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3)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五)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第组实验项目同组人完成时间年月日【实验名称】《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实验目的】学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蛋白质的性质:三种物理效应:、、。
1、2、3、成绩:教师签字:批阅日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四个不连续:、、、。
1、2、3、4、蛋白质的分子量与电泳迁移率之间的关系是:Mr=K(10-b·m)logMr=LogK—b·Rm式中Mr——蛋白质的分子量;logK——截距;b——斜率;Rm——相对迁移率。
实验证明,蛋白质分子量在15,000~200,000的范围内,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之间呈线性关系。
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Rm=蛋白质样品的迁移距离/染料(溴酚蓝)迁移距离。
这样,在同一电场中进行电泳,把标准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与相应的蛋白质分子量对数作图,由未知蛋白的相对迁移率可从标准曲线上求出它的分子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具有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的优点,是目前一般实验室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
【材料与设备】1.仪器设备DYCZ-24D垂直板电泳槽(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电泳仪,微量移液器2.材料烧杯(250mL、500mL)、量筒(500mL、250mL)、培养皿3.主要试剂(1)标准蛋白混合液:内含磷酸化酶(Mw94,000),牛血清蛋白(Mw67,000),肌动蛋白(Mw43,000),磷酸酐酶(Mw30,000)和溶菌酶(Mw14,000)(2)30%凝胶贮备液:Acr30g,Bis0.8g,加蒸馏水至100mL(3)分离胶缓冲液(1.5mol/L):Tris18.15g,加水溶解,6mol/L HCl调pH8.9,定容100mL(4)浓缩胶缓冲液(0.5mol/L):Tris6g,加水溶解,6mol/L HCl调pH6.8,并定容到100mL(5)5×电极缓冲液(pH8.3):SDS lg,Tris6g,Gly28.8g,加水溶解并定容到1000mL。
第四章 第3课时 实验五: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2025年高中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3课时实验五: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目标要求 1.知道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能熟练操作器材,会在实验中描绘其轨迹。
2.会通过描绘的平抛运动轨迹计算物体的初速度。
考点一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思路用描迹法逐点画出小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判断轨迹是否为抛物线并求出小钢球的初速度。
2.实验器材末端水平的斜槽、背板、挡板、复写纸、白纸、钢球、________、重垂线、三角板、铅笔等。
3.实验过程(1)安装、调整背板:将白纸放在复写纸下面,然后固定在装置背板上,并用重垂线检查背板是否________。
(2)安装、调整斜槽:将固定有斜槽的木板放在实验桌上,用平衡法检查斜槽末端是否________,也就是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直轨道上,小球若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斜槽末端已调水平,如图。
(3)描绘运动轨迹:让小球在斜槽的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滚下,并从斜槽末端飞出开始做平抛运动,小球落到倾斜的挡板上,挤压复写纸,会在白纸上留下印迹。
取下白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印迹连接起来,就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4)确定坐标原点及坐标轴:选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坐标原点O,从坐标原点O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
4.数据处理(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如图所示,在x 轴上找出等距离的几个点A 1、A 2、A 3…,把线段OA 1的长度记为l ,则OA 2=2l ,OA 3=3l ,由A 1、A 2、A 3…向下作垂线,与轨迹交点分别记为M 1、M 2、M 3…,若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则各点的y 坐标和x 坐标之间应该满足关系式y =ax 2(a 是待定常量),用刻度尺测量某点的x 、y 两个坐标值代入y =ax 2求出a ,再测量其他几个点的x 、y 坐标值,代入y =ax 2,若在误差范围内都满足这个关系式,则这条曲线是一条抛物线。
实验五 去垢剂对细胞影响等观察2009-3ppt课件
三、实验操作
(一)去垢剂、渗透压对活细胞影响的观察
试剂:四膜虫、0.05%Triton X-100 、0.05%SDS 、0.5M蔗糖、蒸馏水
1、取在同一载玻片两侧各滴加四膜虫培养液10μl。不加盖 玻片,在10倍镜下观察左侧液体中四膜虫的形态和运动状态, 然后在左侧液体中加10μl的0.05%Triton X-100,混合后迅速 用10倍镜观察,注意四膜虫形态和运动状态的改变并记录。 同样用10倍镜观察右侧液体中四膜虫,然后在右侧液体中加 入0.05%SDS 10μl,混合后迅速用10倍镜观察,注意与左侧 样品的区别并记录现象。 2、取在同一载玻片两侧各滴加四膜虫培养液10μl。不加 盖玻片,在10倍镜下观察左侧液体中四膜虫的形态和运动状 态,然后在左侧液体中加10μl的0.5M蔗糖溶液,混合后用10 倍镜观察。与右侧的样品比较,注意两者细胞形态的差异。 约5分钟后在左侧样品中再加40μl的蒸馏水,混匀后立即用 10倍镜观察,注意细胞形态的改变并记录现象。
