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

合集下载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相关内容。

教材从夏朝的建立开始,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诞生,以及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发展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到了国家的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具体过程,以及国家的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过程,掌握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国家产生与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过程,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内涵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家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国家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国家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过程。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掌握早期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分析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运用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早期国家的发展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人类社会的演变和阶级的出现国家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矛盾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职能2. 第二节:早期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早期国家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早期国家的文明成就和文化交流3. 第三节: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意义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国家制度的创新早期国家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比较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早期国家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国家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四、教学资源1. 历史书籍和文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帮助学生了解早期国家的发展历程。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和图片,生动展示早期国家的生活场景。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和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评价学生对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内容4. 第四节: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早期国家希腊城邦的兴起和雅典民主制度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建立与发展希腊罗马文化与法律制度的特点5. 第五节:中世纪欧洲的国家形成与发展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分裂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国家的权力结构欧洲各国民族国家的兴起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早期国家以及中世纪欧洲的国家形成与发展。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发展交替的脉络教学难点: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取胜的原因。

教学方法:三段式教学模式课型:新授教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多媒体投放出上节课的知识提问,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回答:1、黄帝有哪些突出贡献?2、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是谁?3、什么是禅让制?(针对回答出来的学生老师应该及时表扬,没回答出的学生要多鼓励)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导言: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相传,那么,到禹老时会不会也通过禅让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呢?夏朝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会出现哪些朝代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共同学习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板书)三、学习目标多媒体投放简化版的知识目标:1、识记夏朝、商朝、西周兴亡的历史基础知识。

2、探究“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胜的原因。

3、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由一名学生起立阅读,全体同学认真听,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自主学习时间:5分钟任务: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划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并完成表格:五、合作探究5分钟之后,老师提问多名学生起立回答表格。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共包括五个课时,主要介绍了早期国家的起源、早期社会的变革以及早期国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 2. 掌握早期国家的特征和产生的条件; 3. 了解早期国家社会的结构和变革; 4. 理解早期国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5.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早期国家的特征和产生的条件; 2. 理解早期国家社会的结构和变革; 3. 理解早期国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1. 第一课时: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本课时主要介绍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包括氏族部落社会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增长导致的社会需求等,让学生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基本条件。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 通过图片和文字讲解,介绍氏族部落社会的特点; - 分析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早期国家产生的影响; - 讲解人口增长导致的社会需求,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 - 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时的主要内容。

2. 第二课时:早期国家的特征本课时主要介绍早期国家的特征,包括政治权力的形成、国家领土的固定、社会等级的出现等,让学生对早期国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 通过示意图和文字,介绍早期国家政治权力的形成过程; - 讲解早期国家领土的固定和扩张,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 - 分析社会等级的出现与早期国家的关系,并进行深入讨论; - 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早期国家的特征。

3. 第三课时:早期社会的变革本课时主要介绍早期社会的变革,包括部落联盟和奴隶制国家的产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让学生了解早期社会的动态变化。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家天下”局面
禹死后,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
2、夏朝设置的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
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
目的
分封的内容
分封的对象
诸侯的义务
分封的作用
合作探究一:阅读教材并思考: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C.450年554年275年D.470年550年275年
【课堂小结】
夏、商、西周三字经
禹传子,家天下。四百载,终于桀。
汤伐桀,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其余内容。
【当堂达标】
快速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当堂达标练习,检测本科学习效果。
【课后反思】
编写人:审核人:年月日
武威第二十三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备课组:历史组
课题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授课年级

周次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 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下列内容,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舜传位给禹B.禹传位给伯益C.禹传子,家天下D.汤战胜桀
4.“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表。目前我们的课本即采用了这一成果。据此,请你推算一下,夏商周三代各自统治的时间为()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3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二、商汤灭夏
1、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2、建立者:汤(商汤重视人才(伊尹),励精图 治,发展农手工商业,商朝强大起来)
3、都城:亳 约前1300年盘庚迁殷
商朝又叫作殷朝
4、最后一个王:商纣王(对外征战、修筑繁 华宫殿、繁重赋税、酷刑、残 害人民) ——历史上有名的暴24 君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
铜爵(jué)·盛酒器
镶嵌十字纹方钺(yuè)·兵器
陶盉(hé)·温酒器
陶鼎(dǐng)·煮肉器 9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铜爵 ·盛酒器
陶鼎·煮肉器
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建立军队,制定 刑法,设置监狱,出现了镇压人民的刑罚;统治者筑城 郭以保护自己。标志着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产生了10 。
精图治,使商朝强大起来。
商 汤
18
盘庚迁殷:
盘庚以后, 商朝统治区域不 断扩展,成为当 时的世界大国。
19
渭河上游
辽河
商 朝

