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止血药
中药学基本知识止血药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艾叶
• 来源:菊科艾的干燥叶。
• 炮制:鲜用(生艾叶);捣 绒(艾绒);艾叶炭。
•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 肝、脾、肾经。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 胎。 本品苦燥辛散,气味芳香,性 趋升散,生温熟热。可暖气血而 温经脉,逐寒湿以止冷痛;炒炭 则性涩收敛而止血;味苦而温, 可杀虫祛湿止痒;烧灸穴位则可 使热气透达经络,温通气血。
中医药学概论 (17040070)
张水利 副教授
Email: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第十一章 常 用 中 药
第十一节 止 血 药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掌握概述部分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性能特点、 使用注意。掌握白及、三七、小蓟、艾叶的分类归属、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 炮制:生用;炒炭。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 功用疏要:
苦甘而凉之品,能凉血止血、散瘀解 毒消痈,用于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痈; 可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能利 胆、降压,用于肝炎黄疸、高血压。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三七
• 来源:五加科三七的干燥 根及根茎。
• 炮制:生用。
•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按:炒炭止血问题。古人云:“烧灰诸黑药,皆能止 血”;“红见黑即止”。部分药炒炭后性转涩,可增加 吸附、收敛性质,能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但也有些药 止血须生用,甚至鲜用效果才佳。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白及
• 来源:兰科白及的干燥块茎。
• 炮制:生用;碾粉。
中药学第七章、止血药
第七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散瘀解毒消痈+清大肠热小蓟:大蓟:地榆:槐花:凉血止血横向总结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凉血止血+清大肠热: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咳:清热解毒章节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地榆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理气: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横向总结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止血+利尿:艾叶:炮姜:灶心土: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血+利尿:止咳+止呕:止血部位安胎药:地榆 槐花白及 紫珠 棕榈炭其他章节止血药横向总结荆芥贯众,马齿苋,马勃大黄(利湿退黄),石韦(利尿通淋)紫苏:黄芩: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砂仁:艾叶:对应方剂:白茅根:苎麻根:苎麻根:白术:续断:主治: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因其味苦主降,尤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生地滑石襄,归草栀子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解毒敛疮,收敛止血。
(下焦血证,崩漏)清肝泻火(槐角:痔疮出血)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化痰止咳,生发。
利尿,清肺胃热。
vs芦根:清气分热;白茅根偏血分同用,气血双清安胎。
(清热部位侧重总结)小薊,大蓟地榆,槐花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石韦,侧柏叶马勃、贯众(共同功效:化瘀止血+止痛)(跌扑损伤首选),补虚凉血止血,通经。
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利尿。
(收敛)收敛止血。
理气止痛茜草蒲黄 花蕊石 (血余炭)降香 玫瑰花消肿生肌。
(肺胃:胃溃疡)止痢,截疟,补虚。
vs鸦胆子:清热解毒,截虐,止痢,腐蚀赘疣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肺胃)崩漏出血(固冲汤)化瘀利尿。
中药药理学止血药
蒲黄
抗炎作用:蒲黄水煎醇沉液腹腔注 射给药对大鼠蛋清性足肿及小鼠腹 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具有抑制 作用
蒲黄
对子宫及妊娠的影响: 蒲黄对多种动物的离体和在
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 收缩力增强张力提高大剂量 可致痉挛性收缩
蒲黄煎剂灌胃给药对小鼠中 期妊娠具有较显著的致流产、致 死胎作用剂量加大作用增强
构恢复正常
三七
对代谢影响:三七对糖代谢有 双向调节作用三七人参皂苷 Rb1可提高RNA聚合酶的活性 促进大鼠肝细胞核RNA合成
三七
其他作用:三七对记忆获得障碍 记忆巩固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 三七总皂苷对家兔失血性休克有 一定疗效;三七皂苷A对犬有一 定的利尿作用
蒲黄
蒲 黄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如槲皮素、山柰 酚、异鼠李素、柚皮素等还含有甾 醇类如β-谷甾醇、 β-谷甾醇葡 萄糖苷等
作用于局部血管
某些止血药可收缩局部小 血管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 性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 抵抗性
促凝血因子生成
某些止血药可促进凝血酶 原激活物生成或增加凝血 酶含量从而起到促进凝血 作用
作用于血小板
某些止血药可作用于血小板而 产生止血作用如三七可增加血 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黏附性促 进血小板释放、聚集
蒲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止血作用 抗炎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 对心血管系统 对子宫及妊娠
抗肾损伤 对免疫功能
蒲黄
止血作用:蒲黄具有促进血液 凝固而止血的作用蒲黄焙成炭 后服用止血作用较生品为强其 止血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
蒲黄
抗血小板聚集:蒲黄具有抑制血小板 聚集作用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 血小板内cAMP减少TXA2的合成使细 胞内Ca2+浓度降低减少5-HT释放; 蒲黄水提液还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 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中药止血药物分类归纳总结
