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同名11332)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bbb6c7f6d5bbfd0a795673a0.png)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用药时注意下述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
(2)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
(3)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致畸。
(4)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
(5)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
(6)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
(7)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
(8)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
(9)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
(10)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delayed effect),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的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在这些报告单位中以医疗机构最为重要。
医疗机构是药品的使用单位,因此它是发现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也是ADR报告的最主要来源。
医疗机构是否按规定报告ADR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能否落实的基础和关键,医疗机构要作好ADR监测报告工作,必须有领导的支持,医师、护师和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
为此,应使他们全面了解ADR的含义,ADR 的危害性和ADR监测的意义,消除他们对报告ADR的种种疑虑,特别是关于ADR就是医疗事故的误解,以提高他们报告ADR的自觉性,减少漏报和不报。
如何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相关
![如何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相关](https://img.taocdn.com/s3/m/3a0a86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5.png)
如何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引言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药物对病患或者使用者产生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合理使用是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建议:•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要自行改变药物的剂量或者停止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存储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避免药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避免混用药物,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共同使用,以减少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2. 注意药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在使用药物之前,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和已知的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副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对某种药物过敏或者有特殊的禁忌症,应在用药前告知医生或药师;•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自身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
3. 饮食调理和药物搭配合理的饮食调理和药物搭配也能帮助预防药品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建议:•饮食上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在用药期间;•避免食用与药物相互作用的食物,如某些水果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注意遵循药物的用药时间和饭后服药的指导,以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4. 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预警个体差异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患者对某些药物有潜在的过敏反应,因此应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预警。
以下是一些建议:•如果曾经发生过对某种药物的过敏反应,应在用药前告知医生或药师;•对于第一次使用的药物,可采用小剂量试用的方式,观察个体反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等,及早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5. 良好的用药记录和咨询医师保持良好的用药记录并定期咨询医师,能够帮助监测和预防药品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建议:•记录每次用药的药物名称、剂量、时间等相关信息;•定期就医复查,告知医师用药情况,及时咨询和解决用药过程中的问题;•如果遇到不良反应,及时汇报给医生,寻求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d1738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9.png)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和控制各种疾病,但同时也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范围内使用药物时,出现的对患者不利的生理、生化和病理方面的反应。
为了避免和应对药物不良反应,以下是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些方法:一、预防药物不良反应1.合理用药: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和其他用药情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药物。
2.充分了解药物信息:医生、药师和患者本人都要对使用的药物有足够的了解,包括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和用药注意事项等,避免因为对药物了解不够而引发不良反应。
3.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不得擅自增减用药的剂量和频率。
4.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的患者对同一药物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耐受性,某些人可能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更加谨慎使用药物。
5.药物相互作用:部分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会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注意潜在的不良反应。
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1.停用药物: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首先应暂停使用该药物,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建议适当的替代药物或调整剂量。
2.支持性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可能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抗过敏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
3.及时就医: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严重过敏反应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处理,并告知医生所使用的药物。
4.记录和报告:对于发生的不良反应,应及时记录下来,并向医生和药师报告,以便他们评估和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
5.药物调整:如果不良反应是由药物剂量过高引起的,医生可能会调整剂量以减轻不良反应。
在调整剂量之前,患者应咨询医生。
总结:药物不良反应是用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原则
![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decad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0.png)
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原则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药物: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
药物,不滥用或乱用药物。
2.个体化用药:尽量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来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用药过量或过敏。
3.了解药物禁忌和相互作用:在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或咨询医生,以避免因禁忌症或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4.监测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
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减少药物副作用:根据病情需要,适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
少药物的副作用,如联合用药、调整剂量、饮食调整等。
6.提高患者教育:患者和家属应该有基本的药物知识,了解药
物的功效、不良反应和正确的用药方法,以便在用药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7.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医生和患者应互相沟通,建立良好
的药物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不良反应,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浅析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
![浅析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00ee3c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5.png)
浅析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
1. 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首先,医务人员应该准确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在为患者开出药方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确诊病情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以及其他用药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此外,医生还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药物的剂量、用法、用时、用量等方面的知识,并告知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如应避免饮酒、进食某些食物等。
2. 严格控制药物的给药剂量药物的给药剂量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给药剂量过高,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医生在为患者开出药方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同时,医生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剂量并调整治疗方案。
3. 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药物的不良反应通常是由药物对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不良影响而引起的。
因此,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生应该根据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和机制,选择相应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
例如,对于具有肾脏毒性的药物,应该定期检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和治疗药物引起的肾损伤。
4. 合理用药和联合用药合理用药和联合用药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并避免药物的滥用或误用。
此外,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方案,避免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产生。
5. 建立药物监测体系建立药物监测体系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药物监测体系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治疗效果监测等方面。
安全用药:怎样预防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怎样预防药品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261701d72b160b4e767fcfe6.png)
安全用药:怎样预防药品不良反应?
