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二次函数中考题的再认识

合集下载

二次函数作为中考重点考查内容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反思

二次函数作为中考重点考查内容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反思

二次函数作为中考重点考查内容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反思在中考数学考试中,二次函数作为一个重点考查内容,具有重要的原因和意义。

本文将分析二次函数作为中考重点考查内容的原因,并对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试能力。

一、二次函数的重要性及应用背景1. 与实际问题紧密相关二次函数在实际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的抛射运动、抛物线的轨迹等等。

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到实际问题解决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 发展数学思维二次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函数的图像、变化趋势、极值点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二次函数,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创新能力二次函数作为重点考查内容,考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能力。

通过解析几何、图像分析等方法,学生需要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1. 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二次函数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同时,可以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 引导学生理解与应用的结合针对二次函数的应用背景,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找到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针对性强化习题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可以结合历年真题或模拟试题,针对性地组织习题训练,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4. 增加拓展性教学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教学和学习内容。

例如,介绍更高阶的多项式函数、不等式、函数的复合等内容,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次函数中考考点+例题-全面解析

二次函数中考考点+例题-全面解析

二次函数中考考点分析考点1、确定a 、b 、c 的值.二次函数:y=ax 2+bx+c (a ,b,c 是常数,且a ≠0) 开口向上, 开口向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由图像确定2ba-的正负,由a 的符号确定出b 的符号,a,b 符号左 右 .即当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的左边时,a ,b 号。

由x=0时,y= ,知c 的符号取决于图像与y 轴的交点纵坐标,与y 轴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时,c 0,与y 轴交点在y 轴的负半轴时,c 0.确定了a 、b 、c 的符号,易确定abc 的符号.考点 2、确定a+b+c 的符号.x=1时,y= ,由图像y 的值确定a+b+c 的符号.与之类似的还经常出现判断4a+2b+c 的符号(易知x=2时,y= ),由图像y 的值确定4a+2b+c 的符号.还有判断a -b+c 的符号(x=-1时,y= )等等.考点3、与抛物线的对称轴有关的一些值的符号.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ba -,根据对称性知:取到对称轴 距离相等 的两个不同的x 值时, 值相等,即当x=2b a -+m 或x=2ba--m 时,y 值相等.中考考查时,通常知道x=2b a -+m 时y 值的符号,让确定出x=2ba--m 时y 值的符号.考点4、由对称轴x=2b a -的确定值判断a 与b 的关系.如:2b a-=1能判断出a = b . 考点5、顶点与最值.若x 可以取全体实数,开口向下时,y 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开口向上时,y 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例1、已知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5个结论:① 0>abc ;②c a b +<;③ 024>++c b a ;④ b c 32<;⑤ )(b am m b a +>+,(1≠m 的实数)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2个 B 。

3个 C. 4个 D. 5个解析:此题考查了考点1、2、3、4、5. ①错误.因为:开口向下a <0;对称轴x=2ba-=1,可以得出b >0; x=0时,y=c >0,故abc <0.②错误.因为:由图知x=-1时,y=a -b+c <0,即b >a+c .③正确.因为:由对称轴x=1知,x=0时和x=2时y 值相等,由x=0时,y >0,知x=2时,y=4a+2b+c >0.④正确.因为:由对称轴x=2ba-=1,可以得出a =-0.5 b ,代入前面已经证出b >a+c ,得出1。

关于二次函数综合题的一些想法[修订版]

关于二次函数综合题的一些想法[修订版]

关于二次函数综合题的一些想法一、 从真题看趋势(由易到难)真题的分析按题目结构分成两部分,求解析式部分和综合部分 1、 求解析式(07)抛物线2y mx n =++经过P ,A (0,2)两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08)抛物线2y x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点B 的坐标为(30),,将直线y kx =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B C ,两点.(1)求直线BC 及抛物线的解析式;(10)拋物线y = -41-m x 2+45m x +m 2-3m +2 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原点O 和点A ,点B (2,n )在这条拋物线上。

(1) 求点B 的坐标(09)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410x x k ++-=有实数根,k 为正整数.(1)求k 的值;(2)当此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时,将关于x 的二次函数2241y x x k =++-的图象向下平移8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分析:这部分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基本性质、待定系数法、图象平移、二次方程的整数根等问题,总的来说,这部分作为综合题中较简单的部分,不会有太难的题型出现,体现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是这部分题目发展的趋势,关键是狠抓学生的计算基本功。

2、综合部分(0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2410xx k++-=有实数根,k为正整数.(1)求k的值;(2)当此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时,将关于x的二次2241y x x k=++-的图象向下平移8个单位,(3)在(2)的条件下,将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图象回答:当直线()12y x b b k=+<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b的取值范围.考查:1、一次函数作图及平移。

2、二次函数作图、图象变换(0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2y mx n=++经过P两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B,将直线AB沿y轴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直线l,直线l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C点,求直线l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求到直线OB、OC、BC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考查:1、线段与直线的基本概念。

