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⑴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度快,没有确定的轨道。
(2)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好象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3)电子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别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核外电子处于不同的电子层。
(4)电子层排布倾向能量最低: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5)各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6)电子层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1、排布规律⑴核外电子排布与能量关系电子离核距离: 近 → 远 电子能量: 低 → 高 ⑵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① 核外电子层能量不同 电子层离核距离: 近 → 远 电子能量: 低 → 高电子层数(n ): 1 (K) 2(L) 3 (M) 4 (N) 5 (O)② 电子排布规律Ⅰ 能量最低原理:先排满低能量电子层,再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
Ⅱ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n 2 Ⅲ 最外层电子数≤8 Ⅳ 次外层电子数≤18 Ⅴ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2注意:以上三条规律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必须同时满足。
2、常见元素微粒结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与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如:(1)核外有2个电子微粒(与He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H -、Li +、Be 2+ (2)核外有10个电子微粒(与Ne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阳离子:+Na 、+2Mg 、+3Al 、+4NH 、+O H 3;阴离子:N -3、O -2、F -、OH -、NH -2;分子:Ne 、HF 、H 2O 、NH 3、CH 4(3)核外有18个电子微粒(与Ar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离子:Cl -、S 2-、P 3-、K +、Ca 2+ 分子:Ar 、HCl 、H 2S 、SiH 4、H 2O 2、PH 3、C 2H 6 (4)前18号元素的原子构的特殊性○111 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Li 、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 、Mg 、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l 。
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形状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形状
一、电子云
注意: A.小黑点的含义 B.小黑点疏密的含义 C.H原子电子云的形状
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形状
电子云: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图象。 电子云中的小黑点:
并不是表示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而是表 示电子在此空间出现的机率。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说明电子出现的机 会多,而电子云密度小的地方说明电子出 现的机会少。
3.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填充原子轨道时,原子 轨道能量的高低存在如下规律:
(1)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ns < np < nd < (2)形n状f 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1s < 2s < 3s < 4s…… (3)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 等,如2px、2py、2pz轨道的能量相等。
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形状
二 核外电子的排布 分层排布
电子层: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1234567 K LMNOPQ
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形状
排布规律(一低四不超) (1)能量最低原理 (2)各层最多容纳2n2 个电子 (3)最外层不超过8个(K层2个) (4)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
s轨道:球形
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形状
p轨道:纺锤形
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形状
1、原子轨道的特点
①s原子轨道是球形的,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 ②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所以只有1个轨道; ③p轨道在空间上有x、y、z三个伸展方向,所 以p轨道包括px、py、pz3个轨道; ④d轨道有5个伸展方向(5个轨道)
三层不超过32个。 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1.电子层:
电子层: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1234567 K LMN O P Q
2. 原子轨道
量子力学研究表明,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 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 运动。
原子轨道与宏观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同,它是指量子力学 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的主要区域。
价电子排布为4s24p4,
电子排布式 [Ar]3d105s25p4
属P区
练习
4. 有下列四种轨道:①2s、②2p、③3p、
④4d,其中能量最高的是 ( D )
A. 2s B. 2p C. 3p D. 4d
练习
5. 用“>”“<”或“=”表示下列各组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⑴ 3s <3p ⑶ 3s <3d
⑵ 2p=x 2py ⑷ 4s >3p
练习
6. 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的 高低
