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

合集下载

社会学研究中的性别与社会性别角色

社会学研究中的性别与社会性别角色

社会学研究中的性别与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学研究中,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它们涉及到性别在社会中的构建和表达,以及个体如何在社会中扮演特定的性别角色。

本文将探讨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影响。

一、性别的社会构建1. 性别的概念性别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同于生理上的性别,而是指社会对个体的性别特征和角色的构建与界定。

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期待和角色,形成了性别二元论的观念。

2. 社会性别的形成社会性别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个体通过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机构和社会交往中学习到了关于性别的行为规范和性别角色。

这些规范和角色塑造了人们对性别的认同和表达方式。

二、性别对社会的影响1. 性别与社会地位性别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机会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上,男性在社会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力,而女性则受到性别歧视和限制。

这种性别不平等和角色刻板印象对社会的发展和公平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性别与社会关系性别也对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工作场所、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中担任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与性别相关,也会影响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方式。

三、性别的研究方法1. 性别的定性研究社会学研究中经常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来探索性别与社会性别角色的相关问题。

这些方法包括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在社会中的表达和影响。

2. 性别的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方法也在性别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研究者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来研究性别在群体层面上的差异和变化。

四、性别与社会变革1. 性别与现代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性别角色和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参与等领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社会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也得到了挑战和改变。

2. 性别与社会运动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的研究对社会运动和性别平等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性别不平等的认识和反思,鼓励人们参与到争取性别平等的行动中,以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

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

三、两性的心理差异

男女两性在心理上是否存在差异?学界对 此始终存在争议。现有的一些研究指出了 两性在认知方面的种种不同,但事实上人 的心理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女性 学的学者认为,心理差异是一种男女两性 介于生理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说 是性别社会化的结果 。
第二节 社会性别角色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社会劳动领域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社会差 异的表现
表现之一是,社会劳动领域存在着明显的 性别隔离。 表现之二是,社会劳动领域中存在着明显 的性别等级秩序。 表现之三是,性别隔离导致两性收入差距。

A、美国和中国有关男性的刻板印象
美国:攻击的,独立的,非情绪性的支配的, 理解记忆能力,成就动机,冲动性,思维清晰度, 适应环境能力,领导才能,擅长经商的,喜欢冒 险的,易于决策,自信,不容侵犯,有雄心的。 中国:权力动机,抽象思维,创造力,理解记 忆能力,成就动机,冲动性,思维清晰度,适应 环境能力,领导才能,对工作的责任感,对挫折 的忍受力,果断,自信。
2、公共领域
社会公共领域的社会性别差异表现为两性社会劳 动分工和政治参与、权力关系上的不平等。 首先,社会在观念形态上就把男性归为公共领域, 因此形成在公共领域中的性别社会差异具有意识 形态的特点,女性就被制度化地区隔在公共领域 之外 。 其次,社会劳动领域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社会差 异。 再次,公共领域的两性社会差异表现为政治参与 和权力关系中的差异。
1、观念领域和价值体系


纵观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中都存在一种相似, 甚至相同的观念,即把女性视为从属于家庭和 男人的次要社会角色,特别强调她们应该处于 从属地位,要服从于男性 有目共睹的是充斥着各类广告中的妇女形象, 这类广告与其说是要增加和表现女人的魅力, 不如说是通过把女人物化和商品化来取悦男性。 各种象征和符号表达着并传递着这样的观念信 息:女性是与家务劳动,厨房、儿女联系在一 起的;男性是与工作、成功和先进的科学联系 在一起的 。

社会性别角色的差异与变迁

社会性别角色的差异与变迁

社会性别角色的差异与变迁自古以来,社会中存在着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男女的角色分工、行为方式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而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生物学角度讲,男女天生的生理差异决定了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特点和性格,但更重要的是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主导了性别角色的分工模式,也塑造了人们在不同性别间的不同行为方式。

