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

合集下载

济南-城市老城区旧城更新改造理论相关探究

济南-城市老城区旧城更新改造理论相关探究

城市老城区旧城更新改造理论相关探究—以济南为例摘要:老城区作为城市固化的产物,侵染着风雨沧桑,承载着文化积淀,保存着历史记忆,有城市化石之称谓。

尤其是经过最近十几年的探索研究,旧城更新改造也日趋成熟,通过寻找老城区的特色文脉,使得老城区与现代城市城区能够自然过渡,达到和谐统一。

结合济南老城区的特色,对旧城更新改造以相关探究,以期能够使旧城改造更新理念更好的服务于老城区的规划建设之中。

关键词:旧城更新;改造;空间;参与1. 前言自从20世纪的后半叶以来,旧城更新改造逐渐成为城市工作者研究的主题,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旧城更新改造已经不可避免,这给老城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如“上海新天地”改造,“成都宽窄巷子”改造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滋生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改造,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恣意的破坏、损害甚至于直接拆除,使得老城区被破坏的满目疮痍。

老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活化石,保护好其原有特色有重要意义。

但是如何在保护好老城区的同时寻找一个新的活力点,使其自身的价值和活力重新得到激活,能够在相对竞争激励的城市发展中有属于自己特有的一席之地,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济南老城区区别于数万城市的魅力是它的泉文化所在。

理应追随济南特色泉文化,使老城区能够自然的过渡,与现代文明接轨,保护好老城区原有肌理的同时使其活力再现,实现对老城区合理而有效的更新改造。

2.国内外的旧城更新理念相关探究国外的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一些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在旧城更新与改造方面逐渐趋于成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及改造的建议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积累了许多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的经验。

2.1 国内—上海“新天地”的更新改造新天地的设计理念是以石库门里弄建筑为标志,改变了原有的居住功能,赋予商业性功能。

使得其对传统的建筑的风貌与特色有一定的保护,并且也满足其开发的需求,与现代化的结合使新天地成为上海的一个新地标。

其成功之处在于:(1)规划功能转换与结构整合。

城中村改造、老城更新机制简析

城中村改造、老城更新机制简析

城中村改造、老城更新机制简析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

其中,房地产政策是社会各界的最大关注点之一,政策重点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同样是在7月,21日的国常会上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这让老城更新,更准确地说是频繁出现的「城中村改造」格外耀眼。

新一轮的城中村改造,是棚户区改造的2.0版吗?恐怕不是,原因有两点。

其一,在2021年,住建部就已经明确规定,城市更新禁止大拆大建,不得以城市改造为名,做新的棚户区改造。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棚改计划,也只有120万套。

而且,全国很多地方的城中村改造,开始试点以房票形式取代现金拆迁款,帮助已建成项目去库存。

其二,《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关注的重点是超大特大城市,并不是上一轮全国上下齐头并进的棚改。

而且,三、四线城市在之前的棚改中,城中村已经改造的差不多了,超大特大城市中却还有不少城中村。

更直白点说,只有超大特大城市还有的改,还有市场。

不过,城中村改造只是老城更新的一个侧面,老城区还要面对老旧小区改造、老商圈升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等一系列更新问题,同时,更新还要在“去地产化”的既定条件下进行,可谓充满挑战。

例如,《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明确指出,本市城市更新活动不包括土地一级开发、商品住宅开发等项目。

挑战归挑战,老城更新是在经济放缓、人口减少的趋势下,城市能落地实施促进内需、拉动投资、吸引人口等举措中,为数不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

只是新需求下,需要重新审视更新的核心逻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物尽其用。

那么,老城更新的核心逻辑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信心”比“目标”重要,“内容”比“外壳”重要。

具体来说,老城更新由于产权复杂、难度系数大,实现目标不可能依赖「一个人」独自完成,需要吸引「一群人」共同参与,但这些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信心」。

老城更新改造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老城更新改造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老城更新改造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老城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居民生活条件不佳等。

为改善老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需要进行老城更新改造民生工程。

二、工程目标1.改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对老化、损坏的道路、桥梁、排水管道等进行修缮和更新,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2.提升老城区环境质量:清理垃圾、整治乱堆乱放现象,美化老城区环境,打造舒适宜居的社区;3.改善老城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建老旧住宅楼、提供居住配套设施,提升老城居民的居住品质;4.提供社区公共设施:修建社区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场、体育健身设施等,满足老城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三、实施方案1.基础设施改造:(1)道路修复:对老城区的损坏道路进行修复,确保道路安全畅通;(2)桥梁加固:针对老城区老化的桥梁进行加固和修缮,延长使用寿命;(3)排水管道更新:对老城区排水管道进行更新,加强排水能力,防止水浸现象。

