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课内文言文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上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上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上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上下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一部分,是对古代文言文作品进行学习和理解。

以下是高中语文必修上下文言文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归纳:
1. 诗词鉴赏: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艺术特点等,包括韵律、对仗、比喻、夸张、排比、假设等修辞手法。

2. 古文阅读:理解古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包括记叙、描写、议论、说理等篇章结构,以及褒贬、赞美、讽刺等修辞手法。

3. 古代文学作品分析: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理解作品背后隐藏的思想、价值观以及历史背景。

4. 历史与文学关系: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文言文,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古代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人物故事等。

5. 文言文翻译:学习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文言文中的句法结构、词语义项、文化内涵等。

6. 古籍导读:阅读和理解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学习古代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7. 史料鉴赏:通过读史笔记、编年史等文言文史料,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人物的思想行为,培养对古代历史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8. 修辞手法学习:学习古代修辞手法的运用,如联、比、夸、讽、排比、倒装等,理解修辞手法对于表达效果的影响。

总之,高中语文必修上下文言文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诗词鉴赏、古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分析、历史与文学关系、文言文翻译、古籍导读、史料鉴赏和修辞手法学习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言文作品,提高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水平。

优品课件之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易用错实词100例)

优品课件之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易用错实词100例)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易用错实词100例)2017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易用错实词100例)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苏教版必修5)

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苏教版必修5)

同“网”法网 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财 明白 审矣,曷足怪乎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逐渐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慎重 大概 是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被 对于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遗憾 显露、流传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赞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同“抵” 抒发愤懑
《报任安书》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怨恨、抱怨 指对方 希望 责备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本来 固主上所戏弄 像乐师、倡优那样 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 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 只是 终于 耳
平素 立身处世 素所自树立使然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本来 因为 追求 见狱吏则头枪地 同“抢”撞击 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曷足贵乎! 何,哪里 尊重
《渔父》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脸色 形体容貌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逍遥游》 记载 《齐谐》者,志怪者也 这 之二虫又何知? 同“辨”,分辨,分别 此小大之辩也 到哪里(宾前) 彼且奚适也?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到 吃饱的样子 何,什么 彼且恶乎待哉?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 同“陲”,边际
报告申诉
《项脊轩志》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回头看
放置
稍微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挡住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比去,以手阖门 顷之,持一象笏至 后五年,吾妻来归 某所,而母立于兹
美 等到 音节助词 女子出嫁 你的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已而、不久 总共 等到 设置、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 对待 先妣抚之甚厚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 经过、到……来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像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 总共 大概 者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规制、格局 其制稍异于前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5 阿房宫赋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5 阿房宫赋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一、诵读全文,用“/”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六王毕.①( )四海一.②( )蜀山兀.③( )阿房出覆压..④( )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⑤( )而西折直走.⑥( )咸阳二川溶溶..⑦( )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⑧(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⑨( )斗角..⑩( )盘盘..⑪( )焉囷囷⑫( )焉蜂房水涡矗.⑬( )不知其几千万落.⑭(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⑮( )道行空不霁.⑯( )何虹高低冥迷..⑰(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⑱(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⑲( )不齐(第2段)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①( )来于秦朝歌.②( )夜弦.③( )为秦宫人明星荧荧..④(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⑤( )梳晓鬟.⑥( )也渭流涨腻..⑦(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⑧( )远听杳.⑨( )不知其所之.⑩( )也一肌一容尽态.⑪( )极妍.⑫( )缦立..⑬( )远视而望幸.⑭( )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⑮( )韩魏之经营..⑯( )齐楚之精英..⑰( )几世几年剽.⑱( )掠其人倚叠..⑲( )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⑳( )铛玉.○21( )石金.○22( )块珠.○23( )砾弃掷逦迤..○24(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第3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①( )纷奢..②( )人亦念其家奈何取.③( )之尽锱铢..④(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⑤( )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⑥( )多于九土..⑦( )之城郭管弦..⑧( )呕哑..⑨( )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⑩( )戍卒叫函谷举.⑪( )楚人一炬可怜..⑫( )焦土..⑬( ) (第4段)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①(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②( )六国各爱.③( )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④( )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⑤()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答案(1)断句略。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 第1课时 《论语》十二章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 第1课时 《论语》十二章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解读] 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 时间,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就会全部掌握了。” 春秋时期,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 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孔子读来读去,把 编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读书并不只是一个看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温习,需要专注。我 们对待学习也应有同样的态度,把学过的知识时常温习,烂熟于心,并在此 基础上有新的发现。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 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 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缛节而 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 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迷失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 是真正的君子。
诵读鉴赏
[原文]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鉴赏] 谆谆教诲,劝勉有加。首联先叙弟侄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 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 表。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 合,我们可以想象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弟侄的劝 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 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诗中没有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 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人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 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杜荀鹤诗作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报任安书》(高三复习教案)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报任安书》(高三复习教案)