社会性别角色的差异在不同的领域表现得极为显著,在家庭中男女之间的分工,以及在职场和政治等领域中的“玻璃天花板”现象,都是对这种差异的直观体现。

然而,这种不平等的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例如,近年来女性在不断地反思和探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关系中的不平等,性别意识和女权意识在不断的增强。

同时,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更加关注性别差异的科学认知,性别互相理解的渠道也在增多,国际社会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主张社会性别角色平等的组织。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很难再以一种单一的方式来定义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变革,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人们对性别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深化。

例如,曾经的传统文化和固定的性别角色定位,如男性的强壮和冷酷,女性的柔弱和温柔等等,现在都在发生着变化,而其他更多的性格特质,例如性格的开朗、情感表达等等,都可能被视作性别角色的表现。

因此,现代社会的性别角色差异变得越来越宽泛。

从社会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也推动着性别角色的变革。

当人们认识到性别角色的固化和不平等,伴随着对性别的自由选择和多样性需求的不断增长,性别角色的差异开始被认为是一种阻碍自由发展的束缚。

更多的人开始反思性别角色带来的不平等和隐形的限制,并尝试去跨越和突破现有界限。

相较于传统的角色分工和限制,要求性别平等和性别包容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的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扩大。

总的来说,社会性别角色的差异和变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不能直接给出简单的结论。

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理论

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理论
汇集成反传统性别文化的合力。
(5)生理差异无法改变和消除,但 是社会文化却是可以改变的,男女两 性的性别角色可以在社会文化的变化 中加以改变。社会性别理论强调女性 的主体地位,主张通过人的主体性的 行动,改变传统观念,实现性别平等 和发展。它主张关注和尊重女性群体 的主体意识和价值,把女性作为发展 的主体,赋权于女性,女性的利益和 需求应当得到重视和满足。
1988年,美国史学家琼 ·斯科特在《性别与历史学》中, 进一步强调性别是一种权力关系,即一种“以性别差异为 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成分”和“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方 式”。
2. 社会性别理论的基本内容: (1)社会性别理论以变化、发展的眼光 看待流行的社会性别观念, 认为性别可以 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生理性别是由 人的生物特征所决定的,是指男女的生 物属性,它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性别 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所建构男性气质和 女性气质,是通过社会、文化和心理的 影响所形成的男女两性在性别角色和行 为等方面的差别,它是后天习得的,是 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社会性别理论将 性别的社会文化差异从生物学基础上区 分出来,批判了生理差异导致女性处于 劣势的传统错误观点。
对男孩的性别社会化:正面激励——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负面激励——男孩子不要玩洋娃娃 孩子很早就开始选定与他们相称的“性别角色”以及男女 认同(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男性气质
• 男性气质=阳 刚;富于攻击 性;富于独立 性;不感情用 事;不易受他 人影响;富于 支配性;喜好 数学和科学; 竞争性;冒险 精神;决策果 断……
(4)社会性别理论反对孤立地研究女性和女性问题,
同时也反对把女性视为男性的对立面。它认为,考察认 识妇女问题时,不要将妇女孤立地剥离开来,而要将其 置于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和权力结构之中。在对其性别 文化、性别制度和性别结构的分析过程中, 我们既可以观 察到男女两性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 同时也可以看到男 女两性受到的不同限制和制约, 从而有助于男女两性共同 反思传统性别规范对于自身发展的束缚, 有助于男女两性

性别差异与社会角色身份

性别差异与社会角色身份

性别差异与社会角色身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性别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和讨论的话题。

无论我们身处哪个社会,性别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性别差异既源于生理的不同,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塑造。

这些差异不仅存在于个体身上,也反映在社会角色身份上。

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差异与社会角色身份之间的关系,并讨论这种关系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人类的生理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上。

女性拥有子宫和乳房,能够孕育和哺乳子女,这使得她们在传承生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男性则具有更高的肌肉密度和更大的肺活量,使他们在体力劳动和某些竞技项目中更具优势。

