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

合集下载

饥饿对泥鳅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

饥饿对泥鳅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

第36卷 第6期VoI.36No.6淡 水 渔 业Freshwater Fisheries2006年11月Nov.2006收稿日期:2006-05-17第一作者简介:黄辨非(1957- ),女,副教授,从事特种水产养殖的教学与研究。

饥饿对泥鳅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黄辨非,童响波,罗静波(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摘 要:对体长9.7~12.0cm 、平均体重8.3g 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在正常摄食和饥饿4~16d 状态下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在饥饿的第4d 、8d 、12d 和16d ,红细胞数量分别是正常摄食时数量的67.5%,63.0%、61.3%和60.5%,差异极显著(P <0.01);红细胞的体积变大,饥饿到第16d 时,红细胞的长径和短径分别比正常摄食时增加了2.8%和13.0%;白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在饥饿的第4d 、8d 、12d 和16d ,白细胞数量分别是正常摄食时数量的114.3%、121.7%、137.1%和139.4%;白细胞的体积逐渐变小,饥饿到第16d 时,其长径和短径分别是正常摄食时的88.2%和89.4%,差异显著(P <0.05);血红蛋白含量在前8d 的饥饿中是下降的,之后出现上升;红细胞的脆性在饥饿前期有所下降,后期则维持在一定水平;红细胞的沉降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加快,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血液指标;饥饿中图分类号:S966.4;@959.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07-(2006)06-0033-03Effects of starvation on the blood indicesof loac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HUANG Bian-fei ,TONG Xiang-bo ,LUO Jing-bo(Animal Science College of Yangtze Uniuersity ,jingzhou ,Hubei 430025)Abstract :The bIood indices of Ioac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with the body Iength of 9.7~12.0cm and the aver-age weight of 8.3g had been determined in the normaI feeding and in the condition of 4~16days ’starvation.The resuIts showed :aIong with the starving time ,the number of red bIood ceIIs (RBC )decreased.On the 4th ,8th ,12th and 16th day after deprivation ,the number of RBC were 67.5%,63.0%,61.3%and 60.5%of that in normaI feeding respec-tiveIy.The size of RBC became Iarger.On the 16th day after deprivation ,the Iong diameter and short diameter of RBC in-creased by 2.8%and 13.0%compared with those in normaI feeding.AIong with the starving time ,the number of white bIood ceIIs (WBC )increased.On the 4th ,8th ,12th and 16th day after deprivation ,the number of WBC were 114.3%,121.7%,137.1%and 139.4%of that in normaI feeding respectiveIy.The size of WBC became smaIIer graduaIIy.On the 16th day after deprivation ,the Iong diameter and short diameter were 88.2%and 89.4%of those in normaI feeding re-spectiveIy.The content of hemogIobin decreased during the first 8days of the starvation ,and then increased.The erythro-cyte fragiIity decreased a IittIe in the earIier stage of starvation ,and then maintained at a IeveI.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ncreased a IittIe with the proIonging of starvation.Key words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starvation ;bIood indices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称,其作为特种水产养殖对象已引起了养殖者的重视[1]。

不同饥饿方式对鱼类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饥饿方式对鱼类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饥饿方式对鱼类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盘文静【摘要】鱼类在自然生长或人工养殖过程中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或营养不良,在恢复正常的摄食或投喂后能出现补偿生长现象.综述了多种鱼类在不同饥饿处理后产生的补偿生长效果,可为实际生产中制定节约有效的投喂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29【总页数】3页(P10162-10164)【关键词】鱼类;饥饿方式;补偿生长【作者】盘文静【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补偿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是指动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抑制后,当恢复有利的生长条件时出现生长加速的现象[1]。

对于恢复投喂后出现补偿生长现象的原因,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观点:通常认为是食欲的增加(贪食)造成恢复投喂后体重的增加;补偿生长的出现简单而言只是因为贪食,而不是更高的饲料利用率;在恢复投喂期有大量蛋白质合成;恢复投喂对储备能源的补给[2]。

在实际的鱼类养殖生产中,减少饲料的投喂量作为一种投喂的策略,不仅可以节约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饲料投喂量估计的错误,而且能降低因投饲过多而引起的水环境污染。

相关的鱼类补偿生长试验研究发现,恢复投喂后饥饿组鱼体重能够增加到甚至超过正常连续投喂的鱼体重。

因此,如果能够利用饥饿再恢复喂食来补偿损失掉的体重,那么根据补偿生长采取不同的投喂策略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1 补偿生长机制及其分类在饥饿的过程中,一方面,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产生和分泌增加,但GH受体减少,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促使GH作用受阻,这个过程随着类胰岛素作用生长因子1(IGF-1)的分泌减少产生;另一方面,高水平的GH加强了脂肪酸的动员,用于供能。

因此,当饥饿水平适当时,机体中主要是进行蛋白质的积累,而脂肪几乎不堆积。

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32卷第5期水生生物学报Vol .32,No.52008年9月ACT A HY DROB I O LOGI CA SI N I CASep.,2008 收稿日期:2006205231;修订日期:2008203228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324030026)资助作者简介:乔志刚(1964—),男,河南淮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集约化养殖及苗种工程。

E 2mail:hnsddsyy@s ohu .com 通讯作者:王武(1941—),男,江苏太仓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集约化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E 2mail:wwang@shfu .edu .cnDO I 号:1013724/SP 1J 1000012008150631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乔志刚1,2 张建平1 牛景彦1 王 武2(11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 453007;21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 200090)摘要: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鲇(S ilurus asotus L innaeus )进行7d 、14d 和21d 的饥饿处理,随后各组恢复投喂20d,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鲇血液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14d 内上升,血红蛋白上升显著(p <0105),21d 后两项生理指标开始下降;饥饿7d 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 <0105),饥饿14d 和21d 后趋于相对稳定;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在饥饿的14d 、7d 和21d 后与饥饿前达到显著性差异(p <01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分别在饥饿7d 和21d 后显著下降(p <0105);饥饿14d 后Na +和Cl -浓度显著下降(p <0105),21d 后Na +浓度却又显著上升(p <0105),Cl -浓度有所回升;Ca 2+浓度在饥饿过程中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p <0105)。

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糖代谢的影响

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糖代谢的影响
第 2 2卷 第 4期
20 0 2年 1 2月