浅谈二次函数在中考题中的综合运用.doc

浅谈二次函数在中考题中的综合运用.doc

浅谈二次函数在中考题中的综合运用摘要:二次函数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也是最近几年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对于二次函数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函数方程、数形结合等重要数学思想,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对于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等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二次函数;中考题;综合运用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而言,二次函数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凡是与二次函数相关的综合题型都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而和二次函数相关的题也常常会被作为压轴的题型出现在卷面上。

很久以来,二次函数都是中考命题的一大热点,它的灵活性比较大,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能够同其他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一、关于特殊的二次函数解析式(2012年广西柳州的中考题)已知:抛物线y=・(x-1) 2-3.(1)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2)函数y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小)值;(3)设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P,与x轴的交点为Q,求直线PQ的函数解析式.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在解第一问的时候需要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其开口的方向和对称轴;第二问首先需要根据a为正数的时候确定其最小值,然后再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将最小值求岀来;第三问首先需要确定P、Q两点的坐标,然后再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岀函数的解析式。

二、二次函数和几何的组合(2012年广东省模拟试题)如图1,已知抛物线y—・x2+x+4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A,交y轴于点B.(1)求A、B两点的坐标,并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设P (x, y) (x>0)是直线y=x上的一点,Q是OP的中点(0是原点),以PQ为对角线作正方形PEQF,若正方形PEQF与直线AB有公共点,求x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记正方形PEQF与AOAB公共部分的面积为S, 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探究S的最大值.解这道题的时候,令x=0,代入式中就可以求出B点的坐标为(0, 4), 令尸0代入式中就可求出A点的坐标为(4, 0).然后再设AB的解析式为y=kx+b,代入A、B点坐标就可以得出k值为-1, b值为4,所以AB的解析式为y=-x+4.当点P (x, X)在直线AB上时,可解出x=2,当点Q (■, ■)在直线AB上时,可解出x=4.所以,若正方形PEQF与直线AB有公共点,那么2<x<4.当点E在直线AB上时,点F也在直线AB上,那么・=-x+4, 所以x二■.当2<x<■时,直线AB分别与PE、PF相交,交点设为C、D, 所以有,PC=x- (-x+4) =2x-4,因为PD=PC,所以SAPCD=BPC2=2 (x-2) 2, S=Bx2-2 (x-2) =-Bx2+8x-8=-B (x-■ ) 2+B.又因为所以当x二■时,Smax=B;当时,直线AB与QE、QF分别相交,交点设为M、N,那么QN二(-B+4) -B=-x+4,因为QM二QN,则SAQMN=BQN2=B (x-4) 2, S=B (x-4) 2,所以,当x=B 时,Smax=B o在这道题中的第三问就是我们所说的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中考题型讲解

二次函数中考题型讲解

二次函数中考题型讲解在中考数学中,二次函数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其涉及的知识点和题型都相当丰富。

二次函数中考题型讲解如下:一、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这一题型可以通过待定系数法或者平移法来解决。

例如,已知一个二次函数通过两个点,就可以设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再代入点的坐标来求解系数。

如果知道抛物线的顶点或者对称轴,也可以通过平移法来写出函数表达式。

二、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和最值对于这一题型,需要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如顶点的坐标公式、对称轴的公式以及开口方向的判断等。

根据这些性质,可以方便地找到函数的顶点、对称轴,并求出函数的最值。

三、求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解决这一题型,可以通过令y=0然后解方程来找到与x轴的交点,令x=0找到与y轴的交点。

也可以通过判断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利用判别式来判断。

四、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解决这一题型,可以先将两个函数联立,然后解方程组找到交点的坐标。

也可以分别求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然后令两个解析式相等,解出x的值即为交点的横坐标。

五、求三角形的面积在二次函数中求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常见题型。

可以通过找到三角形的一边以及这边上的高,然后使用面积公式计算。

也可以通过找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然后使用公式计算。

六、求抛物线上点的坐标对于这一题型,可以通过代入法或者作图法来解决。

代入法是将x的值代入到函数中求出y的值,作图法是通过观察图像的特点找到满足条件的点。

七、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解决这一题型,可以通过观察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以及判别式的值来判断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

如果抛物线向上开口且判别式大于0,那么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如果抛物线向下开口且判别式大于0,那么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如果抛物线向下开口且判别式小于等于0,那么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以上就是中考数学中常见的二次函数题型以及解决方法。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做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二次函数例题分析与解读

二次函数例题分析与解读

二次函数例题分析与解读在数学学科中,二次函数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函数形式。

它的一般表达式为y=ax^2+bx+c,其中a、b、c为实数且a≠0。

本文将从实际例题出发,分析并解读二次函数的特点、图像、性质以及应用。

例题一:设二次函数f(x)=2x^2+3x-2,求该函数的图像和顶点坐标。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图像来直观理解函数的特性。

