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应谱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演变随机激励响应

合集下载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大型风力发电结构风—震耦合作用下动力响应分析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大型风力发电结构风—震耦合作用下动力响应分析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大型风力发电结构风—震耦合作用下动力响应分析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大型风力发电结构风—震耦合作用下动力响应分析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大型风力发电结构在风—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针对该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大型风力发电结构在风—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

首先,本文将介绍大型风力发电结构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大型风力发电结构由塔筒、机舱、叶片和基础组成,其中叶片通过转动驱动发电机发电。

风力发电结构的基础在土壤中承受着巨大的力学荷载,因此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风力发电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型风力发电结构的风—震耦合作用。

风力作为外界激励力引起结构的震荡,而地震则是地面运动引起的振动。

当风和地震共同作用时,风力发电结构的动力响应将受到双重激励影响。

风—震耦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风力和地震的频率、振幅、相位和方向等因素。

然后,本文将分析大型风力发电结构在风—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首先,通过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获得结构受力、位移和振动特性等参数。

其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研究风力和地震双重激励对结构的影响。

最后,对不同风速、地震强度和土壤条件下的结构响应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最后,本文将讨论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大型风力发电结构的影响。

土—结构相互作用是指结构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土壤的刚度、阻尼和耗散能力等因素。

通过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结构的动力响应,提高结构的抗风、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探索大型风力发电结构在风—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这对于优化风力发电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风、抗震能力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综合上述分析,风-震耦合作用对大型风力发电结构的动力响应具有重要影响。

土与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饱和弹性半空间理论

土与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饱和弹性半空间理论

土与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饱和弹性半空间理论土与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饱和弹性半空间理论引言:土与基础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土力学和地震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地震和其他动力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动态特性对基础结构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土与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饱和弹性半空间理论,该理论基于弹性连续体力学和Biot动力响应理论,并考虑了饱和土的非均匀渗流效应。

1. 土弹性力学基础土体是一种多孔介质,具有弹性和连续性。

土体的弹性性质可以通过与岩石和金属类似的弹性力学理论来描述。

弹性体在受力时产生应变,并且当撤离力时能够完全恢复到无应变状态。

土体的弹性性质是通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来表征。

弹性模量是土体在单位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应变,泊松比是侧向收缩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

2.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Biot理论Biot理论是描述多孔弹性体动力响应的重要理论。

Biot理论考虑了土体的质量,弹性性质和渗流特性,并基于弹性连续体力学和一组渗流方程,提供了解析土体动力响应的框架。

该理论考虑了土体的质量能量平衡、线弹性力学和物质平衡方程。

3. 饱和弹性半空间模型饱和弹性半空间模型是一种简化的土体模型,它可以有效地描述土与基础结构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

半空间指的是没有边界的无限土体模型。

饱和弹性半空间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土体是均匀饱和、各向同性、弹性均一的介质,且无边界限制。

4. 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饱和弹性半空间模型可以通过数值方法进行分析,例如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

数值方法可以建立基于弹性理论和Biot动力响应理论的土体和结构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模型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来预测土体和结构的动力响应。

5. 非均匀渗流效应的考虑饱和土体中的渗流对土体的动力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渗流,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强度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土体弹性模量和阻尼特性。

非均匀渗流效应的考虑可以通过将渗流过程纳入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的渗流方程来完成。

时程分析法中有关地震波选取的几个注意问题

时程分析法中有关地震波选取的几个注意问题

!!!!!!!!!!!!!!!!!!!!!!!!!!!!!!!!!!!
( 上接第 (2 页)
65# J&.G#1 -*:&()*+’ (* K#(#1.)+8()*+ *, ?*1)<*+(8: L#81)+= 48M8/)(; *, -)+=:# N):#
左右另外从随机过程观点来看最大加速度作为一个随机量增加持时相当于增加取样方差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加速度会加大从而产生较大的破坏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反应的影响同时存在于非线性体系的最大反应和能量损耗积累这两种反应之中现代建筑抗震设计中采用最大反应强度或变形和积累的非线性能量损耗指标作为设计依据提出结构的双重破坏标准使过去一直被忽略或无法加以考虑的持续时间得到重视统计证明地震波持续时间与地震的强度震中距及场地土类别有一定的关系地面运动预测结构地震反应最难或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如何合理确定地面运动的过程地震地面运动通常用三个平动加速度分量来表示任何线性体系对于这三个分量的反应可以通过分别计算每个分量反应然后叠加得到于是标准的分析问题就转化为计算由于单个平动分量所引起的反应更一般的情况下当地震波通过基础传播时支座除了平动运动外还有转动运动因此地震输入的全面考虑原则上应包括平动和三个支座转动分量但是由于目前难以测定地面转动分量的大小和特性这种作用只有根据平动分量推测的量级分析对旋转运动做出假定来估计确定由地震引起结构中的有效力时最后应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在结构基底处的地面运动可以受结构自身运动的影响即在结构基底处产生的运动可能与无结构情况下观察到的自由场地的运动不同若柔软建筑物在坚固的基岩上则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甚小结构传给土壤的能量很少自由场地的运动可以作为基底位移的一个适合的度量
?@ A#+7;&8+B,CD@ E)+75&8F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核电站厂房楼层反应谱分析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核电站厂房楼层反应谱分析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核电站厂房楼层反应谱分析楼层反应谱是设备抗震计算的基础,而核电规范也规定了在一定情况下需要考虑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以下简称SSI效应。

