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自】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自】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我便
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
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
A.彻底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C.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38
4.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
,“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
为此,他强调“
”,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
的现实危险。 资本主义复辟。
13
民主与法制
,社会和生产

春夏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 、康生、
趁机煽动“
”和“
闹革命”。
等组成的
1975 18
一 , 后 被 判 处 有 期 徒 刑
江 青 、 林 彪 反 革 命 集 团 的
: 毛 泽 东 的 秘 书
年 。
主 犯 之
36
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后,该报告一直未公开发表, ,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在当
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 ) A.改革开放进行思想动员 B.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彻底清算“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 D.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
37
3.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
15
4 20
一 , 林 成彪 员、: ,江做 后青过 被反中 判革央 处命委 有集员 期团, 徒案“ 刑主四 犯人 年。帮 。,” 四成 人员 帮之


、 江: 青毛 是泽 反东 期革的 徒命第
刑 。
集 团 的 首 要 分 子 。 无
任 妻 子 , 中 央 委 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采取整风的办法来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2.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

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给中国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T1—多选: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其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不一样的。

下列关于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代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B.新民主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新民主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T2—多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出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农民退社的情况。

同时,国际上出现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

各级领导干部缺乏思想准备,习惯把一些闹事问题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必须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指(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旧人教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旧人教版
; https:///brighten-easy-builder/ 澳洲买地建房贷款
; https:///brighten-easy-builder/ 澳大利亚买地建房贷款

