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9老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含试卷)
9 老王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难点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体察善良,关爱不幸者。
2.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琐事和人物的技巧。
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
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
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
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整体把握,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伛.(yǔ)荒僻.(pì)塌.败( tā)取缔.( dì)干.校( gàn) 骷髅..( kū)(lòu)翳. (yì) 滞.笨(zhì) 攥.着( zuàn) 惶.恐(huáng) 镶嵌.(qiàn) 愧怍..(kuì)(zuó) 2.解释词义。
伛:弯(腰)曲(背)惶恐:惊慌害怕荒僻:荒凉偏僻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取缔:明令取消、关闭或禁止骷髅:干枯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滞笨:呆滞笨拙愧怍:惭愧凑合:将就。
攥住:用手握住。
3.整体把握。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我”与老王的交往②哪句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老王》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学习内容1、理解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2、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
3、体会老王与作者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课前自学㈠初读课文1、本文作者,女作家、翻译家。
文章中提到的“默存”,即作者的丈夫,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2、注音。
杨绛()取缔()伛()翳()骷髅()()绷带()滞笨()愧怍()3、结合背景,你从课文出了什么感受?【创作背景】“文化大革命”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数以万计的人被迫害致死。
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是当时批判的对象,她与丈夫被下放至干校改造,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她天天扫厕所,被驱到大院游行。
4、概括:哪几件事表现了作者的善良?哪几件事表现了老王的善良?(注明段落)㈡深度探究1、阅读1—4段,初识老王。
①我从(词、句)中认识到老王是一个的人。
②我从(词、句)中认识到老王是一个的人。
2、从老王和我的交往中,看老王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深入了解老王的善良。
示例:“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的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品读:苦于生计的老王受了他人帮助,心中感受到了一点温暖,之后就尽量地把方便也带给别人。
他怀了一颗善良热忱的心,渴望能传递温暖,给他人以关怀。
①外貌:品读:②动作:品读:③语言:品读:3、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作者也是“好欺负的主顾”,但是她仍然用自己善良的心温暖另一颗同样善良的心。
你从文中的哪些细节(关键词语)体会到作者的真情?①细节:品读:②细节:品读:4、作者对老王同情、关心、帮助,但在文章结尾作者却写道“心上不安”、“愧怍”,结合文中的细节(关键词语)中说说作者认为自己还有什么做的不够。
5、我的阅读疑惑三、课文研讨与交流1、交流“课前自学”的几个问题,互相补充完善,分配交流任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精品导学案新人教版
老王教与学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2、学习本文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写法。
3、理解本文语言风趣含蓄、简练风趣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文章中心,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写法。
【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几句话。
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与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法。
第一~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整体感悟课文,理解文章中心。
2、理解文章抒发的人间看似平淡实为深切的感情。
3、探究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与学过程:一、作者、作品背景:见《金榜行动》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伛yǔ攥zuàn 惶.huáng 恐荒僻.pì 塌.tā败取缔.dì 滞.zhì 笨骷髅..kūlóu 愧怍..kuìzuò翳yì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一)课文内容1、预习课文后,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2、凄凉艰难的老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4、老王一辈子是一个很苦的人,具体“苦”在哪些方面?5、老王又是一个善良的人,具体“善良”在哪些方面?6、作者一家人是在怎么对待老王的?7、善良老实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8、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9、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A.B.C三组句子中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A、①他送伪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B、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C、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9《老王》(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9《老王》(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课前探究】1、分角色朗读2、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预习交流】1、学生点评课前作业2、交流课前自主预习中的问题【互助提升】1、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句为切入点,引导探究:如何看待文中人物的“幸”与“不幸”。
2、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3、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或一个熟识的人,面对老王的遗像,你心里好受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王说吗?【体验成功】1、你身边有这样的不幸者、弱者吗?你平日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你像作者一样,有过良心的叩问吗?2、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要给别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是___,就要_______。
请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快乐心得】【中考写真】1.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得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3分)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③这就构成一副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①④2.综合性学习(7分)4月13日是世界读书日,华新中学举办了首届文化节,倡导同学们多读书、广读书,更要读好书。