本文以坐落在较软土地基的某厂房为例,分析是否考虑SSl效应和不同埋置深度对上部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影响。

为楼层反应谱的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楼层反应谱;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l效应)GB 50267-97《核電厂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核电厂的安全壳、建筑物、构筑物,宜坐落在基岩或剪切波速大于400m/s的岩土上。

对地基土平均剪切波速不大于1100m/s的地基,应计入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即将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作为彼此协调工作的整体,在连接点和接触点上满足变形协调的条件下求解整个系统的变形和内力。

本文以坐落在较软地基的某厂房为例,分析是否考虑SSl效应和基础不同埋置深度对上部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影响,为楼层反应谱的研究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与计算方法介绍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抗震I类物项,采用极限安全地震动(SSE)进行抗震设计,极限安全地震震动峰值加速度水平方向为0.15g,竖直方向为0.10g。

平面尺寸36mx28.5m,高25m,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基参数见表1。

1.2计算方法介绍本文共分析了素混凝土换填,箱形基础和筏板基础三种地基方案,同时,将明卧筏板基础作为SSI效应对比分析方案。

不考虑SSl效应的计算是利用ANSYS建立计算模型,对结构进行整体分析。

考虑SSl效应计算利用SASSl建立计算模型。

加速度时程持续时间为20s,步长0.005s。

加速度时程的反算谱均能满足包络标准谱和功率谱的要求。

2、是否考虑SSl效应对上部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影响以箱基方案20.0m层,5%临界阻尼比的楼层反应谱为例,对比结果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考虑SSI的峰值比不考虑SSI效应的峰值要小。

另外,由于软地的滤波作用,使考虑SSl效应的反应谱在低频段的谱值大于不考虑SSl效应的谱值,且主频段偏向低频段。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PPT课件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PPT课件
●地震加速度通常情况下取沿地表的两个水平分量和垂直于地表的竖向分量。 ●地震仪 :分别接受地震时地面的水平振动和垂直振动 。
21
地震波选取
●根据场地条件,通过调整实测地震波的幅值和时间尺度修正其 频谱。
地震加速度振幅的缩放:不改变频谱特性和持续时间。 地震波卓越周期调整: ●用实测地震波作为输入。 ●基于规范设计反应谱合成人工地震波。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
汶川地震记录
15
地震动输入方式: 地震动水平输入 垂直向输入
●目前规范规定垂直输入为水平输入的2/3。
16
地震动输入方式的比较
土层地震 反应分析
17
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确定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 ●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超越概率所提供的峰值加速度。
18
地震波
纵波(P波) :速度最大最先达到。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
Duncan-Chang模型
超弹性模型
29
■每一次循环加载都有可恢复 的弹性变形和不可恢复的塑性 变形(永久变形)
■单调加载曲线是循环加载所 对应的骨干曲线。
Duncan-Chang模型 单调加载
循环加载
30
3.弹塑性模型——双曲线模型
双曲线作为土的应力应变弹塑性模型的主干线(骨干曲线)它是对称于原点 的
给出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峰值加速度作为基底输入的加速度。
22
人工地震波的合成
Ⅳ类场地
Ⅲ类场地
Ⅱ类场地
Ⅰ类场地
=0.05
=0.1 =0.15
=0.20
规范中四类场地标准加速度反应谱 曲线(烈度8度,设计地震动为1组)
同一场地不同阻尼比反应谱曲线 (烈度8度,二类场地)

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一、本文概述《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水平地震作用对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这一复杂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理解地震时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动态行为,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接着,文章对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桩土相互作用、地震波的传播与散射、结构的动力响应等方面。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动态响应过程,得到了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和破坏模式。

同时,结合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总结了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强调了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合理设计抗震结构,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桩—土—上部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贡献。

二、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桩—土—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动力学问题,涉及到地震波传播、土壤动力学、结构动力学等多个领域。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土壤对桩的约束和桩对土壤的支撑形成了相互作用力,这些力通过桩传递到上部结构,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动力响应。

