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1df1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0.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元素中,能直接参与化学反应的是:A. 铁B. 铁锈C. 黄铜D. 铝2. 下列反应中,属于酸碱反应的是:A. 铁生锈B. 碳燃烧C. 钾与水反应D. 铁与铜反应3. 焊接时使用的焊剂是:A. 纯净的金属材料B. 石墨C. 溶液D. 溶胶4.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金属的是:A. 铁B. 碳C. 铝D. 铜5. 食盐的化学名称是:A. 氢氧化钠B. 氯化钠C. 硝酸钠D. 碳酸钠二、填空题1. 化学符号Cu代表的是_______。
2. 在化学方程式中,位于箭头右边的物质叫做_______。
3. 在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中,氧气是_______。
4. 除锈铁器可以使用_______。
5. 金属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
三、问答题1. 什么是化学反应?2. 请简要解释酸碱反应。
3. 简述焊剂的作用。
4.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是什么?5. 请解释食盐的化学名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B5. B二、填空题1. 铜2. 生成物3. 进气体4. 酸5. 导电性好(其他合理回答亦可)三、问答题1.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 酸碱反应是指酸与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3. 焊剂在焊接过程中起到帮助金属熔化、清除氧化物、防止氧气接触等作用。
4.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则一般没有这些性质。
5. 食盐的化学名称是氯化钠。
编写者:写作助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5c317d83d049649a665843.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夜晚霓虹灯B.雨后彩虹C.节日的焰火礼花D.五彩色粉笔2.地质队员在探测深洞时常点燃火把,若发现火把燃烧不旺时就迅速撤离,则此时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A.1% B.15% C.25% D.78%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管用后放回原瓶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C.加热镁条D.夹试管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2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6mL B.等于6mL C.小于6mL D.无法确定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空气中不燃烧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氧气瓶中剧烈燃烧D.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6.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
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在不断运动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等操作降低水的硬度B.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C.在淡水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D.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④构成氯化钠的氯化钠离子在不断运动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③9.下列图示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氧原子,则其中表示氧化物的图框是()A.B.C.D.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B.X表示N2C.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11.下列关于乙硫醇(化学式C2H5S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单质硫B.碳、氢、硫三种元素间的质量比为2:6:1C.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表示式为:121231632⨯+⨯+×100%12.小明同学对化学反应A2+3B2═2C的理解错误的是()A.C的化学式为AB3B.若ag A2完全反应生成bg C,则同时消耗(b﹣a)g B2 C.若mg A2和ng B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 CD.若A2和B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和y,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y)13.有A、B两种原子,已知A的原子的质子数为a,A3+和B n-的电子排布相同,则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a+3-n B.a-3+n C.a+3+n D.a-3-n14.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一定为7g B.该反应中,d可能是催化剂C.b物质可能是单质D.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8:11二、填空题15.用化学用语书写:(1)3 个磷酸根离子_____(2)氩气_____(3)氢氧化亚铁_____(4)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16.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32c9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1.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在机读卡上用铅笔涂黑。
)1.能源的利用使世界充满生机。
下列获得电能的方法中与其他三项本质不同的是()A.火力发电B.太阳能发电C.水力发电D.风力发电2.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最早接触的化学现象是火B.古代炼丹术违背了自然规律,对化学的发展毫无作用C.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提出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D.门捷列夫编制的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3.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A.B.C.D.4.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剧烈氧化的是()A.物质燃烧B.金属生锈C.急促呼吸D.食物腐烂5.化学家对空气成分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间。
卡文迪许利用电火花除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后,仍残余1%的气体,其中主要含()A.水蒸气B.二氧化碳C.稀有气体D.其他气体和杂质6.下列几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冰水混合物C.双氧水D.浓氨水7.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主要由石蜡和棉线组成B.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C.熄灭后,出现的白烟是石蜡蒸气D.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8.下列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选择的试剂、用品或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带火星的木条B.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C.水蒸气:干冷玻璃片D.氮气:不参与呼吸过程,但体积分数变小9.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
吸氧可帮助缓解人体高原反应的原因是()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可支持燃烧C.吸氧为人体提供了适量的氧气D.氧气不易溶于水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液体试剂B.闻药品气味C.氧气验满D.检查装置气密性11.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9be02350e2524de4187e7b.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弯曲B.酒精燃烧C.冰块融化D.玻璃破碎2.下列科学家中,最早用实验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1/5体积”的是A.道尔顿B.门捷列夫C.拉瓦锡D.阿伏伽德罗3.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中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4.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军事上用作照明弹的是A.镁条B.红磷C.木炭D.铁丝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苏打水C.白醋D.水7.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加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钙、氟、碘”应理解为()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干—分子不断运动B.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隔变大C.水结成冰—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10.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增多的现象,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PM10)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D.二氧化硫(SO2)11.下列关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C.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2.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I2O5)来测定空气总一氧化碳的含量,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5 B.+2 C.+3 D.+513.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C.元素符号为Na D.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14.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5.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Mg+CuOΔCu+MgO B.2HgOΔ2Hg+O2↑C.Mg+H2SO4=MgSO4+H2↑D.CuSO4+2NaOH=Cu(OH)2↓+Na2SO4 16.在H2CO3═CO2↑+H2O的化学方程式中,该化学反应可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含有氧气C.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D.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是1:1:1 17.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各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fe9765b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8.png)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食盐水D. 