2.环境整治:(1)垃圾清理:组织清洁队伍,对老城区的垃圾进行清理,建立垃圾分类制度;(2)乱堆乱放整治:开展整治行动,加强对乱堆乱放现象的管理和处罚,提高市民环保意识;(3)绿化美化:增加绿地面积,种植花草树木,为老城区增添绿意。

3.居住条件改善:(1)老旧住宅楼改造:对老城区的老旧住宅楼进行改造,提升居住品质;(2)居住配套设施建设:修建居民健身设施、购物中心等,提供便利的生活配套设施。

4.社区公共设施建设:(1)社区活动中心建设:修建多功能社区活动中心,举办各类文艺、文化活动,增进邻里关系;(2)儿童游乐场建设:建设儿童游乐场和儿童图书馆,提供适合儿童的娱乐场所;(3)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修建室外体育健身设施,满足老城居民的日常运动需求。

四、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程的具体内容和工期;2.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老城更新改造民生工程实施小组;3.开展前期调研,了解老城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4.筹集工程资金,制定资金使用计划;5.分阶段进行工程实施,确保工程进度;6.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协调,听取意见和建议;7.工程竣工后,进行验收和反馈,及时修补和改进工程不足之处。

老城区中心区调研报告

老城区中心区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原理》调研报告题目:平顶山市老城区中心区调研报告系别:城市规划与建筑系专业:城市规划姓名:刘豪杰学号: 051508127平顶山市老城区中心区调研报告平顶山老城区中心区是平顶山轴线拓展的理想生长节点,是中部综合组团的中心,集行政、文化、商贸等功能于一体。

本次调研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得到老城区中心区用地功能构成,分析其交通组织特点和主要开放空间特点,总结老城区中心区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对策分析。

从而能够用专业的眼光重新认识在我们身边存在已久的城市。

一、规划用地范围:本次城市调研以平顶山老城区中心地区为基础,从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建设路、矿工路、劳动路、体育路之间的区域二、土地利用现状及空间特点:通过调研发现,平顶山老城区中心区设置混合的用地功能,实现聚集效益;加强新老空间联系,塑造统一的大空间系统;创造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片区活力。

同时,针对旧城现状的特殊性,对确定改造的用地进行综合的设计研究;对现状保留用地重点进行城市环境品质的改良和场所感的营造。

空间特点上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空间。

在平顶山老城区中心区中,用地的紧凑度,突出城市空间差别,形成更为有序的城市整体高度特征。

总体上看,平顶山老城区中心区呈现由轨道站点周边向四周跌落的建筑布局。

根据城市用土地建设的布局形态、交通条件、制约因素,老城区用地的功能结构确定为:三个中心、四个服务片区。

三、存在的问题:从当前现状看,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具体表现为:1、原来规划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不强,割裂了城市问题之间的联系,忽略了对城市整体功能的优化2、配套建设跟不上,生态环境差,服务功能不完善。

3、城区建设发展不平衡。

中心区有些地方能够称得上是“亮点”外,其它区域的建设还远远没有跟上,存在诸多盲点,甚至还很落后。

从整体上看,中心区缺乏城市特色,建设精品少,城市风貌在建筑、绿化、通道、色彩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搭配和协调,没有体现出中心区特色城市内涵和文化品位,中心区的商业地位和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再而从细部分析:(1):步行街分析:首先,步行街经营状况不理想。

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研究

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研究

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发展困境和更新挑战。

传统的重建和开发方式可能破坏历史街区的原有格局和文化内涵,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和价值的流失。

因此,如何实现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研究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还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街区的更新现状、有机更新概念、活力复兴策略等方面,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促进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通过对现有状况和相关概念的分析,寻找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为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了解历史街区更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更新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2. 探讨有机更新的概念及其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应用,探索其对街区活力的影响;3. 分析活力复兴的策略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有效激发历史街区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活力;4.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剖析其成功之处并提出启示,为实际操作提供参考依据;5. 分析影响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因素,为街区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是城市更新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社区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历史街区的更新与复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研究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不仅可以促进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研究

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研究

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研究历史街区是城市中最具有魅力和韵味的地方,它们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风貌。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许多历史街区逐渐陷入了衰落和荒废的境地。

为了保护和活化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源,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课题。

