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交通变迁史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1908年,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汽车诞生,此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并推动着道路的建设。
其中,高速公路最早出现于( )A.20世纪初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在自传中说:生产福特T型车需要7 882个独立工序,其中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全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的人来做,2 637个可由一条腿的人来做,715个可由独手的人来做,10个可由盲人来做。
这反映出( )A.福特不仅是实业家也是慈善家B.现代化机器生产对身体损伤大C.流水线生产降低了对人力要求D.机器完全取代人类成为主导者3.自行车开始进入中国时是作为交通工具引进的,1947年在上海举行了中国第一次全国性自行车表演赛。
近几年举行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及多次场地赛、山地赛,给我国的自行车运动带来了长足发展。
这说明( )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C.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D.交通现代化改变了社会4.(2021·天津高二期中)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是( )A.唐胥铁路建成通车B.京张铁路建成通车C.京津城际铁路通车D.东海道新干线通车5.20世纪初,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摩天大楼开始雨后春笋般出现,而有轨电车和地铁也带来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发展。
立体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又导致了世界上超级大城市的诞生。
这主要得益于( )A.蒸汽技术的新发明B.信息技术的新发现C.电气技术的新应用D.航天技术的新发展6.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1904年世博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向观众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富尔顿的汽船C.福特的T型汽车D.莱特兄弟的飞机7.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 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 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共33张PPT)
②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元朝交通线路图
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 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3、 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
(1)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 来(总的影响)。
阵时点燃射,烧伤敌人。南宋后期,
南
宋
又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
突
火
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竹管突火枪
枪
是枪炮的始祖,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
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3)火药武器:
人们主要利用火药的特性,制成爆炸性武器,或者用来制成管形火器。 宋金战争中宋军使用了火器,而金人从宋人那里学会了制造、使用火药武器。 蒙古人在灭金、灭宋的战争中,也大量使用了火器。 元朝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2)外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 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 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传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
知识拓展
“十二气历”和《授时历》
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的历法。它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定月
2、火药的应用:
(1)发明: 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最 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2)应用: 唐末,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 于战争。元朝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
相关史事 南宋初,有人将火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12课 水路交通的变迁 教案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材料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晚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材料二“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
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中唐李肇《唐国史补》材料三唐天宝中,贵妃嗜鲜荔枝。
涪州岁命驿递,七日夜至长安,人马俱毙。
——清初张岱《夜航船》教师设问:换个视角来分析我们所熟知诗句中的信息,大家一起思考关于材料中描述的这个唐代“快件”的相关问题:1.“快件”的起点有可能是在哪里?(岭南、福建、巴蜀)2. “骑手”使用了什么交通方式和工具来“派件”?(驿递、快马)3. 这个“快件”被快速送至长安,这在当时是交通领域的常态吗?通过层进式的设问拉近学生与本课内容之间的距离,进而引入本课的学习主题:水陆交通的变迁。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开门见山,选择三类史料,启发学生思考并渐入学习主题。
设问1和3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史料的特点并合理应用,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和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一、“探路”:源何处?(形成)1. 古道天成:山川形势浑然见(1)古道溯源原始人在自然界开展生存活动过程中习惯性的足迹形成了“路”材料四(禹)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士,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撬,山行乘輂。
左淮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教师设问: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大禹治水时道路形成和应用的哪些信息?(信息:此时期的道路主要依山川形势自然形成,材料中也反映出大禹在治理水患过程中能够顺应当地物产和交通的自然规律,采取适当的方法因地制宜。
)说明: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天然的道路与河流是主要运输渠道。
阅读材料,借助大禹治水的史实,分析当时古道形成的主要路径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能力,加强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交通改变世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本课共分为四个子目“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确立”“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交通与社会变迁”。
四个子目之间因果相连密切相关,“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主要介绍道路建设和运河开凿。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确立”主要介绍东西方海上航行尤其是远洋航行。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作为第三子目单列,主要考虑到工业革命对铁路、轮船、汽车等的重大推进作用。
“交通与社会变迁”则是在前三个子目的基础上,讨论交通发展的作用。
本课叙述了从原始社会至19世纪末,中国与西方各国在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路线等方面的探索,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
本课上启《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下启《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将城市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生活有机链接,为还原给学生一个多维的历史样貌打下基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理解道路交通的变化对政治、经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课时间跨度大,内容极为丰富,用一节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删繁就简,围绕课标重新整合内容。
本课的教学立意是通过车轮、船舶的发展变化,反映时代变迁影响交通发展,交通发展又推动了时代变迁。
因此,我将本课整合为三个子目:“车轮奔向远方——陆路交通的变迁”:主要介绍从古代到近代车轮的发展演变及对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船舶驶向世界——水路交通的变迁”:主要介绍船舶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道路通向未来——交通变迁的启示”:主要介绍从古代到近代交通发展对未来交通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为水陆交通的变迁,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的内容,对于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时期交通的发展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的难度。
中国近代史-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开通。 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
运营。 ——依据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教材整理
与铁路运输业相比,材料表明中国航空业发 特点:航空事展业历的程发有展起何步特较点晚?,但是发展较快。
交通拥挤
能源紧张
环境污染
不良信息
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
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 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 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 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 情况表明( )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上海成为女性解 放的中心、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民族 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从材料中可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谈谈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信息: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受顽固派的阻挠发 展迟滞。
原因:清政府的迂腐;封建迷信对人的毒化。
如果说世纪、年代,中国铁路开始出现但 受阻挠,到了世纪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 了,原因是什么?