是 当 时

界 大海 上



的 国


长江流域

20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
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
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5、贵族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8
西周的 分封制内容: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西周等级示意图
39
问题思考 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1、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2、稳定政局; 3、扩大统治范围。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相关内容,包括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以及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夏商周的传说和部分历史事实。

但学生对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历史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了解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了解国家发展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

2.教学难点: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及其与原始社会的关系,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early state 的产生和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夏商周的更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早期国家的发展过程。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PPT课件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PPT课件

01 学科知识体系
02 课程知识体系
03 教学知识体系
[ 教学设计 ]
二、商承夏社 见早期国家的发展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商朝建立的基本信息,结合历史地图介绍
01 学科知识体系
02 课程知识体系
[ 学科素养 ]
时空
正确的价值判断
观念
历史价 值观
史料 实证
合理的历史解释
历史
历史
解释
理解
03 教学知识体系
历史地图、年代尺 可信的历史资料
科学的历史理解
01 学科知识体系
02 课程知识体系
03 教学知识体系
[ 教学目标 ]
➢通过阅读教材和了解二里头遗址文化遗存,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通过识读夏商周时期的形势图,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学生分组活动,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通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知道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感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自主学习 设计思维导图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以“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发展”为核心关键词,呈现本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解读自己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关键词:夏商周。
01 学科知识体系
02 课程知识体系
Hale Waihona Puke 03 教学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 ]
一、大禹建夏 证早期国家的产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夏朝建立的基本信息,并结合“国家” 的构成要素,分析夏朝为中国的早期国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其文 明发展的进程从未间断。
01 学科知识体系
02 课程知识体系
03 教学知识体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与分析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一单元,涉及到《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打开历史的大门,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1.2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历史课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对历史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材料进行引导。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掌握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2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文字和口头表述的方式,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珍惜和关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早期国家的产生过程;3.早期国家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概括出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步骤二:介绍早期国家的定义与特征(约15分钟)•讲解早期国家的基本定义,即具有独立政权、固定边界、专门机构和一定人口的社会组织;•介绍早期国家的特征,如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贸易的兴盛等。

步骤三:阐述早期国家的产生过程(约20分钟)•解释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包括资源分配的问题、人口的增长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分析早期国家的产生过程,如城邦制的形成、王国国家的建立等。

步骤四:讲解早期国家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约15分钟)•研究早期国家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如社会秩序的建立、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承;•探讨早期国家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如战争、剥削等。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2)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发展和特点;(3)认识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了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早期国家发展的内在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3)引导学生认识到早期国家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发展和特点;(3)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内在规律;(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分析;(3)早期国家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2)提问:早期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产生有哪些条件和背景?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2)分组讨论,分析早期国家产生的内在规律。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探讨,比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发展和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早期国家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2)举例说明早期国家发展对后世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条件和特点,以及早期国家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课堂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理解;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历史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设计

历史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历史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与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历史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1) 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与原因。

(2)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3) 早期国家的经济发展。

(4) 早期国家的文化特点。

(5) 早期国家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早期国家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早期国家的发展趋势。

4.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挂图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早期国家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早期国家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早期国家的发展趋势。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6.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二、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与原因1. 讲解农业革命的背景与原因,强调其对早期国家产生的重要性。

2. 分析土地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形成过程,解释其对国家产生的影响。

3. 讲解国家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让学生了解国家产生的多方面原因。

三、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1. 介绍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类型,如君主制、贵族制等。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3. 讲解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政治制度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四、早期国家的经济发展1. 讲解农业经济的特点和早期国家的农业生产方式。

2. 分析手工业和商业在早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 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 家》 说课稿

《中 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 家》 说课稿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 1 课的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史的开端,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

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脉络,认识到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为后续学习中国古代史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历史信息。

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和复杂,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讲解。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历史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充满好奇,但对于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的解读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2)掌握从部落到国家的演变过程,理解夏朝建立的意义。

(3)了解商和西周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的分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

1、教学重点(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和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

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

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其次,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4、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夏朝的建立2、商朝后期都城3、分封制2、难点:1、夏朝建立的标志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3、分封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禅让”制,从首领更替的形式切入新课。

(二)讲授教学: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1、演示课件: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生认真听,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2、翻书引导生浏览全文,讨论以下问题: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夏朝的历史地位设问: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现在禹成了国王,他的王位由谁来继承?还是通过民主选举吗?那现在又实行什么制度呢?你能说说与禅让制的区别吗?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灭亡。

