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市场间溢出效应研究—BEKK

合集下载

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分析研究

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分析研究

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分析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越来越密切,也给各个国家带来了更多的金融风险。

而这些金融风险往往不仅仅是影响到本国的金融市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溢出效应。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分析研究。

一、金融风险的定义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过程中,由于经济和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可能损失的可能性。

常见的金融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二、金融风险溢出效应金融风险溢出效应是指金融市场一国的风险扩散到其他国家金融市场,并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像病毒一样传染到其他国家。

造成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相互依赖性和交流性越来越高,各国金融市场都在同一个全球金融体系内运转。

因此,任何金融事件发生都会有可能引起跨国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动荡。

三、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实例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实例还是不少的。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扩散到全球范围内,包括欧洲、亚洲在内的各个国家都受到了影响。

很多欧洲的银行和基金公司持有美国次贷债券,当次贷危机爆发时,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希腊债务危机。

希腊是欧洲债务最高的国家之一,为了应对继续融资需求,希腊政府不断地发行国债。

然而,希腊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最终导致了债务危机的爆发。

希腊的债务危机不仅对欧洲的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全球的金融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的波动。

四、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金融风险溢出效应不仅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还会对各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它会引起各国的金融市场波动,导致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的下跌。

其次,它会扰乱国际贸易和投资,以及国际汇率体系,从而对全球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五、如何减少金融风险溢出效应金融风险溢出效应是比较难以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策略尽量减少其影响。

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W-VAR-MGARCH-BEKK模型的分析

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W-VAR-MGARCH-BEKK模型的分析

( 。 , 6 ) = < 厂 , > = 4 1f ) ( ) d t
a l
( 3 )
其 中 , a≠ 0 ,b 、t 均为 连续变量 , < ,>表 示
内积 运 算 。 即 ( a , 6 ) 是 连续 小波 在尺度 参数 a 、平 移
二元的 V AR 模 型 是 最 简 单 的 V AR 模 型 ,它 只 有 Y 和 Y 两 个 变 量 ,这 些 变 量 的 当期 值 由 它 们 的 前 k期 的值 和 误 差 项 所 决 定 :
二 、理 论 模 型 ( 一 )小 波 分 析 。
( 5)
uv j :{ 0 } , uV. =L 2 ( R)
( 6)
( 7)
3 、伸 缩 性 。
f ( t ) ∈V § f ( 2 t ) ∈V I _ 1
4、平 移 不 变 性 。
J — J
V k∈Z , ( 2 t ) ∈V i
设 ( f ) ∈ ( ) ,其 傅 立 叶 变 换 为 ( 国) , 当 ( ∞ ) 满 足允 许 条 件 ( 完全重构条件或恒等分辨条件 X 1 ) 式时, 称 ( f ) 为基 本 小 波或 母 小 波 。
部 分 用
表 示 ,则 可 以 利 用 有 限 的 子 空 间 逼 近 多 分
0W1 =v 2 0 W2 0 W1 一 …・ f 9 1

∞ < + 。 。
( 1 )
辨 分 析 的 子 空 间 , 即
VN 0 w 0 w

在 连 续 的情 况 下 ,对 母 小 波 l f , ( f ) 进 行 伸 缩 和平 移
后得到 ( 2)式 :

金融硕士论文:中美大宗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双向溢出效应比较研究——基于行业视角的实证分析

金融硕士论文:中美大宗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双向溢出效应比较研究——基于行业视角的实证分析

金融硕士论文:中美大宗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双向溢出效应比较研究——基于行业视角的实证分析本文是一篇金融硕士论文,本文利用二元GARCH-BEKK 模型,充分选取了可利用的数据,针对相关品种全面的进行分析,同时完善了数据分布不同形态下的溢出情况,完整的进行了42 组对比数据的实证分析,实现了波动溢出效应行业角度分析的完整性。

在实证分析结果中,只有黄金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双向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和农林牧渔必须消费行业指数向对应的大宗商品种类中具有明显双向溢出效应的占比较少。

并且大多数的实证结果都是股票市场向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单向溢出的效应,这一定程度上和大宗商品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理论有所背离,具体的背离机制和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综合实证结果,美国市场的溢出效应比中国市场的更加明显,这也是因为美国金融市场发展较早和相应金融市场建设比较完善的原因。

中国相关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借鉴美国市场,多角度多层级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加强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和管控,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为投资者创造更优质的投资环境。

第1 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伴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崛起相应而生,在资源分配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产品的国际化与市场化,以及资本的国际化让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同时,也将潜在的金融风险送到了金融链条上每个结点。

在金融市场不同的构成成分中,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历程中,股市以巨大体量和不可动摇的资本流通传统途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直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领域。

近年来,大宗商品市场的迅速崛起,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价格波动情况,同时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联动效应,这些引发了广大投资者的广泛讨论和进一步关注(兰宏,2017)[50]。

