生节奏感,利于影片的结构完整
。
.
69
• 2、表现蒙太奇
视听语言的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的名词解释视听语言是指人们以观看和听取为主要方式进行交流和表达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包括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两个方面,通过肢体动作、表情、声音、语调以及其他非语言符号传递信息和意义。
视听语言是人类交流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力。
一、视觉语言的定义和作用视觉语言是指以看和观察为主要手段进行交流和传达意思的语言形式。
它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姿势等视觉元素。
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人们可以表达情感、意图和态度,传递信息和沟通思想。
视觉语言在人际交往、演讲、舞蹈、戏剧和电影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通过手臂、手指、腿、头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位置和动作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的语言形式。
例如,以握手表示问候、抬起大拇指表示赞许、摇头表示拒绝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和理解的。
2.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通过脸上的肌肉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意图。
人脸上的微笑、皱眉、眨眼等表情都是常见的面部表情,它们可以表达快乐、恐惧、惊讶、厌恶等各种情绪和意识状态。
面部表情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比语言更直接和有效。
二、听觉语言的定义和作用听觉语言是指通过听觉感知和理解以及使用声音和语调进行交流和传播信息的语言形式。
它包括语音、声音和音乐等听觉元素。
通过听觉语言,人们可以表达思想、分享信息、传递情感和进行沟通。
1. 语音语音是使用声音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意思的一种听觉语言形式。
人们通过发声器官(如喉咙、舌头、牙齿等)产生各种音频信号,并用不同的语言和语调进行交流。
语音是人类交流中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文化传承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2. 声音声音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声波和震动,也是听觉语言的一种重要元素。
声音可以激发情感、引起注意、传递警示和信息等。
例如,闹钟的钟声、鸟儿的鸣叫声、汽车的喇叭声等,都是通过声音来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的。
3. 音乐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和乐器演奏的艺术形式。
视听语言
导言:填空题:电影电视给人无须学习的印象,但事实上有较高视听文化的人可以从给定的视听材料中读解出更多的信息。
因此,对待20世纪出现的新事物,应具备20世纪的眼光,具体来说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观点。
一是牢牢抓住科学技术这个基础。
二具备新思维视野。
电影诞生在1895年,电视出现在1927年。
口头语言的诞生和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两次大的革命。
20世纪视听媒介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传播史上第三次重大革命。
1927年有声片出现,使电影的美学原则发生了质的变化。
无声片是视觉艺术,有声片是视听艺术。
(默片时代开始使用弧光灯,后用白炽灯(柔焦风格),完全取消了大景深风格的可能)柔焦成为好莱坞塑造明星的有力手段。
30年代末,弧光灯改进又重新使用。
柯达公司研制了细颗粒胶片,大景深风格又逐渐盛行起来。
以灯具胶片优势拍摄的经典《公民凯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磁带录音技术使得现场录音成为可能。
16毫米摄影机发明。
五六十年代,手提摄影机和同步录音设备。
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转向:特纳有线电视网(CNN)一种新型的电视信号发射装置。
可随身携带。
利用先进发射设备,可以将他们的电视报道通过卫星迅速传达到美国。
科技的进步给电影电视带来的变化远远超出技巧和风格的范畴。
电影语言是创作者和观众互动的结果。
科学的电影理论与商业理论是不同的,目的是:探讨信息传递的缘由和有效性。
个人化的想当然从来源上看,也许是大众艺术评论尤其是电影评论的延伸。
(可能是简答):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艺术评论史上具有20世纪特征的现象是大众艺术评论的兴起。
电影电视电脑等媒介的出现带来的是艺术以及艺术评论的民主化。
填空题:视听语言学不是大众评论。
却超越了个体感受而成为群体心理的总结和归纳。
视听语言研究的是人对视听的感知问题。
视听语言的研究既要注重直觉,又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