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那块让他期待了一顿饭,瞟了无数眼,几乎支撑了他全部幸福感的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切得方方正正的姜! 11.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4分) 答: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分) 他调整 了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前文已有几处暗示,请找出并简要概括。(3分) 答: 1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应进城打工者生存的艰辛,也有人认为是倡导一 种先苦后甜的生活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小说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代谢:11.(4分)①“他”是一个勤劳淳朴的农民工:为了改变生活条件,辛苦劳动,努力挣钱.②“他”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好父亲:为了儿子娶媳妇,勇担父亲责任,挣钱翻盖房子;③“他” 是一个易于满足的劳动者:一碗红烧牛肉面,对“他”来说也是人生一大享受。(任选2点作答即可,只概括不分析酌情给分,意思相同即可) 12.(4分)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回答动作和神态描写也行,只回答神态描写给1分)。(2分)这些词表明“他”吃牛肉时慎重的态度及对 食物的尊重,(1分)同时说明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来之不易。(1分)(意思相同即可) 13.(3分)①碗里有好几块牛肉,其中有一块特别大,有点异常;②师傅打饭时手没有抖,将大块牛肉放在了他的碗里,暗示师傅可能知道那是块姜;③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调料,暗示姜被佐料 染色后和牛肉相似;④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暗示这可能不是牛肉。(任选三处作答,意思相同即可) 14.(5分)(1)我认同第一个观点。(1分)小说中写他为了能吃上一碗红烧牛肉面跑着奔向食堂,去看的工资还没领到手,一块牛肉在他的心中分量竟然如此重 等,都写出了打工者生活的艰辛。(2分)现实中有的农民工辛苦一年却拿不到工资,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有的农民工吃住条件差,连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生活很艰辛。 (2)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小说中的他从小就有把好东西留在最后吃的好习惯,第一双回力鞋舍不得穿,吃牛 肉面时把好吃的牛肉放在最后等说明了先苦后甜,生活有奔头.虽然初三的学习生活又苦又累,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考上理想的学校是令人高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2分)(扣住文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2017贵州六盘水)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7分)我的 妈妈是老虎 ? 郑海丹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 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 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 我打电话。”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 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 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 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他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 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⑾ 在非洲草原上, 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⑿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 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⒀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1.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4分) ⑴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 样。(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⑵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2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4分) 2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4.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4分) 代谢:20.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⑵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21.⑴“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用独特的教育方式。逼迫我成长, 独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2.我是一个坚强、独立,善解人意(理解母亲和懂得感恩)的人。 23.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扬后抑)的手法。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又任性的母亲,对我不管不顾,而在结尾却点明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突 出了母亲对我深沉含蓄的爱。 24. (2017广西贵港)10. 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①千年的原始森林连绵数千里,古木参天,荆棘布道,偶尔的狼嚎猿啼给人阴森森的感觉。 ②张郎执枪佩刀,带着干粮,在森林里日复一日地穿行。 ③入林的第五天,张郎就见到了一副白森森的人骨,张 郎有些迟疑,怎样遇害的呢?旁边有刀也有枪,而且从刀的重量来估,其人也是个习武之人,狼?虎?或狮?张郎不得究竟,自顾上路,一路提醒自己要更加小心才是。 ④偏偏不几天,张郎又遇白骨,还是人体,而且是两具。从过医的张郎蹲下身细细察看,两具骨骼都是男人,还留着 拼命搏斗过的痕迹。张郎就更觉得奇怪了,什么深仇大恨让人追到这渺无人烟的地方动了杀心?功与名,财与利? ⑤继续前行。 ⑥怪事再度发生。这天,张郎刚吃完一只烤熟的山雀,正准备起身上路,前面不远处的地方一团蓝光炫着他的眼。张郎揉揉眼睛再看,绿幽幽的,张郎抑制不 住自己的兴奋,立马想到老人家常说的天然翡翠。 ⑦张郎一步一停地上前,他怕是什么特大动物的眼睛,近了,果然是两人合抱大的玉石,而且,玉石下面还有一个人,用绳附着,看衣服和肉体颜色,刚才死去才不久的样子。 ⑧张郎在旁边捡一块石头,使劲往自己认为是翡翠的玉石上 砸,玉石丝毫没损,凑近看,暗纹都没一丝,再凑近些看,整块石头里一点气泡也找不着。张郎兴奋得快要窒息,确认这是翡翠不说,而且是上等的翡翠。张郎眯上眼,感觉华室在招手,山珍野味已压桌,骑马坐辔,穿金戴银,妻妾成群,成为郡主富甲一方。 ⑨张郎睁开眼,将死者身 上的荆条解下,将玉石系往自己身上。好沉啊,张郎每走一步腿都在打颤,但背上是一座城池,越重城越大,再重也心甘。 ⑩脚起泡背流血,张郎感到体力不支,准备歇下给肚进食时,张郎听到有人的声音朝他这边传来,立马用树枝和深草将玉做了掩饰,自己也藏在蔽处,两手紧紧握 住枪。 ?声音近了,更近了,看得明白,是人。张郎的心一软,刚放下枪,突觉玉石易主、华室崩塌、妻妾逃逸、丰餐消隐,于是一咬牙,重新端起枪。 ?就在食指穿进扳机孔的一瞬间,张郎明白了前面遇到的三具白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第一具会武功的人是背着这玉累死的,第二具和 第三具是为争抢这玉而搏死的,第四具也是累死的…… ?张郎放下枪,打了个哈哈,从丛里露出来,亲切地说:“乡亲﹣﹣恭喜你啊﹣﹣” ?张郎说,路遇横财,见者有份哟。张郎把藏好的翡翠指给对方看。 ?对方姓李,李郎说,张兄,你先见,归你。 ?三说二说,两人就抱成了一团, 割指为血,插枝为香,结为兄弟。 ?砍一棵拳头粗的树,两人抬着玉石在森林里穿行。 ?行途中,张郎病了,俩人就歇下来,李郎去找草代谢,打野禽诚心诚意地伺候着张郎;李郎病了,张郎就去找草代谢,打野禽诚心诚信地伺候李郎。 ?日复一日缓慢穿行,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的磨难, 俩人终于走出了千年的原始森林进去村庄。 ?“哇﹣﹣啧啧﹣﹣” (21)“啧啧﹣﹣哇﹣﹣” (22)村人的眼睛个个像灯泡,惊羡,狡诡还有贪婪…… (23)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绕石走了三圈,环视众人,掷地有声地宣布: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24)玉石旁边高出众人一个头的族 长捋捋将垂至前胸的白胡子,歪头看了眼李郎,再歪头看了眼张郎,更为高声地说:“不,是两颗﹣﹣”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2)第八段划线句子最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18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张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族长的话作为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说说其作用。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9),写张郎穿行千年的原始森林,捡拾到一块巨大的上等翡翠玉石,他背负着翡翠玉石艰难前行;第二部分(10~19),写张郎在艰难的前行中遇 到李郎,与他一起同心协力,将玉石抬出了原始森林;第三部分(20~24),写人们啧啧赞叹二人的好运,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则认为他们拥有两颗价值连城的玉石.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9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9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5)结束: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 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微思考1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 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 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 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我国各领域的成就
领域 成就
工业 国防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诸 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 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 业布局
科学 技术
农业 发展
文教 卫生 骨干 培养
核心归纳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 特点及启示 (1)重要史实。 ①开辟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和全国 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③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析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历史影响。 提示:历史影响: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 了国家的国防能力;改善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特点及启示
2.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 这些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 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提 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ppt(20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ppt(20张PPT)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整风运动 反对官僚主义 反对宗派主义 反对主观主义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运动结束时,全国共有 55万多人被划为“右派分 子”,绝大多数被错划。
1957年国庆游行中的反右标语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鼓足干劲:调动群众积极性 力争上游: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多:增加数量 快:加快速度 好:提高质量 省:节约成本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项目 工业
概况
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 基础工业项目
成就
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线建设
提高国防能力,改弹、中远程导
国防 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提高国防能力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抵
培育推广良种、科学种田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崇尚劳动 敬业守信 敢于创新 ……
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曲折发展 对错交织 成就巨大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 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 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 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 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 卫生
教育医疗蓬勃发展
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骨干力量
外交 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 关系正常化
建交高潮,新局面
三、伟大建设成就 ➢ 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
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时期)》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 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 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 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 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 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 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 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中国近代史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史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1、识记:(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全面展开。