答: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是一个关系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这个工作,起草有关法规,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给以各方面必要的支持,及时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其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该设立相应的部门,认真地收集、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然后,广播电台、电视、报刊、杂志应该经常宣传普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知识;最后,医药院校应该对学生加强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教育,消费者也应该努力学习一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知识,提高这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
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五篇材料)
![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e5a1b3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9.png)
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五篇材料)第一篇: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但也可能产生有害反应,这类有害反应就叫作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如何来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
首先我们要避免认识上的几个误区:误区一:假劣药品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许多人认为,只有使用了假药、劣药,或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会有很大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误区二:药品使用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目前,国际上对于药品使用说明书中描述不良反应的部分要详细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具体的规定。
但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叙述很少,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
一个负责任的生产企业,才会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产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尽可能详细地告诉用药者。
误区三:非处方药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非处方药本身也是药,总体来说其不良反应比较少、比较轻,但这不是绝对的。
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能导致死亡。
因此,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
误区四: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现在许多中成药、中药新剂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不少。
使用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合理组方、一人一方、随证加减,还需要质量好的药材、科学的炮制方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服用中药,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浅析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
![浅析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538c60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6.png)
浅析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在用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由于药物的特殊性质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
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严重威胁,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因此,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措施。
为了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药物的了解应充分对于药物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的情况应该有所了解。
患者在用药之前,应该详细了解药品的疗效、适应症、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包括潜在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由于每种药物都有不同的成分和特殊性质,所以患者在咨询医生的时候要详细描述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家族病史等信息,以帮助医生正确判断药物的适用性和剂量,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
二、合理用药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药物的剂量要按照医生的指引进行,不要超量或自行停药。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遵循药物的使用原则,如饭前或饭后服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等特殊情况下,应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调整。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擅自停药,更不能改变剂量或停止使用。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记录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还要及时记录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用量、用法、用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等,以便在不良反应出现时及时备案。
同时,在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时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带上记录的药物使用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诊断。
四、增强身体免疫力身体免疫力的增强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患者应保持心情稳定、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并且适量进行运动,避免长时间静坐或过度劳累。
此外,在用药期间,患者还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总之,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措施,患者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药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遵守药品的使用原则,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同时及时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向医生报告,以便更好地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9cf8c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5.png)
药物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产生的有害效应。
为防范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了解药物:在使用药物之前,要详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了解药物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提前预防和处理。
2. 个体化用药:每个人的体质和代谢能力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差异。
在使用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用药,避免用药过量或过敏反应。