《马关条约》签订,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 出(投资或贷款)的新时代。
“黄鹄”号轮船
“万年青”号轮船
创办于年上海轮 船招商局是近代最早 的航运企业。
上海轮船招商的经营广告:“宗旨——发展中国航 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 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 评”等。对该“广告”解读错误的是
.船招商局注重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打破了我国航运业被外国垄断的局面 .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连接交通 发展经济 移风易俗 巩固统治
(2022·衡水期末)1874年,李鸿章上奏清廷
《筹议海防折》,指出“南北洋七省,自须联为
一气,方能呼应联通,何况有事之际,军情瞬息
变更”,“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
援,可一日数百里,则统帅当不至于误事”。在
此,李鸿章奏请修建铁路的主要理由是( A.师夷长技,以夷制夷
B 河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些运河的修建
A.反映了欧洲交通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刺激了西欧人不断探索海洋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传统到现代 ——工业革命
与交通发展
1807年美国富尔顿 蒸汽轮船
1814年斯蒂芬森 “火箭”号
西方:交通的发展日新月异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特点?
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 局,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巴拿马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 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魏向清《世界运河名录》
(2022·西城期末)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 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之间往来 船只可以直接通行;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
古代世界对海洋探索的历程及特点? 范围窄规模小
智利的复活节岛,居民5000 人,即波利尼西亚人种
◆波利尼西亚人 很早就在太平洋 诸岛活动。 ◆腓尼基人首次 横渡地中海。 ◆维京人在北大 西洋和北海地区 探险。 ◆阿拉伯人在印 度洋开展繁忙的 海上贸易。
从区域到全球 ——全球航路
的建立
太平洋
北美洲 1492—1493年
19世纪60 年代中期
1872年
1881年
1909年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知识提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精编知识体系)【单元课程标准】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3.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时空坐标【时空坐标】【知识梳理】归纳:运输工具的发展人工搬运(人力)→驯养动物(畜力)→撬的使用(技术)→发明轮车(技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原始交通(1)“路”的形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定居生活产生后交通的发展: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2.陆路交通:人工道路(1)原因: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古代著名的人工道路1)罗马帝国: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2)中国①秦朝:修筑的驰道(国道、皇帝道)、直道(类似高速)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拓展:秦朝交通的成就及作用a.成就:统一车轨,修筑驿道,开凿灵渠。
b.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②汉代:贯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③唐朝: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拓展:唐代交通的特点及原因a.特点:对外交通发达,陆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陆路、海路并举;形成几个交通中心。
b.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辉煌灿烂、世界领先;长安、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思考:秦与罗马全国道路网的共同作用(1)积极作用: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②有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③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消极作用: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十五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节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课件
知识点104:交通与社会变迁
教材知识萃取
3.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陆路交通
①火车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
西 方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 的主干,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中 国
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11]__京__张__铁__路__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 第一条铁路干线。当时中国的铁路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知识点104:交通与社会变迁
教材知识萃取
(2)西方海洋探索
①古代探索: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腓尼基人首次横渡[9]_地___中__海__;
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②近代全球航路的建立
知识点104:交通与社会变迁
教材知识萃取
③开凿运河 A.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 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B.巴拿马运河:1914年通航,极大地缩短了[10]__大__西__洋__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②1982年,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③202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以载重吨计,造船完工 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均超