6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

2、领会:《论十大关系》及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其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3、简单运用:(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

制定:(1)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了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4、综合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基本矛盾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专政的方法解决、后者只能说服、教育、“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解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09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09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 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地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 ”的主要论点。会议还决定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顾问 康生 副组长 江 青
组长 陈伯 达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刘少奇在八大的政治报 告中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 务进行了正确分析。
3、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
经济建设上 既反保 守又反冒进 即在综合平 衡中稳步前 进的方针;
政治建设上 扩大社会 主义民主、健 全社会主义法 制,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政党建设上 健全党内 民主集中制, 坚持集体领导 制度,反对个 人崇拜。
(二)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1 2
1958.11-12 武昌会议: 着重纠正向 全民所有制 和向共产主 义过渡的倾 向;
3
1959.2第二 次郑州会议: 提出队为基 础、分级管 理、三级核 算、按劳分 配、承认差 别的方针;
4
1959.3-4上 海会议:制 定了《关于 人民公社的 18个问题》, 开始调整钢 产量的过高 指标。
2、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 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 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 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 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958年1月和3月, 毛泽东先后在南宁和成 都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 议,错误地改变了中共 八大确定的既反保守又 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 稳步前进的方针,严厉 批判反冒进。

2020浙江省必修2人民历史 专题六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20浙江省必修2人民历史 专题六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7·浙江4月学考)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D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故D项符合“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

2.下表是1956年,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此可见,三大改造使( )A.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解析:B 根据材料“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故B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一定的比例,故A项说法错误;C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制结构,排除;D项是指“一五”计划,排除。

3.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①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③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④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B 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①错误。

②③④是中共八大内容,故选择B。

4.宣传画是党和国家宣传其方针政策的重要路径。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答案)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答案)

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22·浙江杭州期末)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大会上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C 依据材料“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可知,这一次会议是中共八大,C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D项。

2.(2022·浙江衢州期末)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此论断( )A.提出了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B.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C.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促进了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解析:B 根据材料“《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B项正确;1953年提出了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与文章发表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展的,与文章发表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双百”方针促进了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排除D项。