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土的动力学特性和桩土之间的接触关系。

土壤在地震作用下的行为受到其本身的物理特性(如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和动力特性(如阻尼比、剪切波速等)的影响。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谱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谱
振周期 为
丁= / 2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 ●
() 3
将式 ( ) 2 代入式 ( )得 3 ,
r — — — — —— — — — — —— — — — — — — — 一
运动形 式 水平运 动 转 动 刚度系 数 k =1(一H) Z ,(— )1 ) H 61 E of 8 (+ 】 7 k R=4 o, ( )1 ) EZ 【 1 (+ 】 3
集总体系的阻尼 比 由结构阻尼 比 。 和地基土 阻尼 比 。两部分构成. 。 由假设③可知, 体系做单 自由 度 自由振 动时, 质点 m 的振动 频率应 等于 约束基 结构 础 的地 基 土质量 m。 。的振动频 率 。 现 有一水 平外 。 . 力 F作用 于质点 , 之产 生单位 速度 = , 图 4所示 . 使 l 如 由于单 自由度体系按基本振型振动, 体系速度近似分 配 比例 如 图 5 所示 .
12 集 总参数 的确定 . 1. . 1集总体 系刚度 的确 定 2
1 . 集 总体 系阻尼 比的确 定 .2 2
假设结构刚度 系数 已知, 现需确定地基土等效水 平刚度和等效转动刚度. 文献【 给出了弹性半空间表 3 ] 面上刚性圆形基础的刚度系数, 见表 1 .
表 1 刚性圆形 基础等效 刚度
身所具有 的随机性, 使反应谱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 随着强震观测数据的增加, 人们逐渐意识 到用原来只考虑结构弹性性质 、结构与地基刚接, 但 既不考虑土 一 结构相互作用 , 也不考虑地震持时等因 素的影响的地震反应谱理论, 对抗震设计 已不再合理, 有 时甚 至会 造成 明显 的错 误 ¨ . 者从 该 问题 出发 , 笔 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土 一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模 型, 研 究在该模型下地震反应谱 的特性, 以期初步解决在考 虑土 一 结构相互作用下地震反应谱 的改进问题, 使反 应谱 理论 能更 准确地 指导 工程 设计 实践 .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基于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响应研究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基于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响应研究

2 2 动 力特性 分析 .
基 于 以上 论述 , 分别 建 立 了大 连 湾跨 海 大 桥地
第 1 期 1
北 方 交 通
・ 3・ 5
斜 拉 一悬索 协 作体 系桥 基 于桩 一土 一结构
相 互 作 用 的 地 震 响 应 研 究
石 磊
(. 1 大连 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 院有 限公 司 , 大连 16 2 ;. 0 32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1 大连
桩一 一 土 结构相互作用时 , 由于主缆锚固条件 的不 同 , 图 3~图 8可 以发 现 : 从 由于主 缆 直接 锚 固 在 主梁 上 , 劲梁 承受 主缆较 大 的水平 分力 , 加 因此 减
小 了加 劲梁 的竖 向位移 , 却增 加 了主塔 的纵 向位移 ;
了大量的参数研究 , 将整个群桩结构浓缩 为一根合

16 2 ) 03 1
要: 以大连 湾跨 海大桥 协作体 系桥方案为研 究对 象, 基于大型有 限元分析软 件 A S S建立 了该桥 的三维 NY
有限元模 型 , 用等效嵌 固模 型模 拟 了土 一桩 一结构 的相 互作 用, 采 以此为基础对该 方案桥 的 自振特 性进行 了分析 ,
成 的桩 , 图 2所 示 , 成 桩 的面 积 A、 弯惯 矩 I 如 合 抗 、
主缆锚固在主梁上 , 降低 了加劲梁的抗弯刚度 , 促使
抗扭惯矩 I是各单桩的面积、 抗弯惯矩 、 抗扭惯矩 之和。这种模式 比较简单 , 所用单元和节点数很少, 而且 只与场 地土 划 分层 数 有 关 , 群 桩所 含 单 桩 数 与
( 当于单桩 的水 平抗 推 刚度 )1 相 ; 。为桩 在 冲刷 线 或 地 面线 以上 的长度 。

地震动反应谱方法

地震动反应谱方法

70年代
国内
我国对反应谱研究始于60年代,王前信等人做出了大量工作, 并制定了适合于我国地质条件的设计反应谱
华南理工大学
2.2.1 反应谱的定义
有阻尼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t 2 x t 2 x t g t x x
(1)
(5)
t , x t , x t 分别为结构相对于基底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列向量 x
I
为单位位移时候结构各节点产生的位移
用振型分解法对(5)式解耦,将 x t 表示为阵型叠加的形式:
x t j Y i t
j 1 n
(5)
由(3)、(4)和(5)式:
Sd x t Sv x t
相对位移反应谱
m ax
相对速度反应谱
m ax
S a t g t x x
相对加速度反应谱
m ax
简单来说,反应谱是指单质点体系地震最大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 之间的关系。它是跟阻尼比和周期有关的函数。
Tg为场地特征周期
0 . 1 max0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烈度

max
6 0.12
7 0.23
8 0.45
9 0.90
CHONGQING UNIVERSITY
华南理工大学
2.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自由度为N的弹性体系在地面运动加速度为
ut 其运动方程为
M t C x t K x t M I ut x

j max
E max

j
t
D j ,

结构抗震理论发展

结构抗震理论发展

结构抗震理论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静力、反应谱和动力三个阶段。

(一)静力理论阶段该理论认为,结构物所受的地震作用,可以简化为作用于结构的等效水平静力F,其大小等于结构重力荷载G乘以地震系数k,即:F = kGk为地震系数,其数值与结构动力特性无关,是根据多次地震灾害分析得出的,k≈1/10。

(二)反应谱理论阶段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动力关系,通过反应谱来计算由结构动力特性(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但其计算公式仍保留了早期静力理论的形式。

地震时结构所受的最大水平基底剪力,即总水平地震作用为:FEK = kβ(T)G式中,k为地震系数,β(T)则是加速度反应谱Sa(T)与地震动最大加速度a的比值,它表示地震时结构振动加速度的放大倍数。

