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学案(一) 物质的分类

合集下载

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编号8【学习目标】1.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元素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概念,把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构建学问体系。

3.体验争辩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系的过程与方法,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积淀科学素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阅读教材进行学问梳理,把握元素与物质组成分类的方法,以及各类别物质之间的常见反应。

并划出重要学问,完成课前延长案,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写在我的疑问栏内。

提前思考完成课内探究案。

【重难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方法;2、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各类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学会以元素为核心生疏物质。

第一部分课前延长案【学问连接】:填写创新设计P19设计1【自主学习】:1、化学争辩的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和争辩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学问,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争辩,发觉的规律。

2、分类法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常见的分类法?3、交叉分类法:对Na2CO3、Na2SO4、K2CO3、K2SO4四种盐分类:(1)以其组成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2)以其组成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3)在交叉分类法中,Na2CO3既属于盐,又属于盐;K2SO4既属于盐,又属于盐。

【预习自测】: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接受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我的疑问】:其次部分课内探究案课题一:概念辨析①纯洁物和化合物②化合物和单质③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问题1: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请说明缘由。

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学案

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学案
整理
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则 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 讨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否电 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化合物(根据组成) 化合物(能否电离) 化合物(根据结构) 纯净物 混合物
思考 讨论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从有无固定组成 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 面 化学性质
⑤氧化物 D.①②③④⑤
2.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A.氧化物 B.碱
3.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 A.NaOH B.Na2SO4 C. Na2CO3 ) 盐 烧碱 食盐
4.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 A B C D 纯碱 烧碱 苛性钠 苛性钾 酸 盐酸 硫酸 醋酸 碳酸
酸性氧化物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水 三氧化硫
石灰石 苏打
5.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
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
⑧AgNO3
⑨NaHCO3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6.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 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新鲁科版必修1:2.1.1物质的分类学案

2019-2020学年新鲁科版必修1:2.1.1物质的分类学案

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都是由□1________组成的。

根据物质的□2________组成,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元素的组成形式(1)单质:□3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其中,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4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又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3.元素的存在形态(1)□5________: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6________: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C 60和石墨的混合物。

自我校对:□1元素 □2元素 □3仅由一种 □4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5元素的游离态 □6元素的化合态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2.基本概念(1)单质: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几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有的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有的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3)纯净物:只由一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

有化学式,有固定的熔、沸点。

(4)混合物:由多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

无化学式,无固定的熔、沸点。

从数量上看,物质的种类多于元素的种类,110多种元素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

1.“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名称中的“钙”“氟”指的是()A.单质B.氧化物C.分子D.元素解析:选D。

在“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中,“钙”“氟”都是以无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这里的“钙”“氟”应理解为元素,故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的存在形态只有两种:化合态和游离态B.同一元素,呈化合态时,其化合价一定比游离态时的高C.有多少种元素,就有多少种物质D.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表现的存在形态一定不同解析:选A。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学案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课堂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H2O是混合物。

B.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C.氨水和NH3·H2O都是纯净物。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E.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有可能是化合物。

F.溶液都是混合物课堂巩固: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C.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2、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烧碱⑤液氧⑥KClO3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3、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图甲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B.由图乙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二、分散系及其分类课堂笔记:1、分散系定义:2、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3、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4、胶体的性质①性质一②性质二使胶体聚沉的三种方法为、、③性质三小结:课堂巩固: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B.淀粉溶液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雾2、下列分散系中最不稳定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B.向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得到的分散系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D.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得到的无色液体3、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C.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做布朗运动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B.平行光束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平行光分别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 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0-9m)恢复了磁性。

(2019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2019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2019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物质的分类胶体[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3)分类 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0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学案及作业)

0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学案及作业)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重难点]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课前检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1、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2、根据导电性能分类3、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4、根据组成纯净物是否为同种元素5、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在上图中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无机化合物我们能否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学习过程]一、物质的分类[问题解决]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

①钠(Na);②氯气(Cl2);③氯化铁(FeCl3)溶液;④硫酸(H2SO4);⑤碳酸钙(CaCO3);⑥氧化钙(CaO);⑦氢氧化钠(NaOH);⑧葡萄糖(C6H12O6)。