过40%。
海 底
1994年开通的[20]__英__法__海__底__隧道,
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是世界上最
将英国和欧亚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 隧 来。
教材知识萃取
邮驿制度 邮驿在中国古代又称为“站赤”。据甲骨文记载,商朝时就已经有了邮驿,周朝 时进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时的邮驿,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三十多里设有一个驿站, 驿站中备有马匹,在送信过程中可以在驿站换马换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够一 站接一站,不停地传递下去。中国邮驿制度经历了春秋、汉、唐、宋、元各个朝代 的发展,一直到清朝中叶才逐渐衰落,被现代邮政取代。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连接了东西方的文化、经济和人民。
它不仅仅是一条交通路线,更是一段承载着沧桑和繁荣的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一、夏商周时期的古代丝绸之路(约公元前 2200 年-公元 256 年)夏商周时期,丝绸之路还只是一条陆上贸易路线的雏形。
在这个时候,陕西、甘肃和新疆地区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节点。
商代时期的殷墟也出土了一些与西方地区有关的贸易品,如铜器和翡翠等。
这些早期的贸易活动奠定了丝绸之路的基础。
二、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公元前 256 年-公元 907 年)公元前 256 年,中国的西北部地区开始兴建大规模的道路网络,这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形成。
随着汉朝和唐朝的兴起,丝绸之路迅速发展成为历史上最为繁荣的贸易路线之一。
丝绸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品之一,它以其轻盈柔软、华美耐磨的特性吸引了无数西方商人。
此外,还有诸如瓷器、茶叶、铁器、马匹等中国特色的商品也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畅销品。
丝绸之路还运输了许多来自西方地区的贵重物品,如白金、欧亚动物、药材等,这些商品丰富了东亚地区的市场。
三、蒙元时期的丝绸之路(1206 年-1368 年)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丝绸之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成吉思汗和其子孙拓展了帝国的版图,使丝绸之路连接了更多的地区。
此时期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贸易通道,还在文化、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古帝国的统一,使得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东亚、中亚和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加深。
蒙元时期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出现,如马可·波罗的游历和蒙古征服者的传奇故事。
这段时期充满了传奇和冒险,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四、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1368 年-1840 年)明清时期,丝绸之路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此时期的丝绸之路以安全和顺畅的贸易进行为特征。
各类商品在东西方之间频繁往来,经济繁荣导致了社会发展的进步。
西方文明史论文
古罗马的交通发展古罗马一度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这与它四通八达的交通是密不可分的,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流传至今也足以证明古罗马交通之发达。
古罗马的交通方式主要分为道路交通和海运两种。
在道路交通方面,由罗马城向四面八方辐射的道路,成为帝国交通的典型代表。
这些道路的路基主要由碎石、沙子和三合土铺成,在最上面铺上石块;由于意大利半岛上随处可见的石灰岩地形,使得路基的主要成分变得像混凝土,大道两旁设有排水用的水沟,使得道路经久耐用。
现在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部分地区都还在使用罗马时期修建的道路。
古罗马道路的宽度因道路的具体用途而有所不同。
重要性较低的道路可能只宽 1米左右,用于军事用途的大道则可达到4至6 米,而在道路与城门的接口处,为了方便人们通行,防止人口过多而引起交通堵塞,道路的宽度甚至可达 15 米。
在一些特殊的地段修路,古罗马也有突出的表现。
古罗马在造桥和开凿隧道上展现出高超的技术能力,如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就掌握了拱券技术并迅速运用于桥梁建设中,此后桥梁的建造基本上采用石制结构,石拱桥被大量建造;在开凿隧道方面,古罗马有成套的钻探、挖坑、掘巷道、照明、通风、打桩、运送和测量的新方法,有研究者认为直到中世纪晚期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国家能与之比肩。
虽然有较多的道路,但是从恺撒至康茂德,禁止有轮车辆在白天通行,人们只好步行,或乘坐奴隶抬行的轿子或担架。
较远的路程,人们则骑马和坐在马拉的驿车或四轮马车上。
乘坐驿马旅行车,平均每天可行60英里。
最初,一些罗马城市的街道相对狭窄,加上人口众多,道路拥堵的情况十分严重。
在之后的城市规划中,罗马吸取教训,更加重视城市生活各方面的需要。
在奥古斯都统治期间,罗马就建立起了帝国的邮递系统――驿站。
合理的驿站间距也充分表现出道路对自然环境和沿途人口及其发展情况的适应。
古罗马的海运也有十分繁荣。
据说古罗马拥有百余条商道供商船航行。
阿特纳奥斯所形容的一艘运粮船420英尺长,船上有一根57英尺长的船辐,这只是相当例外的一个。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以下是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公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公路建设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1.古代和中世纪: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罗马和印度等,都建设了一些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道路。
这些道路通常是由石块或其他坚固的材料铺成,用于交通和贸易。
在中世纪,一些大型帝国如中国的大运河、罗马帝国的军用道路,以及欧洲的贸易路线都是当时重要的交通通道。
2.近代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
19世纪末,蒸汽机车的出现引领了铁路交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新的需求。
公路开始铺设石子、砾石或沥青,提高了道路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这个时期主要是由于汽车的出现,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3.汽车时代:20世纪初,汽车的普及使得对公路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