中药止血药物分类归纳总结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止血药物在中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药止血药物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止血药物的不同种类和作用。
一、外用止血药物外用止血药物是指用于外伤或创伤出血的中药制剂。
这类止血药物通常以敷贴或涂抹的方式使用,具有收敛血管、增强血液凝固等作用。
常见的外用止血药物包括:1. 三七:三七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广泛用于皮肤创伤或皮肤出血等。
其所含的三七皂苷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发挥止血的效果。
2. 肉桂:肉桂具有温经活血、止血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皮肤创伤、瘀血等症状。
3. 木瓜叶:木瓜叶能够刺激血小板生成,加速血小板聚集,有助于止血。
常用于血友病出血或口腔出血等情况。
二、内服止血药物内服止血药物是指用于内脏出血、出血性疾病等情况的中药制剂。
这类止血药物通常以口服的方式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凝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内服止血药物包括:1. 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增加血小板凝聚力的作用,可用于内脏出血、咯血等病症。
2. 桃仁: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止血的作用,常用于瘀血滞络所致的出血疾病。
3.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用于内脏出血、头痛偏沉、经闭等症状。
三、针灸止血药物针灸止血药物是指在针灸治疗中用于止血的中药制剂。
这类止血药物通常以辅助针灸治疗的方式使用,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针灸止血药物包括:1. 三七粉:三七粉可用于外伤引起的出血,能够加速血小板聚集、增强凝血功能。
2. 虎杖:虎杖具有活血止血、解毒的作用,常用于瘀血内阻、创伤出血等情况。
3. 郁麻子:郁麻子具有消瘀止血、促进创口愈合的效果,可用于外伤引起的出血。
总结:中药止血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对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以上所述的外用、内服、针灸止血药物仅为常见的例子,并不代表所有的中药止血药物。
在使用中药止血药物时,应根据病情、病因以及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的选择和使用。
中药课件精讲--止血药
槐花与槐角的功效比较
槐花 槐角
相同点 凉血止血
不同点 并能泻肝 并能润肠
地榆与槐花的功效比较
地榆 槐花
相同点
凉血止血, 主治便血
不同点 并能解毒敛疮 并能清肝降压
白茅根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禾本科植物白茅 药 材 根茎
处方用名 白茅根、茅根炭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 茅根甘寒凉血热,肺胃膀胱热均泻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之咳血、衄血、吐血、尿血 2、清热利尿——热淋、水肿 3、清泻肺胃——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热病烦渴及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茜草
屠庆年经验:茜草性味苦寒,归肺经,功能凉血止血, 活血祛瘀。临床上本品多用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症。 笔者除施用于上症外,对燥咳者用之,收效显著。燥咳 之成多因肝火旺而灼肺金,致肺失清肃,咳嗽阵作,干 咳无痰。茜草苦寒泻火,味酸柔肝,能清肝泻火,清肺 降逆而消诸症。临床也证实茜草有抗菌、止咳祛痰作用。 如治刘某,女,30岁。阵发性干咳半月余,曾用西药抗 感染治疗无效。舌质红、苔黄,脉弦用桑杏汤加味治疗。 处方:桑叶、栀子、麦冬、甘草、白芍各10,苦杏仁9, 沙参12,川贝母6,黄芩、玄参各15,茜草、金银花各 20。服药4剂,症状完全消失。
《长江医话》
槐 花(附:槐角)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豆科植物槐 药 材 花蕾和花
处方用名 槐花、槐米、槐花炭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槐花苦寒凉血好,便血能止清肝妙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尤以痔血、便血为佳。 常与地榆同用
2、清肝泻火——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
以凉血活血,行瘀通脉,服21剂病情好转,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第十八章 中药 止血药
侧柏叶 《名医别录》
• • • • • 【应用】 1.血热出血证。 2.肺热咳嗽。 3.脱发、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煎服,10~ 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 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的 根茎。全国各地均有 产,但以华北地区较多。 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洗净,晒干,切段生 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教学内容】
• 掌握:小蓟、地榆 • 熟悉:大蓟、槐花、 白茅根、侧柏叶 • 了解:苎麻根
概述
• 性能特点: 药性寒凉,味多甘苦, 入血分,具有清泄血分 之热而止血的作用。
• 适应证:适用于血热妄 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概述
• 配伍: • 1.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 需配清热凉血药物同用。 • 2.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化 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 行气之品。 • 3.急性出血较甚者,可配伍收 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均为寒凉 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 出血。又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 瘀,故不宜过量久服。
概述