氧气2.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CaO + H2O = Ca(OH)2B. 2H2O = 2H2 + O2C. 2H2 + O2 = 2H2OD. C + O2 = CO2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液是一种混合物B. 溶液的浓度越高,颜色越深C. 溶液的浓度越低,密度越小D. 溶液的浓度越高,沸点越低4.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一定会产生新物质B. 化学反应一定会放出热量C. 化学反应一定会吸收热量D. 化学反应一定会产生气体5. 下列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酸碱中和反应一定会产生水B. 酸碱中和反应一定会产生盐C. 酸碱中和反应一定会放出热量D. 酸碱中和反应一定会吸收热量6.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会产生氧气B.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会产生氢气C.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会产生水D.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会产生盐7.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量B.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个数C.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体积D.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重量8.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不良的实验室进行C. 化学实验必须在密闭的实验室进行D. 化学实验必须在开放的实验室进行9.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仪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烧杯用于加热液体B. 试管用于加热固体C. 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D. 量筒用于称量固体10.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时,应将烧杯倾斜B. 加热固体时,应将试管直立C. 收集气体时,应将集气瓶倾斜D. 称量固体时,应将量筒倾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6d07d4cc22bcd126ff0ce7.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牛奶发酵C.光合作用D.炸药开路2.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A.钙元素B.钙原子C.钙单质D.钙离子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A.使用胶头滴管时,应先把胶头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后用手指捏紧胶帽,赶出滴管中的空气B.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C.将玻璃管与橡胶管连接时,先用水将玻璃管润湿,后将玻璃管旋转伸入橡胶管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的是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B.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C.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D.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5.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6.过氧化钠(Na2O2)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放出氧气,常用在缺乏氧气的场合,如潜水、宇宙飞船等方面。
通常钠没有可变化合价,则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A.0价B.-1价C.-2价D.+2价7.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8.下图是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9.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10.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C6H8O6。
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d600617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2.png)
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水蒸气B. 空气C. 食盐水D. 汽油2. 在实验室中,下列哪种操作是不正确的()A. 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B. 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C. 在实验台上进行实验D. 使用滴管吸取液体3. 下列哪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水()A. 碳B. 氢气C. 铁D. 磷4. 下列哪种物质是一种酸()A. 碳酸氢钠B. 硫酸C. 氢氧化钠D. 氯化钠5. 下列哪种反应属于置换反应()A. 烧碱和硫酸反应B. 碳酸钙加热分解C. 铁和硫酸反应D. 氢气和氧气反应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总数在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
()3. 稀硫酸和稀盐酸可以通过混合来制取硫酸钠。
()4.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5. 铜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氢气。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______。
2.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______。
3. 下列气体中,密度大于空气的是______。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
5.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质量守恒定律。
2. 简述酸和碱的性质。
3. 简述水的电解过程。
4. 简述实验室中安全操作的原则。
5. 简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某化合物A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 如果实验室中有一种未知物质B,通过实验发现它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但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水,判断物质B的性质。
3. 在实验室中,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4. 某溶液的pH值为7,判断该溶液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4cdb9f58fafab068dc0246.png)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
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A.食醋B.花生油C.食盐D.白酒2、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12+1+16×100%3、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A.纯净物:氧气、干冰、水银 B.肥料:二氧化碳、硫酸铵、硝酸钾C.单质:金刚石、铁粉、黄铜 D.盐: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钙4、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B.NO2C.NH3D.SO25、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6、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硫酸钾[K2SO4] B.尿素[ CO(NH2)2]C.硝酸铵( NH4NO3] D.磷酸二氢钾[KH2PO4]7、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8、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A.食盐水(pH≈7 ) B.牙膏(pH≈9)C.肥皂(pH≈10 ) D.米醋(pH≈3)9、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24c68ca26925c52dc5bf89.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3、与碳元素一样,氢元素也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依次称为氕[piē]、氘[dāo]、氚[chuān],分别用符号H、D、T表示,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依次为0、1、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氕、氘、氚三种原子核外均只有一个电子B.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的2倍C.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D.化学式为HD的物质属于化合物4、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A.pH=1.3的工业废水B.pH=4.5的雨水C.pH=7.0的蒸馏水D.pH=7.3的矿泉水5、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
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甲、乙6、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B.矿泉水C.白醋D.蒸馏水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加入固体粉末B.读取液体体积C.加热液体物质D.倾倒液体物质8、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A.B.C.D.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固体B.倾倒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10、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A.铁+稀盐酸B.铜+稀盐酸C.银+稀盐酸D.铜+硝酸银溶液11、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12、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98ae0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e.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水的净化C.燃料的燃烧D.风力发电答案:C2.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的是()A.氧气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氮气答案:A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4.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SO2、NO2都属于空气污染物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C.木炭可以代替红磷,来完成教材上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答案:A5.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应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B.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C.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反应速率D.