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主要农业区50年初、终霜冻日变化分析及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祁栋林;苏文将;李璠;肖宏斌;李晓东;周万福【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5(31)20【摘要】为了了解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选用青海高原43个气象站的基本气象数据,分析整个区域和4个生态功能区生长季日照时数在过去50年中的变化趋势和变化成因。

结果表明:青海高原整个区域和柴达木盆地生长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他3个生态功能区变化趋势不明显。

空间分布为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小。

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

整个区域和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突变时间分别为2004年和1999年,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和三江源地区在2006—2008年之间发生突变。

影响青海高原整个区域和生态功能区生长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子是云量,而次要因子表现略有不同。

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分布随着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经度的影响最大。

【总页数】9页(P186-194)【关键词】日照时数;突变检验;生态功能区;青海高原【作者】祁栋林;苏文将;李璠;肖宏斌;李晓东;周万福【作者单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12.14【相关文献】1.基于GIMMS NDVI 3g.v1的近34年青海省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特征 [J], 代子俊;赵霞;李冠稳;王兴春;庞龙辉2.1970-2012年青海湖流域冷暖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J], 李姗姗3.内蒙古近50年生长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J], 杨丽桃;江像评4.近60年福建省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J], 孙晓航;林玉蕊;丘永杭;黄奇晓;陈晓瑜5.黄土高原作物生长季近地层干湿状况变化特征 [J], 姚玉璧;李耀辉;杨金虎;肖国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青海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青海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是研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重要区域。

为进一步研究近30a来青海省特别是不同区域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差异,通过对1970年至2000年左右的12个地面气象测站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制成不同区域的温度距平变化、降水距平变化曲线,结合降水的距平变化,年代际变化等项目,采用Mann-Kendall气候突变检验法对气候突变年份进行分析,结合并分析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与文献,得出如下结论:(1)、青海省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均呈现出升高趋势,其中柴达木盆地增暖表现明显,三江源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增暖,而东部地区的增暖趋势较为舒缓;另一方面柴达木盆地的年降水量呈现比较明显的增多趋势,环青海湖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呈微弱的增加趋势,而东部地区则呈现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势,而在1985年左右出现的气候突变现象前后各地区的降水、温度变化均比较大。

(2)全球变暖的大趋势、青海上空各种温室气体浓度如CO2、CH4的显著增加,总云量的减少和低云量增加,高空水汽输送作用的增强以及下垫面状况差异等因素是造成近30a来青海省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是我国生物物种形成、演化的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脆弱区。

可以说,青海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青海省本地的资源开发利用和一系列经济建设,还对全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及生态平衡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距离现在最近的IPCC 第五次气候评价报告指出:气候系统的暖化是毋庸置疑的,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观测到的许多变化是过去几十年甚至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1880年到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2003年到2012年平均温度比1850年到1900年平均温度上升了0.78℃。

全球变暖对西北地区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西北地区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西北地区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前提下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各个方面都有个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农业方面从水资源方面等。

农业方面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许多区域受到低温冷害和异常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侵扰。

具体到中国,近50 年我国北方霜冻日数明显减少,霜冻日平均气温显着升高;青藏高原东中部霜日减少、暖日增加;宁夏1980年代以后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华北和青藏高原北部生长期变化趋势增加最明显;我国各地活动积温及持续日数增加。

因此, 近年来在研究平均气温变化的同时,亦越来越多地关注极端气温事件以及包括热量资源在内的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

对农业生产而言,温度、光照、水分、空气成分等条件及其组合是一种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由于光、热、水、气等农业气候要素变化的时空差异,使农业气候资源存在着年际变化和区域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我国西北干旱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农业生产脆弱区,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生长发育与产量以及土壤水分和气象灾害等已产生了显着影响。

而通过观测实验、模型模拟以及运用评价指标等手段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农业生产影响及其敏感性是正确应对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农业影响的前提与基础。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有弊。

一方面,气候变化使西北干旱区热量资源得以改善。

生长期、无霜期和》00C 、》100C的活动积温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西北干旱区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普遍北移,作物的种植界线有向高纬度和高海拔移动的趋势,这促使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此外,由于光、热、水等气候条件的改变,西北干旱区天然植被气候生产力将显着增加。

另一方面,干旱区光照资源总量丰富,明显高于中国东部区域。

光照资源充足有利于作物有机物质积累,产量增加。

青海高原常见气象灾害分析

青海高原常见气象灾害分析

青海高原常见气象灾害分析作者:牛苗苗苗培林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主要结合青海高原各个站点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气象灾情资料,青海高原冰雹、雷电、干旱、暴雨洪涝、霜冻、雪灾等主要气象灾害展开分析探讨,以期掌握当地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指导。

关键词:青海高原;气象灾害;特征;影响青海高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东北部,是中国最著名的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的发源地。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加上青海高原自身地区区域位置的影响,导致青海高原冰雹、雷电、干旱、暴雨洪涝、霜冻、雪灾等气象灾害发生概率不断攀升,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以及农牧业生产均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

基于此,对青海高原主要气象灾害展开分析,对于指导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科学防灾减灾,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推动当地农牧业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冰雹冰雹是青海高原的一种主要气象灾害。