由于不同国家历史背景及发展路径的不同,以及后续相关制度的建立偏向不同,即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即便不同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效应成为了预判风险,组合对冲的体现指标,同种类资产价格变化及波动影响情况也各不相同,需要参考特定时期的国家数据特点,具体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溢出效应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溢出效应分析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N0 .13, O12 2
M o enB s es rd n ut d r u i s T aeId s y n r
21 0 2年 第 1 3期
的 零 假 设 , 受 的零 假 设 。 表 明 股 市 收 益 率 对 债 市 收 益 率 接 有 价 格 溢 出 效 应 , 汇 市 收 益 率 对 债 市 收 益 率 不 存 在 显 著 而 价 格 溢 出 效 应 ; 于 汇 市 收 益 率 方 程 , 5 的 显 著 性 水 平 对 在 下 , 绝 零 假 设 和 , 以得 出 , 市 收 益 率 和 债 市 收 益 率 对 拒 可 股 汇 市 收 益 率 存 在 显 著 的 均 值 溢 出 效 应 。 总 结 以 上 可 以 看 后 1期 和 2 在 1 的 水 平 下 显 著 影 响 。 期 出 , 国金 融 市 场 的 核 心 组 成 部 分 中 的 股 市 、 市 、 汇 市 我 债 和 表 1 股 市 、 市 和 汇 市 的 时 间 序 列 的 统 计 描 述 债 均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价 格 溢 出 效 应 , 中 , 市 与 债 市 之 间 和 其 股 R h 3 s 00 R z o d b n R ef r e 股 市 与 汇 市 之 间 均 存 在 显 著 的 双 向 均 值 溢 出 效 应 。 而 在 债 均 值 009 . 6 004 . 1 0O5 . 1 市 与 汇 市 之 间 , 存 在 债 市 对 汇 市 的单 向 价 格 溢 出 效 应 。 仅 () 动溢 出效应分 析 。 2波 标 准 差 207 . 1 0O7 . 8 022 . 6 表 3 示, 显 ARC 项 的 系 数 矩 阵 A 及 GAR H 项 的 系 H C 变 异 系数 (v c) 2 . 7 929 604 . 1 1. 5 727 数 矩 阵 B的 对 角 元 素 和 在 l 的 显 著 性 水 平 下 拒 绝 零 假 偏 度 一049 . 4 172 . 2 049 . 9 设 , 明 三 个 市 场 收 益 率 波 动 具 有 前 后 相 关 性 , 期 的 波 动 说 前 峰 度 534 . 1 2 . 2 803 1 . 1 276 对 下期 的波动具有显 著的影 响 。 J B统 计 量 — 4 0 6… 1.6 45 4 2… 2 3. 9 65.1 3 8 9 … 从 表 3非 对 角 元 素 可 以 看 出 , 股 市 和 债 市 而 言 , 就 在 Q( 0 1) 1 9… 8. 6 1 . … 53 61 65 7 … .3 1 的 显 著 性 水 平 下 , 数 矩 阵 元 素 拒 绝 零 假 设 , 系 数 矩 系 而 Q0 1 ( n) 25 . 2 9 1… 1 8 95 4. … 95 81 . … 阵 元 素 、均 接 受 零 假 设 。说 明 股 市 对 债 市 存 在 显 著 性 波 动 AD F统 计 量 值 一3 . 3 9 1… 一2 . 7 2 8 … 一 Z. 7 4 1… 溢 出 效 应 , 债 市 对 股 市 波 动 溢 出 效 应 不 明 显 ; 于 股 市 和 而 对 结 论 平 稳 平 稳 平 稳 汇 市 间 的波 动 溢 出效 应 , 1 的 显 著 性 水 平 下 , 数 矩 阵 在 系 注 : —B 为正 态性 检 验 的 J r u — B t J aq e ea统 计 量 ; t ) Q。 0 分 别 Q( 0 、 (1 ) 接 受 零 假 设 , 系 数 矩 阵 、在 1 的 水 平 下 拒 绝 零 假 设 。 而 O 表 示序 列 和 序 列 平方 滞 后 1 1 — 0阶 自相 关 系数 联 合 为 零 的 L u g Q jn — 表 明在股 市 和 汇市 问 , 在 汇 市 向股 市 的 波 动 溢 出效 应 。 存 统 计 量 ; 、 、 分 别 表 示 在 1 、 和 1 的显 著性 水 平 下 拒 绝 零 … 5 O 假设 。 这 个 结 果 和 巴 曙 松 、 敏 ( 0 9 实 证 研 究 表 明 没 有 发 现 股 严 2 0) 表 2 V R( ) 型 估 计 结 果 A 2模 价 与 汇 率 之 间 的 长 期 均 衡 关 系 , 存 在 外 汇 市 场 对 股 票 市 只 R 3 0 hs 0 R b n z o d R e t Fe 场 单 向 波 动 溢 出 效 应 的 结 论 相 同 ; 理 , 出 债 市 和 汇 市 同 得 R h3 0 一1 s0 t 0 0 8[ . 6 ] . 2 0 8 4 一0 0 1[ . 6 ] 一0 0 6 * 一1 8 8 . 0 一0 7 9 .0* [ .53 间 , 1 的显 著 性 水 平 下 , 在 债 市 与 汇 市 间 的 双 向 波 动 在 存 R h3 0 一2 —0 0 1[ . 3 ] 一0 0 2 *[ . 2 ] s0 t . 2 一0 8 8 . 0 * 一2 Z 2 0 0 3[ . 7 ] 0 O 7 7 溢 出效 应 。从 一0 1 3 ,一 一 0 0 5 .8 1 . 4 7可 以 看 出 , 市 对 汇 债 R zo d —l b n t 1 4 7* z 4 O . 6 *[ . 9 ] 0 l 4 [ . O ] 一0 1 6 *[ . Z ] 3… 54 3 3 * 一18 7 市 的波 动溢 出效 应远高 于汇市 对 债市 的波 动 溢 出效应 。即 R z d 一2 l t —1 0 4* 一1 8 3 o l 8 [ . 5 ]  ̄n . 9 *[ . 5 ] z … 5 1 7 0 0 4[ 2 ] . 2 o 3 o 债 市 与 汇 市 存 在 非 对 称 的 双 向波 动 溢 出效 应 。