3. 严格遵守用药指导:使用药物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进行用药。
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频率,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同时,了解药物与食物、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4. 注意药物储存和保存:药物的储存和保存条件要符合要求,避免药物因贮存不当而变质或损失药效。
同时,药物要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或误用。
5. 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反应,特别是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果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请其更改用药方案。
6. 合理用药时间和方式: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因用药时间或方式不当而加重。
要遵守药物使用的具体时间和方式,如饭前服药还是饭后服药、空腹服药还是饭后服药等。
7. 定期复诊和监测:一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这时应定期复诊和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
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总之,防范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全面了解药物情况、严格遵守医嘱、观察反应、定期监测等措施,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安全有效。
浅析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
![浅析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6ca315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5.png)
浅析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它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程度与药物的特性、使用的剂量、使用方式、个人的特殊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也需要针对性、综合性的策略,包括以下内容。
一、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首要措施。
医生和患者需要对药物的病理生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有清晰的认识,准确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用药方式和治疗期限等。
药物的用量应该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原则,即尽量使用最小剂量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个体差异较大或具有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年老体弱、儿童、孕妇、哺乳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应注意特殊用药及监护。
二、严格药物管理药物管理要求医生、药师和护士忠实遵守规范,对药物的处方、配药、数算及计量等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
医生应该定期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合理调整用药方案,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师在配药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相克等情况,避免疏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护士应按照规定实施药物给药,避免药物误用、规格不符等错误,确保治疗安全。
三、加强质量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还需要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药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标准生产,确保药品的质量。
医院药剂科要加强药物的进货及质量控制,确保药物质量,避免假冒伪劣药品的使用。
此外,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生产和销售的监管,增强药品质量的保障。
四、加强监测和管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药物的特异性反应或重大不良反应进行强制性报告,及时开展调查和处理,并向患者家属等公开信息。
此外,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机制,对常用药物展开全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总之,预防药物不良反应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而不是仅靠单一措施。
大家应该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倡导合理用药,严格药物管理,强化药品质量管理,加强药物监测和管理,以实现药物安全和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3778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9.png)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使用药物时产生的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不良反应。
它可能出现在任何阶段,从药物的制备、处方和购买,到患者的使用和监测过程中。
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成本,并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并提供处理不良反应的建议。
一、预防药物不良反应1. 了解药物信息:在使用药物之前,了解药物的功能、作用、剂量和副作用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与医生、药师或查阅可靠的药物信息来源来获得详细的药物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是否适合使用该药物,并提前准备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 个体化用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用药之前,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个体化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用药史和过敏史等信息,以便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3. 合理用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处方,按照规定的剂量、频率和时长使用药物。
同时,不要滥用药物或自行改变用药方案,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4. 食用安全药物:当购买药物时,患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过期或伪劣药物。
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和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药品的保存情况,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药物。
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1.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会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2. 报告不良反应: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该主动向医生或相关机构报告。
这有助于医疗机构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类似情况。
3. 调整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如减少剂量、延长用药间隔或更换其他药物。
有时候,一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在用药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
4. 支持症状治疗:在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时,医生可能会采取一些支持性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的不适感。
怎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怎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08d130a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a.png)