这些生理差异为性别角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然而,性别角色并非完全由生理决定,社会文化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小,我们就被赋予了性别角色的期望。

男孩被鼓励追求勇敢、坚强和竞争力强的特质,而女孩则被预设为优雅、善解人意和具有母性的人。

这些预设期望不仅限制了个体的发展潜力,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社会压力和偏见。

性别角色对个人的身份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常常将男性定义为强者,他们被期待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成为经济支柱和保护者。

相反,女性被视为弱者,她们被期待照顾家人、关注他人的需求,并在家庭和职业之间寻求平衡。

这种社会期望导致了不少性别歧视的现象,例如职场上的薪酬差距和职业晋升的障碍。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种性别角色的固化。

人们开始意识到,男性也可以关心家庭和情感,女性也可以追求事业和独立。

这种变革不仅使个人能够更真实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

性别角色的变化不仅受到个体追求的推动,也受到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性别平等的法律,保护妇女和弱势群体的权益,消除性别歧视。

同时,许多公司也开始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职场性别平等,为男女员工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仍然面临着挑战。

社会的变革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的支持,还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觉醒。

社会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性别角色与性别差异 简报

社会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性别角色与性别差异 简报

上世纪80-90年代许多研究支持原有的对女性的印象: 更少攻击性、更多关心他人、更敏感。 ——使许多人评价两性时,认为“女人”比“男人”更受 欢迎
性别角色发展中使用的有关术语
二,性别角色的影响因素
【生物;社会环境;教育】
1,生物学因素
遗传影响 基因,第23对染色体 性激素 尤其青春期,男性持续分泌,女性周期性分泌 大脑 丘脑 大脑两半球

2,社会环境因素
(1)文化影响。 存在两种普遍性情况: 每个社会都确认性别有差异(图); 通常男性受到更高评价(社会的刻板印象图) (2)家庭影响 取名字,选服装,挑玩具,教育方法(父母的不同期望) (3)大众传媒影响 文艺作品中的男性、女性;商业活动中性别偏见(广告 中女、男裸露4:1) ■
2,社会学习理论
基于其社会行为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上
父母对儿童“性别适宜性行为”的强化
学校教教育教学活动、同伴社会互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学习

3,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的性别认知在其性别角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先形成性别认知结构,才会表现出性别化行为; “性别恒常性”是性别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2-3岁同一性,认知自己性别,与他人异同 3-7岁稳定性,性别不随时间变化 6、7岁后一致性,性别不随外表、服饰、活动而变化 与社会学习理论的比较(示意图)
研究发现: 父母对子、女态度无显著差异 双性化教养未明显减少男女性别行为 当只观察一个人时,男女姓别行为差异很小
对性别角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同伴群体、而不是家庭 儿童很小1-2岁,就具有偏爱“像我”者的倾向 童年中期后,有“自我分类”倾向 进而,形成同性别同伴文化 ■
四,性别差异的表现

性别差异与社会角色的塑造

性别差异与社会角色的塑造

性别差异与社会角色的塑造在当代社会中,性别差异是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

性别差异指的是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差异,更是一种社会构建的结果。

性别差异对于社会角色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性别差异与社会角色的塑造,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基础性别差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生物学层面。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结构、生殖系统、激素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生物学差异导致了男性和女性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例如,男性通常拥有更高的肌肉密度和身体力量,而女性则更加注重维持身体的柔软和灵活性。

这就导致了在体育运动中男性通常表现出更高的力量和速度,而女性则在柔韧性和协调性方面更具优势。

此外,男性和女性的大脑结构也存在差异。

研究表明,男性的大脑更注重空间认知和物体导向的能力,而女性的大脑更注重情感表达和语言能力。

这一差异在社会角色的塑造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社会角色的塑造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们与性别密切相关。