f区元素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f轨道上,价电子构
型是:(n-2)f 0~14ns2,或(n – 2)f 0~14 (n-1)d 0~2ns2,它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
(各有14种元素)。
【规律总结】
1、周期数=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 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副族元素: 大多数族序数=(n-1)d+ns的电 子数=价 电子数
6S2
3d104s1-2 4S24p1 -5 4S24p6 4d105s1-2 5S25p1 -5 5S25p6 5d106s1-2 6S26p1 -5 6S26p6
按照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的元素划 分为5个区:s区、d区、ds区、p区、f区。
第四章 物质结构基础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
n, l, m(
r,θ,φ)=R n, l (r)﹒Yl, m(θ,φ)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由Y(θ ,φ )对θ ,φ 作图所 得,表示电子可能出现的区域。
3. 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概率: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称为概率。 概率密度: 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 称为概率密度。 电子云: 用小黑点的疏密表示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
密度的大小,这种图像称为电子云。
所以,电子云是概率密度大小的形象化描述。黑点密集 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大。
4. 量子数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或原子轨
道来描述,波函数或原子轨道是由一些参数
来确定的,这些参数都是量子化的(取值不
连续),叫做量子数。
(1)主量子数(n) 【意义】描述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距离 ,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n越大,表示距 离越远,能量越高。 【取值范围】n只能取1,2,3,4…等正整数,常用 符号K、L、M、N…来表示。 (2)角量子数(L) 【意义】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空间形状,在多 电子原子中与n共同决定电子的能量高低。 【取值范围】 L 只能取小于 n 的正整数。即对于给定 的n值,L可取0,1,2,3,…n-1,用符号 s,p,d,f…表示。
磁量子数 m 决定原子轨道在 空间的取向。同 一亚层(l 相同) 的几条原子轨道 在空间有不同的 取向,共有2l +1 种取向,每种取 向相当于一个原 子轨道。
m = 0, ± 1, ± 2, ..., ±l 数目 = 2l + 1
自旋量子数 m s
意义
电子层,决定核 外电子的能量和 离核的平均距离 。n 越大,电子 离核越远,电子 的能量越高。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用)知识讲解
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___________
电子云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不同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不同,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3、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s轨道----呈球形
p原子轨道
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哑铃形)的
d原子轨道
d原子轨道是花瓣形的;f轨道形 状更复杂。
F 轨 道
轨道类型 s
p
轨道形状 球形 纺锤形
d
f
···
·· ·
花瓣型
···
···
·· ·
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只有 1个轨道,可容纳2个电子。
p轨道在空间有x、y、z3个伸展方向, 所以p轨道含3个轨道,可容纳6个电子 分别记作:px、py、pz。
电子数
2
8
18
32
2n2
4、电子自旋
电子的自旋方式有两种:顺时自旋和 逆时自旋。分别用↑↓表示。
电子平行自旋:
↑↑
电子反向自旋:
↑↓
观察这个原子运动状态图(剖面图)
(1)该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 (2)各电子层上电子的运动区域的形状是否一样?
分别是什么形状?
1、下列轨道含有轨道数目为3的是
A、1s √B、2p √C、3p D、4d
2、3d轨道中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A、2 √B、 10 C、 14
D、 18
3、第三电子层含有的轨道数为
A、3 B、 5 C、 7 √D、 9
4.第二电子层最多含有的电子数是
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例. 下列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中,成对电子占 据的轨道和不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目相 同的是
AD
A. B B. K C. Si D. O
下列电子排布式表示的微粒,无法确定其 是原子还是离子的是___A__C_.
(A)1s2 (B )1s22s2 (C ) 1S22S22P63S23P6 (E)1s22s22p1
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下面以铅球的自由落体运动为例:
S=1/2gt2 V=gt
所处的位置及运行的速度; • 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归纳宏观物体运动的特征:
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 所处的位置及运行的速度;
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2、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子质量很小 (9.1×10-31kg) 带负电荷
同层中能量 ns<np<nd<nf
3. 电子云伸展方向——轨道 S电子云---一个伸展方向 p电子云—三个伸展方向 (px py pz) d电子云—五个伸展方向, f电子云—七个伸展方向
问题: (px py pz)能量是否相同?
(3px = 3py =3 pz)
2px <3px <4px
轨道---在一定电子层上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伸 展方向的电子云所占据的空间称轨道.
8、原子的S亚层和P亚层电子数相等的是 __O_、__M__g_____.(短周期)。
9、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 的元素有_B_e_、__A__r___.
例9. 第IV主族元素R,在它的R(OH)n中,其质 量分数为0.778,在它的另一化合物R(OH)m 中,质量分数为0.636.