政府和私人部门开始投资于建设更为完善的公路网络,以适应汽车交通的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建设技术不断发展,从沥青铺设到混凝土,再到高速公路的建设,公路质量和安全性逐渐提高。
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中叶以后,高速公路成为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快速连接,提高了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效率。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不断扩展和升级高速公路网络,采用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公路系统的效益。
5.信息时代:当今社会,公路交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变得日益紧密。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导航技术和实时交通信息等在提高公路系统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在推动公路建设朝着更为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公路的发展历程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变迁。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公路交通系统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课件
公元前212年蒙恬从咸阳修建向北 延伸的直道,逢山劈石、遇谷填 高,仅用时2年半,长约700千米。
道路范围广、标准划一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 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 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 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 金椎,树以青松。
轮车
实现从滑动到滚动的飞跃,提高了运载量 和运送速度,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3.交通之变迁——水陆交通的发展
(1)陆路之变迁:人工道路的发展
原因: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地域
表现
西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思考2:大航海时代到来后的海洋探索有何新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 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全球航路的拓展:19世纪-20世纪初
①苏伊士运河的开通——1869年通航
地理:埃及境内,连通红海和地中海 意义: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
高速公路 ①一战后出现,二战后广泛 ②中国第一条:1988沪嘉高速公路
第一条商业高铁:1964“东海岛新干线”
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
①20c末开建,2008年进入高铁时代(京津铁路) ②里程、核心技术领先世界;海外承建
水上 交通
天然河流 人工运河
中国 ①春秋“灵渠”②隋-元“京杭大运河 世界 ①十七世纪:法国米迪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
第61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
2.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趋势 ①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 ②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研自制。 ③地区发展差别: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 ④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 ⑤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 加快。 ⑥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 业有所进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问题2]根据史料二,指出秦汉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史料二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交通发展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空发展 (1)__1_9_5_0__年,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2)到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飞速发展。 [拓展]新中国交通快速发展的原因 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交通运输。 ③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 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持续加大对交通运输 投资。
路。在意大利境内,著名的有通往南部的阿庇安大道,由罗马经坎佩尼 亚延至他林敦,通往北部的费拉米尼乌斯大道由罗马直达翁布里亚东海 岸,通往东北部的瓦莱利亚大道由罗马通向东北部地区。这些大道对维 护帝国的统治和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整个帝 国变成了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使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条 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谚语即说明了罗马交通高度 发达的盛况。
1.了解古代的水 1.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交通的发展过程
陆交通建设及主 2.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古代交通特别
要交通工具;认 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特点,多角度认识古代
初中历史中外 交通史
初中历史中外交通史交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纽带,它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贸易和文化传播。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中外交通史是一个丰富多彩且意义重大的篇章。
中国古代的交通发展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较为简陋的道路和交通工具。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车同轨”的政策,大大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