中国主板与创业板市场问的收益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探究

中国主板与创业板市场问的收益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探究

中国主板与创业板市场问的收益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探究作者:周锐杨洲来源:《商情》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采用以VAR方程为主要方程的BEKK-GARCH模型,以探讨中国主板与创业板市场间收益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

从收益溢出角度,我们发现两市场是相互独立的,主板市场效率比创业板高。

从波动溢出角度,我们检测到两市场间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风险可从一市场传递到另一市场。

同时本文就提高中国多层次股票市场成熟度和独立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主板;创业板;收益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1介绍中国存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每一市场具有不同的上市标准和监管要求,分为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和四板市场。

这些股票市场间相互联系,意味着一个市场的收益及波动性会影响到其他市场。

相关文献指出,这种联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假说”,该假说认为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会对所有市场的股票收益产生影响;另一种解释认为,股市的相关性不仅取决于基本因素,还与投资者的恐慌心理和羊群行为有关。

因此,分析不同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检验不同市场的效率和独立性,本文旨在考察中国股票市场两大板块——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的效率和独立性。

JunSik Kim,Dooiin Ryu(2015)运用VAR和BEKK-GARCH模型考察了美国和韩国股市之间的收益溢出效应和波动性传导,发现美国股市对韩国股市存在收益溢出效应,两市场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性传导。

Guangxi Cao,Yi Yao(2008)也运用了BEKK-GARCH模型和VAR模型研究沪深股市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最终发现两市之间存在长期的正相关关系。

Dong和Cao(2009)研究了美国、日本、香港和上海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他们发现只存在从香港股票市场到上海A股市场的溢出效应,而上海与美国市场之间没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上海与日本市场之间也没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基于这些研究,本文将考察中国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的独立性和相关关系,我们建立了VAR模型来测试收益溢出效应。

基于二元VAR-GARCH(1,1)-BEKK模型的金融市场与石油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二元VAR-GARCH(1,1)-BEKK模型的金融市场与石油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二元VAR-GARCH(1,1)-BEKK模型的金融市场与石油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周德田;郭景刚【摘要】随着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互动的不断增强以及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作用的日益密切,石油背后的金融属性对自身价格的主宰也更加明显,国际金融因素更容易通过作用油价的方式影响中国的股票市场.以2002年后油价脱离传统面的波动为契机,运用VAR模型和GARCH-BEKK模型对三大市场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因素与国际石油价格相互作用后单向对中国股票市场产生溢出效应.这为中国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缓冲和避免国际油价波动给中国股票市场带来的不利冲击,维护中国石油价格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引.【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8)001【总页数】9页(P177-185)【关键词】国际石油价格;金融因素;溢出效应;BEKK模型【作者】周德田;郭景刚【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1自2002年起,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和频繁,并呈现出大幅上涨之势:2002年1月WTI原油价格为15.52美元/桶,2005年3月急剧攀升至55.71美元/桶,并一直在高价位徘徊。

随后油价屡攀新高,在2008年7月一度突破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价位。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以及流动性紧缩等因素的作用而不断走低,油价开始以抛物线速度下跌,在2008年12月骤降至30.28美元/桶,较最高点大幅下挫79.4%。

伴随着各国救市政策的出台,油价逐步触底反弹。

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维持了较长时间的连续上涨趋势,而进入2012年以后,国际油价一改之前上涨态势出现持续下跌,WTI原油价格从2012年3月的106.21美元/桶连续下跌至7月份的87.93美元/桶。

金融因素在油价波动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1-17]。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股市溢出效应研究r——基于VAR-GARCH-BEKK扩展模型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股市溢出效应研究r——基于VAR-GARCH-BEKK扩展模型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股市溢出效应研究r——基于VAR-GARCH-BEKK扩展模型史芳芳;任小勋【摘要】2014年3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和国内股票市场联动性明显增强.基于VAR-GARCH-BEKK扩展模型实证研究了2014年3月18日到2016年1月15日期间人民币汇率和股指收益率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对股市不仅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即前期汇率的贬值会给股市带来收益率均值下行的压力,而且还存在汇率向股市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期刊名称】《金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汇率;股票市场;VAR-GARCH-BEKK扩展模型;溢出效应【作者】史芳芳;任小勋【作者单位】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北京 10003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湖北武汉 43007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0;上海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上海 2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5作为主要的货币价格指标,汇率的波动不仅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还会影响该国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决策以及绩效,具体可体现在企业的股票价格、收益率及波动率等方面。

极端的案例是,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由于遭受国际资本大量外流的冲击,东南亚各国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之后其汇率出现大幅贬值,进而迎来金融机构倒闭潮和股指暴跌等系统性风险事件,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与金融稳定。

对我国而言,自2005年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随着国内外经济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逐步增强。

在2014年3月17日的新一轮汇改中,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该政策的颁布进一步促进了市场因素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扩大了外汇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

这也意味着中国央行将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具有充分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未来将会成为常态。

基于EMD-BEKK-GARCH模型的有色金属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研究

基于EMD-BEKK-GARCH模型的有色金属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研究

基于EMD-BEKK-GARCH模型的有色金属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研究基于EMD-BEKK-GARCH模型的有色金属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研究摘要:金属市场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广义条件异方差动态相关矩阵模型(BEKK-GARCH)的方法,研究了有色金属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