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增大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答案:C6.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红光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出现红色固体,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答案:C7.下列关于化学式CO2的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②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③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④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⑤表示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⑦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⑧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答案:A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C.化合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D.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答案:B9.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还原性漂白剂,对食品有漂白作用,还对植物性食品内的氧化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00253576a20029bc642d6d.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农副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楠竹加工成凉席B.鲜鸭蛋制成松花皮蛋C.茶叶压制成茶饼D.油菜籽压榨出菜油2.请各位答题的同学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刚才吸入的空气中最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氖气3.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4.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车胎在阳光下爆裂—分子体积变大C.闻到不远处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小5.对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理解,错误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全相同D.它们都带电荷6.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NO2中不含氧分子B.钠离子得电子变成钠原子C.镁离子的符号是Mg2+D.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8.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B.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C.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组物质组成D.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9.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既含单质又含化合物的是()A.B.C.D.10.科学家发现某些元素的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A.电子B.中子C.质子D.该原子的原子核11.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12.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B.Cl2C.O2D.N213.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d984f9a6c30c2258019ebb.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变化有一个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A.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3.空气受到污染后,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下列哪项不属于空气污染物A.NO2B.CO C.SO2D.CO24.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塞6.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7.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12g B.1.66×10-27kg C.12 D.1/12g8.等质量的钠、镁、铁、铝四种单质金属,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Na B.Mg C.Fe D.Al9.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与核电荷数之和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中子数不同10.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B.C.D.11.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D.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12.张明同学在实验室称量16.2g氯化钠,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减少药品B.增加砝码C.添加药品D.减少砝码二、填空题13.用化学用语表示:(1)2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3)5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5)4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6bd7217f1922791788e86c.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焦炭炼铁B.金刚石用来裁玻璃C.活性炭除作冰箱除味剂D.石墨用作电极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过滤C.检验装置气密性D.二氧化碳的验满3.下列关于空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C.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D.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红磷中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5.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
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C.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可以再分D .1L 芝麻与1L 大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 ——分子间有间隔6.市场上销售的补钙、补铁和补锌的保健品中的“钙、铁、锌”指的是A .元素B .分子C .单质D .原子7.不合格家具用品中常含有甲醛(CH 2O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有害。
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属于氧化物B .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 .甲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D .一个甲醛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8.2020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作为一名光荣的师梅学子,应努力践行。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垃圾分类投放B .刷牙时一直开着水龙头C .出行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D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9.下列物质分别属于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是( )A .水、二氧化碳、海水B .氧气、五氧化二磷、冰水共存物C .铜、氧化铁、澄清石灰水D .红磷、人体呼出的气体、洁净的空气1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两个氧分子:2OB .三个二氧化氮分子:3NO 2C .氧化铝AlOD .一个钙离子:+2Ca 11.关于金刚石、石墨、C 60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B .都由碳原子构成C .完全燃烧产物不同D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2.根据化学方程式:3322Cu+4HNO Cu(NO )+2X +2H O =↑浓)(,推测X 的化学式是( )A .N 2O 3B .NO 2C .N 2OD .NO13.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 2H 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人教版初三(上)化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上)化学期中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95d5b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d.png)
人教版初三(上)化学期中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 空气B. 食盐C. 蒸馏水D. 黄金2. 下列哪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烂C. 熔化D. 酸碱中和3. 下列哪个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 氢B. 碳C. 氧D. 铁4. 下列哪个物质属于酸?A. 硫酸B. 氢氧化钠C. 碳酸钠D. 氯化钠5. 下列哪个物质属于碱?A. 硫酸B. 氢氧化钠C. 碳酸钠D. 氯化钠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氧气是由氧原子组成的。
()2. 酸和碱反应一定会盐和水。
()3. 空气中的氧气占总体积的21%。
()4.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的活动性高于铜。
()5.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总是成立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的化学式是______。
2.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3.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______。
4.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质量守恒定律。
2. 简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 简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4. 简述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5. 简述空气的组成。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计算:将20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 计算:将5mL 3mol/L的硫酸稀释至10mL,求稀释后的浓度。