3.(2022·浙江湖州期末)有学者提道:“为什么要将1959年计划的目标制定到不切实际的高度以至于不可能?很可能是故意这样做,其心理目的我们很难探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D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10
省 者 它 际件挥是,自的快材试限就己多的和好料制是,,片加可利评省(要 强 是一多多因不面能 用论以的2、办为切根 调 “1)强性 ,:9方评快事有实据 多 八57调。 人中材的,好际针年论我 、 大人国的。快省的1路料国快”。0好者,快的丰主月线二的与正者,既,毛主富观。实好确强就也要就泽观的能是是质不际、路东调能人动质多量可情省线在什动力性量办好能一况之方作么资在好事,了次,间针;。又。用源社谈?实的的省这要我话,应会忽事制继者个少们中忽该主视求约续,口用讲说视得义就 号 钱的是 。关:了了到建是本,是“地系什现充设少身那实多理么用就个事实分事、解钱限不求快问条发业多;制切是、题多了实的好?、
十年建 设成就
大跃进
国民经 济调整
人民公社 化运动
反右派斗争扩大
出现 “左”倾错误。给国民经
化造成严重后果。 济造成严重 的破坏和混乱。
7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对我国经济建设总的
评价应该是
A.成就是主流,问题与失误不很严重
C
B.与出现的曲折、失误所造成的严重影响相比,
几乎无成功可言
C.以曲折失误为代价取得了重大成就
3、关于党的两次整风运动。 4、党的土地政策。 5、区分反右派和反右倾。
5
课后小节
一、十年探索中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
1、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政治路线)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经济路线)问题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笔记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笔记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1956年,中共八大——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1)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正确分析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曲折发展
●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反右斗争扩大化●1958年,提出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2年,七千人大会;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
二、文化大革命
时间:1966-1976
起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表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批斗干部和知识分子……
事件: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1972年周恩来主持工作;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
结束: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定性: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建成一批门类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
2.建立起独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4.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5.先进模范任务: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6.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
7.外交新局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

高中现代史表—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高中现代史表—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2.中美关系正常化:⑴原因:①美国方面: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使之不得不重新考虑改善对华关系。②中国方面:面临新的战略抉择。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形成严重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既可应付苏联威胁,又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有利。改善中美两国关系成为双方的共同战略要求。③乒乓外交:1971年中美开展“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它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良好契机。⑵经过:①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②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双方都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反对霸权主义威胁。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实质上承认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影响:《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元旦,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⑶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终于打破了从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我国外交的新局面,这对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中日邦交正常化。⑴原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日本许多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2)概况: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日本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⑶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维护亚洲与世美关系敌对紧张: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八大会场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艰难中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素养落实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2、整风运动①指导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你怎样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背景: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造成思想混
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
探索中重创 文化大革命——核心素养落实 二、“文化大革命”
(二)过程
“文革” 发动
1966春夏
一月风暴 全面夺权
1967初 二月抗争
林彪反革命集 中共九大 团武装政变
毛泽东 逝世
1969.4
1971.9
1972
周恩来批判极 左思潮,各项 工作出现转机
1975
1976.9 1976.10
艰难中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素养落实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正确的探索:八字方针、七千人会议、四个现代化
(三)政策调整 恢复发展
八届九中全会会场
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 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1、八字方针提出(1961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 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课程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
标准
目标
了解20世纪50至 70年代中国探索社
1、时空观念:通过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探索建设道路的对比使学生感知社会 主义建设的曲折和执着

新教材(学习指导)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1含解析

新教材(学习指导)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1含解析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课是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九单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伟大的建设成就)讲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及失误,分析认识其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归纳“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表现、过程和影响,归纳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的成就,分析评价其重大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涵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重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及失误2.难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的成就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主要国家领导人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右图是大跃进时期的水稻产量宣传。

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各自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事件?社会主义建设又是如何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下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用)

下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用)

