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 整理与复习

合集下载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第100页至102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了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及单位换算,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难点在于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重点则是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测量和单位换算,我准备了尺子、厘米标尺、体积尺、实际测量物品等教具,同时,也让学生们准备了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们亲自拿着尺子去测量,并记录下结果。

然后,我将引导学生们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比如将测量结果转换成厘米或者米,让学生们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测量一个物体的面积或者体积。

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测量长度单位换算,以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出房间的面积和体积。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课程,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同时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的测量知识,或者进行家庭测量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测量——整理和复习的课堂上,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讲解的细节。

学生们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课件+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课件+整理和复习

2
10
20
4
练一练
1. 连一连。
[教材P34 练习七 第1题]
练一练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教材P34 练习七 第2题] (1)一个苹果约重220( 克 )。 (2)一头犀牛约重3( 吨)。 (3)一辆出租车每天大约行驶300( 千米 )。
[教材P32 例8]
4 吨 =( 4000 )千克
数学书的厚度 不到 1 cm,怎 么办?
易错点:用尺子测量时,要用0刻度线对准边的一端。
探究新知
长度不到 1cm 时,该怎样表示呢?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 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1毫米有多长?
探究新知
1 厘米里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1毫米
1厘米=10毫米
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探究新知
[教材P27 例5]
3千米=( 3000 )米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 3 )个1000米。
5000米=( 5 )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 5 )个1000米。
1. [教材P27 做一做]
(1000)米 2000米 (3000)米
0
1千米 ( 2 )千米 ( 3 )千米
厘米
10
10
分米
1000

千米
100
100
新课导入
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 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新课导入
【选自课本P29练习六 第8题】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0毫米。
()
(2)一条毛巾长7厘米。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是学生理解测量的第二个阶段。

在小学阶段计量单位教学有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及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等。

基本贯穿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始终。

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结束本单元的知识学习以后,需要一节整理与复习课。

沟通本单元和以前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有机系统的全盘思考,让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习得相关长度概念,知道不同长度单位的观念,同时建立相应长度空间观念。

在知识生长过程中不断完善。

学情分析1、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和克,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而且对于本单元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于米和质量单位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兴趣浓厚。

2、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维的活跃与上升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为整理与复习提供了思维基础。

3、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也进行过整理与复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整理方法,如:思维导图,列表法等,为本节课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与复习的方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4、学生在选择合适单位描述物体长度和质量上存在疑惑,不能正确地使用单位。

并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上混淆不清。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自主、全面地回顾、整理、交流测量相关知识的过程。

对测量知识进行创造性地整理与复习,查漏补缺、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呈现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培养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在巩固运用的基础上,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计算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习惯。

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已有经历和体验,梳理测量知识的结构,构建长度单位之间的数据模型。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的掌握长度、质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测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实践性比较强。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贡量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估测在生活中用得很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

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和克,还学会了一些测量方法。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接触得比较多:我们在超市看到各种食品的包装袋上就标注着重量单位克或千克,如一包方便面100克,一袋饺子1千克,一袋面25千克等;我们所用的直尺就以厘米作单位,周围的建筑物一般都以米作单位,如广场上的罗马柱高19.56米、教学楼大约高10米等。

然而对于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质量单位吨学生接触得就比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丰富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以及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出示课件)密码锁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密码箱,密码是4个数字组成,这4个数字就藏在图片后面,需要我们闯关完成任务才能获得数字信息,你们有信心打开这个密码箱吗?同学们:有。

师: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一些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进行板书)预设1: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预设2:还学习了质量单位师:没错,这就是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一个重要板块——单位。