• 使用注意: • 1. “止血不留瘀” 。凉血 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 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 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 宜单独使用。 • 2. 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 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 挽救气脱危侯。 • 3.止血药多炒炭用。炒炭 后其性变苦、涩,可增强 止血之效;但有些仍以生 品或鲜用为佳。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 【性能】甘,寒。归肺、 胃、膀胱经。 •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 利尿,清肺胃热。 • 【应用】 • 1.血热出血证。 • 2.水肿、热淋、黄疸。 • 3.胃热呕吐、肺热咳喘。
《中药学》止血药 ppt课件
茜 草
• [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的干燥根及根 茎。
• [药性]苦,寒。归肝经。
•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 [应用]出血证。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Og。亦人丸、散。 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慎用。
三 七
[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干燥根。
•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应用]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 [用法用量]多研未吞服,1-1.5g; 煎服,3-1Og, 亦入丸、 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 [药性]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应用]出血证。痈肿疮痛,手足皴裂,水火烫伤。
• [用法用量]煎服,3-1Og。大剂量可用至3Og。 亦可入丸、 散剂,每次用 L5g; 研未吞服,每次 1.5-3go 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
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 本类药物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需配清热药同用。 • 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行 气之品。 • 急性出血,可配伍收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又 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瘀,不宜过量久服。
。多生用, 止血炒炭用。
化瘀止血药
• 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
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中药学资料:止血药知识点归纳-凉血止血药
中药学资料:止血药知识点归纳-凉血止血药
(一)学习要点总结
1. 定义: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2. 性能主治:各种出血症,如咯血、咳血、吐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3. 使用注意:注意患者有无瘀血,若有瘀血未尽,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
4. 分类(重点):四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
(二)具体中药学习(按分类学习)
凉血止血药:
1. 大蓟、小蓟放在一起记忆,功效完全相同,均为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但是需注意,大蓟为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
2. 地榆,主治下焦出血症,功效为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同时注意只烫不烧即只治疗烫伤,大面积烧伤不宜用,因含鞣质易引起中毒性肝炎。
3. 白茅根:首先掌握性能特点--有甘寒而不腻膈伤胃,利尿而不伤津之特点。
学习时联想清热药芦根,二者均有清热生津、利尿的功效,不同点在于白茅根还可以凉血止血,而芦根可除烦止呕。
4. 苎麻根: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注意安胎功效,采取谐音式记忆,麻妈妈
5. 茜草:学习时将功效和炮制方法联系起来,生用可凉血止血,炒炭可祛瘀通经。
6.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入肝经,所以轻泻肝火。
7. 侧柏叶: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乌发生发。
入肺经,所以祛痰止咳;其乌发生发功效于其他具有此功效的药归纳到一起记忆,如熟地黄、女贞子、何首乌、墨旱莲、桑葚。
《中药学13止血药》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中药学13止血药》的相关内容,包括药物简介、历史与发展、 分类以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13种中药止血药简介
五加皮
五加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 血管、止血的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 术和创伤后的止血。
喜荡
喜荡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 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手术后、月经不调 等病症的治疗。
国际合作交流
中药止血药在国际上也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将加 强与国际合作的交流,促进 中药止血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止血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包括原材料选取、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
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应用
在中药止血药的研究和开发 中,将进一步结合现代科技, 提高药效和疗效,并改进制 剂形式。
临床实践与研究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止 血药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将持 续深入,为其应用提供更多 的科学依据。
赤芍
赤芍是一种传统中药,在止血领域有着悠久 的历史。它具有凉血止血的药理作用,适用 于妇科、外科等以其活血化 瘀、止血散瘀的药理作用而闻名。在创伤、 疮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1 止血草药
2 血塞解药
包括五加皮、赤芍等草本植物,以其收敛 血管、止血散瘀的特性而被归类为止血药。
如喜荡、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 瘀的作用,常用于疮伤、出血等情况。
3 凉血止血药
4 其他分类
以赤芍、生地黄等药物为代表,能收敛血 管、凉血止血,在妇科疾病中有广泛应用。
还包括金银花、红花、总状红花、大黄、 海螵蛸、毛冬青、半枝莲等中药。