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平方完成的方法,将f(x)转化为标准形式。

根据平方完成的原则,我们将要计算的式子化简为f(x)=2(x^2+3/2x)-2。

接下来,我们需要利用平方完成的方法,将二次项的系数一半的平方加到式子中。

具体操作如下:f(x)=2[(x+3/4)^2-(3/4)^2]-2=2(x+3/4)^2-2(9/16)-2=2(x+3/4)^2-35/8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函数f(x)的标准形式为f(x)=2(x+3/4)^2-35/8。

由标准形式可以得知,该二次函数的抛物线图像开口向上(因为a=2>0),顶点坐标为(-3/4, -35/8)。

例题二:已知函数f(x)的图像经过点(1,1)和(-2,8),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解析:我们可以借助已知的两个点来构建方程,以求得函数f(x)的表达式。

由于已知点(1,1)在f(x)上,可知f(1) = 1。

同样地,已知点(-2,8)在f(x)上,可知f(-2) = 8。

将x分别代入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方程:f(1) = a(1)^2+b(1)+c = a+b+c = 1f(-2) = a(-2)^2+b(-2)+c = 4a-2b+c = 8进一步整理以上两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由a、b、c构成的线性方程组:a+b+c = 14a-2b+c = 8通过解该线性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a、b、c的值,进而确定函数f(x)的表达式。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两个实际例题分析和解读了二次函数的特点、图像、性质以及应用。

通过这些例题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中考二次函数复习反思

中考二次函数复习反思

中考⼆次函数复习反思中考⼆次函数复习反思 ⼆次函数最⾼次必须为⼆次,⼆次函数的图像是⼀条对称轴与y轴平⾏或重合于y轴的抛物线。

以下这篇中考⼆次函数复习案例反思内容是由⼩编为⼤家精⼼整理提供,欢迎阅读! 中考⼆次函数复习案例与反思 ⼀、背景说明 这是九年级刚上完⼆次函数新课后的⼀堂复习课,本堂课的⽬的是通过⽤多种⽅法求⼆次函数的解析式,从⽽培养学⽣的⼀题多解能⼒及探索意识. ⼆、探究与讨论 问题:已知⼆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0),在y轴上的截距为3,对称轴是直线x=2,求它的函数解析式. (给学⽣充分的思考时间) 师: 哪位同学能把解法说⼀下? ⽣A: 解:设⼆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bx+c,把(1,0),(0,3)代⼊,得 a+b+c=0 c=3 ⼜因为对称轴是x=2,所以-b/2a=2 所以得 a+b+c=0 c=3 -b/2a=2 解得 a=1 b=-4 c=3 所以所求解析式为y=x2-4x+3 师: 两点代⼊⼆次函数⼀般式必定出现不定式,能想到对称轴,从⽽以三元⼀次⽅程组解得a,b,c,不错!除此⽅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法,⼤家可以相互讨论⼀下. (同学们开始讨论,思考) ⽣B: 我认为此题可⽤顶点式,即设⼆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2+k,把(1,0),(0,3) 代⼊,得 a+k=0 4a+k=3 解得 a=1 k=-1 故所求⼆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2)2-1,即y=x2-4x+3 师: ⾮常好.那还有没有其他⽅法,请⼤家再思考⼀下. (学⽣沉默⼀会⼉,有⼈举⼿发⾔) ⽣C: 因为对称轴是直线x=2,在y轴上的截距为3,我认为该⼆次函数解析式可设为y=ax2-4ax+3,在把(1,0)代⼊得a-4a+3=0,解得a=1,所以所求解析式为y=x2-4x+3 师: 设得巧妙,这个函数解析式只含⼀个字母,这给运算带来很⼤⽅便,很好,很善于思考.⼤家再想想看,是否还有其他解题途径. (学⽣们⼜挖空⼼思地思考起来,终于有⼀学⽣打破沉寂) ⽣D: 由于图象过点(1,0), 对称轴是直线x=2,故得与x轴的另⼀交点为(3,0),所以可⽤两根式设⼆次函数解析式为y=a(x-1)(x-3), 再把(0,3)代⼊, 得a=1, 所以⼆次函数解析式为y= (x-1)(x-3) ,即y=x2-4x+3 (同学们给⽣D以热烈的掌声) 师: 函数本⾝与图形是不可分割的,能数形结合,⾮常不错,⽤两根式解此题,⾮常独到. (⾄此下课时间快到,原先设计好的三题只完成⼀题,但看到学⽣的探索的可爱劲,不能按课前安排完成内容⼜有何妨呢?) 师: 最后,请同学们想⼀下,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 ⽣1:我知道了求⼆次函数解析式⽅法有: ⼀般式,顶点式,两根式. ⽣2:我获得了解题的能⼒,今后做完⼀道题⽬,我会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法. 三、回顾与反思 1.每⼀个学⽣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活积累,每⼀个学⽣都会有各⾃的思维⽅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对他们的能⼒经常低估,在以往的上课过程中,总喋喋不休,深怕讲漏了什么,但⼀堂课下来,学⽣收获甚微.本堂课,我赋予学⽣较多的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试着让学⽣成为数学学习的主⼈,我⾃⼰充当了⼀回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没想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不但能⽤⼀般式,顶点式解决此题,还能深层挖掘巧妙地⽤两根式解决此题,学⽣的潜⼒真是⽆穷. 2.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想了很多.新课程改⾰要求教师要有现代的教学观、学⽣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下⼀代。