青海高原冰雹灾害一般出现于5-10月,冰雹最为频繁的时期为夏季6-8月份,出现的主要时段11时至次日05时,尤其是下午至傍晚(15时至19时)比较集中,该时段冰雹发生频率占总数的58.2%。

从青海高原冰雹持续时间分析来看,持续时间为6至10分的频次为30.2%,出现于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频次为22.1%,持续时间为16至20分的为20.9%;持续时间处于21至30分的为7%,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的频次为2%;青海高原形成冰雹灾害的直径大多为2~3cm。

从冰雹分布特征分析可知,青海高原特别易受冰雹灾害影响的高风险区有青海东部农业区域、柴达木盆地东部区域、环青海湖区。

由相关观测资料可知,青海高原冰雹灾害大都发生在7-9月份,对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伤害,因为该时间段恰为作物生长后期,所以很难进行补救恢复。

二、雷电雷电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大气现象,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青海高原年雷暴日数处于2.3~73.8 d之间,多雷区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大部、青海高原东北部大部,而雷暴柴达木盆地为雷暴低发区。

青海省共和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青海省共和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季平均 气温 的 自回归模 型 :
T t =a+b () t


温 磊 0 0 0 詈 0 0

年份
年份 注: 虚线为回归直线。下 图同。
图 1 共和 地 区 春 、 季 及 年 平 均气 温 的 年 际变 化 冬
年份
式 中 , 为时 间( )则 1 表征 了每 1 年气 温 随时 间变化 t 年 , 0b 0 的倾 向率。 由式 () 算 年及 各季 平均 气 温变 化倾 向率 ( 1计 表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 a o A h i . c. 0 , (1 :19 99 J r l f nu A S 2 8 3 2 )98 — 1 1 o n i0 6
责任编辑罗芸Fra bibliotek责任校对
李洪
青海 省 共 和地 区近 5 气 候 变化 特 征分 析 0年
朱元福, 辉春 (海 海 州 象 ,海 和 1o 田 青 省 南 气 局青 共 8o) 3 0
摘要 根据 青海省共 和气 象站 1 1 20 年 的气温与 降水资料 , 用回 归分析 、 9 ~ O7 6 利 累积 距平 分析 、 功率谱 分析 等 方 法, 究 了共 和 地 区近 研 5 年 气温与 降水的年 、 0 季变化倾 向 , 阶段性 和周期 性等 变化特 征 。结果表 明: 5 年来 共和地 区年 平均 气温有 显著 的上升 趋 势 , 近 0 各季 平 均 气温 虽也 均呈上 升趋 势 , 但增 温趋 势表 现 出明显的季 节性 非对称 性 , 中以冬季 气温 增幅 最大 ; 降水 量呈微 弱 增加 趋 势 , 降水 量 其 年 年 增 幅为每 1年 07 m, 0 . 5 不同季节 降水的 变化趋 势有 所不 同, 中夏季 降水 增幅 最大 , 其 而秋季 降水 略有 减 少; 共和 地 区年 平均 气温的 演 变表 现 出明显的阶段 性和周期 性基本 特点 , 而降水的 阶段 性则 不如 气温显 著。 关键 词 青海省 ; 和地 区; 共 气候 变化 ; 气温 ; 降水 中图分类 号 S 6 . 12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0 1 — 6 120 )1 0 1 一 3 57 6 1(082 — 9 8 O 9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特征分析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特征分析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特征分析陈继全1孙世学2马有绚3邢子毅4任强4(1.青海省尖扎县气象局,尖扎811299;2.青海省同仁县气象局,同仁811399;3.青海省气候中心,西宁810001;4.青海省黄南州气象局,同仁811399)摘要:利用1961~2016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1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冻土观测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青海东部农业区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东部农业区整体冻结开始时间呈逐年推迟趋势,完全解冻时间呈逐年提前趋势,平均冻结持续时间呈逐年缩短趋势;最大冻土深度年际变化在90年代前后由减小趋势转变为增长趋势,在1986年出现了突变;化隆站最大冻土深度多年平均值最高为72.15cm,尖扎站最低为28.32cm。

关键词:最大冻土深度;东部农业区;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引言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地表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时呈现冻结的状态[1]。

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三类。

冻土的形成和发展与气候因素息息相关,气候变化会引起冻土的变化,同时冻土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陈博等[2]指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地区的冻土主要表现为最大冻土深度减小,冻结时间推迟,融化时间提前,冻结持续日缩短的趋势。

刘小宁等[3]指出,我国最大冻土深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减小,90年代显著减小。

杨小利等[4]利用西北地区的冻土观测资料,得出1980’s是西北地区冻结深度变浅的一个分界点。

李林等[5]得出气候变暖是造成青海季节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

冻土的冻结与消融活动,对农业生产、公路和铁路建设、建筑业等有着重要的影响[6-9]。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冻土的主要分布区[7]。

青海东部以农业为主,属于季节性冻土区,研究该区域内冻土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道路建设以及环境发展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针对青海东部农业区的较少,尤其是最大冻土深度的演变特征。