药理作用及应用
药理作用
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瘀、收敛血管、止血等药 理作用,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和止血。
中药学思维导图-止血药
大蓟 小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 槐花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白茅根 侧柏叶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乌发生发
艾叶 炮姜 灶心土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燥湿止痒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止泻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化瘀止血,凉血通经
三七 茜草
化瘀止血,利尿通淋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降气避秽
蒲黄 降香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收敛止血,止痢,杀虫,解毒,补虚
白及 仙鹤草
收敛止血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棕榈炭 血余炭功 效,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成
为出血药
凉血止血 温经止血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止血药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止血药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大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小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尿血、血淋、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病证】(1)血热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2)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疮疡肿毒。
白茅根【功效】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1)血热衄血、咳血、吐血及尿血。
(2)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3)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
白及【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病证】(1)咳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
(2)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3)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三七【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病证】(1)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3)胸腹刺痛。
茜草【功效】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主治病证】(1)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
(2)经闭,痛经,跌打肿痛,痹证关节痛。
蒲黄【功效】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1)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血瘀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3)血淋涩痛。
艾叶【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1)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
(2)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
(3)脘腹冷痛。
(4)湿疹瘙痒(外用)。
此外,用于温灸。
槐花【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病证】(1)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尤宜便血、痔疮出血。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侧柏叶【功效】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①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散瘀消痈。
地榆:善治下焦出血,烧烫伤。
白茅根: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槐花:尤宜便血与痔疮出血。
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为“伤科要药”。
②化瘀止血药茜草: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或酒炒用。
③温经止血药炮姜:既善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 又善温中止痛,治虚寒腹痛、吐泻。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①活血行气药川芎:“血中气药”“头痛不离川芎”。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乳香、没药:常相须为用,不溶于水,须烊化,不宜多用②活血调经药* 丹参: 祛瘀,凉血,清心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西红花,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桃仁: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为治瘀血经产病之要药。
*牛膝: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川牛膝:较牛膝,无明显补益肝肾作用。
血竭:内服活血化瘀,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穿山甲: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王不留行:下乳,通淋③破血祛瘀药莪术: 主治血瘀与食积之重症。
水蛭: 通经④活血疗伤药自然铜: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①温化寒痰半夏: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善祛经络风痰,止痉。
白前:降气化痰。
②清化热痰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川贝母: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浙贝母:长于清泄热邪、开郁散结。
桔梗:利咽、排脓。
