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沉淀溶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表达式2. 溶解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验:沉淀溶解实验及结果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沉淀溶解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规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沉淀溶解平衡大学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2. 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沉淀溶解平衡实验器材。
3.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沉淀和溶解的现象,如河水中的泥沙、海水中的盐分等。
那么,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
二、讲授新课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1)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和结晶的速率相等,固体质量和离子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动态平衡、多重平衡。
2.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1)溶度积常数(Ksp)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其离子浓度的乘积的幂次方等于溶度积常数。
(2)计算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离子浓度表达式,代入Ksp计算。
3.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2)计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3)分析溶液的酸碱性质。
三、实验演示1. 实验目的:观察沉淀溶解平衡现象,验证溶度积常数。
2. 实验原理: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沉淀剂,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达到饱和,观察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 实验步骤:(1)配制一定浓度的难溶电解质溶液。
(2)加入沉淀剂,观察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计算Ksp。
四、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2. 计算下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3. 分析下列溶液的酸碱性质。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强调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溶解度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知识讲解:讲解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评价1.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
问题解决: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智慧共享。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沉淀的与溶解过程。
2. 评价策略: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和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算沉淀溶解反应的溶解度积的方法;3. 能够解决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概念;2. 计算沉淀溶解反应的溶解度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水中出现沉淀的情况?这是怎么发生的呢?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内容。
2. 学习(1)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沉淀溶解平衡是指溶液中溶解度已达到饱和时,溶质以固体沉淀的过程,也是固体沉淀溶解为离子在溶液中溶解的过程。
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是溶解度积恒定。
(2)介绍如何计算沉淀溶解反应的溶解度积。
溶解度积是指溶质在饱和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所溶解的物质浓度的乘积,用符号Ksp表示。
根据溶解度积的定义以及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溶质溶解度的表达式。
3. 实践(1)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积,并进行比较分析。
(3)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掌握。
四、巩固让学生回答几个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盐在水中会溶解,而有些盐则会生成沉淀?进一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六、作业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习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计算出溶解度积。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实验实践和巩固拓展,能够激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明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初中沉淀溶解教案
初中沉淀溶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的概念,掌握沉淀溶解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的定义2. 沉淀溶解的原理3. 沉淀溶解实验的操作步骤4.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的概念、原理及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沉淀溶解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沉淀溶解的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4. 运用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解、溶液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沉淀溶解的定义、原理,讲解沉淀溶解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沉淀溶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沉淀溶解的原理。
5. 应用:举例说明沉淀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课堂讲解要清晰易懂,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 实验操作要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分析实验现象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4.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 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沉淀溶解的概念、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3.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溶解度达到一定值时,溶液中的该物质开始析出,析出物与溶解物的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是溶解度积原理。
溶解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水中达到饱和时,其溶解度所对应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即溶解度积常数(Ksp)。
2.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1)计算溶解度积计算溶解度积的公式为:Ksp = [A+]m[B-]n其中,A+和B-分别表示离子,m和n分别表示离子的个数,[A+]和[B-]分别表示离子的浓度。
(2)计算沉淀量计算沉淀量的公式为:m = V * C其中,V表示溶液体积,C表示沉淀物的浓度。
3.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水处理在水处理中,沉淀溶解平衡可以用来去除水中的杂质。
例如,硬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可以通过加入碳酸钠沉淀下来。
(2)药物制剂在药物制剂中,沉淀溶解平衡可以用来控制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例如,一些药物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才能溶解,而在碱性条件下会析出沉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讲授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溶解度积和沉淀量。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4. 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2.能够书写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3.了解溶度积和浓度商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重点、难点】溶度积的含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们通常用溶解度来表述一种物质在某溶剂里的溶解性大小。
哪么,什么是溶解度?【板书】一、溶解度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溶解性与溶解度:(1)溶解性:是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是物理性质,其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但只能粗略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强弱。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可精确表示物质溶解能力(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 =(3)20℃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大小关系:在注意:物质在水中“溶”与“不溶”是相对的,“不溶”是指难溶,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0.01g 的量是很小的,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沉淀就达完全。
(4)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换算:w(溶质)= ×100%【观察思考】PbI2固体的溶解平衡(教材90页)。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总结并板书。
【板书】二、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与溶液中的有关离子重新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量和离子的浓度均保持不变的状态(沉淀溶解平衡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注意: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易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也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2)特征:逆,动,等【v(溶解)=v(沉淀)≠0】,定,变。
(3)表示方法:2、溶度积(1)概念: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其离子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Ksp表示。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3、培养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2、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方法。
3、沉淀溶解平衡的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意义和应用。
2、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3、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步骤1、复习相关概念:回顾沉淀、溶解、酸碱中和等基本化学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引入沉淀溶解平衡:通过实例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3、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4、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讲解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5、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和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1、回顾教学过程,总结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程度。
2、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作业布置1、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