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是指在尊重历史、文化和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规划和多元化的方式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和重塑,以增强其吸引力和活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研究。

一、历史街区的价值和挑战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传统中心和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城市的骨架和灵魂所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历史街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建筑老化和缺乏维护,许多传统建筑由于年代久远、资金匮乏和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而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和功能。

其次是功能单一和环境混乱,传统历史街区往往以居住和商业为主,缺乏配套的公共设施和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生活氛围略显单一。

是发展压力和利益冲突,历史街区往往处于城市中心地段,土地资源有限、开发利益颇高,因此常常受到开发商和政府的开发压力,传统建筑和环境受到破坏和改造。

二、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理念和方法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理念是以历史和文化为基础,以保护和传承为目的,以功能多元和活力提升为手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综合的策划,对传统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和更新,保持其传统风貌和特色的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活力。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和原则:1. 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更新和改造过程中,要尊重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留和修复原有的传统建筑风貌和空间结构,保留历史文化的痕迹和记忆。

2. 多元功能和综合利用。

传统历史街区要摆脱功能单一的局限,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文化、商业、服务和公共设施,丰富其功能和形态,提高其适应性和吸引力。

3. 社区参与和文化活动。

通过引入社区参与、文化活动和居民自治,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培育社区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形象,激发社区的活力和创造力。

旧城区的有机更新——以永康市旧城改造规划为例

旧城区的有机更新——以永康市旧城改造规划为例
同时拆除缺少历史价值的旧建筑形成文化广场并以广场为中心将徐震二公祠徐拱禄故居等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与图书馆博物馆图6城市设计总平面图图8特色风貌文化休闲区地块设计反馈等现代文化建筑组成有机整体形成具有永康传统风貌特色的文化休闲中心在积极保护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有效改善空间尺度和环境质量

旧城 区 的有 机 更 新
— —
以永 康市 旧城 改造规 划 为例
口 孟 献 礼 , 倪 庆 梅
[ 摘
要 ] 康 市 旧城 的 功 能 定位 为集 商 业 服 务 、商 务 办 公 、文 化 娱 乐 、休 闲 居住 等 功 能 于 一 体 的 复合 型 城 市 中 永
心 区 。为 了 创造 既 具 有 鲜 明地 方 文化 特 色 , 又适 应 现代 城 市 生 活 需要 的 中 心 区 , 其 控 制 详 细规 划提 出 “ 重 ' I f 尊 民意 、有 机 更 新 、新 旧融 合 ” 的规 划 思路 ,构 筑 历 史 文 化 与 现代 生 活和 谐 并存 的 双 “ ” 字 轴 线 结 构 ,根 据 保 十 护 建 筑 分 布 情 况和 现 状 条 件 , 提 出 有针 对性 的 保 护 措 施 , 并根 据城 市 设 计 各 要 素 要 求 编 制 控 制 图则 与指 标 。
隅咖 叫 Y n k n l i o t ait fu  ̄in cu igb sn s , fc , utr , netime ta drsd n e . o g a godct h ssav r yo n o si ldn u ie s of e c l e e t r n n, n ie c s y e f n i u a e
T e e u t r pa fr o g a gii e d d o raea i c ne ta c mbn s l n o te rd in Ii g n o h g l oy l o Y n k n s n n e t e t c e trh t o i e me t f t i a v l ea d f r a n t c t y e e s h a t o l a

旧城区城市道路的有机更新——以长沙市红旗区支路网规划为例

旧城区城市道路的有机更新——以长沙市红旗区支路网规划为例
维普资讯
[ 又章编 ] 0 6 2(0 6 0 4 3 [ 1 0 0 2 2 0 ) 1 0 0 0 0 0 中图分类号] U 8 9 l T 9 4 1 1 义献标识码] B
旧城 区城 市 道 路 的 有 机 更 新
— —
以长 沙市 红旗 区支路 网规 划 为例
环境污染 、市 政和公 共设施短缺等 诸多 题 , 起 韶 山路 ,西 至芙蓉 路,现 有城 市次 ] 道城 二 制约着旧城 的进 步发展,同时也 不适应 珊 南路 横 贯片 区东 西,总 用地 面积 1 8 k 7 m 。 代 生活的需要。本又通过对 “ 有机更新”理 论 该 区现有 省政府 宿舍 、雨花 区人 民政府 、省 g个 单位, 用地性 质 以办 公 、 的探究,力图合理规划 【城 区支路 娴以改善交 化 工研究 所等 8 A
te c nr l i h er in l h ln ig o h o t l w t te 0p at a , e pa n n f o ed h o t t e b an h r d n w o k o n qI s r to h r c oa et r f Ho g Di ti f c Ch n s a ct r s t ea h t o l ff x be a g h i ti o r c he g a l il y e o e rn v t n o h r a o d l ct on s e o a i fte u b n r a s i od i z e o n y
I b ta t A s r c[Th x s i Ho q iti to er e i tw t e h ng iD s rc f
Ch n s a ct u h g h i s c rant i r be sr l- y a