《测量学》总结复习详解

《测量学》总结复习详解
测距原理 通过测量电磁波在待测距离D上往、返传播的时间 t2D,计算待测距离D:
1 D c t2D 2
测距方式: 脉冲式(直接测定时间) 相位式(间接测定时间)
四、直线定向 1、标准方向(3个) 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标北方向
子午线收敛角、磁偏角含义及其与三北的关系
2、方位角、象限角含义 3、坐标方位角推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和观测限差
等级 标准视线长度 (m) 三 四 前后视距差 (m) 前后视距差累计 (m) 红黑读数差 (mm) 红黑高差之差 (mm)
65 80
3.0 5.0
6.0 10.0
2.0 3.0
3.0 5.0
三角高程测量
二、 1、原理
如图
三角高程测量
Dtanα α i
M
v B hAB HB
四、掌握确定地面点位的概念。
1.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和表示方法;
坐标系(测量坐标系和笛卡尔坐标系的不同)
2.测量工作的实质(即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五、掌握测量的基本工作 即测量角度、距离和高差。 六、测量工作的程序和原则(即“从整体到局部”、 “先
控制后碎部”、 “由高精度到低精度”和“步
步检
第二章 水准测量与水准仪
(折光系数一般在 0.13—0.16 之间)
D2 D2 两差改正: f C r (1 0.14) 0.43 (m m) 2R R
D 为两点间水平距离以千米为单位。 当两点距离大于300米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及大气
折光对高差的影响,所以加两差改正:
H B H A D tg i v f H A S sin i v f
平面控制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带领学生们进入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数学世界。

我将为他们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测量:整理与复习”一章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测量这一部分,主要涉及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今天的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测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重点则是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物品,如尺子、纸张、水杯等,以及测量工具,如卷尺、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些实际的情景,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让学生们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接着,我会带领学生们复习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通过实例来讲解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3.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测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测量的定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单位换算等内容,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长度为X米,宽度为Y米。

2. 请用卷尺测量你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
4.数据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解决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及空间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探索精神,增强学习兴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整理与复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讨论氛围浓厚。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习惯还未完全养成。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概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示对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整理与复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解决包含加减法的复合问题,如“小明有5元钱,买了一个3元的铅笔后,还剩多少钱?”
-角的度量与应用: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学会使用量角器,解决与角度相关的问题。
-例如: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分析问题结构,选择恰当的数学工具解决问题。

测量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测量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测量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在这节整理与复习课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先整理知识,再组织学生交流,相互补充,整理知识时,向学生强调有序地整理学过的知识。

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罗列所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这样的整理没有经过归纳与思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归纳总结能力毫无益处。

通过对所学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从大到小排序,以及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整理,使学生清晰地建立起不同单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练习阶段,练习形式多,反馈及时,并采用限时过关与积分的形式,使学生在竞争中乐于参与,练习中同时设计了基础题与拨高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练得扎实有效。

【教学分析】小学阶段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在三年级已全部学完,整理与归类已有的单位知识十分必要。

在认识毫米、分米、千米三个长度单位以及质量单位吨时,学生常犯的错误有:1、不能正确地使用单位。

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已知长度或质量来度量要表示的物体,遇到问题时,还有部分学生只是瞎猜,不会分析思考。

2、在单位换算时混淆进率。

主要表现在进率是100的米和厘米与进率为10的几个单位分不清,对复合型单位转换为单一的单位时不知怎么思考。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问题中出现不同的单位时,不会审题或不注意审题,造成只会列式计算,不注意单位的统一与转换。

因此,在复习时必须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归类,在强化练习时,要善于策划、精选例题,发挥例题的“以点带面”作用。

并在讲解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引申,挖掘出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使学生的转换与迁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的意义;②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③能正确地运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在不同的场合运用合适的单位。

④能运用所学单位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所学单位,进一步体会知识的逻辑性与条理性;②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四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对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的认识和表示:整数的认识、读写和表示方法,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2. 量的计量:长度的认识、测量和表示,面积的认识、测量和表示,体积的认识、测量和表示。

3. 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的认识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4.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四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数学四年级上册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理知识:按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复习知识:通过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解决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5. 总结反思: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篇一」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13-9 13-8 13-7 13-6 13-5 13-414-9 14-8 14-7 14-6 14-515-9 15-8 15-7 15-616-9 16-8 16-717-9 17-818-9二、引导学生找规律: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五、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整理和复习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13-9 13-8 13-7 13-6 13-5 13-414-9 14-8 14-7 14-6 14-515-9 15-8 15-7 15-616-9 16-8 16-717-9 17-818-9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测量整理和复习》公开课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测量整理和复习》公开课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二、基础练习
1. 单位换算。 3吨=( 3000 )千克 300厘米=( 3 )米 700米+ 300米=( 1 )千米 3千米-1千米=( 2000 )米
4000千克=( 4 )吨 4千米=( 4000 )米
二、基础练习
2. 在 里填上“>”“<”或“=”。
5分米 > 5毫米 1米 > 7分米
8毫米< 2厘米 9毫米 < 3分米
6厘米 = 60毫米 4分米 < 4米
二、基础练习
3.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约100( 千米)。 数学课本约厚5( 毫米)。 学校跑道长200( 米 )。 成人3小时约行15(千米 )。
三、易错练习
1. 选一选。
(1)学校教学楼的高大约是 12( B )。



