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闻图片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制

合集下载

新闻图片运用伦理浅析

新闻图片运用伦理浅析

入 ,政 治理 论修 养 不高 ,知识 面不 够广 。走 到基层 去 实 在 是 一个锻 炼和 提 高 自我的好 机会 ,需 要我们 秉持 自己
肩负 的新 闻理 想以及 与 之相伴 的职 业操 守 ,始 终做 到政 治 强 、业 务精 、作 风 正 、纪 律 严 ,及 时 吃 透 中 央 的精 神 ,理 解 省委 的战略 决 策 ,并 与之 保持 高度 一致 ,唱 响
引发 了新 闻工作 者 的职业道 德和 伦理 问题 的论 战 。对论
面 前的特殊 情况 时, 尤其 是面对 尸体 的拍摄和报 道时 , 该 如何 应对 ?它考量 着我们新 闻工作者 的职 业道德 素养 。
我 将 以灾 难 性 新 闻 中涉 及 尸 体 方 面 的 摄 影 报道 为 例 ,探 讨 当前 涉 及 尸 体 的新 闻摄 影 报 道 当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并 寻求相应 的解 决办法 。 新 闻照 片 是一个 时刻 的及 时记 录 ,摄影 的力量 在 于
口李小平
新 闻带 有侵 略性 ,而 悲伤 则要 求隐 私 。美 国的新 闻 学家赫 尔顿 说过 :在 新 闻领 域 里面 ,没有 哪个 问题比新 闻伦理 问题 更重要 ,更难 以捉 摸 ,更带 有普遍性 了 。”① 美 国全 国摄 影协会 会长威 廉 ・ 桑得说 过 :你 首先 是 人类 的一份子 ,其次 才是新 闻记 者。 ”培 养具有新 闻职 业 道德 品质 的新 闻从 业人 员 ,是新闻 伦理 学 的立足 点和根 的道 德水平 。
主旋律 ,打 好主动 仗。
越 是在 这 种情 况下 ,新 闻 工作越 是应 该贴 近 生活 ,
贴近群 众 ,贴 近实 际 。贴近 离 不开长 期深 入基 层 ,与 群
众打成 一片 ,真情 流露 ,有感而 发 ; 贴近 ,才能炼就 朴 实 的文风 ,写 出有 “ 度 ”的稿 子 。源 头有 “ 鱼 ” , 温 活 基 层 天地 宽 ,而 只有 深 入 到 群 众 中去 ,才 能 用 群 众 朴 实 、鲜活 的语 言写 出打 动 人 、感染 人 的稿 子 ,才能用 群 众喜闻 乐见的方式 采写报道 ,才能与群 众心贴心 。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1.伦理与道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①伦理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是所应遵循的准则。

②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将这些外在的原则和规范内化而形成的品质、情感和精神境界。

③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

它们都涉及人们行为品质的善恶正邪,乃至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和终极关切等。

④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

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

2.区别不道德与非道德不道德行为:凡是不符合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的新闻传播行为,即报道者的行为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称为不道德行为。

比如在采访过程中利用工作之便接受赠礼乃至收受贿赂,为提高稿件的刊用率而不惜捏造“新闻”等,都是不道德行为。

非道德行为:是指不是由一定的道德意识引起,通常也不涉及是否有意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后果,不可能也不应当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些属于非技术层面的行为,诸如采编技巧、排版印刷、音像录制、经济核算等,由于这些行为通常不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的关系,因此均可以看做是非道德行为。

3新闻传播道德概念4.什么是自律和他律?新闻自律: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道德上所进行的自我约束。

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新闻行业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者,通过自行制定的新闻行业自律章程、制度、工作守则、公约和守则等,对自身从事的新闻活动进行自我约束、限制、协调和管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要求。

传播伦理与法制(9-10,2009-09-14)