VD . 122 No. 4 De 2 2 e. O0
J RNA HAO NG 0U L OF S XI UNI ERS V ⅡY
饥 饿 和 再 投 喂 对 草 鱼 鱼 种 糖 代 谢 的 影 响
祝 尧 荣 沈 文 英
组 . 投 喂 后 红 肌 糖 原 含 量 逐 渐 恢 复 , 投 喂 2 再 再 1 d后 , 鱼 鱼 种 红 肌 糖 原 含 量 高 于 对 照 组 , 无 显 著 差 异 . 草 但
饥 饿 的草 鱼 鱼 种 白肌 糖 原 含 量 逐 渐 下 降 , 饿 7,5d草 鱼 鱼 种 白 肌 糖 原 含 量 极 显 著 低 于 正 常 投 喂 对 照 饥 1
1 3 数 据 分 析 .
不 同处 理 组 数 据 用 平 均 值 ±方 差 ( - S ) 示 , 据 问 的差 异 性 采 用 S d n ’ —t 验 法 进 行 分 析 , XiD 表 - 数 t e ts 检 u P < 0 0 , 为存 在 显 著 性 差 异 ,P <0 0 , 为存 在 极 显 著 性 差 异 . .5 认 .1 认
鱼 种 驯 养 于 水簇 箱 ( 0e 7 m×4 m×3 m) 投 喂 人 工 配 合 饲 料 , 草 鱼 鱼 种 适 应 摄 食 人 工 配 合 饲 料 和 生 活 0c 8c , 使 环 境 . 源 为 充 分 曝 气 后 的 自来 水 , 天换 水 1 3 实 验 过 程 中 食 物 投 喂 这 草 鱼 鱼 种 体 重 的 2 ~3 , 天 水 每 /. % % 每 投 喂 2次 . 计 正 常 投 喂组 ( 设 A组 ) 饥 饿 再投 喂 组 ( 和 B组 ) 每 组 每 次 取 样 1 , 0尾 , 饥 饿 0 1 3 7 1 在 , , , ,5d和 再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第2 8卷第 5期
201 3年 1 0月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Vo 1 . 2 8 No . 5
Oc t.2 O1 3
J O URN AL OF D AL I AN OC E AN UNI VE R S I T Y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1 3 8 8 ( 2 0 1 3 ) 0 5 — 0 4 6 2 — 0 6
试验组 的鱼体成分和对照组 均无显著性差异 ( P > O . 0 5 ) ;与对照组相 比,试验处理组幼 鱼的生 长能 比例均
有所 增 加 ,而 代 谢 能 比例均 有 所 减 少 ;无 论 是 处 理组 还是 对 照 组 ,鲜 杂 鱼 的投 喂 效 果 均 优 于 配合 饲 料 。
关键词 : 大菱鲆幼鱼 ; 饥饿再投喂 ;补偿 生长 ; 生化组成 ;能量 收
继饥饿 或 营养不足 一段 时间后恢 复喂食 ,某 些 鱼类 在恢 复 生 长 后 会 出现 高 于正 常生 长 速 度 的 现 象 ,称为补 偿生 长 J 。自2 0世纪 7 0年代 以来 ,鱼 类 的补偿生 长现 象受 到 了许 多学 者 的关 注 2 J 。目
饲 料 主 要 营 养 成 分 为 粗 蛋 白质 5 2 . 8 5 %, 粗 脂 肪
基金项 目: 辽 宁省科技厅重大项 目 ( 2 0 1 1 2 0 3 0 0 5 ) ;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0 1 2 4 1 8 0 2 5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
助项 目 ( 2 0 1 1 GB 2 B 0 0 0 0 1 7) 作者 简 介 :阿荣 ( 1 9 8 7 一 ) , 女 ,硕 士研 究 生 。E — ma i l :i f t 2 3 @1 6 3 . c o i n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郑宗林黄朝芳(湖南晶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彭银宏(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科学系)摘要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

有关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的生态对策,对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苗种培育、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综述了饥饿对鱼类生长、存活、行态、行为以及补偿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鱼类饥饿生长补偿生长进展1.饥饿对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1.1对生长的影响仔鱼的生长率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热能摄入(摄食)和温度可能是最重要的。

而且在早期生活史领域,营养相关被认为是影响早期生命力的一个主要相关因素。

因此鱼类早期的摄食与生长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如果仔鱼不能正常摄食而处于饥饿状态,则生长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仔鱼生长率的估算通常用体重和长度来衡量。

通常状况下,随着饥饿的进行,体重会急剧下降,表现出/负增长0,而体长往往无变化,甚至会有所增加。

这些变化特征不仅表现在仔鱼期,在幼鱼等时期也会表现出类似的情况。

根据宋昭彬等(1998)报道,南方鲇仔鱼在饥饿期间,身体长度无显著变化。

饥饿仔鱼的长度也可能出现/负增长0,如饥饿大西洋鲱,条纹石鱼旨仔鱼长度有少量变短,Kin和Blax-ter认为,这是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仔鱼为保障活动耗能,提高摄食和存活的一种适应。

饥饿使仔鱼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饥饿仔鱼的生长发育受阻是一种普遍现象,通过研究仔鱼的生长,可以评价鱼类的营养状况。

1.2对存活的影响早期生活史是鱼类最脆弱、最关键的阶段。

当仔鱼前期的卵黄被耗尽时,需要在短期内转向外界摄食。

如果不能建立外界摄食,便进入饥饿期(Blaxter和Hempel,1963年)。

H jort最早指出,鱼类种群密度的变动多半取决于当年仔鱼群的存活率。

大批仔鱼在初次摄食期间饥饿引起的死亡是当年仔鱼群剧烈变动的潜在原因之一。

现在已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饥饿和敌害,捕食是海洋鱼类仔鱼死亡的主要因素0。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前言:由于自然界中季节更替,环境剧变或生物分布不均等原因,野生鱼类普遍存在周期性缺食或营养匮乏的现象。

作为生理学上的一种适应,野生鱼类能够通过降低基本代谢水平及消耗自身组织贮存的营养物质,从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面发展了对食物不足甚至饥饿胁迫的忍受能力。

从50年代以来,为了评价鱼类营养状况,探讨摄食水平,区分正常摄食鱼和饥饿鱼,不同学者已从形态学、生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学、生物化学、酶学、代谢生理学等不同方面作了许多研究。

研究表明:在饥饿状态下,鱼类行为异常,组织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改变酶活性、激素水平来降低代谢水平,并通过利用鱼体自身的贮能物质(如糖原、脂肪、蛋白质等)提供能量,从而能忍耐一段时间的饥饿。

另外,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不同。

有关饥饿对鱼类生理学状况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胁迫的生态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方面的资料对渔业资源管理及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饥饿对鱼类代谢水平的影响鱼类可调节自身的能量分配以适应食物的缺乏,饥饿状态下鱼类代谢水平将明显下降。

Mehner & Wieser发现河鲈幼鱼在20℃下饥饿15d后代谢率下降了约45%;Du Preeze报道了斑点石鲈饥饿5d后耗氧率下降了34%;张波等发现南方鲇幼鱼在27.5℃下饥饿20d代谢率下降了约47%;崔奕波等测得草鱼在30℃下饥饿35d后的代谢率明显低于Wiley等在正常状态下的测定值。

由于饥饿对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标准代谢的测定方法中应考虑饥饿因素。

标准代谢是指鱼类在禁食、静止状态下的代谢率。

它代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鱼类维持生命的最低代谢水平,即标准代谢是定义在一定饥饿状态下的。

