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老师天天都要上课,也时常听别人的课,大家看到的课堂教学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场面:其一,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投入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

快的气氛中;其二,则是另一种场面,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呆板的

教法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这是为什么呢?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在高中数学新课

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现将自己感悟小结如下:

1.正确的教育理念

上好一堂数学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向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中培养

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不论一个人今后从事怎样的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不再会解中学的数学习题,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

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数学观念永远

支配着人的思维,发挥着无形的作用。

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象俄罗斯数学教育家A•斯托利亚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即看作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这样我们才能教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的教

育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美的教学设计

(1)导入是整堂课的起点,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心预设,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很

多数学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之前都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教师应习惯于创设一个生活

情境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活情境必须是“真情境”,尤其当生活数学与课本数学不统一

时教师更不能回避,应从容面对、巧妙应对。如教学《角的概念的推广》,我们都知道“角”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则学生认知是基于生活中的角。教学时不妨以生活中的角为导入,再通

过分类学习数学中角的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将教学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

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教学的主线要清晰明朗。教学“主线”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是课堂教学的“魂”,是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根基。“主线”明了,纲举目张则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取舍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比如人教版高一下册“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教学

中就可以把正弦函数的图像、性质作为全课的知识主线,将图像和性质的应用作为解题能力

的主线,观察、分析、归纳作为能力培养的主线,将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作为渗透

数学思想的主线,将合作、交流、参与作为情感主线抓住“主线”展开教学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课堂教学的动感和韵律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3.教学调控要恰当有效

一堂课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调控、引领,没有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建构,课堂教学只会是一盘

散沙,不可能实现有效地教学。这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要有一个精准的把握,主次有序,有

取有舍;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归纳,教师适时点拨(用语要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从而使

课堂生动和谐,简约高效。

4.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学

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

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

所收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

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出来自己的见解。相

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

能来自反面。

5.为学生留下思考和练习的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和练习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

生自己的事,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练习是检测学

生是否将教材知识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有效方法。课堂练习不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

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留时间给学生思考

和练习,在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拓展思维,培养了毅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法需因人而异,但都要不断的学习,上好一堂数学绝非一时之功,而是不

断学习和总结的过程,是一种精神和技能的双重修炼,需潜心的钻研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