必修五文言文:《报任安书》(教案)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执笔:钱国雷【复习目标】:1、梳理复习本文重点文言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及重要文言语句的翻译。

2、掌握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方法,把握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规律,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复习过程】:一、预习要求明确复习目标;熟读并背诵课文;把下列重要字词句在文中用红笔划出,并熟记,准备检测。

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一)文言虚词1.以(1)及以至是词性:副词解释:通“已”,已经(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词性:介词解释:因为(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词性:连词解释:相当于“而”,来(4)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词性:连词解释:因为(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词性:连词解释:相当于“而”,表承接(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词性:连词解释:因而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词性:动词解释:写成(2)季布为朱家钳奴词性:动词解释:做(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词性:动词解释:当作(4)然此可为智者道词性:介词解释:向、对(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词性:介词解释:因为(6)重为乡党所笑词性:介词解释:被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词性:连词解释: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词性:副词解释:暂且、姑且(3)且西伯,伯也词性:连词解释:况且(4)且负下未易居词性:连词解释:而且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词性:介词解释:比(2)幽于圜墙之中词性:介词解释: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词性:介词解释: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词性:介词解释:对于(5)无益于俗词性:介词解释:对5.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词性:副词解释: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词性:副词解释:才(3)然后是非乃定词性:副词解释:才(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词性:动词解释:是6.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词性:代词解释: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词性:连词解释:然而(3)阙然久不报词性:形容词解释:的样子(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及以至是“以”通“已”解释:已经(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解释:剃掉(3)被垂楚受辱“垂”通“棰”解释:杖,此指杖打(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解释:磨灭、埋没(5)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解释:触碰、撞击(6)其次体受辱“诎”通“屈”解释:弯曲(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解释:都(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解释:散失(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解释:债务,此指“惩罚”(10)及罪至罔加“罔”通“网”解释:法网(11)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表明2.古今异义词(1)所谓强颜耳古义:厚颜无耻今义:勉强装出笑容(2)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3)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4)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5)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6)南面称孤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落入,沉没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8)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内心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3.词类活用①名词的活用。

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5-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5-固定句式

第五部分固定句式1、“况······欤?”,“况······乎?”表示进一层的意思。

可译为“何况······呢?”。

例:(1)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译: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 《五人墓碑记》例:(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就是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也会感到羞耻,何况是将相呢!例:(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是大国呢2、“……孰与……?”可译为“与…..比,谁(哪个)……?例:(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译; 沛公问:“你跟项伯,谁大谁小?”《鸿门宴》3、“无乃……与?”“无乃……乎?”表示推测或反问语气。

可译为“恐怕”“莫非”“不是”等。

例:(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译: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了吧?”《季氏将伐颛臾》例:(2)无乃与仆之私心刺谬乎? 译:这恐怕和我的内心相违背了吧?《报任安书》“无乃…..乎(与)”表示估计,揣测,常带有感叹或反诘的语气,可译为“恐怕”“只怕”“莫不是”等。

例(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译: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年》使军队劳苦困顿去袭击远方的国家,这是我没有听说过的。

军队劳顿,力量耗尽,远方国家的君主对我们又有防备,这恐怕不行吧。

4、“何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为什么……呢?”例:(1)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鲁国的臣属啊。

为什么要攻打它呢?5、“何异于…..”相当于“跟……有什么不同呢(吗)?”表示反问的语气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课内文言文 必修5(2) (含阿房宫赋) 单篇梳理7 课文5 阿房宫赋