而饥饿状态下鱼的代谢率将逐渐下降,饥饿处理的时间不同测得的代谢率将会不同。

因此我们认为在测定标准代谢时有必要将对鱼处理的时间进行规范化,使标准代谢的测定值更具有可比性。

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大口黑鲈生长的影响

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大口黑鲈生长的影响

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大口黑鲈生长的影响李庆勇叶林刘艺林海强巫树东刘贵明(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广东惠州516000)摘要大口黑鲈规模化养殖中易出现脂肪肝等疾病,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试验基于鱼类补偿生长这一现象,采用“饥饿—投喂—再饥饿—再投喂”的循环饥饿投喂模式来研究大口黑鲈的补偿生长效应,探讨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大口黑鲈健康状况及补偿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饥饿1d+投喂2d的循环投喂模式,能够综合平衡大口黑鲈生长速度、成活率、饵料系数、肥满度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最终能够实现最大限度节省饲料、人力,提升养殖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大口黑鲈;循环饥饿投喂;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中图分类号S96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7-0156-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7.03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自然界中的鱼类经常会因季节、气温和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面临食物短缺问题,在人工养殖过程中也可能因为饲料投喂不足或抢食不均而遭受饥饿胁迫[1-3]。

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鱼类在恢复食物供给后会出现一段快速生长期,其生长速度快于同期非饥饿的鱼类,这一现象称为鱼类的补偿生长[4-5]。

研究结果表明,补偿生长在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和降低劳动力成本等方面有积极作用,甚至能通过减少氮排放降低水体污染。

然而,鱼类补偿生长的程度因其种类、生长阶段、饲料组成、饥饿和恢复投喂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鱼类的补偿生长机理比较复杂,一般来讲,摄食率增加、饲料转化率提高、蛋白质合成加快以及能量储备增加是其主要的生理机制。

一些研究还表明,鱼类对饥饿的耐受力有一定限度,在这个限度内,鱼体可通过加快生长速度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来实现补偿生长,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则会因摄食量不足或鱼体生理机能下降而出现消化功能衰竭等现象,从而丧失补偿生长能力。

饥饿及再投喂对鱼类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文献综述】

饥饿及再投喂对鱼类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水产养殖饥饿及再投喂对鱼类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摘要:我国对补偿生长的研究报道始于80年代,期间对超补偿生长,完全补偿生长等不同的4类补偿生长类型研究甚多。

由于补偿生长在动物饲养中的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当今动物养殖业研究的重要部分。

针对水产动物补偿生长的研究较为广泛,涉及鱼类、贝类、甲壳类中的30 多个种。

在一些兽类中,补偿生长规律已被利用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比较饥饿和恢复投喂后消化器官结构的变化和鱼体生长情况,可以看出结构的恢复与补偿生长是一致的,结构达到或超过对照组,补偿生长才可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和归纳了80年代至今的一些有关文献和研究进展及其研究的种类。

关键词:饥饿;再投喂;消化道;组织学;切片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饥饿条件下鱼类生理生态学变化和能量代谢及其恢复进食后的生长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关补偿生长的类型及其机理的研究也颇多,补偿生长是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暂时性食物短缺导致的体重发育补偿,利用补偿生长理论投喂鱼类是一种科学的投喂方式。

它能够提高饵料转化率、生态转化效率,降低饵料系数;可以防止鱼体肥胖,降低体脂,提升商品鱼的品质,还可以控制“性早熟”的发生。

鱼类消化道组织学的变化与补偿生长是一致的,本文的写作是为了日后作关于黑魢消化道组织且片提供理论依据。

1、饥饿再投喂及补偿生长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在80年代国内首次报道了有关超补偿生长的研究,在1998年谢小军从量的角度将补偿生长分为4 类:(1)超补偿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饥饿后再复食一段时间,鱼的体重增加超过相同时间连续喂食组鱼的体重增加量。