二、试剂和器材
材料:
1、四膜虫培养液 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主要产自淡水,一般 呈倒卵形或梨形,具有两个细胞核。可在10倍镜 下轻松地观察其细胞形态及运动等方面的变化。 2、脱纤维绵羊红细胞悬液 市售抗凝绵羊血1ml,用0.15mol/L NaCl 9ml洗 涤3次,每次1000r/m离心5分钟,最后配成50%的 红细胞悬液。
去垢剂能 破坏细胞膜 结构,造成 细胞损伤、 功能丧失, 甚至引起死 亡。非离子 型去垢剂通 过溶解膜上 的脂蛋白和 磷脂类化合 物等,使细 胞膜结构改 变。
不同分子透过人工脂双层的能力
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 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 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 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 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 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 水分子可通过水通道进出 细胞膜;非极性的小分子 如O2、CO2、N2可以很快 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 极性小分子,如尿素、甘 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 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 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 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 电荷的物质如:H+、Na+、 K+、Cl—、HCO3—是高 度不通透的。
实验五 去垢剂对细胞影响等观察2009-3
一、实验目的
掌握细胞膜的组成、 1 、 掌握细胞膜的组成 、 结构以及 功能, 功能,初步了解水通道蛋白等研 究热点。 究热点。 2 、 了解去垢剂和渗透压等对细胞 膜及细胞内外物质运输的影响。 膜及细胞内外物质运输的影响。 了解分子量、 3 、 了解分子量 、 分子极性等对细 胞膜透性的影响。 胞膜透性的影响。
下面两张图片为装有0.15mol/L NaCl、蒸馏 下面两张图片为装有 、 水的两小离心管分别加入50µl绵羊红细胞悬液前 水的两小离心管分别加入 绵羊红细胞悬液前 后的现象,请判断两小离心管中的试剂。 后的现象,请判断两小离心管中的试剂。
加入红细胞悬液前 加入红细胞悬液后
涂片后镜检观察现象
左管涂片40倍镜 左管涂片 倍镜 右管涂片40倍镜 右管涂片 倍镜
如何判断溶血?
判断是否发生溶血现象, 判断是否发生溶血现象,可将一张画 有黑线的白纸放在离心管后, 有黑线的白纸放在离心管后,观察溶液的 透明程度: 透明程度: 离心管内液体分为明显两层, (1)离心管内液体分为明显两层,上 层浅黄色透明,下层红色不透明( 层浅黄色透明,下层红色不透明(隔着离 心管不能看见后面白纸上的黑线), ),结果 心管不能看见后面白纸上的黑线),结果 为不溶血。镜检红细胞完好,呈双凹盘状。 为不溶血。镜检红细胞完好,呈双凹盘状。 离心管内液体浑浊,上层红色, (2)离心管内液体浑浊,上层红色,为 不完全溶血。镜检有部分红细胞碎片。 不完全溶血。镜检有部分红细胞碎片。 离心管内液体变红而透明( (3)离心管内液体变红而透明(隔着离 心管可清楚地看见后面白纸上的黑线), 心管可清楚地看见后面白纸上的黑线), 不分层,为完全溶血。 不分层,为完全溶血。镜检红细胞全部为 碎片。 碎片。
实验五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精)
实验五 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置换法测定镁的相对原子量。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分压定律的应用。
3.掌握测量气体体积的基本操作技术及气压表的使用技术。
二、实验原理镁与稀硫酸作用可按如下反应定量进行: Mg + H 2SO 4(稀)= MgSO 4 + H 2↑反应中镁的物质的量(n Mg )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2H n )之比等于1。
设所称取金属镁条的质量为m Mg ;镁的摩尔质量为M Mg 。
则:1n M m 2H MgMg=: 即 2H Mg Mg n m M =镁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镁的相对原子量。
假设该实验中的气体为理想气体,则有: 式中:T 为实验时热力学温度;2H P 为氢气的分压;2H V 为置换出来的氢气的体积;R 为气体常数(8.314kPa·L·mol -1·K -1)。
由于实验中由量气管收集到的氢气是被水蒸气所饱和的,所以量气管内气体的压力是氢气的分压(2H P )与实验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气压的分压(O H 2P )的总和,并等于外界大气压(P )。
即:P=2H P +O H 2P 2H P =P -O H 2P 所以, 22H O H Mg Mg V )P (P RTm M ⋅-=若2H V 的单位为mL ,则:3H O H Mg Mg 10V )P (P RTm M 22⨯⋅-=三、仪器和试剂 (一)仪器分析天平、50mL 量气管(或50mL 碱式滴定管)、漏斗、橡皮管、试管、铁架台、滴定管架、橡皮塞、量筒(10mL )、铁环、气压计(公用)。
(二)试剂镁条、H2SO4(2mol·L-1)。
四、实验内容1.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两份已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每份重0.0280~0.0320g(称至0.0001g)。
2.按图7-1装配好仪器装置①,取下试管,从漏斗处注入自来水,使液面保持在量气管刻度0~10之间,上下移动漏斗以赶尽附着在胶管和量气管内壁的气泡,然后,把试管和量气管的塞子塞紧。
实验五: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3)
o
m
w
w
w
w
PD
F -X C h a n ge
PD
F -X C h a n ge
O W !