[情景设计1]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足量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O属于碱性氧化物,请写出Mg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概念形成]1、碱性氧化物:能与___ _反应生成___ __和__ ___的_____ ____。

2、酸性氧化物: 能与___ _反应生成__ ___和____ _的______ ___。

[友情提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关系?[知识拓展]1、两性氧化物:。

2、不成盐氧化物:如。

3、酸酐:含氧酸失水后的生成物,如H2CO3的酸酐是CO2[情景设计2] HCl、H2SO4、H3PO4、H2S、HF、HNO3能否进一步分类呢?[归纳][情景设计3] NaOH、Ca(OH)2、Fe(OH)3、Ba(OH)2能否进一步分类呢?[归纳][情景设计4] NaCl、NaHCO3、Cu2(OH)2CO3、KAl(SO4)2能否进一步分类呢?[归纳][典型例题]下列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它物质在分类方法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物质找出来,用横线划出。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1人教版学案配套课件1-1-1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1人教版学案配套课件1-1-1

课基堂础练训练习
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Cl的分类正确
的是( C )
①酸 ②强酸 ③一元酸 ④多元酸 ⑤含氧酸 ⑥无氧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全部
B.①②④⑤⑧
C.①②③⑥⑦ D.①③④⑤⑥
解析:HCl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从组成上分类属于 酸,故①正确;HCl完全电离,是强酸,故②正确;HCl属于一元 酸,故③正确;④错误;HCl不含氧,不属于含氧酸,故⑤错误; HCl属于无氧酸,故⑥正确;HCl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 ⑦正确;HCl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故⑧错误;①②③⑥⑦正确,故选C。

(6)铜、金、汞、钠 钠(或汞) 。
解析:(1)NaClO属于含氧酸盐,其他为无氧酸盐。 (2)Cl2属于单质,其他为化合物。 (3)HCl为无氧酸,其他为含氧酸;或H4SiO4不溶于水,其他可 溶。 (4)水为纯净物。 (5)空气为混合物,其他为纯净物;或CuSO4·5H2O为固体,其他 为气体。 (6)钠为活泼金属,其他为不活泼金属;或汞为液体,其他为固 体。
解析:溶液显电中性,胶体的胶粒由于吸附作用而带有电荷, 但胶体整体是不带电的,A项错误;通电时,溶液中溶质产生的阴、 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B项错 误;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及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都无规律, 即作布朗运动,C项错误;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会,故 当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前者则没有,D项正确。
所属类别 盐
钠盐 碳酸 盐
b.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连线:
(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①酸性氧化物:能与 碱

2020版化学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1.1.1物质的分类和答案

2020版化学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1.1.1物质的分类和答案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核心微网络素养新目标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3.认识胶体及其性质。

4.学会用实验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学习。

[预习新知]一、同素异形体1.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二、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树状分类法举例:(2)交叉分类法举例: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CO2、SO3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多数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与水化合生成酸。

(2)CaO、Fe2O3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

(3)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则属于碱性氧化物。

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分散系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2)组成错误!(3)分类错误!2.胶体Fe(OH)3胶体的制备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3.胶体的性质[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Na2SO4、KNO3都是含氧酸盐。

()(2)HNO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

()(3)Na2CO3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4)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5)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6)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7)胶体一般比较稳定,不易产生沉淀()(8)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9)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答案:(1)√(2)×(3)×(4)×(5)×(6)×(7)√(8)√(9)√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D.混合物——②⑤答案:C3.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C.①⑨D.①④⑤⑥⑦答案:B4.出现大雾天气时,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解析:雾是由微小液滴(直径10-9~10-7m)分散于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

《物质的分类》学案

《物质的分类》学案

《物质的分类》知识总结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法:用单一分类法分类后,对分出的同类事物按一定标准再分类,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形象地称为树状分类法。

(1)碱性氧化物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大多数的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如CuO、Fe2O3等,少数的金属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性氧化物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很多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CO2、SiO2、SO2等,但CO、NO都不是酸性氧化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少数的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它与KOH溶液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D是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是____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4)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CO、CO2、碳酸、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它们属于无机物。

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1)正盐是指酸和碱完全中和的产物,如:KCl、Na2CO3、(NH4)2SO4等。

(2)酸式盐是指酸中的氢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NaHCO3、NaHSO4、Na2HPO4等。