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一)电子轨道1、电子轨道是电子沿着原子核外围运动的一条椭圆形轨迹。
这条椭圆形轨迹完全由电子和核间的电磁场相互作用决定。
2、电子轨道的轨道角动量是指电子在原子核外围空间运动的时候的角动量,它可以通过电磁场的膜位能准确的确定出来。
3、电子轨道的运动状态就是指电子在轨道中的运动状态,包括了单重态的电子轨道运动状态,以及双重态的电子轨道运动状态和三重态的电子轨道运动状态等。
(二)电子自旋1、电子自旋是电子在空间中自身运动的一个特征,通俗来说就是电子在原子核外围空间中以固定的角速度运动。
2、电子自旋具有两个独立的特性,即电子的线性自旋,也就是说电子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另一个就是电子的角速度自旋,也就是说电子的具体自旋方向会一直保持不变。
3、自旋的结构包括两个自旋态,一个是有磁态,即自由自旋,它没有内部能量变化;对应的还有无磁态,即锁定自旋,它有内部能量变化。
(三)电子跃迁1、电子跃迁是指电子在原子核外围空间中运动时从一个轨道状态跃到另一个空间状态的过程,电子跃迁中包括了单重态电子跃迁,双重态电子跃迁和三重态电子跃迁等等。
2、电子跃迁的机理一般是由电磁场的膜位能决定的,这也是电子跃迁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
电子跃迁过程中,电子原先处在的低能量状态会被电磁场膜位能引导,由低能量跃到其他的高能量状态之中。
3、电子跃迁过程还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包括光辐射,热辐射等,外界的干扰可以使原子中电子从一个轨道跃到另一个轨道或空间状态,从而使原子转变为激发态,从而发生一系列使原子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化学课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讨论:见课本P5
一个小黑点仅表示电子在此出现了一次。
小黑点的疏密仅表示电子出现几率的大小。
即小黑点较稀的地方表示电子在此出现的机 会少;小黑点较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此出现 的机会多。
(三)、决定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因素
1、电子层: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它们的运动区域 也不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空间范 围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空间范 围内运动,
[说明]1、自左向右、自上而下,轨道能量依次递增。
2、每个能级组以ns轨道开始、以np轨道结束。
(3)为什么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 多为2n2(n为电子层数)?
1、4d轨道中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A、2
B√ 、 10 C、 14 D、 18
2、下列轨道含有轨道数目为3的是
A、1s B√ 、2p √C、3p D、4d
3、第三电子层含有的轨道数为 A、3 B、 5 C、 7 D√ 、 9
五、电子亚层的能量比较规律
1、相同电子层上电子亚层能量的高低: ns<np<nd<nf
2、形状相同的电子亚层能量的高低: 1s<2s<3s<4s…… 2p<3p<4p<5p…… ……
3、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电子亚层的能量相等: 如2px = 2py =2pz
/ / / / / /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
结合电子云的形状及伸展方向显然可知:S亚层有 1个轨道,P亚层有3个轨道, d 亚层有5个轨道, f亚层有7个轨道。
四、电子自旋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可以用n,l,m,ms四个量子数来描述。
一、主量子数n主量子数n是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或者说它是决定电子层数的。
主量子数的n的取值为1,2,3…等正整数。
例如,n=1代表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最近的一层,即第一电子层;n=2代表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比第一层稍远的一层,即第二电子层。
余此类推。
可见n愈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愈远。
在光谱学上常用大写拉丁字母K,L,M,N,O,P,Q代表电子层数。
主量子数n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对单电子原子来说,n值愈大,电子的能量愈高。
但是对多电子原子来说,核外电子的能量除了同主量子数n有关以外还同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有关。
因此,n值愈大,电子的能量愈高这名话,只有在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相同的条件下,才是正确的。
二、角量子数l (副量子数)当n给定时,角量子数l可取值为0,1,2,3…(n-1)。
在每一个主量子数n中,有n 个角量子数,其最大值为n-1。
例如n=1时,只有一个角量子数,l=0。
n=2时,有两个角量子数,l=0,l=1。
余此类推。
按光谱学上的习惯l还可以用s,p,d,f等符号表示。
角量子数l的一个重要物理意义是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l=0时(称s轨道),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球形分布;l=1时(称p轨道),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哑铃形分布如图所示;…s电子云p电子云角量子数l的另一个物理意义是表示同一电子层中具有不同状态的亚层。
例如,n=3时,l可取值为0,1,2。
即在第三层电子层上有三个亚层,分别为 s,p,d亚层。
为了区别不同电子层上的亚层,在亚层符号前面冠以电子层数。
例如,2s是第二电子层上的亚层,3p是第三电子层上的p亚层。
表4-1列出了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及相应电子层、亚层之间的关系。
表中为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及其相应电子层亚层之间的关系前已述及,对于单电子体系的氢原子来说,各种状态的电子能量只与n有关。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2.1.1第1单元原子核外电子运动
●新课导入建议 请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1)原子的组成。 (2)构成原子微粒的电性关系、质量关系是怎样的? 在必修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原子核的构成,通过学习我 们知道:
(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 子呈电中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 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对于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 来表示,如 ,K、L、M层上的电子数依次为2、8、
【答案】 A
4.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绕核旋转
【解析】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能量不 同的电子通常在不同的区域运动,离核近,能量低。
7。那么,每个电子层上的多个电子其运动状态是否相同 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与我一块走进“第一单 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进一步认识卢瑟福和玻尔 的原子结构模型。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特征。 3.了解原子轨道与电子填充 顺序。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 态。(重点) 2.原子轨道。(难 点)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课标解读 1.在必修2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卢瑟福和玻尔的原子 结构模型。
2.理解电子云模型。 3.知道每个电子层含有的原子轨道,能准确用原子轨 道符号表示。 ●教学地位 本课时知识从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开始,形成对现代 原子结构理论的初步认识;再从电子层、能级、原子轨 道、电子自旋四个方面揭示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尤 其是原子轨道的知识是高考考查原子结构的热点,也是下 一课时核外电子排布的基础,因此原子轨道是本课时的教 学重点和难点。
1.1.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电子层
轨道
轨道能量顺序
7
P 核 外O 电 子N 填M 充 顺 L 序 图K
4s 3s 2s 1s
4p 3p 2p