β(T)=Sa(T)/a局限性:1. 反应谱理论尽管考虑了结构的动力特性,然而在结构设计中,它仍然把地震惯性力作为静力来对待,所以它只能称为准动力理论。

2. 表征地震动的三要素是振幅、频谱和持时。

在制作反应谱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其中的前两个要素,但始终未能反映地震动持续时间对结构破坏程度的重要影响。

3. 反应谱是根据弹性结构地震反应绘制的,引用反映结构延性的结构影响系数后,也只能笼统地给出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的结构整体最大地震反应,不能给出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更不能给出地震过程中各构件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的内力和变形状态,因而也就无法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

(三)动力理论阶段即时程分析法。

规范描述在《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 97-95)中的描述如下:5.4.2.1 反应谱response spectrum在给定的地震震动作用期间,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最大速度反应或最大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

(1) 设计反应谱design response spectrum结构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反应谱。

(2) 楼面反应谱floor response spectrum对于给定的地震震动,由结构中特定高程的楼面反应过程求得的反应谱。

现行桥梁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分析方法概要

现行桥梁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分析方法概要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地震常常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桥梁(如大跨度、超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拱桥及各种复杂的城市立交工程。

桥梁抗震设计中也涌现了众多问题。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静力法、反应谱法、动力时程分析法。

目前桥梁设计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采取正确的抗震计算方法以及有效的构造措施。

反应谱法在桥梁抗震设计中是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虽然目前大多数抗震设计规程都指出对大跨度桥梁进行抗震设计应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法,但是有必要研究反应谱法的优点及不足,以确保桥梁工程在地震过程中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和合理的结构安全度。

1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思路当前主要地震国家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思路和设计准则是:设计地震作用基本上分为功能和安全设计两个等级。

虽然各规范使用的名词不同,但其思路是基本一致的。

比较起来我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仍在使用烈度概念,关于抗震设计的指导思想方面比较笼统。

主要地震国家抗震设计基本思路见表1。

2反应谱法基本概念人类在与地震的斗争中发展了各种抗震分析方法,分为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两大类。

静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均属于确定性方法,随机振动、虚拟激励法属于概率性方法。

通常所说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就是建立结构地震振动方程,然后通过求解振动方程得到结构地震反应(位移、内力等的过程。

2.1反应谱的定义在结构抗震理论发展中,静力法、反应谱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三个阶段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完善的过程。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物的动力特性,而且简单正确地反映了地震动的特性,因此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广义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现行桥梁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分析方法张春霞,李昌铸,卢铁瑞,白红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新桥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101摘要:文章重点论述了桥梁抗震设计反应谱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大跨度桥梁设计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行桥梁抗震分析提供参考,以确保桥梁工程在地震过程中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和合理的安全度。

一种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方法的验证

一种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方法的验证

输入 比较合适 , 说明等效输入的方法在本例 中是可行 的。但是这里的等效波需要进行修正 , 从而能更好用于 实 际应 用 中 。
2 结论
震输入的方法 ; 第二, 给定基础运动计算结构 的反应 。 第二步 等价 于封 闭 系统 的动力反应 分析 。文献 [] 出 1给
了简化 为二 维 结 构模 型 的理 论 公 式 推 导 , 给 出 了 结 并
在文献 E ] 4 中专 门研 究 了空 间结 构 的动 力 反 应 分
析 , 一空 间结构通 过 刚性 基 础 支承 于 弹性 地 基 上 , 设 这

结 构系统 在地震 作用 下 的动 力 反应 可 以分 为两 步 求
解 : 一, 第 确定 在地震 作用 下结构基 础的运 动 , 即建立 自 由场地震 动转 化为基 础振 动的方法 , 或确定 基 础有效 地
的地震反 应而定义 。
通 过一个 实例 , 来说 明等效输 入方 法 的可 行性 。某
上部结构为 1 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7 底层 3 9 . m,
其余 1 层 3 基 础采 用 箱形 基 础 , 础 埋 深 6 基 岩 6 m, 基 m, 面以上 土层 厚度 为 4m。不考 虑 结构 的阻 尼 , 用 E 5 采 卜 C nr eto波进行 分析 。将 E- et 1 nr C o波从 基 岩 垂 直人 射 到计 算 区 , 采用 经过 二 次 开 发 的 A YS有 限元 软 件 , NS 对模 型进行 计算 , 同时按 刚性基 底假 设输入 经过 简单分
析得到的等效输入波 , 计算结构反应 。将考虑土结构相 互作用的计算结果 、 输入等效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算结果进行对 比分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响应研究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响应研究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响应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地震、风载和其他动力荷载的作用下,土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引起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而影响结构的性能。

本文将探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响应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

一、研究背景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是土木工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土壤是结构的重要承载介质,土壤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结构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特别是在地震、风载和其他动力荷载的作用下,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更加显著,可能引起结构的位移、振动和破坏。

因此,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响应对于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研究1. 共振台试验共振台试验是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常用实验方法之一。

通过在共振台上模拟地震或其他动力荷载的作用,可以真实地模拟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过程,获得结构的动力响应数据。

共振台试验不仅可以揭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机理,还可以为结构的动力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2. 模型试验模型试验是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另一种常用实验方法。

通过设计和制作缩尺模型,在模拟地震和其他动力荷载的作用下进行试验,可以研究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

模型试验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可以通过测量和记录各种参数来分析结构的响应机理。