青海近30年来霜对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

青海近30年来霜对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
e t r s r s n e i n l e t r so ea n h a fs h d l ,r s e tv l .On t e i t r e a a c l ,f s r s s o tp e e tr g o a a u e fd ly a d a e d o c e u e e p c iey f f h n e d c d l ae i tfo t s r wa ea e i a e t fo twa d a c d a d fo tf e e id wa x e d d o v o sy i s e i n . I e s d ly d wh l l t s r s s a v n e n r s-r e p ro s e t n e b i u l n mo tr g o s n a f w e
无 霜 期 的 延 长 变 化 趋 势 存 在 明显 的 区域 性 差 异 。 关 键 词 文章编号 霜 物候现象 变化特征 气 候 响应 中图 分 类 号 P 1 57 文献标识码 A 1 0 — 5 5 ( 0 1 3 0 4 ~0 0 6 9 8 2 1 )0 3 7 6
Re p n e o o t t m pe a u e a e i i a i n Ch ng s s o s f Fr s o Te r t r nd Pr c p t to a e
Cl a i n v r n nt lRe e r h ( n Ch n s ) 1 ( : 3 7— 3 2 i t a d En io me a s a c m c i i e e , 6 3) 4 5.
1 兰 青海近 3 0年 来 霜对 日 降 水 变 化 的 响 应
a e s e a ie c r ea i n e it d b t e t s r s t i e p r t r ,a d ap st ec r ea i n wih p e i r a ,a n g tv o r lto x s e ewe n l e tfo t a wi a rtm e a u e n o i v o r l t t r cp h i o i t n I o r a ,ap stv o r lto x s e e we n fr tfo twi i e p r t r ,a d h d n b iu e t i . n s mea e s o iie c r ea i n e it d b t e is r s t a rtm e a u e n a o o v o sr — ao h s o s s t r cp t t n I s r a ,a p s t e c r ea in e it d b t e r s —r e p ro t i tmp r t r p n e o p e i i i . n mo ta e s o ii o r l t x se e we n fo tfe e i d wi a r e e a u e ao v o h

西宁地区霜冻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西宁地区霜冻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应用气象学将霜冻定义为在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或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1]。

国外关于霜冻的研究大都从霜冻的机理入手[2]。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国内关于霜冻的研究也有相应进展,安娟等人的分析表明辽阳市初霜冻日随年代表现为阶梯式推后,终霜冻日整体表现为提前[3]。

已有学者对青海霜冻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4]。

西宁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之一,了解西宁地区霜冻发生规律和演变特征,对防御霜冻灾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选取1970-2019年西宁地区4个站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

其中,西宁市区气象站经过3次搬迁,故气温资料有较大起伏,其他3个气象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较好。

 (1)霜冻指标选取:后半年第一次出现日最低地表温≤0℃,且百叶箱日最低气温≤2℃的日期作为初霜冻日;前半年最后一次出现日最低地温≤0℃,且百叶箱日最低气温≤2℃的日期作为终霜冻日,终、初霜冻日之间的间隔日数为无霜期[5]。

(2)“异常”初、终霜冻日的标准:<-1.65σ和>1.65σ分别称为极早初霜冻日和极晚终霜冻日,在-1.65σ—-σ和σ—1.65σ分别称为偏早初霜冻日和偏晚终霜冻日。

(3)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6]分析霜冻变化趋势;采用M-K方法进行突变检验;霜冻的低温预报用逐步回归方法;采用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进行检验。

 2 结果分析2.1霜冻变化特征2.1.1霜冻逐年变化图1是近50年西宁地区平均初霜冻日历年变化,可以看出西宁市区的初霜冻日约以0.4d/10a 的速度推后,变化较小;大通和湟源的初霜冻日西宁地区霜冻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张婷华 李昌玉 谢启玉 (西宁市气象局,西宁 810016)摘 要:本文利用西宁地区近50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霜冻气候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霜冻日当天最低气温的预报方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近50年西宁地区平均初霜冻日以5d/10a逐渐推后,终霜冻日以5d/10a逐渐提前;(2)西宁地区异常初霜冻偏早年和异常早年以及终霜冻偏晚年和异常晚年出现在上世纪70-80年代;(3)西宁地区的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和无霜期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4)霜冻日当天最低气温与前一日14时气温的相关关系最好,建立的预报方程预报准确率为42%-64%。

青海共和地区近50年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青海共和地区近50年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及 无霜期 的长短有较 大影响。 随着温度的显著增加 , 导致初( 终) 霜日 逐渐推迟( 提前 ) 以及无
霜期 的延 长 ; 最低 气 温对 初 、 终 霜 日及 无 霜期 的 影响 大 于 平 均 气 温 和 最 高 气 温 。 共 和 地 区初
c a l o b s e va r t o r y o f Q i n g h a i P r o v i n c e ,
J o u r n  ̄ o f Ag r i c u l t ur a l Ca t a s t r o ph o i o g y 2 0 1 4, Vo l 4。 No 2: 48 -5 1, 7 0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 r o s t 青海共和地区近 5 0年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Cha Cl i ma t e Ch a n ge i n Re c e n t
a n d u s i n g c l i ma t i c s t a t i s t i c a l me t h o d s , t h e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r f o s t s e a s o n c l i ma t e a n d i t s c h a n g e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 下 降 , 使
这种趋势 变得更 加明显 。王建 勋等 分析 了近 4 O年 新疆 阿拉 尔 垦 区霜期 得出, 初霜 日提 前 , 终 霜 日推 后 , 无霜
ma t e r e s o u r c e s i n t h e a r e a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l a s t r f o s t d a t e i n a l mo s t 5 0 y e a r s w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a h e a d o f ̄e n d s , a t a r a t e o f 4 . 5 d e v e y r 1 0 y e a r s i n a d — v a n c e , a n d 2 3 d a h e a d o f l a s t ro f s t d a t e i n 5 0 y e a r s . T h e i f r s t ro f s t d a t e wa s p o s t — p o n e d ̄e n d s , a t a r a t e o f7 . 1 d e v e y r 1 0