怎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大部分药品都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那么怎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怎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怎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1、谨慎下药。
权衡利弊,确定是否需要用药。
许多疾病(如感冒、高脂血症等)只要合理安排生活、调理饮食、加强锻炼,便可不治而愈。
婴幼儿和老人更不应动辄服药。
2、对症下药。
要正确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决定吃药的方法和时间。
3、用药个体化。
药物剂量、用药时间应视病情和个体反应而定,副作用大的药物不应长期连续服药。
有药物过敏史及肝肾功能受损者,在用药前必须向医生说明。
4、用药少而精。
资料表明,使用1~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4%;使用6种以上的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7%。
可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会大大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5、加强用药监测。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应定期去医院做检查,以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般来说,大多数常见药品的不良反应是轻微的,停药后就会消失,不需要特别处理。
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应该立即停药,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及时接受诊治。
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神经系统:可出现头晕、头痛等症,还会引起失眠、嗜睡等;消化系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疼痛或胃部不适等;循环系统:会出现心悸、心跳加快或减慢等。
这些症状如果比较轻微,病人能够忍受,可继续用药;如果病人难以忍受,则应立即停药,一般不用作任何处理,症状就会消失。
有些药物不良反应很严重,如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出现紫癜、便血等症,血液系统功能差的人应慎用;有些药对肝、肾功能有损伤,可引起转氨酶、肌酐水平上升,老人、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须慎用或不用。
怎么判断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介绍,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的用法用量使用药品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患者如果用药后出现不适,怀疑发生了不良反应,首先应对照药品说明书的不良反应信息,看看上面是否注明了与自己类似的症状。
怎样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怎样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ce1c33d071fe910ef12df8c2.png)
怎样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1)避免滥用药,减少合并用药的数量。
(2)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持续时间和疗程,防止蓄积性中毒。
注意年龄、性别、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和个体差异;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3)用药前仔细通读药品的不良反应谱,对新药尤应如此。
在吃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弄不懂时宜咨询医生或药师。
(4)对既往有药品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和特异体质的人群,对曾发生或可疑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应尽力防范,方法是“避、忌、替、移”,即为躲避、禁忌、替代和迁移。
对易致过敏的药在用前宜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5)一俟发生不良反应,宜立即去医院对症治疗,并酌情采用停用、减量或继续治疗。
(6)抗过敏药的应用应及时,以较快地抑制组胺和一系列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抗组胺药可抑制皮肤对组胺的反应,故在皮试过敏原试验时(如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品等皮试),应在停药48小时后进行。
用药合理预防药物副作用
![用药合理预防药物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9b5f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9.png)
用药合理预防药物副作用药物的使用对于我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合理地预防药物副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合理地使用药物,从而减少或避免它们带来的副作用。
1. 了解药物: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所使用的药物。
通过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和与医生进行交流,我们可以了解药物的作用、剂量、适应症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这样可以增加我们对药物的了解,从而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的副作用。
2. 遵循医嘱: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嘱咐。
医生会根据我们的病情、年龄和身体特点来开具药方,我们要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药物,并且要确保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是符合要求的。
不要擅自增减药物的剂量,以免影响疗效或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3. 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如果有多种药物需要使用,我们要根据医嘱合理控制用药时间间隔。
有些药物会相互影响,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如果有需要,可以与医生咨询,了解哪些药物不能同时使用,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4. 饮食注意:有些药物需要在特定时间或特定饮食条件下使用,例如空腹服药或饭后服药。
这是因为饮食状态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因此,在使用药物之前,我们要了解药物的用药要求,并按照要求正确使用,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产生不适。
5.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与其他药物或食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或减弱药物的疗效。
因此,在使用药物之前,我们要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避免与不相容的药物或食物同时使用。
6. 定期检查和咨询医生: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定期的体检和与医生的沟通。
通过定期检查,我们可以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如果出现副作用或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并接受医生的建议和调整。
医生在了解我们的情况后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用药指导,从而减少药物副作用。
总结起来,合理地预防药物副作用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与医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药物特点和用药要求。
规避用药错误风险的措施
![规避用药错误风险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9acd4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4.png)
规避用药错误风险的措施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用查对姓名、门诊号、腕带等至少2种以上的方式核查患者身份。
摆药后、加药时,请第二人核对,进行双人复核。
有疑问一定要再次确认,问清楚再用药。
2、优化医嘱处理流程。