传播学的意义:电影电视作为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其基本的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是一种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的交互式语言,与传统的口头语言不同,
它通过数字信号和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表达,可以用于各种交互式应用,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游戏、人机交互等。
视听语言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组件,例如音频、视频、动画、字幕、语音合成等。
音频组件用于提供声音效果,例如音乐、音效等。
视频组件用于提供视觉效果,例如动画、动态画面等。
动画组件则用于创建动态的图形和场景。
字幕组件用于为观众提供文本信息,例如标题、内容等。
语音合成组件则用于将人类语音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在视听语言中播放。
视听语言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
它可以使交互更加生动、丰富、真实,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体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视听语言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游戏、教育、医疗等。
除了现有的技术之外,视听语言还有许多潜在的应用领域。
例如,可以利用视听语言技术开发更加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系统,使计算机与人类之间的交互更加自然、流畅。
还可以利用视听语言技术来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贡献。
视听语言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视听语言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视听语言包括什么
视听语言包括什么
视中视听语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影像 2.声音 3.剪辑。
视听语言就是结合画面的视觉感受,再配以声音的听觉感受从而构成的一种“剪辑的艺术”,不只是电影,电视,广告等影像产物都运用了视听语言并且也必不可少。
视听语言在电影创作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好的视听语言的影像产物,很大程度上不是一部好作品。
视听语言不是某种单一的语言形态,它是多种语言因素的复合体,故而形成一整套相互交织,组合严密的语言系统。
视听语言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构成,一为“画面语言”,其中包括构图语言、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一为“有声语言”,其中包括人声语言、音乐语言、音响语言;一为画面与声音相结合而产生的“造型语言”,其中包括心理造型语言、哲理造型语言、象征造型语言、观念造型语言。
甚至包括“镜头语言”、“编辑语言”、“特技语言”等,正是这一些语言元素,构成了庞大的视听语言系统。
视听语言
名词解释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视听语言知识点23条
视听语言知识点23条视听语言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和理解的一种语言形式。
以下是视听语言的23个知识点。
1.视听语言的特点:视听语言具有即时性、非线性和情感表达等特点,能够全面、直观地传递信息。
2.视觉语言:视觉语言主要通过图像、图表、图标等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如海报、广告、电影等。
3.听觉语言:听觉语言主要通过声音和音频来传递信息,如广播、音乐、电视节目等。
4.视听表达能力:视听表达能力是指通过视听语言来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的能力。
5.视听表达技巧:视听表达技巧包括语气、节奏、音调、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运用,能够增强信息的表达效果。
6.视听交流:视听交流是指通过视听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的过程,需要注意信号的接收和传递。
7.视听解读:视听解读是指对视听语言进行理解和解读的过程,可以通过文字、语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8.视听记忆:视听记忆是指对视听语言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可以通过听记、看记等方式进行强化。
9.视听思维:视听思维是指通过视听语言进行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可以通过碎片化和结构化思维来提升。
10.视听创造力:视听创造力是指通过视听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表达的能力,可以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实现。
11.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指通过视觉语言获取和理解外界环境的能力,可以通过观察、辨识等方式进行。
12.听觉感知:听觉感知是指通过听觉语言获取和理解外界声音的能力,可以通过辨听、分辨等方式进行。
13.视听注意力:视听注意力是指在接收视听语言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可以通过提高专注度、减少干扰等方式进行。