海西地区终霜冻对农牧业影响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海西地区终霜冻对农牧业影响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224 2017, V ol.37, No.04农业与技术※气象科学海西地区终霜冻对农牧业影响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马艳1 梅朵2(1海西州气象局,青海海西 817000;2都兰县气象局,青海海西 816100)摘 要:利用1961—2010年德令哈、格尔木和都兰县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代表海西地区分析近50a6月日最低气温≤0℃日变化特征得出6月日最低气温≤0℃终日的气候保证率。

通过分析显示,德令哈、格尔木和都兰县日最低气温≤0℃日数明显减少,与青藏高原1986—1987年气候由偏冷向偏暖转变一致。

按80%的气候保证率统计分析得出,德令哈、格尔木和都兰县6月25日前仍有可能出现最低气温≤0℃的霜冻灾害。

关键词:日最低气温;气候保证率;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S4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03引言霜冻主要发生在春、秋季。

春季霜冻主要危害农作物幼期和分蘖;秋霜冻主要危害农作物乳熟期,影响作物成熟。

研究霜冻发生规律可为当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调整农业种植布局、发展经济作物提供气候资源依据。

海西地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不分明,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针对2013年6月10日海西地区自动站最低气温分析,发现除茫崖地区气温在0℃以上,其余7个观测站最低气温均<0℃,最低气温为-7.9℃(天峻),受蒙古低槽影响,6月7—9日海西地区出现一次明显降水降温天气过程,10日凌晨,天空放晴,辐射降温加强,由于平流降温和辐射降温效应叠加,海西州大部分地区出现日最低气温<0℃的霜冻天气,对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受灾面积达到2477.5hm2。

1 资料与方法用海西州1961—2010年逐年5、6月份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不同强度的霜冻指标分别定为2.0℃、1.5℃、1.0℃、0.5℃、0.0℃、-0.5℃、.1.0℃、-1.5℃、-2.0℃,分别计算出不同强度霜冻日的绝对变率及保证率。

博克图地区50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浅析

博克图地区50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浅析

引 言
霜通 常是指当地面的物体和空气温度降至 O C t 以下时 ,水汽在 地 面 或 靠近 地 面 物体 上 凝华 而 成 的 白色 冰 晶 。 无 霜 期是 指 上 一 年终 霜E t 至 当年 初 霜 日间隔 的 一整 段 时 间 。 霜 冻 是指 暖季 里 因土 壤 表 面 和植物体表温度 降低至 0 ℃或 0 ℃以下造成植物冻害或者死亡的气 象灾害。 霜冻 发 生 在春 季 , 会 造 成春 播 作 物冻 害 死 亡 ; 霜冻 发 生 在秋 季, 会 影 响秋 作 物 的 成熟 率 、 产 量 及 品质 。 初 霜 日的 提 早 和终 霜 日的 推延 , 都 会 影 响霜 冻 期发 生 改 变 。 分析初 、 终 霜 日及 无 霜期 的气 候 变 化 规 律 对 于 霜冻 灾 害 的预 测及 预 防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1资料 与方 法 博克图坐落 在内蒙古 自治 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的南 麓 , 四面环 山, 属 山林 大 陆季 风 气候 , 具有 干 旱 、 严寒 、 风大 等 山 地气 候 特 点 。 本 文采 用 了博 克 图 国 家基 准 站 1 9 6 1 年至 2 0 1 0年 5 0 年 的初 、终 霜 E t 及 无 霜 期 的气 象 资 料 , 对初 、 终 霜 日及无 霜期 的年 际变 化进 行 了 较 全 面 的分 析 ,采 用 线 性 倾 向估 计 法 、 5 年 滑 动 平 均 值 等 方 法 探 讨 其
科技创新与应用 J 2 0 1 7 年 第6 期
虚 璃 科 技
博克图地 区 5 O 年初终霜 日及无霜期变化浅析
王 晓丹
( 牙克石气象局 , 内蒙古 牙克石 0 2 2 1 5 0 )
摘 要 : 选 取 博 克 图地 区 1 9 6 1 年一 2 0 1 0年初 霜 日、 终霜 日及 无 霜 期 资料 , 运 用 线性 趋 势 、 5年 滑 动 平 均 对博 克 图地 区初 终 霜 日及 无 霜期 的 变化 趋 势进 行 分 析 , 结 果表 明 : 博 克 图地 区初 霜 日平 均 为 9月 1日, 终 霜 日平 均 为 6月 2日, 无 霜期 平 均 为 9 1天 。 关键 词 : 初 霜 日; 终 霜 日; 无霜期; 变化 特 征