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城区有机更新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城区有机更新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城区有机更新的调研报告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正在积极探索以城市更新方式盘活老旧城区资源,改善民生并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年以来,我市也积极推进了一批城市更新项目,但总体上仍停留在背街小巷亮化、外墙保温与粉刷、道路硬化、上下水改造等设施完善层面,与江浙、广东等发达地区推进的以“设施完善、服务提升、产业导入、创新社会治理”为核心的城市有机更新差距明显。

作为推动我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工程,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用“新理念”“新技术”塑造“新空间”、承载“新内容”、构筑“新网络”、赋能“新消费”,以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大都市的建设。

一、加快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的重要意义城市有机更新是新时代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不完全统计*市*年以前建成宅总面积约*万平方米,实施加装电梯、配套养老和托幼设施、美化绿化亮化等有机更新工程,保守估计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亿元。

*市存量商业、写字楼等约*万平方米,电梯、供水、供热等设施达到设计寿命的约*万平方米,设施更新投入约*亿元。

两项合计共投入约*亿元,按照十年完成,每年投资*亿元,大约每年带来GDP 增长超*亿元。

进一步考虑存量土地资源盘活,新产业的引入,预计全面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可带动GDP年增长约*-*个百分点。

城市有机更新持续不断地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不断改善老旧城区居住环境和配套水平,能够有效地保证老旧城区保值并持续升值,并可促进老城区吸引人、留住人,从而根本改善老旧城区人口流失并老龄化趋势。

而人口的集聚,又能够促使老城区原有业态升级转型,释放出巨大的产业空间,催生新的产业集聚区,为城市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城市有机更新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新舞台。

城市更新本质上是产权人个体通过参与社会的共建与共治活动实现利益共享,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可通过及时回应和化解个体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健全民意表达、志愿参与、协商议事等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方式从“靠政府”向“靠大家”转变,是基层社会治理向更具凝聚力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迈进的新舞台。

《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读书笔记

《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读书笔记

《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读书笔记《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读书笔记作者采用文献法,通过收集阅读相关文献,再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对老城中心区的有机更新的内容与对策进行了解释,并对规划者在其中的作用提出了要求。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我国正面临土地“瓶颈”,从而引出老城区活力缺失面临改造的问题。

作者从规划的角度分析了老城中心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居住问题、公共设施问题以及老城中心区城市形象问题;其次向我们介绍了有机更新与传统更新的区别,并说明有机更新规划的对象与策略;最后,作者提出城市更新不应借助“地产导向”的力量,而应该走向多元化,再以自己的规划工作体会,思考了规划在城市资源分配中的作用于角色,告诉我们不应仅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要明确规划师的职业定位与立场,将有机更新进行下去。

对于“旧城改造”我们都不陌生,近十多年来,关于改造的话题连续不断。

初读文章,最想知道的便是“改造”与“更新”有何区别,于是在网络上进行了搜索。

“改造”其实说的是一种大拆大建现象,容易割断历史文化脉络,带有一种暴力倾向,虽然提升了城市形象,但是城市的各种不合理问题依旧存在;相比于改造,“更新”更讲究对于城市功能的完善与提高,是一种和谐、渐进、可持续的过程。

对于有机更新,最初吴良镛先生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提出,此书原名《北京旧城的有机更新和菊儿胡同试验》,依照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吴良镛先生对于有机更新的期许是用于北京旧城之中,而不仅是菊儿胡同中。

也正如吴良镛先生所说,这个工程是“杀鸡用牛刀”,一指用了过多的人、物;二指用了过大的理论i。

这只是一个试点,最终是要将其完善,用于更大的层面上。

后来随着其理论的发展,也被用在了一些历史保护区的更新与发展上,但是有机理论具有较大的推广性,应该进一步深掘和拓展。

于是,作者将有机更新拓展到所有的老城区的更新改造上,而不只局限于历史保护区。

对于城市中心区的改造更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欧美城市也经历过,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是绝不能照抄乱搬,所以关于这类问题,我们完全是无前人经验可参考,只能自行体会研究。