如红鳟饥饿了3 周后饱食3 周,具有超补偿生长能力。

(2)完全补偿生长指饥饿后恢复生长的个体,其体重的增加量能达到或接近在相同时间内持续喂食组个体的增重量。

南方鲇饥饿1 6 d 后饱食3 周,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

(3)部分(有限)补偿生长指在饥饿后复食能正常生长,甚至生长速度在短期内有所加快,但体重增加不能赶上相同时间内持续喂食组。

饥饿及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糖代谢的影响_刘璐

饥饿及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糖代谢的影响_刘璐

饥饿及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糖代谢的影响3刘 璐 吴立新33 张伟光 吴 垠 刘 瑜 邓宏相(大连水产学院辽宁省省级高校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摘 要 研究了日本囊对虾在饥饿和再投喂下血糖、肝胰脏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状态下,日本囊对虾肝胰脏糖原含量和血糖浓度在饥饿开始时迅速下降,肌糖原含量在饥饿10d 时下降到最低值,在饥饿10~15d 时通过糖原异生作用又恢复至最初水平,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糖原含量持续下降.恢复投喂后,肝胰脏糖原含量和肌糖原含量均能得到较好恢复,饥饿10d 和15d 组的血糖浓度在恢复投喂10d 后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饥饿25d 组的血糖浓度始终显著低于对照.表明饥饿时间过长,对血糖浓度的恢复有较大影响.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饥饿 再投喂 糖代谢文章编号 1001-9332(2007)03-0697-04 中图分类号 S917 文献标识码 A Effects of st arva ti on and re 2feed i n g on carbohydra te m et abolis m of M a rsupenaeus japon icus .L I U Lu,WU L i 2xin,Z HANG W ei 2guang,WU Yin,L I U Yu,DENG Hong 2xiang (Key L aboratory of Hyd robiology in L iaoning P rovince ’s U niversities,D alian F isheries U niversity,D alian 116023,L iaoning,China ).2Ch in .J.A ppl .Ecol .,2007,18(3):697-700.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d the variati ons of glucose concentrati on in hae moly mph and glycogen concentrati on in hepat opancreas and muscle of M arsupenaeus japonicus under starvati on and re 2feed 2ing .Gr oup s C,S 1,S 2and S 3were dep rived of f ood f or 0,10,15and 25days,res pectively,and then re 2fed f or 10days .Under starvati on,the glucose concentrati on in hae moly mph and glycogen concentrati on in hepat opancreas decreased rap idly at the beginning,and the glycogen concentrati on in muscle was the l owest after 102day fasting .I n the foll owing 5days,the glucose concentrati on in hae moly mph and glycogen concentrati on in hepat opancreas and muscle recovered t o their initial lev 2els due t o gluconeogenesis,but the glycogen concentrati on kep t declining with fasting .After re 2feeding,the glycogen concentrati on in hepat opancreas and muscle recovered well,and the glucose concentrati on in hae moly mph had a shar per increase in gr oup s S 1and S 2than in gr oup C,but was markedly less in gr oup S 3than in gr oup C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 ong 2ter m starvati on had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glucose concentrati on in hae moly mph .Key words:M a rsupenaeus japon icus ;starvati on;re 2feeding;carbohydrate metabolis m.3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21049)、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52383号)和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A类)资助项目(202132030).33通讯作者.E 2mail:wulixin@dlfu .edu .cn 2006202226收稿,2006212230接受.1 引 言由于环境变迁、季节更替以及食物分布在时空上的不均匀性,自然界的水生动物经常在其生命周期中面临食物资源短缺而受到饥饿胁迫[19].在饥饿状态下,动物的代谢机能发生改变,并动用自身的贮存物质提供能量.由于食性、生活方式、摄食饵料的质量及身体结构等差异,不同种类动物对饥饿的适应调节不同.有关饥饿对鱼类生化组成影响已有较多报道[11,17,20],饥饿期间鱼类动用身体贮能物质有先后次序,但不同种类之间有较大差别;甲壳动物对机体贮能物质的动用也有先后次序,如褐虾(C rangon crangon )首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代谢能源,接着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最后主要以蛋白质供能[16];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 inensis )在饥饿期间主要依靠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18];大颚糠虾(Gnathophausia ingens )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随后以脂肪为主要代谢能源[15].此外,饥饿期间甲壳动物还可以交替利用机体能源物质[1,3].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虾类———日本囊对虾(M ar 2supenaeus japonicus )为试验对象,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其糖代谢的影响,旨在揭示甲壳动物对饥饿胁迫的生理适应对策,并对其资源管理及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3月 第18卷 第3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 lied Ecol ogy,Mar .2007,18(3):697-7002 材料与方法211 供试材料日本囊对虾400尾购于大连金瑞水产有限公司.体质量(13108±2140)g,体长(10137±0173) c m,均为健康活泼个体.实验开始前驯养于水泥池(310m×610m×115m)中,每天投喂鲜活日本沙蚕(N eanthes japonica)2次.实验使用盐度为30~32的天然海水,使用前用300目筛绢过滤,采用静水连续充气系统,每天换水1/3~1/2,水温19℃~21℃.驯养1周后,选取200尾大小相近的虾进行实验. 212 研究方法对照组C以及处理组S1、S2和S3分别饥饿0、10、15、25d,再饱食投喂10d,每组50尾对虾.为防止饥饿引起对虾自残,将对虾装入聚乙烯网笼进行单尾养殖.在饥饿0、5、10、15、25d及在恢复投喂后的2、5、10d时分别取血淋巴、肝胰脏和肌肉样品(其中饥饿5d时的样品取自S1组),每组每次随机取9尾虾,每3尾为1个样品.213 样品制备与测定21311血浆制备 取活体日本囊对虾用无菌注射器从围心腔处取血,血淋巴与抗凝剂等比例混合,在4℃下以4000r・m in-1离心10m in,取上清液为血浆样品.21312肝胰脏及肌肉样品制备 解剖抽血后的日本囊对虾,取出肌肉和肝胰脏,称量后置于-20℃下保存.21313血糖和糖原的测定 血糖采用邻甲苯胺法,糖原采用苯酚硫酸法[8].214 数据处理血糖浓度(葡萄糖mg・L-1)=(测定管光密度/标准管光密度)×C标糖原测定标准曲线公式为Y=111421X-010288(R2=019949)式中,C标为葡萄糖标准溶液浓度(011mg・L-1),Y 为糖原浓度(mg・g-1),X为吸光度值.采用SPSS1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当单因素方差分析(one2way ANOVA)达显著差异(P< 0105)后,进行Duncan’s多重比较检验组间差异.3 结果与分析311 恢复投喂期间日本囊对虾的体质量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期间各组日本囊对虾体质量没有显著变化,且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表1 恢复投喂期间日本囊对虾体质量变化Tab.1 Changes of body ma ss of M.japon icus after re2 feed i n g(g)恢复投喂时间Refeeding ti m e(d)C S1S2S3012183±119013112±210214109±212813144±2142 212161±117711166±118812154±211813130±1185 513145±216812162±213012180±213212164±1194 1013195±216712139±210713137±211812182±2132 C:对照Contr ol;S1:饥饿10天Starvati on f or10days;S2:饥饿15天Starvati on f or15days;S3:饥饿25天Starvati on f or25days.312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血糖浓度的影响从图12Ⅰ可以看出,饥饿对日本囊对虾血糖浓度的影响总体呈下降趋势,在饥饿的0~10d,浓度逐渐降低;在饥饿的10~15d,血糖浓度开始逐渐上升,至第15天,血糖浓度高于初始值;但在饥饿15d 后,血糖浓度急剧下降,至第25天,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从图22Ⅰ可以看出,对照组血糖浓度总体上呈缓慢的上升趋势.对于饥饿处理组,在恢复投喂的第2天,S1、S2组中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S3组的图1 饥饿期间日本囊对虾血糖(Ⅰ)、肝胰脏糖原(Ⅱ)和肌糖原(Ⅲ)的变化F i g.1 Variati ons of glucose in hae moly mph(Ⅰ),haepat o pan2 creas(Ⅱ)and muscle(Ⅲ)of M.japonicus during starvati on.不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105)Values with different super2 scri p ts me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0105level.下同The same bel ow.896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8卷图2 再投喂期间日本囊对虾血糖(Ⅰ)、肝胰脏糖原(Ⅱ)和肌糖原(Ⅲ)的变化F i g.2 Variati ons of glucose in hae moly mph(Ⅰ),haepat o pan2 creas(Ⅱ)and muscle(Ⅲ)of M.japonicus during refeeding. C:对照Contr ol;S1:饥饿10d Starvati on for10days;S2:饥饿15d Starvati on for15days;S3:饥饿25d Starvati on for25days.血糖浓度比对照组较低.在恢复投喂的第5天,整体上来说,除S3组外其他处理组血糖浓度都有所上升,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在恢复投喂的第10天, S1、S2组中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3组的血糖浓度仍无上升趋势.313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肝胰脏糖原含量的影响从图12Ⅱ可以看出,饥饿使日本囊对虾肝胰脏糖原含量下降.