为了更好地办好本届文化节,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本届文化节写一则宣传标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的例子,对下列关于“影响学生阅读名著的原因”调查统计表进行说明例:选A说明:认为影响自己阅读名著的原因是“难以找到书”的同学有5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2%。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9课《老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9课《老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9.老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平淡有味的语言、调动学生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倾注在底层人物身上的深沉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平民生活的艰辛,体会普通人性格中的光彩,学会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重点难点】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体察善良,关爱不幸者。
2.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琐事和人物的技巧。
【相关链接】1.作者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2.背景文章著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先后失去了女婿女儿。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一般的知识分子经历了文革之后都会以自身的不幸去控诉。
“同是天涯沦落人”,杨绛的散文中闪过时代的影子,使我们在这种大时代下看到了老王的一颗金子般的心。
善良别有一番意味,这种意味绝不仅仅是对善良的肯定,它包含着更为复杂的东西。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度过了动乱年代,她在追忆动乱年代遇到的这些善良的人们时更容易忽略苦难,而是看到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假如每个人以纯真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第一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梳理小结
导入:
课后反思:
自主预习
一、借助导学方案了解作及背景。通过课下查阅的资料,相 信你一定能试着用几句话介绍作者及她的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找出你不理解的生字词查阅借助工具书做标注。
预习检测
一、《老王》的 作者是__ ______,她的丈夫是________,字________,学者、作家,著有小说________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塌败()取缔( )翳()骷髅()()
镶嵌()()绷()滞笨()愧 怍()
荒僻()攥 着()伛()惶恐()
2、词语解释:
失群落伍:
滞笨:
愧怍:
取缔:
塌败:
镶嵌:
交流探究
一、自由 朗读课文,可以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要达到流利,有感情的要求。
二、文章写了老王哪些事情?重点是什么?贯穿文章的线索是什 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第一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课题:《老王》(第一二学时)
课型
预习交流
学习目标:1、识记文 中重点词语的字音、字形、字义。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 文。
3、概括文章要点。
学习重点:准 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典型细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生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勾勒人物形象。阅读 时请体会。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9 老王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9 老王学案新人教版一、课前展示:二、目标展示:1、把握课文的字词。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3、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1、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给新字词注音。
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3、解释:塌败:滞笨:取缔:愧怍:4、思考: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本文的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5、读1—4段,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情况?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老王(没名):地位低微蹬三轮车:谋生手段艰苦老光棍:孤独终老半瞎子:生理缺陷破败小屋:居住条件恶劣一个字概括:苦6、读5—22段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的哪几个生活片段?从这些片段中体现出了老王怎么样的性格特征?带送冰快,车费减半忠厚老实,不贪钱载“我”丈夫看病,坚决不要钱,拿钱后还不大放心低声问我有没钱看病有良心给改装三轮装护栏,为客着想心地善良,一心为人着想临死给我送来香油、大鸡蛋懂得感恩老王性格特征: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7、仿写句子: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老王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老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师寄语: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从小事做起。
同学们不要忘了温家宝总理说得“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
教材分析《新课标》向我们阐释,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老王》这篇文章能够入选教材,正是注重了它的人文性,作者杨绛刻画出了一个生活凄苦,身份卑微,处境艰难,却又为人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深深地震撼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作者赞美老王的同时,提出了关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
学法指引1、预习。
通过提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顺畅读完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环节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2、自主阅读。
在个性阅读的过程中,促进自主学习,熟悉作者语言,体悟文中情感。
3、合作交流。
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答疑,分享阅读感受,互换对生活的体悟,从而促成共同的进步。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文章的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通过问题讨论、品读等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交流与沟通。
学习重点: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体会文章的情感。
2、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理解。
难点: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理解。
一、读题思文请大家从三方面做预习工作:一是不解之处二是精彩之处三是有悟之处(写上自己的评语或感受)。
每个同学至少要有一处发现,准备上课发言。
二、走近作者:(查阅资料,完成填空)杨绛,原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江苏无锡人。
著有散文集( )等,译作有( )等。
教习过程:自主学习—走近老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挑战自我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抄写文中陌生难写易忘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姓名:老王(社会底层的人,身份卑微)职业:家庭成员:外貌特征:家庭住址:生存状态:由此看出:3、依据资料链接,写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发现或感受:四、走进文本,各抒己见4、老王是不幸的大好人,那“我”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零散地分布在文中,采用跳读的方法给找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文学研究会成员。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⑤本文是什么体裁?(散文)线索是什么?