传播伦理与法制(9-10,2009-09-14)
双管齐下 有效传播
传播伦理与法制
9-10学时 2009-09-14
我国新闻法制的主要内容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
实践操作
第五章 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 第六章 新闻事业行政管理 第三章 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第四章
新闻事业行政管理之:创建-对内管理
v大家入学时,是怎么建立一个新的 v班级的?
v创建一个新组织,需要哪些条 件?
……
批准登记制
申请 登记
获批 准许
报刊
广电
中央 地方广电 行政部门
网站
行政单位 商业组织 公益机构 个人
中央单位 地方单位
国有 民办
国有
出版管理条例 (1997制定,2001修订)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1997)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 暂行规定 (2000)
v正方:? v反方:?
辩论两下:你如何面对饥饿的小女孩?
v1994年普利策新闻奖“特写性新闻摄影” (Feature Photography)奖(南非摄影记 者凯文·卡特 )
v正方:? v反方:?
v带给我们的反思与警惕:
v多重角色的冲突与平衡 v多种道德的冲突与平衡 v多个定位的冲突与平衡 v……
报刊登记号: 地区号
对外管理
对境外媒体 到中国采访的管理外国Fra bibliotek港澳台
《外国记 者和外国 常驻新闻 机构管理 条例》 (1990)
《香港、澳门 新闻机构在内 地设立常驻记 者站及派遣常 驻记者须知》 (2001)
《关于台湾记者来祖国大 陆采访的规定》 (1996)
辩论一下:先救人还是先做新闻?
v2005年5月10日,福建厦门《东南快报》发 表记者拍摄的一组5张照片,内容是一位骑 车人因为看不见雨水淹没的路上的大坑而 跌倒的瞬间。

图片报道中的伦理

图片报道中的伦理

• 但也有赞扬这位记者职业道德的:“记者做得很好很客观, 记者本来就是以旁观者身份存在才是专业的,如果其介入 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专业称职的记者了,他就变成义工了”。 新浪网50%的网民认为记者具有新闻敏感。 • • 视频:抓拍骑车人摔跤摄影记者柳涛与专家新浪聊天 /s/2005-0516/23366659070.shtml
9月5日,一张乡村教师的特写 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在四川省凉山的美 姑县,由于洪水冲断了学生每天过往的 小桥,一位中年乡村教师趴在河中,用 自己的脊背当做桥梁给学生踩,把孩子 们一个一个送到对岸。这样的场景,被 在此地采风的网友“黄藤酒”拍了下来, 并传到网上,因为照片上的画面近乎完 美,引起网友一片质疑, 后被证实是摆 拍。 2004年2月13日,在第47届世界新 闻摄影比赛(简称“WPP”,通称“荷赛”)中, 武汉晚报社摄影记者邱焰的作品《非典时期 的婚礼》获得了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 其后不久,获奖照片男主角陈英向媒体投诉, 称《非典时期的婚礼》是经过预先设计和摆 拍,存在严重失实。
思考: 思考:
1.使用新技术改变照片原来样子的做法, 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规范了新闻伦理规 范中的哪一条? 2.是所有的图片均不可以使用技术手段, 还是有些手法可以使用?可以使用的原则是什么?
图片报道中的伦理
图片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在新闻报道中,图片在 很多情况下比文字更具有冲击力,因为它能立刻出动观众的感情 把他们因土新闻描述的情景,让他们以替代但逼真的感觉,来分 享新闻人物所经历的兴奋、悲戚和喜悦。
从这一角度来说,具有人情味是图片具有新闻价值 的最重要的条件。但是,图片也会以不同的方式造成持 久的痛苦,而新闻的伦理标准就使得新闻从业人员有责 任考虑受众的感受,需要对伦理进行抉择。 在图片新闻的历史上有很多有代表性的,又极具争 议性的例子。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

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伴随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传递信息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新闻传播不仅需要尊重法律法规的约束,还应具备一定的伦理底线。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新闻传播中的伦理问题1. 真实性与客观性新闻传播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与客观性。

新闻工作必须基于真实事实,严禁捏造、歪曲事实或夸大报道的效果。

新闻媒体应坚守客观中立的立场,避免对报道对象产生偏见或利用报道影响公众的判断。

2. 隐私权与名誉权保护在新闻报道中,应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不得擅自公开他人私密的信息,以免侵犯其隐私权。

同时,应对报道对象进行事实核实,避免对其声誉造成未经证实的负面影响。

3. 正确处理公众利益与私人权益的关系新闻传播需要平衡公众利益和个人权益之间的关系。

在报道中,应当优先考虑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但也要确保不损害到个人的正当权益。

对于敏感的信息,应审慎权衡其披露与保留的利弊,避免给相关方造成过大的伤害。

二、新闻传播中的法律问题1. 著作权与版权保护新闻传播中的信息涉及到著作权与版权保护的问题。

在引用他人作品时,应遵守相关的版权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引用,并标明出处,避免侵权的行为。

新闻媒体应注重原创作品的保护,鼓励创新,同时严禁盗版行为。

2. 名誉权和隐私权保护新闻报道中应当尊重个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报道中涉及到他人隐私的内容,应当获得其合法授权或事前通知,并尊重其选择是否愿意接受报道。