400米



1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400=600(米) 答:还要走600米。
四、拓展练习
2. 一根 4 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有多长?
4÷2÷2 =2÷2 =1(分米)
答:每段绳子长1分米。
四、拓展练习
3.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 308 千米。他们 上午 8 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 80 千米,中午 12 时能到 达吗? 12 时 – 8 时 = 4 时 80×4 = 320(千米)
时候测量的结果正好是 10 厘米或几十厘米,像这样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分 米表示,分米用字母“dm”表示。
1 米 = 10 分米,1 分米 = 10 厘米
一、复习回顾
三、千米的认识
1.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的符号 是 km,千米又叫公里。 2. 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 1000,即 1 千米 = 1000 米。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 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但不限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时间等。

2. 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数学练习等。

3. 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评价和反思,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互相评价、教师的评价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方法的掌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教案、PPT、黑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教授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3.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设计1. 《整理与复习》2. 主要内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引入在引入阶段,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实例或者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测量和方程等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复习和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对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上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运算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运算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复习和整理的过程中,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复习:学生自主梳理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整理与复习学情分析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本单元教学是在二年级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单元,学生将要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这是理解测量的第二阶段,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测量奠定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课程标准》要求:在现实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所以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学习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有,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工具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我们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几个单位,要加强课前诊断,以便对于新知识的加入和渗透做好基础。

尤其是长度单位,在厘米和米中间加入分米,以及更小的毫米和更大的千米,这都是基于之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学生对于两种单位的认知没有问题,但简单的单位换算也能够完成。

但对较复杂的单位换算,尤其是涉及复名数单位的换算依然还存在问题,需要在此下功夫加强。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测量的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测量的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测量的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让学生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4. 让学生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复习如何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 长度单位换算:复习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3. 质量的测量:复习如何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4. 质量单位换算:复习克、千克等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理解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长度和质量的测量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准确性;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的测量方法、长度单位换算、质量的测量方法、质量单位换算等知识。

2. 演示法: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卷尺、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

3.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测量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的测量方法、长度单位换算、质量的测量方法、质量单位换算等知识。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复习所学知识。

第三单元测量:整理和复习

第三单元测量:整理和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认识。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熟练进行换算。

•复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加深对测量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小组中分享和交流。

教学重点•复习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长度单位的介绍、换算示例和练习题。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游标卡尺等)。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长度单位和换算关系。

•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出整理和复习的主题。

2.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知识讲解1.复习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定义和实际应用。

2.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给出换算示例。

3.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巩固练习1.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测量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解答疑问。

四、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练习心得和遇到的问题。

2.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并总结归纳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总结1.总结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2.强调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的重要性。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提炼方法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通过复习,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 数的运算:复习加减乘除法,理解运算定律,掌握运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3. 几何初步知识:复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4. 测量:复习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意义,掌握单位换算。

5. 统计与概率: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6. 解决问题: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提出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

2. 整理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分模块整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3. 复习巩固: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查漏补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课后自主复习的要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合作交流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3单元:测量 复习课件(43张PPT)

第3单元:测量 复习课件(43张PPT)

3厘米 > 25毫米
60毫米 < 8分米
90厘米 = 9分米
二、深化知识
3、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100 米 10 分米 10
100 厘米 10
毫米
1000
二、深化知识
长度单位来换算, 互相进率要记全。 相邻单位十进率, 隔一是百隔两千。
二、深化知识 4、千米的认识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 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用符号“km”表示。
二、深化知识
租船方案 限乘6人/只 限乘4人/只 总人数