在饥饿的0~10d,肝胰脏糖原含量下降;在饥饿的10~15d,肝胰脏糖原含量显著上升,但还是低于饥饿初始值;在饥饿15~25d,肝胰脏糖原含量迅速下降,至第25天,达到最低值,与初始值差异显著.从图22Ⅱ可以看出,在恢复投喂之初,对照组肝胰脏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各处理组;在恢复投喂的第2天,所有处理组的肝胰脏糖原含量也都有所上升,但是至恢复投喂的第5天,所有处理组的肝胰脏糖原含量仍显著低于对照组;至恢复投喂的第10天,各处理组肝胰脏糖原含量均上升,达到对照组水平.314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肌糖原含量的影响从图12Ⅲ可以看出,饥饿期间日本囊对虾肌糖原含量呈波动变化.在饥饿0~5d,肌糖原含量逐渐升高,并达到整个饥饿期间的最高值.在饥饿的第10天,肌糖原含量下降至整个饥饿期间的最低点;至饥饿的第15天,肌糖原含量显著上升;但继续饥饿至第25天,肌糖原含量又显著下降.总体上,在饥饿10d后,肌糖原含量始终显著低于初始值.从图22Ⅲ可以看出,在恢复投喂之初,处理组的肌糖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至恢复投喂的第2天,所有处理组的肌糖原含量都有所上升,但仍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至恢复投喂的第5天时,除S3组肌糖原含量仍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两个处理组的肌糖原含量达到对照水平;至恢复投喂的第10天, S1组的肌糖原含量仍持续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而S2和S3组的肌糖原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4 讨 论411 日本囊对虾在饥饿状态下血糖、肝胰脏糖原和肌糖原的变化糖原含量减少主要是由于缺乏食物(糖原主要来源)和动物自身代谢消耗较多.研究表明,在饥饿状态下,鱼类可通过分解肝糖原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因为血糖对动物完成其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血糖浓度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糖中枢就会加速肝糖原分解以补充血糖[14].中枢神经系统也通过激素间接调节血糖浓度,鱼类类胰高血糖素、多肽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首先升高,加速肝糖原分解生成血糖;然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类胰高血糖素多肽激素均明显降低,肝糖原分解减弱,血糖水平也逐渐降低[13].本研究中,日本囊对虾的血糖浓度和肝胰脏糖原含量在0~10d 均明显下降.肌肉中因缺乏葡萄糖262磷酸酶,不能参与血糖水平调节,仅能满足肌肉组织本身氧化供能之需[5,7,9].到饥饿的第10天,肌糖原含量也达到了最低点,表明此时对虾体内的能源物质———糖类已经基本被消耗,需要其他能源物质的补充.在饥饿的10~15d,血糖浓度、肝胰脏糖原含量和肌糖原含量均大幅度提高,表明饥饿状态下组织糖原在消耗过程中往往伴随有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糖原异生过9963期 刘 璐等:饥饿及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糖代谢的影响 程,以保持肝脏具有维持血糖所必需的最低量的糖原[3,6].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糖原异生作用也不能提供足够的糖原,在饥饿15~25d时,能源物质被耗尽,导致血糖、肝胰脏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持续下降.因此,在饥饿状态下,对虾首先动用肝胰脏糖原维持血糖浓度,而肌糖原不分解为血糖,在饥饿开始时其含量没有下降,而后通过糖酵解途径进行分解,为肌体提供能量.412 日本囊对虾在饥饿后恢复投喂阶段血糖、肝胰脏糖原、肌糖原的变化在恢复投喂后,许多鱼类的血糖浓度和肝糖原含量都能得到很好的恢复,肌糖原含量可出现超常增长现象,如真鳕(Gadus m orhua)[4,12]、白斑狗鱼(Esox lucius)[10].本研究表明,日本囊对虾恢复投喂后可立刻高速合成糖原,使得肝胰脏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得到恢复,其中S1组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S1、S2组的血糖浓度在恢复投喂后显著高于对照.出现这种超常增长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由于糖代谢调节紊乱,二是糖类作为组织恢复的能量来源[2,12].S3组的血糖浓度与恢复投喂前变化不大,始终显著低于对照.说明饥饿时间较短时,恢复投喂后血糖浓度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而饥饿时间过长,则对血糖浓度的恢复有较大影响.参考文献[1] BarclayMC,DallW,S m ith DM.1983.Changes in li p2id and p r otein during starvati on and the moulting cyclein the tiger p ra wn,Penaeus esculentus Has well.Journalof Experi m entalM arine B iology and Ecology,68:229-244[2] Beardall CH,Johnst on I A.1985.The ultrastructure ofmyot omal muscles of the saithe Pollachius viens L.f ol2l owing starvati on and refeeding.European Journal ofCell B iology,39:105-111[3] B iesi ot P M,Capuzzo J M.1990.D igestive p r otease,li2pase and a mylase activities in stage I larvae of the Amer2ican l obster,Ho m arus am ericanus.Co m parative B io2che m istry and Physiology,95A(1):47-54[4] B lack D,Love R M.1986.The sequential mobilisati onand rest orati on of energy reserves in tissues of A tlanticcod during starvati on and refeeding.Journal of Co m par2ative Physiology,156:469-479[5] Chapelle G,Peck LS,Clarke A.1994.Effects of feed2ing and starvati on on the metabolic rate of the necr opha2gous Antarctic a mphi pod W aldeckia obesa.Journal ofExperi m entalM arine B iology and Ecology,183:63-76 [6] Cherringt on AD,V ranic M.1986.Hor mone contr ol ofgluconeogenesis in vitr o.B oca R aton,1:15-37 [7] Cuzon G,Cahu C,A ldrin JF,et al.1980.Starvati oneffect on metabolis m of Penaeus japonicus.P roceedingsof the W orld M ariculture Society,11:410-423[8] Gui Y2M(桂远明),W u Y(吴 垠),L i D2T(李丹彤).2004.Functi onal Experi m ents of Aquatic Ani2mals.Beijing:Chinese Agriculture Press.(in Chinese) [9] I keda T.1977.The effect of laborat ory conditi on on theextrapolati on of experi m ental measure ments t o the ecol o2gy of marine zoop lankt on.Ⅳ.Changes in res p irati onand excreti on rates of Boreal zoop lankt on s pecies main2tained under fed and starved conditi ons.M arine B iolo2gy,41:241-252[10] I nce BW,Thor pe A.1976.The effects of starvati on andf orce2feeding on the metabolis m of the Northern p ike,Esox lucius L.Journal of Fish B iology,8:79-88 [11] I nce B W,Thor pe A.1976.The in vivo metabolis m of[14C]glucose and[14C]glycine in insulin2treatedNorthern p ike(Esox lucius L.).General and Co m para2tive Endocrinology,28:481-486[12] Ka m ra SK.1966.Effect of starvati on and refeeding ons ome liver and bl ood constituents of A tlantic cod(Gadusm orhua L.).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Research B oard ofCanada,23:975-982[13] Moon T W,Foster G D.1989.Changes in pep tide hor2mone and liver enzy mes in the rainbow tr out dep rived off ood f or6weeks.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67:2189-2193[14] Nagai M,I keda S.1971.Carbohydrate metabolis m infish.I.Effects of starvati on and dietary compositi on onthe bl ood glucose level and the hepat opancreatic glyco2gen and li p id contents in car p.B ulletin of the JapaneseSociety of Scientific Fisheries,37:404-409[15] Quetin LB,Ross R M,Uchi o K.1980.Metabolic char2acteristics of m id water zoop lankt on:Ammonia excreti on,O∶N rati os,and the effect of starvati on.M arine B iolo2gy,59:201-209[16] Regnault M.1981.Res p irati on and ammonia excreti onof the shri m p C rangon crangon L.:M etabolic res ponset o p r ol onged starvati on.Journal of Co m parative Physiol2ogy,141:549-555[17] Sat oh S,Takeuchi T,W atanabe T.1984.Effect of star2vati on and envir on mental te mperature on p r oxi m ate andfatty acid compositi on of T ilapia nilotica.B ulletin of theJapanese Society of Scientific Fisheries,50:79-84 [18] W u LX,Dong S L,W ang F,et pensat orygr owth res ponse f oll owing peri ods of starvati on in Chi2nese shri m p,Penaeus chinensis O sbeck.Journal ofShellfish Research,19(2):717-722[19] Xie X2J(谢小军),Deng L(邓 利),Zhang B(张波).1998.Advances and studies on ecophysi ol ogicaleffects of starvati on on fish.A cta Hydrobiologica S inica(水生生物学报),22(2):181-188(in Chinese) [20] Zhu X2H(朱鑫华),M iao F(缪 锋),Xian W2W(线薇薇).2001.The effect of compensat ory gr owth onpatters of fisheries ecol ogy.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水产学报),25(3):265-269(in Chinese)作者简介 刘 璐,女,1981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E2mail:jinglinglulu@责任编辑 肖 红007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8卷。