结果表明,波动溢出效应在有色金属市场中普遍存在,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 引言金属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和金融意义。

然而,金属价格的波动亦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了解金属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对投资者和决策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研究有色金属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对于相关金融风险的管理和市场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2. 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多采用传统的GARCH模型来研究金属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但这种模型在处理非线性和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波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本文采用了EMD-BEKK-GARCH模型来更准确地描述金属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

3. 数据与方法本文选取了有色金属股票市场的数据,包括镍、铜、铅和锌等金属的股票交易数据。

首先,利用EMD方法对每个金属的股票交易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将非平稳时间序列转化为若干个固有模态函数。

然后,应用BEKK-GARCH模型对经验模态分解的后验分布进行建模和估计。

4. 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有色金属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4.1 镍市场对镍市场进行的波动溢出效应分析显示,镍的价格波动主要受自身的历史波动所影响,且存在较强的波动溢出效应。

镍的波动溢出效应表现在前期价格波动对后期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4.2 铜市场铜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铜的价格波动主要受到铜市场基本面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波动溢出效应较为明显。

4.3 铅市场在铅市场中,铅的价格波动主要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波动溢出效应较为显著。

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一、溢出效应概述在经济学中,溢出效应是指某一行业、地区或国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作用于其他行业、地区或国家而产生的间接效应。

溢出效应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经济溢出等多种途径实现。

在研究溢出效应时,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创造性地开展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经济现象。

二、理论模型的建立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基于一些假设如技术交流、劳动力清晰流动等。

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建模分析,可以得出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

其中,两个代表性的模型是成本减少模型和回归模型。

成本减少模型认为,当某一行业或地区产生的成本减少时,会对其他行业或地区产生溢出效应。

例如,某个地区的新建公路,可以降低该地区的运输成本,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开发和贸易,从而使得其他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一定的改善。

回归模型则是基于数据分析,通过拟合数据来研究与溢出效应有关的经济现象。

例如,对于一个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由于该行业的溢出效应将会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会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反过来影响该行业的生产效率,这种联合反应关系就可以通过回归模型进行研究。

三、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在研究和分析溢出效应时,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而且,通过实证研究,经济学家可以总结出一些成果,如跨国公司对技术和人力的转移、政策选择的重要性等。

以中国开发区中的技术溢出效应为例,《经济学》杂志发表的文章指出:“改革开放后,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在中国地方发展中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当地地区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溢出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的推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为其他国家效应的一种,美国数据公司McKinsey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华为的美国订单能够创造20万至4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

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

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指的是当一个金融市场受到冲击时,这种冲击会通过各种复杂的传导机制,在其他市场中扩散和放大。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并对其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风险溢出效应的原因1.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全球市场联系紧密,尤其是与香港、新加坡等亚洲金融中心。

当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中国金融市场往往难以独善其身,可能会受到溢出效应的影响。

2. 金融机构间关联: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可能会传导给其他机构,导致连锁反应和风险溢出。

3. 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尽管中国金融市场近年来不断发展和改革,但与国际先进市场相比,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以及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使得中国金融市场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二、风险溢出效应的表现1. 资本流动扰动: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会导致资本流动的不稳定,外资可能会大规模撤离中国市场,从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增长。

2. 汇率波动: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对汇率产生冲击,进而传导到外贸领域,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和进口。

3. 资产价格波动: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还可能导致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给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三、应对风险溢出效应的措施1.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风险传导和溢出。

2. 加强协同监管:不同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至关重要。

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及时分享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以便更好地应对风险溢出效应。

3. 提高市场稳定性:加强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的自律和风险管理水平,减少金融市场自身的波动和不稳定因素。

4. 深化金融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完善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机制,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我国债市和汇市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VAR—GARCH—BEKK模型

我国债市和汇市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VAR—GARCH—BEKK模型
【 证券市场】
Hale Waihona Puke 我 国债市 和汇 市溢 出效应 的实证研 究
基于 V A R — G A R C H — B E K K模 型
袁 吉伟
( 国家 统计局 中国经济 景气 监测 中心, 北京 1 0 0 0 7 3 )
摘要 : 利用V A R — G A R C H— B E K K模 型 , 研 究 了我 国债 市和 汇 市之 间的价 格 和波 动 溢 出效 应 。 实
向均值溢 出效应 , 两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溢 出效 应 。王斌会 、 郑辉等( 2 0 1 0 ) 实证研究表明, 汇市和 债 市 不存 在价 格 波 动溢 出效 应 , 两 市场 之 间存 在 非 对 称 双 向波 动溢 出效应 , 债 市 对汇 市 的波 动溢 出效 应 更强 。陈 守东 、 高艳 ( 2 0 1 2 ) 对金融 危机 前后利 率 和汇 率 的波 动溢 出效应 进 行 了研究 , 认 为金融 危 机 前利 率和汇率之间存在着 由汇率到利率 的溢 出效 应, 金融 危 机后 利 率与 汇 率具 有双 向溢 出效应 。从 上述文献可 以看出, 我 国债市和汇市溢出效应研究 而 且研究 结论 也存在 不一致 之处 。 都有所上升。当然 , 这两个金融市场仍有待完善之 成果 不多 , 处, 尤其是人 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研 本文 基 于 V A R — G A R C H — B E K K模 型 , 研 究 汇率 究 我 国债 市 和汇 市溢 出效应 , 有 助 于加 深 对两 金 融 改革 后 我 国债 市 和汇市 之 间 的溢 出效 应 , 分 析两 市 市 场关 联 性 的认 识 , 也 有利 于制 定 宏 观调 控政 策 和 场之 间 的动 态相关 关 系 。 相关投资风险管理政策。 二、 V A R — G AR CH — B E K K模 型简述 实证 研究 方面 , S o ( 2 0 0 1 ) 研 究 了美元 汇率 和利 本 文 主要 采 用 V A R — G A R C H — B E K K模 型 研 究 率 的短期 动态关 系 , 实证研 究结 果显示 , 利率 变动 对 我 国债 市 和汇 市 间 的溢 出效应 , 价格 溢 出效 应 检验 汇率变动具有重要影 响, 而汇率变化无法解释利率 主要基于均值方程 V A R ( P ) 模型 , 波动溢出效 应检 变化 , 二者之间存在波动溢 出效应。赵华( 2 0 0 7 ) 基 验主 要基 于方差方 程 G A R C H — B E K K模 型 。 于V A R — G A R C H模 型研 究 了 人 民币 汇 率 与 利 率 之 均值方 程 r A f t ( P ) 模 型可表 达式 为 : 卫 上 间 的动态 变 化关 系 , 发 现人 民币对 美元 汇 率 与利 率 R z s : 1 . t 1 + R z s _ I + > R h s “ + £ 1 t ( 1 ) 之 间不存 在 波动 溢 出效 应 , 而 人 民币 对非 美 元汇 率

