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解剖及功能解析
足、踝部基础解剖骨与关节
足、踝部基础解剖骨与关节足部的骨可分为附骨(7块跟骨、距骨、骰骨、足舟骨和3块楔骨)、跖骨和趾骨,此处的解剖学位置术语常用足底、足背描述;一般用远端、近端分别描述足尖侧、足跟侧。
因肢体发育早期发生旋转,导致手的拇指在外侧,而足的拇趾在内侧。
1骨学足背面观距骨滑车:滑车状关节面,使胫骨下端和距骨相关节。
距骨:距骨为跗骨中位置最高的骨,直接位于胫骨下端。
外侧区域有一关节面与腓骨下端相关节,其前部突出为距骨头,与足舟骨相关节。
距骨头:位于距骨前面的突起,靠一狭窄的颈部连接距骨体,有一关节面与足舟骨相关节。
足底面观跟骨:跗骨中最大的骨,后面形成跟后突起,为跟腱(Achilles 腱)附着点。
跟骨表面有一粗糙区域,为足肌附着点和肌腱通道。
跟骨近端有两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远端有一关节面与骰骨相关节。
跟骨结节:跟骨向后的突起,能在足跟部触知,为跟腱(Achilles腿)和覆盖足底肌肉的跖腱膜的附着点。
拇长屈肌腱沟:位于跟骨内侧的浅沟,内有至足底的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
楔骨:楔骨呈楔形,共有3个,近侧与舟骨相关节,远侧与第1~3跖骨底相关节。
内侧楔骨最大,中间楔骨最小,外侧楔骨形成楔形的底。
内侧楔骨呈倒置的楔形,是足横弓的主要组成部分。
3个楔骨近侧均有凹陷的关节面与舟骨相关节。
内、外侧楔骨向远端延伸,超越中间楔骨,均与第2跖骨底相关节。
足外侧面观骰骨:位于跟骨远端。
骰骨近端与跟骨相关节,远端与第4和第5趾骨相关节,内侧与足舟骨和第3楔骨相关节;背外侧粗糙,便于韧带附着;骰骨远端含有骰骨沟,内有腓骨长肌肌腱通过。
足内侧面观足舟骨:扁平,位于跗骨远排内侧,向后与距骨头、远端与3块楔骨相关节。
足舟骨内侧面有一突起为足舟骨结节(粗隆),为一些肌肉附着点。
跖骨:跖骨属长骨,共有5块,后近端连结跗骨,远端伸向每个趾骨,体部在横断面上为三角形,有轻度弯曲和凹陷,两端较粗。
2关节踝关节: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胫、腓骨下端的膨大突起分别称为内踝和外踝。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
六、特殊结构
1、踝管:踝后区的深筋 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 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屈 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 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 踝之间围成踝管。 踝管有四条通道:①胫骨 后肌腱②胫后动、静脉和 胫神经③趾长屈肌腱④拇 长屈肌腱
2、踝穴
踝穴是胫腓骨下端 (内、外踝)形成的 空隙,容纳距骨。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
踝、足部解剖
一、骨骼 二、关节 三、韧带 四、肌肉 五、神经 六、血管 七、特殊结构
一、骨骼
腓骨下(外踝) 胫骨下(内踝) 跗骨(7块) 跖骨(5块) 趾骨(14块)
内踝
外踝
1、跗 骨
跗骨相当于腕骨,共7 块,主要功能是支持 体重。包括距骨、足 舟骨、内侧楔骨、中 间楔骨、外侧楔(xie) 骨、骰(tou)骨和跟骨。
2、跖 骨
跖骨相当于手的掌骨, 共5根。由内向外依次 称第一至第五跖骨。 每根跖骨分为后端的 跖骨底、中部的跖骨 体和前端的跖骨头三 部分。着力点均在骨 的头部。
3、趾 骨
趾骨一般拇趾和小趾 为两节,其它各趾均 为三节。临床常截取 第二趾代替手的拇指 再造。
籽骨 一般位于第一和 第五跖骨头着力点的 下方。
伸肌上支持带 伸肌下支持带
4、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外踝后下方的筋膜增厚形成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腓骨肌上支持带连于外踝后缘与跟骨外侧面上部之 间,可限制腓骨长、短肌腱于外踝后下方; 腓骨肌下支持带前端 续于伸肌下支持带, 后端止于跟骨外侧 面前部。 作用: 固定腓骨长、短肌腱 于跟骨外侧面。
5、足弓
二、关节 1.距上关节(距小腿关节):即踝关节 (1)组成: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 腓骨的外踝关节面 距骨滑车的关节。 完成踝背伸与跖屈。
踝关节功能解剖、损伤和恢复
在关节分类中,与膝关节等并列概念是足关节。
足关节包括踝关节、驸骨间关节、驸趾关节、跖zhí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一:踝关节的功能解剖分析1、踝关节解剖学分析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或是距上关节。
有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的屈戌关节。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距骨滑车的关节面在形状上前宽后窄。
内、外踝在高度上不一致,内踝高于外踝。
导致了:内翻大于外展,同时踝关节屈时内外翻的幅度小于伸时。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内侧韧带:位于踝关节内侧强韧的三角韧带,起自胫骨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骨、跟骨、足舟骨的内侧,限制足过度外翻。