课内文言文 必修5(2) (含阿房宫赋) 单篇梳理7 课文5 阿房宫赋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走”“复”“幸”“族”“怜”五字及次常用字“取”。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一、基础夯实(第1段)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毕( ) ②兀( ) ③覆压( ) ④隔离( ) ⑤构( ) ⑥走( ) ⑦缦( ) ⑧回( ) ⑨抱( ) ⑩钩心( ) ⑪斗角( ) ⑫霁( ) ⑬冥迷( )答案 ①完了,指为秦国所灭 ②山高而上平。

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 ③覆盖 ④遮蔽 ⑤架房建屋 ⑥趋向 ⑦萦绕 ⑧曲折 ⑨随 ⑩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 ⑪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⑫雨后转晴 ⑬分辨不清 2.理解性默写①文章开篇运用夸张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气势。

②文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④文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

⑤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下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下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16题;共169分)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恩施好处)。

”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构筑壁垒)垓下B.持短兵(军队)接战C.纵江东父兄怜(同情)而王我D.有美人名虞,常幸(被宠幸)从(2)对下面句中的省略部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B.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C.不忍杀之,以(之)赐公D.马童面之,指(于)王翳曰(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上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B.项羽的军队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幕“霸王别姬”的悲剧。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四川人教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归去来兮辞并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3.悦亲戚之情话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4.问征夫以前路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5.既窈窕以寻壑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赵王畏秦,欲毋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 3.引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而不发(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4.将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信将疑(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绝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绝不相干( )6.辞归去来兮辞( )辞不赴命( )停数日,辞去( )动以朝廷为辞( )7.而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4.眄庭柯以怡颜( )5.悦亲戚之情话( )6.乐琴书以消忧( )7.倚南窗以寄傲(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必修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题及答案

必修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题及答案

必修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题及答案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让)心为形(身体)役(奴役),奚(为什么)惆怅(失意)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认识到今天回家是正确的,昨天做官是错误的)。

舟遥遥以轻飏(飞扬、轻快),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

乃(于是)瞻衡宇,载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院子里的小路)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随便看看)庭柯以怡(使……愉快)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靠着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

园日涉(走)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拄着)扶老以流憩,时矫(抬)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有洞穴的山),鸟倦飞而知还。

景(日光)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徘徊)。

归去来兮,请息(断绝)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不合),复驾言(助词,无意义)兮焉求?悦亲戚(亲戚和朋友)之情话,乐(以……为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或命巾车,或棹(用桨划)孤舟。

既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相当于“而”,表修饰)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已矣乎!寓(寄托)形宇内复几时!曷(为什么)不委(顺从)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欲何之(到……去)?富贵非吾愿,帝乡(仙境)不可期(期望)。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除草)耔(培苗)。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以……为襟)三江而带(以……带)五湖,控蛮荆而引(连接)瓯越。

物华天宝(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下榻)陈蕃之榻。

必修1-5文言文课内同步检测及重点句子翻译(附答案)

必修1-5文言文课内同步检测及重点句子翻译(附答案)

必修1-5文言文课内同步检测及重点句子翻译(附答案)必修1-5课内文言文同步训练及重要句子翻译(附答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Chuì)而出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a) 失其所与(yǔ)D.①若不阙(ju?)秦,将焉取之? ②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C.共(供给)其乏困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 唯君图之 /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马之千里者B. 是寡人之过也C. 邻之厚,君之薄也D. 何陋之有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3、夜缒..而出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5、焉.用亡.郑以陪.邻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7、吾其.还也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10邻之.厚,君之.薄也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2、既东..,若不阙.秦..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3、夫.晋,何厌之.有1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荆轲刺秦王》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3 逍遥游

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3 逍遥游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②()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③()则将徙.④()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⑤()怪.⑥()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⑦()扶摇..⑧()而上者九万里去.⑨()以.⑩()六月息.⑪()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⑫()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⑬()也不厚则其负.⑭()大舟也无力覆.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⑯()杯焉则胶.⑰()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⑱()在下矣而后乃今培.⑲()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21()蜩与学鸠笑之..⑳()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曰我决.○22()起而飞抢.○23()榆枋而止时则.○24()不至而控.○25()于地而已矣奚以之.○26()九万里而南为适.○27()莽苍..○28()者三餐而反.○29()腹犹果然..○30()适百里者宿.○31()舂.○32()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33()二虫又何知(第2段)小知.①()不及.②()大知,小年.③()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④()朔.⑤(),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⑥()特.⑦()闻.⑧(),众人匹.⑨()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⑩()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⑪()数千里,未有知其修.⑫()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⑬()而上者九万里,绝.⑭()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文言文总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文言文总结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方〉中医医生。