14.视听记忆技巧:视听记忆技巧包括联想记忆、重点记忆、复述记忆等方式,可以提高对视听语言的记忆效果。
15.视听推理能力:视听推理能力是指通过视听语言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可以通过分析、归纳等方式进行。
16.视听表达技巧:视听表达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表情动作、控制语速等方面的运用,可以提高视听语言的表达效果。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什么是视听语言?视听语言的魅力在于通过对形象的复制、组合和塑造完成意义、意境、趣味的表达。
视听语言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的把握世界的表达方式。
它包含着用视听技巧对世界的选择、组织和塑造。
分类:视听语言包括叙事性的视听语言、表现性的视听语言和象征性的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以蒙太奇思维为基础的镜头一、景别的概念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同被摄对象的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是构图和节奏的基础,也体现出影视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创作风格,是参与情节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别的划分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以画框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的多少作为标准)远景:远景是指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体处于画面远处或者深处。
作用:(1)远景画面包含更多的视觉信息和更广阔的视觉空间。
多用于影视作品故事的起始部分,介绍和引入作用,增加画面的真实感。
(2)突出开阔壮观气势、表现山水情怀。
利用环境表达被摄主体难以言传的情感。
(3)远景通常使观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
使观众有一种“置身事外”的心态,常被用于开始或者结局或者是较长篇幅中间的过渡和间隔。
全景: 全景以表现人物全身或者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的景别。
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是非常常用的景别。
作用:(1)决定了被拍摄对象的位置及其他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通常作为定位镜头或者介绍镜头(2)全景景别能清楚完整的表现被拍摄对象的形体动作、动作范围和活动轨迹。
(3)全景将多个物体纳入画面,通过表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来推动叙事结构向前发展。
(4)景别较大,具有一定的视觉距离,所以视觉节奏较为舒缓。
中景:通常指成年人膝盖以上或者物体的大部分或是场景局部的画面。
作用:(1)在有情节和行为动作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常被作为叙事性描写。
视听语言知识点总结
视听语言知识点总结视听语言是指通过观察和听取信息来理解和表达的一种语言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视听语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关于视听语言的重要知识点。
1. 口语交流技巧:口语交流是视听语言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进行口头交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姿势和肢体语言: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肢体语言可以增强我们的口语表达效果。
我们要保持自信的姿态,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配合我们的语言。
- 发音和语调:清晰的发音和正确的语调是准确表达自己的关键。
我们应该注意正确地发出各种音素,并在表达时注意使用适当的语调。
2. 视听理解技巧:视听理解是通过观察和听取信息来理解他人的表达。
以下是一些提高视听理解能力的技巧:- 注意听力练习:通过频繁地进行听力练习,我们可以提高我们对不同口音和语速的适应能力。
- 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在观看视频或听取对话时,我们应该学会识别和提取关键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整个内容。
- 注意上下文和背景知识:上下文和背景知识对于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意图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注意收集和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表达。
3. 视听表达技巧:视听表达是通过观察和听取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以下是一些提高视听表达能力的技巧:- 练习口语表达:通过频繁地进行口语练习,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流利度。