昆布:善消痰软坚,治瘿瘤瘰疬又兼利水。
礞石:治顽痰咳喘之佳品,痰积惊痫之良药。
二、止咳平喘药性温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痨嗽及百日咳。
紫菀、款冬花:善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性寒枇杷叶:善治肺热咳喘与胃热呕哕。
桑白皮:泄肺热,利水。
泻肺平喘宜蜜炙用,利水消肿宜生用。
半夏、天南星比较共同点:辛温之品,均能燥湿化痰、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
不同点:1. 半夏偏走脾胃,降逆止呕,用于多种呕吐。
中药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九章-活血药
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尤宜尿血、血淋证。
2、利尿通淋——水肿,热淋、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 白茅根
同 治
之功 药性
血,寒
热出 血 之
凉 ,均 有 凉
证。
血 止
• 《孟子》“求三年之艾也。”
• 《别录》谓之“医草。”
• 《埠雅》谓之“灸草。”
• 《纲目》“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日下重之 ,谓之蕲艾。”茎叶类蒿,故名艾蒿;干后色黄 ,又名黄草;五月艾,乃由采收时月得名。
• 《本草图经》“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 ,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干,经陈久方可 用。”
用注意。 3、理解活血药的作用机理。 4、掌握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5、了解入药部分。
【授课重点】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授课难点】主治病证。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一、本类药物的特点 1、药性: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粘。 2、功效:收敛止血。 3、主治: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
二、分述
白及
讲授内容
6、清热凉血药与凉血止血药均可用于血热出血证, 为什么不列入一类,而分为两类?
7、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的药物是哪些?艾叶在哪些 方面称之为要药?
中药学
第17讲
讲授内容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授课要求】 1、熟悉收敛止血药的特点和其作用机理。 2、熟悉活血化瘀药的含义、主治证、分类和使
【入药部分】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 【药 性】苦、甘、涩,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一、引言止血药是一类具有止血功能的中药,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症状的治疗。
中药止血药可根据其药效特点进行不同的分类,本篇文档将对中药止血药的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凉血止血药有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等。
这类药物通过清热凉血,使血液冷却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三、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化瘀止血药有三七、茜草、蒲黄等。
这类药物通过活血化瘀,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四、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内外出血症状,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收敛止血药有白及、仙鹤草、藕节等。
这类药物通过收敛作用,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五、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症状,具有温经散寒、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温经止血药有艾叶、炮姜等。
这类药物通过温经散寒,使血液温润流动,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六、补虚止血药补虚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损性出血症状,具有补虚、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补虚止血药有人参、黄芪、阿胶等。
这类药物通过补充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七、茜草等药材茜草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凉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
茜草中含有茜草素等成分,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作用。
同时,茜草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利于瘀血的排出。
通过以上的分类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药止血药的多样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出血症状和病因而选择合适的止血药进行治疗。
同时,需遵循中药配伍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中药“止血药”的药性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中药“止血药”的药性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一、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类。
二、止血药的性味功效止血药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
止血药均具有止血作用,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
三、止血药主要作用止血药主要用治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制广泛:能促进凝血因子生成,增加凝血因子浓度和活力,抑制抗凝血酶活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强血小板的功能;收缩局部血管或改善血管功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生成,抑制纤溶;通过物理因素促进止血等。
其中,促进血液凝固和抑制纤溶是其主要机制。
