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传统文化的继承 (公开课)
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学习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的三大国粹是什么吗?
教师: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引导法、启迪法、互动法、总结归纳法、分析阐述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导学案》第四课第1课时、《固学案》第四课第1课时。
2.准备针灸、京剧和国画的相关图片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展示多媒体中三大国粹的内容)
教师: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延续至今,显示了它独特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生:针灸、京剧和国画。
学生观看图片,进行思考并进入新课的学习
PPT:展示针灸、京剧和国画的相关图片
第一层级
环节一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2.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填写P27《知识体系梳理》中的内容。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并指出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分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人人参与,有疑惑举手问老师,并积极举手抢答。一方面对本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加一方面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合作探究二
老师布置P28《重点难点探究》(二)的问题,要求同上。
3.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内容的情况
高中政治优质课一等奖:传统文化的继承PPT课件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
影响
和精神生活产生持
久影响
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 凝固的艺术
传统文艺
文学艺术,称 为民族精神的 火炬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 淀中形成的理论观 点、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
在世界建筑史 上写下了光辉 的一页
有悠久的历史,对中国人的价值观
蕴藏了丰富的 念、生活方式和中
文化内涵
国的发展道路,具
有深刻的影响
2021
1
三月,春风送暖,草长莺飞。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京举行,
举世瞩目。在今年的两会上,传统文化仍然是与会代表、委员们津 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 中国的文化要想赢得时代的振兴,以饱满的品质回馈世界,必须让 传统文化活在今天,达到时代的创造。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协 主席范小青表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完全复古,而是当代精 神与古典趣味的融会贯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李延声 表示,“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保护非遗文化,是我们提高文 化自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诸如此类,发人深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传统文化的特点; 2、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1
4
2021
5
2021
6
2021
7
2021
8
2021
9
2021
10
2021
11
2021
12
2021
13
2021
14
2021
15
2021
16
2021
17
2021
18
2021
19
请同学们找出程林文化园中的
传统文化有哪些?并说出它的含 义、影响、地位。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公开课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贵和 — 和谐社会
(传统) ----(今天)
浩然正气 - 讲正气
(传统) -----------(今天)
“和”字最早见之于金文,“和谐”本意是指音律 优美,令人身心愉悦。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社 会孜孜以求的不懈追求。从孔子的“和为贵”、“和 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 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直至近代康有为、孙中山的“人人平等”、“大同世 界”等,先哲们一脉相承的中庸思想,都表达了社会 和谐的主张。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 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 量、保守的因素。它钳 制着我们的交往和思维 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 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 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思考: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 包袱?你能够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吗?
封建社会时期,男女婚姻由父母包办,唯 求“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 封建婚姻制度的概括。民国时起直至现在,推 行新式婚礼,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或接触,互 相了解,双方同意后约期举行婚礼。 古代婚礼分为六个阶段,称为“六礼”, 依次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现代婚礼则与之有着巨大的差别,追求简洁隆 重。如今婚礼的创意越来越新奇,蝴蝶婚礼、 植树婚礼、魔术婚礼……不过在新奇的同时, 很多新人也开始看重婚礼的“寓意”———对 自己有意义,对社会有意义。
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针对“越来越多的 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 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 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 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活动发起人王达山表示,要 通过此联署文章“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
课件3: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1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
看了这些报道,你有何感想?如果你是有关领导,你会怎么做呢?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呢?