- 学会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语法:正确使用词汇和语法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和流利。
- 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团队工作和社交活动中,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对于正确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观点至关重要。
4. 多媒体学习资源的利用:现代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听语言学习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如电影、电视剧、新闻报道等来提高我们的视听语言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视听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
名词解释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11焦距12景深:13甩:14主观镜头:15空镜头:.16硬光:17:柔光:18轮廓光:光: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所以主光又称“塑型20副光:22场面调度:(摄影机)调度。
23轴线:线规则:反拍:26内反拍:29画同步画分离: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声画对位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同一时间让声音与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有意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气氛、情绪、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相互对立,从而深化主题。
太奇”:“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它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本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意思是构成、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即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34蒙太奇节奏:节奏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
视听语言课件
三、景
1 景的意义 故事背景(空间环境、时间环境)
戏剧与电影的区别 巴赞“戏剧不能没有人演,然而不用演员也
可以造成电影的戏剧性。” 萨特“戏剧的戏剧性从演员中来,电影的戏
剧性由景及人。”
2 景的分类:内景和外景 人工景和自然景 再现的景和表现的景
3 景: A 再现性(电影美学)
以外景和实景为主,人 工搭建为辅。
视听语言
第一章 视听语言概论
一、视听语言的形成史
视听语言的形成史跟早期电影史基本 上是相同的 1 视觉暂留原理 2 摄影术 3 放映术
视觉暂留原理: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 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 暂滞留一段时间。
另:似动现象
摄影术:
“达盖尔照相法” 爱德华·幕布里奇 马莱“摄影枪” 爱迪生“活动照相”
罗中立《父亲》
电影中的脸:
嘉宝
弗里达
B手
手的意义: 人的第二面孔。
《蒙娜丽莎》
电影中的手: 生活经历、职业。
C 形体 身体和动作,人 的全部外在物。
形体美: 绘画和雕塑; 身体叙事: 舞蹈和哑剧。
米开朗基罗《胜利》
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
电影中的形体:
生活经历、 身体状况、 情绪、 性格、 欲望。
三 、视听语言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1 定义:
就是广义的蒙太奇概念。从文化上讲,它 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从艺术上讲,它是 电影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电影的艺术形式; 从传播的角度讲,它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 统。它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 合以及声画关系四个主要方面。
2 视听元素: 镜头:即电影视听的最小单位,亦即 摄影机在一次开机到关机之间所摄录 下来的连续声画过程。视听的最基本 元素即是声音和画面。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是一种通过同时使用视觉、听觉和语言进行交流的方式。
它基于通过视觉和听觉信号传达信息的原理,使得交流更加直观、生动和全面。
视听语言广泛应用于电视节目、电影、演讲、教育、广告等各个领域。
视听语言的特点是能够同时传达视觉和听觉信息,通过图像、声音和语言的结合来传递更加准确和有力的信息。
视听语言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运用色彩、画面、声音和文字等元素,达到让观众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和感受内容的效果。
在电视节目和电影中,视听语言主要通过画面和声音的表现手段来传递信息。