对于涉及到名誉侵权的报道,应当确保事实真实,避免不实报道给相关人员带来不当损害。

3. 法律法规的遵守新闻传播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宪法、刑法、行政法等。

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不实报道、编造虚假信息或进行诽谤、攻击他人等行为。

必要时,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伦理与法律的关系新闻传播的伦理规范是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约束,而法律则是对其行为的法律约束。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总结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总结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总结一、新闻传播学中的伦理道德在新闻传播学中,伦理道德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等方面。

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伦理道德是新闻传播学发展进步的基础。

二、伦理道德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1. 公平、公正原则: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公正、真实,避免个人主观色彩的干扰。

记者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地对待不同立场、不同利益相关方。

2. 道德解体问题:在新闻报道中,应避免涉及他人隐私或社会恶行的过度曝光,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尊严。

3. 约束自我:记者应时刻保持自律意识,避免利用职权谋求私利。

抵制诱惑,保持真诚、透明、公正的工作态度。

三、新闻传播中的法规执行除了伦理道德,新闻传播学还涉及到相关的法规执行。

法规的存在和执行对于新闻传播行业的规范和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1. 保护记者的权益:法律规定了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对于保护记者的合法权益有明确规定。

2. 法律对虚假报道的惩罚:法律禁止虚假报道或故意捏造事实,对于违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这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

3. 新媒体的法规约束: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网络新闻的法规约束也越来越重要。

法律规定了网络新闻的发布和传播的法律责任,确保了网络新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四、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推荐1.《新闻伦理与道德》、《传媒伦理与法规》、《新闻法学》等教材是备考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的重要资料,它们系统地介绍了伦理与法规相关的知识。

2. 借助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新闻传播学中的伦理与法规。

3. 多参加讨论、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深入了解新闻传播学中的伦理与法规。

五、总结新闻传播学中的伦理与法规是新闻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

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和对法规的正确理解,才能确保新闻传播事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良好秩序。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遵守的基本规范。

在今天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遵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定义、意义、新闻从业人员应遵守的原则和具体的法规进行阐述。

一、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定义与意义新闻传播伦理是新闻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一种职业操守。

它旨在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促进真实、客观、全面地传递信息。

新闻伦理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且是合法合规的基础。

新闻传播法规是社会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规定和管理。

它是对新闻传播行为的限制和保护,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防范虚假信息传播和恶意报道。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遵守对于新闻从业人员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提高公众对新闻的信任度,维护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二、新闻从业人员应遵守的原则1.真实、客观、全面原则:新闻从业人员应该真实、客观、全面地报道事实。

他们应该遵循事实的真实性,不制造、不捏造新闻。

同时,他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报道事件,不带有个人或团体的偏见。

此外,新闻报道应该全面,不得删减关键信息或有意忽视某些事实。

2.尊重个人权利原则: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尊重个人的权利与隐私。

他们不能擅自公开他人的私人信息,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权。

此外,在报道涉及敏感信息或涉及个人的报道时,应该尊重被采访者的主观意愿,并尽量减少对其造成的损害。

3.公正、平衡原则:新闻报道应该公正、平衡地表达不同立场和意见,为读者或观众提供多样的信息来源,以便他们可以客观地了解问题。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坚持报导真实、公正信息的原则,避免偏颇、片面的报道。

三、相关法规1.新闻法:该法规定了新闻从业人员在报道过程中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规范了新闻组织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

2.知识产权法:该法规规定了新闻从业人员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应该遵守的版权、著作权规定,防止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3.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规定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规定新闻从业人员在报道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个人信息保护原则,以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泄露。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新闻伦理与法律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它们不仅规范着新闻工作者的行为,也保障着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接下来,让我们系统地梳理一下这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一、新闻伦理的内涵与基本原则新闻伦理,简单来说,就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真实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客观、准确的态度报道事实,不得虚构、夸大或隐瞒关键信息。

任何违背真实原则的新闻报道都可能误导公众,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公正原则新闻报道应秉持公正、平等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涉及争议性事件时,要给予各方平等的发声机会,避免主观偏见和歧视。

3、客观原则新闻工作者要尽可能地排除个人情感、利益和偏见的影响,以中立的视角呈现事实。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主观判断,但主观判断应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

4、公共利益原则新闻传播应当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闻报道不仅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尊重隐私原则在获取和报道新闻时,要尊重个人的隐私权。

除非涉及公共利益或当事人自愿公开,否则不得擅自披露他人的私人信息。

二、新闻伦理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尽管新闻伦理有明确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失范现象,如:1、虚假新闻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一些新闻工作者编造或歪曲事实,制造虚假新闻。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信任,破坏了新闻行业的声誉。