青海湖流域外围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青海湖流域外围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青海湖流域外围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趋势分析作者:何明花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8期何明花选取青海湖流域外围7个气象站点,对青海湖流域外围地区1961—2010年的气温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Mexhat小波方法对其进行了周期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1961—2010年间年平均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流域外围西部的德令哈和北部的门源两地区增幅最为明显,增加速率分别为0.05℃/a、0.04℃/a;气温变化存在7a的主周期。

一、引言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地处北纬36o21′~37o12′、东经99o38′~ 100o 45′。

流域总面积约29661km2,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封闭湖, 湖面面积近4473km2。

由于其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西南高寒区的交汇地带,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

属于生态系统典型脆弱地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是典型的高原半干旱高寒气候,具有常年干寒、少雨、多风、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较大的特点。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68.6~415.8mm,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受全球变暖和高原季风趋强的共同影响,1961~2010年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在进入21世纪后显得尤为突出。

其中,年平均气温在以0.40℃/10a的速率递增,50年间上升了1.8℃;年降水量增幅为8.1mm/10a,夏季降水量增加尤为显著。

目前,众多学者对青海湖流域近40a或47a来降水和温度的变化和土壤水变化进行了研究, 认识到年降水量呈略微增加趋势且年际变化较大, 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 1980s为暖湿期, 1990s为暖干期, 春季降水和冬季温度有增加趋势。

也有学者研究了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湖水位的影响、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气候变化特点及水文生态响应等。

但是, 流域内年降水量增加和流域外围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有何关系,流域内的降水增加来自哪个方向这一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缺少研究。

宁城县近50年初霜冻变化规律分析

宁城县近50年初霜冻变化规律分析

167农业工程与能源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2017年11月下——————————————作者简介: 肖振中(1979-),男,内蒙古宁城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应用气象与气象服务。

宁城县近50年初霜冻变化规律分析肖振中,李 婧,刘智娟(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气象局,内蒙古 赤峰 024000)摘 要:根据宁城县近50年来的霜冻日期分析出该地初霜日、终霜日以及无霜期的时间段以及变化趋势,可以得知初霜日都集中分布在九月底,且日期明显延迟变化,终霜日大多分布在五月初,且日期明显提前变化,所以无霜期的日子也在逐渐增加。

如此一来可以得知,宁城县霜冻日期变化不规律,稳定性差,会影响当地农作物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变化特征中图分类号:S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7)22-0167-011 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变化的初步了解霜冻灾害是不能受人们控制的,要顺应气候变化的规律,根据地区种植农作物,然后可以根据人们的经验教训对时常遭受的气象灾害做好防护措施。

历年宁城县的初霜日都集中分布在九月底(1961~1970年初霜日平均是9月20日,1971~1980年初霜日平均是9月24日,1981~1990年初霜日平均是9月25日,1991~2006年初霜日平均是9月27日),初霜日的来临呈现出逐渐推迟的趋势,1961年到1995年是偏早的初霜期,1995年到2006年则初霜期偏晚,这对农业地区的农作物的成长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终霜日大多分布在五月初(1961~1970年终霜日平均是5月13日,1971~1980年终霜日平均是5月9日,1981~1990年终霜日平均是5月8日,1991~2006年终霜日平均是5月6日),终霜日则是呈现出提前来临的趋势,1961~1995年是偏晚的终霜期,1995~2006年则终霜期偏早,与初霜日刚好相反,为农业的继续进行提供了便利。

近6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霜冻特征分析及其影响

近6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霜冻特征分析及其影响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3, Vol.13 No.9近6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霜冻特征分析及其影响赵海玲1,2,杨 璐3,赵全宁4*1.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01;2.青海省湟源县气象局,青海湟源 812100;3.甘肃省酒泉市气象局,甘肃酒泉 735000;4.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西宁 810001摘要 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1—2020年日最低气温资料,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霜冻变化特征和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近60年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平均初霜日出现在9月9日—10月21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4月9日—5月27日,平均无霜期为105~194 d,平均霜冻日数为140~199 d。

大部分地区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霜冻日数减少,20世纪70年代与21世纪初最明显。

气候变暖影响到初、终霜冻日数的明显变化,早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大,晚霜冻的出现会对处于苗期的作物产生危害。

关键词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霜冻;强度;农作物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9–0186-03霜冻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

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日最低气温下降到0 ℃以下,使植株体内水分形成冰晶,造成农作物受害,甚至死亡的短时间低温灾害。

从根本上来说,农作物受到霜冻灾害影响,植株的新陈代谢功能被破坏。

因此,晚霜冻使农作物过早地停止生长,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而早霜冻会使作物幼苗等受害[1]。

霜冻温度可以用叶面温度、地面温度及气温衡量。

但实际应用中难以获取叶面温度,所以通常使用地面0 cm处日最低温度0 ℃和日最低气温0 ℃作为阈值,低于这些阈值温度判断为霜冻灾害发生[2-4]。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是全省两大主要农业种植区之一,该地区土壤相对肥沃,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生产地。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牧区地区较多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种情况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

一、地质结构变化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受青藏高原抬升作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势高低不平。

在牧区地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依赖于地表降水和地表径流水的渗入。

但是由于青藏高原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导致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巨大,地下水的补给不平衡,从而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不稳定变化。