N
y
bu
to
k
lic
w
.d o
c u -tr a c k
.c
VLAN Switch1#conf t Switch1(config)#int f0/2 Switch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1(config-if)# Exit Switch1(config)#int f0/3 Switch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1(config-if)# Exit
w
.d o
w
o
.d o
c u -tr a c k
c u -tr a c k
.c
o
m
w
w
w
w
PD
F -X C h a n ge
PD
F -X C h a n ge
O W !
N
y
bu
to
k
lic
C
m
C
lic
k
to
bu
y
N
.c
O W !
w
.d o
w
o
.d o
c u -tr a c k
c u -tr a c k
w
w
w
PD
F -X C h a n ge
PD
F -X C h a n ge
O W !
N
y
bu
实验五水泥中SO3的测定
实验五、水泥中SO的测定3水泥中的三氧化硫(SO)以CaSO形态存在,它主要由煤带入。
而水泥中SO除熟料343带入外,主要由作为缓凝剂的石膏带入。
适量的SO可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并可增加3水泥的强度,制造膨胀水泥时,石膏还是一种膨胀组分,赋予水泥膨胀性能。
但石膏量过多,会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
因此,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是水泥重要的质量指标。
由于水泥中石膏的存在形态及其性质不同,测定水泥中三氧化硫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硫酸钡重量法、离于交换法、磷酸溶样一氯化亚锡还原一碘量滴定法、燃烧法(与全硫的测定相同)、分光光度法、离子交换分离一EDTA配位滴定法等。
目前多采用硫酸钡重量法、离子交换法、磷酸镕样一氮化亚锡还原一碘量滴定法(还原,碘量法)进行测定。
本实验采用硫酸钡重量法。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硫酸钡重量法测定SO的原理及方法3(2) 测定水泥中SO的含量。
3二、方法提要硫酸钡重量法是通过氯化钡使硫酸根结合成难镕的硫酸钡沉淀,以硫酸钡的重量折算水泥中的三氧化硫含量。
2-离由于在磨制水泥中,需加入一定量石膏,加入量的多少主要反映在水泥中SO 4子的数量上。
所以可采用BaCl作沉淀剂,用盐酸分解,控制溶液浓度在~/L的条件下,22--10).10其化学的溶解度很小BaSO(其Ksp=×用BaCL沉淀SO离子,生成BaSO沉淀。
4424性质非常稳定,灼烧后的组分与分子式符合。
反应式为:2+2=BaSO (白色) Ba十SO44三、试剂盐酸(1+1)氯化钡溶液(100g/l)硝酸银溶液(5g/l)四、实验步骤,加热至(1+1)盐酸40ml水及3040ml烧杯中300ml置于,水泥试样0.5g准确称取约.微沸,并保持微沸5min,在搅拌下滴加10ml氯化钡溶液,并将溶液煮沸数分钟,然后移至温热处静止4h或过夜(此溶液体积应保持在200ml),用慢速滤纸过滤,以温水洗至无氯根反应(用硝酸银溶液检验)。
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后在800℃的高温炉中灼烧30min。
实验五、冰的熔化热的测定(混合法)
设冰块的质量为M、温度为 0 (本实验只测温度差,
因此单位用℃方便,且在实验室条件下,冰块从冰水混
合物中取出时 0 =0℃),与质量为m、温度为 1 的水混
k
t2 tθ
(
B
)dt
从图3.1-1可知面积 S1
t t1
(
B )dt
,面积
S2
t2 t
(
-B )dt
。
因此 Q1 kS1,Q2 kS2 。如果 S1 S2 ,系统的散热和吸
热就前后抵消。而要使 S1 S2 ,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1 和 2 。因此可设计几组 1 和 2 都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
实验五、冰的熔化热的测定(混合法)
• 实验目的 • 实验内容 • 实验重点 •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 实验装置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思考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温度和热量的初步测定方法,掌握用混合法 测定冰的熔解热。 2.学习用牛顿冷却定律补偿散热。
二、实验内容 学习温度和热量的初步测定方法,掌握用混合
2 ,使 1 B ,而 2 B ,并使整个实验过程中系统
与环境之间的散热与吸热的代数和为零,使系统的散热
得到补偿。
在实验过程中,刚投
入冰时,水温高,冰块
与水的接触面积大,熔
解快,水温下降也快。
随着冰的不断熔化,冰
块逐渐变小,水温变低,
冰熔解放慢,水温下降
也慢。量热器内筒的温
度 (即 简内的水温)随
实验五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精)
实验五 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置换法测定镁的相对原子量。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分压定律的应用。
3.掌握测量气体体积的基本操作技术及气压表的使用技术。
二、实验原理镁与稀硫酸作用可按如下反应定量进行: Mg + H 2SO 4(稀)= MgSO 4 + H 2↑反应中镁的物质的量(n Mg )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2H n )之比等于1。
设所称取金属镁条的质量为m Mg ;镁的摩尔质量为M Mg 。
则:1n M m 2H MgMg=: 即 2H Mg Mg n m M =镁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镁的相对原子量。