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换,还使得佛教等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隋唐时期,中国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联系,成为了中国古代交通的一大壮举。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与周边国家如日本、新罗等有着密切的交通往来。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中国的佛教、文化和艺术,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元时期,航海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使得中国的航海事业蓬勃发展。
宋朝的海上贸易繁荣,与东南亚、南亚和阿拉伯等地的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
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他的游记中生动地描述了中国的繁荣景象,吸引了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的向往。
明清时期,虽然在某些方面交通发展有所停滞,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仍然展示了中国当时强大的航海能力。
郑和的船队远航至非洲东海岸,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中外交流。
而在世界其他地区,交通的发展也各有特色。
古埃及的尼罗河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贸易的往来。
古希腊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了海上贸易,其航海技术和商业活动对后来的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帝国修建了发达的道路网络,使得帝国的统治得以巩固和加强。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封建割据和战争频繁,交通发展相对缓慢。
但随着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交通迎来了重大变革。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得欧洲与美洲、亚洲等地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
工业革命前欧洲通史
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思考: (1)对欧洲: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引起“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贸易数量和品种增 加;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②引起“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封建主衰 落,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
③开始殖民扩张。
思想:三次思 想解放运动
近 代
文 艺
新殖 世
航民 界
路扩 市
开张 场
辟
开
始
出
现
英美 国国 《 权 利年 法宪 案法 》
1787
法 国 文 宗启 共 艺 教蒙 和 复 改运 之 兴 革动 路
科: 技贝 产多 生芬 : 牛 顿 力 学
体
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1)时间: 14、15世纪(威尼斯、佛罗伦萨、尼德兰等地区较早)
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 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2)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
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 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和中国;非洲的咖啡传到欧 美,丰富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和饮食结构,甚至影响了人 口和环境,产生积极和消极两重影响。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 转变的历史。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还包 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文化的理性化、科学化、 大众化;社会的平等化、自由化、世俗化等
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 福利及其相关问题。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 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 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口与环境史等。
丝绸之路的历史
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促进了经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本文将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并探讨其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一、起源与发展丝绸之路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汉朝。
当时,汉武帝派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首次打通了中亚与西方的贸易通道。
这一举措引发了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形成了丝绸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扩展,并成为了跨越欧亚大陆的贸易网络。
沿途的贸易城市如长安、撒马尔罕和巴格达等,崛起为繁荣的商业中心。
二、交流与传播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易,更是一条文化、宗教和知识的桥梁。
在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上,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是文化的交流。
随着商人和旅人的往来,中亚、中东和欧洲的文化开始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也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科技的传播。
丝绸之路使得各国之间科技的传播更加便利。
中国的丝绸制作技术、造纸术和火药等科技,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了西方。
与此同时,西方的科技如天文学、医学和数学也通过这条贸易路线传入了中国。
三、经济与繁荣丝绸之路的存在促进了交易和经济的繁荣。
商人们通过这条贸易路线,将丝绸、香料、玉石、药材和其他奢侈品从东方带到西方,同时将黄金、银和宝石等贵重商品从西方带回东方。
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带动了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