鱼类饥饿生理与补偿生长研究进展

鱼类饥饿生理与补偿生长研究进展

鱼类的饥饿生理和补偿生长研究进展王晓娟艾春香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3610051.1饥饿对鱼类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机制1.1.1饥饿对鱼类生长发育的影响鱼类生长是指鱼类体质量、体长、体成分以及能量等的数量变化过程,是摄入含能物质、同化自身和异化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Brett,1979),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饥饿胁迫对鱼类生长,尤其是对其早期阶段的生长影响显著(Dou et al,2002;Gisbert et al,2004;Peña et al,2005;Dou et al,2005;Shan et al,2008a;Shan et al,2008b;Shan et al,2009)。

研究表明,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体质量、内脏质量、内脏比、肥满度等指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饥饿影响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刘波等,2009)。

在自然界中,由于摄食者和被摄食者存在时空分布格局的差异,以及季节的演替、疾病的危害、环境的突变和种间种内的竞争等原因,多数动物经常面临食物资源的匮乏,造成生长停滞,甚至出现负生长现象,这种因食物短缺或营养匮乏的鱼类在食物供给恢复正常后经常表现出一种快速生长,称为鱼类的补偿性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或获得性生长(catch–up growth) (Miglavs & Jobling,1989;Jobling et al,1994;Zamal & Ollevier,1995),也有人认为这种因食物限制抑制动物生长,而后恢复投喂时发生的动物体快速生长现象被称作补偿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更合适(Jobling,2010)。

研究发现,许多鱼类存在补偿生长现象。

杂交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 × L.macrochirus)“饥饿-饱食”实验发现,循环投饵组的鱼绝对生长率是对照组鱼的2倍(Hayward et al,1997)。

饥饿对大鳞副泥鳅形态性状的影晌

饥饿对大鳞副泥鳅形态性状的影晌
2 1 饥 饿对大 鳞副 泥鳅形态 性状 的影响 .
表 1 饥饿对大鳞副泥鳅形态参数的影响
形态特 饥饿时间
叁 熬
全长 (m 1.1 .6 c ) 38 ±1 2 1.8 09 37 ± .3

1. ± 39 n9 0

1.1 12 1.9 .3 30 ±.7 39 ±1 0
Th n u n e o t r a i n u o h r mi u n s d b y n s e I f e c fS a v to p n t e Pa a s r u a r a u l g
Ch n ewe e gW i i
( i c neC l g f n ig ecesC lg , nig26 1 ,hn ) Lf S i c ol eo qn ahr o ee A qn 4 0 C ia e e e A T l 1
比脏 重 =W,w / 比肝 重 =W W /
肥 满度 ( ) 体重/ 长 1o K = 体 × 0
用统计 软件 Ss 30 E cl 03进行相 关数 据 的 ps . , xe 20 l
处理。
早期的单一考虑外形参数的变化来判别鱼类的饥饿状态, 有研究者认为 , 引入体重, 内脏团重 和空壳重的因素与形 态参数相结合 , 可较好地对鱼类的饥饿状态做 出判别 。
主因子共 解释 了总变异 的 8 .9 %。第一主因子由体 高、 1 15 体重、 长和净体重影响 , -  ̄ 因子 主要 负荷肝 重和 比肝 体 g-
重的变化 , 第三主因子解释 内 重和比脏 重, 脏 在第四主 因子 中 起作 用的性状是全 长。
关键词 : 大鳞副泥鳅 ; 饥饿 ; 形态形状 ; 主成分分析 ; 因子 主 中图分类号 ¥6 . 9 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1 2 07— 7 1 2 1 ) 1—10- 2 1 0

饥饿不同时间后投喂对许氏平鮋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饥饿不同时间后投喂对许氏平鮋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饿 1 2 d时粗脂肪含量 比饥饿前降低了 1 9 . 3 3 %( P < 0 . 0 5 o恢 复投 喂后 , 各试验组间鱼体水分 、 粗蛋 白、 粗脂肪和 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 J D > 0 . 0 5 ) 。s 9和 S 1 2 组 中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 s 0组( P < 0 . 0 5 ) 。 关键词 : 许 氏平触 ; 饥饿 ; 再投喂 ; 生长 ; 生化组成
成 的变化。结果表 明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 ,幼鱼体质量逐渐 降低 ,各饥饿组 鱼体质量显著低于同期对 照组 ( P < O . 0 5 ) 。 恢复投喂后 , s 3 组体质量 、 增重率 ( WG R) 和特定生长率 ( S C R) 显著高于对照组 S 0 ( P < O . 0 5 ) , s 6与 s 0
2 . K e y L a b wa t e r F i s h e y r G e n e t i c s a n d B r e e d i n g o f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J i n a n 2 5 0 0 1 3 , C h i n a )
c a g e , s t a r v e d f o r 0( S 0 ) , 3( S 3 ) , 6( S 6 ) , 9( S 9 ) , a n d 1 2( S 1 2 ) d a n d r e f e d or f 2 7 d , 2 4 d , 2 1 d , a n d 1 8 d a t wa t e r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组无显著差异 ( J P > 0 . 0 5 ) , 而s 9与 S 1 2组未 能达到 s 0 水平 ( P < 0 . 0 5 ) 。s 3组食物转化率 ( F C E) 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 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 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养殖技术“长嘴就要吃”,泥鳅也不例外,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但是如何吃出最佳成效,这是饵料的投喂技巧。

为了使泥鳅吃饱吃好,快速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在泥鳅的投喂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四定四看”的原则。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一、“四定”投喂技巧池塘饲养泥鳅,鳅苗在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环境后再投饲料。

1.定时待池塘中的泥鳅集群到食台上摄食后,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每天投喂饲料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从而使泥鳅养成按时来摄食的习惯。

一般日投喂两次,上午8—9时投喂一次,下午14—15时投喂一次。

在泥鳅生长的高峰季节,晚上19—20时还应投喂一次。

2.定量每天投喂的饲料量一定要做到均衡适量,防止过多或过少,以免饱饥失常,影响消化和生长,要按水温的高低以及池塘中泥鳅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当池塘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相应减少日投饲量或停止投饲;在生长的高峰季节,要结合每天检查食台的情况,科学地确定每天的投喂量,其中晚上的投喂量应占到全天投饲量的50%~60%。