假设该实验中的气体为理想气体,则有:RT n V P 222H H H =⋅ RTV P n 222H H H ⋅=式中:T 为实验时热力学温度;2H P 为氢气的分压;2H V 为置换出来的氢气的体积;R 为气体常数(8.314kPa·L·mol -1·K -1)。
由于实验中由量气管收集到的氢气是被水蒸气所饱和的,所以量气管内气体的压力是氢气的分压(2H P )与实验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气压的分压(O H 2P )的总和,并等于外界大气压(P )。
即:P=2H P +O H 2P 2H P =P -O H 2P 所以, 22H O H Mg Mg V )P (P RT m M ⋅-=若2H V 的单位为mL ,则:3H O H Mg Mg 10V )P (P RTm M 22⨯⋅-=三、仪器和试剂 (一)仪器分析天平、50mL 量气管(或50mL 碱式滴定管)、漏斗、橡皮管、试管、铁架台、滴定管架、橡皮塞、量筒(10mL)、铁环、气压计(公用)。
(二)试剂镁条、H2SO4(2mol·L-1)。
四、实验内容1.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两份已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每份重0.0280~0.0320g(称至0.0001g)。
2.按图7-1装配好仪器装置①,取下试管,从漏斗处注入自来水,使液面保持在量气管刻度0~10之间,上下移动漏斗以赶尽附着在胶管和量气管内壁的气泡,然后,把试管和量气管的塞子塞紧。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3)
在傅里叶级数的实验中,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当谐波个数 N 取很大的时候如 10000, 吉布斯效应中的过冲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对任何有限的 N 值,起伏的峰值有 9%的过冲且 保持不变。”我之后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探究,并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让我深刻的理解 了一句话“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的理论如果违背了客观事实事实,我们 就应该大胆的提出质疑,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各谱线之间的间隔为
2 。图 6-4 画出了 =1、 T =10、 =1、 T =5 和 =2、 T =10 三 T
种情况下的傅里叶系数。为了能在同一时间段对比,第二种情况由于周期不一样,所以谱线 之间的间隔也不一样,因此,对横坐标做了调整,使它与第 1、3 种情况一致。MATLAB 源 程序为
(6-2)
T T , 。若将式 6-2 中同 2 2
f (t ) A0 An cos( n0t n )
n 1
(6-3)
比较 6-1 和 6-3,可得出傅里叶级数中各系数间的关系为
A0 a0 2 2 An an bn bn n arctg an (n 1,2,)
a0 A0 a A cos n n n bn An sin n (n 1,2,)
(6-4)
从物理概念上来说, 式 6-3 中的 A0 即是信号 f(t)的直流分量; 式中第二项 A1 cos(0t 1 ) 称 为 信 号 f (t ) 的 基 波 或 基 波 分 量 , 它 的 角 频 率 与 原 周 期 信 号 相 同 ; 式 中 第 三 项
实验5---罗拉法测定棉纤维长度
实验五罗拉法测定棉纤维长度纺织纤维的长度是纤维的形态尺寸指标,与纺织加工及纱布质量有密切关系。
棉、毛、麻等天然纤维的长度一般在25-250 mm;化学短纤维则根据需要切成各种长度。
由于各种纤维的长度差异很大,纺纱加工的机台规格和采用的工艺参数也需随之变化。
因此,在商业贸易或工业生产中,纤维长度都是一项必测的品质指标。
长度对产品质量的关系密切,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纤维越长,成纱中纤维之间接触面积越大,抱合力越好,纱的强度越高。
特别当纤维的长度长而且长度整齐时,纱的强度、均匀度较好,纱的外表光洁,毛羽少。
长度对纺纱加工的关系也很密切,纤维越长,开松、梳理时纤维越易缠节而产生棉毛粒等疵点。
因此对长纤维必须采用比较缓和的工艺,在后纺加工中,则长纤维纱条强度不高,不易断头,捻系数可相应取得较低,细纱产量高,不易断头,捻系数可相应取得较低,细纱产量高。
纤维短则在前纺加工中成网困难,断头率高,细纱必须采用较高的捻系数,因而细纱机的产量较低。
表示纤维长度的指标很多,按测试仪器和方法而异。
常用的有表示长度集中性的指标如平均长度、主体长度、有效长度和品质长度等。
还有某些长度特性指标如跨越长度等。
平均长度是纤维长度的平均值。
根据测试方法不同,而又可分为根数平均长度、重量加权平均长度以及截面加权平均长度等。
根数平均长度是各根纤维词典之和的平均数。
重量加权平均长度是各组词典的重量加权平均数。
截面积加权平均长度是各组长度的截面积加权平均数。
一般用电容式长度仪测定。
主体长度是纤维试样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纤维的长度。
更根据测试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根数主体长度和重量主体长度两类。
根数主体长度指试样中根数最多的一部分纤维的长度。
重量主体长度指试样用分组称重法测定时,得到的重量最重的一组纤维的长度。
品质长度是确定纺纱工艺参数时作为依据的长度。
棉纤维的品质长度一般表示在某一界限以下的纤维重量〔或根数〕占总重量〔或根数〕的百分率。
数值越大,表示质量越差。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3 先演示实验一遍,同学们根据 老师的提示,合作进行实验
4 讨论分析法 设置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同学实 验后,探讨相关问题,得出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5