外侧韧带: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均较为薄弱,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
3、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肉运动踝关节的主要作用肌,有小腿后面的屈肌和小腿前面的伸肌。
它们均起自小腿骨或股骨内、外上髁,肌腱跨越踝关节止于足骨上。
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踝关节完成屈、伸运动。
A、使踝关节屈(跖屈)的主要肌群: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近固定收缩,踝关节屈,如绷脚动作。
远固定收缩,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完成提踵和蹬地动作。
这里主要讲一下,小腿三头肌。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皮下,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
它包括浅层的腓肠肌、深层的比目鱼肌。
有三个头,腓肠肌两个头为双关节肌;比目鱼肌为羽状肌单关节肌。
小腿三头肌是构成小腿形态的主要肌肉,也影响另小腿维度的重要因素;在行走、跳跃中,是足关节蹬伸的主要肌肉。
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两个头分别起于股骨的内外侧髁后面;比目鱼肌起于胫骨后面的比目鱼肌线和腓骨上部的后面。
止点:3头会合,在小腿上部形成膨隆的肌腹,向下移行为跟腱,止于跟结节。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足在踝关节处屈,腓肠肌还能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远固定收缩时,使小腿在踝关机处屈,或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防止人体向前倾倒,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踝关节解剖学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踝关节解剖学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踝关节解剖学: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踝关节是人体下肢连接脚部的关节之一,承担着支撑和平衡身体重量的重要任务。
了解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解剖学结构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这三块骨头相互连接,并由韧带稳定。
胫骨是位于关节内侧、居中的骨头,而腓骨则位于胫骨的外侧。
这两根骨头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形成了踝关节的凹型。
距骨作为支撑体系的主要骨组成部分,连接了胫骨和腓骨,使其能够平稳地转动。
踝关节周围有多个重要的韧带,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
内、外、前、后跟骨韧带是面向关节的四个主要韧带。
此外,胫骨-距骨韧带和胫骨-腓骨韧带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保持了踝关节的完整性。
二、功能概述踝关节是下肢的一个重要关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吸收冲击:踝关节在行走、跑步和跳跃时能够吸收地面的冲击力。
通过减震和缓冲这些力量,踝关节能够保护身体其他部位,如膝盖和髋部。
2. 稳定身体:踝关节起着支撑身体重量的作用,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
它的结构和韧带的支持使身体能够保持稳定状态,从而减少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3. 俯仰运动:踝关节允许脚部向上和向下弯曲,实现脚部的俯仰运动。
这种运动对于行走、奔跑、跳跃和攀爬等活动至关重要。
4. 内外翻运动:踝关节也能够进行内外翻运动。
这种运动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和活动需求。
三、相关疾病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和损伤。
常见的踝关节问题包括:1. 扭伤:扭伤是踝关节受到外力扭转导致韧带拉伤或撕裂的损伤。
扭伤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
2. 踝关节炎:踝关节炎是由炎症引起的踝关节疾病,通常伴随着疼痛、肿胀、发热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3. 骨折:踝关节骨折是指胫骨、腓骨或距骨骨折,通常由外力作用于踝关节引起。
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疼痛、变形和功能受损。
4. 痛风: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体内尿酸水平增高,导致关节出现红肿、疼痛和热感等症状。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
• 马蹄足(pes equinus)
