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
大学生学习马哲的困惑及解决之策
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困惑及解决之策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内容极其丰富。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应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深刻的哲学理论,学习过程中定然伴随着许多困难和疑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习困惑解决之策一、我国一直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如今我国还有许多突出矛盾没有解决、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原因是什么?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何在?马列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它阐明了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列主义在一百多年来的革命实践中,对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但是马列主义只能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就要把马列主义普遍和各国实际结合起来,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存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还在于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提高人的素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晦涩难懂,与现实生活差太远,也没什么用处,为什么要学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既批判了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的唯心主义,又批判了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看来,新唯物主义应该从人的感性活动、实践,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来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应该在实践中证明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现实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试题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哲学共产主义2.异化的含义3.两种生产4.市民社会二、分析命题(每题5分,共10分)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存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2. 马克思的哲学共产主义3.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4. 马克思的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社会发展五项式2.客观真理3.辩证逻辑四要素4.实践的两大品格二、分析命题(每题5分,共10分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真理是个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列宁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思想?2.如何理解历史的发展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3.什么是实践?列宁对实践内涵的界定有什么样的深刻意蕴?4.列宁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列宁对真理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三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物化2.希望3.额外压抑4. 交往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物化的表现形式2.东方国家没有形成市民社会阶层,东西方国家形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阐释希望哲学对于人的理解。
4.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5.弗洛姆逃避自由理论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矛盾论》2.《实践论》3.源与流4.实事求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毛泽东是如何揭示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3.毛泽东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体现了哪些军事辩证法思想?4.概括《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理论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形态及其活动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1)五种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已经形成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把人类社会看做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唯物辩证本性的揭示。
这一思想表明,人类社会虽然有着与自然迥然不同的特点,但本质上同自然界一样,是一种物质体系,其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主要含义是:第一,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存在离不开自然界,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就是每日每时都必须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即采取一定的生产方式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
第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正是在这两对矛盾的推动下,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这是一个不依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过程。
第三,社会现象尽管是不可逆的,但在不可逆的社会现象背后,历史规律却有着“重复性”。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确认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发展看做是自然历史过程。
这是因为:①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背景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1 唯物史观的创立2.2 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2.3 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他国家的发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4.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展望5.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与机遇5.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的地位与作用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应用6.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应用6.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实践6.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批判与启示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指导7.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科技革命中的实践应用7.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伦理问题中的指导作用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化领域的传承与发展8.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文化的影响8.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艺创作中的应用8.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实践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作用9.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矛盾的分析9.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意义9.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承与创新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创新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发展中的使命与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补充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史观为核心,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体系的本质区别。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基本的理论体系,它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知识点对于参加考试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详细解释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其基础理论,强调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应当从整体和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相互矛盾的力量推动而产生的。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唯物史观,即历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变革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历史的发展是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进行的。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和理论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和资本家之间存在剥削关系,雇佣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身所得的工资,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模式。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劳动者按照劳动付出和贡献分配收入。