画面的运用包括摄影技巧、画面构图、特效等,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境,强化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的表现力。
声音的运用包括背景音乐、配音、音效等,能够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效果和氛围,增强观众的情绪体验。
视听语言在演讲和教育中的运用也非常重要。
演讲者可以通过姿势、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加强演讲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在教育领域,视听语言可以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结合,增强学习的效果和记忆的持久性,使得知识更加生动和有趣。
视听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提升广告效果。
通过精心设计和运用视觉和听觉元素,广告可以更好地传达产品的特点、优势和吸引力,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兴趣。
总之,视听语言是一种通过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和语言的交流方式,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和全面地传递信息。
它在电视节目、电影、演讲、教育、广告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吸引观众和听众的注意力,提升交流的效果和影响力。
视听语言 传播学
视听语言传播学一、视听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视听语言是指以视觉和听觉为主要媒介,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等方式传达信息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具有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够快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二、视听语言在传播学中的作用1. 强化信息传递:视听语言能够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共同作用,将信息以多维度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记忆深度。
2. 提升传播效果:视听语言能够通过声音、画面的变化和节奏的控制,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提高信息接收的效果和影响力。
3. 拓宽传播渠道:视听语言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介进行传播,覆盖面广,能够快速传达信息,有效扩大传播范围。
4. 建立品牌形象:视听语言能够通过视觉形象和声音特效的塑造,为品牌打造独特的形象和声音,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5. 增强传播效率:视听语言能够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并行处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使接收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三、视听语言传播学的研究内容1. 视听语言的符号与意义:研究视听语言中的图像、声音和文字等符号的含义和传达方式,探讨它们对信息接收者的影响和理解。
2. 视听语言的感知与认知:研究视听语言对观众感官和认知的影响,了解观众对不同视听语言元素的感知和反应。
3. 视听语言的传播效果评估:研究视听语言在传播过程中的效果和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和调查等方法,评估视听语言的传播效果。
4. 视听语言的创作与表达:研究视听语言的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探讨如何通过视听语言传达信息、引发观众共鸣。
5. 视听语言的应用与发展:研究视听语言在广告、影视、新闻、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探究视听语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四、视听语言传播学的意义和挑战视听语言传播学的研究对于提升信息传递效果、塑造品牌形象、拓宽传播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视听语言在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信息过载、信息碎片化以及观众的选择性接收等问题,都对视听语言的传播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视听语言1、景别根据视距的远近,即摄影机与被摄物体间距离的远近不同,分为大小不同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也有更细致的分类,如:把远景又分为远景和大远景,把全景分为全景和大全景,把中景分为大中景和中近景,把特写分为特写和大特写。
远景:被摄人物或景处于画面空间的远处,在画幅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感受宏观态势与规模。
作用:远景画面有较大的空间容量,它主要表现自然环境、某种气氛、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大场景的群众活动场面。
远景中,人物降为次要位置,空间环境塑造上升到主要位置。
通过远景的描绘,作者寓景于情,创造自然的含蓄美和无限深远的意境。
