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三年级物理二轮练习教学案受力分析与平衡问题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三力平衡与三维受力平衡学案(全国通用)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三力平衡与三维受力平衡学案(全国通用)

2019届二轮复习三力平衡与三维受力平衡学案(全国通用)【题型概览】在三力平衡与三维受力平衡中,物体只受到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处理方法可以是合成法可以是分解法;合成法中可以应用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可以应用相似三角形、菱形性质甚至是对称性的应用等;涉及问题可以是平衡的判定可以是定量的计算,物体可以是在受同一平面作用力而平衡,也可以是物体受力分布在空间而平衡【题型通解】1.三力作用下的平衡利用合成法定量求解外力常用数学方法有:(1)当出现直角三角形时应用三角函数解三角形;(2)当三角形中三个夹角已知时应用正弦定理求外力;(3)当几何三角形中三边已知时应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解;(4)当出现菱形时利用菱形对角线的性质求外力。

例1 .表面光滑、半径为R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O′处有一无摩擦的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挂在定滑轮上,如右图所示,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1=2.4R 和L2=2.5R,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m1∶m2为(不计球的大小)A.24∶1 B.25∶1C.24∶25 D.25∶24【答案】D【解析】对小球2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显然△OPO′与△PBQ相似.设OO′=H,OP=R,O′P=L2,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m2g/H=F N/R=F2/L2,则m 2=F 2H/(gL 2),同理可得m 1=F 1H/(gL 1)。

而F 1=F 2,于是m 1/m 2=L 2/L 1=25∶24.例2.质量为M 的斜面体A 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 的小球B 置于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倾角及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30°.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则A .轻绳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33BC .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M+m )gD【答案】AD【解析】解法一:分析物体B 受力如图,作出平行四边形,由于N 和T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皆为θ,则该平行四边形为一菱形,故,A 正确B 错误。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与物体的平衡教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与物体的平衡教学案

专题01 力与物体的平衡1.必须牢记的概念、公式、定律 (1)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及推论. (3)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2.必须掌握的三类问题 (1)圆周运动问题. (2)平抛运动问题. (3)卫星运行及其变轨问题. 3.必须明确的五个易错易混点(1)v ­t 图象、x ­t 图象都表示直线运动规律.(2)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及大小的计算方法.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和力的合成与分解.(4)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中绳模型与杆模型在最高点时的临界条件. (5)双星系统的轨道半径与天体间距离的区别.一、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平衡条件F 合=0或⎩⎪⎨⎪⎧F x =0F y =0.3.利用整体、隔离思维法对物体受力分析4.注意问题(1)在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恰当的选取研究对象,运用整体思维法和隔离思维法时一定要区分好内力和外力.(2)解决问题时通常需要交叉应用隔离、整体思维法.(3)对两个以上的物体叠加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先采用整体思维法后用隔离思维法,即“先整体,后隔离”.二、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1.动态平衡物体在缓慢移动过程中,可认为其速度、加速度均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共点力平衡的重要推论(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平衡,某一个力(或其中某几个力的合力)与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同一平面上的三个不平行的力平衡,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且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可以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3.妙解动态平衡问题的两种典型方法:三、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 1.六种常见力 力 大小方向 重力 G =mg总是竖直向下弹力一般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弹簧的弹力:F =kx与引起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摩擦力静摩擦力0<F f ≤F fm ;滑动摩擦力F f =μF N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电场力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力F =qE ;真空中点电荷的库仑力F =kQq r 2正电荷所受电场力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负电荷所受电场力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安培力 F =BIL(I⊥B)用左手定则判断(垂直于I 、B 所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F =qvB(v⊥B)用左手定则判断(垂直于v 、B 所决定的平面)2.四类组合场(1)电场与磁场的组合. (2)电场与重力场的组合. (3)重力场与磁场的组合. (4)重力场、电场和磁场的组合. 3.处理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的方法与纯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一样,学会把电学问题力学化.分析方法是:选取研究对象――→方法“整体法”或“隔离法” ↓受力分析――→多了个电场力F =Eq 或安培力F =BIL或洛伦兹力F =qvB↓列平衡方程―→F 合=0或F x =0,F y =0 4.注意问题(1)电荷在电场中一定受电场力作用,电流或电荷在磁场中不一定受磁场力作用. (2)分析电场力或洛伦兹力时,注意带电体的电性. (3)分析带电粒子受力时,要注意判断是否考虑重力.高频考点一 受力分析 物体的静态平衡例1.【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 、N 上的a 、b 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1讲力与共点力的平衡学案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1讲力与共点力的平衡学案