2、针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小论文的撰写,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八、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
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供大家学习参考!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目标要求] 1.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2.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1.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的原因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尽管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0。
2.溶解平衡的建立以AgCl溶解为例: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 的表面析出――沉淀。
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如AgCl沉淀体系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gCl(s) Cl-(aq)+Ag+(aq)。
由于沉淀、溶解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的存在,决定了Ag+和Cl-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AgCl和AgNO3;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 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0.01 g是很小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
二、溶度积1.表达式对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MmAn(s)�鸠�mMn+(aq)+nAm-(aq)Ksp=[c(Mn+)]m•[c(Am-)]n。
2.意义K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
3.规则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c知识点一沉淀的溶解平衡1.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达平衡后不再进行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答案 C解析难溶物达到溶解平衡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都不停止,但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温度越高,一般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使溶解平衡左移,AgCl的溶解度减小。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解读“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1教学思路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是《化学反响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一块区别于老教材的新增内容,所以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总结,进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才能。
此外,本课的知识又与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有非常严密的联络,所以为了更好的检验新知识落实的效果,教学中我以消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分析^p 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而且进步了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2.1引入阶段[引入]:展示一瓶PbI2悬浊液。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师]介绍:PbI2是一种难溶性盐,颜色为黄色。
[问]过滤后,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吗?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结论。
结论: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
方案:取上层清液,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假设有黄色沉淀生成,那么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I-。
[学生活动]:请学生做演示实验。
(实验结果明显,说明上层清液中含I-。
) 2.2知识预备阶段[师]:总结:实际上,难溶物质在水中还是有一定的溶解度,只是相对来说比拟小。
所以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
而PbI2那么属于难溶性盐。
[投影]:[过渡]:既然难溶物在水中仍有少量的溶解。
如:在25℃时,AgI的溶解度为2.1×10-7g,能不能说浓度到达饱和后溶解是就停顿了呢?[讨论]:难溶物在水中饱和后,溶解是不是就停顿了,请从平衡的角度考虑分析^p 。
2.3新课知识落实——知识迁移与总结阶段[学生活动]观点:饱和后,溶解没有停顿,只是在溶解的同时,又有PbI2固体析出,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师]请大家结合课本,理解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含义。
2. 溶解度积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 实际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推导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现象。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解释溶解度积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积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
4. 讲解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进行实例计算。
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沉淀溶解平衡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溶解度积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矿物的浮选、水质净化等。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概念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应用举例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利用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应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性第二章:溶解度与溶度积2.1 教学目标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2.2 教学内容溶解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溶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溶度积的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第三章:沉淀的形成与溶解3.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掌握沉淀溶解的原理了解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3.2 教学内容沉淀的形成过程及机理沉淀溶解的原理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沉淀溶解的原理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4.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溶度积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通过例题,讲解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5.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操作6.1 教学目标学会进行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操作步骤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理解实验结果与沉淀溶解平衡原理之间的联系6.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6.3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操作,讲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验与理论之间的联系第七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图解法7.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图解法表示沉淀溶解平衡掌握图解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的应用理解图解法与代数法的相互转化7.2 教学内容图解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图解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的应用图解法与代数法的相互转化讲解图解法的原理和表示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解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图解法和代数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第八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案例分析8.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沉淀溶解平衡问题掌握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8.2 教学内容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价值8.3 教学方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方法讨论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第九章:沉淀溶解平衡的拓展与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进一步学习兴趣10.2 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进一步学习的建议10.3 教学方法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学习效果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这部分明确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目的和预期效果,是整个教案的指导思想。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2份) 鲁科版1(精品教案)
第章第节沉淀溶解平衡第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材分析】课本提供了交流·研讨、观察·思考、追根寻源和较多阅读内容。
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利用比较与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溶度积的含义。
通过预习课本实例、,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如何利用比较与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这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沉淀的转化,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实验的现象,但看不到微观本质,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以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体会综合、分析、归纳、实验设计等方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难点:沉淀的转化。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问题研讨——点拨引领——变式练习——拓展提升【仪器药品】试管(支)、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化钠溶液【学习过程】()和溶液,离子生成沉淀,直到时是不饱和溶液,医学上常用作为内服造影剂() () ×()() ()][] ,使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浓度增大毒。
沉淀溶解,直到平衡状态。
课后反思: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构建微粒观、动态观和定量观,从微观层面分析问题的本质。
本节课首先通过实验探究,感性认识沉淀转化现象,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教学,从微观层次认识沉淀转化的本质。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问题。
②让学生掌握溶度积和离子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请根据下表分析,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什么关系?溶度积表示难溶盐的溶解能力时是否与溶解度矛盾?