导入新课 研读思考
演示思考
拓展延伸 探讨分析
实验探究
导入新课
预计用时5分钟。 师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师生以对 话的方式展开,引起学生的疑问,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拓展延伸
预计用时3-4分钟。 老师布置一道经典例题,简要 说明题目要求,请同学们回答相关 问题,提炼出物理模型并解决问题。
5
01
老师布置相关作业, 加强学生对平抛运 动的应用,对生活 中平抛运动的了解。
02
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 行概括总结,使本课知 识要点化、系统化,加 强学生的记忆,加深对 平抛运动的理解。
2
高一(12)班共40人,学风较好,思维跳跃。
学生可能面临的挑战
对曲线运动的研究,由于综合性比较强,学生 综合分析的能力、实验能力可能面临挑战。
3
3
1
平抛运动的特点
2
平抛运动的规律
3
学习和借鉴本节 课的研究方法
3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分解
事实性知识
能理解现实或实验中的 典型情景,并从中剥离提 炼出物理模型,分析相应 物理现象
方法性知识
能做出平抛运动的受力 分析,能分解平抛运动, 能通过分析,得出平抛运 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的运 动形式
2
通过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 用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 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 于探索,逐步树立严谨科学 的实验态度合正确的认识观
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某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如图丙是
课
照片的一部分,已知图中小方格的边长L=5cm,设A到B的时间间隔为T,则
堂 练
T=___0_._1__s;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__1__.5___m/s;(取g=10m/s2),小球
习
在 B 点 的 速 度 大 小 vB=___2__._5_m/s ; 小 球 从 抛 出 点 到 B 点 运 动 的 时 间
验 探
究
方法一:描迹法
由斜槽上某固定位置无初 速释放小球,利用追踪法 逐点描出小球运动轨迹。
方法二:径迹法
实
验
探
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
究
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
加上一个很细的喷嘴, 水从喷嘴中射出,
o
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
抛运动的轨迹。
方法三:频闪照相法
实 验 探 究
课 堂
第二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 练
实验,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 习
两球同时落到地面,则这个实验( B )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一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二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总 结
四、平抛运动学生实验
实 验
探
(1)实验器材
究
斜槽、白纸、复写纸、钢球、刻度尺、
重锤、细线骤
实 验
①将一张白纸和复写纸固定在装置的背板上。
探 究
②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在纸上把这 个O点记下来,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五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五: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实验报告
实验五: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1)实验材料:
一支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温度计。
(2)实验步骤:
①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在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③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2)实验现象:
冰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融化,试管壁不断有水珠流下,冰的体积慢慢变小,直至完全融化。
(3)实验结论:
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
高考生物必考教材实验(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五 )——察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及还原(国考 5年 1考)(全国卷: 2014 全国卷Ⅰ;地方卷: 2018 浙江卷; 2016 天津卷; 2014 江苏、上海卷)【师说考问】考问 1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构成浸透系统并发生浸透作用。