商业城市如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在丝绸之路的带动下迅速崛起,成为了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中心。
这些城市的繁荣进一步拉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四、世界的变迁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个贸易通道,它对世界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丝绸之路促进了地理知识的增加。
商人和旅人们的往来,使人们对世界地理的了解逐渐扩大,激发了人们进一步的探索欲望。
其次,丝绸之路也影响了国际政治格局。
各国之间为了争夺丝绸之路的控制权,进行了多次战争和外交斗争。
丝绸之路成为了世界政治的重要焦点,对当时世界的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水陆交通的变迁教科书分析本课将水陆交通的变迁分为四个部分:“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和“交通与社会变迁”。
针对四个子目,“学习聚焦”栏目对四个部分的重点进行了一定的提示:“古代的道路铺设和运河开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航海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改进,让人们对海洋的探索从区域扩展到全球,全球航路得以建立。
”“两次工业革命催生了轮船、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交通的改进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梳理“学习聚焦”蕴含的有效信息,可以发现,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古代和近代两个历史时期的交通状况,纵向以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两个重大历史阶段为节点。
横向以道路铺设、运河开凿、海路的探索、交通工具的进步为视角,突出强调20世纪以前人类交通探索曾发生过的重大变化,即交通工具的发明和道路建设的开始是古代交通史上的第一次变化;新航路开辟后人类交通的空间范围由区域走向全球,工业革命推动人类交通运输方式走向现代化,是近代交通的两次重大进步。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对交通道路和交通工具等历史现象进行脉络式的梳理,抓住历史发展趋势。
第一个子目“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主要分两个部分,分别描述古代人工陆路的建设和运河的开凿。
陆路建设以古罗马和中国古代的道路建设举例说明,在辅助栏目“史料阅读”中介绍了秦朝道路建设的细节,为学生了解古代的陆路建设提供了一个窗口。
水路建设以某区域内的运河进行说明,列举了中国的灵渠、大运河,欧洲的米迪运河、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
尽管教科书对选用的案例大多没有详细的描述,但其选择角度和目的引人深思,为学生的探究学习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可能古代交通技术进步相对缓慢,加之篇幅受限,正文没有叙述交通工具,只能将其置于“历史纵横”栏目中。
第二个子目“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以新航路开辟为分水岭,分别介绍了区域内海路联系的探索和全球海路联系的建立与完善。
中国的丝绸之路历史
中国的丝绸之路历史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亚欧大陆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也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
它连接了中国的西部和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经济和技术的交流。
中国的丝绸之路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丝绸之路的起源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西安,东起长安(今中国陕西西安),至黎巴嫩的贝鲁特,全长约七千公里。
它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2年,当时中国汉朝的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贸易通道。
这一贸易通道随后引起了中国与西域、中亚、波斯、印度、罗马帝国等地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的发展也因此逐渐形成。
2. 丝绸之路的发展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经历了一段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中国以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远销西域和其他地区,同时也从这些地区进口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如黄金、宝石、香料和马匹等。
这种贸易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也为中国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然而,丝绸之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历史的变迁,丝绸之路往来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也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战。
例如,蒙古帝国的崛起和扩张对丝绸之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通过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除了经济贸易,丝绸之路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沿途各地的商人、学者、艺术家和宗教传教士的往来,加速了不同文化的交汇和融合。
例如,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逐渐融入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体系中。
同时,中国的文化、科技和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丝绸之路的衰落与复兴随着欧洲航海技术和交通工具的改进,特别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丝绸之路逐渐失去了其重要性。
欧洲通过海上贸易与亚洲进行直接交流,使得丝绸之路的贸易逐渐减少。
另外,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动荡也对丝绸之路的畅通形成了阻碍。
然而,21世纪的世界更加注重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经济合作和交流来复兴丝绸之路的精神。
瓦希之路名词解释
瓦希之路名词解释1. 什么是瓦希之路?瓦希之路(Silk Road),又称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西部和中亚地区进行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的重要商业道路网络。
它起源于汉朝时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和变迁,成为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