– 用跖骨头走路,足跟不着地。
• 弓形足(pes cavus)
– 过高的足弓或中空足。
• 拇外翻
– 拇趾在跖趾关节处向外偏
• 仰趾外翻足、马蹄内翻足、马蹄弓形足
• 关节、 • 肌肉、 • 韧带、
神经、 • 血管等构成
的一个整体
()足的分部
• 后足
– 距骨和跟骨
• 中足
– 足舟骨 – 骰骨 – 三块楔骨
• 前足
– 跖骨和跖骨头短韧带 跖骨头横韧带
1.跟舟跖侧韧带 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其结构宽而厚, 坚强有力,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 形成足弓最重要的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的支持
足弓的支持
• 在静止站立时,维持足 弓的结构是骨和韧带, 而在运动时是肌肉起到 主要作用。
• 纵弓的全部张力被胫骨 后肌、屈趾长肌、腓骨 短肌和腓骨长肌等所支 持,大部分压力由跖筋 膜与跖侧韧带所支持。
足弓的功能
• 主要功能有: (1)支持体重(详见足的功能) (2)缓冲震荡 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 • 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 • 在行走,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 • 反弹力间的节奏也有着缓冲作用。 (3)保护 足弓的拱形结构能保护足底的血管 • 和神经免受压迫。
扁平足
足的畸形
• 外翻足(pes valgus)
– 足不同程度的旋前、外翻,体重压在内侧纵弓 和横弓上,并使足弓向下塌陷,最严重为平足 (pes planus)或结构性刚性平足。
• 内翻足(pes varus)
– 足不同程度旋后、内翻,体重传至足的外侧缘 而内侧缘离开地面。
• 仰趾足(pes calcaneus)
踝关节解剖(详解)
②中立位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跟腓韧带 : ①中立位限制足内翻。
②限制距骨向前移位。
距腓后韧带: 限制踝关节过度背屈。
B
48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B
49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B
50
B
51
腓深神经:与胫前血 管伴行,在踝前方 分为内外侧两终支。
B
35
B
36
B
37
B
38
B
39
B
40
B
41
B
42
下胫腓韧带
下胫腓韧带 a.下胫腓前韧带 b.骨间韧带 c.下胫腓后
韧带 d.下胫腓横韧带
作用:保持踝穴紧固而又有一定的弹性, 踝背屈时下胫腓联合轻微增宽。
B
43
下胫腓韧带
B
B
31
1.内踝
2.外踝
3.距骨头内侧面
4.踝关节间隙
5.足背静脉弓
6. 长伸肌腱
7.趾长伸肌腱
8.腓骨第三肌腱
9.趾短伸肌腱
10.胫前肌腱
B
32
踝关节前方浅层解剖
1.足背皮神经:腓 浅神经至足背,分 为足背内侧皮和足 背中间皮神经,分 别分布于一二趾和 三四趾
2.足背静脉弓:由大 隐静脉与小隐静脉 互相交通构成
踝关节解剖
B
1
B
2
B
3
B
4
B
5
B
6
B
7
B
8
B
9
B
10
B
11
B
12
B
13
B
14
B
15
B
16
超清晰的下肢(小腿、踝与足)解剖图
小腿肌:外侧面观
小腿肌(浅层解剖):前面观 小腿:横断面和股筋膜鞘
足骨
跟骨
踝部的韧带与肌腱
踝部的腱鞘
髋 部 X线 成 像 、 髋 关 节 成 像 与 MRI
踝 部 : X线 成 像
一个好的方法技巧一定源于一个好的理论知识 记得关注我们,一起学习
一个好的方法技巧一定源于一个好的理论知识
超清晰的下肢(小腿、踝与足)解剖图
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庖 丁 解 剖 学 和您一起学解剖临床! 股部和膝的动脉:示意图
膝腿肌(浅层解剖):后面观
小腿肌(中层解剖):后面观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和 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上的 一个圆形骨,与胫骨远 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 形成摩擦和缓冲,以适 应行走、奔跑、跳跃等 运动。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下 端,向外侧突出,与距 骨相接处形成胫距关节 。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远 端外侧的细长骨头,与 距骨相接处形成腓距关 节。
韧带是围绕踝关节周围 的强韧纤维组织,包括 内侧三角韧带、外侧韧 带和后侧韧带等,主要 作用是维持踝关节的稳 定性和限制运动范围。
02
踝关节骨骼结构
胫骨
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位于小腿内侧 。
胫骨的近端与股骨的远端形成膝关节,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 端共同形成踝关节。
腓骨
腓骨是较细的骨,位于胫骨外侧,也是承重骨之一。 腓骨近端与胫骨远端和腓骨近端共同形成膝关节。
距骨
距骨是足部主要的负重骨之一,位于踝关节上方,与胫骨、 腓骨和跟骨共同维持足部的稳定。
功能
协助足部外翻,并参与踝关节的屈伸运动。
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起始点
拇长伸肌起自胫骨前面,趾长伸肌起自胫骨和腓骨的前面。
功能
使足背屈,并协助足外翻。
05
踝关节神经血管