考问 2质壁分别与还原实验流程考问 3现象与结论考问 4质壁分别的原由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浸透质壁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内因失水分别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特别提示(1)本实验存在两组比较实验(2)质壁分别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是浓度降低的外界溶液。
这是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且有水分子经过原生质层溢出来。
考问 5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1)实验时必定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表面皮细胞吗?提示:不必定。
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面皮细胞的细胞液中含有色素,使液泡体现紫色,更有益于察看。
(2)为何采纳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面皮?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可否作为该实验的资料?提示:紫色洋葱鳞片叶表面皮拥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察看;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无大液泡,不发生质壁分别,不可以作为该实验的资料。
(3)选择试剂时,为何采纳0.3 g/mL 的蔗糖溶液而不用0.5 g/mL 的蔗糖溶液?提示: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 (0.5 g/mL) ,质壁分别现象显然,但不可以还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致使细胞过分失水而死亡。
(4)适合浓度的KNO 3溶液或尿素、甘油、乙二醇等可否作为该实验的试剂?为何?盐酸、酒精、醋酸等行吗?为何?提示: K +和 NO -3可被细胞汲取,进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别后又自动还原,不适于作为该实验的试剂 (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 ) 。
盐酸、酒精、醋酸能杀死细胞,不可以作为质壁分别实验的试剂。
(5)该实验无独立的比较组,为何还叫比较实验?提示:该实验中,实验组和比较组在同一装片中先后进行,属于自己比较。
【题组跟进】高考题组——研考向考向一质壁分别实验的选材、原理与操作的综合考察1. [2018 浙·江卷, 17] 在察看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及质壁分别还原实验中,挨次察看到的结果表示图以下,此中①、②指细胞构造。
实验五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精)
实验五 金属镁的相对原子量测定(3学时)一、 实验目的1. 学会用置换法测定镁的相对原子量。
2.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分压定律的应用。
3. 掌握测量气体体积的基本操作技术及气压表的使用技术。
二、 实验原理镁与稀硫酸作用可按如下反应定量进行:Mg + H 2SO 4 (稀)= MgS04 + H z f反应中镁的物质的量(n Mg )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n H 2)之比等于1。
设所称取金属镁 条的质量为m Mg ;镁的摩尔质量为 M Mg 。
则:镁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镁的相对原子量。
假设该实验中的气体为理想气体,则有:PH 2 V H 2 = n H 2RTP H 2V H2n HH2RT式中:T 为实验时热力学温度; P H 为氢气的分压;V H 2为置换出来的氢气的体积;R 为气体常数(8.314kPa L 1 K 「1)。
由于实验中由量气管收集到的氢气是被水蒸气所饱和的, 所以量气管内气体的压力是氢气的分压(P H 2)与实验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气压的分压(P H2O )的总和,并等于外界大气压(P )。
即:m Mgn H =1即M MgMgm Mg52p= PH 2+ P H 2OPH 2- f所以,2」%)%三、仪器和试剂(一) 仪器分析天平、50mL 量气管(或50mL 碱式滴定管)、漏斗、橡皮管、试管、铁架台、滴定 管架、橡皮塞、量筒(10mL )、铁环、气压计(公用)。
(二) 试剂一 1镁条、H 2SO 4 (2mol L )。
四、实验内容1.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两份已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 每份重0.0280〜0.0320g (称至O.OOOIg )。
2.按图7-1装配好仪器装置①,取下试管,从漏斗处注入自来水,使液面保持在量气 管刻度0〜10之间,上下移动漏斗以赶尽附着在胶管和量气管内壁的气泡, 然后,把试管和量气管的塞子塞紧。
若V H 2的单位为mL ,则:Mg =RT m Mg(P-P H 2O )V H103图7-1测定镁相对原子量的装置A.测定装置B.镁条放置3 .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③ 用实验板上的C电路(C=0.01 μF, R=6.2 kΩ)进行实验,
观察uCC波形, 并测量时常数τC。 注意此实验连线很简单, 只 需将信号源的输出线(红)从实验板上B点转到C点即可, 其他 线路不动。 实验步骤与②类同。 uCC波形可与 uCB波形画在同一坐标上, 以便互相比较。