一道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的解法及对教学的启示

一道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的解法及对教学的启示

一道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的解法及对教学的启示
最近,学校的中考正在紧张的进行当中,一道来自二次函数的压轴题也同样出现在考试卷上。

这一题目,具体地来说,就是给出“已知函数f(x)=x2 + 4x - 3,求函数f(x)的两个零点”。

针对这一题目,其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将这一方程化为一般形式:(x + 2)2 - 5 = 0,然后用公式解出两个零点:x = -2±5,把答案带入原函数即可求得零点。

就此而言,这一道题目有着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这一题目考查的是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能力,它是基础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技能,因此这道题目能很好的考察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其次,由于这一题目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学生们不仅得熟悉和掌握该知识点,还需要掌握平时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还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来解决这一题目。

- 1 -。

中考二次函数经典例题及解析

中考二次函数经典例题及解析

中考二次函数经典例题及解析中考二次函数经典例题及解析一、引言二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通过解析经典的二次函数例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本文将结合多个经典的中考二次函数例题,深入分析题目,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二次函数的应用。

二、例题一题目: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经过点(1,1),(2,4),(3,9)。

求a,b,c的值。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代入三个点的坐标,得到三个方程:a+b+c=14a+2b+c=49a+3b+c=9通过解方程组,可以求解出a,b,c的值,进而得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三、例题二题目: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对称轴为x=2,顶点在直线y=1-x上。

求a,b,c的值。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对称轴为x=2,顶点在直线y=1-x上,可以列出方程:-b/(2a)=21-4a+2b+c=0通过求解方程组,可以得到a,b,c的值,进而得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四、例题三题目:已知二次函数经过点(1,-3),且在x轴上的交点为x=4。

求函数的解析式。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列出方程:a+b+c=-316a+4b+c=0通过解方程组,可以求解出a,b,c的值,进而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五、总结通过以上例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解二次函数相关题目时,首先需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列方程,并运用相关的解方程技巧得到二次函数的系数a,b,c的值,从而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对称轴和顶点等概念来辅助求解,这些解题方法和技巧都是我们在中考数学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个人观点和理解:二次函数作为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在中考数学中的考查也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二次函数的特点和解题方法,不仅有助于解题,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解析经典的二次函数例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并在中考数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再认识

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再认识

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再认识
作者:李坤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3期
摘要:本文就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韦达定理的运用以及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作一论述。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认识;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知识,到了高中,随着同学们知识面的扩大这一内容也要随之而深化:
一、注意ax2+bx+c=0中a≠0这一条件
例6:不等式kx2+8kx+21
解:由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图像的内在联系知:
不等式kx2+8kx+210,且-7,-1为方程kx2+8kx+21=0的两根,故依韦达定理得k=3
上面的解答告诉我们,充分注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图像的内在联系,能有效降低思考难度,提高解题速度!。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解析与思考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解析与思考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解析与思考发表时间:2018-11-02T14:10:03.0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4期作者:张永祥[导读] 二次函数是初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甘肃省临夏市一中731100二次函数是初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以二次函数为背景命制压轴题,突出了利用函数思想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考查,强调了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几何中考查函数,函数中考查几何,使函数与几何融为一体。

试题既关注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知识块层面和知识链层面上合理设计),又关注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加强核心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方面具有较高的效度,因此颇受命题者青睐。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以部分中考试题的评析为依托,阐述笔者对二次函数压轴题的一点体会和认识,指导学生掌握较好的解题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试题评析例题1:(2014年中考兰州市卷第28题,12分)如图,抛物线y=- 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由待定系数法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求出m、n的值即可;(2)由(1)的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再由勾股定理求出CD 的值,再以点C为圆心,CD为半径作弧交对称轴于P1,以点D为圆心CD为半径作圆交对称轴于点P2,P3,作CE垂直于对称轴与点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结论;(3)先求出BC的解析式,设出E点的坐标为(a,- a+2),就可以表示出F的坐标,由四边形CDBF的面积=S△BCD+S△CEF+S△BEF求出S与a的关系式,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

一道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的解法及对教学的启示

一道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的解法及对教学的启示

一道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的解法及对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针对某次中考中出现的一道关于二次函数的压轴题,通过分析该题的解法,并结合受访教师的实际讲解情况,总结出有关教学能否有效作用的启示,以期改变一些教师容易存在的一些困惑。