4、反馈提升
1、文中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请在文中画出来。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
2、作者善于在叙事运用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描写,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章中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标出文中父亲所说的四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即什么话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6段中说“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从这“抱歉”中可以看出“我”具有怎样的思想和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可他为什么又收了“我”的钱?请你揣摩一下老王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并回答:老王“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1、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件事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要详写?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9课《老王》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9课《老王》学案1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事件。
2.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琐事和人物的技巧。
3.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琐事和人物的技巧。
【课前预习】一.作者及背景简介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小说《倒影集》《洗澡》;论集《春泥集》,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等。
文章写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作者的脑海之中……二、字词注音及解释伛()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攥紧()伛:荒僻:塌败:滞笨:惶恐:取缔:骷髅:愧怍: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课堂学习】1找出文中的一些语句,分析当时老王的生活境况,并用一些词语进行概括。
2.找出文中的一些语句,分析作者当时的生活境况。
【合作探究】1.文中主要写了老王为我们家做了几件事概括出。
除此之外,我家又为老王做了些什么事2.从中你能看出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举例说明。
【知识拓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
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
2019-2020学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第8课《老王》学案教师寄语: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学习目标: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老王的思想感情。
3、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学会关注、关爱他人。
资料连接:走进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江苏无锡人。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走近老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两题。
1、识记字词伛.()身攥.()着惶.()恐塌.()败愧怍.()取缔.()滞.()笨眼翳.()骷髅..()()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合作释疑—评说老王(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3、分析人物: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老王形象的语段,谈谈你心目中的老王。
建议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的人,从看出”的形式表达出来。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互相补充。
4、面对老王的境况,作为作家的杨绛是怎么做的?从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的收获?思想共鸣—怀念老王(教师寄语: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共鸣!)5、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为他生前的作家朋友的“你”,难道不想从行动上为他做点什么吗?(提示:“你”可以为老王写墓志铭、悼词、纪念文章等,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触!注意言简意骇!!!)迁移延伸—关注“老王”(教师寄语: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6、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能谈谈身边最感人的故事吗?你将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品味语言:7、杨绛的文学语言看似平淡,无阴无晴。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9《老王》(第1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9《老王》(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
版
【学习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第1课时
【课前探究】
1、正确标注词语:伛翳、攥、惶恐、荒僻塌败、取缔、凑合、骷髅、滞笨、愧怍。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呆滞笨拙(2)荒凉偏僻(3)明令取消或禁止 4)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3、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
代女作家,家、教授。
著有长篇小说《》等。
【预习交流】
1、学生点评课前作业
2、交流课前自主预习中的问题
【互助提升】
1、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
2、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3、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4、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体验成功】
1、课文中老王的话语不多,却十分有表现力。
你能就这些只言片语推测一下老王当时的心理和表情吗?
2、老五劝说“我”收下香油和鸡蛋的情节作者没有描述,请你设想一下,老王当时是怎么
说服“我”收下的?【快乐心得】。
《老王》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老王》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9 主备:韩西利审核:审批:班级:使用者: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概况。
2、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4、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读课文,标注生字生词,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又是怎样的人。
2、再读课文,用双色笔圈点批注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揣摩文章的写法。
3、朗读课文,请家长作评价:在把课文读三遍的基础上,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做好课堂研讨的准备。
预习自测1.查资料,填空。
杨绛, 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家,________家。
著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等。
2.查字典,标出加点字的读音。
滞笨()荒僻()取谛()攥着钱()愧怍()惶恐()骷髅()伛()翳()3.解释下列词语。
塌败:滞笨:愧怍:伛:4、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5、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A.在文中勾画能够体现老王人物形象的语句,用“老王是一个的人,从看出”的句式表达出来。
B.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老王的一生吗?并写出其具体表现在哪里。
(提示:生活、为人两方面考虑)6、从作者与老王交往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7、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方面的收获?家长签字要点归纳巩固练习:1.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词语“ ”能概括老王一生的命运,这个词语就是“文眼”,理解课文抓住文眼,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老王【学习目标】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2、探究本文线索分明、顺序清晰的写法3、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爱心、同情心。
【学习重点】1、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2、体会本文语言风趣、含蓄、简练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线索分明、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老王》写于1984年。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写出了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