推行电子医嘱处理系统,直接打印输液单,避免抄错、漏抄,减少错误发生的几率。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对患者用药情况,一定要实行口头、书面、床边交接,与下一班交待清楚再下班。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
对新药、特殊用药应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共同学习,力求掌握正确的用法,熟悉不良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措施。
5、医院设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对临床用药进行监管和督导。
有新药和特殊用药,及时在医院局域网公布相关信息,使用注意事项等,供临床借鉴。
6、加强细节管理。
护士长弹性排班,注意人力资源调节,新老护士合理搭档,在节假日指定临时负责人,发挥高年资护士的积极性,参与科室安全管理,加强护士责任心O
7、护理部定期督查安全用药情况。
对用药错误相关的不良事件及时通报,组织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对其他科室也起到警示作用。
8、加强药品的安全管理。
用表格罗列药物有效期,经常检查有效期,做到先进先出。
同时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鼓励护士上班时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尽量互帮互助共同核对,才能有效避免用药错误的发生。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措施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342636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1.png)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措施“药”是一种能去苛求治病救人的东西,可是“药”也是一把双刃剑。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所以,不论药物如何渲染,服用后最终都会对人体产生一些“反作用”。
那么,如何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下面,小编为您列举了关于服药的5条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要少而精治病不要面面俱到,老年人病多也要分清疾病的主次,先治疗主病和急病,以少而精为用药原则。
用药杂,药物在体内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疗效,还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剂量宜从小到大老年人对一些药物敏感性高。
尤其是一些需长期服用的药物,更应严格控制剂量。
最好从常规剂量的一半开始服,逐渐加大,至出现疗效即不再增加。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避免突然停药如降压药、降糖药及一些激素类药物,在未经医生同意的情况下,不要擅自突然停药,否则可引起血压或血糖升高。
有时会导致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使病情反复或加重。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能口服的药物不用针剂口服药相对安全,出现不良反应也较轻。
针剂导致的不良反应大多症状较重,给抢救带来困难。
静脉给药尤其要慎重。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按时间服药药物说明书上明确标明何时服药,如饭前、饭后或睡前服等,要严格遵守。
因为有些药物的疗效与服用时间密切相关,忽略这点不仅直接影响疗效,而且还会产生毒副作用。
当人步入中老年,无法避免的是一种患病多、服药多的状态。
但当药物服用过多、过杂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对人身体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
而以上这5条可以有效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让体内产生的药物毒物残留更少。
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措施
![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10aed0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c.png)
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措施
1、加强护士的培训,特别时新护士或进修护士的查对意识
(1)无论工作在繁忙,必须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三查八对,这是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2)加强护士的责任心,以及慎独精神。
上班一定要打起精气神,休假在怎么放松,工作中都要及时把心态调整过来。
医院与企业或事业单位不同,它是与生命打交道的,因此工作中是来不了半点儿马虎的。
(3)药物查对在临床工作中涉及各个环节,因此为了避免差错事故发现,护士的各个环节的三查八对就非常重要。
有时候哪怕最后一个环节查出来问题,都可以避免一个差错的发生。
2、药物管理
(1)设药物管理员,每月清点药物有无过期,混放等情况。
(2)组长,护士长不定期巡查护士加药,配药情况。
3、对病区查对制度进行监督管理
由组长或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护士在工作中的查对情况,一旦发现,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护理部每季度安排总护士长去病区检查各个病区护士的查对情况,把检查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在全院进行汇报,形成制度,下发各病区遵照执行,把不良事件扼杀在摇篮中。
4、设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奖惩分明,有奖励护士才会在工作中始终秉承三查八对的查对意识,奖励是
一种激励。
这种查对意识久而久之,在工作中慢慢的变成了一种习惯。
有惩罚大家才能有所忌惮,工作才能认真去执行,才能慢慢的改掉不好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同名11332)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用药时注意下述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
(2)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
(3)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致畸。
(4)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
(5)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
(6)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
(7)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
(8)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
(9)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
(10)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delayed effect),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的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在这些报告单位中以医疗机构最为重要。
医疗机构是药品的使用单位,因此它是发现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也是ADR报告的最主要来源。
医疗机构是否按规定报告ADR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能否落实的基础和关键,医疗机构要作好ADR监测报告工作,必须有领导的支持,医师、护师和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
为此,应使他们全面了解ADR的含义,ADR的危害性和ADR监
j. 该不良反应是否有客观检查予以确认+1 0 0
--总分≥9分:肯定有关(defintite)
--总分5~8分:很可能有关(probable)
--总分1~4分:可能有关(possible)
--总分≤0分:可疑(doubtful)
药失误如何分类?
用药失误(medication errors)出现于处方(或医嘱)、抄写、配方、给药、以及监测的整个用药过程中.用药失误可按用药阶段而分类如下。
1.处方失误在处方书写、选药、剂量、剂型、途径、滴速等方面发生失误。
2.抄写失误护士在抄写医嘱时发生的各种失误。
3.配方失误配发错误的药物、剂量、剂型,不适当的配制、标签、包装,配发贮存不当或变质、过期失效的药品。
4.给药失误
(1)投药失误将药物误投于其它患者。
(2)未经处方的用药失误该失误是指未经医师处方而给患者用药,包括继续使用已停用的药物。
(3)剂量失误大于或小于规定剂量或重复用药。
(4)途径失误不是处方规定的用药途径,或是途径正确而部位错误,如滴左眼误滴右眼。
(5)速率失误常见于静脉滴注。
(6)剂型失误这包括不经处方者同意而将片剂粉碎。
(7)时间失误不按规定间隔时间给药。
(8)配制失误药物在溶解或稀释时发生错误,或发生配伍变化。
(9)技术失误操作技术不当,如输液泵操作失误,注射部位未消毒等。
(10)应用变质药品的失误使用保存不当的药品,或变质、过期失效的药品。
5.监测失误未对药物治疗方案或临床、实验室数据作出评价。
医疗机构如何做好药物临床安全性监测管理工作?