2、有偿新闻接受贿赂或其他利益,为特定个人或组织进行宣传报道,违背了新闻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3、低俗新闻过度追求娱乐化,报道低俗、庸俗的内容,降低了新闻的品质和社会价值。

4、侵犯隐私未经授权擅自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造成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商业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新闻伦理。

新闻伦理与新闻法规

新闻伦理与新闻法规

浅谈新闻图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摘要在现在这个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传播方式多重交错、信息相互叠加的时代,公众获取消息的的途径更加多元化,让新闻摄影图片成为公众目击现场、了解事实真相的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指导思想的确立,新闻图片的传播取得了快速地发展,由此引发的对新的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也提上日程。

从汉川大地震中媒体上刊登的一张张惨不忍睹的孩子的尸骸照片,引发的对拍摄对象人格权利的呼吁;2008年春节期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艳照门”事件,引发的对网络新闻图片传播的规范问题的思考;“藏羚羊假照片”、“华南虎照片”引起的对新闻图片真实性问题的质疑;以及前几年的“雨中跌倒的自行车”等新闻图片引起的对新闻职业道德的讨论……由新闻图片传播而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已不容忽视,是该讨论新闻图片伦理道德问题的时候了。

本文运用新伦理学的道德要求,从新闻图片的获取、后期、使用、传播等几方面,对其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了解从新闻图片拍摄到传播等一系列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并试图寻找符合新闻图片传播的伦理道德规范。

关键词:新闻图片;伦理问题;道德规范正文一、新闻照片伦理概述1.1新闻伦理的概念美国《韦氏大辞典》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

伦理(Ethics,也译作伦理道德),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乐纪》:乐者,通伦理者也。

○1所谓新闻伦理(Journalism ethics),是指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订定的成文或不成文规范。

它是由新闻界的伦理准则衍变而生,具非官方和非法律性质;是无强迫性、无处罚条款,积极求诸于从业人员高度的道德感和责任心,这些专业准则并且是作为新闻哲学(Media Philosophy)的研究基础。

即“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在长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规范自己传播行为的各种观念、习惯、信念的总称。

传播法规与伦理传播法规与伦理6精品PPT课件

传播法规与伦理传播法规与伦理6精品PPT课件

6 电影作品或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 作的作品的著作权人
–这类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 导演、歌曲的词曲作者和摄影者都享有对自 己创作部分的署名权,并且有权按照与制片 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
–这类作品中可以单独使用的剧本、音乐作 品,作者有权单独行使自己对作品的著作权。
二、著作权客体
著作权客体是指作者创作的以某种具体形式表 现出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工程技术等作品
(二)作为著作权客体的作品,必须具备 两个条件:
–1独创性。著作权法规定的独创性,并非前无 古人的那种新颖性,而只是可以同他人作品区 别开来的那种个性特征。(如赵本三小品)
–作品是智力劳动成果,必须表现出作者个性 的创造,即“独创性”。传统理论认为,著 作权法只保护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不保护 思想。现在认为著作权除了保护作品的表现 形式之外,还保护确属作者创造的思想内容。 至于作品中的题材、概念、事实和素材等, 因不具有独创性而不受保护。
–2 可复制性。作品必须以某种有形的物质形 态存在,必须使人们能够感知作品、使用作 品。
–复制,指能够通过物理手段将原来的表现形 式或内容转变成另一件或许多件。如将口头 作品通过记录转换成文字作品,将文字作品 转换成广播稿。
(三)《著作权法》还规定了不予保护 的作品:
–一是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 把作品提交学术会议研讨是否属于发表?发 表是指将作品公之于众,必须是向足够多的 不特定的多数人传播。按中国惯例,把作品 提交学术会议研讨、请某些专家审议、供内 部简报摘登、向朋友朗读等,只是在特定少 数人中间传播,不属发表。
– 每种作品只能发表一次,发表权也只能实施 一次。
案例
–1996年11月“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 行。吴冷西在会上披露了二十年前穆青向毛主 席告江青的一段往事。不久某报以“独家报道” 为引题,发表该报某记者的报道《吴冷西新近 首次披露穆青向毛主席告江青始末》,该文有 些失实。而吴冷西讲话已在《中国记者》96年 11期发表。