பைடு நூலகம்
神经结构
1 2
胫神经
起源于坐骨神经,沿腘窝、小腿后部深层肌肉 之间下行,分腓肠神经和胫神经。胫神经在腘 窝分叉为足底内侧和中间神经。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足关节或距关节。
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人体重量、行走、奔跑、跳跃等 ,同时参与下肢的屈伸运动和足部的内翻外翻运动。
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非常 重要。
踝关节组成
01
33张踝关节解剖高清图解,收藏必备
33张踝关节解剖⾼清图解,收藏必备踝关节的⾻性结构由胫⾻、腓⾻远端与距⾻组成,踝⽳容纳距⾻体。
冠状⾯:外踝较内踝低1cm左右;⽮状⾯:外踝较内踝偏向后1cm,后踝较前踝更向下延伸,限制距⾻后移;①内踝:顶端分成两个钝性突起(前丘前结节、后丘后结节),有三⾓韧带附着,其后侧有⼀沟,胫后肌腱由此经过;②外踝:位于胫⾻前后结节构成的切迹中,胫腓⾻之间没有关节⾯,但两者之间有⼀定的活动度。
踝关节负重时,17%负荷经外踝向腓⾻近端传导,外踝轴线与腓⾻⼲纵轴相交形成向外开放的10~15°以适应距⾻外侧突。
距⾻:分为头、颈、体三部分,与⾜⾈⾻、跟⾻、胫⾻和腓⾻形成关节。
距⾻体前宽后窄,踝背屈时距⾻体较宽处⼊踝⽳,踝跖屈时距⾻体较窄处出踝⽳。
踝关节软组织结构踝关节浅层软组织结构浅静脉:⾜背静脉⼸内外侧合成为⼤、⼩隐静脉。
浅神经:隐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踝关节深层软组织结构跨经踝关节的⾎管、神经有两组。
腓深N、胫前AV胫N、胫后AV跨经踝关节的肌腱分前、后、内、外四组:前胫前肌腱、⾜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第三腓⾻肌腱后跟腱、跖肌腱内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外腓⾻长、短肌腱踝关节周围肌⾁(1)跖屈:有⼩腿三头肌、廻长屈肌、趾长屈肌、胫⾻后肌、腓⾻长肌和腓⾻短肌等。
(2)背伸:有胫⾻前肌、廻长伸肌、趾长伸肌和第三腓⾻肌等。
(3)内翻:有廻长屈肌、趾长屈肌、胫⾻后肌和胫⾻前肌。
(4)外翻:有趾长伸肌、第三腓⾻肌、腓⾻长肌和腓⾻短肌等。
踝关节韧带结构踝关节的韧带结构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起着⾄关重要的作⽤。
踝关节韧带浅层结构深层结构1.内侧群(三⾓韧带)胫距韧带:胫距前韧带、胫距后韧带、胫距深韧带胫⾈韧带胫跟韧带弹簧韧带2.外侧韧带群前距腓韧带后距腓韧带跟腓韧带分歧韧带:跟骰韧带、跟⾈韧带背跟骰韧带外侧距跟韧带3.下胫腓韧带复合体胫腓前下韧带胫腓后下韧带⾻间韧带胫腓下横韧带4.⾜底群掌长韧带掌侧跟⾈韧带(弹簧韧带)掌侧跟骰韧带(掌短韧带)内侧群(三⾓韧带)外侧韧带群下胫腓韧带复合体踝关节解剖结构踝关节内侧解剖标志1.内踝;2.跟腱;3.跟⾻结节;4.载距突;5.⾈⾻粗隆;6.内侧楔⾻;7.第⼀跖⾻基地;8.廻展肌;第⼀跖⾻头踝关节内侧浅层解剖⼤隐静脉:由⾜内侧缘静脉汇集,沿内踝前⽅上⾏。
踝关节关节结构运动解剖学
踝关节关节结构运动解剖学
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重要关节之一,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
踝关节的结构包括距骨、胫骨和腓骨,它们通过关节面相互连接。
踝关节由内踝和外踝组成,内踝是胫骨的一部分,外踝是腓骨的一
部分。
在踝关节的结构中,有多个韧带起着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如
内外侧副韧带、胫距韧带和跟腱等。
这些韧带有助于维持踝关节的
稳定性,防止过度扭伤和损伤。
在运动解剖学中,踝关节的主要运动包括背屈、跖屈、内翻和
外翻。
背屈是踝关节向上弯曲,使脚尖向胫骨方向移动;跖屈则是
踝关节向下弯曲,使脚尖向下移动。
内翻是踝关节向内侧转动,外
翻则是踝关节向外侧转动。
这些运动使踝关节能够适应不同的地面
和运动需求,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踝关节还承担着身体重量的支撑和平衡功能。
当我们行走、跑步或进行其他活动时,踝关节需要承受身体的重量,并在不
同的地面条件下进行调整,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
因此,踝
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解剖学对于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踝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中的重要
内容,了解踝关节的结构和运动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动机理和运动功能,也有助于临床上对踝关节相关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踝关节功能解剖特点
踝关节功能解剖特点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一个重要关节,由踝骨、胫骨和腓骨组成。
它连接了脚的骨骼和下腿的骨骼,提供了支撑和运动的功能。
踝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主要包括关节结构、韧带和肌肉。
首先,踝关节的关节结构非常复杂。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距骨就是踝骨)组成,形成了一个球窝关节。