4d 3d
4f
4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 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 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 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未来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2007年9月14日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复习要点
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程标准
一、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二、了解原子构造原理
三、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四、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
(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D的原子第三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四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
子; 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s23p6。 则各元素是何种元素?
体验高考
山东、
(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
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种。 (2)第ⅢA、Ⅴ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 、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 构与单晶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 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 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 、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 是 ,理由 。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教案
课题2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学习目标:1.认识卢瑟福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2.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的概念;3.了解电子层、原子轨道的概念,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级顺序;学习内容:1、核外电子的运动的特点:核外电子以极高的速度、在极小的空间作应不停止的运转。
不遵循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不能测出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即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1)是一种杂乱无章的随机运动(速度极快、运动空间极小、测不准原理)可用统计(图示)的方法研究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
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机会的大小,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的称为电子云。
(2)统计学规律运动——电子云①用小黑点代表电子在核外空间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小黑点的疏密与电子在该区域出现机会大小成正比。
②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一定空间内出现,离核越近,出现机会越大;离核越远,出现机会越小。
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电子层(又称能层)①分层依据:电子的能量的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离核远近的不同。
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一低四不超)[1]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称为其分层排布[2] 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上。
[3] 每层≤2n2个;最外层≤8个(K层时≤2个);次外层≤18个,倒数第三层≤32个。
(2)原子轨道——电子亚层同一电子层的电子能量不一定相同,处在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
原子轨道:指量子力学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的主要区域。
分类依据:同一电子层中电子运动的能量仍有区别,电子云的形状也不相同。
①原子轨道的类型(又叫能级):轨道的类型不同,轨道的形状也不同。
根据轨道形状不同可分为:s 、p、d、f等。
原子轨道形状----电子云界面图界面图:界面图是选择一个等密度面,使电子在界面以内出现的总概率为90~95%。
[1] s原子轨道是球形对称的(原子核位于球心),电子层序数n越大,电子能量越大,原子轨道半径越大。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2、用“>”“<”或“=”表示下列各组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⑴3s < 3p
⑵2px = 2py
⑶3s < 3d
⑷4s > 3p
3、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 量的高低
⑴2s 2p 4s 2s<2p<4s ⑵3s 3p 4p 3s<3p<4p
(4)电子自旋:
原子核外电子还有一种称为“自旋” 的运动。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可以有两 种不同的状态,通常人们用向上箭头 “↑”和向下箭头“↓”来表示这两种 不同的自旋状态。当然,“电子自旋” 并非真像地球绕轴自旋一样,它只是代 表电子的两种不同状态。
填空:
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 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轨道类型 不同,轨道 的形状也不同。
练习:画出下列元素的轨道表示式:
C:
Na:
N: Mg:
练习:画出1~18号元素的轨道表示式。
(3)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
①原子实:将原子内层已达到稀有气体结构 的部分写成“原子实”,以稀有气体的元素 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
②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外围电子发生变化, 而“原子实”不受影响。
③也可以省去“原子实”,直接写出原子外 围电子排布式。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先排布在能量较
低的轨道上。
每层≤2n2个。
最外层≤ 8个(K层时≤2个),如果最 (2) 外层为8个(K层为2个)就达到了饱
和稳定结构。
次外层≤ 18个,倒数第三层≤ 32
4、原子结构示意图:
镁原子 (Mg )
原子核 质子数 电子层 该层上的电子数
练习:写出下列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原子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切块二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主要内容
电子层 原子轨道 轨道的伸展方向 电子自旋
宏观、微观运动的不同
宏观物体
微观粒子
质量 很 大
很小
速度 较 小 很大(接近光速)
位移 可 测 能量 可 测
位移、能量 不可同时测定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3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有①②③
2 卢瑟福从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A.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的体积 B.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 C.金原子核质量远大于α粒子
3 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中,我们可得到的启迪是 A.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的重要手段 B.早期的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不够细致,所以没有发现正确的原子结 构模型 C.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以前的各种原子结构模型都是不正确的,对学 习认识原子结构是毫无用处的