(表格见PPT)
3、溶度积规则:
离子积Qc=c(Mn+)m· c(Am-)n
Qc>Ksp,溶液处于过饱和溶液状态,生成沉淀。
Qc = Ksp,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提问】
1.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难溶电解质是如何定义的?它真的不溶于水吗?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启发引导,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投影】
展示AgCl 在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时的动态示意图
【板书】
一、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一定温度下,沉淀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形成饱和溶液,固体质量和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
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难溶物质本身性质——主要决定因素
2、外因:
(1)浓度:
1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2同离子效应: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2)温度:
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理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2. 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3.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 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溶解度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表达式,讲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现象,探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
5.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在生活中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欧阳晨莺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3)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4)能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分析,建立起溶度积概念。
(2)通过对溶度积的分析,了解在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情况。
(3)运用溶度积知识对溶液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进行理论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沉淀的转化及其应用知识的学习,认识其中蕴涵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2)结合实验现象以及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及其应用,沉淀的溶解平衡状态。
三、教学难点通过溶度积常数求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四、教学建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中的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
本节内容是本专题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不但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此部分内容与与科研、生产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前面对化学平衡理论的深入探讨,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平衡原理的观点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方法,并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此时再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学生比较轻松的就能掌握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
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差,先对初中的溶解度做了复习,再通过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运动,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并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相关术语;2. 掌握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3. 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能够用适当的实验方法观察和探究沉淀溶解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溶解度积的计算;2.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3. 通过实验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知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Step 2 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①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相关术语,如溶解度、溶解度积等。
②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计算溶解度积,并进行相关计算题的讲解。
Step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介绍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溶液浓度等,并讨论这些因素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Step 4 实验探究沉淀溶解平衡设计实验,观察和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条件。
具体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浓度的铅(II)硫酸盐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2. 将两种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
3. 观察溶液是否发生沉淀反应,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溶液浓度等,再次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Step 5 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入问题、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案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
3. 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A.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在化学中已经学过的酸碱反应,提问:在酸碱反应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产生沉淀的情况?为什么会产生沉淀?
B. 讲授(40分钟)
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
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动态平衡”的概念。
2. 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20分钟)
讲授如何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包括反应式、平衡常数的定义、计
算方法等。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0分钟)
介绍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离子强度等。
4. 实例分析(10分钟)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C. 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手段
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能正确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3. 学生能够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课标要求]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高考要求]1.认识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是如何建立的,知道哪些外界条件会影响沉淀溶解平衡。