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理论研究与评价

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理论研究与评价

量 EGARCH 弥 补 了 这 一 缺 陷 。 Koutmos 和 Booth 运 用 多 变 量
EGARCH 模 型 来 研 究 纽 约 、东 京 、伦 敦 世 界 三 大 股 票 市 场 的 波
动溢出, 发现三大股市间不仅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而且波动溢
出存在不对称性, 市场的坏消息比好消息对另一市场的波动影
究希腊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间的波动溢出效应, 表明两市之间
也 存 在 着 不 对 称 性 的 波 动 溢 出 。[13]Lapodis、[12]Kanas 和 Kouretas[13]
的多变量 EGARCH 模型为:

! Rt=α0+ αkRt-k+ε εt|Ωt-1 ̄N( 0 Ht)
( 8)
i=1
" ! # n
Masulis 和 Ng 把从上一步模型中估计到的残差平方作为衡量其
波 动 性 大 小 的 变 量 分 别 代 入 到 另 外 两 个 市 场 的 GARCH- M 模
型 中 , 表 达 式 如 下 : [2]
Rt=α+βht+δDt+γεt- 1+εt
( 3)
ht=a+bht- 1+cε2t- 1+dDt + fXt
目前, 国内外关于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已显著 地存在于各金融市场之间, 他们运用的主要基本模型是 GARCH 类模型和 SV 模型, 但其中又分为单变 量 和 多 变 量 的 模 型 框 架 。 在 单 变 量 模 型 框 架 内 , 应 用 的 主 要 有 GARCH 模 型 、 GARCH- M 模 型 以 及 GJR- GARCH 模 型 等 ; 而 在 多 变 量 模 型 框 架内, 运用较多的有向量 GARCH 模 型 和 多 变 量 EGARCH 模 型 等多变量 GARCH 类模型、向量 SV 模型等。本文旨在通过对三 类较 为 常 用 的 单 变 量 GARCH 类 模 型 、 多 变 量 GARCH 类 模 型 以及向量 SV 模型进行述评, 说明国 内 外 金 融 市 场 间 波 动 溢 出 效应的研究进展。

溢出效应的通俗解释

溢出效应的通俗解释

溢出效应的通俗解释
溢出效应,也被称为“倒灌效应”、“反弹效应”,是指一种经济现象,指某经济政策对一个部门、地区或国家的积极影响,会通过市场
机制传递到其他部门、地区或国家,并对它们产生非预期的负面影响。

简单来说,溢出效应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现象。

这个过程通常
是从政策实施地区或国家开始的。

例如,许多国家实行负利率政策来
刺激经济增长,但这可能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违规,也可能导
致人们寻找风险更高的投资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举个例子来说明溢出效应。

假设国家A实施了一项政策,鼓励人们购
买特定产品,例如加油,以抵消油价上涨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这个政
策的效果很好,人们购买了更多汽油,加油站销售额上升,同时汽油
价格上涨。

然而,这可能会对其他相关领域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物
流和运输行业的成本将上涨,这可能会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进而影
响消费者的购买力。

因此,政策的实际影响远远超出了政策制定者的
预期。

溢出效应通常是不受政策制定者控制的。

由于市场上的相互作用和复
杂性,经济政策会产生未知的效应,有时会甚至导致一些不利后果。

因此,政策制定者不能只考虑政策的表面好处,还必须考虑可能产生
的副作用和意外后果。

政策制定者还需要谨慎地制定政策实施的目标和计划,以避免不必要的溢出效应。

总之,溢出效应是政策实施的常见现象。

虽然一些政策可能会为某些产业和地区带来显著的好处,但这可能对其他产业和地区造成负面影响。

政策制定者需要仔细审查政策的实施目标和计划,以平衡政策的表面好处和可能的负面效应。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研究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研究