球窝关节允许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运动,使得我们能够行走和跑步等活动。
其次,踝关节的韧带起到了关节稳定的作用。
踝关节有多个重要的韧带,包括内外侧副韧带和胫距韧带等。
这些韧带连接了关节的不同部分,防止了关节过度伸展和扭曲。
当我们走路、跑步或进行其他活动时,韧带能够给予关节足够的支持和稳定。
第三,踝关节周围的肌肉也十分重要。
踝关节的肌肉包括胫骨前肌、腓肠肌和踝肌等。
这些肌肉不仅有助于支撑和稳定踝关节,还能够提供足够的力量来推动脚的运动。
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对于踝关节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的功能解剖特点,踝关节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需要注意。
首先,踝关节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关节,允许多个运动自由度。
踝关节可以进行屈曲和伸展、内翻和外翻以及旋转等运动。
这些运动使得我们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和环境。
其次,踝关节的稳定性不如其他关节那么高。
由于踝关节的结构特点和活动灵活性,在承受突然的冲击或扭曲时,容易发生扭伤或韧带损伤等情况。
因此,我们在进行剧烈运动或者活动时,应该注意保护踝关节,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
最后,踝关节的功能和解剖特点与人体其他关节是相互协调的。
踝关节和膝关节、髋关节等其他关节一起协同工作,保证人体下肢的正常运动和行走。
关节的运动、韧带和肌肉的协作能够使得人体在各种不同活动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总之,踝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包括复杂的关节结构、重要的韧带和肌肉,灵活的运动自由度以及相对较低的稳定性。
了解和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对踝关节的保护和运动提供有益的指导。
踝部和足部
2、旋后一外旋型:
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暴力使距骨 沿其垂直轴外旋(或小腿内旋而距骨受到相 对外旋的应力)冲击外踝,使之向后外方脱 位。
3、旋前一外展型:
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距骨在踝穴 内受到强烈外展(外翻)暴力,内踝受到牵拉, 外踝受到挤压所致。
翻功能)与跟骰两个关 节构成,呈S形状。 4.跗跖关节:由三个楔骨与骰骨与 五个跖骨组成的关节,仅为平面 微动关节。 5.跖趾关节:跖骨与趾骨组成的关 节共有5个。 6. 趾间关节:趾骨组成的关节共 有9个。
三、踝部的重要韧带
1、踝内侧副韧带: 踝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呈三角
形分布。分别是胫距韧带、胫跟韧带、胫 舟韧带。
•
直接暴力如挤压等亦可引起踝部骨折、
脱位。
• 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和受伤机制,将 踝部骨折脱位分为5型。
• 各型骨折的命名,由两部分组成:前半 部表示受伤时足处的位置;后半部表示暴 力作用的方向。
1、旋后一内收型 2、旋后一外旋型 3、旋前一外展型 4、旋前一外旋型 5、垂直压缩型
1、旋后一内收型:
踝部和足部
踝、足部解剖
一、骨骼 二、关节 三、韧带 四、肌肉 五、神经 六、血管 七、特殊结构
一、骨骼
腓骨下(外踝) 胫骨下(内踝) 跗骨(7块) 跖骨(5块) 趾骨(14块)
内踝
外踝
二、关节
1.距小腿关节(距上关节):完成 踝背伸(26—27度)、跖屈(41—
43度),约有70度的活动范围。 2.距跟关节(距下关节):完成足 部的内翻与外翻。 3.跗横关节:由距舟(也有内、外
功能。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
整理版ppt
10
❖外侧副韧带: ❖(1)距腓前韧带: ❖ 在踝关节跖屈 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在踝关节。中立位时,防止距骨向 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 ❖(3)跟腓韧带:在踝关节中位限 制足内翻活动
距腓前韧带
距腓 后韧带
跟腓韧带
跟腓 韧带
整理版ppt
11
整理版ppt
※跖腱膜作为足弓的弓弦,是足弓维持与保护
的重要组织。
整理版ppt
32
2.腱鞘与滑膜囊 (1)腱鞘
踝部腱鞘分布于其前部、前内侧部、前外侧部后部 前部腱鞘有:胫前肌腱鞘、坶伸长肌腱鞘及趾伸长肌腱鞘。 前内侧腱鞘有:胫后肌腱鞘、屈坶长肌及屈趾长肌腱鞘。 外侧: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共有一鞘。 后方有:跟腱鞘。
整理版ppt
6
二、关节 1.距上关节(距小腿关节):即踝关节 (1)组成: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 腓骨的外踝关节面 距骨滑车的关节。 完成踝背伸与跖屈。
整理版ppt
7
(2)韧带
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 ): ❖由大量成束的纤维构成,可大致分为浅层和深层两层纤维。起 于内踝止于距骨、跟骨、舟骨。被胫后肌覆盖中、后部分韧带。
34
整理版ppt
35
整理版ppt
36
整理版ppt
37
谢谢聆听!