共产主义是最终的理想社会,实现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财富的普遍共享。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应用1. 政治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事业单位人员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
通过系统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可以提高人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理解。
2. 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题目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分析。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史观为核心,融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辩证法认为世界各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发展之中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的。
辩证法还强调全面性和多样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和全面的研究。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历史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而不同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不同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结构。
因此,阶级斗争将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与其他哲学流派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以下特点:1. 与传统唯心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相反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2. 与庸俗唯物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问题,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3. 与形而上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整体和过程的研究,不仅关注事物的静态特点,更关注事物的动态变化。
题目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分析。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原则,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事物是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统一体,相互关系复杂,发展也是多方面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指导,使得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热点问题介绍(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热点问题介绍(三)第三部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理论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对历史脉动作出敏锐的反映。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亲历着两场深刻的转变:一是国内的社会转型,即从封闭停滞到改革开放,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世界的格局转变,即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以对话代替对抗,在政治多极化转变过程中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要求理论研究必须紧扣“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世界历史前进的步伐;国情认知的新特点,要求理论研究必须立足“民族性”,唯其如此才能准确把握本民族在世界历史格局中的定位。
将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需要一种深透的世界历史眼光。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勾画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蓝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既避免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历史挫折,又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民族精神的瑰宝“,她作为社会转型期理论的自觉要求与积极成果,代表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华民族最大的理论收获。
一、世纪之交的理论视点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理论成为国内理论研究的视点中心,党的十五大以来,以邓小平理论为母题的研究工作更臻热烈,表现为主题更广泛,内容更深刻,成果更丰富。
究其原因,概要述之,主要基于下列三个条件。
(-)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开创了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境界。
党的十五大的历史性贡献是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对之作出了历史的科学的评价。
十五大之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实践过程中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回响。
以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评价为起点和指针,邓小平理论研究在各个领域普遍展开,诸多研究、探索、阐发邓小平理论的作品纷纷面世,这其中既有郑必坚、龚育之、石仲泉等老一辈理论家的理论贡献,也有众多中青年学者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选择题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对历史和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哲学学科。
它追求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认识,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探讨人类历史的规律,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原理1.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核心原理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因此,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规律性,社会的发展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演变而来。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冲突、斗争、变革的过程,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强调阶级斗争的存在和必然性。
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的结果将决定社会的演变方向。
4.历史观念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强调历史观念的实践性。
历史观念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揭示了人类对社会现实的改造和进步的可能性。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方法。
通过辩证思维,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强调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研究,通过考察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变革,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3.历史唯心主义批判方法历史唯心主义批判方法用以揭示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对历史唯心主义的种种修正和扭曲进行批判。
四、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现实中的应用1.指导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指导人民群众在历史的潮流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2.宏观分析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提供了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5。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哲学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哲学的革命1、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P11、13。
时代背景: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正经历一场空前的社会变革,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机器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世界范围的交往关系;生产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凸显,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艰难困苦;资产阶级为开辟世界市场,用血与火开路,到处建立殖民地,使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等等。
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社会背景。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广泛吸纳了其他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其中主要包括古希腊哲学,近代欧洲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5-1830)历史雪茄的观点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等,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渊源。