三、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数值方法可以模拟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预测结构的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可以基于有限元方法、边界元方法或其他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模型,求解结构的动力响应方程,获得结构在动力荷载下的位移、振动和应力等信息。

四、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动力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土与结构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土体的刚度、阻尼特性以及结构的振动特征来描述。

这些相互作用机理对于结构的动力响应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从动态反力、动力特性、动态位移等方面分析土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

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的驱动机制

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的驱动机制

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的驱动机制1. 引言1.1 概述泥炭地土壤是一种特殊的湿地土壤,其具有高含水量、低氧气水平和丰富的有机质特点。

作为全球重要的碳汇之一,泥炭地土壤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泥炭地土壤中储存的大量有机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加速了全球温室效应的进程。

1.2 研究背景随着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关注,对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的驱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这些驱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评估泥炭地土壤对全球碳循环以及气候变化的响应,并开展相关调控策略与措施。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综述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的驱动机制,其中包括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变化、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机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为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管理、气候变化适应措施以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文还将就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为进一步研究和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通过对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驱动机制的深入研究,既可以促进环境恢复与生态建设,又可以为气候变化缓解和适应策略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在当前全球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中心的国际合作中,加强对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驱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的特点和作用2.1 泥炭地土壤的定义及形成过程泥炭地土壤是一种特殊的湿地土壤,其主要特点是含有大量的有机质,通常以酸性环境为主。

其形成过程相对较长,需要经历数千年时间。

泥炭地土壤的形成始于湿原或沼泽环境中的植被物质积累。

当植物死亡时,它们的残体和根系会部分埋藏在湿润的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缺氧和高湿度的条件下,这些植物残体逐渐转化为腐殖质。

由于湿地环境中缺乏空气流通和微生物分解速度较慢,这些有机质得以保存并逐渐转化为泥炭。

2.2 有机碳在泥炭地土壤中的储量和分布泥炭地土壤是全球重要的有机碳库之一,在全球总有机碳储量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渤海固定平台非线性时程地震的抗震设计

渤海固定平台非线性时程地震的抗震设计

第50卷第1期2021年2月船海工程SHIP&OCEAN ENGINEERINGVol.50No.1Feb.2021DOI:10.3963/j.issn.1671-953-2021-01.026渤海固定平台非线性时程地震的抗震设计付殿福,邵卫东,王忠畅(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摘要:从设计规范、设防标准、传统线性设计方法以及全新非线性设计方法等方面探讨结构抗震设计技 术,以渤海某平台为实例使用全抗震方法开展结构抗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时程非方法的平台主腿节点及桩基础壁厚均可明,应用技术可实现渤海海域海洋平台结构中的安全济性的统一。

关键词:渤海海域;平台;结构抗震%技术体系%时程非线性中图分类号:U6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953(2021)01-0107-05我国大多数海上油气田开发的水深在200m以内,最主要的开发工程设施为平台(门。

通过渤海海域已平台的结构分析结现,对于风、浪、流环境特别恶劣的海域,地震工况平台结构的主要控制工况(2)。

渤海油田为大的海上油田,年产油当量约3000万t,目前拥有各类生产设施近140座。

由于渤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尤蓬莱、渤中区域,相比东海、南海海域,渤海区域的地震相对恶劣,并且由于地震评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反地震地表加速度的数值相比10年的数据更加恶劣。

通过图1可见,历强震主要集中在N38。

〜39。

、E119。

〜121。

之间,即渤中&蓬莱油田区块;目前渤中区块有351平台、蓬莱区块13(含蓬莱19-3综合整建的4座)平台在服役,地震工况[区域平台的绝对控制工况,的抗震对结构安全、效意大。

从结构抗震的、、分析方法等方探讨结构抗震技体系,并以渤海某平台为例开展技术体系下的结构抗震分析实例。

1海洋平台抗震设计规范目前,国内进行固定式导管架平台设计时,基收稿日期:2020-04-27修回日期:2020-05-11第一作者:付殿福(1984—',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海上平台结构图1渤海海域强地震震中分布本上采用油协会的API RP-A WSD规范的要求和方法(3),并结合《渤海海域钢质平台结构 》相要求(4]$API RP-A WSD 要求对平台场址首先进行地震活动评价,用以使用的地震地面运动的强度和特性$中对平台地震结构分析分为两种工况:强度水平地震分析(strength level earthquake)和韧性水平地震分析(ductility level earthquake),要求强度水平地震分析中结构杆件和节点均允生%对于韧性水平地震,分杆件或节点发生,要求结构足够刚度生倒塌。

基于反应谱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演变随机激励响应

基于反应谱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演变随机激励响应

u e s t e bet p c 2 na dc r p n i p we et l e s yfn t niu e s i u e t l e s y u ci n dte a d m sda h o j e t 1 n r o dn o r p c a d n i u c o s s c s l1 o e s g s r t i da n t p cr ni fn t na h o p s ad t o r n
0 引 言
地 震动 是地 震时 由震 源 释放 出的地 震波 以一 定
的幅射方式通过地壳介质传播至地表或地下浅层而 产生 的近地 表介 质 的强 烈振 动 。地震 动 不仅 是地 球 地壳介质这一复杂系统对于震源激励 的输 出, 同时 又是地震区工程结构所遭遇 的主要外部激励之一 , 对于结构抗震设计 常常起到控制作用… 。因而 , 地