定圆弧上; 一细线穿过两轻环, 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 m的小球, 在 a 和 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
一质量为 m的小球.在 a 和 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 a、 b 间的距离恰好等
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
)
m A. 2 B.
3 2 m C .m
D. 2m
C [ 如图所示, 圆弧的圆心为 O,悬挂小物块的点为 c,由于 ab= R,则△ aOb为等边三
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体
A 相连接,连接物体 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
已知 A、 B、 C 均处于静止状态,定滑轮通过细杆固定在天花板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 B 可能不受静摩擦力作用
B.斜面体 C与地面之间可能不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C.细杆对定滑轮的作用力沿杆竖直向上
D.将细绳剪断,若物体 B 仍静止在斜面体 C上,则此时斜面体 C与地面之间一定不存
.
2.采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注意系统内各个物体的状态应该相同
.
3.当直接分析一个物体的受力不方便时, 可转移研究对象, 先分析另一个物体的受力,
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该物体的受力,此法叫“转移研究对象法”.
考向 2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例 2 (2018 ·山东省日照市 2018 届高三 5 月校际联考 ) 如图所示,倾角为 θ=30°的
16 A. a、b 的电荷同号, k=
9 16 B. a、b 的电荷异号, k= 9 64 C. a、b 的电荷同号, k=27 64 D. a、b 的电荷异号, k=27
D [ 由于小球 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 a、 b 的连线,根据受力分析知,

(新资料卷)河北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项练习力及物体的平衡教案

(新资料卷)河北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项练习力及物体的平衡教案

(新资料卷)河北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项练习力及物体的平衡教案力及物体的平衡【一】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如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

【二】重力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又能够叫做重量。

实际上重力G 只是万有引力F 的一个分力。

对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使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 ,如下图。

由于f 比G 小得多〔f与G 的比值不超过0.35%〕,因此高考说明中明确指出: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

从效果上看,我们能够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在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可能在物体内,也可能在物体外。

【三】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截了当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挤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例1、如下图,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球心在O ,重心在P ,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角之间。

试画出小球所受的弹力。

解: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弹力F 1应该垂直于球面,因此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 ;在B 点弹力F 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O 。

关于圆球形物体,所受的弹力必定指向球心,但不一定指向重心。

〔由于F 1、F 2、G 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通过O 点,因此P 、O 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 点可能在O 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O 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高三物理二轮学案:专题一:力与运动 第2课时 受力分析与物体的平衡

高三物理二轮学案:专题一:力与运动 第2课时 受力分析与物体的平衡

第二课时受力分析与物体的平衡【自主学习】考纲要求:知识网络:学习目标:1、通过例题1和变式训练1使学生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2、通过例题2和变式训练2使学生提高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能力;3、通过例题3和变式训练3使学生熟悉用三角形相似解平衡问题的方法;4、通过例题4和变式训练4使学生掌握与电场力、磁场力有关的平衡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1:常见的几种力①重力与万有引力的比较方向:万有引力的方向指向地心,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但不一定指向地心。

大小:G =mg ,其中g 与地理位置和离地高度有关。

②对弹力的理解产生条件:直接接触 发生弹性形变。

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kx F =计算,一般情况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③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大小:静摩擦力一般通过分析受力情况,沿接触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滑动摩擦力 由N F f μ=来计算 ④电场力 大小: 221rq q kF = 真空中的点电荷 qE F = 任何电场方向:与正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⑤磁场力F=(l为垂直于匀强磁场的有效长度)安培力:大小IlB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F=(v是垂直磁场的有效速度)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

洛伦兹力:大小qvB思考1:(2013上海单科,8,2分)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

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思考2:在机场货物托运处,常用传送带运送行李和货物,如图所示,靠在一起的两个材料相同而质量和大小均不同的包装箱随传送带一起上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速上行时b受3个力作用B.匀加速上行时b受4个力作用C.当上行过程中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时,b受4个力作用D.若上行过程中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后,b受的摩擦力一定比原来大要点2:力的合成与分解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常用方法:合成法、正交分解法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思考3: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思考4.(2013课标Ⅰ,21,6分)(多选)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