(二)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
2、传统建筑的继承
3、传统文艺的继承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不同的民族服饰
苗族
蒙古族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二、传统文化在今天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
(二)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1、传统习俗的继承
2、传统建筑的继承
4、传统思想的继承
3、传统文艺的继承
1、相对稳定性
2、鲜明的民族性
3、继承性
(一)意义
(二)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东北民居
福建民居
广西民居
湖南民居
江苏民居
内蒙古民居
宁夏民居
山东民居
古 代 文 学
张大千黄山九龙瀑
徐悲鸿的群马图
传统绘画
孙中山手书“大同书”
思考:“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8高二优质课课件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积极影响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形式 3、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对社会与人)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如果一成展的消极作用。
郭巨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 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 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 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 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 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代表: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 地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形式
(1)传统习俗 (2)传统建筑 (4)传统思想
(3)传统文艺
内容: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 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B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形式 (3)传统文艺 (4)传统思想 3、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
(1)传统习俗 (2)传统建筑
4、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社会与人)
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 发展起积极作用;
2016年2月27日,深圳一对90后新人身着 宽袍大袖的汉代礼服举行了传统汉式婚 礼。整个婚礼取“周礼汉婚”的精华浓 缩而成。随着交拜礼、对席礼、沃盥礼、 同牢礼、合卺礼、解缨结发礼、执手礼 等汉代古礼依次进行,身着汉服的“新 人”在礼乐声中也做出了庄重的婚姻承 诺:“结发同心、生死不离”。新郎说: “我们小两口举办汉式结婚典礼,目的 就是要在古风古韵中重拾汉民族传统礼 仪,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 解。”
高中思想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1》优质教学课件
人 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篇:体验与认 请 同 学 们识分 析 大 同 思 想 与 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 美丽的世界。
第一篇:体验与认
第四题 难度识指数:★ ★ ★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 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 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 不闭 ,是谓大同。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 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
第二篇:理解与辨 析
传统取文其化精对华个、人去与其社糟会粕的,影批响影判响继具承有、双古重性 为 今用
内涵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 现 实Th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的化传文。统 习 俗 、 传 统
传 表现 建 筑
统
传继统承文性艺 、 传 统
文 特点 思相对想稳定性
化
鲜明民族
性 作用:双重性
巫 漪丽隔空演奏《梁祝》述说经典;
大 山里的孩子泪水涟涟随支教老师梁
俊 演唱《苔》… … 节目用现代方式带
给 观众来自传统文化的感动。节目中
的 诗词如同一根无形的纽带,把古代
与 现在、国内与海外的中国人联系在
了 一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 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引发了海内
外 华人的一轮诗词热。
传统文化的继承公开课
元宵节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祭拜为开端,
从公元3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日;元 到南北朝时成为固定的节日。元宵节赏灯的 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 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1)传统习俗的继承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 惯。 第二、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 形式之一。
中秋节,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 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 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 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 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 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全家团圆, 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 延续至今。
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呢?
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
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朝时出现观月、赏 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 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因为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 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 秋节的主题。从宋代起,圆圆的月饼就被赋予 团员的象征意义。中秋节全家团圆,月亮升起 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北京四合院
福建土楼
开平碉楼
饶平客家道韵楼 梅州客家围龙屋
(2)传统建筑的继承
第一、建筑是立体的文化, 凝固的艺术。 第二、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 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 富的艺术装饰,成为展现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戏曲
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
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其 角色分为生(男)、旦(女)——青衣(中年妇 女)、武旦(打斗的妇女)、花旦(底层社会的年 轻女子)、老旦(老太太)、净(花脸)、丑(滑 稽),在念白上京字京韵,在音乐上一西皮、二黄 为主,拌以胡琴演奏,在表演上唱、念、做、打并 重。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 化妆、脸谱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近百年来,这个剧 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 的一个剧种。
文化生活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公开课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 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保留着基本特征
不变
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变
当世博会中国馆 设计出来后,马上就得 到世人的认可,不管中 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评价 “一看就知道是中国 的”,为什么?这说明 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征?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我的揭阳我的爱》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有 揭阳特色的文化因素?
《我的揭阳我的爱》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有 揭阳特色的文化因素?
学宫 嵌磁 木 雕 舞狮 功夫茶 潮 绣 玉 雕 潮 剧 进贤门 拼搏、团结、讲义气、 思念故乡、传统怀旧、 大男人主义 英歌舞 出花园
3、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 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4、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 确的态度是( ) ①取其精华 ②去其糟粕 ③批判继承 ④古为今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继承性
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传统文化的作用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鲜明的民族性
东方之冠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
4. 1传统文化的继承 (公开课)(精编课件).ppt
2、要辩证对待传统文化。T 3、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T 4、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T 5、思想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F
精品课件
二、选择题
1.列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
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
社会生活。这表明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 (3)民族性
精品课件
继承性 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建筑的继承 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请大家从这四个角度分组讨论收集生活实例分享
并分析其意义
精品课件
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精品课件
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 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 习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精品课件
北京四合院
陕北窑洞
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 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 抛弃。你认为呢?为什么?