新闻摄影涉及的伦理道德分析

新闻摄影涉及的伦理道德分析

定相应的机制,确保在新闻行业中树立 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促进媒体间形成 良性竞争,这样才有助于新闻摄影的更 快发展。 3.3 改进并完善新闻行业法律法规 新闻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于新闻摄影中的伦 理道德缺失的问题,必须以法律法规进行 规范,通过改进并完善法律法规对新闻摄 影的约束性来增强规范,使开展新闻摄影 工作时能够有法可依,这也是新闻摄影得 以发展的重要保证。此外,完善并强化新 闻摄影中的图片监管机制,贯彻并落实监 管机制,以确保新闻摄影的良性发展,可 依靠广大群众开展监管。此外,在图片的 编辑方面也要严格进行把关。 4 结语 我国新闻媒体之间竞争激烈、法律 法规不完善及相关人员素质低下,导致 许多摄影者使用往年图片、过度处理图 片等问题的产生。想要规范新闻图片, 就要提升摄影者的专业素质、促使媒体 间形成良性竞争并完善法律法规的约束。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发掘出具有社会意 义的新闻,提升媒体公信力度,促进新 闻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文 . 新闻价值选择与新闻伦理 道德 [J]. 青年记者 ,2015(33). [2] 母 家 亮 . 小 议 灾 难 性 题 材 新 闻 摄 影 传 播 的 特 征 与 伦 理 [J]. 新 闻 知 识 ,2016(8). 作者简介:杨洲(1974-),男,辽 宁沈阳人,本科,研究方向:艺术类摄 像师。
新媒体的出现让新闻图片不再只属 于报纸媒体,当前新闻图片在计算机网 络及手机等平台被传播的数量逐渐增多, 在摄影内容及方式中也越来越多样化。 但这其中出现了许多违背伦理道德的现 象,而新闻摄影图片失真是最严重的问 题之一。对目前的新闻摄影中涉及的伦 理道德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既可在一 定程度上推动新媒体的实际发展,也为 新闻摄影在新闻行业中的长远发展提供 帮助。 1 新闻摄影中伦理道德的发展概述 新闻摄影中,伦理道德涉及到很多 内容,其中有新闻摄影记者的摄影行为, 曝光图片后对当事人及相关者产生的影 响,获得新闻图片的渠道及方式等层面。 社会的发展使新闻摄影的方法变得更加 多样,在新闻摄影中伦理道德问题也屡 屡发生,社会越来越缺乏人文关怀。 当前,处于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 时代,新闻摄影在新闻行业中的作用越 来越突出,和与之相关的其他要素之间 的关系也越加紧密。其中,伦理道德是 随着新闻摄影的发展而产生的,伦理道 德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 新闻摄影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定会给媒体 公信力度带来负面影响。当前,新闻摄 影与伦理道德间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要增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通过 理论研究及实际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2 新闻摄影中的造假行为 新闻摄影中最常见的摆拍行为无法 真实地展现出新闻事件,在新闻界中一 直存在争议,愈加猖狂的摆拍行为成为 了新闻摄影中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重要 因素之一。摄影者为了更好地呈现图片 68

新闻传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探讨

新闻传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探讨

新闻传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探讨新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也面临着众多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本文将围绕新闻传播领域中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展开探讨。

一、法律问题1.隐私权保护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常常需要获取和报道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然而,记者在追求信息真实性与公共利益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

在处理个人隐私信息时,记者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侵犯他人隐私将面临法律制裁。

2.诽谤与损害名誉当新闻报道涉及到个人、组织或企业时,诽谤与损害名誉的问题常常出现。

记者必须确保所报道的信息准确完整,避免不实报道引起的法律纠纷。

一旦因为诽谤和损害名誉而被起诉,记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知识产权保护新闻传播行业涉及到大量的作品创作,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记者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可能涉及侵权问题。

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记者应当尽量遵守相关的版权规定,确保自身行为合法合规。

二、伦理问题1.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新闻传播的核心是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确保读者可以得到准确的理解。

记者要始终遵守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避免夸大事实、歪曲真相,以及报道过程中的主观色彩干扰。

只有在保证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新闻传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的从业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报道新闻时,要紧紧围绕公共利益,积极传递有益于社会的信息。

同时,记者还需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预防利益驱动导致的信息失真,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性。

3.尊重个人权益在新闻报道中,记者经常会接触到涉及到个人及其家庭的敏感信息。

记者应该尊重个人的权益,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和声誉。

此外,当报道牵涉到儿童、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等特殊人群时,记者更应该谨慎行事,避免对其权益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新闻传播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其面临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不可忽视。

记者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始终保持职业道德。

传媒伦理与法规 复习资料

传媒伦理与法规 复习资料

传媒法规与伦理复习资料(页码可能有误,我手里的教材是第一版,注意补充材料)传媒法(Media Law)是调整大众传播媒介组织、传播行为、传播参与者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P1第一章传媒与国家安全目录1禁止发表煽动言论、禁止泄露国家秘密、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根据其保密程度分为绝密(30年)、机密(20年)、秘密(10年)三个密级。