关键词: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教学I.言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函数,很多教师认为它比较容易,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某次中考中出现的一道二次函数的压轴题就能验证这一点,它要求考生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其中除了使用基本的几何知识,还要用到了二次函数的概念,这让很多考生感到困惑。

如果教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

因此,我特地召开了一次教师座谈会,专门针对此次考试中出现的压轴题,了解其解法及教学启示。

II.于压轴题的解法此次考试的压轴题要求学生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其中一条边的长度等于一定的数值,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一个二次函数的根。

解题的方法很简单,首先确定一个共轭角,它的正弦值就是二次函数的系数,然后使用海伦公式求出面积,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

从数学角度来说,压轴题的解法很简单,但很多考生却不知道求解过程,所以不能正确解题。

III.访教师的实际讲解在召开的教师座谈会上,邀请了负责教授数学的4位教师,我请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讲述他们在教学时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这次中考压轴题的教学启示。

他们认为,学生完成此次考试压轴题的最大问题在于对二次函数的不熟悉,教师在讲授此类函数时,应该更加重视基础知识,以及将相关概念一一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掌握;此外,教师也要熟练掌握解题思路,以便在讲授中能够准确地引导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熟悉二次函数的知识点。

IV.教学的启示从本次中考的压轴题可以看出,教学工作应从基础知识的讲解出发,让学生能够熟悉、掌握相关的知识;此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加独立地分析问题,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学生碰到此类问题时发生困惑。

中考二次函数问题的解答技巧研究

中考二次函数问题的解答技巧研究

中考二次函数问题的解答技巧研究以二次函数为载体的中考题目知识点的辐射关联比较复杂,学生对题目中的信息处理手足无措,对知识点的再加工梳理以及联想能力较差。

现结合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来阐述一下与二次函数有关的问题的解答技巧。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与二次函数有关的中考题,在选择填空类的题目中,往往是紧扣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二次函数图像,对二次函数的性质加以考查。

具体的考点有以下几个:1.对二次函数两种主要函数表达式y=ax2+bx+c;y=a(x-h)2+k的转化变形的考查。

如:(2014·上海,第3题)如果将抛物线y=x2向右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A.y=x2-1B.y=x2+1C.y=(x-1)2D.y=(x+1)2(2014·甘肃兰州,第11题)把抛物线y=-2x2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函数的表达式为()A.y=-2(x+1)2+2B.y=-2(x+1)2-2C.y=-2(x-1)2+2D.y=-2(x-1)2-22.函数表达式y=ax2+bx+c各项系数间的关系以及函数对称性的考查。

如果问题的呈现形式一旦发生变化,学生们往往不知所以然。

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点的辐射关联不清楚,对问题的实质性的“根”的进一步探究和拓展应用能力较差。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014·四川南充,第10题)二次函数y=ax2+bx+c(a≠0)图像如图,下列结论:①abc>0;②2a+b=0;③当m≠1时,a+b>am2+bm;④a-b+c>0;⑤若ax12+bx1=ax22+bx2,且x1≠x2,x1+x2=2.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B.②④C.②⑤D.②③⑤(2014·湖北咸宁,第15题)科学家为了推测最适合某种珍奇植物生长的温度,将这种植物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后,测试出这种植物高度的增长情况,部分数据如表:科学家经过猜想、推测出l与t之间是二次函数关系。

掌握中考数学解题技巧如何应对二次函数的像问题

掌握中考数学解题技巧如何应对二次函数的像问题

掌握中考数学解题技巧如何应对二次函数的像问题在中考数学中,二次函数常常会涉及到像问题。

解决像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数学解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应对二次函数的像问题的解题方法。

一、平移和翻转的基本概念在解决二次函数的像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平移和翻转的基本概念。

平移指的是将原图形沿横轴或纵轴进行移动,可以使图形上下左右平移;翻转则是将图形按照某个线进行对称。

二、顶点坐标的确定对于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bx+c,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h,k),其中h为顶点的横坐标,k为顶点的纵坐标。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坐标同样为(h,k)。

确定顶点坐标的常用方法是,利用顶点公式h=-b/2a求得横坐标h,然后将h带入函数中求得纵坐标k。

三、对称轴和焦点的确定对于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bx+c,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将抛物线分成两部分,左右对称。

焦点则是抛物线上所有与焦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构成的集合。

焦点的横坐标为(h,k),其中h=-b/2a,纵坐标k为(4ac-b^2)/4a。

四、关于对称和平移的相关技巧将抛物线沿纵轴向上或向下平移,可以通过改变函数中的常数项c 来实现。

当c>0时,抛物线向上平移;当c<0时,抛物线向下平移。

将抛物线沿横轴向左或向右平移,可以通过改变函数中的一次项系数b来实现。

当b>0时,抛物线向右平移;当b<0时,抛物线向左平移。

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灵活地掌握解决二次函数像问题的技巧。

五、通过实例练习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二次函数像问题的技巧,我们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例题1:已知二次函数y=x^2的图像,若将这个图像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函数y=(x-3)^2的图像。