性别差异对于社会角色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家庭角色在传统观念中,男性通常扮演着家庭的经济支柱和保护者的角色,而女性则更多地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子女的角色。

这种分工模式使得男性更多地面临外界的竞争和责任压力,而女性更加注重家庭的和谐和亲情的关怀。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别平等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男女平等,夫妻之间的家庭角色逐渐开始转变。

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承担起家务劳动和育儿的责任,而女性则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竞争中。

2. 教育角色性别差异也在教育领域中产生了影响。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男性更加强调理性、逻辑和科学思维能力,而女性更注重情感、语言和人文艺术方面的发展。

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性别平等的倡导,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重视男女平等的教育,给予男女学生更加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这样做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培养出更多多元化的人才。

性别角色与社会身份

性别角色与社会身份

性别角色与社会身份性别角色与社会身份是当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人们开始思考性别对于社会身份的影响以及性别角色是否应该被赋予固定的特定行为和职责。

本文将探讨性别角色和社会身份的关系以及如何打破刻板印象,实现性别平等。

第一章:性别角色的历史演变在古代,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主要责任人,他们承担着提供物质支持和保护家庭的角色。

女性则被期望履行家庭和育儿的角色。

这种性别角色划分导致了男权社会的形成,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中常常面临不公平待遇。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女性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

她们开始进入职场,争取独立和平等的权利。

这一过程中,性别角色开始发生一些变化,但仍然存在着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

第二章:性别角色的社会影响性别角色对于社会身份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亲常常被期望扮演着经济支持者的角色,母亲则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务。

这种刻板印象使得男性在职场中更容易获得晋升和更高的薪资,而女性则面临着职业发展的障碍。

在教育领域,性别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男孩通常被鼓励追求自主和竞争,女孩则被教导要温柔和体贴。

这种刻板印象限制了孩子们的发展,阻碍了他们的全面成长。

第三章:打破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为了实现性别平等,我们需要打破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首先,家庭和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鼓励男女平等参与各种活动。

父母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性别平等意识,教导他们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

此外,社会应该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确保男女拥有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权益。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提供平等的工作环境,并对性别歧视行为进行制裁。

最后,媒体和广告业也承担着重要责任。

他们应该消除对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的宣传,呈现多样性和包容的形象,为人们提供正能量的榜样。

结论性别角色与社会身份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涉及家庭、教育、职场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我们应该积极努力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

第三章 文化与性别差异

第三章 文化与性别差异
1、家庭环境
婴儿出生后与家庭成员(主要是母亲和父 亲)的接触是社会化的第一步,儿童可能 以父母的行为作为观察学习以及模仿的榜 样,也可能从父母那里获得有关性别的知 识、态度和信念。
父母的抚养方式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发展有 直接的的影响。孩子还未出世,父母就按照社会 流行的性别角色价值观,对孩子的性别怀有期望。 孩子一降生,就因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有研究还发现,在大学四年,同伴的影响 能够改变女性和男性的性别角色观念,由 苛刻的、传统的观念变得更中性、更具变 通性。
3、大众传媒
Gerbner等人提出的大众传媒的培育理论 (Cultivation Theory)认为,媒体为社会 塑造了一个规范,人们认为真实世界也应 像这个规范描述的一样,从而通过模仿等 方式与这个规范达到一致。
父母对男孩的教育是期望型的,着重于教授他们 如何获取成功以及控制自身情绪的方法,而对女 孩子的教育是保护型的,总是向她们给予较多的 保护。
兄弟姐妹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也有一定作用。
Mchale等人(1999)的研究发现,与只有女孩或只 有男孩的家庭相比,同时拥有男孩和女孩家庭中 的儿童,他们的性别角色分化更显著。Mchale认 为,在只有女孩或只有男孩的家庭中,儿童有更 多的机会参与跨性别角色的劳动,如男孩洗碗、 作饭,女孩修理电器等;而在既有男孩又有女孩 的家庭中,父母会更“严格”的按照性别角色和 性别刻板印象对待儿童。
女权主义运动促进了性别差异的研究。
性别差异一方面是由生理差异造成;另一 方面,文化对男女差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一、文化与性别角色
(一)性、性别、性别角色的概念 性(sex)通常指男女之间在生物特性和生理上的
差异,最主要是生殖系统的差异,包括生理的、 荷尔蒙的、生化方面的差异等。 性别(gender)指社会文化对适合男性或女性特 定行为模式的一种划分,也指个体所知觉到并承 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的心理状态,这一概念主 要从社会文化和个人心理的角度区分男性和女性。