全景:人物在画中的范围比远景增大,范围包括人物全身。
主体与环境的交融组合。
远景画面一般没有明确主体。
全景画面则不同,它主要是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可以说,景的概念相对画面中的主题而言。
作用:全景的作用基本和远景的作用是相同的。
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与环境的联系。
中景:人物在画中的范围,包括头部至膝上和腰下部。
生动情节的展示。
作用:用的范围广泛,明晰地看到人物与人物半身的动作,反映人物的动作、姿态、手势。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中景的最佳特色是以其生动的情节吸引观众。
在电视访谈、座谈、栏目主持人现场采访等镜头中,景别的运用基本上都是以中景为主。
中景缺乏表现力,较之近景、特写缺乏力度和强度,较之远景和全景,缺少意境和韵味。
近景:人物在画中的范围,包括头部至腰上和肩下。
重在神与态的表现。
画论上说: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作用:与中景相比较,近景开始把观众的注意力由人物动作、姿态、手势上引导到人物的神情表现上来。
所以近景的作用是介绍人物,展示人物面部表情、变化,利用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及对事对人的情绪的反应。
特写:画中人物肩部以上的头部。
视距最近的镜头,用以突出刻画被拍摄的对象。
在视觉上起到一种强调、突出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某种心理暗示的作用。
1、用来突出刻画人物,表现细微的令人不易觉察的心理活动和形体动作,如眼神的顾盼,嘴角的颤抖,手指的痉挛等,用以传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极其微妙的变化。
2、强调物件细节。
如作安后扔掉的匕首,服毒后留遗留在桌上的药瓶等。
3、交代关键性的剧情。
2、角度:由视角的垂直变化分为:抑视、俯视、平视由视角的水平变化分为:正面、侧面、斜面拍摄高度的变化依据人们观察景物的视觉特点,一般分为平角度、仰角度、俯角度、顶俯角度拍摄四种形式。
平角度拍摄:摄影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个平摄角度合乎或接近于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特点。
生活中,正常人观看景物以平视为多,它可以给人正常的视觉感受,所以在日常摄影中或在一部电视片中,大部分镜头都是水平角度拍摄的。
仰角度拍摄:摄影机镜头处在正常水平线之下,从低处向上拍摄被摄体。
仰摄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有时也代表观众的主观视线,使画面中的被摄体有某种优越感,自然而然地给观众一种高大、向上、稳定、牢固、神圣、敬仰、胜利的感觉。
俯角度拍摄:摄影机镜头处在正常水平线之上,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如同人们站在高处向低处俯视一样。
强调被摄对象的地理位置、数量距离,能够使观众充分了解画面中特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间的地位感,使地面上景物在画面上充分展开,纵向线条能够得到充分展现。
顶俯角度拍摄:摄影机镜头近似垂直于地面、位于被摄体上方的自上而下拍摄。
生活中人们观察景物,采取这个视点的不多见。
拍摄中,这个角度也不多用。
拍摄一些体育项目比赛,能较好地交待对峙双方的状态、运动员的位置、相互间的配合等。
正面拍摄:被摄对象的视线或建筑物的朝向与镜头视向相对即获得正面结构形式。
这样结构形式能够毫无保留地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或者局部,它也常常作为突现物体外部特征的一个主要角度加以运用。
作用:可以很好地展示人物的横向线条和外部轮廓形式、细部的对称结构以及面部情感的微妙变化同时人物头部和胳膊形成三角构图给人稳定、和谐之感和对称、静态之美。
侧面拍摄:如果以正面角度拍摄,就人或物的视向而言,被摄对象的视线朝向与拍摄者成直角即九十度角时,通常称为侧面结构形式。
作用:这种角度主要表现为人和物的某种动势,被摄体的朝向与视线有焦点在画面一侧或在画面之外,所以有明显的方向性,被摄体轮廓特点十分鲜明。
在人物中景或多人物画面中,适合于表现人物间的情感交流,并能很好地表现某种情节或细节。
斜侧面拍摄:在由正面角度向侧面角度或侧面角度向正面角度水平移动时,出现了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角度,即斜侧面角度,它是在正面和侧面角度之间产生出来的。
作用:能弥补前两种结构形式中出现的不足,化平行线条为斜线条,消除画面的呆滞,形成画面中物体大、小的对比。
有利于表达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立体感。
充分利用了画面对角线的容量,使一些延伸线条在画面中保留得最长,有扩充和伸展空间的作用。
背面角度:被摄体背向镜头,人物轮廓线上升到造型的主要地位。
作用: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一种悬念效果。
背影能够微妙含蓄地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3运动:根据拍摄的方法,即摄影机移动与否,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
固定镜头:把摄影机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方位和角度对准被拍摄的主体后,不再变化。
推: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向前运动,或用变焦距离镜头改变焦距来拍摄,即从短焦距逐渐调到长焦距部位。
画面范围越来越小。
能给观众视线前移的感觉。
人或物越来越近,而背景空间则越来越小。