孙 悟 空 当 作 火 焰 山
人民公社大力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 活集体化,将劳动力按军队编制组成班排连营,采取 大兵团作战的方法,从事工农业生产。动辄夜以继日, 连续作战。还强调公社生产自给,努力扩大公社内部 的产品分配。农村原有的小商小贩、集市贸易以至家 庭副业都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加以取缔。不少干 部认为商品交换越少,越接近共产主义。有的地方, 如河北徐水县和山东范县,甚至打算试验两三年“过 渡到共产主义”。为此提出“八包”,“十包”,宣 布对社员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男婚女嫁所需费用 都由公社供给。这些情况表明,初期的人民公社带有 浓厚的平均主义和军事共产主义色彩。
(1)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2)中共的积极努力探索 (3)全国人民自觉抵制错误,积极投身建设。 3、探索失误的原因 (1)缺乏经验,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 巨性认识不足。
(2)对国情认识不足 (3)经济建设上盲目求快,忽视客观规律,片面夸 大主观能动性。 (4)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4、启示
“卫星田”的稻穗竟能托住一位小姑娘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以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为主要标志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 会后,为了在余下的四个月时间里(前八个月只生产 钢400万吨)完成追加的钢铁产量当年翻番达到1070 万吨的任务,在全国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到1958年底,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 有800万吨。这一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猛增54.8%, 而农业由于数千万农村劳动力被占用,总产值后来核 实只比上年增长2.4%。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猛增 87.7%,全国职工总数也比上年猛增2/3以上,超过 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使市场供应紧张,生产和人民 生活发生困难。】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①召开:1956年。

②内容⎩⎨⎧a.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③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①时间:1957年春。

②意义: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2.探索失误(1)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炼钢铁运动 生产关系变革超越生产力水平(2)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3.政策调整 (1)表现⎩⎪⎪⎨⎪⎪⎧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2)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知识点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原因(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过程(1)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后,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崇尚劳动 敬业守信 敢于创新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取得伟大
建设成就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 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小结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 有哪些成功与失误?试总结其经验教训。
3.政策调整——成功的探索
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 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
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主要措施:①八字方针: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③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实质: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
致开幕词,号召 “团结国内外一切
间的矛盾。
可以团结的力量,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②制定主要任务
为 主
建义
设 中
伟 国
大的社会 而奋斗”。
3.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播放视频

9000万吨




3000

1070
万吨

535 万吨

万吨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宣传画)
最大的水稻“卫星”在广西环江县,
号称亩产65217公斤。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

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一、单选题1.1956年陈云指出:“夫妻店担心进不了社会主义,我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

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混沌、汤团。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结束D.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答案】B【解析】A.当时没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材料反映了,当时还要允许向所有制,个体经济存在,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表现。

C.1956年正是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时期。

D.1956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还没有出现曲折。

故选:B。

2.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由此可见陈云主张()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C.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提出“三个主体”告诉我们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三个补充”告诉我们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陈云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三个主体”,排除。

C项是1984年提出的,排除。

D项不符合“三个补充”,排除。

故选:B。

3.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下内容。

该会议工作重点(一)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二)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

()A.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B.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C.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D.在探索经济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答案】B【解析】A.本项时间不符合,故排除;B.根据会议内容镇压反动派,恢复国民经济我们可以知道,这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筹备工作,故正确;C.时间不符,故排除;D.时间不符,故排除;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5)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
钢 原煤 原油
与美国比 0.2% 7.3%
0.02 %
与苏联比 0.7% 13.6%
0.36%
1949年中、美、苏工业产量比较(﹪)
9
第过一渡个页五年计划1953——1957
10
三过大渡改页 造1953--1956
实质
生产力
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与国力相适
教训 应,不能急于求成,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
调发展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 适应
危害
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 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 的发展。
22
八过字渡方页针1960
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 消费等比例关系; 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 兴工业; 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 整。
三过大渡改页 造1953--1956
改造前:
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有制)
改造后:
社会主义公有制 (集体所有制)
主要形式: 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 所有制)
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 (赎买)
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 立,是中国历史上的深刻变革。
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 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 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 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 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 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 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 济建设发展需要。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11
苏联在实行工业化的同时,实 行了农业集体化。1927年12月, 联共(布)召开了第十五次代 表大会,通过了尽力开展农业 集体化的决议。1929年秋,出 现在群众性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至1932年底,60%以上的农户 加入了集体农庄。到1937年, 有93%的农户和99%以上的播 种面积实行了集体化。
存在的问题:
12
改造后期,急躁和粗糙(急于求成)
社过会渡主页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
个体农业
工商业
个体手工业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
商业 个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13
第一部分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变化情况是:
教训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29
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背景: 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
内容: 一 化 三 改(建设和改造)
特点:
建设
改造
工业化建设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8
第第一部个分五年计划1953——1957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而特别是对于以鞍山钢铁联 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进行必要的改建
的 国
邓小平整顿
①时间:1975年 ②措施: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
和国防科技等整顿