二、分散系1.分散系的组成2.分散系的分类(1)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2)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烟属于固气分散系;雾属于液气分散系;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乳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分类原理,能够根据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案、幻灯片、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初步引入:请学生谈谈平常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有哪些,这些物质都有什么特点?
2.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物质的分类。

二、概念讲解
1. 讲解什么是物质的分类,为什么需要对物质进行分类。

2. 介绍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如按物质的组成分类、按物质的性质分类等。

三、分类实验
1. 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观察结果进行
分类。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四、拓展应用
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不同类型的物质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 讨论物质的分类方法是否存在局限性,如何更好地分类物质。

五、归纳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实际应用。

2.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
应用。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019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2019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2019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物质的分类胶体[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3)分类 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学案4:1.1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学案4:1.1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学习目标】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熟知氧化物、酸、碱、盐等化合物的分类。

2.熟知物质转化的类型,并同时掌握物质之间转化需要的条件。

3.通过对初中阶段知识的回顾,重点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4.从化合价改变的角度掌握一种新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感受原有分类标准的局限性。

【知识梳理】一、物质的分类(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性质分类2.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问题探讨]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2.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常接触下列物质:空气、乙醇(C 2H 5OH)、水、硫酸铵、铜、碘酒、碘(I 2)、氧气、石墨、食盐水、硫酸、二氧化硫、氧化铜、氢氧化铁。

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它们进行分类。

[名师点拨]关于物质分类的四个误区(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例如,O 2、O 3均是纯净物,而O 2和O 3混合后得到的是混合物。

(2)误认为由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系是混合物。

如冰和水混合在一起仍是纯净物,因为二者仅是状态不同,但分子构成相同,都是H 2O ,是同一种物质。

(3)误认为结晶水合物是混合物,如CuSO 4·5H 2O 等为纯净物,属于盐。

(4)误认为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HNO 3属于酸,KOH 属于碱,Na 2CO 3属于盐。

(二)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1.根据氧化物、酸、碱、盐在组成、性质上的差异,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氧化物⎩⎪⎨⎪⎧根据组成氧化物的元素种类⎩⎪⎨⎪⎧金属氧化物(如CuO 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 2等)根据氧化物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2等)(如CaO 、Na 2O 等)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等)不成盐氧化物(如CO 等)酸⎩⎪⎨⎪⎧根据酸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氧酸(如HCl 等) (如H 2SO 4等)根据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如HCl 等)二元酸(如H 2SO 4等)多元酸(如H 3PO 4等)碱⎩⎪⎨⎪⎧根据碱在水中的溶解性⎩⎪⎨⎪⎧可溶性碱 [如NaOH 、Ba (OH )2等] [如Cu (OH )2、Fe (OH )3等]根据电离出的OH -数⎩⎪⎨⎪⎧一元碱 (如NaOH 、KOH 等)[如Ca (OH )2、Cu (OH )2等]多元碱 [如Fe (OH )3等]盐⎩⎪⎪⎨⎪⎪⎧根据酸根离子是否含氧元素⎩⎪⎨⎪⎧无氧酸盐(如MgCl 2、Na 2S 等)含氧酸盐(如KNO 3、Na 2CO 3等)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如NaCl 等)微溶性盐(如CaSO 4等)难溶性盐(如CaCO 3等)根据组成盐的阴离子⎩⎪⎨⎪⎧正盐(如Na 2SO 4等) (如NaHCO 3等)碱式盐[如Cu 2(OH )2CO 3等]2.物质的分类在物质研究中的应用(1)鉴别物质。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目录◆高一化学学案《1.1.1物质的分类》◆高一化学学案《1.1.2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高一化学学案《1.1.3物质的量》◆高一化学学案《1.1.4物质的聚集状态》◆高一化学学案《1.1.5物质的分散系》◆高一化学学案《1.2.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高一化学学案《1.2.2常见物质的检验》◆高一化学学案《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高一化学学案《1.3.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高一化学学案《2.1.1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高一化学学案《2.1.2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化学学案《2.1.3溴、碘的提取》◆高一化学学案《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及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高一化学学案《2.2.2离子反应》◆高一化学学案《2.2.3镁的提取及应用》◆高一化学学案《3.1.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高一化学学案《3.2.1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高一化学学案《3.3.1含硅物质与信息材料》◆高一化学学案《4.1.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高一化学学案《4.2.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高一化学学案《4.2.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一、课标内容: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二、教学要求:1、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