2019高三物理二轮练习教学案平衡一二

2019高三物理二轮练习教学案平衡一二

2019高三物理二轮练习教学案平衡一二综合评述1、所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从受力情况看,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就处于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3、本专题研究的问题将涉及在中学物理中学习过的各种性质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液体气体压力、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等。

4、在研究方法上,将综合运用整体法与隔离体法,在矢量运算中将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与正交分解法。

这些基本方法不仅在研究其它各种运动状态时都要用到,而且适用于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矢量(如电场强度、磁感强度)问题。

所以,这些基本方法都是必须熟练掌握的。

5、平衡状态的核心问题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作出物体的受力图,关键是对各种性质的力要有充分的认识,要能把握力的特性。

6、平衡状态的问题虽然不是高考内容的重点,但在高考试卷中却是无所不在,既有独立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还有独立综合能力考查的计算题。

高考视角平衡类问题,不仅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而且考查对力的处理方法。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在高考中年年出现,也有与其他知识综合出现。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在力的三要素的基础上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进行正交分解,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其中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考查的热点,尤其是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试题有一定的为了抓住本部分的高考知识点,必须熟练灵活地掌握本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及方法。

另外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平衡问题,如在研究气体问题时,大多数情况下气体和封闭气体的活塞、液柱都处于平衡状态,电场力作用下带电粒子的平衡、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等,也是考查的重点。

范例精析例1:如图l—8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体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见,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A、μ1=0μ2=0B、μ1=0μ2≠0C、μ1≠0μ2=0D、μ1≠0μ2≠0思维过程思路一:分析物体受力。

物理教案《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

物理教案《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

物理教案《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平衡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同理心,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物理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和平衡条件的判断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索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概念。

2.讲述法:通过讲解示例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0分钟)老师出示一张照片,上面有一张牛顿摆,提问:“为什么这个牛顿摆可以保持平衡?”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平衡的基本概念。

2.引入新知识(20分钟)(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一些简单的力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并掌握其基本方法。

(2)讲解平衡条件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并通过示例讲解具体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拓展应用(30分钟)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总结性问题,巩固知识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基本概念,掌握了平衡条件的判断方法,并通过实践练习培养了应用平衡条件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法和讲述法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基本概念。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在课堂互动和巩固知识的方面还有待提高。

受力和物理的平衡教案

受力和物理的平衡教案

受力和物理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理解平衡状态的含义,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 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运用二力平衡分析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平衡状态的判断,二力平衡的条件。

2.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受力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作用和物体平衡状态。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和物体平衡状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物理实验室,准备实验器材:绳子、滑轮、小车等。

2.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悬挂的气球,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物体平衡状态。

2. 探究力的作用: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感受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

3. 判断平衡状态:让学生了解平衡状态的含义,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 学习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5. 应用二力平衡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受力情况和平衡状态。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平衡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骑行、荡秋千等。

2. 让学生探讨非平衡状态下的物体运动情况,了解物体在非平衡状态下受力分析的方法。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力的作用、平衡状态的判断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强调平衡状态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家庭中的日常物品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物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学案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物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学案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增大,Ff 减小,选项 A 正确,B 错误.
C 在光滑的凹槽内受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且支持力 始终等于重力 mCg,选项 C、D 均错.
答案 A
巧学妙解王荣誉出品
考题 2 例2 对平衡问题的考查
专题一 学案1
如图 5 所示, 顶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
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 两物体跨过滑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于静止状态,在缓慢减小木板的倾角 θ 过 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受到的压力逐渐变大 B.A 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变大 C.C 对 B 的压力逐渐变大 D.C 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 ) 图4
巧学妙解王荣誉出品
专题一 学案1
解析 选取 B、C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知识可知 FN=(mB+mC)gcos θ,Ff=(mB+mC)gsin θ,随着 θ 的减小,FN
审题突破 ①A、B 匀速下滑,C 处于静止,三物体均处于平 衡状态.②用假设法分析 A、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③把物 体 A 和 B 看成一个整体,分析 C 对 B 的摩擦力.④把三个物 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地面对 C 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巧学妙解王荣誉出品
解析
专题一 学案1
当 A、B 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保持静止不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几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 向的判断、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 的分析、连结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 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预 计 2014 年仍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考查, 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难 度不大,但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答案 D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力与物体的平衡学案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力与物体的平衡学案