P27—28第二章传媒与社会秩序目录1禁止散布谣言、禁止宣扬邪教、禁止淫秽色情、禁止暴力凶杀、避免教唆犯罪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书刊、影片、幻灯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

P42宣扬凶杀暴力的出版物——是指以有害方式描述凶杀等犯罪活动或暴力血腥行为,足以诱发犯罪,破坏社会治安的出版物。

P47第三章传媒与司法公正舆论监督,运用大众传媒发表各种意见或言论,对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生活进行批评、实行监督,以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公共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并用舆论的力量促使他们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轨道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

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概念。

P52媒介审判的危害性:亵渎法治原则、错误地示范民众、导致媒体角色错位、干扰司法程序、伤害无辜家人、损害中国形象媒体监督司法的十条原则P541.案件判决前不做定罪、定性报道;2.对当事人正当行使权利的言行不做倾向性的评论;3。

对案件涉及的未成年人、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等的权益予以特别关切;4。

不宜详细报道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案情;5。

不对法庭审判活动暗访;6.不做诉讼一方的代言人;7。

评论一般在判决后进行;8。

判决前发表质疑和批评限于违反诉讼程序的行为;9。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1.伦理与道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①伦理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是所应遵循的准则。

②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将这些外在的原则和规范内化而形成的品质、情感和精神境界。

③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

它们都涉及人们行为品质的善恶正邪,乃至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和终极关切等。

④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

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

2.区别不道德与非道德不道德行为:凡是不符合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的新闻传播行为,即报道者的行为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称为不道德行为。

比如在采访过程中利用工作之便接受赠礼乃至收受贿赂,为提高稿件的刊用率而不惜捏造“新闻”等,都是不道德行为。

非道德行为:是指不是由一定的道德意识引起,通常也不涉及是否有意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后果,不可能也不应当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些属于非技术层面的行为,诸如采编技巧、排版印刷、音像录制、经济核算等,由于这些行为通常不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的关系,因此均可以看做是非道德行为。

3新闻传播道德概念4.什么是自律和他律?新闻自律: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道德上所进行的自我约束。

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新闻行业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者,通过自行制定的新闻行业自律章程、制度、工作守则、公约和守则等,对自身从事的新闻活动进行自我约束、限制、协调和管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要求。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件PPT模板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件PPT模板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思维导图
演讲人
2 0 2 x - 11 - 11
0
1
默认章
第二章真实原则与虚假新 闻
第二章 真实原则与虚假 新闻(2020版)
第四章 传媒报道与人文 关怀
默认章
1 2 3 4 5 6
第一章 传媒报道中的伦 理困境与解决模式
第一章课 采访
第六章 传媒报道与媒介 审判
课后测试2(第二至四章)
默认章
1 2 3 4 5 6
第四章 传媒报道与人文 关怀
第五章 传媒报道与隐性 采访
第七章 传媒报道与新闻 自律
默认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 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 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第十二章 新闻传播与
著作权
第九章 新 闻报道与国
家安全
第十一章 新闻传播与
公民权利
第八章表达 自由
课后测试3 (第五至七
章)
第九章 新 闻报道与国
家安全
默认章
下编课后作业
感谢聆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记者要做出判断:拍摄的目的是什么? 该不该拍?如何才能避免造成危害? 图片编辑考虑:这样的照片该不该发? 发表的目的和实际结果是否有冲突? 该如何发?


新闻道德原则: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 则;
“5-7”空难黑匣子打捞出水
背景:2002年5月7号晚上21点24分,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大连 附近海域失事。 103名乘客和9名机 组人员全部遇难。 经过7天7夜的艰苦努力,捞救人 员终于找到了失事客机的两个黑匣子 中的一个,于是有了如下的图片报道:

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误把钱塘江潮当作海啸照片刊登在头版。 2004年12月30日,加拿大西南部城市卡尔加里市颇有影响力的《卡尔 加里先驱报》在其头版刊发了一张触目惊心的“独家海啸照片”,照片 中数米高的浪潮正向人们席卷而来。该照片引起巨大轰动。但令人惊讶 的是,事后证明该照片并非是在12.26“世纪海啸”中拍摄,而是2年前 于中国杭州拍摄到的“钱塘江潮”!