37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图Ⅱ.5 - 11 提高测τ精度的方法
38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2) (1) 信号与上面实验相同(方波) (2) 用实验板上A电路(R=2.2 kΩ, C=2200 pF), 按图
Ⅱ.5 - 8(a)所示线路接线, 实际上连线方法与观察uR波形的连 线方法相同, 只需将C电路上的插头转换到A
13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图Ⅱ.5 - 4 周期方波激励下的uC(t)和uR(t)波形
14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图Ⅱ.5 - 5 周期方波激励下的RC电路
15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2) 电路时常数τ 通过分析可知, 一阶电路的暂态响应均按指数曲线增长
或衰减。 而指数曲线有如图Ⅱ.5 - 6所示的规律。 假设t=0时电 压由0开始上升, 至t=∞时, 电压上升至E(实际上这一过程只 需3~5倍时常数即可完成)。 指数曲线的特点是, 电压由0开始 上升至E/2所经历的时间Δt≈0.69τ(图Ⅱ.5 - 6 中K1点)。
17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图Ⅱ.5 - 6 τ的测量
18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3) 指数波形三要素 在方波作用期间(0~T/2), 无论是uC(t)还是uR(t)均按式 (5 - 1)规律变化, 区别仅在Up值不同(大小和符号不同)。
式中
(5 - 1)
19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在方波间歇期间(T/2~T)
28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即输出电压近似与输入电压的积分成正比。 归纳起来, 积分 电路的条件是:
① 电路时常数τ ② 输出信号uo(t)是电容C上的电压响应uC(t), 它与输入信 号电压的积分成正比。 若输入电压为周期方波, 则输出电压 为周期三角波, 如图Ⅱ.5 - 9(b)所示。
29
21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图 Ⅱ.5 暂态特性 图Ⅱ.5 - 7 中, Up=u(∞)-u(0+)为正值, 所以是上升指数
曲线。 画图时, 先定下起始点a, 其坐标u(t)=u(0+), t=0+, 再画 出稳态值u(∞)的水平线。 u(0+)到u(∞)的间距为Up, 那么经过Δt 的时间, 曲线应变化Up/2到达b点, 该点的电压值应为 u(0+)+Up/2。
式中
运用式(5 - 1)和式(5 - 2), 可以将暂态响应波形各点的 坐标, 根据三要素值计算出来, 然后在坐标纸上画出 波形。
20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在介绍测量时常数的方法时, 已经知道在指数曲线上取
任何一点作起始点, 该点到稳态值的电压差为Up, 那么从该 点起按指数规律变化到与稳态值的电压差值为Up/2时所需的 时间为Δt=0.69τ。 利用此规律, 我们可以迅速地将指数曲线 画出来。 方法如图Ⅱ.5 - 7 所示。
7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此阶段电容电压响应为零状态响应, 电压波形如图 Ⅱ.5 -
3 所示的曲线①, 其解析式为 uC(t) = E(1-e-t/τ)
式中, 它τ=RC, 它是电路的时常数。当 开关S在位置“1”处电路处于稳态时, uC=E。 在t=0时,
开关S接至“2”, 此时为零输入, 电容开始放电, 电容电压 从uC=E下降至uC=0, 暂态过程结束。
33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对于uCB波形
d. 测时常数τB。 时常数的测量方法详见本实验 “实验原理”中的“电路时常数τ的测量”。
当测量时常数τ时,若τ值很小, 波形上升或下降很 快。 一个τ的时间, 在X轴上所占长度很短, 时间分辨 率差, 导致测量误差大, 如图Ⅱ.5 - 11所示的实线。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4. 1) 一阶RC (1) 观察方波输入一阶RC电路的响应uC(t) ① 调节信号源输出f=1.00 kHz, Up-p=4.0 V的方波。 操作方 法详见实验四的“FD22C多用信号发生器” 中的 “脉冲波输 出”。 实验时注意Up-p的值要用示波器测量, 如果Up-p的值达 不到规定的4.0 V要求, 可调“脉冲幅度”旋钮, 使之达到要 求。 同时要调“脉冲宽度”旋钮, 使脉冲宽度是周期T的 1/2(即方波)。
1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图Ⅱ.5 - 1 固定线路实验板的过渡过程实验板
2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二) 1. (1) 复习实验四的实验内容, ① 示波器显示波形的方法、 ② 示波器测量电压和时间的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3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2) 阅读原理部分, ① ② 时常数τ ③ 什么是一阶电路阶跃响应的三要素? 根据测量获得的三
(3) 用示波器观察uR波形, 并画波形。 注意由于τ=RC <<T, 所以响应波形是窄脉冲, 画图时掌握好脉冲宽度与周期 T的比例, 并标出峰顶值(正负两个峰顶)。
39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3) (1) 信号与上面实验相同(方波) (2) 用实验板上D电路(R=6.2 kΩ, C=1.5 μF)按图Ⅱ.5 - 9(a)
形uC(t)在T/2时间内达不到稳态值, 因而无法用实验中使用的 测时常数方法测τ值。 但积分电路的响应uC(t)波形中, 包含时 常数τ的信息。 应用什么方法测得τ值?