1 力与物体的平衡平衡问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特别是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的应用在近几年高考中频繁考查。

本部分内容在高考命题中也有两大趋势:一是向着选择题单独考查的方向发展;二是选择题单独考查与电学综合考查并存。

考查的角度主要包括:一、对各种性质的力的理解;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用到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假设法、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等效思想、分解思想等。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它们的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 洛⊥v 。

1.为了测定木块和竖直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一根弹簧将木块压在墙上,同时在木块下方有一个拉力F 2作用,使木块恰好匀速向下运动(弹簧随木块一起向下运动),如图所示。

现分别测出了弹簧的弹力F 1、拉力F 2和木块的重力G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滑动摩擦力B .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阻碍木块下滑C .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1F F D .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1F GF2.如图所示,A 、B 、C 三根平行通电直导线质量均为m ,通入的电流大小相等,其中C 中的电流方向与A 、B 中的电流方向相反,A 、B 放置在粗糙的水平面上,C 静止在空中,三根导线的截面处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三根导线均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 ,则A 导线受到B 导线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为( )A .33mg ,方向由A 指向B B .33mg ,方向由B 指向A C .3mg ,方向由A 指向B D .3mg ,方向由B 指向A3.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

受力和物理的平衡教案

受力和物理的平衡教案

受力和物理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运用二力平衡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 二力平衡的条件3.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力,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新课:讲解力的概念,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5.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二力平衡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力的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条件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思维深度。

七、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力量相互作用的实地体验,例如推拉比赛,让学生感受力的相互作用。

2019高考物理二轮练习精品资料ⅰ专项1物体的平衡教学案(教师版)

2019高考物理二轮练习精品资料ⅰ专项1物体的平衡教学案(教师版)

2019高考物理二轮练习精品资料ⅰ专项1物体的平衡教学案(教师版)【考纲解读】(一)内容解读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满足力的合成和分解、2、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重心、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4、静摩擦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区别、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6、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二)能力解读1、掌握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会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会计算重力的大小,知道重力的方向及重心的概念、4、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5、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会运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6、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7、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8、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求解共点力的合力、9、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及条件、会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力是物理学的基础,其中重力、弹力、摩擦力是高考常考内容,而对摩擦力、胡克定律的命题几率更高。

大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涉及弹簧类问题、摩擦力等,有时也与动力学、电磁学相结合,通过连接体、叠加体等形式进行考查。

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变化规律是复习重点。

【知识网络】【名师解读】【例1】〔山东临沂市2017届高三期中考试〕如图2-1〔甲〕,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 、A 、B 、C 、D ……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假设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落在O 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 ,BOG 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2-1〔乙〕所示,此时O 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 ,那么这时O 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力的大小为A 、FB 、2FC 、F mg +D 、2F mg+ 解析:对O 点受力分析,设每根网绳对O 点的拉力为T ,在竖直方向上有,4TCOS60(=F ,得T =2F,B 项正确。

高考物理二轮冲刺专项一力与物体的平衡练习教案

高考物理二轮冲刺专项一力与物体的平衡练习教案

2019 年高考物理二轮冲刺专项一力与物体的均衡练习教课方案注意事项:仔细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虑,多理解!不论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仍是阐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阐述题中,问题大多拥有委婉性,特别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仔细阅读题目中供应的有限资料,明确察看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资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要点勾勒出来,方便屡次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商酌,推测命题老师的妄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剖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专题要点1. 重力⑴产生:重力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碰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但两者不等价,由于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要供应物体随处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而另一个分力即重力,如右图所示。

⑵大小:随办理地址的变化而变化。

在两极: G=F万在赤道: G=F -F万向一般状况下,在地表周边 G=mg⑶方向:竖直向下,其实不指向地心。

弹力⑴产生条件:①接触②挤压③形变⑵大小:弹簧弹力F=kx,其余的弹力利用牛顿定律和均衡条件求解。

⑶方向: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假定接触面是球面,那么弹力的作用线必然过球心,绳的作使劲必然沿绳,杆的作使劲不用然沿杆。