同时,作者提示我们: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他们的理由。
2. 走近作者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
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
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
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3.相关资料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自主学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愧怍.()攥.()着滞.()笨伛.()偻骷髅..()()眼翳.()2.根据拼音写汉字。
荒pì()取dì() huánɡ()恐 tā()败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
老实:(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老实:4.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①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和大鸡蛋(2)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合作探究】5.“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表达了什么意义?6.老王像僵尸的这段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7.老王送我们香油和鸡蛋,我为什么“强笑”?8.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9.对揭示文章意旨的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10.写人记叙文的构思中既要从众多事件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即组材,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精读精练】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 )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1.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12.解释下列词语(1)镶嵌:(2)滞笨:(3)愧怍:13.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14.从上文哪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15.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16.“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17.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主题阅读】汪大娘张中行四十多岁,人中等身材,偏于瘦;朴实,没有一点聪明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重中隐藏着不少温和。
目力不好,听说曾经把抹布煮在粥锅里。
像有些妇女一样,过日子有舍身精神,永远不闲着。
不记得她有请假回家的事。
大概男人早已作古了吧。
有个女儿住在永定门外,像是也少来往。
李家人不少,夫妇之外,子二女三,逐渐都成婚传代,三顿饭,活儿不轻。
李家是汉族,夫妇都是进士之后,门第不低。
不过不管门第如何高,这出身总是旗人下的皇帝所赐。
而今,旗下人成为用人,并且依世俗之例,呼家主人夫妇为老爷、太太,子为少爷,女为小姐,子妇为少奶奶,真是翻了天,覆了地。
汪大娘的行事,勤勉,这不希奇;希奇的是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
她主一家衣食住行的食政,食要怎样安排,仿佛指导原则不是主人夫妇的意愿,而是她心中的常理。
她觉得她同样是家中的一员,食,她管,别人可以发表意见,可以共同商讨,但最后要由她做主。
具体说,是离开常轨不行,浪费不成。
她刚来时,推想家里人可能感到不习惯,但汪大娘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的习惯,日久天长,杂七杂八的习惯终于被她的正气憨气压服,只好都依她。
两三年前,我们夫妇往天津,见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汪大娘呼为大少奶奶的,闲谈,说到汪大娘,她说:“我们都怕她,到厨房去拿个碗,不问她也不敢拿。
孩子们更不成,如果淘气,她看不过,还打呢。
所以孩子们都不敢到厨房去闹。
她人真好,一辈子没见过比她更直的。
”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
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其事的人挨门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
如何防,第一,也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三天一定来查问。
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是唯恐汪大娘记不住。
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
费了很大力量,都认为可以了。
不想查问的人晚来一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
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
由严重的病入手想,好容易想起一种,说:“大头嗡。
”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总算度过了。
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因为她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文革”的暴风刮起来的时候。
李家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①,当然要深入调查罪状。
汪大娘曾经是用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
不幸这位汪大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所以总是答非所求。
人家带启发性地问她:“你伺候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
他们都是好人。
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气。
”不但启发没收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
煞费苦心启发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度过了。
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也都舍不得她走。
为了表示欢送,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附近的名胜逛逛。
一问,才知道她年及古稀,还没到过故宫。
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件事,反而有些轻微的黍离、麦秀②之思,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太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她。
我们也抄来住址。
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文革”的大风暴来了。
其后是自顾不暇,几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消灭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痛经验,我们没有敢去。
但她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总在我们心中徘徊;还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选自《语文读本》,已修改)注:①[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比喻有才能的人遭人嫉害。
怀璧,怀藏美玉。
②[黍离、麦秀] “黍离”、“麦秀”是哀伤家国昔盛今衰的意思。
“黍离”出于《诗经·黍离》,周朝官吏经过故都缟京,看见残破的宫殿里长满了高粱黍米,遂写了这首诗。
“麦秀”出于《尚书》,商亡,微子路过殷都,昔日繁华之地已成为鸟兽乐园,遂作《麦秀》。
18.作者说“很多大手笔写大人大事,我偏写小人小事”。
他写了汪大娘的哪些“小事”?试分条概述。
19.文中有关李家的长媳张玉婷评说汪大娘的文字,如若删去,好吗?20.简要分析“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这句话的含义。
21.十几年后,“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为什么?试结合全文回答。
【拓展提升】阅读《老妪》一文,回答问题。
老妪(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
在12月的一个冷天。
在北京龙庆峡附近。
儿子须做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
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
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
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
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
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
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
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
(5)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
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6)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7)我说:“知道。
但是咱们不要了。
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8)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9)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
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10)“这个人。
”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12)儿子仰脸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