整理版ppt
38
整理版ppt
20
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
整理版ppt
21
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
整理版ppt
22
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
整理版ppt
23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踝关节运动学
的前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于体
重的5倍左右。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会通过影响关 节面接触面积而影响关节所受应力大小。 轻度外斜时,关节面所受到的应力会因
为承重面积变小而明显增加。
(三)踝关节的稳定性机制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要,距骨体呈 楔形,且前宽后窄,可有效地阻止距 骨后移和向侧方移动。 其次,大多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 腱均向下及后行,可阻止距骨后移。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 重力的作用,可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
(五)腓骨的作用
腓骨参与踝穴组成,还具有以下作用: 1.负重功能:负重时,负荷由距骨传 至腓骨,约承受体重的1/6。 2.腓骨缺损时的影响:腓骨被部分切 除后,胫腓下关节韧带出现松弛,引 起踝关节不稳,最终将导致骨骼发育 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 3.外踝的功能:保证关节相对稳定。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五腓骨作用三踝关节生物力学踝关节与足部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旋转轴组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关节使足部在任何位置可适应不一样不平整路面行走
踝关节运动学
学习内容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四、足和足弓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即距小腿关节,由胫腓骨远端关 节面和距骨关节面共同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腓 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加强踝关 节稳定性。 2.关节头:由距骨体上和两侧关节 面所组成,关节面呈滑车状,前宽
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的旋转轴构 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的关节,使足部在任何位置可 适应不同的不平整的路面行走。
(一)踝关节的运动范围
踝关节屈伸范围70°-80°,正常背屈20°-30°,跖屈 30°-50°。
(精品) 踝足功能解剖课件
4. 内侧、中间、外侧楔状骨
Medial,Intermediate,and Lateral Cuneiforms
三块楔骨后方连于舟骨,前方分别和内侧三 块跖骨相连。它起着承接足弓的作用。
背屈,内翻和距骨向 后滑动
距下关节
内翻
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背屈、外展、内翻和 距骨向后滑动
2. 足部韧带
跟舟跖侧韧带
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跟舟足底韧带 其结构宽而厚,坚强有力,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 形成足弓最重要的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的支持
跖长韧带
亦称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边形,强而有力 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三)跗骨 tarsal bone
共 7 块,属短骨,约占足的后半,排成前、中、 后三列。后列有位于前上方的距骨和后下方的跟 骨;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偏内侧的足舟骨;前 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 侧楔骨和骰骨。
距骨
趾骨
跖骨
跟骨
籽骨
内侧楔骨
跟骨结节
跖骨头 跖骨体 跖骨底
内侧楔骨 中间楔骨 外侧楔骨
相比于距骨,跟骨有充足的血供和软组织附着。 跟骨骨折常愈合良好
载距突
载距突部皮质较厚, 与跟骨内侧壁构成 内侧承重柱。
载距突 载距突上有弹簧韧 带、跟距骨间韧带 附着。
足垂直内翻损伤时, 常致载距突劈裂骨 折。
3. 足舟骨 Navicular
它与距骨头相连形成距舟关节。舟状骨的远端包括 3个相对平滑的面,分别与内、中、外楔骨接合。
距骨 距舟韧带
足舟骨
内侧楔骨
踝关节解剖——精选推荐
踝关节解剖踝关节就像一个铰链,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铰链关节。