2、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两个转变”→唯物主义、共产主义。
两个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结果。
他们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
(1)马克思的哲学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如何理解?p19~20。
如何理解:马克思认为,哲学要抓住“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问题“是公开的、无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哲学应该是对人民最关心的时代问题的探究,是对人民根本的意愿、要求和呼声的理论表达。
他主张哲学应该走出书斋,从“爱好宁静孤寂,追求体系的完满”转向考察人们的现实生活,使哲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在1844年2月发表于《德法年鉴》上的《伦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他已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种具有革命性质的批判性哲学。
它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理论基础,对于理解和改变现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展开辨析,并通过举例加以说明和论证。
首先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其次,我们可以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和观点。
首先是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基本观点。
通过唯物主义,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而人的意识和思维只是物质的产物。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的形态和发展,而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只是这种经济关系的反映。
其次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演变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例如,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崩溃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将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到来。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通过组织、斗争和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人的活动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实践是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也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以下重点分析题为北京启航考试学校考研政治强化班内部资料精选,对应之“答案要点”请在北京启航学校网站的“自由下载”版块免费下载。
1.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孩子正在激烈争辩,觉得有趣,便问:‚你们两个争个啥呀?‛一小儿说:‚我以为太阳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可是他不同意。
‛另一小儿不服气:‚明明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
‛孔子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深奥,似乎不是孩子能发表意见的,于是颇感兴趣地说:‚你们都说说自己的理由,我来给你们作个裁判。
‛一小儿说:‛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顶盖一样,中午只有碗口大,黄昏时又大了起来,同样一个太阳,当然是离我们越远看着越小,离我们越近看着越大,所以太阳应该是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了。
‛孔子恍然:这小孩真聪明,能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解释如此复杂的问题。
另一小儿不服气:‚不对不对,太阳才出来的时候并不太热,到中午就热得厉害,到黄昏又恢复了清凉,所以,太阳就象是一个火炉,离地越近就越热,离地越远就越凉,当然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啰。
‛孔子觉得也有道理,但两个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两小儿的观点。
2.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
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
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1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3.以下是一则漫画:请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分析这则漫画。
4.阅读下列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几则故事:材料1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
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供招待客人之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笔记整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笔记整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笔记整理凡真实的⼈⽣总是相遇。
(——马丁布伯)第⼀章什么是哲学⼀、“哲学”⼀词的词源Philos(爱)+Sophia(智慧)哲学的基本性质: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类智慧①哲学研究的不是某个特定领域,它关注的不是细枝末节②研究⼈与世界的关系(⼈对待世界的⽅法、态度),⼈和世界打交道⼆、哲学智慧与实证知识1、智慧不等同于具体的实证知识哲学不等同于具体科学(science 科学;wissenschaft学问,科学,学术,知识。
既包括⾃然科学在内的世界上的所有的科学)是以⼈与世界关系为中⼼展开的对世界的总体把握2、哲学问题:总体(普遍)的问题哲学:客观地研究世界,研究⼈们对待世界的⽅式、⽅法、态度,是⼀种有关境界的学问。
⾃然科学:天为什么下⾬哲学:什么是因果关系⼈为什么会死⼈如何对待死亡三、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1、为了让⽣活⽐⽣活更多(为了更好地在世界中⽣活)“边缘境况”:科学技术⽆能为⼒领域。
例如:感动是内⼼的真实情感,油然⽽⽣。
(雅斯贝斯提出)为了解决“边缘境况”的问题,我们需要学习哲学。
2、哲学是⼀门“life work”①⼈只要活着,就需要哲学,需要哲学智慧。
哲学区别于宗教:哲学——⼊世(更好地⾯对与解决问题);宗教——出世(逃避问题)②哲学总是源⾃于⼈们的现实⽣活。
⼈⼈都有⾃⼰的哲学。
(这⾥的哲学指的是常识,是⾃发的、发散的,未经思考的。
)真正的哲学:系统化、理论化;哲学家的哲学:⾃觉地经过理论的加⼯和反思的、系统的③具有⼀种实践的定向哲学不是纯粹理论的东西,真正的智慧来源于⽣活,⼜⾼于⽣活,扎根于⽣活。
Life work:⽣命的劳作,在⽣命的劳作中所⽣产出来的有关⽣命的作品四、哲学的基本特征(⼀)哲学的批判性(是哲学的根本特征)1、哲学是⼀种⾃由思想(⾃由思想≠主观思想=批判地思想)苏格拉底:批判的⽜虻⿊格尔:所谓⾃由的思想,就是不接受任何未经审查其前提的思想。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搜集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搜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的本质和结构【圣才出品】
第8章社会的本质和结构8.1复习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地解答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揭示了社会结构的本来面貌。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解和解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关键。
1.唯心主义历史观、人本主义历史观和自然主义历史观任何一个社会从结构来说,都包括物质的方面和精神的方面。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其根本内容就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既包括意识形态,也包括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本质上是以观念的形式反映出来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1)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共同本质,就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它或者用神灵的意志来说明人类社会的产生,或者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的本质。
(2)人本主义历史观人本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性决定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人类历史是人的本性-人性异化-人性复归的历史。
人本主义历史观实际上是一种用抽象的人性解释历史,以人性作为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最高标准的历史观。
(3)自然主义历史观①自然主义历史观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于自然条件,即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认为社会与自然、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自然主义历史观看到了自然条件对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它又夸大了这种作用,夸大了社会与自然的同一性。
②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以上三种历史观之所以没有正确理解社会的本质,没有正确解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把人类社会神化、精神化、抽象人性化或自然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理解实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或者“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或者“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2.社会的实践本质唯物主义历史观通过对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