瓦希之路得名于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丝绸。
2. 瓦希之路的历史背景2.1 汉朝时期瓦希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8年左右的汉朝时期。
当时,中国汉朝的皇帝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与西方通商的道路。
这标志着瓦希之路的开端。
2.2 高昌国和车师国在瓦希之路上,中国与中亚地区有两个重要的城市国家:高昌国和车师国。
高昌国位于今天新疆地区,是一个富庶而强大的城市国家。
它通过瓦希之路与中国进行贸易,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车师国位于今天的塔里木盆地,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也是佛教的传播中心。
2.3 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的贸易瓦希之路也成为了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
罗马人渴望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奢侈品,而中国则需要罗马帝国的黄金和玛瑙等商品。
通过瓦希之路,两个伟大文明之间进行了频繁的商业交流。
3. 瓦希之路的主要特点3.1 跨越多个地理区域瓦希之路横跨亚洲大陆,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世界。
它从中国东部起始,经过中亚地区,穿越西亚到达地中海地区。
3.2 多样化的商品贸易瓦希之路上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商品贸易。
最著名的当然是中国出口的丝绸,但还有许多其他商品如茶叶、陶器、铁器、药材等。
同时,从西方也有很多商品进入中国,如黄金、珍珠、香料等。
3.3 文化交流与传播瓦希之路不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桥梁。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种文化元素也被带到了不同地区。
佛教就是通过瓦希之路传入中国的,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瓦希之路的影响4.1 经济发展瓦希之路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商人通过瓦希之路进行贸易,带来了财富和繁荣。
一些城市如敦煌、高昌、塔里木等就因为位于瓦希之路上而兴盛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世界的交通变迁史
班级:16外5 姓名:温峰学号:16050525
马车时代
开始阶段:在人类把车辆作为交通工具之前,城市公众出行以步行为主,或以骑牲畜、乘轿等代步。
货物转移多靠肩挑或利用简单的运送工具运输。
车辆出现后,马车很快成为城市交通工具的主体。
17世纪初,出租马车首先出现于伦敦与巴黎,成为最早的专门服务于
城市内的交通工具。
但是由于这种出租马车速度很慢而且价格昂贵,整个18世纪,绝大部分人在城市内依然以走路为主。
适应这种交通方式,18世纪开始扩张后的城市面积也都还
不大,大城市的平均半径不到5公里,基本在走路可达范围内。
公共马车在十九世纪末期出现于伦敦街头。
这是一种由几匹马共同拉动的大型厢式马车,车厢里有一条过道,过道两边是成排的座位,可以同时乘坐二三十个人。
公共马车有司机,有售票员,有固定的停靠站,价格低廉,方便快捷,它是后来公交车的前身。
在维多利亚时代,公共马车叫作Ominibus,现在英语里管公交车叫Bus就是从这个词演变过来的。
这种
马车迅速大受欢迎,同时,华丽的装饰和漂亮马儿的搭配也成为欧洲皇室酷爱的身份象征。
1831年,这种公共马车被引入到纽约,运营数量在1835年超过100辆。
费城、波士顿和巴尔的摩分别在1831年、1835年和1844年引入了类似服务。
发展阶段:马车数量增多,问题随之而来。
当时西方城市普遍没有交通规则,马车的数量显著增多,常常和行人乱成一团。
据统计,19世纪末的伦敦有30万匹马,年产马粪约10万吨,巴黎的交通因数量庞大的马车而彻底瘫痪。
1851年到1869年,时任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对巴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建设。
他在密集的旧市区征收土地,拆掉了巴黎三分之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代之以当时流行的石头大房,并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而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城市的林荫大道、音乐咖啡馆和商店成为巴黎现代性的地标。
衰败阶段:1904年,四轮马拉的驿车与蒸汽列车相争而终于失败,美国内华达州富庶
市镇士诺巴与高非尔之间最后的著名驿车停驶了。
马车的黄金时代从此宣告结束。
电车时代
有轨电车: 在1879年的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德国工程师西门子首次尝试使用电力带动轨道车辆。
从此之后,有轨电车从欧洲为起点,在全球普及。
在20世纪初,全球几乎每一个大都市都建有有轨电车。
这一时期,北京、香港、天津、上海等城市也先后开通有轨电车,日本和俄国则相继在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建设有轨电车。
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必须在一条固定的路轨上行驶,在交通拥挤的地方显得很不方便,1911年世界上第一辆无轨电车在英国开始运营。
这种车从车顶上的高架电线获得电力,轮
胎代替了路轨,比有轨电车行车灵活性大,很受人们欢迎。
与此同时,随着1863年第一条地下铁在伦敦被建造出来,因更少受到拥堵的困扰而更准时发展很快。
发达的地铁、路面电车和城际电车网络进一步导致了城市的扩张。
在马拉车以及缆车等方式作为交通工具时,交通对于城市布局影响不是很大,城市主要依据自然条件建立,并随着经济发展而表现出衰落或者昌盛。
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工具发展起来后,开始对于城市的结果产生影响,使得城市由原本比较疏散的结构向密集型转变,且以有轨电车站点为中心,以轨道作为扩散组要方向,按照远近呈现出扩散性。
随着汽车的崛起,电车很快退居二线,变得极为少见了。
怀旧的人们建起了一个个的博物馆。
私家车时代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在曼海姆制成了的一辆汽车,并与1886年1月29日首先取得了汽车发明的专利,由此标志着汽车的诞生。
特别是福特流水线生产模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汽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轿车、摩托车、自行车为工具的私人交通得到迅速发展。
它方便了人们出行,机动灵活,行止随意,可以“从门到门”。
因为汽车的迅速增长,城市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市中心出现了严重的道路和停车拥堵问题。
原因在于这些自用交通工具载量小,运送效率低,道路利用率不高。
于是,在现代大城市中,快速有轨电车、地下铁道等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
总结:从依靠双腿到如今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人类的出行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相信未来还会有许多新型的交通工具出现。
从马车时代,电车时代发展到私家车时代只是人类交通变迁史的一部分缩影。
从中我们可以看见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发展,科技的飞跃以及人类无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