风险传染的机制
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
风险传染的路径:风险如何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递和扩散
风险传染的影响:对金融市场稳定性和经济运行的影响
风险传染的强度:金融市场风险在不同市场、不同机构之间的传递程度
风险传染的速度:风险从源头到被传染机构的时间和速度
溢出效应研究
溢出效应的定义:指一个金融市场对另一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即一个市场的波动会传递到另一个市场
汇报人: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研究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溢出效应研究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关系研究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防范策略研究
添加章节标题
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途径
风险传染的方式
溢出效应的速度:风险传染在时间上的快慢程度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关系研究
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定义
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分类
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机制
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关系
相互影响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风险传染的定义和表现
溢出效应的产生和影响
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定义与分类
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内在联系
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协同作用机制
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数据来源:金融机构的公开数据、监管机构的数据、学术研究数据等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聚合等
实证研究方法: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事件研究等
实证研究结果:风险传染与溢出效应的存在性、传染路径和溢出程度等

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方法

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方法

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方法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方法摘要: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对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方法,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溢出效应,表现在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

在风险传导网络中,银行是风险传导的核心节点。

研究结果为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他们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

关键词:风险溢出效应;溢出指数;复杂网络;金融稳定;金融监管一、引言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是近年来金融研究的热点之一。

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指的是一个市场的风险传导到其他市场,从而导致其他市场的风险增加。

研究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有助于了解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从而在政策制定层面帮助监管机构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

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对全球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针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2.1 溢出指数溢出指数是衡量风险溢出效应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两个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程度来判断溢出效应的强弱。

假设有两个金融市场A和B,分别对应股票指数A和B。

溢出指数通过将市场B的收益率与市场A的波动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系数,表示A市场的波动率对B市场的波动率的影响程度。

回归系数越高,说明A市场的波动更加显著地传递到B市场,即溢出效应越强。

2.2 复杂网络方法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是一种可以揭示金融市场之间关联关系的方法。

通过将市场参与者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构建成网络,可以分析网络结构对风险传导的影响。

在金融市场中,银行是风险传导的核心节点,因此研究风险传导网络中的银行节点对于了解风险溢出效应至关重要。

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揭示银行节点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风险的传导路径,进一步分析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

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非对称效应——基于TVP-VAR-DY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非对称效应——基于TVP-VAR-DY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非对称效应——基于TVP-VAR-DY模型的实证探究摘要:本文利用TVP-VAR-DY模型,针对中国金融市场进行实证探究,探讨了金融市场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效应。

探究发现,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着非对称的风险溢出效应。

详尽而言,当金融市场发生负面冲击时,风险溢出效应更为显著,而正面冲击对其他金融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这一探究结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险溢出;非对称效应;中国金融市场;TVP-VAR-DY模型;实证探究1. 引言中国金融市场作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一员,其风险溢出效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与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以往的探究大多侧重于风险溢出的存在与程度,对其非对称性的探究较为有限。

本文旨在利用TVP-VAR-DY模型,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非对称效应展开实证探究,以期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文献综述以往的探究主要通过传统的VAR模型对金融市场风险溢出进行探究,但由于VAR模型存在参数不稳定性的问题,其实证结果可能不准确。

因此,本文接受TVP-VAR-DY模型,通过引入时间变换参数来解决传统VAR模型的问题,更准确地探究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效应。

3. 数据与模型本文选取了中国股市、债市和外汇市场的相关数据,并利用TVP-VAR-DY模型对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效应进行探究。

详尽模型包括风险传染模型、风险敞口模型和风险溢出模型等。

4. 实证结果通过对中国金融市场数据的实证探究,本文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实证结果:4.1 风险溢出的存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着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

金融市场中发生的负面冲击会对其他金融市场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4.2 非对称效应的存在本文探究发现,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存在非对称效应。

详尽来说,金融市场遭受负面冲击时,风险溢出效应更为显著;而正面冲击对其他金融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4.3 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

股指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

股指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

股指期货收益率(沪深 300) -0000523 -0000838 0062752 -0073813 0014606 -0031817 5803767 3096906 0000000
两个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
由表 3-1可知,对数收益率序列的偏度均小于 0,通常 认为偏度小于 0的序列其分布有长的拖尾。从峰度高于 3 和 JB统计量的 p值,则可以看出两个市场收益率序列具有 “左偏尖峰厚尾”的特点。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股指期货与指数收 盘价 均 值皆 为 负,说明市场在大多数时刻处于下降状态;从标准差角度,期 货波动幅度更大,则说明期货的波动冲击更强劲。现货市场 和股指期货市场收益率的偏度均为下于零的值,说明高于平 均收益的天数要多于低于平均收益的天数,但指数现货市场 的离 偏 程 度 要 更 大 一 些。 期 现 货 市 场 的 峰 度 分 别 为 4856861和 5803767,都比 4大,并且股指期货市场的峰度 略大,则说明股指期货市场收益率出现极端值的可能性明显 高于现货市场。
提供一定的依据,使其能更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进行监控。在 防止风险的同时提高风险监管的效率和水平。本文利用沪
收益率序列的平稳性,计算公式为 Rt=(lnPt-lnPt-1 本文采用 EViews60和 WinRATS70计量软件。
深 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收盘价格通过定量分析,实证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出效应进行研究。通过对股指期货运行四年来的交易数据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选取
建立双变量 BEKK-GARCH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
(一)模型设定
国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之间存在双向非对称的波动溢出效
BEKK-GARCH模型
应,并且股指期货的溢出效应相对更加明显。 关键词:沪深 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波动溢出效应

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分析

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分析

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分析作者:米咏梅王宪勇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11期摘要:评估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对金融市场监管和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MVGARCH模型研究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