部分药物尚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镇痛、调节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四、止血药的配伍1.由于出血之证,其病因不同,病情有异,部位有别,因此在使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出血证的病因病机和出血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止血药,并做必要的配伍,使药证相符,标本兼顾。
2.血热妄行之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
3.阴虚火旺、阴虚阳亢之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之药。
4.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
5.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
6.根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之论,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
7.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五、使用止血药的注意事项1.“止血不留瘀”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
2.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11-止血药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本类药虽性味各异,但均能止血,并分别兼能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1、凉血止血药: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2、化瘀止血药:性味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3、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虽善收涩止血,但有留瘀恋邪之弊,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4、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功善温经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大蓟菊科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
归心、肝经。
本品甘苦性凉,入心、肝经。
既善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能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
2、热毒痈肿。
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工轻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小蓟菊科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
归心、肝经。
本品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及热毒疮肿所常用;兼能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尿血、血淋、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
2、热毒痈肿。
地榆蔷薇科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苦、酸,微寒。
归肝、胃、大肠经。
本品苦寒泄降,味酸收敛,作用偏于下焦。
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血热妄行,特别是下焦出血;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2、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疮疡肿毒。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槐解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
两药相合,可治血热出血诸证,尤宜痔疮出血及便血。
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水解型鞣质被机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白茅根禾本科白茅的干燥根茎。
甘,寒。
归肺、胃、膀胱经。
本品甘寒清利。
入血分,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之诸出血证;入气分,能清肺胃蕴热而生津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入膀胱经,能清利湿热而利尿,治血淋、热淋、小便不利、小肿及湿热黄疸等。
并具甘寒而不腻膈伤胃、利尿而不伤津之特点。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1、血热衄血、咯血、咳血、吐血及尿血等证。
2、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3、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
以鲜品为佳。
白及兰科白及的干燥块茎。
苦、甘、涩,微寒。
归肺、肝、胃经。
本品甘涩质黏,苦寒清泄,入肺、肝、胃经。
既善收敛止血,治体内外诸出血证;又兼益肺,最宜治肺胃损伤之咯血、吐血,并治肺痈咳吐脓血;还善消肿生肌,治痈疽疮疡,初起未脓服之可消,溃久不敛外敷可愈;治烫伤、皮肤皲裂、肛裂,外用可促进创口愈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咯血,咯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
2、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3、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白及配三七:白及微寒黏涩,功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性温,功善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且不伤正。
两药相合,行止并施,止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乌贼骨:白及微寒黏涩,功能收敛止血、生肌;乌贼骨微温燥涩,功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敛疮。
两药相合,不但止血力强,且促进溃疡愈合,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反乌头。
三七五加科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
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本品苦泄温通,甘能补虚,行止兼备,主泄兼补。
入肝、胃经,既善化瘀而止血,又善活血而止痛,还兼能补虚而强体,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1、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3、胸腹刺痛。
本品有止血、抗血栓、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镇静、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糖代谢、保肝、抗衰老、抗辐射、抗菌及抗肿瘤等作用。