1、新时期媒介自身的变革给了假照片以可乘 之机。 2、受众阅读接受心理是假新闻照片的广阔市 场。 3、一些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假照片的又一成因。 4、摄影技术本身存在着造假的漏洞。 5、投影师主观意识的参与。 6、新闻道德教育的缺失。

(三)案例分析
1、摆拍造假

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揭晓 日常生活类三等奖(单幅) 作者:Qiu Yan/中国主题:非典时期的婚礼



二、暴力图片的传播 三、先拍照还是先救人 ①摄影师拍摄图片的基本目的与价值取向 是什么。 ②拍摄时对方受害的急迫性与施救的可能 性指数。 ③拍摄主题与事件的重要程度。

摄影师:Lissette Lemus,萨尔瓦多 作品注释:萨尔瓦多帮派暴力斗争中的遇害者,2008年10月15日

4、假事实配发的真图

有的照片绝对是真实的,但 被一些人别有用心或无意地 用作证明完全相反或时间差 距很大的新闻事实。如新闻 摄影史上流传了数十年的 《胜利之吻》20世纪末被 证明造假,一条重要原因就 是因为其说明为“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之吻”,但据照 片主人公披露,拍摄时间在 1945年5月,离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日还 有3个月(当然这幅照片还 有摆拍之嫌)。

《武林外传》从电视剧内容来讲,是部非 常优秀的原创情景喜剧,但角色人数以及 结构和美剧《六人行》非常相似,更有意 思的是这张推广海报和《六人行》也几乎 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连脑袋摆放的方 向都是一样的。

让子弹飞与致命魔术

让子弹飞与无间道风云
第一节 新闻图片传播伦理问题

一、假照片现象 (一)假照片现象综述 (二)假新闻照片的原因
第二节新闻图片传播中的法制问题


一、新闻图片传播中的肖像权、名誉权问题。 (1)谨慎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的图片传 播。 (2)实施图片传播行为前征得被拍摄者的同意。 (3)新闻报道要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2008年4月1日。18岁的湖北女孩躺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她的脸 被缝37针。3月29日凌晨,一工厂门口发生血案,一伙不明身份的男子, 手持砍刀和钢管,突袭数名晚归员工,致一名女工受重伤。

《新快报》记者王小明接到一个暴力殴打 自己70多岁老母亲的投诉,拍回来的画面 是老婆婆一双苍老的手捧着,一本记录着 刻骨铭心日子的日历本,日历本上是一缕 被儿子从头上撕扯下来的斑白头发,画面 用特写来反映这一细节。触目惊心 画面上 没有老人的泪水 ,被砸烂的家具。但是对 于新闻事件的本身而言,所有的新闻要素 都被这一特写镜头表现的淋漓尽致!

青藏铁路上的火车和野生动物通道上的藏羚羊在同一个时候出现在 作者的镜头之中,多么精准 的一个决定性瞬间啊!所以之后照片入 选CCTV影响2006年度十大图片,作者也获得无数殊荣…… 但前 日,我突然发现,在图片的最下方,有一道十分明显的线……”12 日,一个名为《刘为强获 奖藏羚羊照片疑似造假》的帖子出现在了 网上。



原告代理人,湖北省振兴法律事务所法律工作者詹仲炎在庭上称, 邱焰拍摄的《非典时刻,生活依旧》、《非典时期的爱情》、 《非典时期的婚礼》同一作品是内容失实的假新闻照片,侵害了 原告人的名誉权。 原告代理词称,被告武汉晚报头版刊登邱焰的作品《非典时期的 爱情》,在荷兰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得日常生活新闻类 三等奖,报纸上称新闻照片是“非典”时期的2003年5月6日, 邱焰在汉口南京路一带拍摄的一对穿着婚纱照的新人,戴着防 “非典”口罩穿过马路的情景。 “这张照片是彻头彻尾由被告邱焰亲自导演、亲自编拍一手策划 出笼的。2003年5月初,邱焰通过他人介绍来到中山大道的武汉 色色婚纱店,要物色一对男女模特拍摄‘非典’时期爱情故事的 照片,邱当时从店内四名模特周若琪、汪帆、廖全薇、陈英中选 上原告和另一女模特廖全薇参加拍摄,原告当时表示愿意以模特 身份拍摄来提高自己在武汉事业发展的知名度,5月5日(被告称 为6日)这天下午,在色色婚纱店为原告提供化妆和服装,邱为体 现拍摄的真实性和时代性,安排给两位模特两个口罩,并邀请婚 纱店的摄影师、平面设计师一行共四五人,从婚纱店口一直绕道 江汉路步行街,邱一路用数码相机拍摄了数十张照片,2003年5 月7日,在晚报上登出的照片,除了过路的老人外,其他都是婚 纱店员工。”