41
16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而电压由0开始上升至0.63E所经历的时间近似等于τ(图
Ⅱ.5 - 6 中K2点)。 事实上, 由曲线上任意一点开始都遵从这 一规律。 例如, 图Ⅱ.5 - 6 中K1′点至E间的电压差为Up, 则自 K1′点开始, 当电压上升至Up/2(图中K′2点)时所经历的时间 Δt≈0.69τ。
23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4) (1) 微分电路。 图Ⅱ.5 - 8(a)所示RC电路, 输出电压 uo(t)是电阻R上的响应。 如果电路的时常数τ很小而输入 信号ui(t)的频率很低, 从而满足τ<<T/2, 在此条件下 uR(t)<<uC(t), 因而uC(t)≈ui(t),
(5 - 3)
是电容C上的响应。 如果电路的时常数τ很大, 而输入信号 ui(t)的频率很高,从而满足τ<<T/2, 在此条件下,uC(t)<<uR(t), uR(t)≈ui(t),
(5 - 4)
26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图Ⅱ.5 - 8 微分电路及其输入、 输出波形
27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图Ⅱ.5 - 9 积分电路及其输入、 输出波形
量电路时常数的方法, 建立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的基本概念。
6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3. 1) RC (1) 图 Ⅱ.5 - 2 所示的是RC电路, 开关S在位置“2”时电路
已稳定, uC=0。 当t=0时, 开关S接至位置“1”, 电容开始充 电, uC从uC=0(零状态)上升至uC=E时, 暂态过程完毕。
图Ⅱ.5 - 10 观察uC波形电路图
32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c 画一周期uCB波形的草图, 画图时, t=0时刻应定在方
波上升边起始处。 由于示波器扫描时, 扫描起始点由“电平” 控制, 通常不代表t=0时刻, 因而画波形时, 应从第二个周期 开始, 将上升边起始点作为零时刻, 此点的电压值即为 uCB(0+)。 由于uCB(0+)值是个参考电平, 可以把它定为零电压, 也可定为-Up-p/2,我们统一规定为零电压。 规定了这个电压值 后, uCB(T-/2)、 uCB(T+/2)和uCB(T-)的值也可确定下来。
12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因为在方波作用期间(0~T/2、 T~3T/2等)ui=E, 相当于
图 Ⅱ.5 - 2 中开关S接通电源E, 电容电压响应为零状态响 应; 在方波间歇期间(T/2~T、 3T/2~2T等)ui=0, 相当于图 Ⅱ.5 - 2 中开关S接通“2”, 电容电压响应为零输入响应。
8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此阶段电容电压的响应称零输入响应。 电压波形如图Ⅱ.5 - 3 所示的曲线②, 其解析式为
uC(t) = Ee-t/τ 式中, 时常数τ=RC。
9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图Ⅱ.5 - 2 RC电路
10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①—零状态响应; ②— 图Ⅱ.5 - 3 零状态响应及零输入响应曲线
要素数据如何正确、 迅速地画出波形?
4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④ 一阶电路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看成是积分电路? 是哪个
元件上的响应与输入信号成积分关系? ⑤ 一阶电路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看成是微分电路? 是哪个
元件上的响应与输入信号成微分关系?
5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2. 学习用示波器观察和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过程, 学习测
30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② 在图Ⅱ.5 - 1 所示实验板RC电路的B电路(C=0.01 μF,
R=2.2 kΩ)上,按图 Ⅱ.5 - 10 所示线路连线, 用示波器观察 uCB波形, 并测时常数τB。
a. 连线时注意“共地”, 即信号源的地线和示波器的地 线要接在一起并接到RC
b
31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即输出电压近似与输入电压的微分成正比。
24
实验五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 ① 电路时常数τ ② 输出信号uo(t)就是电阻R上的电压响应uR(t), 它与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