求新图像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出新图像的函数为y=(x-3)^2。

拆开括号后,得到y=x^2-6x+9。

从中可以发现,新图像的顶点坐标为(3,9),对称轴为x=3。

中考二次函数真题答案解析

中考二次函数真题答案解析

中考二次函数真题答案解析二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一直备受关注。

在中考中,二次函数也是经常出现的考点之一。

以下将对中考中的二次函数真题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一. 题目一:已知函数y=ax²+bx+c经过点(1, 3),(2, 4),(3, 3),求函数的解析式。

这道题目的关键是通过已知点来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根据题目给出的点可以列出方程组:a+b+c=3 ①4a+2b+c=4 ②9a+3b+c=3 ③解这个方程组,可以使用消元法或代入法进行求解。

简化方程组可以得到:2a+b=1 ④5a+b=0 ⑤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a=-1,b=5。

将a和b的值代入方程c=3-a-b,可以得到c=-1。

因此,函数的解析式为y=-x²+5x-1。

二. 题目二:已知函数y=ax²+bx+c经过点(-1, 1),(0, -1),(1, 3),求函数的解析式。

这道题目同样是通过已知点来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根据题目给出的点可以列出方程组:a-b+c=1 ⑥c=3 ⑦a+b+c=-1 ⑧由于已知c=3,可以将其代入方程⑥中,得到a-b=1-3=-2。

再将方程⑧代入⑥中,得到a+b=1+2=3。

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a=1,b=2。

将a和b的值代入方程⑥或⑧中,可以得到c=-2。

因此,函数的解析式为y=x²+2x-2。

三. 题目三:已知函数y=ax²+bx+c经过点(-1, 3),(0, 1),(1, 5),求函数的解析式。

和前两道题目类似,根据题目给出的点可以列出方程组:a-b+c=3 ⑨c=1 ⑩a+b+c=5 ⑪将方程⑩代入⑨中,得到a-b=2。

再将方程⑩代入⑪中,得到a+b=4。

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a=3/2,b=5/2。

将a和b的值代入方程⑨或⑪中,可以得到c=1/2。

因此,函数的解析式为y=(3/2)x²+(5/2)x+(1/2)。

命制二次函数中考题的实践与思考

命制二次函数中考题的实践与思考

命制二次函数中考题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
1、求函数$y=2x^2-3x+1$的极值
解:
设函数$y=2x^2-3x+1$的导数为$y'=4x-3$,
设$y'=0$,得$4x-3=0$,即$x=\frac{3}{4}$,
代入原函数,得$y=2\left(\frac{3}{4}\right)^2-3\left(\frac{3}{4}\right)+1= \frac{7}{8}$,
即函数$y=2x^2-3x+1$的极值为$\left(\frac{3}{4},\frac{7}{8}\right)$。

2、求函数$y=x^2-2x+1$的单调性
解:
设函数$y=x^2-2x+1$的导数为$y'=2x-2$,
设$y'=0$,得$2x-2=0$,即$x=1$,
当$x<1$时,$y'<0$,函数$y=x^2-2x+1$在$x<1$时单调递减;
当$x>1$时,$y'>0$,函数$y=x^2-2x+1$在$x>1$时单调递增。

二、思考
1、二次函数的极值点是如何求得的?
答:二次函数的极值点是求解函数的导数为0的解,即求解函数的导数的根,然后将求得的根代入原函数,求得函数的极值点。

2、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是如何求得的?
答:二次函数的单调。

二次函数历年真题点评

二次函数历年真题点评

二次函数历年真题点评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类型。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与点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一、基本概念回顾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ax²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 ≠ 0。

二次函数图像一般是一个抛物线,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确定。

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二、历年真题解析以下是近年来二次函数相关考题的点评,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1. 2019年真题题目:已知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的图像上存在两个相异的点A(x₁, y₁)和B(x₂, y₂),若A、B两点的横坐标的和x₁ + x₂ = 2,则称这样的二次函数为“特殊函数”。

问题:特殊函数的表达式可有多少种?解析:题目中给出了两个相异点的横坐标和为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知,对于任意一个点(x, y)在抛物线上,对称点(-x, y)也在抛物线上。

因此,如果A(x₁, y₁)在抛物线上,那么对应的B(-x₁, y₁)也在抛物线上。

由此可推知,只要满足x + (-x) = 0,就可以得到一个解。

因此,特殊函数的表达式有无限多种。

2. 2017年真题题目:考察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情况。

已知二次函数y = x² - (m - 2)x + 1与x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4,请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题目中已知函数与x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说明抛物线开口向上。