踝关节实际上是由几个重要的结构组成的。
踝关节的独特结构特点使其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关节。
该关节在你步行时必须承受1.5倍体重的负荷,跑步时则需要承受8倍体重的负荷。
为了能够以平稳而几乎毫不费力的步态行走,正常功能的踝关节则是必要条件。
肌肉、肌腱及韧带有机结合并组成踝关节,从而起到推动身体前行的作用。
一旦有任何影响踝关节正常运作的因素存在,那么很难避免在相关活动时出现踝关节疼痛或者其他问题。
踝关节的重要结构分为若干个部分。
包括:1骨与关节2韧带和肌腱3肌肉4神经5血管Part1骨与关节踝关节是由三块骨头连接形成。
“踝骨”称为距骨。
距骨的顶部嵌入于由胫骨和腓骨的远端所形成的凹穴样结构。
距骨底部则位于跟骨之上。
距骨在凹穴内活动时,你的脚就在向上(背屈)或者向下(跖屈)运动了。
在关节内部,骨骼都被一种称为关节软骨的光滑组织覆盖着。
由于关节软骨的存在,关节内相邻骨骼之间能够平滑地移动。
绝大多数承重关节的软骨约有四分之一英寸厚,如踝关节,髋关节,膝关节。
由于它足够柔软,可以很好地起到缓冲震荡的作用,同时又足够坚韧,在不受损伤的前提下,可一生受用。
木匠和工匠似乎很熟悉踝关节的构造。
他们利用类似的结构,称为榫卯,用以创造稳定的结构。
他们经常应用它来制作牢固而结实的物品,例如家具和建筑物。
Part2韧带和肌腱韧带是连接骨头与骨头的软组织。
韧带与肌腱十分类似。
所不同的是,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
这两种结构都是由一种称为胶原的小纤维构成的。
许许多多的胶原纤维成束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绳索状的结构。
许多小纤维束构成了许多不同大小的绳索样的韧带和肌腱。
韧带或肌腱的厚度决定其强度。
踝关节两侧的韧带有助于维持骨骼之间的连接。
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由三个韧带组成,该复合体位于该脚踝距离另一个脚踝最远的那一侧。
(外侧意味着离身体的中心更远)。
该复合体包括距腓前韧带(ATFL),跟腓韧带(CFL),和距腓后韧带(PTFL)。
足踝功能解剖
足踝功能解剖踝关节结构:由胫骨,腓骨26块小骨头组成。
7块跗骨、5块跖骨、14块趾骨。
踝关节组成主要部分:距上关节(距小腿关节)·由胫骨,腓骨及距骨组成·主要进行足背屈,趾曲活动·由于髁与胫骨内髁位置相比腓骨外更往下及后---轴心偏离·足背屈26度,伴随外展及外翻·趾曲48度,伴随内收及内翻·距骨结构前侧比较宽,后侧比较窄·足背屈小腿相对往前移,增加关节稳定性·足背屈不足对走路,跑步及跳跃等运动有很大影响--走路最少需要10度跑步最少需要30度·足背屈不足的代偿表现为:提前足跟离地走路只有前脚掌着地站姿势膝关节超伸足外翻·趾曲推动身体往前移动很重要·距小腿关节需要配合稳定足弓传送更大的力量·选后使膝关节在最紧密状态,增加稳定·足底筋膜的被动张力·胫骨后肌的收缩力量距下关节·由距骨及跟骨组成·主要产生选后(内收及内翻)旋前(外展及外翻)·在开放链的情况下,主要由跟骨活动带动内翻和外翻跗横关节·由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组成·有2个轴心纵向轴心:主要产生旋前(外翻)动作,旋前(内翻)动作倾斜轴心:主要产生旋前(外展及足背屈)选后(内收及趾曲)内侧韧带---三角韧带由四条组成·主要控制距骨或胫骨的前后移动·提供内侧稳定性·其中一条连接至跟骨,协助距下关节外翻及外展的稳定·由于胫骨内髁相对较短,需要三角韧带保护内侧稳定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控制距骨相对腓骨的前移·控制腓骨相对距骨后移·趾曲状态控制内收及内翻跟腓韧带·控制距骨相对腓骨的后移·控制腓骨相对距骨的前移距腓后韧带·足背屈状态控制内收及内翻活动足底筋膜·覆盖脚板的坚韧薄膜·支撑内侧足弓·通过张力增加,提高足部稳定性小腿肌肉功能解剖·可以根据位置分为四组前侧肌肉:胫骨前肌·胫骨结节外侧及胫骨外侧上2/3部分连接至契骨和第一跖骨底面·提供80%的足背屈力量·支持内侧足弓,避免旋前出现·负责足背屈及内翻活动拇长伸肌趾长肌第三腓骨肌表层后侧:·腓肠肌:快肌纤维比较多,用于产生快速力量·比目鱼肌:慢肌纤维比较多,用于控制站姿时小腿与距骨位置深层后侧:胫骨后肌·避免旋前情况出现·保持内侧足弓·提供内侧动态稳定·负责趾屈,内翻活动拇长屈肌趾长屈肌外侧肌肉:腓骨长肌·负责趾屈活动·将身体重心往内移·预防踝内翻扭伤腓骨短肌踝关节外侧扭伤康复训练扭伤机制:身体失去中心,跳起落地踩在不规则的接触面上,或者被踩,绊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的关节——距下关节
• 跟骨的上面有3个关节面 (后、中、前)与距骨下面 相应的关节面相关节 • 跟骨后关节面凸起,而跟 骨中、前关节面则凹下, 这样就可阻止距骨在跟骨 上的前、后移位 • 这关节有两个关节囊、一 个包裹距跟骨的后关节面, 另一个则包裹距下关节的 前、中关节面和距舟关节, 但距舟关节认为是跗横关 节的一部分
踝关节和足的附加运动 • 完全背屈是距小腿关节的紧锁位,因此附加
运动仅发生跖屈时。 • 内、外踝连结较稳固,因此正常距骨可被动 在前后方向移动有2—3mm。 • 过度的向前或向后的运动分别被称为前屉征 和后屉征,这提示有韧带的松弛或破坏的可 能。
• 踝关节能做背屈和跖屈运动。距骨滑车前宽 后窄,当背屈时,较宽的滑车前部嵌入关节 内,踝关节较稳定。当跖屈时,由于较窄的 滑车后部进入关节窝内,足能做轻微的侧方 运动,关节不够稳定,故踝关节扭伤多发生 在跖屈(如下山、下坡、下楼梯)的情况。
胫 神 经