二、气候变化青海省属于高寒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且降水总量相对偏少。

2000年以来,青海地区的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出现一定的变化,这种气候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地下水位的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了地表径流水的减少,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减少,从而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

三、人类活动农村牧区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活动也对地下水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农业生产和畜牧业需要大量的水源,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不仅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同时也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农业化肥和畜禽粪便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地下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度富集,进而影响了地下水位的变化。

四、植被变化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植被的变化。

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垦,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植被的破坏,地表水循环系统受阻,地下水的补给受到了限制,地下水位也因此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结语: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受到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植被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节水措施,控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加强土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从而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西地区终霜冻对农牧业影响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海西地区终霜冻对农牧业影响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海西地区终霜冻对农牧业影响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作者:马艳梅朵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04期(1海西州气象局,青海海西 817000;2都兰县气象局,青海海西 816100)摘要:利用1961—2010年德令哈、格尔木和都兰县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代表海西地区分析近50a6月日最低气温≤0℃日变化特征得出6月日最低气温≤0℃终日的气候保证率。

通过分析显示,德令哈、格尔木和都兰县日最低气温≤0℃日数明显减少,与青藏高原1986—1987年气候由偏冷向偏暖转变一致。

按80%的气候保证率统计分析得出,德令哈、格尔木和都兰县6月25日前仍有可能出现最低气温≤0℃的霜冻灾害。

关键词:日最低气温;气候保证率;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S4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03引言霜冻主要发生在春、秋季。

春季霜冻主要危害农作物幼期和分蘖;秋霜冻主要危害农作物乳熟期,影响作物成熟。

研究霜冻发生规律可为当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调整农业种植布局、发展经济作物提供气候资源依据。

海西地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不分明,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针对2013年6月10日海西地区自动站最低气温分析,发现除茫崖地区气温在0℃以上,其余7个观测站最低气温均1 资料与方法用海西州1961—2010年逐年5、6月份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不同强度的霜冻指标分别定为2.0℃、1.5℃、1.0℃、0.5℃、0.0℃、-0.5℃、.1.0℃、-1.5℃、-2.0℃,分别计算出不同强度霜冻日的绝对变率及保证率。

2 终霜日分析2.1 6月份日最低气温≤0℃日数分析德令哈、格尔木和都兰县3个台站自1961年有气象资料以来6月日最低气温≤0℃出现日数(图1),都兰县为16d,平均每0.31年出现1次,为最多台站;德令哈14d,平均每0.27年出现1次,格尔木6d,平均每0.12年出现1次。

6月极端最低气温值,德令哈-2.5℃(1980年),格尔木-5.2℃(1969年),都兰-4.3℃(1970年),乌兰县气象站1981-2013年6月日最低气温≤0℃只出现两次,分别为1982年6月11日-0.9℃和2013年6月10日-1.8℃。

精品解析: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小问2详解】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印度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在地球仪上,人们把20°W以东、160°E以西称为东半球,160°E以东、20°W以西之间称为西半球;赤道以北的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巴西位于160°E以东、20°W以西的西半球。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岛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乳畜业发达。图a为新西兰部分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图b为新西兰某地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从气候方面分析,新西兰乳畜业发达的原因是( )
A.全年高温多雨B.雨热同期C.全年温和多雨D.降水季节变化大
12.新西兰大量出口乳畜产品的主要运输方式为( )
内江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
地理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4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生物、地理共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水性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城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1)图a西部为青藏高原,东部为_________盆地;龙门山一带多地震,原因是_________。
(2)图b标注城市中,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__,影响其降水最多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选填“地形”或“纬度”)、
(3)受地形地势影响,图示地区东部人口密度比西部_________,西部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_________。
14.桃源县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桃源。( )

1961—2020年青海共和地区终霜冻气候特征分析

1961—2020年青海共和地区终霜冻气候特征分析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1, Vol 11, No 7作者简介 娄仲山(1967-),男,青海共和人,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综合气象业务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5-26Analysis of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Final Frost in Gonghe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from 1961 to 2020 LOU Zhong-shan (Qinghai Gonghe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Gonghe, Qinghai 813099)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data observed by the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onghe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from 1961 to 2020, the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final frost in Gonghe area are analyzed by u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linear climate trend and m-k climate catastroph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hole day of frost ≤0℃ in the Republic area shows a very significant advance trend from 1961 to 2020;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n the final frost day is 9.5%, and the guarantee rate of 80% is on May 3; the average final frost day in Gonghe area had an early mutation in 1985. Key words Final frost;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Change trend; Republic1961—2020年青海共和地区终霜冻气候特征分析娄仲山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青海共和 813099摘要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观测1961—202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气候趋势、M-K气候突变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共和地区终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

澄城近50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特征分析

澄城近50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特征分析

澄城近50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特征分析摘要:利用1971~2020年澄城国家气象站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测、滑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澄城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近50年澄城初霜日呈推迟趋势,21世纪初期显著推迟,终霜日呈提前趋势,无霜期呈延长趋势。

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突变年份分别为2005、1983、2004年。

初、终霜日及无霜期与气温相关性较好。

初霜日与10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终霜日与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无霜期与年平均气温、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气温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霜冻是一种用温度表征的常见农业气象灾害,与温度变化联系密切[1]。