茜草茜草科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苦,寒。
归肝经。
本品苦寒泄降,专入肝经血分。
既善凉血止血,又善活血祛瘀,且炒炭与生用功异。
炒炭善化瘀凉血而止血,治血瘀夹热之出血;生用则活血凉血而化瘀通经,治血瘀有热之经闭痛经及跌打瘀肿。
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1、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
2、经闭,痛经,跌打肿痛,痹证关节痛。
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或酒炒用。
蒲黄香蒲科狭叶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其他植物的干燥花粉。
甘、平。
入肝、心包经。
本品甘缓不峻,性平不偏,入肝与心包经,生用与炒用功别。
生用活血化瘀止血,兼利尿,主治各种内外出血,虽无论寒热均可,但最宜尿血;并治心腹瘀血痛、瘀血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肿痛及血淋涩痛。
炒炭主以收涩,略兼化瘀,止血力较强,亦治各种出血。
收敛止血,活血祛瘀,利尿。
1、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血瘀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3、血淋涩痛。
蒲黄配五灵脂:蒲黄性平,生用活血化瘀而止血,炒用收涩止血略兼化瘀;五灵脂性温,生用活血止痛,炒用功偏化瘀止血。
两药相合,无论生用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包煎。
止血宜炒炭用,活血宜生用。
生蒲黄有收缩子宫作用,故孕妇忌服。
本品人促进血凝、止血、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兴奋子宫、抗炎及镇痛等作用。
艾叶菊科艾的干燥叶。
辛、苦,温。
归肝、脾、肾经。
本品辛香行散,苦燥温通,入肝、脾、肾经,生用与炒炭功异。
既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治虚寒性出血,尤宜妇女崩漏、胎漏;又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治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
此外,外用治湿疹瘙痒,可收燥湿痒之功;用于温灸,可收温经止痛之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1、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等。
2、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
3、脘腹冷痛。
4、外用治湿疹瘙痒,并用于温灸。
艾叶配阿胶:艾叶性温,功善散寒暖宫、温经止血,并能调经安胎;阿胶性平,功能养血止血。
两药相合,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治崩漏下血属血虚有寒之证。
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槐花豆科槐的干燥花及花蕾。
苦,微寒。
归肝、大肠经。
本品味苦性微寒,入肝与大肠经,虽清泄,但质轻。
既善清热凉血而止血,治血热出血,尤宜便血与痔疮出血;又善清泻肝火,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等。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1、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尤宜便血、痔疮出血。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止血宜炒炭,泻火宜生用。
侧柏叶柏科侧柏的干燥枝梢及叶。
苦、涩,微寒。
归肺、肝、大肠经。
本品苦寒清泄,味涩质黏,入肺、肝、大肠经,善清凉收敛。
能凉血、收敛而止血,治内外伤出血,属血者宜用,属虚寒者须炒炭;能清肺化痰而止咳,治肺热痰多咳喘。
此外,外用还可治烫伤与脱发。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1、各种出血证。
2、肺热咳喘痰多。
3、外用治烫伤及脱发。
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本品多服久服可导致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故不宜过量或过久服用。
苎麻根荨麻科苎麻的干燥根和根茎。
甘,寒。
归心、肝经。
本品甘寒清利,入心、肝经。
既善凉血而止血,治血热出血诸证,又善清热而安胎,治胎热之胎漏、胎动不安,还能利尿解毒,治湿热淋痛及热毒疮肿。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1、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2、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3、湿热淋痛,热毒疮肿,蛇虫咬伤。
仙鹤草蔷薇科龙牙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苦、涩,平。
归肺、肝、脾经。
本品苦涩收敛,性平不偏,入肺、肝、脾,作用广泛。
一善收敛止血,治内外各种出血;二能止痢截疟解毒,治久泻久痢、疟疾与疮肿;三能杀虫而止痒,治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痒带下。
此外,与红枣同煎内服,脱力劳伤可除。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
1、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
2、久泻,久痢。
3、疟疾,痈肿疮毒。
4、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痒带下。
5、脱力劳伤。
本品具有涩敛之性,治腹泻、痢疾,当以慢性泻痢为宜。
炮姜姜科姜的干燥根茎的同炮制品。
苦、辛,热。
归脾、胃、肝经。
本品苦辛温散,入脾、胃、肝经。
既善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又善温中止痛,治虚寒腹痛、吐泻。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1、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2、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等。
棕榈炭棕榈科棕榈的干燥叶鞘纤维(叶柄基部之棕毛)的煅炭品。
苦、涩,平。
归肺、肝、大肠经。
本品苦涩性平,入肺、肝与大肠经,功专收敛止血,治出血无瘀者最佳。
收敛止血。
崩漏、便血、吐血、咯血等多种出血证。
紫珠马鞭草科杜虹花、紫珠的干燥叶。
苦、涩,凉。
归肺、胃、肝经。
本品苦寒清泄,味涩收敛,主入肺、胃,兼能入肝。
既能凉血收敛而止血,又能清热解毒而疗疮。
治血热出血,属肺胃蕴热者尤佳,治烧伤与疮疡,外用内服皆善。
收敛出血,清热解毒。
1、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
2、烧烫伤,疮疡肿毒。
藕节睡莲科莲的新鲜或干燥根茎节部。
甘、涩,平。
归心、肝、胃经。
本品甘涩收敛,入心、肝、胃经。
能收敛止血,略兼化瘀,虽药力和缓,但治出血使用广泛。
鲜品性平偏凉,主治出血兼热;炒炭性平偏温,无论寒热均可。
收敛止血。
血热出血夹瘀宜生用;虚寒出血宜炒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