老城有机更新实施方案

老城有机更新实施方案

老城有机更新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老城区的更新变得尤为重要。

老城区是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的发展瓶颈。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老城区的资源,制定有机更新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有机更新需要充分考虑老城区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更新过程中,要尊重老城区的历史风貌,保留老城区的原貌和特色建筑。

可以通过修缮、保护、再利用等方式,让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其次,有机更新需要充分考虑老城区的居民利益。

在更新过程中,要保障老城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提供合理的安置方案和补偿政策。

同时,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更新过程中来,共同打造一个更宜居、更美好的老城区。

另外,有机更新需要充分考虑老城区的环境保护。

在更新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采取绿色环保的建设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建设绿地、改善排水系统等方式,让老城区的环境得到改善,让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有机更新需要充分考虑老城区的经济发展。

在更新过程中,要注重挖掘老城区的经济潜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提升老城区的经济活力。

可以通过引进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特色小吃、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让老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总之,老城有机更新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居民利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在保护老城区的同时,实现老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老城有机更新工作汇报

老城有机更新工作汇报

老城有机更新工作汇报一、前言1. 老城更新背景2. 更新工作的重要性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1. 工作目标2. 基本原则三、老城现状分析1. 空间布局与建筑特点2. 社会经济状况3. 存在问题四、有机更新策略与措施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 优化空间布局3. 提升基础设施4. 促进产业升级5.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五、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1. 前期调研与规划2. 重点项目推进3. 实施效果评估六、预期成果与展望1. 预期成果2. 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3. 未来展望七、结论内容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老城区面临着空间拥挤、基础设施落后、历史文化资源受损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城有机更新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我单位开展的老城有机更新工作进行全面汇报。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1)工作目标:通过老城有机更新,实现以下目标: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2)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品质;3)提升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4)促进产业升级,增强老城经济发展活力;5)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

(2)基本原则:1)尊重历史,保护优先;2)以人为本,关注民生;3)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4)政府引导,市场运作;5)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三、老城现状分析(1)空间布局与建筑特点老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拥有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

目前,我单位负责的老城区空间布局较为紧凑,建筑以传统风貌为主,但也存在部分违章建筑和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

(2)社会经济状况老城区内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老城区的扶持力度,但经济发展仍显不足,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3)存在问题1)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生活不便;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部分资源受损;3)产业布局不合理,经济发展活力不足;4)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四、有机更新策略与措施(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1)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建立保护名录;2)实施分类保护,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合理利用;3)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

城市更新的思考与探索

城市更新的思考与探索

建设科技∣1城市更新的思考与探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研究员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从它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更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从“新陈代谢”到“有机更新”,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地实践不断深入,城市更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我国已经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正是进入新发展阶段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城市发展新理念、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着力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

“城市的核心是人。

”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生态修复与功能完善、历史文化保护、居住社区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八个方面,处处落脚民生。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市更新”如何实施“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如何系统治理?需要我们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更重要的是要在“实”字上下功夫,以城市体检为基础,找准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系统梳理总结地方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期旨在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的方法与路径,探讨城市更新政策机制、城市体检、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旧工业厂区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方法创新与地方实践,以期提出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智慧治理的城市更新思路和建议,力图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而贡献力量!。

构建城市中心区有机更新的规划新理念

构建城市中心区有机更新的规划新理念

构建城市中心区有机更新的规划新理念
李良
【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18)002
【摘要】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环境景观、安全保障、文化保护和城市交通等诸多方面.以株洲市城市中心区更新规划为例,以详实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引入大量的规划新理念,指出城市中心区更新应以人为本,强调有机更新.
【总页数】3页(P127-129)
【作者】李良
【作者单位】株洲市规划设计院,湖南,株洲,4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6
【相关文献】
1.城市更新理念下的新区中心区设计策略--以深圳坪山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J], 陈艳;黄建兴
2.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在遗址地区规划中的应用——以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地区整体改造为例 [J], 曹恺宁
3.城市中心区毗邻隔离住区整合与更新研究——基于有机更新理论 [J], 叶怡君; 张一兵
4.功能更新与城市中心区规划——南宁市中心区规划尝试 [J], 张爽
5.基于城市有机更新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南沙区坦尾村城市更新为例 [J], 谢建军;韩明勇;魏慧娇;李媛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02、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

002、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

002、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朱烈建马素娜黄峥摘要:规划分析了老城中心区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将城市有机更新理念与规划相结合,提出了有机更新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对策,结合工作体会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在城市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和角色。