性别差异对社会角色扮演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社会角色扮演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社会角色扮演的影响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往往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性别差异对社会角色扮演的影响,包括职业选择、家庭责任和社会期望等方面。

一、职业选择性别差异对于人们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长期以来,男性在职业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高收入、权力和地位较高的职业中。

相比之下,女性则更倾向于从事教育、医疗、社会工作等与照顾他人相关的职业。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刻板印象的存在。

其次,性别差异也存在于薪酬和晋升方面。

女性在同样工作岗位上的薪酬往往低于男性,并且晋升机会也相对有限。

这种性别不平等的现象部分源于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的影响,导致女性在职业发展中面临更多的障碍。

二、家庭责任性别差异对于家庭责任的分配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上,女性被认为是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和责任者,而男性则承担着经济养家和外出工作的角色。

虽然在当代社会中,家庭责任往往更多地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但是性别差异仍然存在。

女性在家庭中通常扮演着照顾子女和家务劳动的角色,这限制了她们在职业发展上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男性更多地专注于事业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性别差异对社会角色的影响。

三、社会期望性别差异也会在社会期望方面对人们的角色扮演产生影响。

社会往往对男女有不同的期望和行为准则,这使得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对于男性来说,社会普遍期望他们表现出自信、果断和独立的特质。

他们被要求具备领导才能和竞争力,追求事业成功。

而女性则更多地被期望表现出温柔、善良和体贴的特质,并注重家庭和情感方面的责任。

这种社会期望使得男性和女性在社会角色扮演上产生明显差异。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革,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刻板成见正在逐渐改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性别不应该限制个体的发展和选择。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性别平等的法律和政策得以推行,鼓励人们摆脱性别差异对角色扮演的限制。

社会性别差异与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差异与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差异与女性主义什么是社会性别差异?简单来讲,就是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规范和要求产生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存在于身体特征,如男性体力强于女性;也可以存在于社会角色,如男性在职场上更容易获得升迁机会。

这些差异并非天生,而是历史、文化等影响造成的。

女性主义是对社会性别差异的反抗和否定。

女性主义认为,社会性别差异并非自然而然的存在,而是被构建出来的。

而这种构建对女性不公平,剥夺了女性的权利和尊严。

因此,女性主义从思想层面出发,呼吁对社会性别差异进行批判和改变。

如果仅从现象上看,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优劣势明显:女性获得教育、就业、政治代表和社会地位的机会均被限制,而男性则更容易获得稳定的生计和更多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呢?女性不平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社会。

在有限的资源和地盘下,人类社会为了维护族群的延续和传承,对性别进行了区分。

男性被要求挑战其他群体争夺资源,女性则被负责生育和繁殖。

这种性别分工依旧存在,只不过性别角色被更为谨慎地划分和升华。

例如,在婚姻制度中,男性担任提供者和保护者的角色,女性则担任生育儿女的角色。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中,这些角色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这种性别分工却导致了女性的弱势地位。

女性在历史上曾经经历困苦的时刻。

她们被贩卖到家庭劳作、性奴隶和婚姻的轻视中。

在某些文化环境下,女性染上了性病、不孕、堕胎等问题。

如果说这些历史现象可以归结为个人道德沦丧、贞操失范等理由,那么,在现代社会还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

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平等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制度性的不平等,二是文化性的不平等。