3. 计算:将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硫酸钠和水,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计算:将铁和硫酸反应硫酸亚铁和氢气,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计算:将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氯化钠和水,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为什么酸雨对环境有害?2. 分析:为什么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的活动性高于铜?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实验操作:如何配制100mL 0.1mol/L的硫酸溶液?2. 实验操作: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检测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999022a26925c52cc5bf83.png)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科学发展,薪火相传。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A B.B C.C D.D2.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成型C.晾干D.烧结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KMnO4B.NaOH C.SO2D.HNO34.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河水、天然气B.氢气、净化后的空气C.二氧化碳、可乐D.液氧、冰水混合物5.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03%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氧气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6.结构决定性质,下列微粒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是()A.B.C.D.7.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D.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验装置气密性B.闻气体气味C.称量NaC1的质量D.过滤操作9.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有毒,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3 B.+1 C.+3 D.+510.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1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分别是电源的正、负极B.在水中加入少许稀硫酸。
能增强水的导电性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成本高、效率低12.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C.红磷燃烧,有大量白雾生成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13.下列归纳和推理正确的是()A.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所有的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物质和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1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一段时间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二、填空题15.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85c9ffeff9aef8951e06ae.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气味C.塞进橡皮塞D.量筒读数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5.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商品。
这里的“碘”、“钙”为A.元素B.单质C.分子D.原子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有如下操作: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药品,按装置图接好装置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②③①④⑤⑥B.②③①④⑥⑤C.③②①④⑥⑤D.③②①④⑤⑥8.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9.家庭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如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就含有放射性元素氡,若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相对原子质量为222,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50 B.86 C.136 D.22210.铬酸钾(K2CrO4)是印染、医药、电焊、搪瓷等工业的原料.铬酸钾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A.+3 B.+4 C.+5 D.+611.下列元素的名称及对应的元素符号均正确的是A.锰mn B.铝AL C.贡Hg D.氯Cl12.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后溶液颜色变浅红甚至变为无色,是因为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变小
C.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液氧性质相同
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3%
D.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有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的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但原子不显电性,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不显电性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
15.下列几个步骤能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下处理过程合理的是
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B. 量取液体
C. 点燃酒精灯D. 给液体加热
5.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B.通常状况下密度略大于空气
C.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D.在与其它物质的反应中表现出可燃性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①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各大超市和商城开始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
②倡导公共大交通,减少机动车燃油排放含氮、硫的氧化物的量
③在太湖流域249个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④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A. 取用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称量氯化钠固体D. 加热固体
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11.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干冰B.金刚石C.水银D.食盐
评卷人
得分
四、科学探究题
22.(1)我国纪念“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16.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D.一个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评卷人
(1)沸点:液氮_____液氧;
(2)核外电子数:钠原子_____钠离子;
(3)微粒之间的空隙大小:水_____空气;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1.实验题
上图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填写装置序号)能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当用排水法收集时,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其理由是_____,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得分
二、填空题
17.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
(1)3个氮分子_____;
(2)氯酸钾_____。
(3)3个铁离子_____;
(4)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_____
18.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_____;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7.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硬水与软水(肥皂水,振荡)
B.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C.二氧化碳与氮气(燃着的木条)
D.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
8.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分子等微粒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⑤露天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认识物质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
A.运行电脑CPU
B.蒸发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氧气
D.石蜡受热熔化
3.下列有关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
19.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A.水银B.冰水C.海水D.高锰酸钾E.空气F.氮气六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2)属于单质的是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20.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请分别选用“A”或“B”或“C”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2.a、b两支试管,b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已知a、b两试管内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体积相等。则能正确表示a、b两支试管放出的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是
A. B.
C. D.
13.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质子数为53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6.9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导管口开始冒气泡为何不能马上收集_____
(4)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
(5)D、E、F中可以收集O2的有_____。若用F图所示正放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_____(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装满水正放的该装置收集,则氧气应从_____端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