关键词:有机更新;老城中心区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却普遍面临土地“瓶颈”。

浙江省开展的“三改一拆”工程的初衷也是为了盘活存量土地、改善城市建设面貌。

1、老城中心区存在的问题老城中心区作为城市的发源地,历经多年发展,大多出现活力缺失甚至衰落的问题,面临更新改造的需求。

在城市产业重构、节约用地的现实状况下,城市内部挖潜将促使更多的老城区开始更新改造的历程。

老城中心区的更新改造是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原因就在于集中了城市建设中的痼疾陈疴,从规划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问题:1.1居住人口集中与中心功能衰落共存老城中心区由于相对低廉的交通、生活成本,以及便捷的交通系统,积聚了大量人口,尤其是外来居住人口。

而与人口积聚趋势相反,教育、行政办公、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却逐渐外迁,寻求更加优良的交通、景观环境,造成中心区城市功能的空心化。

1.2 城市支撑系统低效老城区的市政设施、交通系统与社区服务设施等都是基于原有的居住人口规模进行配置的,鉴于原有配置标准偏低、人口容量不断扩大、设施老化等原因,普遍出现设施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供水、排水及电力等各项市政设施的缺口逐渐扩大,老城区内污水横流、私搭乱建市政管线等造成城市面貌破旧杂乱;中心城区道路支路网密度不足:诸多城市支路受到限制用地布局的限制难以沟通联系,支路网系统性不足;停车设施严重缺乏,由于原有配建标准偏低、未能有效保障建设等历史原因,老城中心区的停车难问题突出;社区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尽管原有社区服务设施拥有较良好的基础,但大多建设内容与容量不达标,原有布点改建扩建存在困难,造成社区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总体仍然呈现总量不足的状况。

有机更新理论指导下老城中心区改造设计策略

有机更新理论指导下老城中心区改造设计策略

有机更新理论指导下老城中心区改造设计策略
周庆华;张辉辉
【期刊名称】《住宅科技》
【年(卷),期】2022(42)9
【摘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对城市老城中心区进行有效的更新改造,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文章以合肥市三孝口片区为研究对象,在有机更新理论的指导下,对片区的更新改造及文脉保护传承进行探讨;同时,对片区内存在的建筑风貌老化、经营业态单一、路网交通混乱、景观环境缺失、历史文脉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老城区的更新改造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策略方法。

【总页数】9页(P6-14)
【作者】周庆华;张辉辉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城市传统公园的“有机更新”——以福州西湖公园改造更新为例
2.老城中心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
——《泰兴老城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实践3.有机更新理论指导下的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研究
——以沈阳中街为例4.“有机更新”理论指导下的深圳龙城公园改造设计5.老城中心区旧街巷更新改造设计研究--以长兴县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阳市老城区生活性街道有机更新的思考与实践

贵阳市老城区生活性街道有机更新的思考与实践

贵阳市老城区生活性街道有机更新的思考与实践摘要:城市更新是将城市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改建活动。

本次选址在贵阳南明区,是原贵阳老城的主体部分。

设计重点主要从城市设计及当代建筑角度出发,探讨老旧城区与新建筑的融合,塑造新的有活力的空间节点空间,处理好场地内建筑群与周边建筑群的协调与整体关系,提升城市软实力。

关键字:城市更新,城市设计,旧城改造贵阳市南明区旧城更新设计在南明区上位规划的基础上对市东路与西湖路两个地块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思路围绕“一河六轴带”的改造范围及规划思路,以甲秀楼、翠微园作为核心,在点上发力,在线上推动、在面上辐射,将甲秀楼-王伯群-刘统之先生祠-达德学院旧址等区域串联,整体提升城市风貌,功能补齐,业态发展,社区共建和文化展示等,形成连片效果,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因此文化与社区空间活化将是本次更新设计的出发点,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打造与场地内集体记忆的提取,重塑社区营造与街道活力,此外,场地内保留的背街小巷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记忆,可以对其进行主题式的更打造,形成带状型的漫游路线,营造一种可供游玩,休憩,文化展示,运动,居民交往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消除原有社区院墙围合形成闭塞空间体验,面向城市空间开放,加强交互体验,并形成一定的景观节点。

针对西湖路地块,利用类型学的设计方法,从图底关系出发提取场地内具有代表性的院落,对杂乱无序的组团进行更新活化设计,打造“院儿”式的社区形式,获得典型性空间消解的效果。