在制度型不平等中,法律常常把女性的权利置于男性之下。

例如,在某些国家中,女性被禁止财产继承、担任某些职业、参与政治等。

在教育机会、婚姻、家庭和就业等方面,女性也受到了低劣的待遇。

另一方面,文化性的不平等是指某些文化在心智上灌输男权的意识形态。

无论是女人的自我认识,还是心理机能上的自我防卫,女性都会在文化传承的环境中受到劣势的制约。

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共32页文档

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共32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第三章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

第三章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

为。
性别角色差异
个性和行为方面的差异
(1)侵犯
(2)支配行为 (3)自信心 (4)交际
智能
(1)一般能力(智力)
(2)特殊能力
①语言能力 ②运动技能
③空间能力视觉空间智力男女差异研究(流畅).flv
④数学能力 ⑤知觉速度
⑥艺术和音乐能力
男女互化
表现
(1)生理
(2)心理——男女兼性
男女互化原因
第一,两性生理构造不同所带来的生理机 能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但两性又是互补 的。这种差异不是差距,更没有高低贵贱 之分。 第二,在生物学意义上,同性间的个体差 异远远大于两性间的性别差异,性别的生 理差异比人们想象的要小的多。 第三,某些两性间的生理差异,并不完全 是天生的,而主要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
同一性别模仿:以自己崇拜的同一生理性 别的人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区别对待:按照不同的性别社会期望与规 范塑造孩子。 角色自我认同。
3、成年人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当下好妻子标准
入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 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 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 。
A、美国和中国有关男性的刻板印象
美国:攻击的,独立的,非情绪性的支配的, 理解记忆能力,成就动机,冲动性,思维清晰度, 适应环境能力,领导才能,擅长经商的,喜欢冒 险的,易于决策,自信,不容侵犯,有雄心的。 中国:权力动机,抽象思维,创造力,理解记忆 能力,成就动机,冲动性,思维清晰度,适应环 境能力,领导才能,对工作的责任感,对挫折的 忍受力,果断,自信。
•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 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

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共32页文档

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共32页文档
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 角色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社会性别和女性的社会角色

社会性别和女性的社会角色
些基因的有无判定男女性 别的依据,大多把SRY作为性别确定基因,具有 的SRY基因就会发育成男性,不具有的就是发育 成年女性。
❖ 2)染色体性别的,XY就是男性,XX就是女性 ❖ 3)性腺性别:就是根据性腺的组织判断,是睾
丸组织就是男性,卵巢组织就是女性 ❖ 4)生殖器性别:就是根据外生殖器来判断性别。
社会性别(gender)是相对于生理性别(sex) 而产生的一个概念。产生于70年代初的女权运动, 后来被联合国采用,是近年来国际上分析男女平 等的重要概念。 ❖ 生理性别或曰自然性别(sex),是指男性 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简称性别。
8
1、社会性别含义
❖ 社会性别(gender):指人们所认识到的男性 与女性之间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
30
A传媒宣传
❖ 近年来大众传媒对女性的歧视问题已经引起世人的关 注,媒介宣传和提倡什么形象,就会强化某种形象或 者观念,甚至起误导作用。
❖ 媒体在不断强化、教导女性怎样为女孩、女人,男性 怎样为男孩、男人,并为之附上一件“现代性”的时 髦外衣,而内面还是“传统”的关于性别角色的假定
31
B、80年代传媒宣传
❖ 个案二:伊沙贝尔也是一个私生子,被她的聋哑母亲藏了 起来。尽管她没有学会说话,但她与自己的母亲可以通过 手势 进行交流。当她在6岁半时被首次发现时,她对别人 的行为就像“野兽那样”。后来,照料伊沙贝尔的人使她接 受了强化训练。只有几年的时间,她获得了与同龄儿童相 似的正常发展水平。
23
2. 性别社会化过程
❖ 以男权为中心的“生物决 定论”。把两性间的生理差 异扩大化了,
❖ 男女的性别角色分工是由性 的差异决定的。
❖ 性的差别决定了女人的从属 地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 物决定论。