物质观:列宁指出: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意义:第一,它揭示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性,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它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抓主了世界万物的共同本质。
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3、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以及意识的能动性?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大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亦称为“自觉能动性”,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
4、简述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内容,并联系实际分析。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哲学部分)辅导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哲学部分)辅导要点[课程性质]专业理论课[课程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学习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通过对原文的研读,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增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的把握,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奠定学养基础,坚定学生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课程学习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复式立体学习法、问题学习法等现代学习方法,依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读”、“析”、“议”相结合,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总学时] 24学时第一讲导论[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主旨在于解决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态度和学风问题。
我们应该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待理论研究、理论学习时所持的科学严谨的态度一样,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时,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部分选编了三篇文章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本文的重点在于,学习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与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与革命精神的有机统一,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崇高的历史使命感的完美统一。
(二)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学习本文的重点在于:明白我们应该像列宁那样,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科学思想体系来把握(即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一个科学开放的思想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来把握。
(三)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本文的重点在于,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
202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个热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和措施论哲学是人们对世界旳主线观点,是理论化系统化旳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措施论旳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旳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旳结识和实践提供主线准则和一般措施论。
2.哲学旳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旳关系问题是哲学旳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之因此是哲学旳基本问题,由于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旳问题,是解决其她一切哲学问题旳前提;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旳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旳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旳原则,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旳不同回答辨别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旳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旳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旳出发点和方向。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旳本原。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旳;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旳基本上产生旳,是对物质旳反映,是第二性旳。
因此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旳,又是可知论旳。
它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旳本原,是第一性旳;物质是精神旳产物,是第二性旳。
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旳一种歪曲反映。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旳基本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旳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旳统一,从而发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旳哲学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明显旳特点:一是它旳阶级性,公开声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旳,是无产阶级旳世界观;二是它旳实践性,觉得以往旳哲学都是解释世界旳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旳哲学。
还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旳特点,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旳高度统一。
5.两种历史观旳对立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是两种主线对立旳历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6-1848)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一、时代背景二、思想背景(1)、时代背景(实践条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背景(理论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问题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问题3:名词解释物质利益难题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问题4:简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参见:教材22页到23页问题6: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
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主义立场,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尖锐的、无情的批判,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哲学上,当时恩格斯虽然还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精神的辩证发展,但他坚持哲学和行动、主体和客观力量的结合,强调实践上的批判是必要的。
在这一阶段,恩格斯也和马克思一样,还处在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问题上,看到了“工业国”所必然引起的矛盾,看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冲突,但还没有进一步同资本主义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也还没有指明这种革命的性质。
在物质利益和思想原则的关系问题上,看到了在英国现实生活中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动的支配作用,但还没有得出物质利益决定思想原则是普遍规律的结论。
而且,1843-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表明他们已实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具体来说,有(1)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揭示“市民社会”对国家和法的决定作用(2)马克思批判鲍威尔,揭示“人类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区别,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3)马克思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针对“原本”的批判,揭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4)恩格斯在深入工人和研究经济学中,完成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问题7:论述异化劳动的含义及其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答案要点如下:1、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规定。