要: 利用功 率谱与反应谱 的转换关 系 , 建立 了演变随机 过程输入 功率谱 密度 函数表 达式 , 出 了分 析土与结 构相互作 用 提
体 系演变 随机过程 的反应谱分析方法 , 该方法利用新 规范中的加速 度反 应谱作为 目标谱 , 计算 与之相对 的功率谱并按 该功率 谱作 为地 震输 入谱 进行土与结构相互作 用体系随机地 震反应 分析 。研究 表 明, 该方 法反 映 了地 震动 和相互 作用体 系的动力 特性 , 是进行土与结构相互作 用体系随机地震反 应分析 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 词 : 反应谱 ; 随机分析 ; 与结 构相互作用 ; 土 功率谱 中图分类号 : U4 T 4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32 0 )2—0 1 10 —13 (0 6 0 18—0 3
Re p n e s c r e ho s o he e o u i na y t c s i x ia i n o s o s pe t a m t d f t v l to r s o ha tc e c t to f r s i m i e po e o o ls r c u e s s e e s c r s ns f s i. t u t r y t m

随机地震反应谱研究及其应用

随机地震反应谱研究及其应用

随机地震反应谱研究及其应用
朱丽华;白国良;豆攀乔
【期刊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38)004
【摘要】选择Kanai-Tajimi地震动模型,基于我国现行抗震规范(GB50011-2001)并利用随机极值原理进行参数研究.给出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模型参数,对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模型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线性单自由度体系随机振动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随机地震反应谱,给出了谱值及其概率分布.利用非线性体系随机振动理论对弹塑性随机地震反应谱也进行了探讨.利用随机地震反应谱确定了某钢-砼混合支架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随机地震反应谱能够弥补常规反应谱不能给出最大反应发生概率的缺陷,同时也能将复杂的随机振动理论和广大工程师所熟悉的抗震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随机振动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总页数】7页(P473-479)
【作者】朱丽华;白国良;豆攀乔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北电力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11.3
【相关文献】
1.基于反应谱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非平稳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J], 张国栋;王钊
2.基于反应谱的结构体系平稳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J], 张国栋
3.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谱计算及应用研究 [J], 李向真;周福霖
4.平稳随机地震动模型及其在土石坝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 [J], 王志华;刘汉龙;陈国兴
5.基于随机地震动模型的结构随机地震反应谱及其应用 [J], 欧进萍;刘会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平稳地震动过程模拟的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

非平稳地震动过程模拟的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

非平稳地震动过程模拟的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
刘章军;曾波;吴林强
【期刊名称】《振动工程学报》
【年(卷),期】2015(028)003
【摘要】在Priestley演变谱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函数的思想,建立了一类新的全非平稳过程模拟的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在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中,实现了用2个基本随机变量即可精确表达原随机过程的目的.通过选取基本随机变量的离散代表点集,可以直接由演变功率谱密度函数生成具有给定赋得概率的代表性样本集合.以全非平稳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演变功率谱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最后,结合概率密度演化方法,进行了Duffing振子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可靠度计算.
【总页数】7页(P411-417)
【作者】刘章军;曾波;吴林强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24;P315.9
【相关文献】
1.随机海浪过程模拟的随机函数方法 [J], 刘章军;刘玲
2.基于反应谱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非平稳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J], 张国栋;王钊
3.基于规范反应谱的全非平稳地震动过程模拟 [J], 刘章军;刘子心
4.基于非平稳随机地震动场的拱坝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J], 梁爱虎;杜修力;陈厚群
5.非平稳随机过程模拟的一个谱表示方法 [J], 梁建文;肖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深入解析

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深入解析

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深入解析从理论上讲,如果反映谱分析所用的反应谱是时程分析分析时用的地震波所产生的反映谱,而分析又限於弹性阶段,两者几乎没有差别,因为反映谱分析(取足够的模态)只是忽略了影响很小的高阶效应。

但是如果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只有用时程分析。

反应普法有几个假设:1、结构是弹性反应,反应可以叠加;2,、无土结的相互作用;3、质点的最大反应即为其最不利反应;4、地震是平稳随机过程.而时程分析是把地震过程安时间步长分为若干段,在每时间段内安弹性分析,算出反应,然后再调整刚度和阻尼.总得一句话,就是步步积分法!①反应谱方法是一种拟静力方法,虽然能够同时考虑结构各频段振动的振幅最大值和频谱两个主要要素,但对于持时这一要素未能得到体现,震害调查表明,有些按反应谱理论设计的结构,在未超过设防烈度的地震中,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充分说明了持时要素在设计中应该被考虑。

②反应谱方法忽略了地震作用的随机性,不能考虑结构在罕遇地震下逐步进入塑性时,因其周期、阻尼、振型等动力特性的改变,而导致结构中的内力重新分布这一现象。

③反应谱方法假设结构所有支座处的地震动完全相同,忽略基础与土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时程分析方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精细的方法,不但可以考虑结构进入塑性后的内力重分布,而且可以记录结构响应的整个过程。