第三章 性别心理学的理论

第三章 性别心理学的理论

2.人格结构
①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id),相当于他早期提 出的潜意识。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 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它是混乱的、毫无理 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行事, 盲目地追求满足。 ②中间一层是自我(ego),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是受现 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 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 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 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 常所说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 ,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潜伏期 生殖期
弗洛伊德的女性心理学
女性是个迷 女性的“超我”远不如男性(性器期的阉割焦 虑使得男孩建立一个严格的“超我”) 女性缺乏公正感(阴茎嫉妒,公正感排斥嫉妒 心,嫉妒心转移到身体美的慰藉→自恋) 女性有“受虐”倾向(生理方面,精子主动积 极,卵子被动等待。性交繁殖方面雄性主动) 女性的“男子汉” (通过向男性认同获得内心 弥补,情结的最高峰→同性恋)
对于乔德罗理论的评价
赋予女性以优势体现她的理论进步 局限在她的理论的机械性,她认为男/女性角色 是由母亲心中的男女角色“复制下来”的。虽 主张将人看作一个能动的个体,但在整个发展 过程中来看,性别的建立完全由母亲所想要塑 造的形象而建立起来,尤其是男性角色的建立 。
第三节 行为主义的条件反射理论
②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 它 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 意识之间, 担负着“检查员”的任务, 严把关口, 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 但是, 当“检查员”丧失警惕时, 被压抑的本能或 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迁回地渗入入意识。 ③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 是随时可以 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它负责调节进人意识的各 种印象, 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 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
• 只要有一个女人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 定有一个男人想享受烹饪的乐趣却得不到满足; • 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第三章 女性的性别角色及其社会化
第一节 自然性别与性别差异
一、性与性别 二、两性的生理差异 三、两性的心理差异
一、性与性别
性(sex)是指区分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特征
性别(gender)指的是男性和女性相关的社会 与心理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判定两性形象,不仅 仅是以生理特征为标准,更多地是依据社 会标准做出的。
二、两性的生理差异
生理差异,一般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结构和生理 机能方面的差异。两性的生理差异是在不同层次 上表现出来的,在性分化和性成熟过程中,由遗 传决定的染色体的不同,决定着两性的性别差异。
两性差异
生理差异
(1)身体构造、体质
(2)基因 (3)激素 (4)寿命
应该如何认识两性间的生理差异?
一、社会性别角色的形成
1、性别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性别社会化是个人关于性别角色和其规范 的学习过程。
人类学家M·米德调查研究了新几内亚的三个部落
(1)在一个叫阿拉佩什的部落中,男 女两性都有一种在一般人看来只属于女性的 (3) 在第三个部落即昌布里部落中, 个性特征,他们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强烈 男女性别差异十分明显,但与通常的性别角 反对侵犯和竞争,男女都照看孩子; 色模式刚好相反——女性专横跋扈,不戴饰 物,精力旺盛,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而 (2)与阿拉佩什部落相反,邻近的蒙 男性却富于情感,照顾孩子,喜欢饶舌。 杜古莫部落是一个有吃人肉习性的部落,该 部落的男女两性都有一种在一般人看来只属 于男性的个性特征,他们性格凶暴,富有攻 击性,女性很少表现出母亲的特征,她们害 怕怀孕,不喜欢带孩子; 充分地说明了男女不同的社会特征同男女不同 的生理特征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性别 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同一性别模仿:以自己崇拜的同一生理性 别的人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区别对待:按照不同的性别社会期望与规 范塑造孩子。 角色自我认同。
3、成年人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当下好妻子标准
入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 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 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 。
A、美国和中国有关男性的刻板印象