长城
精品课件
福建筒楼
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独特、艺术造 型优美、艺术装饰丰富,在世界建 筑史上写下光辉一页,并成为展示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大同书》
特点: 1、天下为公(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 2、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 3、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 4、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 5、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 6、各尽其力的劳精品课动件 态度。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1《传统文化的继承》优质课课件1
对观 国 刻以 、 是 重传 之 生 持凝 国 志影要古传中久。念的今统活一固传响组代华统的、社天文和。的统。成文民绘影生会中化精对艺文部学族画响发国活的神人术化分灿、等。展人方基生们的。。烂传为具的式本活的重展文统代有价和形 产物要现化戏表深值中式 生标质中的曲 ,
【蕴,【文谈化含探探谈有着究究你哪哪一二对些些】】这共传找想些同统形的一一文式特找想化的点::的理?这表这解些现幅。传形画统式中
民 官 天埋 不 不 赐儿 得 得 郭奉 夺 取 巨母 。,,
【探究三】辩一辩
以“我这样看郭巨”为 主题,谈谈你对“埋儿奉 母” 的认识。
古人组:古人的角度。 今人组:现代人的角度。 机动组:任意角度。
一提到瓷器、二胡、功夫,我们 马上能够想到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提到和服、太鼓、相扑,我们马上 能够想到这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一提 到套娃、洋葱头顶教堂、桑搏,我们 马上能够想到这是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在美国生活的华人,每逢佳节倍 思亲,每至中秋佳节,他们也会吃月 饼和赏月,而美国本土人们却不以为 然。
3 9
12
讨3论分结钟束
中国制造
【激情展示】 跨越时空的对话
请各组派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并说明理由。
“埋儿奉母”之我见
孝道精神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作用
精华 继承、古为今用
孝敬方式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消极作用 糟粕 移风易俗,改造或剔除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41传统文化的继承(优质课)PPT课件
传
传统思想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统 文
特点
相对稳定性
化
鲜明民族性
与时俱进——积极作用
双重作用 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取其精华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重点)
古为今用
1.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 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
材料二:2011年10月22日上午, 南海网记者走访三亚市区的主 要街道、休闲广场,发现乱涂 槟榔水的陋习充斥着大街小巷。
从以上材料中你能感受 到传统文化的作用吗?
2、传统文化的作用 ((1双)重积性极)作用: 发挥
(与时俱进)
(2)消极作用 : 克服 (一成不变)
民族、国家 意 兴旺发达; 义
个人全面发 展、创造新 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 章、篆刻与书法;
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 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 和旺盛的生 命力,代表 着喜庆、热烈与祥和。
中国的传统思想:印章 代表了诚信的思想
探究:你知道“会徽” 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 统文化吗?
东北民居
福建民居
zxxkw
江苏民居
内蒙古民居
古 代 文 学
祖国大陆为台湾打造的巨 轮“中华和平”号下水, 连战夫人到场,引了一句 唐诗相贺:“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诗引得很 对景,可是,上海一家媒 体的报道却离了谱,这句 唐诗,成了“连战夫人自 己精心拟就”的“原创”, 还堂皇地上了大标题。这 样的失误,让我们只能叹 息,编辑们大约是极少翻 检古典诗词,连这样并不 生僻的唐诗也未曾谋面过。
传统文化的继承(公开课)最新ppt课件
传 统 文 化 的 继 承
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相对稳定性
鲜明民族性 意义 正确继承传统文化 态度
(2014安徽卷•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
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
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
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孔子的大同思想
全面小康
高校校训中的传统文化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浙江大学:求是
中山大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香港大学:明德 · 格物
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 上写下了光辉 的一页
地位 例子
展示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有宫廷、民用 、宗教、桥梁 、园林、城市 建筑等,如北 京菊儿胡同
(1)与时俱进——积极作用
(2)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建筑的继承
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 固的艺术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史 文学艺术, 积淀中形成的理 称为民族精 论观点、学术思 想和道德观念 神的火炬
对今天中国人的 有悠久的历 价值观念、生活 史,蕴藏了 方式和中国的发 丰富的文化 展道路,具有深 内涵 刻的影响 中华民族灿 烂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京剧、武术 、诗赋、散 文、书法等 中华文化中一 个非常重要的 组成部分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共44张PPT)
自学提纲(熟读教材39-43页内容)
1、什么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 3、传统文化都具有哪些特点? 4、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自探要求
1、根据自探提纲自己看书解决提纲中 的问题。
2、看书时要认真,用心思考,将看书的 成果在课本中进行标注,要充分利用好 课本的素材。
(3)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
小
结
特 点
继承性
含义 传统习俗 表现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作 用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同学们!提到中华文化, 你会想到什么?我们应怎样 对待他们?
