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资料整理七上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语文版七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座号姓名(一)比较《期行》与《孔文举》【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③。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
②奕世:几代。
③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5)为.司隶校尉()(6)君与仆.有何亲()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期日中,过中不至。
译:(2)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译:4.元方与孔文举都是怎样的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二)比较《乘船》与《荀巨伯探友》【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2018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七上文言文对比练习(一)〖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翌日(第二天),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座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1.解释下列加点词: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舍弃)(离开)去后乃.至(才)尊君在不.(通“否”)使.人牵一驴入(派,让)举.座欢笑(全,整个)2.翻译下列句子: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人相约一道出行,却扔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的朋友感到很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的手(想要道歉),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诸葛恪跪下说:“请求您借笔让我加上两个字。
”3.甲文中元方面对客骂父亲,乙文中诸葛恪面对孙权大帝的戏谑,各有怎样的表现请你谈谈两者的不同之处。
元方:聪明正直,直指客人“无礼”“无信”,捍卫父亲的尊严,可谓有理有据有节。
诸葛恪:聪明机变,面对孙权君臣对父亲的戏谑和欠尊重,极有分寸地加上“之驴”俩字,可谓四两拨千斤,巧妙地化解了父亲的难堪,赢得了众人的尊重与称赞。
(二)〖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真的)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讨论)差.可拟.(大体)(相比)因(趁,乘)竞走..取之(争相)(跑)2.翻译下列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路旁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折了3.甲文中的谢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谢太傅:温和敦厚开明民主,注重后辈的教育,有方法,诗礼传家。
语文版七上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座号姓名(一)比较《期行》与《孔文举》【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③。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
②奕世:几代。
③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5)为.司隶校尉()(6)君与仆.有何亲()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期日中,过中不至。
译:(2)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译:4.元方与孔文举都是怎样的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二)比较《乘船》与《荀巨伯探友》【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全]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七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一篇(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问题: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2)相委而去(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4)下车引之(5)未若柳絮因风起(6)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文中出现了“君”“家君”“尊君”三个称谓,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的意义与区别吗?5、《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7、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参考答案1、刘义庆2、(1)相比(2)舍弃(3)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4)拉、牵拉(5)趁、乘(6)才3、(1)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2)简直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自己离开了。
4、尊: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家尊: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5、衬托出谢道韫的才华非凡,也借此表明作者的观点,即对谢道韫回答的赞赏之情。
6、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既有意象又有意蕴,形象贴切。
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
第二篇(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本文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复期末语文考试中的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部分。
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文以及现代文的理解和转化能力。
课内
1.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
学生需要针对所给的古代文言文文章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需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2.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
课内考查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段落理解、推理判断以及文学常识的考查。
此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对于现代文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有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
课外
1.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学生需要在课外阅读指定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
2.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
课外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包括阅读理解、现代文写作和写作修辞三个部分。
此部分强调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以及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语言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语文课内外对比阅读是一项需要学生具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通过课内外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外文言文期末复习-文档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外文言文期末复习内容预览:期末复习3课内文言文阅读(一)山市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青冥()飞甍()连亘()窗扉()睥睨()()高垣()逾时()倏忽()遂()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②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③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乌有()危()霄汉()④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译:忽然看见山头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又惊又疑,互相照顾着。
B.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译: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城市里人烟稀少。
C.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译:(每层)楼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译:数至八层,剪裁成星星点点。
(一)语段点将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2.本文说明的顺序是()A.空间顺序 B.游踪顺序 C.时间顺序 D.逻辑顺序3.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018-最新-七上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8-最新-七上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 与儿女..讲论文义(泛指小辈)其家甚.智其子(非常)B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必将有盗.(小偷)C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寒雪日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D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而疑邻人之父.(父亲)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 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二)《咏雪》与《黄琬巧对》【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完整word版)2018 最新 七上语文 文言文 比较阅读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 与儿女..讲论文义(泛指小辈)其家甚.智其子(非常)B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必将有盗.(小偷)C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寒雪日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D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而疑邻人之父.(父亲)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 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二)《咏雪》与《黄琬巧对》【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七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共25 组)(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见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①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旺,吟啸②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③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①谢太傅在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等畅游山水。
②吟啸:吹出曲调。
③承响:应声。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太傅神情方.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B.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屈伸呼吸C.足以.镇安朝野俭以.养德D.公欣然.曰其人舍然.大喜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4.(甲)文收入于《世说新语》“言语”篇,某位同学是这样理解编者的意图的: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对兄子兄女咏雪的比喻很满意,特别是兄女“柳絮”精彩的比喻,表现出她才思敏捷的风度。
而且文末特别交代谢道橸的身份,也暗含了对她才华的肯定。
(乙)文收入于《世说新语》“雅量”篇,结合文末“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一句,请给画线句中的□选择最合适的一个词,并说明理由。
A.即B.徐C.笑D.怒我选,理由:【答案】1.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2.B3.划船的老翁因为谢安的脸色气定神闲的缘故,仍旧继续向前划船。
4.选B。
理由:“徐”是慢的意思,表现出谢安在遇到风浪时处变不惊的名世风度,与众人的惊慌失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他是个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人。
文末“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进一步赞美了谢太傅为人的雅量。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一)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 先自度.其足_________ (2) 反.归取之__________
(3) 遽契.其舟__________ (4)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不试之以足?