三、知识回顾:名称文字表述具体实例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四、教材导读:1、物质的分类各有什么标准?根据各标准如何分类?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标准:物质ChemPaster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物质又如何分类?五、试一试: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D、原子和分子在化学反应里都能生成新的原子和分子2、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A、H2SO4B、NaHSO4C、H2SD、C2H5OHE、Cu2(OH)2CO3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B、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合物C、能与盐反应的物质D、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E、以上答案全部错误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碱和盐不一定都含金属元素B、酸和碱当中都有氢元素和氧元素C、混合物可能由同种元素组成D、酸、碱、盐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数目不一定相等5、下列物质中:①含CaO99%的生石灰;②CaO刚好与水反应的生成物;③水银;④浓盐酸;⑤含铁70%的三氧化二铁。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学案-学生版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学案-学生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3.了解分类的意义及应用。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1.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

例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②HCl ③CaCl2④CuO⑤H2O⑥Fe2O3(1)依据通常状况下物质的存在状态为标准,可分为固体:①③④⑥、液体:⑤、气体:②。

(2)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为标准,可分为氯化物:①②③、氧化物:④⑤⑥。

(3)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标准,可分为酸:②、盐:①③、氧化物:④⑤⑥。

2.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3.有下列十种物质:①草木灰②纯碱③金刚石④苛性钠⑤生石灰⑥硫酸⑦碘酒⑧食盐⑨金属钠⑩O2和O3的混合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1)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是③⑨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是⑤⑧。

(2)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⑦⑩;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③④⑤⑥⑧⑨。

(3)属于单质的是③⑨;属于化合物的是②④⑤⑥⑧。

(4)属于酸的是⑥;属于碱的是④;属于盐的是②⑧。

物质的分类方法(1)单一分类法:选定某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对于同一组物质,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不同。

(2)交叉分类法: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树状分类法: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

如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物质⎩⎪⎪⎨⎪⎪⎧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1.请按下列线索提示画出Fe、Cu、S、H2、HCl、NaOH、H2SO4、Ba(OH)2、NaHCO3、K2O、CuO、NaCl的树状分类图:2.将下列Ⅰ中的物质与Ⅱ中的物质类型用短线连起来。

ⅠⅡNa2SO4 含氧酸盐KHSO4 无氧酸盐NaCl 钠盐BaSO4 硫酸盐NaHCO3酸式盐理解感悟交叉分类法能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

2024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课后·训练提升
1.下列关于KN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其阳离子看,属于钾盐
B.从其阴离子看,属于硝酸盐
C.它属于纯净物中的无机化合物
D.因为含有氧元素,故它属于氧化物
答案:D
解析:氧化物必需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2.化学与生产、生活亲密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水氯化钙(CaCl2·2H2O)属于混合物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食盐水属于浊液
D.碳酸铵不属于盐类
答案:B
解析:二水氯化钙是纯净物,A项错误。

葡萄糖注射液中分散质颗粒小于1nm,形成的是溶液,不是胶体,因此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

食盐水属于溶液,C项错误。

碳酸铵属于盐类,D项错误。

3.按溶液、浊液、胶体的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答案:B
解析:牛奶、豆浆、血液都是常见的胶体,食盐水属于溶液,石灰浆属于悬浊液,故B项正确。

4.将浑浊的黄河水变为澄澈的饮用水,净水是重要的环节。

明矾是常见的净水剂之一。

1。

物质的分类与化学式学案

物质的分类与化学式学案

物质的分类与化学式
一、物质的简单分类
金属单质如铁、镁、汞等
物质单质非金属单质如碳、硫、磷、
氢气、氧气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
氩气等
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非金属氧
化物
无机化合物酸


二、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单质:
1、金属单质:铁镁锌铜汞
2、非金属单质:碳硫磷氢气氧气氮气
氯气
3、稀有气体单质:氦气氖气氩气
氧化物:
1、金属氧化物: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铜
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
2、非金属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五氧化二磷水过氧化氢
无机化合物:
1、酸:盐酸硝酸碳酸硫酸磷酸氢硫酸
2、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钡
氢氧化铜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氨水
3、盐: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氯化铵(盐酸盐)
硝酸钠硝酸镁硝酸锌硝酸铝硝酸铵(硝酸盐)
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铵(硫酸盐)碳酸钠
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碳酸盐)(钠盐)(镁盐)(锌盐)(铝盐)(铵盐)
有机化合物:
甲烷——————乙醇甲醇——————醋酸尿素——————淀粉
葡萄糖蔗糖。