③意义: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和发展


①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
文革对经 济的影响
出现严重混乱。 ②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 发展机遇。
③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人过民渡公页社化1958——1960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
是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
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
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
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
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
23
第一部分
王进喜; 雷锋; 焦裕禄;
1965年石油 基本自给
成功试验第一 颗原子弹
包兰铁路
兰新铁路
大庆油田
包头钢铁基地
人工合成结晶 牛胰素岛
武汉钢铁基地
24
第一部分
曲 折 发 展 的 十 年
25
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开始探索: 《论十大关系》
①时间:1956年9月 ②内容:重与轻工业、农业,沿海与内地、经济与国防等 ③意义: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国第民一经部济分恢复时期1949-1952
成就:到1952 年底国民经济取 得根本好转
意义:为国家开 展有计划的经济 建设和社会主义 改造奠定基础
项 目
1949单位.5%
棉 花
44.4万吨
↓52.4%
钢 产
15.8万吨
↓83%
原 煤
0.32亿吨
↓48%
发 电
42.66亿度
(D)
27
第文一化部大分革命1966——1976
1976年同1966年相比,按人口平均计算 的粮食产量仅增长9.7,年平均增长不足1, 工业增加值平均只增长7.6,农轻重比 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10年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只增 长1.9,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实际工 资水平反而下降了6.6。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 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 劲、力争上游、多快好 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 总路线。
18
大过跃渡进页运动1958——1960
19
大过跃渡进页运动1958——1960
1958年,全国共 生产钢1108万吨, 其中合格的钢只有 800万吨。
20
1958年8月以后,“大跃进”的重点 从农业转向工业。为了达到规定的钢 产量指标,号召全国上下一切部门为 生产钢“停车让路”,于是以“小 (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 (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 动迅速掀起。
第现四代部史分 线索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
十年文革
两年徘 徊
1952 国民经济恢复
1
改革开放
1992 改革开放新阶段
课过程渡标页 准
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 2、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 4、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 破坏
14
第一部分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三大改造”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状况的是
A.挂上公私合营牌子 B.用小高炉炼铁 C.挂上人民公社牌子 D.换上乡人民政府牌子
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任
务,其关系是
A.同时并举
B.先工业化后改造
C.主辅关系
D.先改造后工业化
15
十过年渡探页索1956——1966
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
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 头遍哨子不买账,
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 二遍哨子伸头望,
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 三遍哨子慢慢晃。
社有。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 顺口溜
21
大过跃渡进页和人民公社化1958——1960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原因 特点
随着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先后完 成,毛等领导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 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毛等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 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一大二公,平均主义 (共产风)
↓28.3%
1952 产量
1.639 亿吨 130.4 万吨
135万吨
6649 万吨 72.6亿千 瓦时
比1949增 加
↑49%
↑193% ↑754%
↑105% ↑68.1%
比历史最
高增加
↑9.3% ↑53% ↑46.2% ↑7.4% ↑21.9%
7
过第渡一时部期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第二部分
26
3 STEPS
文革十年 1966——1976
第文一化部大分革命1966——1976
请同学们看课本P49—P50, 请找出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 趋势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66年 73年 75年
(A)
66年 73年 75年
(B)
66年 73年 75年
(C)
66年
73年 75年
1“效在9将资美5中产国0年共置注1在于册2美管的月国制船,管之只美辖下驶国下 ” 往政的,中府一并国宣切禁口布有止岸。没华本创收企,办帝业在国国、此营主官基企义僚础业在资上, 同时新建国营企 业
6
时间:1950——1952底 实质: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影响:消灭土地剥削制度, 农民翻身做主人;提高农民 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 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 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巩固 人民政权和工农联盟;农业 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 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 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 了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