A. 反归取之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项为之强
D.至之市
3、翻译文句。
(1)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两则寓言分别添上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二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但讽刺的任务相同,请你写出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共同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之古文比较阅读
七年级上册古文比较阅读班级姓名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7分)[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4分)非澹泊..则不能治性..无以明志险躁及.鲁肃过寻阳但.当涉猎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2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分)5、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分)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译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4.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5.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意对即可)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完整word版)初一上学期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段,做1-3题〖甲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丙文〗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加点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遂成枯落益人意智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翻译下列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甲文诸葛亮诫子,乙文刘备训儿,丙文师旷讽君,其内容有何异同?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题策略
一:词语. 归纳:词语——实词,重点字词,特殊用法。 二:句子: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原则,兼顾方法。 三:比较理解分析 1、先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 内容。 2、反复阅读,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 异”。 3、用准确的语言答题。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解题策略
2016年安徽中考
2017年安徽中考
2018年安徽中考
【三】 (15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 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题有哪些? (考什么)
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 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4 .比较阅读材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阅读材料的比较角度
常见题型
1、 【甲】《记承天寺夜游》【乙】《西湖游记· 晚 游六桥待月记》 【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 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了解特点把握关键
江西省南昌市
甲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乙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 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上课内文言文语段专题训练(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俄而..雪骤( ) (2)白雪纷纷何所似...( ) (3)与儿女..讲论文义( ) (4)撤盐空中差可拟.(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强人意B.参差不齐C.成绩差 D 。
出公差4.“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5.结合原文,说说公为何大笑?(二)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3.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三)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复习(一)【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目似瞑.()(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将啮.其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 久之.犬阻之.不使前也C. 止增笑耳.然野心不过遁逸耳.D. 而.顷刻两毙乃杀而.取其革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4.阅读上面两个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4分)(1)两段文字结构相同,都是前部分叙事,后部分议论。
两文写出了狼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甲】文讽喻了;【乙】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填一成语)的故事,主要揭露了狼性凶残、秉性不改的道理,并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二)【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诚子书》)【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①,使庶几之志,揭然②有所存,恻然③有所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 与儿女..讲论文义(泛指小辈)其家甚.智其子(非常)B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必将有盗.(小偷)C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寒雪日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D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而疑邻人之父.(父亲)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 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二)《咏雪》与《黄琬巧对》【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通“蚀”,侵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1.下列“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相同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B.黄琬幼而.慧C.学而.不思则罔D.而.深奇爱之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B.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C.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D.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3.翻译。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B.乙文中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
C.甲文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她是个不平凡的人。
这是一种未见其才先知其人的写作技巧。
D.乙文是说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
5.甲文中“公大笑乐”属于侧面描写,暗示谢道韫的回答更精彩,乙文中也有侧面描写的文字,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三)【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三年归休..(回家休息)B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田子为相..(当宰相)C 太丘舍.去(舍弃)即舍.田子罪(赦免)D 去后乃.至(才)退请就狱..(接受处分)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B.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C.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D.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B.乙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儒家思想,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
C.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D.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正午时分。
5.[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四)【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④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⑥。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对曰:“仿佛志⑧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⑨,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诣:到……去。
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
③进火:烧火。
④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著箅,放竹箅。
⑤馏:蒸饭。
⑥糜:粥。
⑦识:记住。
⑧志:记住。
⑨更相:互相。
易:修整。
夺:失误、遗漏。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俱委.而窃听B、去后乃.至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C、友人惭,下车引.之引.人注目D、仿佛志.之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
B.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
C.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
D.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传神生动的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同时,文章剪裁得体,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语言自然平实,简约流畅。
B.陈太丘与友人“期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陈太丘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C. 乙文选自《世说新语》,记叙了元方,季方为了偷听两个大人的谈话而蒸饭成粥。
D. 太丘所言“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其言外之意是为孩子勤奋好学而欣慰,不再追究他们蒸饭成粥的责任。
5、甲、乙两文在人物表现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五)【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B.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C.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D.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先行离去,友人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缺乏修养的人。
B.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的失礼,对长辈的不尊重。
C. 郭伋为人讲究诚信。
他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D. 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讲信用,喜爱儿童,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被传为美谈。
5.简析甲乙两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陈太丘与友期》与《王子敬游名园》【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乙】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③,旁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④耳!”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
②顾辟疆:人名。
③指麾好恶:指点评论。
麾,通“挥”。
④伧(cāng):粗野,鄙陋。
⑤箸:通“著”,这里相当于“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