近年来,中纬度地区气候暖干化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中最显著的特征[2],其影响的霜期发展和霜冻灾害变化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美国的初霜日呈推后,终霜日呈提前,无霜期呈延长趋势[3]。

同样地,1957~2006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日逐渐推迟,终霜日不断提前,霜期逐渐缩短,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变化趋势愈发突出,且终霜日提前比初霜日推后趋势更为明显[4]。

在中国北方,1961~2018年间霜期发展变化的同时,不同强度的霜冻年累计发生次数呈现出微弱增加态势,其中,不同强度的晚霜冻年发生频次高于早霜冻[5]。

分析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趋势有利于降低冻害风险,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障作物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渭南市澄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气候变化的脆弱区与敏感区,同时也是小麦、樱桃、苹果等特色农作物的主产区,而霜冻作为一种高频率气象灾害[6-8],长期制约着澄城农业的生产发展。

为此,本研究利用1971~2020年澄城国家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探索近50年澄城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以期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高效防御霜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青海省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青海省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青海省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高原山区,在自然环境方面受到了很多限制和影响。

青海省的气候条件相当复杂,包括高反差山地气候、地形气候和高原大陆性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这些天气特点和气候条件导致青海省经常受到各种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影响,对当地的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阐述青海省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一、霜冻和冰冻对农牧业的危害青海省地处高原,海拔较高,地面温度易于降到冰点以下,加上夜间的强风,导致霜冻和冰冻很容易在春秋之际发生。

霜冻和冰冻对农牧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 导致农作物受灾: 霜冻和冰冻可以破坏农作物的细胞,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一些农作物如青稞和豌豆等,也会因为霜冻和冰冻而死亡,给农民的收成带来很大的影响。

2. 对草原牧业造成影响: 霜冻和冰冻会使草原干燥,草木不生,草原动物缺乏食物,无法正常生存。

为避免霜冻和冰冻对农牧业造成的危害,应注意以下方面:1. 种植耐寒作物: 农民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耐寒作物,如高山蔬菜和糜子等,以便于在霜冻和冰冻时期能够继续生长。

2. 提高草原管理水平: 改善草原土地、增加植被覆盖、加强放牧管理、实施牧草保护等措施,以保障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雨雪灾害对农牧业的危害青海省的雨雪灾害主要包括暴雨、大雪和冰雹等,这些灾害通常会在农业的生长季节和牧场放牧期间发生,会对农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雨雪灾害主要危害表现为:1. 农业生产业受损: 年年如期生产粮食的收获,如遇雨雪灾害就会因农作物受灾而降低产量,导致收益减少。

2. 牧业产业受影响: 大雪、暴雨和冰雹都会造成牧场植被集中死亡和草原沉降,严重影响草地产生。

牧业损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畜牧业产业的衰退。

1. 加强天气预报: 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是预测和监测天气,及时发布灾害预警,防患于未然。

2. 建设灾害性防御设施: 应优先建设雨水管道,改善排水系统,防骤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 益 性行 业 ( 象 ) 气 科研 专 项 西 北 地 区旱 作 农 业 对 气候 变 暖 的 响应 特 征 及 其 预 警 和 应 对 技 术 研 究 项 目编号 : YHY 0 8 62 G 2 0 0 0 1气候变暖对西北旱作农 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其应对技术对策研 究
专 题 编 号 : YHY 0 8 62 — 4 G 2 0 0 0 1 0
业生 产地 有 4 . x Oh 2 地 . 中 5 .%的耕 地 h 2 一 个封 闭的 内陆盆 地 . 28 l am 耕 7 其 1 5 m, 是 盆地 内气 候 干 旱 . 风 多 分布 于 黄河 ,湟水 河 谷及 两 岸 以丘 陵 为主 的浅 山 地 少 雨 , 有典 型 的大 陆荒 漠气 候 特征 盆 地地 表水 资 具

宅1 臻
青海高原主要农业 区 5 年初 、 0 终霜冻 日 变化分析及 分布规律 1
胡 玲 李凤 霞 周 秉 荣 徐 维 新 王 力 李 晓 东 ( 海 省 气 象科 学研 究所 , 宁 青 西 8 00 ) 10 1
提要 : 选取 青 海 东部 农 业 区的 西 宁、 通 、 大 互助 、 乐都 、 民和 、 湟源 、 中、 化 、 隆 、 湟 循 化 贵德 和 尖扎 等 1 1个 站 及 柴 达 木 盆地 的都 兰 、 木 洪 、 柴旦 、 尔木 、 令哈 、 湖 、 峻 、 柴 旦 、 灶 火 、 卡 等 9个 站 . 诺 大 格 德 冷 天 大 小 茶 用 1 6 — 0 0年 逐 日最低 气温 资 料 , 2 ℃ 、.℃ 、 2OC三个 温 度等 级 , 析 5 91 2 1 分 . 0 0 0 一. q 分 0年 来初 、 霜 冻 日及 无 霜 期 终 的 变化 趋 势和年 代 际 变化特 征及 分 布规律 分析 。 0年代 以后 初 霜 冻 日逐 年推 迟 、 霜冻 E逐 年提 前 . 霜期 8 终 l 无 延长 , 东部农 业 区进入 1 0年4 (O l 2 1 , 同) 种情 况 最 为 明显 , ' 2 O 一 0 0年 下 < 这 而柴 达 木 盆地 8 0年 代 最 为 明 显 ; 与
6 0年代 相 比 1 0年代 初 霜 冻 日推 迟 , 霜 冻 日提 前 , 过 对 比各 强度 无 霜期 东部 农 业 区延 长 1 — 7天 . 终 通 32 柴达
木 盆地延 长 3 ~ 0天 , 达木 盆 地初 、 04 柴 终霜 冻历 年 变化 比 东部农 业 区大 , 霜期较 东部 农 业 区延 长 明显 : 出 无 绘 了青海 高原 5 0年 平 均初 、 霜 冻 日及 无 霜期 分布 图 终