但这种方法只反应结构在一条特定地震波作用下的性能,往往不具有普遍性。

我国反映谱方法的曲线是由255条地震波的地震反映的平均值,而非包络值,体现的是共性,但无法反映结构进入塑性的整体结构性能。

时程方法体现的是具体某条地震波的反映,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果的差异也很大,需要合理选波。

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一些有用的概念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是三大最常用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那么正确的认识它们的一些关键概念,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底部剪力法高规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反应谱及其发展方向的探讨

反应谱及其发展方向的探讨
1 2
!Y( t ) e
0 -
t
-
( t- )
sin
d
( t-
) d ( 4)
同样可得地震动的速度反应为 : X ( t) = d
1
d
!
d
t
Y( ) e 0 (t-
( t- )
[-
sin
d
( t-
)+ ( 5)
cos
)]d
2
( 1) 式除以 m 移项后亦可写成为: X+ Y=- 2 XX ( 6) 其中 , 为体系的实际阻尼与临界阻尼之比 , 称为临 界阻尼比, 为 无阻尼圆 频率, d 为阻尼 圆频率。 由于 X 、 X 已由式 ( 4) 、 式 ( 5) 求得 , 代入式 ( 6) 可得 :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建筑物抗震研究正蓬勃发展。国 际地震工程界已普遍认识到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是 一个工程抗震的整体, 三者相互制约 , 相互影响 ; 建 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动力特性对客观震害的直接 或间接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20 世纪 40 年代 , 随着不少具 有工程意义的强 震加速度记录的取得, 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地震动 工程特性的认识。地震反应谱理论就是在对加速度 记录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后而取得的一个重要成 果。M Biot 40 年代初提出从地震动记录计算反应 谱的概念 ; G W Housner 等 50 年代进行了这方面工 作, 奠定了反应谱理论的基础 , 并首先在美国加州的 抗震设计规范中得到反映。自从提出反应谱理论 , 开始有了新的途径来预测由于场地条件的不同而造 成的场地上某个计算点的地震运动的差异。由于反 应谱理论明确而又简单地反映出地震动特性和结构 反应特性双重含义, 其采用地震反应谱曲线来求解 地震作用, 利用地震反应谱理论进行结构的抗震设 50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 35, No 5, 2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T
0
{ 0} mb +
θ
{ 0} { 1}
6
0
mj
0
ξ g
0. 64 0. 72 0. 80 0. 90
S0
t/ s
6
m j Hj
1 1
ug ( t) ¨
17. 06 23. 53 29. 16 44. 12
11. 0 15. 5 20. 0 29. 0
( 6)
式 ( 6) 进一步转化为 [ M ]{ X ¨ } + [ C]{ X} + [ K]{ X} = - [ M g ]{ J} ¨ u g ( t) ( 7) 式 ( 6) 中 , [ M s ] , [ Ks ] , [ C s ] 表示上部结构质量矩 阵、 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 ; m j 表示上部结构第 j 层 的集中质量 ; m b , I b 表示基础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 Hj 表示第 j 个质点离地面的高度 ; I j 表示第 j 层的 集中质量对其自身的转动惯量 ; u j 表示第 j 个质点 的相对位移 ; u b ,θ 表示基础的平动位移和转动位 移 ; Kii ( i = h , r) 表示地基土弹簧刚度 ; Cii ( i = h , r) 表示地基土阻尼 ;{ J }为单位列向量 。
4 3. 75 528 264
5 3. 75 528 473
6 7 3. 75 4. 5 528 539 371 405
{ u ( t) } =
{ M (ω, t ) } e ∫
- ∞
ω i t
d FX (ω)
-ω i t
( 9) dτ ,
t
式中 { M (ω, t ) } =
) A (τ,ω) e h( t - τ ∫
数 ωg ,ξ g , S 0 及地震动持续时间 t 见表 1 ,根据场地 类别确定 。输入非平稳演变随机模型的功率谱密度 α= 012 ,β= 016 , C = 215974 , t = 函数如图 1 所示 。 2910 s 时调制函数如图 2 所示 。
表1 控制参数 Table 1 Control parameters[ 5 , 6]
t
0
并具有如下响应演变谱密度函数 : )} { S uu (ω, t ) } = | M (ω, t ) | 2 { S ¨ x g (ω
根据以上推导的计算公式 , 第 4 层层间位移的 时变均方根响应如图 4 所示 。从图 4 可以看出 , 在 很短的时间内 , 体系的响应达到最大 , 然后很快衰 减 。对于剪切型框架结构体系 , 系统的响应主要集 中在地震开始的很短时间内 。
d FX (ω)
( 1)
式中 A ( t , ω) 为调制函数 , FX (ω) 与平稳随机过 程 x ( t ) 有关 , x ( t ) 满足 :