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并根据小字内容你能说出他的暴行吗?(在生说到引酒作乐时,课件演示:夏朝的青铜器酒杯)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二、夏商更替——鸣条之战生爱憎分明地回答:“推翻他。

”生踊跃讲述,积极争取机会。

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说课人:七年级历史组房程伟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容。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后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个重点章节,对奴隶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知识衔接上看,有继承性。

同时本课又与下一节内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密切关联,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

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二、说学情1、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动,但知识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材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知道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了解早期国家发展的情况,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学生对于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知道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了解早期国家发展的情况,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早期国家产生的艰辛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过程、发展以及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与过程的内在联系,早期国家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古代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国家,国家的起源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课标要求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二)子目安排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
重点: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三)教学建议
1.本课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的建立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之所以成为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因之一。

因此本课教学宜从“文明”角度立意,说明国家的建立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本课强调的是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而不是强调阶级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把握好对阶级关系讲述的度。

本课教材有两处提到“阶级分化”,两处提到“奴隶”一词,均未详述。

对“奴隶”这一名词,只在注释中作了说明。

因此本课强调的是政治文明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发展,而不是阶级之间的关系。

3.关于分封制,可通过了解分封的目的、分封制的具体内容、示意图、地图等,加强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以突破难点。

同时,本课“课标”强调的是分封制的作用,因此宜多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西周的分封制在当时的统治管理达到了一定水平,疆域规模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

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从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过渡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动,但知识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材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同时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夏朝建立和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讲授新课】导入新课:“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课_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_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课_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_新人教版

专业.专注专注. 学习参考学习参考 .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以及世袭制、分封制的建立情况。

(2)通过学生的阅读和分组讨论,理解更替的规律,感悟朝代兴衰的原因以及重大制度建立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时间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讨论、讲述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夏、商、西周的兴亡充分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作为后来者应吸取经验及教训,从中汲取营养,真正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2)通过学习早期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了解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社会制度的变革也促进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彼此之间是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反映了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历史的渐进发展过程,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夏、商、西周是我国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也开始了以世袭继承王位为特征的“家天下”。

从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可知,夏都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它反映了夏朝统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但最终,桀的残暴统治引起民众的反抗,被商汤所灭。

汤建立了商朝。

商朝通过设置监狱、制定酷刑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以巩固统治,但纣的残暴统治也同样激起人民反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
说课人:七年级历史组房程伟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容。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后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个重点章节,对奴隶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知识衔接上看,有继承性。

同时本课又与下一节内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密切关联,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

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二、说学情
1、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动,但知识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材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

其一是夏朝的建立。

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

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

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它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
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

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

五、说教法
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问题教学法,设置了若干个小问题,以图说文,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并且还采用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导学,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生动形象直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校兴趣,提高良好的课堂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及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图片,并配以音乐,由同学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导入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讲授新课:
第一框: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首先请同学观看多媒体屏幕上《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为学生设疑:这些历史资料说明了什么?(夏朝已是早期国家了),并由此让学生总结出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
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请同学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介绍末代暴君夏桀,首先多媒体展示《夏桀把人当坐骑》插图,引起学生注意,然后阅读教材,请同学讨论:夏桀比得上禹吗?表现在哪里?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能体会到夏朝的灭亡,并由此引出本节第二个内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第二、三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对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讲述;(1)、提出问题:商汤为什么能灭夏?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记忆夏的灭亡和商的建立。

(2)、指导学生讨论:后世为什么把商朝又称为殷朝?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引出商王盘庚迁都的内容。

在讨论中加深印象。

(3)、多媒体展示《商都城示意图》,请同学指出商的统治区域,设问这样的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过渡到暴君商纣。

请同学讲述纣王的残暴,给商的灭亡打下伏笔。

(4)、请同学表演“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并引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佳话,在表演中使同学了解文王求贤若渴重用人才的品德。

文王的做法为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过渡到牧野之战(5)、多媒体展示《牧野之战示意图》,请同学描述当时战争的景况,得出牧野之战导致商灭亡西周建立。

(6)、最后请同学分组讨论教材23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原因,加深印象。

并设问西周建立后怎样才能巩固统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

第四框《西周的分封制》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所以,我采用提问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取什
么办法控制?(内容)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请同学自由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回答,各组可以互相辩论,在辩论中掌握知识,并且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问题解决之后,多媒体展示西周等级示意图,让学生到电脑前标出每一等级的名称。

最后由学生讲述“道路以目”的故事,并表演“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总结出昏君误国的教训。

(三)、课堂小结。

利用歌谣来小结。

(四)、巩固练习。

针对本课的内容和特点,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请同学制作一个夏商西周的大事年表,可以自己设计,并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