美国:攻击的,独立的,非情绪性的支配的, 理解记忆能力,成就动机,冲动性,思维清晰度, 适应环境能力,领导才能,擅长经商的,喜欢冒 险的,易于决策,自信,不容侵犯,有雄心的。 中国:权力动机,抽象思维,创造力,理解记忆 能力,成就动机,冲动性,思维清晰度,适应环 境能力,领导才能,对工作的责任感,对挫折的 忍受力,果断,自信。
三、两性的心理差异
男女两性在心理上是否存在差异?学界对 此始终存在争议。现有的一些研究指出了 两性在认知方面的种种不同,但事实上人 的心理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女性 学的学者认为,心理差异是一种男女两性 介于生理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说 是性别社会化的结果 。
心理差异
女孩比男孩更多愁善感,更愿寻求 他人的帮助,而且女孩相对更具有养育 和忍受的天性。另一方面,男孩比女孩 敢出风头,争强好胜,容易产生侵犯行
(3)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工作关系和两性关 系
2、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影响
(4)性别刻板印象会直接影响男性和女性 对成败的归因
《只要有一个女人》(作者:南希· 史密斯)
•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 的伪装; •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 因而不愿意再伪装坚强。
(1)男女两性在社会职业上的接近
(2)家庭结构的变化
(3)思想和观念的变革
第二节 社会性别角色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一、社会性别角色的形成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 社会角色,包括男人角色和女人角色。 它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 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群 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小女人 女汉子
2、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影响
(1)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的身心健康 的影响
性别刻板印象将使人 抑制其情感特质,无 法实现内心释放,将 压抑人性和情感发展。
2、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影响
(2)性别刻板印象影响职业生涯的选择与 发展
对女性胜任力持否定预期时
2、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影响
B、美国和中国有关女性的刻板印象
美国:得体的,独立自主的,自尊的,虔 信宗教的,开放的,欣赏艺术和文学,表 达丰富的情感。 中国:顺从,温柔,善解人意,直觉,虚 荣心,机械记忆能力,触觉,群体归属感, 重感情。
北方女人和南方女人
北方女人:豪爽、 高大、干练、外表 坚强内心脆弱 南方女人:含蓄、 娇小、细腻、内心 坚强外表脆弱
二、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影响
1、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又称定型观念,是指人 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份简单化的、滞后于 现实变化的以及概括性的看法 。
美国人 德国人 法国人 日本人 西班牙人 浪漫情怀 一丝不苟 独立进取 热情似火 精益求精
1、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有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对社会人群进行极为简单化的 性别分类; 第二,在同一社会文化或统一群体中,性 别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第三,性别刻板印象常常是与客观事实不 相符合的,因此,又叫性别偏见。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特点
1、性别角色社会化贯穿于生命的各个 阶段。 2、早期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讲\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培养[流畅版].mp4
3、重大的生命事件对于社会化也有重 要意义 4、男女两性的社会化呈现不同的过程。
2、青少年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根据社会化理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最主要的外 部社会环境条件 。 产出这种影响的主要机制:同一性别模仿、 区别对待、角色自我认同。
•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 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
•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 定有一个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 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到为人之父的全部 滋味;
《只要有一个女人》
为。
性别角色差异
个性和行为方面的差异
(1)侵犯
(2)支配行为 (3)自信心 (4)交际
智能
(1)一般能力(智力)
(2)特殊能力
①语言能力 ②运动技能
③空间能力视觉空间智力男女差异研究(流畅).flv④数学能 Nhomakorabea ⑤知觉速度
⑥艺术和音乐能力
男女互化
表现
(1)生理
(2)心理——男女兼性
男女互化原因
第一,两性生理构造不同所带来的生理机 能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但两性又是互补 的。这种差异不是差距,更没有高低贵贱 之分。 第二,在生物学意义上,同性间的个体差 异远远大于两性间的性别差异,性别的生 理差异比人们想象的要小的多。 第三,某些两性间的生理差异,并不完全 是天生的,而主要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