结合背街小巷的线性体验,散点式“院儿”与之形成串联路径,获得多元空间层次体验。

在对西湖路与观水路的整改上充分结合甲秀楼与场地内民国风建筑,进行主体化的设计,以两条沿街面作为辐射面,对场地周边要素与自身具备条件进行呼应和整体化设计。

点、线、面层次化的更新打造,是对贵阳老城记忆的尊重与唤醒,旧城新语,改旧如旧,重塑贵阳“慢生活”,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值得驻足回味的乐活社区。

项目位于都司高架路周边,东临宝山路,西靠文昌路,北临中山路,南至西湖路、观水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城中心区有机更新初探
朱烈建 马素娜 黄峥
摘要:规划分析了老城中心区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将城市有机更新理念与规划相结合,提出了有机更新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对策,结合工作体会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在城市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和角色。

关键词:有机更新;老城中心区
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却普遍面临土地“瓶颈”。

浙江省开展的“三改一拆”工程的初衷也是为了盘活存量土地、改善城市建设面貌。

1、老城中心区存在的问题
老城中心区作为城市的发源地,历经多年发展,大多出现活力缺失甚至衰落的问题,面临更新改造的需求。

在城市产业重构、节约用地的现实状况下,城市内部挖潜将促使更多的老城区开始更新改造的历程。

老城中心区的更新改造是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原因就在于集中了城市建设中的痼疾陈疴,从规划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问题:
1.1居住人口集中与中心功能衰落共存
老城中心区由于相对低廉的交通、生活成本,以及便捷的交通系统,积聚了大量人口,尤其是外来居住人口。

而与人口积聚趋势相反,教育、行政办公、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却逐渐外迁,寻求更加优良的交通、景观环境,造成中心区城市功能的空心化。

1.2 城市支撑系统低效
老城区的市政设施、交通系统与社区服务设施等都是基于原有的居住人口规模进行配置的,鉴于原有配置标准偏低、人口容量不断扩大、设施老化等原因,普遍出现设施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供水、排水及电力等各项市政设施的缺口逐渐扩大,老城区内污水横流、私搭乱建市政
管线等造成城市面貌破旧杂乱;
中心城区道路支路网密度不足:诸多城市支路受到限制用地布局的限制难以沟通联系,支路网系统性不足;停车设施严重缺乏,由于原有配建标准偏低、未能有效保障建设等历史原因,老城中心区的停车难问题突出;
社区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尽管原有社区服务设施拥有较良好的基础,但大多建设内容与容量不达标,原有布点改建扩建存在困难,造成社区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总体仍然呈现总量不足的状况。

1.3 老城中心区城市形象有待重塑
老城中心区建设欠账较多,往往形象欠佳,特色不足,但老城历经多年发展,整体城市格局已成定式,对城市形象的完善提升只能建立在空间零散、数量有限的建设空间上。

如何将破碎的建设空间通过城市规划的手法进行组织,形成贯穿中心区的景观元素与系统,是规划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2、城市有机更新的内涵
1990年代初,吴良镛从城市的“保护和发展”角度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城市历史环境的更新;其后更多学者开始注重城市建设的综合性与整体性,也赋予了城市更新更多的内涵,如张平宇的“城市再生”、吴晨的“城市复兴”、于今的“城市更新”等。

目前学术界对“城市更新”的理解已经从单纯对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发展到对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认为“城市更新”体现了一种更加审慎、明智和和谐的发展过程。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它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适应新的城市功能需要,对城市建成区进行更新改造。

城市更新的本质是城市功能的调整和城市空间的“再利用”。

城市有机更新则是顺应城市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有机、有序地进行城市更新与发展。

2.2 城市有机更新与传统城市更新改造的区别
与传统的城市更新改造相区别,城市有机更新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更新,从城市的“保护与发展”出发,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突出物质形态的更新与城市肌理的延续、保护,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的更新与发展。

内容比较 传统城市更新 城市有机更新
对待城市 无生命的机械体 有生命的机体
价值主体 行政、开发商 人的需求与城市发展
参与主体 政府、开发商 居民、政府、开发商、其他社
会力量
进程特征 阶段性、封闭性 延续性、持续性
操作方法 自上而下、物质空间决定
上下结合、多因子参与