• 1、胫神经从内踝后方进入 足底后分两终支: 足底内侧神经:经拇展肌深 面至趾短屈肌内侧向前,分 布于足底内侧肌群及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经拇展肌及 趾短屈肌深面,至足底外侧 向前,分布于足底肌中间群、 外侧群及外侧皮肤。
胫神经损伤
①运动障碍:足不能跖足底感觉迟钝或丧失; ③足畸形:因小腿肌前群及外侧群的牵拉,足 呈背屈外翻状态(“仰趾足”)。
每块趾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 体及头(靠近足趾一端)三部分。
踝和足的结构及功能
• 踝、足和足趾是一个有34个关节的复合体 • 复合体通过骨性结构、韧带附着和肌的收缩, 从一个适应于不规则地面的柔软性结构变为刚 性的负重结构 • 踝—足复合体的柔刚特性使它具有多种功能 ▲支持体重,控制和稳定小腿在着地的足上 ▲对不规则的地面讲行调节和适应 ▲当用足趾站立,攀登或跳跃时,以抬高身体 ▲在步行、跑步、跳跃着地时,吸收震动 ▲在上肢截肢或肌麻痹的人,足能替代手的某 些功能
足部肌肉
包括足背肌和足底肌。足 背肌弱小,可协助伸趾;足底 肌与手掌肌相似,也分为内侧、 外侧和中间三群,但无对掌肌。 足底肌除能配合小腿肌运动各 足关节外,还有维持足弓的作 用。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 趾短伸肌
足部神经
•
坐骨神经自臀部 下降至腘窝上方分为 胫神经及腓总神经, 两者分别下行进入足 部。
足弓:跗骨和跖骨由韧带、肌肉牵拉形 成一个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 足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 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骨仅以 跟骨结节及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三处着 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足部关节
距小腿关节 —关节类型
• 具有一个运动自由度 • 距骨滑车有一个负重的上关节面,这 个关节面与胫骨的远端相关节 • 滑车的内、外侧面分别与胫骨的内踝 的外侧面和外踝的内侧面相关节 • 胫、腓骨由胫腓前、后韧带连在一起 • 内外踝形成一个牢固的关节窝,容纳 楔形的距骨滑车
足的关节——跗横关节
• 也称为跗中关节,它涉 及一个外科截肢平面 • 从上面观察它的关节线 呈S形,由距舟关节和 跟骰关节的关节面形成 • 跗横关节参与前足在后 足上的运动,在旋前时 降低纵弓高度而旋后时 增加足纵弓的高度。但 这些关节本身不产生独 立的运动
足的关节——跗跖关节
• 骰骨和3块楔骨与5块跖骨基 底部关节形成 • 由于楔骨与第2跖骨和邻近 的跖骨牢固榫接,因此仅允 许做小量屈伸运动,其他的 跗跖关节可沿中足的弧度作 小量旋转 • 第4、5跗跖关节最灵活,其 背屈和跖屈以及旋前和旋后 的总运动量分别为9°和11 °
腓总神经
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 经与腓深神经二支下行入 足: ①腓浅神经经踝关节 前方下行至足背,分布于 足背及第2-5趾背侧相对 缘皮肤。 ②腓深神经经踝关节 前方到达足背,分布于足 背肌及第1至2趾背面相对 缘皮肤。
腓总神经损伤
①运动障碍: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能伸 趾; ②感觉障碍:足背及趾背感觉迟钝或消失; ③足畸形:“马蹄足”。
可触及的结构
• 内踝在踝部内侧面,是胫 骨远端的一个突起 • 外踝是腓骨的最远端 • 外踝比内踝更突向远端, 因此踝关节的外翻运动比 内翻运动受到更多的限制 • 载距突像跟骨上的一个架 子——支持距骨的内侧部 • 载距突前方一横指处可摸 到舟骨粗隆 • 强厚的跟舟韧带就附于载 距突与舟骨粗隆之间
足弓
②跗骨间关节,包括: 距跟关节(距骨与跟骨); 距跟舟关节(距骨、跟骨与足舟骨); 跟骰关节(跟骨与骰骨)。
距跟关节与距跟舟关节在功能上是联合关节, 二者以跟骨后面中点至距骨颈中点的连线为轴进行 转动,叫做足的内翻和外翻。
③跗跖关节:由三块楔骨、骰骨与五块跖骨底 构成,属于微动关节。 ④跖趾关节: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 作屈伸运动。 ⑤趾间关节:各节趾骨之间,可作屈伸运动。
足 部
足部骨骼
足骨共26块,分为附骨、跖骨和趾骨。
距下接跟,前接舟; 内排三楔,外排骰。
• 跗骨 :7块 • 跖骨 :5块 • 趾骨 :14块
附骨
位于脚的后半部,共7块: ①跟骨:位于脚后跟处,是足骨中最大者,后端 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②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于其他的跗骨; ③内侧楔骨(第一楔骨) ④中间楔骨(第二楔骨) ⑤外侧楔骨(第三楔骨) ⑥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 起为骰骨粗隆; ⑦足舟骨:位于距骨与三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 向下方的圆形突出部,称舟骨粗隆。
跖骨
在足的中部,共5块,自内向外依次为:
①第一跖骨,在近脚跟一端下方为第一跖 骨粗隆; ②第二跖骨; ③第三跖骨; ④第四跖骨; ⑤第五跖骨,近脚跟一端外侧有一乳状突 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侧的中部。
趾骨
共14块。包括: 拇趾二节(近节趾骨、远节趾骨);第 二趾至第五趾各三节(称为近节趾骨、中节 趾骨及远节趾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