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 _电__子__出__现__的__概_率__大__小___。
复习回顾: 电子在电子层上排布规则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不同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不同,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3)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4)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n2(n为电子层数) (5)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卢瑟福——原子之父
α粒子散射实验
4.波尔原子模型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普朗克的 相关理论与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相结合,较好地 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说课殷冬伟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学结构中,教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本节课是关于基本概念的教学,“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是学习微粒间作用力和分子空间结构知识的基础,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因而难以理解。
这一部分知识是在学过原子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关系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并为后面的晶体和轨道杂化的教学提供一些说理性的依据。
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理解宏观与微观运动的不同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3)掌握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参数
3、教学重点
(1)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分布及能量关系
(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参数
4、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分布及能量关系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非常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在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上还不能采取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极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问题。
本节课主要运用创设问题情景法、探究式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宏观与微观运动的不同以及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概括
1.创设情景,激发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叙述故事或提供材料等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产生"我想学到什么"、"我想知道什么"、"我想发现什么"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让学生在"我要学习"的意识的强烈驱动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景之中。
引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运动着的物体,如:奔驰在公路上的汽车;飞行的炮弹;围绕地球作高速运转的人造卫星;遨游在浩瀚太空的宇宙飞船……它们的运动和原子核外电子这样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区别呢?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有什么特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何规律?我的设计意图是要通过栩栩如生的动画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的基础。
2、启发点拨,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所提的问题,创设发散思维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师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时,启在探索中,使学生有目的地自揣、自读、自练。
例如:通过我给的关于宏观物体运动速度和核外电子运动速度对比表格,核外电子运动范围和宏观物体的运动范围相比较的表格,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课件演示的有关核外电子和宏观物体相对比的数据,讨论比较宏观物体和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软件演示的有关核外电子和
宏观物体相对比的数据,讨论比较宏观物体和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
我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明确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不同之处,培养辩证思维的思想。
第二部分: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通过复习初中所学的核外电子排布引入电子层的新概念——能层,提出问题“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是否相同”,用现实中的拳击比赛同一重量级的人体重是否完全一样来比喻得出能级的概念,并用“能层就象楼房的楼层,能级就好比楼层的楼梯”,这样学生对新概念一听就懂。
从新旧概念的对比中得出能层能级的关系、能层能级与容纳电子数的关系。
通过阅读教材得出能级的种类与能量的关系。
第三部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参数
通过举例,如“要描述一个行星的运动状态,我们首先要知道它围绕什么天体公转,在哪个运行轨道,轨道是什么样的,行星自身在不在旋转这些问题”。
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就自然而然得出要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跟电子层、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伸展方向和电子的自旋方向这四个参数有关。
第四部分: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作自我课堂小结,让学生通过运用"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等方式,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找出差距,自行完善。
同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探索过程,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结论或答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四、板书设计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一、宏观、微观运动的不同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能层:电子层
能级:电子亚层、原子轨道、电子云形状,有s、p、d、f等能级
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每个原子轨道(即能级)都有一定的空间伸展方向
s轨道——球形对称一个伸展方向(即一个轨道)
p轨道——纺锤形三个伸展方向(即三个轨道)
d轨道——十字花瓣形五个伸展方向(即五个轨道)
f轨道七个伸展方向(即七个轨道)
每个轨道能容纳2个电子(泡利不相容原理)
三、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参数
1、电子层
2、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形状
3、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4、电子的自旋状态(或自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