核心目标 经济效益优先 社会、经济、生态、文化效益
的综合
主要内容 物质形态空间的更新 物质形态的更新与城市肌理
的延续
主导思想 现代功能主义 可持续发展
3、城市有机更新规划的内容与对策
3.1 城市有机更新规划的对象
功能性更新对象——老城中心区作为城市传统中心,往往是城市的居住、商业中心,随着城市发展,行政办公、商务办公等职能往往逐渐外迁,造成老城中心区的功能性衰落。

老城中心区规划有必要优化整合现有功能,积极拓展新功能,为老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物质性更新对象——老城中心区的物质性更新对象包括旧住区、道路、市政设施、住区配套设施等,规划遵循适时适度的老城更新策略,杜绝大拆大建,保持城市物质形态的有机生长。

文化景观资源——老城区内历史遗存丰富,规划应保护区块内历史遗存,延续城市史文脉;维护老城文脉肌理与既有空间格局,提升改造老城区景观风貌。

3.2 功能更新对策
针对老城中心区功能性衰落的现实,规划有必要整合提升老城既有功能,积极拓展新功能,为老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提升传统商业职能:作为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及记忆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老城更新应保持并提升其传统商业中心的定位,捍卫老城核心功能价值。

有必要重塑商业职能,引入商业休闲街、商业综合体等新兴商业模式,提升传统商业职能;
完善提升居住功能:老城中心区为传统的居住中心,但众多住区面临着建筑、设施老化,环境品质低、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规划应对老城住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分类指导住区有机更新;
导入文化旅游功能:老城中心区的文化内涵丰富,文脉肌理独特,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

老城更新规划应通过文化景观保护与休旅功能的导入来“重塑新功能、激发新活力”,彰显
城市文化景观特色。

3.2 物质更新对策
针对道路网、旧小区、城中村、旧厂房等物质性更新对象,规划采取“融合新旧、有机更新”的改造策略,按照“适时适度”的老城更新策略,杜绝大拆大建,保持城市物质形态的有机生长。

规划完善支撑系统、构建社区服务体系,解决支撑系统低效与宜居生活品质提升之间的矛盾;
完善道路交通系统,优化路网结构、提高支路网密度、优化停车设施布局、构建公交系统与慢行系统;
针对现状社区服务设施配建水平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规划构筑了片区和社区两级设施保障,结合人口空间均衡布局幼儿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实现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

3.3 文化景观资源更新对策
规划采取“格局维护、彰显特色”的保护策略,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绿水生态特色、维护老城既有的文化肌理与空间格局。

为塑造老城文化景观的系统性和特色,规划着力打造可以体验城市景观风貌和民情民俗的核心区域,通过控制地块的小规模与低强度开发,维护老城文脉肌理与既有空间格局。

4、有机更新规划的几点体会
4.1、“地产导向”的城市更新方法是不可持续的
一段时期以来,旧城改造往往成本为住宅开发的代名词,城市中心城大兴土木,取而代之的则是大型居住区,开发强度大增,空间尺度也老城肌理格格不入。

这种以住宅开发为主导的旧城更新模式对旧城功能格局、文脉肌理已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地产导向方式的老城更新往往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较多,因为这是往往是城市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这种更新方式虽然可以迅速改变城市面貌,却因为忽视了城市的历史文脉而一直为人诟病。

未来老城更新应走“多元动力、功能复兴”的路径,更新方式也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导向、促进零售商业开发的零售导向等。

4.2、规划在城市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和角色的思考
老城有机更新工作涉及到城市资源的再分配,需要打破现有既定的利益格局,建立新的分配秩序,势必需要面临诸多利益主体:政府、开发商、普通居民。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老城有机更新最大的动力仍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老城中心区往往“寸土寸金”,城市规划师再一次被作为利益博弈的工具被推至前台。

商业集团在城市建设中或与政府形成利益共同体、或利用城市建设绑架政府意志,最终结果往往是在资源分配中将商业利益最大化、蚕食公共利益,忽视保障性服务设施配套,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在规划过程中,规划师应明确职业定位与立场,凸显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构建相对公平的资源分配平台。

以 “关注民生、体现公平”为宗旨,通过对老城存量土地的功能整合,将各项保障性服务设施在空间上予以落实,并确定为强制性内容,防止市场资本对公众利益的再侵害。

参考文献
[1]罗丽霞 有机更新新用——基于快速城镇化的城市再次更新行为 南方建筑 2013.01
[2]易晓峰 从地产导向到文化导向——1980年代以来的英国城市更新方法 国外城市规划研究
2009.06
[3]翟斌庆 伍美琴 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 城市规划学刊 2009.02
作者简介:朱烈建,所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马素娜,高级工程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黄峥,助理工程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