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哲学的研究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同资本家尖锐对立这一经济事实,看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进而又把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指出上述对立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劳动的异化.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和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
劳动是人的“类生活”,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
由此出发,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首先,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其次,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
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第四,人与人相异化。
马克思还指出,劳动的对象化不等于异化,只有在私有制条件下,才表现为异化,从而把劳动异化和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要消除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异化是现实的、客观的。
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异化劳动概念及其四个规定就是对现实劳动异化的概括。
马克思还认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
因为正是自我异化的发展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创造了条件;而自我异化的扬弃、人的本质的复归是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因而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是一种客观的辩证发展过程。
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对象化、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
2、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
异化劳动是《手稿》的核心概念。
异化劳动理论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
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取得了对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
首先,由于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把社会历史归结为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把生产劳动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他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而这两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劳动。
其次,由于《手稿》把生产劳动看作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因而在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的缺陷。
第三、《手稿》在阐发异化劳动理论的过程中,还提出物质生产在构成社会诸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
第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贯穿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的来说,马克思首先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他说:从异化劳动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克思还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批判地研究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
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杨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是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3、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首先,就其实际思想内容来说,虽然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费尔巴哈而向唯物史观接近,但是作为说明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却还没有摆脱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人本主义模式。
其次,就其与旧哲学的关系来看,马克思对自己的哲学思想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区别是明确的,对费尔巴哈也有所批评和保留,但还没有从哲学体系上同费尔巴哈区别开采,因而对费尔巴哈哲学作了过高的评价、直到1844年8月还认为费尔巴科学世界观的富有成果的探索,又不是这种探索的完成。
问题7:论述如何理解《神圣家族》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答案要点如下:如果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用以解答历史之谜的是异化劳动理论,在此之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那么,处于两者之间的《神圣家族》则是由异化劳动理论到唯物史观的过渡。
1、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这种哲学揭露了它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质,指出:鲍威尔一伙虽然反对黑格尔主义的正统派,并自诩为真正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人,实际上,他们不过是用所谓“无限的自我意识”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走向公开的主观唯心主义。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鲍威尔一伙的这套谬论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只不过是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庸俗化的复活而已。
第三.为了彻底批判鲍威尔一伙和黑格尔的思辫唯心主义,马克思还深刻地揭露了它的认识论根源,指出;思辨唯心主义的秘密,就在于通过诡辩,把概念独立化、实体化,即把本来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当作独立存在的本质、并把它看作感性对象的来源和基础。
第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鲍威尔一伙的思辨唯心主义时,还揭露了它在实践上的危害性。
鲍威尔一伙把具体的现实变为观念的宾词,把自我意识变为世界的本质,把历史变为精神的发展,因此他们也就把人的一切活动和实践统统归结为批判思维过程,从而“把现实的、客观的、在我身外存在着的链条变成只是观念的、只是主观的、只是在我身内存在着的链条,因而也就是把—切外部的感性的斗争都变成了纯粹观念的斗争。
”2、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提出一系列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
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露骨的历史唯心主义。
鲍威尔等人认为,自我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历史除了自我意识的变化和发展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世界历史归根到底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鲍威尔一伙的论战中,强调指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只有在物质生产方式中才能了解历史。
针对鲍威尔等人的观点,马克思和思格斯从物质生产是历史发源地的思想出发,论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他们在驳斥鲍威尔乘诬蔑“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的言论时指出:“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
”克思和恩格斯还深刻地分析和阐述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同物质利益的关系。
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得到历史承认的群众的…利益‟,当它最初出现于世界历史舞台时,总是在…思想‟或…观念‟中远远超出自己的实际界限,很容易使自己和全人类的利益混淆起来。
”3、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鲍威尔一伙敌视群众,尤其敌视无产阶级。
马克思和思格斯驳斥了这种谬论,他们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结构和雇佣工人的非人生活状况之后指出,问题不在于无产阶级是否具有历史创造者的意识,而在于无产阶级所处的客观历史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地位使它必定要认识到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揭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被此对立而又相互制约的运动,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问题8:简答: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答案要点如下:1845年春天,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1846年与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两篇论著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新世界观探索中发生了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已经形成。
这是因为:首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在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精辟的概括之后指出,这是他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在布鲁塞尔继续进行研究所得出的“总的结果”,并讲到当时恩格斯也已“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他“一样的结果”;于是他和恩格斯就“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革命变革。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形成的标志不能只是它的个别观点或原理的出现,而是指它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则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