拉: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向后运动,景物由近至远。
或采用变焦距镜头改变焦距来拍摄,即从长焦距部位逐渐调到短焦距部位。
画面范围越来越大。
其画面效果有视点后移的感觉。
背景空间越来越大。
摇:以点(摄影机机位不动)为轴心作上下左右旋转等弧形运动进行拍摄。
其画面效果如同人们在观察事物时身体不动,转动头部环顾四周的视觉效果。
摇的最大范围是360度。
移:与摇镜头不同,摇摄是以点为轴心,作弧线形运动;而移动摄影是以线(摄影机机位变化)为轨迹,随运动轨迹不间断地立体展示空间。
可跟随被摄体的运动进行移动拍摄,形成伴随移动的视觉效果。
也可能在被摄体不动时,将摄影机架在某些运动器械上,使景物从画面中依次掠过,造成展示的视觉效果。
分为:横移和跟移两种。
横移为向左或向右移动。
跟移则向前或向后移动。
移动镜头可以使背景空间发生不断变化,造成一种流动感。
升降:使摄影器材造成摄影角度垂直方向的运动形式。
可把高、低处的环境或人物连续不断地展现出来。
展现更多的空间层次,表现环境与事件的规模。
运动镜头的作用1、展示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渲染和介绍剧情的环境气氛。
2、突出和强调情节的重点。
3、表现时间和空间的内在联系。
4、处理节奏。
4、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主观镜头:表现人物的亲身感受,代表剧中人物的眼睛。
客观镜头:客观镜头是作者的叙述,代表作者的眼睛。
二、蒙太奇与长镜头蒙太奇:用分切的镜头,通过镜头组接(1+1=3)来叙事、刻画人物和表达思想。
代表人物:爱森斯坦长镜头:反对将镜头切碎,摄影机在一旁冷静地去观察记录。
通过一个镜头中的场面调度来叙事、刻画人物和表达思想。
代表人物:巴赞蒙太奇的优势1、形成镜头组接关系、能够鲜明、有力地表现戏剧性、制造冲突、表现故事、人物和思想。
2、形成镜头组接关系,有利表现特殊的电影时空关系3、能够使电影形成较快的节奏、这与今天人类的快节奏生活一致4、更加合乎一般观众、电影消费者的电影观赏习惯。
练习:“一个孩子看见树上有只鸟,他用弹弓把鸟打下来。
”试着分镜头。
1、全景,孩子走到树边,听见鸟叫,抬头。
2、近景,孩子抬头看。
3、特写,树枝上鸟叫。
4、中景,孩子拿起弹弓瞄准鸟射击5、近景,鸟中弹落下。
6、全景,鸟落地,孩子走过去拣起。
这是一般的分法,先交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然后再描写孩子与鸟的对峙。
此外,也可以先用特写交代鸟叫,然后表现孩子注视,掏弹弓,然后再用全景交代孩子与鸟的空间关系。
另外为了突出孩子用当弹弓瞄准鸟时聚精会神的紧张情绪,也可以反复对跳孩子与鸟的镜头。
对这一紧张时刻进行渲染。
长镜头的优势1、能够增加影片的真实感,使影片更加接近生活,使影片充满生活的魅力。
2、它使电影的影像减少了剪辑所造成的人为痕迹,使影片更加自然,更加贴近观众。
3、它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意识。
5、不露技巧的技巧。
举例:《赎罪》、《俄罗斯方舟》《不夜城》《远大前程》《人类之子》二、轴线原则一、机位设置的轴线问题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直线或曲线。
它们所对应的称谓分别是方向轴线、运动轴线、关系轴线。
在进行机位设置和拍摄时,要遵守轴线规律,即在轴线的一侧区域内设置机位,不论拍摄多少镜头,摄像机的机位和角度如何变化,镜头运动如何复杂,从画面看,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总是一致的,否则,就称之为“越轴”或“跳轴”。
越轴后的画面,被摄对象与前面所摄画面中主体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出现镜头方向上的矛盾,造成前后画面无法组接。
此时,如果硬性组接,就会使观众对所组接的画面空间关系产生视觉混乱。
主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动作轴线”的作用就越明显,由“越轴”给观众造成的错觉也就越严重。
相同方向、相异方向都是形成空间统一感,不至于给学生造成错觉的保证,相反方向的连接会把空间关系搞乱。
例如,拍摄一组学生在校园路上行走,摄像的学生自己确定机位和轴线,先以轴线一侧拍摄一组镜头,然后拍一组在轴线另一侧的镜头,进行比较,会出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两画面组接后,将会使观众产生视觉混乱。
1. 方向轴线。
是指被摄对象静止不动的,即位置没有移动。
这样“轴线”就要根据各主体间的连线或主体到背景平面的垂直线来定,这就叫“方向轴线”。
以拍摄人物为例,被摄人物的直视线就是轴线,由他到对方连接起来的线也是轴线。
拍摄时,对于这个人或这两个人,要按照他们之间的“轴”线规律,在对话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连接起来就不会改变他们的视线。
如前一个镜头在对话轴线的一侧拍摄,后一个镜头在对话轴线的另一侧拍摄,就形成了“跳轴”,连接起来人物之间的关系就混乱了。
例如,以校园内草坪为拍摄现场,两名学生谈话,拍摄的同学确定轴线后,拍摄两组镜头。
第一组镜头,先在轴线的一侧拍摄一个全景,在同一侧改变机位,拍摄一个中景,然后越过轴线,拍摄其中一个人物的特写。
第二组镜头,在轴线的一侧变换角度,拍摄一组全景→中景→特写的镜头。
进行组接后,将会出现不同的拍摄效果。
2. 运动轴线。
即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体,其运动方向构成主体的运动轴线。
它是由被摄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之为主体运动轨迹。
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不允许越到轴线的另一侧。
否则,就会产生“离轴”镜头,出现镜头方向上的矛盾,照成画面空间关系的混乱。
主体运动的速度越快,“轴线”的作用就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