定量投喂,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减轻鳅病和促进泥鳅正常生长。

3.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安全卫生、适口、水中稳定性好,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合理,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发霉、腐败变质的饲料不仅营养成分流失,失去投喂的意义,当池塘中泥鳅摄食后,还会引发疾病及其他不良影响。

要依据不同水温,投喂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含量合理的配合饲料,促进泥鳅快速生长。

4.定位在泥鳅苗种刚入池的几天里,开始投喂饲料时,先是将粉状饲料沿池塘四周定时均匀投撒,逐渐将投喂的地点固定在食台周围,然后将投饲点固定在食台上,使泥鳅形成定时到食台上摄食的习惯。

一般每亩池塘设1~2平方米的食台4~6个。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邢殿楼;张士凤;吴立新;刘靖;蔡勋【期刊名称】《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05(020)004【摘要】研究了饥饿(20 d)和再投喂(5 d)条件下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及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即从饥饿开始时的200 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38 μg/(g·h),下降了31%;CO2排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200 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20 μg/(g·h),下降了40%;排氨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6.049 μg/(g·h)升至饥饿结束时的7.808 μg/(g·h),增加了29.1%;氧氮比(O/N)表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泥鳅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而后主要利用蛋白质;呼吸熵(RQ)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恢复投喂后5 d,耗氧率和CO2排出率明显上升,均达到饥饿初始值(180 μg/(g·h))的90%;排氨率继续上升,达到9.208 μg/(g·h),比饥饿初始值提高了52.2%;O/N和呼吸熵均呈上升趋势.【总页数】5页(P290-294)【作者】邢殿楼;张士凤;吴立新;刘靖;蔡勋【作者单位】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493.8【相关文献】1.长期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不同组织糖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J], 杜启艳;王萍;王友利;常重杰2.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长蛸存活、生长以及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 [J], 宋旻鹏; 汪金海; 陈智威; 李希豹; 郑小东3.饥饿再投喂对花鲈幼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胡玲珠;周宣羽;张顺;徐善良4.饲料投喂、饥饿与活饵再投喂对鳜幼鱼糖代谢的影响 [J], 马晨夕;赵金良;曾萌冬;宋银都;周云红5.饥饿和再投喂对两种泥鳅不同组织细胞转录活性的影响 [J], 杜启艳;常重杰;南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期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不同组织糖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长期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不同组织糖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长期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不同组织糖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杜启艳;王萍;王友利;常重杰【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8(032)004【摘要】研究长期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肝、消化道和肌肉3种组织细胞糖原、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变化.对泥鳅进行饥饿处理,0~28 d不喂养食物,29~35 d恢复正常喂食.分别于0,7,14,21,28和35 d取材,利用显微石蜡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其肝、消化道和肌肉细胞糖原、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糖原的量减少,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增强,投喂后,糖原量、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整个过程中,它们的变化存在组织差异.泥鳅中酸性和碱性磷酸酶均与长期饥饿条件下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总页数】6页(P488-493)【作者】杜启艳;王萍;王友利;常重杰【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相关文献】1.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 [J], 邢殿楼;张士凤;吴立新;刘靖;蔡勋2.饥饿对大鳞副泥鳅不同组织糖原、ACP和ALP的影响 [J], 王萍;杜启艳;南平;常重杰3.泥鳅消化道过氧化物酶、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非特异性酯酶的分布与组织定位 [J], 曹新芳;黄卉卉;任秋楠;陈婷婷;王静;张盛周4.饥饿应激对泥鳅3种组织糖原,ACP和ALP的影响 [J], 康绍乐;杜启艳;王萍;李宁宁;常重杰5.饥饿和再投喂对两种泥鳅不同组织细胞转录活性的影响 [J], 杜启艳;常重杰;南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饥饿和再喂食对泥鳅生化组成的影响

饥饿和再喂食对泥鳅生化组成的影响

饥饿和再喂食对泥鳅生化组成的影响吴立新;蔡勋;陈炜【期刊名称】《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06(25)1【摘要】研究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在18±0.5℃下,饥饿20 d和恢复喂食8 d的生化组成变化。

结果表明,在饥饿初期,泥鳅鱼体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地下降,饥饿15 d后,脂肪的降低量减少并趋于稳定,而蛋白质的含量则进一步显著降低。

这表明在饥饿过程中,泥鳅首先动用机体的脂肪和蛋白质提供能源,饥饿至一定程度后则主要利用蛋白质。

恢复喂食后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均迅速回升,其中恢复喂食5 d后,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均达到初始水平。

水分和灰分在饥饿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恢复后便开始下降;饥饿20 d后,鱼体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有一定的增加和降低,另外n-3系列脂肪酸含量升高,而n-6系列脂肪酸几乎不变。

【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泥鳅;饥饿;再投喂;生化组成;脂肪酸【作者】吴立新;蔡勋;陈炜【作者单位】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相关文献】1.饥饿和再投喂对漠斑牙鲆生化组成的影响 [J], 陈雷;姜志强;吴丹2.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J], 阿荣;吴立新;姜志强;李滑滑;陈炜;李洪宇;倪晨华;金康;3.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J], 阿荣;吴立新;姜志强;李滑滑;陈炜;李洪宇;倪晨华;金康4.饥饿后再投喂对星斑川鲽生化组成以及能值的影响 [J], 孙向军;梁拥军;张升利;苏建通;尤宏争;姜志强5.饥饿和再投喂对白斑狗鱼生长性能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J], 杜劲松;高攀;胡建勇;牛建功;时春明;黄永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4期大连水产学院学报Vol.20No.4 2005年12月JOURNAL OF DALIAN FISHERIES UNIVERSITY Dec.2005文章编号:1000-9957(2005)04-0290-05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邢殿楼,张士凤,吴立新,刘靖,蔡勋(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摘要:研究了饥饿(20d)和再投喂(5d)条件下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耗氧率、CO排2出率及排氨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即从饥饿开始时的200!g/(g·1)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38!g/(g·1),下降了31%;CO排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2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200!g/(g·1)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20!g/(g·1),下降了40%;排氨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6.049!g/(g·1)升至饥饿结束时的7.808!g/(g·1),增加了29.1%;氧氮比(O/N)表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泥鳅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而后主要利用蛋白质;呼吸熵(RO)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

恢复投喂后5d,耗氧率和CO排出率明显上升,均达到饥饿初始值(180!g/(g·1))的90%;排氨率继续上升,达到29.208!g/(g·1),比饥饿初始值提高了52.2%;O/N和呼吸熵均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泥鳅;饥饿;再投喂;能量代谢中图分类号:O493.8 文献标识码:A关于饥饿对鱼类代谢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做过一些研究[1~4],其中多数是研究整个饥饿阶段鱼类代谢率的变化,而很少研究恢复投喂阶段鱼类代谢率的变化特征[5]。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食性杂,抗病力强,生长快,价格高,是一种非常适合养殖的经济鱼类和试验鱼材料。