*提示:绳只能产生拉力,杆既能够产生拉力,也能够产生支持力,在剖析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时应该注意两者的差异。

3.摩擦力⑴产生条件:①接触且挤压②接触面粗拙③有相对运动或许相对运动趋势⑵大小:滑动摩擦力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没关,静摩擦力依照牛顿运动定律或均衡条件求解。

⑶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且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4.电场力⑴电场力的方向:正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负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

⑵电场力的大小:F qE ,假定为匀强电场,电场力那么为恒力,假定为非匀强电场,电场力将与地址有关。

2019高三物理二轮练习教学案力与曲线运动

2019高三物理二轮练习教学案力与曲线运动

2019高三物理二轮练习教学案力及曲线运动>知识点能力点回顾复习策略;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其应用历来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它不仅涉及力学中的•般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还常常涉及天体运动问题,带电粒(在电场、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动力学问题,功能问题,动量和冲量问题。

本章知识多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突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本章高考几乎年年有题年年新,那么“新''在什么地方呢?“新”主要农现在:情景新、立意新、知识新、渗透新,新题虽然难度往往不大,但血孔生疏。

难题和新题都妥有丰厚的基础知识、丰富的解题经验和灵活的解题能力。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在每•章节都有典型的习题,在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上下功夫,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意识注盘各题型之间的区别、联系和渗透,就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知识要求:一、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1.当物体所受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及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条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①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③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定不为零,•定具有加速度。

3.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基本关系:①分运动的独立性:②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③运动的等时性:④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1.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人小和方向都恒定不变,是匀变速运动。

物体有初速度,而且初速度的方向及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条岚线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三物理二轮练习教学案受力分析与平衡问题● 知识点、能力点回顾☆知识要求:1、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的平衡叫力的平衡。

(2)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或者F x=0,F y=0。

(3)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的平衡条件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受力分析时,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确定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受力分析的方法(1)隔离法和整体法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或将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2)假设法在判断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不存在对物体运动状态是否产生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3)注意①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力或合成的力画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②区分内力和外力。

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就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③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定未知力。

3、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轴上和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多用于分析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能力要求:1、平衡中的临界问题(1)临界问题某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物体从某种特性变化为另一种特性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为临界状态,临界状态也可理解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是指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将要变化的状态,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叫临界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注意“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的条件。

(2)解决临界问题的方法在研究物体的平衡时,经常遇到求某物理量的取值范围。

这样就涉及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是假设推理法。

即先假设这样,然后再根据平衡条件及有关知识列方程求解。

运用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①明确研究对象;②画受力图;③假设可发生的临界现象;④列出满足所发生的临界现象的平衡方程求解。

2、平衡物体中的极值问题(1)极值是指研究的平衡问题中某物理量变化时出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中学物理的极值问题可分为简单极值问题和条件极值问题,区分的依据就是是否受附加条件限制。

若受附加条件限制,则为条件极值。

(2)研究平衡物体的极值问题的两种方法①解析法: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在解方程时采用数学知识求极值。

通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有二次函数极值、均分定理求极值、讨论分式极值、三角函数极值,以及几何法求极值等。

②图解法:即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如只受三个力,则这三个力构成封闭矢量三角形,然后根据矢量图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此法简便、直观。

例如:在三角形中一条边a的大小和方向都确定,另一条边b只能确定其方向(即a、b间的夹角θ确定),欲求第三边c的最小值,则必有c垂直于b时最小,且c=asinθ,如下图所示。

● 例题精讲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1质量为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N,摩擦力及拉力T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将和N合成,得到合力F,由图知F与的夹角:不管拉力T方向如何变化,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即F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与F互相垂直时,T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

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体虽然静止但有运动趋势时,属于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时,属于动摩擦力。

由于摩擦力的方向要随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静摩擦力大小还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因此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平衡问题常常需要多讨论几种情况,要复杂一些。

因此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两点:①由于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要随运动趋势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维持物体静止状态所需的外力允许有一定范围;又由于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所以使物体起动所需要的力应大于某一最小的力。

总之,包含摩擦力在内的平衡问题,物体维持静止或起动需要的动力的大小是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只有当维持匀速运动时,外力才需确定的数值。