本课的课程标准:
一、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
,
二、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的道理。
本课的学习目标
• 了解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 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 •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 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 旺发达的道理。 •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 史积淀中形成的( ) ①理论观点 ②学术思想 ③道德观念 ④文学艺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 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 同时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 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每逢佳节倍思亲 海峡两岸人民 渴望祖国统一
割股奉君
清明节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 某人去买祭品, 看到居然有纸糊的新苹果手机。 就问: 啊哈!新苹果手机?老祖宗会用吗? 店老板白他一眼说: 乔布斯都亲自下去教了,你还操什么心? 于是 他便买了 一个,刚要转身走, 老板提醒:买个手机套吧,下面蛮 潮湿的。 他说好, 老板接着说:再买个蓝牙耳机吧,最 近下面也出台了新交规,开车打电话抓得严。 他又买了 个耳机, 老板继续善意的提醒到:最重要的还要买一个 充电器啊,别忘了烧充电器,回头祖宗找你要就不好了, 光找你要还是小事,叫你送去就麻烦了! 他又买了充电 器。这时候,客户朝老板要了名片,老板问要名片干嘛, 他说我烧给祖宗,万一有质量问题我好让我祖宗来找你!!
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 天人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 住行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院内植 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 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居住在四合院,人与 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 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
京剧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地 方戏的精华,使京剧越来越具有魅力,鲜明 的民族性使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 。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
3.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重点、难 点)
文化的继承性
•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 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 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 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 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 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 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 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 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4.1【教学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教)
《传统文化的继承》蚌埠二中丁小艳本课是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题的内容而设的。
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即文化的传承,探讨人类文化的发展,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
本课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个主题,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
具体内容有: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介绍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介绍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双重作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介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懂得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善于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1) 对自学课本知识,预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 收集自己身边传统文化的继承的事例,体悟它们各自的含义和作用。
【导入新课】多媒体图片展示:京剧走进课堂08年3月至09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天津、江苏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 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发展的消极作用。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用。
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整理课堂笔记总结课堂收获并分享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继承性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 民族性
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 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作用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F
2、要辩证对待传统文化。T
3、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T 4、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T 5、思想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F
二、选择题
B
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 (2)相对稳定性 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2.传统文化的特点 我国传统文化中 的“贵和” 我国传统文化中 的“浩然正气” 今天构建和谐社会 主义社会 今天强调领导干部 要“讲正气”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
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材料一:在台湾城乡,祭祀 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清明 节祭祖扫墓,端午节吃粽子、 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节 登高,除夕吃年夜饭、守夜、 阖家团圆等民俗,无不是两 岸同根同祖的见证。 材料二:各国华侨庆祝春 节……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今 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源自 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 影响。
传统习俗的继承 继承性 表现 传统建筑的继承 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 现实生活中,薪火相传
传统文化起着精神纽带的作用。
比如“过年” 但是过春节这样的习俗 也给人带来了不少疑虑, 请说说大家的体会。 弊端: 1、奢侈浪费 2、一票难求 3、爆竹声声 4、城市冷清 5、过度吃喝 ……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这说明什么?
3、传统文化的作用
具有两重性: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 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长城
福建筒楼
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独特、艺术造 型优美、艺术装饰丰富,在世界建 筑史上写下光辉一页,并成为展示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从《诗经》算起,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三千多年的 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戏曲是融合音乐、舞蹈和武术 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传统绘画与诗赋、散 文等相互影响、交融形成了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传 统。
1.列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 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 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A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 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 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 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 几天民间捐款超过300万元。修复古廊桥的 依据有( )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 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播放京剧视频
穆桂英挂帅视频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针灸
京剧
书法
1.什么是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3.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在哪? 4.传统文化有什么作用?
5.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 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 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这是因为什么?
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 (3)鲜明民族性 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 生活中,薪火相传
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具体 (2)相对稳定性 内涵因时而变
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 (3)鲜明民族性 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精神纽带
针灸
京剧
书法
针灸、京剧、书法是不是传统文化? 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针灸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刺的前身是"砭 术",砭术的主要工具是砭石,萌芽于一万至四千年 前的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针具已由石针、骨针、 竹针而逐步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具发展到现在, 经历了铜、铁、银、合金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 京剧艺术来源于徽剧,四大徽班将徽剧带入了北京, 后又与汉剧、昆曲、弋阳腔和梆子腔合流,产生了 京剧。京剧到1840年以后才真正慢慢形成
继承性 表现
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 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 习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北京四合院
陕北窑洞
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 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 抛弃。你认为呢?为什么?
书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 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 艺术的魅力
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 么特点?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
(3)民族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建筑的继承 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请大家从这四个角度分组讨论收集生活实例分享 并分析其意义
传统文艺
代表:古代文学、传统戏曲、 传统绘画等 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同书》
特点: 1、天下为公(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 2、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 3、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 4、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 5、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 6、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