4.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①不照顾;②不考虑,不顾忌。

5.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左右的侍卫人员。

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用在数字后面,表概数,跟“上下”相同。

6.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

7.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同意。

今义:故意。

五、探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如今去了而不能返回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应为“知其事者宾客”。

)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3.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句,应为“侍殿上者群臣”。

)译文:侍奉在大殿上的群臣。

4.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庭拜送”。

)译文:燕王亲自在廷堂上拜送。

5.使毕使于前。

(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应为“使(之)于前毕使”。

)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6.秦王购之金千斤。

(状语后置和省略句,应为“(以)金千斤购之”。

) 译文:秦王用千斤金的赏格购取他的头。

7.皆为戮没。

(被动句,“为”表被动。

)译文: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8.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见”表被动。

)译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六、名句默写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

)译文:在早上进谏而在晚上即被贬黜。

2.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状语后置句,应为“以蕙替余,以揽茝申之”。

)译文: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3.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吾其亦已兮”。

)译文:不了解我也就罢了。

4.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句,应为“岌岌冠”“陆离佩”。

第5课《大学之道》课后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课《大学之道》课后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凡.有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C.若火之始然D.与越人水战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止.而后有定止:终止。

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D.凡.有四端而自谓不能者凡:所有。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南宋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春秋》并称为“四书”。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高中语文必修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4.归去来兮辞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5(1) 点线整合6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5(1) 点线整合6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归”“见”“恨”三字及重点虚词“且”。

2.掌握形容词活用现象的特点及规律。

3.掌握文句翻译中邻字推义、对文推义的方法。

4.掌握文言文省略句的特点及规律。

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生生所资(维持生活)都督阎公之雅望..(美好的声望)眷然有归欤之情(留恋的样子)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恨晨光之熹微..(天色微明)家君作宰.(宰相)问征夫..以前路(出征的将士)访风景于崇阿..(高大的山陵)策扶老..以流憩(拐杖)闾阎扑地..(遍地,满地)曷不委心..任去留(随心)北海虽赊.(远)答案D解析A项眷然:思念的样子。

B项宰:县令。

C项征夫:行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寓形宇内复几时(寄托身体)舍簪笏于百龄..(高龄)将有事于西畴.(田地)岂效.穷途之哭(效法,模仿)景翳翳以将入(日光)所赖君子见机.(预兆)时矫首..而遐观(抬头)酌贪泉而觉爽.(清爽)引壶觞以自酌(举,拿)..(海隅,指齐鲁一带临海的地方).荒(接近).(乖违,不顺)答案A解析A项百龄,一生。

3.在下列句子中,选出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

(1)()A.于是怅然慷慨..B.尝从人事..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答案C解析C项“休假”的古今义相同。

A项古义:感叹。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

B项古义:做官。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D项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2)()A.访风景..于崇阿B.俨骖于上路..C.既窈窕..以寻壑D.悦亲戚之情话..答案A解析A项“风景”的古今义相同。

B项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上轨道。

C项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D项古义:知心话。

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3)第19课报任安书(节选)110

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3)第19课报任安书(节选)110

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3)第19课报任安书(节选)测试题 2019.9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

分、、、、五个部分,共篇。

《史记》被鲁迅称之为“”。

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厚的爱憎感情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之中。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曩者囹圄倜傥缧绁强颜将相愠色桎梏剌谬绛侯魏其以头枪地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或重于太山2.其次诎体受辱3.其次剔毛发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5.见狱吏则头枪地6.及以至是7.及罪至罔加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0.思垂空文以自见11.网络天下放失旧闻12.则仆偿前世之责1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4,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1.若望仆不相师2.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3.用之所趋异也4.积威约之渐5.而文采不表于后也6.下至于兹7.若有所亡8.稽其成败兴坏之纪9.亦以究天人之际10.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1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2.恨私心有所不尽5,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关木索、被箠楚受辱2.其次剔毛发3.见狱吏则头枪地4.及罪至罔加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8.则仆偿前辱之责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 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7,说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太上不辱先2.衣赭衣3.通其狂惑4.倡优畜之5.流俗之所轻也6.曷足贵乎?8,指出下列句式属古汉语哪一种特殊句式1.西伯,伯也。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