据报道,美国医院患者发生药物性损害而死亡的病例每年约为10万。
药物性损害可由药物不良反应或用药失误(medication errors)所致。
为了减少或预防药物性损害的发生,作为医疗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发挥药事管理委员会在药物临床安全性监测管理中的作用;
2.提高临床医疗人员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
3.强化临床医务人员的职责;
4.开展药物临床安全性监测工作。
者是药物使用者,一般而言,患者对所用药物了解越多,不安全用药的情况会越少。
患者使用药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患者应主动使医师知道自身疾病的各种症状、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以及各种药物应用情况;
2患者应了解所用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以及用药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患者应加强依从性,按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正确用药。
临床医务人员的行为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常因医务人员对患者联
系和指导不力而使患者出现不依从性。
如在用药过程中医务人员未向患者说明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则患者可能因自感疗效不佳而加大剂量,或出现不良反应而停用,也可能发生用药途径错误将栓剂口服或片剂当作栓剂用等。
此外,医务人员在处方或书写标签时对用法说明不恰当,如“必要时服用”、“遵医嘱”、“同前”等均会使患者发生理解简化治疗方案
复杂的治疗方案是造成患者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医师应设法简化治疗方案。
其一是减少用药品种,如减少一些非必需的药物,或使用一些复方制剂以减少药物品种。
但后者不足之处是剂量无法按病情进行调整。
其二是减少用药次数。
一般药品的用药次数较为频繁,易造成患者的不依从性,因此可以采用一些长效制剂或缓释制剂。
2提高调配水平
提高调配水平无疑有利于改进患者的依从性。
药师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用法用量,并在瓶签上书写完整。
当药物标签由于过于简单而不足以说明与用药有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微机制作〃
附加标签〃以说明用药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此外,药师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适宜的药品包装。
采用单剂量或一日量包装,以及具有提醒患者用药功能的包装,能使患者自我监督,减少不依从性。
3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
医务人员应采取主动的方式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一些安全范围较窄的药物、过早停用产生严重后果的药物,以及一些对慢性病患者需长期应用的药物。
在指导患者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其容易接受的方式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
其内容包括治疗目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患者一般乐意接受正确用药的指导,愿意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预先告诉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不依从性。
此外,除口头指导外,对服用特殊药物的患者可向其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料,但内容应简明扼要,易为患者理解,才能有良好效果。
错误造成不依从性。
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其临床的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疗程适
当,药物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70——合理用药应符合哪些标准?
根据WHO 1985年"合理用药专家会议"指定的合理用药定义,合理用药特别是合理处方(rational prescribing)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1、适当的适应症(appropriate indication)采取药物治疗完全基于医学原因及其为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2、适当的药物(appropriate drug)药物的选用应符合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3、适当的患者(appropriate patient)患者无禁忌症,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极小,能接受所用药物。
4、适当的信息(appropriate information)为患者提供与其疾病和用药相关的正确、重要和清楚的信息。
5、适当的监测(appropriate monitoring)适当监测预期和意外的药物效应。
74——如何改进ADR报告中的少报现象?
ADR报告制度具有监测范围广、最为经济、以及简单易行等诸多优点,其不足之一为少报或漏报现象。
少报(under-reporting)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据WHO报道,在ADR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报告通常不超过10%。
即使在ADR监测报告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如每年每百万人口ADR报告超过200份的国家,报告ADR的医师也仅为10%。
少报现象无疑会影响ADR信号的产生,以及对ADR危害的评价。
少报现象的产生和报告者心理、技术等诸多因素有关。
因此,应设法解除医师对报告ADR的种种疑虑,提高他们诊治ADR的水平,尽可能简化报告手续,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做好药物安全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强化激励机制,以鼓励医师及其他医务人员积极报告ADR,保障患者安全。
必须指出,改进少报现象,增加ADR报告的数量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只要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一份优质的ADR报告无疑会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甚至有可能起到避免一场药物性灾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