当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时,其判别式(b² - 4ac)必大于0。

根据题目中的函数形式得到:(m - 2)² - 4(1)(1) > 0,化简得m² - 4m > 0,再次化简得m(m - 4) > 0。

解这个不等式得到0 < m < 4,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0,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道二次函数中考题的再认识作者:张暐来源:《新高考·升学考试》2018年第04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学们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科知识的联系,认真参加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并进行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还应了解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应该这么说,恰当选择综合题切入点是解决综合题中知识点的关键,这對同学们的思维拓展与知识点的掌握来说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下面就结合一道二次函数与几何相结合的中考综合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问题:(2015年苏州卷)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y=x2+(1-m)x-m(其中0(1)∠ABC的度数为°;(2)求P点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与原点O不重合),使得以Q、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AC相似,且线段PQ的长度最小?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关键在于对二次函数图形的基础知识的把握,这些基础知识包括通过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来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等等;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分为一般式、顶点式和交点式,不同表达式中挖掘出图像的信息也有所不同.如何“从已知推测未知,由未知寻求需知”,以及在图中适当添加辅助线,是否借助于三角形、四边形的知识来提高解题能力等,这是在二次函数应用解题中的基本步骤、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同学们都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去挖掘,并要通过知识点的迁移综合提高在应用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下面就本题第(3)小题的解法进行一下剖析.一、一题多法,触类旁通求线段的最大和最小值往往可以通过先求线段的长度,把长度表达式求出来.这时候可以列出函数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来求最值;但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并非是单一和一成不变的,利用圆的性质的特殊性也可以谋求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甚至于一些代数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综合题而言,解题方法往往会有很多.下面是我在参加这次中考阅卷中总结的五种证明方法.证法1:由(2)知Pm-12,1-m2 ,A(-1,0),C(0,-m),∴PA2=m-12+12+1-m22=m+122+1-m22=m2+2m+14+m2-2m+14=m2+12,PC2=m-122+1-m2+m2=m2-2m+14+1+m22=m2-2m+14+m2+2m+14=m2+12,∴PA2+PC2=m2+1.又∵AC2=1+m2,∴PA2+PC2=AC2,且PA2=PC2,∴PA=PC,∴∠APC=90°.∵以Q、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AC相似,∴△Q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Q(-m,0)或(0,m).当Q(-m,0)时,PQ2=1-m22+-1+m2+m2=52m-252+110,∴当m=25时,即Q(-25,0),PQ最小.当Q(0,m)时,PQ2=m-122+1-m2-m2=52m-252+110,∴当m=25时,即Q0,25时,PQ最小.综上所述,当Q-25,0或0,25时,PQ最小.【点评】在△PAC中,要判断△PAC的形状,如果用几何法显然行不通,在已知△PAC 的三顶点P、A、C坐标的情况下,显然可以通过点坐标求出三条线段的长度,再通过勾股定理逆定理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既然确定了△PAC的形状,那么与之相似的△QBC的形状也就确定了,这就为求出Q点坐标提供了便利.证法2:过点P作PD⊥y轴,如图2,PE⊥x轴,由证法1可知,∵PA2=PC2,∴PA=PC.又∵Pm-12,1-m2,∴PD=PE,∴Rt△PDC全等于Rt△PEA,∴PA=PC,∠APE=∠CPD.又∵∠PDO=∠DOE=∠PEO=90°,∴四边形ODPE是矩形,∴∠CPD+∠CPE=90°,∴∠APE+∠CPE=90°,即∠APC=90°,∴△P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接下去的思路和方法与证法1相同.【点评】在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时候,往往是在用几何法无路可寻的情况下,考虑用添线的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在这个位置,构造△APE与△CPD的全等,应该还是比较容易想到的,这是一种常见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也是中考中常见的一种添线方法.证法3:连接PB(图3),由P点、A点、B点、C点坐标算出PA、PB、PC三条线段的长度,发现PA=PB=PC,从而发现A、B、C三点在以点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一个圆上.∵Bm,0,C0,-m,∴OB=OC=m.∵∠BOC=90°,∴∠CBO=45°.又∵AC=AC,∴∠APC=2∠CBD=90°,∴△AP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接下去同上.【点评】这一方法一下子为这道题目的解决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思路.能用构造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往往能做到出“奇”制“胜”,巧妙地运用圆中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度数的两倍,易得三角形BOC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直接揭示出∠APC=90°这一基本事实,而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能得到PA=PB=PC,从而用圆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证法4:过点P作PD⊥AC,先证明PA=PC.∵PA=PC,PD⊥AC,∴D为AC中点.∵A(-1,0),C(0,-m).∴D-12,-m2.又∵Pm-12,1-m2,从而证得:PD=AD=CD.∴A、C、P在以点D为圆心,12AC为半径的圆上,∴∠APD=∠CPD=45°,∴∠APC=90°.接下去证明略.【点评】已知PA=PC这个基本结论,证法4与证法3有部分相似之处.过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向底边作高的方法,也是等腰三角形中常见的一种添线方式.