3 — 0
乏候
合 开发 后 备资 源较 为 丰 富 , 开发 潜力 大 圈 。
作 为 青海 省 主要 农 业 区 . 温 、 冻一 直 是 限制 低 霜
青 气 @ 海象
( ) 中 : 为 n个 时 间f ) 1式 R 年 的气 候 要 素 序 列 与 自然 数 列 12 3 … , , , , n的相 关 系数 ; n为年 数 ;i x 为第
关键 词 : l E最低 气温 ; 终 霜 冻 ; 初 变化 特 征 ; 分布 规律
引 言
65. h 2 4 53 . 4
hz m ,占总 土 地 面积 的 3 .%: 园地 面 积 为 2 6 . 3 5 7 60 5
青 海 省 东部 农 业 区 、 达木 盆 地 是青 海 省 两 大 h z 柴 m ,占总 土 地 面积 的 36 %:林 地 面 积 为 8 1 . .3 2 07 7 农 业 种植 区 青海 省东 部 农业 区位 于 日月 山 以东 的 h 占总 土地 面积 的 1 . %: 地 面积 为 1 1 80 m, 07 7 草 68. 9 黄 河 流域 . 以及 黄河 主要 支流 湟 水流 域 地 区 . 总面 积 h 占总土 地 面 积 的 2 .3 : 利用 地等 其 它土 地 m, 12 % 未 为 36 1 4m , .x 0h 占全 省 总 面积 的 5 却 集 中 了 总耕 面 积 为 2 5 51m2占总 土 地 面积 的 3 . % 项 目 %. 3 4 .h . 08 6 地 的 7 %, 区相 对土 壤 肥沃 , 候 温 和 , 、 条件 建 成后 , 黄 河 谷地 ( 化 、 隆 、 2 该 气 光 热 仅 循 化 民和 、 贵德 、 扎 5 尖 好 , 种 指 数高 , 青 海 省农 业 区 自然 条 件 最 好 、 复 是 农 县 )可新 增耕 地 15 34 h  ̄ , 33. m u 3 业 优 势最 突 出 . 区位优 势 最 明显 是青 海省 的主要农 柴 达木 盆 地 位 于青 海 省 西 北部 . 面积 2 .8 1 4 46 x 0
重大 项 目的 函》 标 志 着青 海 东部 黄 河谷 地 百万 亩 土 14m , 在 的宜 农 荒 地 资 源 更 大 , 7 .x 0h : , 0h 2潜 约 41 l 4mz
地开 发 整理 重 大项 目正试 起 动 项 目区土 地 总面 积 天 然 荒 地广 阔 . 场 面积 达 1 5 .x 0 2 农 业 综 草 0 83 l  ̄m
农 业 生产 潜力 的因素 之 一 . 冻灾 害 影 响重 且频 繁 . i 的 气 候 要 素 值 , 为 其 平 均 值 : 霜 年 R值 的符 号 反 映 严 重影 响 了作 物 生长 季 热量 资 源 的充 分利 用 .春季 霜 冻 日增 多 或 减 少 的 变 化趋 势 . < R 0表 示 霜 冻 日在 晚霜冻 出现愈 迟 . 季早 霜 冻 出现 愈早 , 作 物 的危 计算 时段 内呈减 少 趋势 . > 秋 对 R 0表示 呈增 多 趋势 。 变 其 害 愈严 重 。霜 冻是 植 物组 织 的 温度 降 到零 度 以下 而 化趋 势 的显 著 程度 用 相关 系 数检 验 法 .确 定趋 势 是 发 生 的一 种 冻害 .所 以最好 用 植 物组 织 的温 度 做霜 显著 的 , 还是 随 机振 动 。 将气 候 要素 的趋 势 变化用 一 冻 指标 。 由于植 物组 织 温度 的实 际测 定 目前 在 台站 元 线 性方 程 表示 为: 还 没有 开 展 .因而采 用气 象 观 测 的某 种温 度 值来 表 示 . 地 面最 低温 度 、 如 日最低 温 度 等 。对 较 长 时 间序
区【, 据 2 1 8根 】 0 0年 国土 资 源 部 、 政 部 正 式 下 发 的 源 较 丰富 . 财 是青 海 省 主要 的农 牧 业 生产 地 . 现有 耕 除 《 于 支 持 青 海 东部 黄 河 谷 地 百 万 亩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地 53 l4mz , 有 可 开发 利 用 的益农 荒 地 2 .× 关 .x Oh 外 还 9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