本文作者研究了泥鳅在饥饿和再投喂状态下的代谢率,探讨了泥鳅对饥饿的适应能力,旨在为鱼类能量学理论研究和该鱼的人工养殖提供新的资料。

!"材料与方法!#!"试验鱼来源和暂养试验于2004年4月14日至5月11日在大连水产学院鱼类实验室进行。

试验用鱼购于大连市长兴市场,体重为(11.6212.22)g。

选择其中健壮活泼个体分别放入2个聚乙烯水槽(200L)中,每个水槽放100尾,驯养1周后开始试验。

驯养期间日投喂1次(饲料配方见表1),日换水量为1/3,水温保持在(17.510.5)C。

试验用水为自来水,需经241充分曝气。

!#$"试验方法试验开始前对泥鳅停食2d,以排空粪便。

饥饿期为20d,恢复投喂期为5d。

试验期间每5d取样1次,每次随机取出20尾分别放入10个呼吸瓶(约6.5L)中,每瓶2尾,用保鲜膜将瓶口封好,放入控温水槽中,水温控制在(18.010.5)C,同时设一个空白对照瓶。

维持51后(保证瓶中溶氧在5mg/L以上),取水样进行测量。

排出率及排氨率的测定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用奈氏试剂法测定氨氮,通过1.2.1 耗氧率、CO2收稿日期:2004-11-29基金项目:大连水产学院博士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3)作者简介:邢殿楼(1953-),男,高级实验师。

E-mail:xingdianlou@测定水的碱度C A 、pH 、温度等来计算CO 2排出率。

用Mp120-1型电子天平称取鱼的湿体重(精确至0.01g )。

表1 泥鳅饲料配方及营养成分Tab.1 Formulation and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iet for orientalweatherfis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饲料配方/(g ·kg -1)鱼粉豆粕棉粕玉米粉麸皮添加剂1)磷酸二氢钙营养成分w /%(干物质)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能值/(kJ ·g -1)含量20025040370120101018.6029.206.777.9819.19注:1)添加剂中含质量分数为10%的胆碱和5%的维生素,其它为矿物盐。

耗氧率、CO 2排出率和排氨率分别以下式计算:R =(C 0-C 1)·V /W ·t ,式中:R ———耗氧率(mg /g ·h )或CO 2排出率(mg /g ·h )或排氨率(!g /g ·h );C 0———试验结束时对照瓶中的DO (mg /L )或CO 2含量(mg /L )或NH +4-N 含量(!g /L ); C 1———试验结束时代谢瓶中DO (mg /L )或CO 2含量(mg /L )或NH +4-N 含量(!g /L ); V ———代谢瓶容量(L ); W ———试验鱼湿体重(g ); t ———试验时间(h ); CO 2(mmol /L )=C A >(a 2H ++a H +>K 1+K 1>K 2)/(a H +>K 1+2>K 1>K 2)。

1.2.2 氧氮比(O /N )及呼吸熵(RO )的计算氧氮比(O /N )=耗氧率16+排氨率14, 呼吸熵(RO )=CO 2排出率44+耗氧率32。

1.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当单因素方差分析为显著(P <0.05)时,再用Duncan 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组间差异。

2 结果2.1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体重、耗氧率、CO 2排出率、排氨率的影响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的体重、耗氧率、CO 2排出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的体重、耗氧率、CO 2排出率和排氨率的影响(x 1s ) Tab.2 Body weight ,oxygen consumption ,CO 2production ,and ammonia -N excretion in orientalweatherfish during the period of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g /(g ·h ) 各项指标饥饿阶段0c5c 10c 15c 20c 再投喂阶段5c 体重/g 11.6212.2211.4612.3810.0412.309.7411.717.6112.3310.9514.30耗氧率200146b 163133ab 131122a 131133a 138137a 180169b CO 2排出率200150b 200130b 260150b 190140b 120130a 180190b 排氨率6.04911.601a5.94211.296a5.73310.767a7.63710.957b7.80811.640bc9.20812.445c注:同一行中标有不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 <0.05),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

由表2可知,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体重逐渐减轻,其中在饥饿0~10c 期间,每天泥鳅的平均体重变化速率为-0.65%,第11~20c ,平均体重变化速率为-0.92%。

耗氧率、CO 2排出率均因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而排氨率却因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经过20c 的饥饿后,耗氧率与饥饿初始相比显著减少(P <0.01),由200!g /(g ·h )减小为138!g /(g ·h ),为初始状态的69%;CO 2排出率与饥饿初始相比也显著减少(P <0.05),由200!g /(g ·h )减小为120!g /(g ·h ),为初始状态的60%;而排氨率则显著增加(P <0.05),由6.049!g /(g ·h )增加为192第4期 邢殿楼,等: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7.808!g /(g ·h ),增加了29.1%。

恢复投喂5d 后,体重有所回升;耗氧率和CO 2排出率均恢复到饥饿初始时的90%,与饥饿初始无显著差异(P >0.05);但排氨率却在继续升高,达到9.208!g /(g ·h ),比饥饿初始时提高了52.2%。

2.2 饥饿对泥鳅氧氮比及呼吸熵的影响泥鳅在饥饿状态下的氧氮比(O /N )及呼吸熵(RO )变化如图1、2所示。

经过20d 的饥饿,泥鳅的氧氮比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的幅度较大,由饥饿初始的29.816.4下降到20d 后的15.315.2,比初始时下降了51.3%;而呼吸熵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由初始时的0.76410.145一直降到饥饿20d 后的0.65410.075,比饥饿初始时下降了85.6%。

恢复投喂5d 后,氧氮比上升为17.213.4,为饥饿初始时的57.7%;而呼吸熵上升为0.72810.159,为初始时的95.3%。

注:图中标有不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 <0.05),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

图1 试验期间泥鳅氧氮比(O /N )的变化图2 试验期间泥鳅呼吸熵(RO )的变化Fig.1 The changes in ratio of oxygen to nitrogen (0/N )in oriental weatherfish during the experimentFig.2 The changes in ratio of Respiration guotient (RO )in oriental weatherfish during the experiment3 讨论3.1 泥鳅饥饿状态下代谢率的变化由本试验结果可知,泥鳅的耗氧率、CO 2排出率均因饥饿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排氨率却因饥饿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三者变化不尽相同。

耗氧率的下降过程可分两个阶段:饥饿开始至第10d ,耗氧率明显下降;第11~20d ,呈相对稳定状态。

CO 2排出率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饥饿开始至第5d ,呈相对稳定;第6~10d ,稍有上升;第11~20d ,排出率逐渐下降。

排氨率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饥饿开始至第10d ,排氨率略有下降;第11~20d ,排氨率却又逐渐上升。

Mehner 等[4]的研究指出,鱼类在长期饥饿状态下对其自身储存能量的利用上有两方面的适应:一方面降低代谢水平以节约能量消耗;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将代谢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以保证在重新获得食物供应或受到其它环境危害时能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