②由于滑动摩擦力F=,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正压力的大小的分析和计算,防止出现错误。

例2重力为G的物体A受到与竖直方向成角的外力F后,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如图1-2所示,试求墙对物体A的静摩擦力。

分析与解答这是物体在静摩擦力作用下平衡问题。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外力F,墙对A水平向右的支持力(弹力)N,以及还可能有静摩擦力。

这里对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是极其重要的。

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它们之间就有静摩擦力;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它们之间就没有静摩擦力。

可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若不会相对运动,物体将不受静摩擦力,若有相对运动就有静摩擦力。

(注意:这种假设的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是常用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具体到这个题目,在竖直方向物体A受重力G以及外力F的竖直分量,即。

当接触面光滑,时,物体能保持静止;当时,物体A有向下运动的趋势,那么A应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当时,物体A则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向下,因此应分三种情况说明。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静摩擦力方向能够改变,数值也有一定的变动范围,同时,滑动摩擦力虽有确定数值,但方向则随相对滑动的方向而改变,因此,讨论使物体维持某一状态所需的外力F的许可范围和大小是很重要的。

何时用等号,何时用不等号,必须十分注意。

(3)弹性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例3如图1-3所示,一个重力为的小环套在竖直的半径为的光滑大圆环上,一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L<2r)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小环上,另一端固定在大圆环的最高点A。

当小环静止时,略去弹簧的自重和小环与大圆环间的摩擦。

求弹簧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分析选取小环为研究对象,孤立它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小环受重力、大圆环沿半径方向的支持力N、弹簧对它的拉力F的作用,显然,。

解法1运用正交分解法。

如图1-4所示,选取坐标系,以小环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过原点沿水平方向为轴,沿竖直方向为轴。

解得解法2用相似比法。

小环在三个力F、G、N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组成首尾相连的三角形,题述中恰有三角形AO与它相似,则必有对应边成比例(4)在电场、磁场中的平衡例4如图1-5所示,匀强电场方向向右,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带电量为q 的微粒以速度与磁场垂直、与电场成45°角射入复合场中,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电场强度E的大小,磁感强度B的大小。

解析由于带电粒子所受洛仑兹力与垂直,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平行,知粒子必须还受重力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假设粒子带负电受电场力水平向左,则它受洛仑兹力就应斜向右下与垂直,这样粒子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粒子应带正电,画出受力分析图根据合外力为零可得,(1)(2)由(1)式得,由(1),(2)得(5)动态收尾平衡问题例5如图1-6所示,AB、CD是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导轨,两导轨间距离为,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方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

在导轨的A、C端连接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

一根垂直于导轨放置的金属棒,质量为,从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

求棒的最大速度。

(已知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不计)解析此题的研究对象为棒,画出棒的平面受力图,如图1-7。

棒所受安培力F沿斜面向上,大小为,则棒下滑的加速度。

棒由静止开始下滑,速度不断增大,安培力F也增大,加速度减小。

当=0时达到稳定状态,此后棒做匀速运动,速度达最大。

解得棒的最大速度。

例6图1-8是磁流体发电机工作原理图。

磁流体发电机由燃烧室(O)、发电通道(E)和偏转磁场(B)组成。

在2500K以上的高温下,燃料与氧化剂在燃烧室混合、燃烧后,电离为正负离子(即等离子体),并以每秒几百米的高速喷入磁场,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正负离子分别向上、下极板偏转,两极板因聚积正负电荷而产生静电场。

这时等离子体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洛仑兹力()与电场力(F)的作用,当F=时,离子匀速穿过磁场,两极板电势差达到最大值,即为电源的电动势。

设两板间距为d,板间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等离子体速度为,负载电阻为R,电源内阻不计,通道截面是边长为d的正方形,试求:(1)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2)发电通道两端的压强差。

解析根据两板电势差最大值的条件所以,磁流发电机的电动势为设电源内阻不计,通道横截面边长等于的正方形,且入口处压强为,出口处的压强为;当开关S闭合后,发电机电功率为根据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所以,通道两端压强差为(6)共点的三力平衡的特征规律例7图1-9中重物的质量为,轻细线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 与水平的夹角为。

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是:()A、B、C、D、解析如图1-10,三根细绳在O点共点,取O点(结点)为研究对象,分析O点受力如图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