高中语文必修1-5课内文言文注解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课内文言文注解汇总

1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因为贰:从属二主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犹:尚且4.许之(答应了这件事) 许:答应5.郑既知亡矣既:已经6.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这里用作动词7.焉用亡郑以倍邻焉:何用:介词,表原因倍:增加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9.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10.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11.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许:答应给予济:渡河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弱13.唯君图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15.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敝:损害16.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17.以乱易整易:代替18.吾其还也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2 《荆轲刺秦王》1.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谒:请4.秦王购之千金购:重金征求5.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7.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8.秦王必喜而善鉴臣善:好好地9.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把:握,抓住揕:刺10.燕国见陵之耻见:被陵:侵犯、欺侮11.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1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13.以试人,血濡缕濡:浸湿,沾湿14.人不敢忤视忤:逆15.往而不反,竖子也竖子:对人的蔑称16.入不测之强秦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18.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19.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比:并、列给:供21.唯大王命之唯:“希望”的意思22.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两手捧着23.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谅解24.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25.自引而起,绝袖引:指身子向上起26.剑长,操其室室:指剑鞘2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2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29.不得持尺兵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3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31.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柯提:掷击32.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废:倒下引:举起33.被八创被:受创:伤34.箕踞以骂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35.欲以生劫之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3 《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为:介词,替、给2.素善留侯张良素:一向,向来善:友善、交好3.为之奈何:怎样对付这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七中高2015级课内文言文复习(抒情类文本)2班级:姓名:说明:本练习的课文来自《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候:①僮仆欢迎,稚子候.门②朝夕遣人候.问武③过时不候.2.寻:①寻.遣丞请还②既窈窕以寻.壑③飞入寻常..百姓家3.资:①生生所资.,未见其术②持千斤之资.币物③天资.聪慧④论资.排辈4.既: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③及其所之既.倦④语未既.,有老氓笑于旁⑤轲既.取图奉之5.审:①审.容膝之易安②博学之,审.问之③审.时度势6.追:①知来者之可追.②追.亡逐北③抚今追.昔④背绳墨以追.曲兮7.策:①策.扶老以流憩②因遗策.③均之二策.④振长策.而御宇内8.息:①请息.交以绝游②生物以息.相吹也③武气绝,半日复息.④长太息.以掩涕兮⑤请息.交以绝遊⑥晚有儿息.9.矫:①时矫.首而遐观②矫.枉过正③矫.王命以杀之10.聊:①聊.乘化以归尽②民不聊.生三、文意理解: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归田的生活乐趣?请简要概括。

5 滕王阁序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襜..(),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 )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即:①即.冈峦之体势②来即.我谋③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⑤项伯即.入见沛公⑥昭帝即位..2.穷:①穷.且益坚②羡长江之无穷.③穷.睇眄于中天④穷.则独善其身⑤穷.乡僻壤⑥岂效穷.途之哭3.雅: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②都督阎公之雅.望③雅.俗共赏4.区:①路出名区.②然秦以区区..之地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彩彻区.明5.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兴尽.悲来③尽.心焉耳矣④尽.善尽美⑤不出,火且尽.6.怀: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②敢竭鄙怀.,恭疏短引③怀.帝阍而不见④怀.柔政策⑤怀.其璧,从径道亡⑥怀.良辰以孤往三、文意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怎样思想感情,请以文章的行文顺序概括之。

6.逍遥游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辩:①此小大之辩.也②而御六气之辩.③辩.乎荣辱之境2.志:①《齐谐》者,志.怪者也②不坠青云之志.③舅夺母志.④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比:①行比.一乡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比.诸侯之列④比.肩接踵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4.待:①犹有所待.者也②虚心欲相待.③赵亦盛设兵以待.秦④以待.大王来5.匹:①众人匹.之,不亦悲夫②三日断五匹.③匹马..戍戎州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6.特: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②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③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④况臣孤苦,特.为尤甚7.劝: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②劝.学③劝.君更进一杯酒8.恶:①彼且恶.乎待哉②尝问天下所疾恶.③廉君宣恶.言三、文意理解:最后一段列举了哪几种不同境界的人,有何作用?7 陈情表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