2004年,美联社夸大西安暴雨的新闻造假图片

新华社有关西安暴雨的图片

首届华赛获奖图片《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 因被质疑存在造假痕迹近日在网络被炒得纷 纷扬扬 ,图片作者张亮对此说法嗤之以鼻。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经 济与科技类金奖获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 革第一爆》,被网友质疑为软件合成图片。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中归纳了几种 可能会引起争议的照片构成因素:
照片中的人物悲痛欲绝; 出现尸体; 照片中有伤痕累累的人体; 照片是彩色的; 照片中有种族歧视; 出现裸体; 照片中的内容涉及当地事物; 照片出现在头版; 照片由报社专职摄影记者拍摄; 只有照片,未配相应的文字报道
姜文的《让子弹飞》最新海报颇为惹眼, “雌”文、“雄”武两大概念更是颇具新意: “雌”款海报上,一个双枪礼帽造型的侠客是剪 影,三个大哥神情各异的脸部特写构成画面主体, 姜文冷峻,发哥威严,葛优严肃中略带喜感。颇 有意味的是,三人造型组成的侠客剪影背后,又 有一条若隐若现的诱人女性后背线条,营造出既 性感又冷酷的神秘意境。 不过噱头再足却没有逃过山寨的杯具, 《迈克尔· 杰克逊:就是这样》的海报早已运用了 艳丽剪影 .
案例:记者抓拍汽车人雨中栽跟头惹争议 2005年5月,新华社转发了《东南快报》 记者柳涛在福建厦门骑车人突遇马路陷阱 栽跟头的新闻照片。照片记录了骑车人暴 雨中遇到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之后《北 京青年报》及多家网站转载。由于记者已 知可能发生危险结果情况下守株待兔拍摄 的,所以针对传达信息和社会公德心之间 如何平衡展开热烈讨论。

《新快报》摄影记者黄巍俊,是一名专门从 事公安政法新闻的摄影记者,在2005年警方 的一次打击制造贩卖假证件的清查中,警方 顺着贩卖假证件的线索,一举打掉制造贩卖 假文凭的窝点,在对制造贩卖假文凭的犯罪 嫌疑人进行抓捕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犯罪 嫌疑人幼小的孩子,在看到双手被反铐着的 父亲,双手搂着父亲的脖子放声大哭,面对 良心的拷问,面前的父亲到底是一个好父亲 还是一个怀父亲,执法中是否可以避免这样 的场面,更具有人文关怀的去执法呢,一张 照片包涵了太多画面以外的深刻内涵。这幅 新闻作品获得十六届中国新闻摄影奖三等奖。
3、假新闻的假配图

2005年,有一则知名 的假新闻《3000年前 的木乃伊怀孕》。国内 一些小报不仅转发了来 自美国《世界新闻周刊》 这条奇闻,还配发了这 具木乃伊的照片,照片 上木乃伊裸露的腹部高 高隆起。后此则新闻被 证实为假新闻。

这是2005年一张著名的照片。照片反映的是黑龙江沙兰水灾,大 水过后教室墙上,留下四个黑手印,报道称这是遇难小学生在墙 上留下的最后手印。这张照片给读者和网民造成了极大的视觉和 心灵冲击。但很快,该照片受到了其他媒体和大量网友的关注和 质疑,有人高喊出“手印”打假的声音。一场有关该照片真实性 和记者操作是否恰当的争论也随之掀起。

思考:
摄影记者在采访途中遇到突发车
祸,当时车里尚有一名伤者需要 救治。但是记者在现场并没有发 现这名伤者,他拍摄了现场,并 发表了关于车祸的图片。后来, 伤者因抢救不及时死亡。这名摄 影记者是否该为这名伤者的死受 到谴责?

四、帕帕拉奇现象 帕帕拉奇通常用来指那些以拍摄明星隐私 照片为职业的黄色小报记者,因此有一个 很不好听的名字——狗仔队,这一名称来 自于一名以此为业的摄影记者。
第七章依法治图——新闻图片 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制

伦理和道德的关系:
伦理就是人际行为规范是什么,以 及应当如何。 道德就是如何做的行为规范。 二者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 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形 成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 关系的行为规范。 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新闻从业者 不能单纯追求专业主义至上。


《挟尸要价》
船头着白色衬衫者陈某与老师、学生牵着尸体谈价。事实是:在打捞中,两条 船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 在深水处不容易把尸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 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但误读的结果使“牵尸靠岸” 在《华商报》和《新京报》的报道中变成了“牵尸谈价”。
2004年10月20日。医生正在手术室里准备为何爱华接驳断手。当天 晚上在天河区棠下达善大街,何女士抵抗3名歹徒抢劫,左手被长刀当场 砍落在地。事发后,警方抓获3名参与抢劫的广西少年,其中一人未成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