6
0
36

5
1
34

4
2
32√
④ 按方案③⑤3 ⑦能恰好把4人装完。 34

2
5
32√

1
7
34

0
8
32√
二、深化知识
(2)哪种租船方案最省钱? 方案③:6×4+5×2=34(元)
方案⑤:6×2+5×5=37(元)
方案⑦:6×0+5×8=40(元) 34<37<40 答:方案3最省钱
过15( C ),飞行速度却很快,时速在50( D )左右。
A.千米
B.分米
C.毫米
二、深化知识
二、丽丽走100米大概是200步,她从家到学校走了1800步, 那么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1800里面有9个200 100×9=900(米) 答:她家到学校大约有900米。
二、深化知识 6、吨的认识
一、知识梳理
测量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认识千米 千米的认识 千米和米的关系
估计长度
一、知识梳理
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4小时

的时间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大约150吨的
早饭。我在400千米的跑道上晨跑时,见到了体重40
米 克
克的高个子同学小强。他跑得真快,速度达到了每小时
千克
12米。这时迎面走来身高140米的数学课代表阿罗, 他眼睛近视,戴着2分米厚镜片的眼镜。今天,有我最
4 、计算小能手。
100厘米+10分米=( 75毫米+( )厘米
)毫米=10厘米
45厘米+2分米=(
1米+(
)厘米
)分米=20分米 )厘米
1分米-8厘米=(
5、连一连。
5吨
2吨
1吨
300千克
200千克
200千克
3000千克
5吨
2吨
1吨
300千克
200千克
2300 千克
800千克
1500千克
分钟
用于测量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量的单位, 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千克 吨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1、一个苹果、一枚硬币等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 (如:①一个苹果重120克;②一枚硬币约重6克;· · · · · · ) 2、小朋友体重、小型动物体重等,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如:①小诗体重是32千克;②一只鸡约重3千克; ③熊猫体重约为70千克;· · · · · · ) 3、大型动物体重、大型交通工具重量、载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如:①大象体重约为4吨;②鲸鱼体重约为125吨; ③一架飞机重约300吨;④卡车载重量约为8吨;· · · · · · )
2 、1瓶牛奶重250克。 √ 3 、1只书包重5吨。 × 4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5 、30分米与3米同样长。 √
3、选一选: (1)苗苗的身高是142( A )。 A:厘米 B:分米 C:米 (2)一个鸡蛋约重70( B )。 A:吨 B:克 C:千克 (3)1千克和1千米比较( C )。 A:1千克大 B:1千米大 C:无法比较 (4)数学课本的宽是147( A)。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000( C)。 A:克 B:吨 C:千克
测量
整理与复习
用于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我们把它叫做“长度单位”。
毫米 米
厘米
分米
千米(公里)
10毫米=1厘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0厘米=1米
1000米=1千米(公里)
1、硬币厚度、降水量、手指宽度等,通常用“毫米”作单位。 (如:①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1毫米;②秋季本市降水量为139毫米; ③食指宽度约为8毫米;· · · · · · ) 2、身高、粉笔、铅笔长度等,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如:①小丽身高134厘米;②粉笔的长度为7厘米;· · · · · · ) 3、大树、书桌高度等,通常用“分米”作单位。 (如:①大树高约70分米;②书桌高约6分米;· · · · · · ) 4、操场一圈、黑板长度等,通常用“米”作单位。 (如:①操场一圈是300米;②黑板长度约为4米;· · · · · · ) 5、两地间距离、交通工具速度等,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如:①叶镇到灵山还有54千米(公里); ②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③珠穆朗玛峰高约8千米;· · · · · · )
千米 厘米 毫米
喜欢上的美术课,实在太棒了!我特地准备了1厘米长
的铅笔呢!
分米
解决问题: (1)数学书每本厚8毫米,5本一共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2)球场跑道一圈是400米,跑5圈有多少千米? (3)水果店运进一车苹果和梨,苹果重900千克,梨重2100 千克,这车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4)一辆货车的限载量是5吨。现有8箱货物,每箱重600千克, 超载了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铅笔长16( 厘米) 粉笔长7(厘米 ) 爸爸的身高是178(厘米),体重是72(千克 ) 数学课本厚约7(毫米 ) 书桌宽60(厘米) 凳子高5( 分米) 小树高150( 厘米 ) 橡皮厚10( 毫米 ) 卷尺长3( 米 )
2、判断,请用手势表示对或错。
1 、1只鸡蛋重50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