结果表明,三个金融市场之间存在风险溢出效应,市场之间存在风险传递。

由于风险溢出效应的存在,相关部门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和相关政策的协调性,以金融市场的全局视角进行政策设计,恰当选择政策实施时机,保证政策实施效果。

关键词: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风险溢出效应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11006305一、引言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或称波动溢出效应)不仅是重要的金融理论研究问题,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1999年巴西货币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频发等金融危机表明,金融风险在金融市场间交叉传染,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充分显现了风险溢出对金融体系的巨大破坏,也给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我国对金融行业的股票、债券和期货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在制度层面为金融市场间建立了防火墙,将风险隔离在各个市场内部,市场间的信息和风险溢出能力较弱。

近年来,金融创新加快了市场之间的融合,金融产品的投资标的同时覆盖多个金融市场,证券、银行和期货等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出现交叉,信息和风险溢出渠道拓宽。

研究我国的金融市场风险信息传递是否出现本质变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当信息传递导致的市场联动性较高时,不同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应加强协调性,避免一个市场的不利信息触发其他市场的风险,预防系统性风险。

二、文献综述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是研究不同国家某类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美国、英国和日本之间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间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二是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如股票、债券、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多数研究表明市场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不断加强,各国经济之间的关联性也越来越紧密。

当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面临风险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金融风险溢出的概念金融风险溢出是指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跨越国家边界而对其他国家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的过程。

例如,一国金融市场发生了危机,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恐慌而导致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受到波及。

这种经济联系使得各国金融市场具有了明显的实证性和动态性。

二、影响因素在研究金融风险溢出效应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金融体系、经济政策、国际贸易、投资者预期等。

这些因素对于金融风险溢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金融风险传导的载体,金融体系强壮的国家面对外部金融冲击的能力更强。

在金融体系设计上,要注意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以减少境外风险的传导。

2.经济政策国家的经济政策也会影响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

通货膨胀率、利率等政策调控措施,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国家应当合理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加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3.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对于金融风险溢出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因为国际间贸易总量的增加,一国发生金融风险对于其他国家的产业和市场影响也更大。

因此,发展具有灵活性的对外贸易和投资政策,加强国际合作是减缓金融风险溢出的重要措施。

4.投资者预期投资者的决策对于金融风险传导的影响非常重要,一国金融危机容易扩散到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原因之一就是投资者带着负面预期纷纷撤资导致金融市场恶性循环。

因此,国家应当加强对于投资者的引导和监管,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三、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应对措施1. 增强金融机构的监管能力金融监管是关键,加强监管能力,完善监管法律和制度,疏通金融通道,提高监管标准,是防范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2. 积极主动应变加强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系建设,提高内部风险防控能力是重要任务,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合作,深度开展经济金融合作,在国际市场上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溢出效应

金融危机溢出效应

金融危机溢出效应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经济环境不稳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冲击的一种现象。

而金融危机溢出效应指的是金融危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后,会通过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产生连锁反应,进一步扩大和影响。

本文将从金融危机溢出的原因、机制和对策等方面加以论述。

一、金融危机溢出的原因1. 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性增强: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金融联系越来越紧密,市场的信息传递速度快,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高,这种联系性增强了金融危机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2. 共同的经济周期:各国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性,经济周期的波动具有普遍性。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遭遇金融危机时,其经济下行的影响将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传递给其他国家或地区,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3. 全球化程度加深: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更加频繁,跨国公司的业务覆盖范围更广,金融风险扩散的渠道更为复杂。

因此,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其影响范围将更广泛。

二、金融危机溢出的机制1. 资本流动:金融危机会引发资本外流,投资者对风险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进行资产抛售,转而寻求避险和回报更高的投资目标。

这种大规模的资本流动会使金融市场进一步动荡,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稳定。

2. 货币市场的冲击:金融危机会导致货币市场的异常波动,比如国际货币汇率的剧烈变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和进口贸易产生直接冲击。

同时,货币市场的不稳定也会导致金融机构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3. 银行的连锁反应:金融危机对银行业务风险的冲击往往会造成大规模的银行失信和违约。

这种银行的连锁反应会引发系统性风险,扩大危机的范围和影响。

三、应对金融危机溢出的对策1. 宏观调控: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国家或地区的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同时,宏观调控还可以缓解金融市场的波动,减少金融危机的溢出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金融市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四元V A R-GA RCH(1,1)-BEK K模型的分析李成马文涛王彬(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摘要>汇率改革以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金融市场改革,促使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增强了金融市场间联系。

本文采用四元VAR(6)-GARCH(1,1)-BEKK模型分析了我国主要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的溢出关系。

研究发现,上述市场有很强的波动集聚性和持续性,大多数金融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均值溢出,所有市场间均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还发现市场间溢出可能主要来自于市场传染效应。

据此,本文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监管框架,监控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资本金状况,防止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降低风险累积程度,并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兼顾金融市场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执行效力的影响。

关键词均值溢出波动溢出市场传染监管框架货币政策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Spillover Effect within Financial Markets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of ex chang e rate system,g overnm ent had imple-m ented a series o f reforms in financial markets,w hich impr oves the integ ration and streng thens the interlink w ithin financial m arkets1We introduced V AR(6)-GARCH(1,1)-BEKK m odel w ith four v ar iables to analyze the spillover effect1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 e str ong volatility clustering and persistence, and sig nificantly m utual m ean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 w ithin financial mar-kets,w hich m ay results from market contagion1So,g overnment should ado pt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uperv isory fram ew or k to monito r investors.capital state and prevent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vo latility and risk accumulation w ithin financial mar-kets,and also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the chang e of prices in finan-cial markets o n the m onetary po licy effect1Key words:Mean Spillover;Volatility Spillover;M arket Contag ion;Superv-i sory Fram ew o rk;M onetary Policy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加快,金融市场间的关联性逐渐增强。