(知识点全!)新沪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 1

(知识点全!)新沪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  1

1.1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学案一、课前预习1. 画出初中所学的物质分类结构图: 物质2. 归纳酸性氧化物的通性3. 归纳碱性氧化物的通性二、知识精讲(一)追寻物质分类的价值和意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但数以亿计的物质如何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掌握物质分类方法 思考:如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碳单质 ②CO ③CO 2 ④H 2CO 3 ⑤Na 2CO 3 ⑥Na 2CO 3溶液练习1: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①空气、②水、③铜、④食盐、⑤糖水、⑥碳酸钙、⑦氧气、⑧石墨、⑨乙醇练习2:已知SO2与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预测SO2的化学性质。

①与____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____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与_______________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从物质聚集状态角度开展分类固、液、气三态性质有何差异?结合初中物理知识,分析物质三态变化如何实现?(以简单示意图形式)练习3:一次性打火机内灌冲的是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丁烷(常压下沸点为0.5℃),丁烷在打火机内呈液态,请解释现象。

练习4:列条件改变一定不可能实现从气态到液态的转变的是()A. 升温并加压B. 升温并减压C. 降温并增压D. 降温并减压(四)混合物的分类方法生活中大多数物质都是混合物?如何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回顾:初中学过哪几类混合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________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________)(________)练习5:指出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①白色CuSO4粉末分散于水中,形成蓝色的CuSO4溶液②粉笔灰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③植物油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分散系的分类:法一:从分散质与分散剂的____________分类:法二:从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详见下一节)三、补充知识1. 盐可进一步分为正盐(金属+酸根)、________(金属+H+酸根,如NaHCO3等)和___________(金属+OH+酸根,如Cu2(OH)2CO3)2. 概念辨析:(选填“一定是”、“一定不是”、“不一定是”)①酸性氧化物_________非金属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_酸性氧化物③碱性氧化物________金属氧化物④金属氧化物_________酸性氧化物四、拓展视野物质的第四态、第五态、第六态材料:当体系温度达到数千摄氏度时,原子外层电子会获得足够能量,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分类方法。

2.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1. 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2. 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化学物质分类的基本原理。

2. 化学物质分类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应用。

二、讲解:
1. 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 按物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 按物质的聚合程度可分为原子、分子和离子;
- 按物质的性质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金属loid等。

2. 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 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 ductility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器和建筑材料中;
- 非金属:多为离子晶体或分子固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行业;
- 金属loid: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性质的物质,如硼、硅等,应用于材料和电子工业中。

三、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分类练习,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对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化学物质分类的理解。

五、拓展: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物质分类方法和应用领域。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物质的基本分类方法,并掌握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4页
课时跟踪检测(一)物质的分类
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1.(2018·浙江学考)下列属于酸的是()
A.HNO3B.CaCO3
C.CO2D.NaOH
解析:选A A属于酸,B属于盐,C属于酸性氧化物,D属于碱。

2.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 B.MgO
C.H2SO4D.NaOH
解析:选B A、C、D分别为盐、酸、碱。

3.下列属于盐的是()
A.NaCl B.KOH
C.HNO3D.CO2
解析:选A B、C、D分别为碱、酸、氧化物。

4.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CaCl2B.NaOH
C.SO2D.石墨
解析:选D A、B、C分别为盐、碱、氧化物。

5.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2CO3
B.Cu2(OH)2CO3
C.NaCl
D.NaHCO3
解析:选A Cu2(OH)2CO3为碱式盐,不属于正盐;NaCl为盐酸盐,不属于碳酸盐;NaHCO3为酸式盐,不属于正盐。

6.下列关于KN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其阳离子看,属于钾盐
B.从其阴离子看,属于硝酸盐
C.它属于纯净物中的无机化合物
D.因为含有氧元素,故它属于氧化物
解析:选D氧化物必须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7.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