x ( t) =
e d F (ω) ∫
ω i t
X
- ∞
( 2)
2006 No 12
张国栋 : 基于反应谱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演变随机激励响应
收稿日期 :2005207220 作者简介 : 张国栋 (1968 - ) ,男 ,河南南阳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 土动力学与结构抗震研究 。 基金项目 :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 2001A53013) ; 三 峡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2002C05)
E - mail :t mzgd @163. com
0 引 言
地震动是地震时由震源释放出的地震波以一定 的幅射方式通过地壳介质传播至地表或地下浅层而 产生的近地表介质的强烈振动 。地震动不仅是地球 地壳介质这一复杂系统对于震源激励的输出 , 同时 又是地震区工程结构所遭遇的主要外部激励之一 , 对于结构抗震设计常常起到控制作用[ 1 ] 。因而 , 地 震动 一 直 是 地 震 学 家 和 工 程 师 研 究 的 对 象 。自 1947 年 Housner [ 2 ] 首次用随机过程描述地震动以来 的半个世纪 ,是地震动模型化飞速发展的时期 。目 前 ,用于结构体系随机地震反应分析的随机模型是 用功率谱来描述的 , 作为工程应用角度又习惯于应 用反应谱 。怎样确定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功率谱 , 人们作了许多研究 。鉴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
{ m H}
( 5)
{¨ u j}
6
6
m j Hj [ Cs ]
T
{ 0}
6 m j Hj 6 Ij + 6
{ u j} ub
m j Hj2
4 式中 S ¨ x g ( ω) 取 如 下 形 式 : S ¨ x g ( ω) = [ ω g + 2 2 2 2 2 2 2 2 2 - 1 ξ 4ξ S 0 , 其控制参 gω gω ] [ (ω g - ω) + 4 gω gω ]
2 基于反应谱的随机演变过程响应分析
211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力学计算模型及运动
(ω) 时 ,地震随机激励非平稳演变随机过程的自相
关函数表示为
E[ ( t 1 )

( t 2) ]
1 2
方程的建立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力学计算模型如图 3 所 示 。把地基土的作用转化为凝聚在基础边界上的平 动 ( Sway) 弹簧 — 阻尼器和转动 ( Rocking) 弹簧 — 阻 尼器 ,该模型称之为集总参数模型 ( S — R 模型 ) 。建 筑物 — 基础 — 地基耦联体系的运动方程为[ 7 ] :
谱关系的建立
地震动过程的非平稳性已由实际观测结果所证 实 ,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非平稳随机过程模 型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地震动的非平稳性 ,其中较有 影响的是 Priestley 提出的具有演变谱密度的非平稳 随机过程模型 [ 3 ] :

( t) =
A ( t ,ω) e ∫
- ∞
ω i t
118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第 32 卷 第2期 2006 年 4 月
基于反应谱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演变随机激励 响应
张国栋
( 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 :利用功率谱与反应谱的转换关系 ,建立了演变随机过程输入功率谱密度函数表达式 , 提出了分析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体系演变随机过程的反应谱分析方法 ,该方法利用新规范中的加速度反应谱作为目标谱 ,计算与之相对的功率谱并按该功率 谱作为地震输入谱进行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研究表明 , 该方法反映了地震动和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 特性 ,是进行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随机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 关键词 : 反应谱 ; 随机分析 ;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 功率谱 中图分类号 : TU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1933 ( 2006) 02 - 0118 - 03

第 32 卷
变换对) 可表示为
h ( t) =
1 i t (ω) } eω dω π { H 2 - ∞

Table 2 Structure calculation parameters
( 8)
式中 H (ω) 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频率响应 函数 ,则体系的响应可以表示为

层号 1 2 3 计算层高/ m 4. 8 4. 2 3. 75 466 660 613 计算质量/ (t ・ s2/ m) 计算刚度/ ( × 10 3 kN/ m) 422 433 309
212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运动方程求解
图2 连续函数调制模型 Fig. 2 Modulation f unctions
若体系的脉冲响应函数为 h ( t ) , 则体系的脉冲 响应函数 h ( t ) ( 脉冲响应函数与表2 结构计算参数
1 19
调制函数采用 Shinozuka 和 Sato 连续模型[ 4 ] : β -α t A (ω, t ) = C ( e - e - t ) (β> α≥ 0) ,
α β ( 3) α β- α α β- α C= β β 式中 C ,α,β为常数 ,根据实际地震情况确定 。当 平稳随机过程 x ( t ) 的输入功率谱密度函数为 S ¨ xg
场地条件 Ⅰ Ⅱ Ⅲ Ⅳ ωg
31. 42 20. 94 15. 71 9. 67
[ 5 ,6 ]
C hh ¨ u b + { 0} T θ ¨ { 0} 0 [ Ks ] { 0} { 0 } + { 0}
T T
0
C rr { u j} ub
θ
Khh
0
Krr
{ 0} [ Ms] ={ 0} { 0}
采用反应谱作为抗震设计的依据 , 从标准反应谱求 出其相应的功率谱 , 并把它作为地震输入谱应该是 一种有效而合理的途径 。以往人们的研究大都把地 震动作为平稳随机过程 , 并建立了功率谱与反应谱 的转换关系 ,对于非平稳随机演变过程 ,还没有人做 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
1 地震动演变随机过程反应谱与功率
[ Ms] { m} mb + { m H} mj Ib + { 0}
T
= 则
A (ω, t ) A (ω, t ) e ∫
- ∞
ω i (t 2 - t 1 )
) dω ( 4) S¨ x g (ω
{ m}
T
( t ) 的瞬时功率谱密度函数为
2 ) S (ω) = | A (ω, t ) | S ¨ x g (ω
图1 输入功率谱密度函数 Fig. 1 Input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 unctions
图3 建筑物 — 基础 — 地基耦联体系计算模型 Fig. 3 Calculation model of structure2foundation2 ground couble syst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