这种关联性多表现为各市场间显著的溢出效应,它不仅存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金融市场间,也存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金融市场间。

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是整个金融体系有效性的表现,就其现实意义来讲,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

一方面,金融市场间的溢出关系构成了货币政策有效执行的基础性条件;另一方面也使得各种风险在金融体系内快速传播,并在一定条件下演化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

过去的十多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如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1999年巴西货币危机,以及近期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这些金融危机往往是在某个金融市场首先出现,而后在其他金融市场间交叉传染,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由此可见,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对于政策实施以及风险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已得到国内外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的普遍关注。

从国外文献看,关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等主要金融市场间溢出关系的研究较为丰富。

就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而言,Shiller和Beltr atti(1992)、Cam pbell和Am mer(1993)发现两个市场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了两者的联动关系,揭示了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溢出关系;而Conno llya, Stiversb和Sun(2005)则认为两者关系与股票市场状态相关,当股票市场不确定性增大时,两者呈负相关。

从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看,Bahm ani和Sohrabian(1992)、Ajayi和Mo ug oue(1996)、Francis,Iftekhar和Delroy(2002)均发现两者在发达国家中有显著的双向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而Abdalla和M urinde(1997)、Ruey-Shan Wu(2005)则发现两者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仅波动溢出效应显著,而均值溢出并不显著。

对于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而言,Ebrahim(2000)对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两者存在显著价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So(2001)研究发现,在美国利率能显著影响汇率,而汇率的变动却不能解释利率的变化,说明利率对汇率有单向均值溢出,还发现两者间有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在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方面,Bernanke和Kuttner(2004)、Ehrmann和Fratzscher(2004)证实了美国的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冲击有强烈反应,同时,Rigo bo n和Sack(2003a)发现货币政策也对股票市场做出了反应。

以上研究针对的是两个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在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等三个市场的研究中,Flem ing,Kirby和Ostdiek(1998)发现三个市场有很强的波动关联性,且这种效应在1987年美国股灾之后显著增强,揭示了三个市场间有较强的波动溢出效应,Rigobon和Sack(2003b)发现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过程是多方向的,譬如美国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关关系从正转为负取决于特定时期哪个市场占据主导地位,Ehrmann,Fratzscher和Rig obon(2005)在Rig obon和Sack(2003b)基础上,将研究拓展到国际(美国与欧盟)分析中,还发现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金融市场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改革。

股票市场方面,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中心的制度性变革全面推进,同时,一系列其他改革举措也得到有效的实施,如募集法人股以及未上市的内部职工股、以股抵债等形式解决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大股东增持流通股以及管理层股权激励等。

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创新也积极推进,债券发行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丰富,从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到境外机构首单人民币债券的推出,使得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扩展、对外开放程度得到提高。

外汇市场方面,2005年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将以前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改变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整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有明显提高,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发展也利于建立一个富有弹性和深度的外汇市场。

我国货币市场经过多年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形成了由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等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建设加快,一体化程度提高,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等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也逐渐增强,一个多元化且较为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在我国初步形成。

基于以上事实,国内很多学者对我国各金融市场间的溢出关系进行了探讨。

在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的溢出关系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张碧琼、李越, 2002;邓燊、杨朝军,2008;张兵、封思贤、李心丹、汪慧建,2008),且存在显著的单项或双向的溢出效应(高海霞、陈建超、何鲁冰,2007;吴奉刚、王芙蓉,2008;孙秀玉、张兵,2008;舒家先、谢远涛,2008)。

从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看,王一萱、屈文洲(2005)发现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市场)与股票市场关联程度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较小。

杨继红、王浣尘(2006)和余元全、余元玲(2008)基于泰勒规则的实证检验则发现货币市场利率并未对股票市场做出反应或者反应程度小且不显著。

在其他市场间关系的研究中,赵华(2007)研究了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溢出关系,发现从2000~2005年间,以美元标价的人民币与货币市场利率之间既无均值溢出,也无波动溢出,而以其他币种标价的人民币与货币市场利率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

袁超、张兵、汪慧建(2008)研究了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相关性,揭示了两者相关系数的时变特征,并指出了这种时变特征受到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王璐、庞皓(2009)研究了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溢出关系,发现两个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且波动溢出效应不对称,还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偏弱。

从以上文献看,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两个金融市场间溢出关系进行了研究,包括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协整分析以及多变量GARCH模型等,证实了一国之内不同金融市场间存在不同程度溢出效应,上述研究为深入分析三个及其以上金融市场间的溢出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从多个金融市场间的溢出关系看,一个金融市场的变化会影响其他金融市场,同时也会受到其他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间的这种内在关联性,导致了金融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程度的内生性(Rig obo n和Sack,2003b),因此,同时考虑多个市场之间溢出关系,能够降低金融价格内生性对分析结论的影响,使得结论更可靠。

国内文献中,对三个及其以上金融市场间溢出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以笔者掌握的资料看,主要有王一萱、屈文洲(2005)和殷剑峰(2006),他们的研究仅限于市场收益率的一阶矩关联性,并未涉及收益率的二阶矩关系。

事实上,市场收益率的二阶矩与市场之间信息传递联系较为紧密,是构成市场间溢出关系的重要部分(S1Ross,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