在没有想到证明∠APC=90°的情形下,可以先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到D为AC中点,从而由线段中点公式,得到D 点坐标,再利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去计算DA=DP=DC,从而得到A、P、C三点共圆,进而得到△ADP与△DPC都是等腰三角形,则∠APD=∠CPD=45°,所以∠APC=90°.证法5:由A(-1,0),Pm-12,1-m2,C0,-m,同样先证明PA=PC,再求直线PA,PC的解析式,其余略.【点评】在中考题证明垂直的问题中,除了用几何法来解决问题,也可用代数法来处理,代数法的关键是要准确算出直线解析式.如果两个k值相等,意味着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它们的乘积互为负倒数,说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从而为本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题思路,真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综观上述5种证明方法,其实是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就是“解决问题”,即求出数学题的答案.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中认为解题“就是在原先隔开的事物或想法(已有的事情与要求的事物,已知量和未知量、假设与结论)之间去找出联系……这种联系就像一座桥……像是一条由一系列结论组成的链.”在这道中考题的解决过程中就体现了这一种思维方式.这道题不是直接去探求△QBC的形状,而是先试图去探求与之相似的△ACP的形状,从而由一般到特殊,得到一个非常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解决这一问题又是对直角三角形逆定理的应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判断若干个点共圆等知识点的考察.在中考题的考查中,特别是大题的解决当中,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几何和代数的灵活运用与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一些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突破问题重难点的手段和方法.这就要求平时同学们一要加强代数和几何的基本知识运用,二要作出必要的延伸,把知识点尽可能串联起来,为解决问题拓宽思路.二、探究本质,寻找源头设置压轴题的实质,是考查学生对所有初等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就像我们建造楼房一样,先要把门、窗、地面、房顶做结实了,建造起来的房屋才会更加结实和牢固.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牢固掌握代数或几何的单个知识点,而且更应注意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決复杂问题的能力.就这道中考题而言,在(1)、(2)两小题中我们运用因式分解的方法首先得到抛物线和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通过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又确定了P点的坐标,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来解决问题.如果这个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而是一般的三角形,我们要解决这样的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如何去做呢?变式题: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xOy中,抛物线y=-12x2+bx+c,经过点A(1,3),B(0,1).(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顶点坐标;(2)过点A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C,在y轴上取一点P,使△ABP与△ABC相似,求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坐标.【图形分析】这也是一道二次函数中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在中考大题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在初三阶段《新课程初中数学学习能力自测丛书》的习题解答中处于难度较高的运用分类思想解决的问题.【方法分析】由对称性得点C的坐标(4,3),将直线AC与y轴交点记作点D,由A (1,3),B(0,1),C(4,3),可以得tan∠ABD=12,tan∠BCD=24=12,所以∠ABD=∠BCD.∵BC=25,AB=5,AC=3,∴在△ABC与△ABP中,∠ACB=∠ABP.当CACB=BPBA时,325=BP5,解得BP=32,P0,52;当CACB=BABP时,325=5BP,解得BP=103,P0,133.【思想分析】解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第二步列方程;第三步解方程并检验.难点在于寻找分类标准,寻找恰当的分类标准可以使解的个数不重复不遗漏,也可以使列方程和解方程又快又好.一般情况下,寻找一组相等的角,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三、拓展提升,增强能力在中考题中,我们除了遇见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还会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引申】在中考题原题基础上追加一问: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不与原点重合),使得以P、A、C、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证明:∵A(-1,0),C(0,-m),P(m-12,1-m2),∴过△PAC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对边的平行线,三条直线两两相交的三个交点就是要求的Q点1. AQ1∥PC,AQ1=PC,那么沿PC方向平移点A可以得到点Q1.∵Pm-12,1-m2,先向右平移1-m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m+1-m2=m+12个单位,所以点A (-1,0)先向右平移1-m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m+12个单位,得Q1-m-12,-12-m;2.3. 同理可得:Q2m-32,m+12,Q3m+12,1-3m2.上述问题的拓展和延伸,自然而然就联想到知识点的延伸.在几何基本图形中,三角形与四边形往往是构造图形的基础,也是有利于同学们发挥空间想象能力的一个最好的几何平台,有助于锻炼同学的平面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或四边形综合问题的应用学习,能让同学们通过掌握此类综合题的基本技法和技巧,了解在综合题研究上的技巧.在中考问题证明、溯源和拓展延伸的过程中,让同学们通过计算、观察、画图、定位分类、整理、归纳、总结、采用多种添加辅助线等方法,在确定点坐标之前,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使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题能力可以有所提高.总的来说,综合题往往标新立异,在中考短暂的时间内要对综合题有所突破,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解题中精化解题思路,并能进行一题多解,拓宽思路,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