2.认识溶度积的概念,初步学会利用溶度积计算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3.知道沉淀溶解平衡有哪些应用,会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有关化学问题(如沉淀转化、沉淀生成等)。
【目标要求】(1)能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2)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生成、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及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问1]:对于平衡AgCl(s)Ag++Cl—,运用Ksp与溶液中的离子积Qc的关系分析:增加C(Ag+)或C(Cl—),平衡为什么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解析:Qc=C(Ag+)﹒C(Cl—)Qc>Ksp时: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有沉淀生成Qc=Ksp时:平衡不移动Qc﹤Ksp时: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沉淀溶解增加C(Ag+)或C(Cl—),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同离子效应三、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引言]:沉淀溶解平衡作为一种动态的平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控制其进行的方向,沉淀转为溶液中的离子,或者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
1、沉淀的生成:[归纳1]:当溶液中Qc>Ksp时,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有沉淀生成,因而要使溶液中的某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可增加能与之结合成更难溶物质的离子的浓度。
例1: AgCl的Ksp=1.80×10-10,将0.001mol/LNaCl和0.001mol/L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有AgCl沉淀生成?解: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Ag+和Cl—浓度都减小到原浓度的1/2.c(Ag+)=c(Cl—)=1/2×0.001mol/L=0.005mol/L在混合溶液中,则C(Ag+)﹒c(Cl-)=(0.005)2=2.5×10-5>Ksp,所以有AgCl沉淀生成。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教案:沉淀溶解平衡一、基本信息:教学目标: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本质;2.了解溶解度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溶解度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2.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道实例题来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本质:实例:将100 mL 0.1 mol/L 的硫酸铜溶液和100 mL 0.1 mol/L 的氢硫酸溶液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请问这两种溶液的体积比是多少时,混合得到的溶液中刚好出现沉淀?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引导讨论得出结论:溶液中出现沉淀时,反应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
2.讲解通过实例的引入,我们可以得到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当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溶质会开始沉淀出来。
另一方面,溶质溶解进溶液中,形成溶解物质。
这两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即沉淀溶解平衡。
3.溶解度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1 定义教师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变化,提问:溶液中发生沉淀时,溶质的浓度变化情况如何?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引出溶解度积的定义:在沉淀溶解平衡条件下,溶质的溶解度乘积称为溶解度积,记为Ksp。
3.2 计算方法教师提供一个实例题:求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积。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溶度积的计算公式:Ksp = [Ca2+][CO32-]通过该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将CaCO3的溶解过程分解成离子的溶解过程,分别计算出Ca2+和CO32-的浓度,然后代入公式求解。
4.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4.1 表达式教师解释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为:沉淀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溶解度积。
即[M+][X-] = Ksp4.2 计算方法教师提供一个实例题:求BaSO4在水中的溶解度。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导学生先根据BaSO4的离解方程,写出平衡表达式[Ba2+][SO42-]=Ksp,然后代入所给条件,计算出Ba2+和SO42-的浓度,进而求出沉淀的溶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统一教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标:
1、了解沉淀平衡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2、掌握沉淀的溶解和转化条件的应用。
一、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
2、溶解平衡的特征:
动:等:定:变:
3、平衡常数——溶度积
(1)溶度积(Ksp)定义:简称为溶度积。
AgCl(s)Ag+(aq)+Cl-(aq)
(未溶解的固体) (溶液中的离子)
(2)以AgCl为例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溶度积的表达式
(3)Ksp意义:Ksp大小反映了
(4)Ksp影响因素:Ksp只受影响,温度升高,吸热反应的Ksp
放热反应的Ksp 。
【跟踪训练1】(1)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MmNn在饱和溶液中建立下列的沉淀溶解平衡:MmNn(固体)mM n+ (aq)+ nN m-(aq)
溶度积常数可以表示为:
(2)以AgCl为例说明
①当c(Ag+)c(Cl-)<Ksp时,溶液(未饱和、饱和、过饱和),这时沉淀析出
②当c(Ag+)c(Cl-)= Ksp时,溶液(未饱和、饱和、过饱和),这时沉淀析出
③当c(Ag+)c(Cl-),溶液(未饱和、饱和、过饱和),这时沉淀析出
4、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内应:
(2)外因:
①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移动,Ksp 。
②温度:多数难溶性电解质溶解于水是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Ksp 。
③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平衡向移动,Ksp 【例如】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AgNO3,由于浓度增大,平衡将向生成
的方向移动,(增大、减小)了AgCl的溶解度。
这种影响称为同离子效应。
④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气体的离子,平衡向Ksp 。
【跟踪训练2】有关PbSO 4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P bSO 4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 、 P bSO 4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Pb 2+和SO 42-
C 、 升高温度,PbSO 4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 、 向PbSO 4沉淀中加入Na 2SO 4固体,PbSO 4沉淀的溶度积不变
【跟踪训练3】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平衡:
Ca(OH)2
Ca 2++2OH -, 当向混合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又恢复到原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Ca 2+数目减少
B 、溶液中Ca 2+浓度增大
C 、溶液pH 值不变
D 、溶液中H 2O 量不变
【跟踪训练4】在一定温度下,把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投入硫酸铜饱和溶液里,隔一段时间后取出(假定温度不变及溶剂不蒸发),发现晶体外形变成规则的了。
下列有关溶液、 溶质、晶体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
【跟踪训练5】在一定温度下,AgCl 的饱和溶液中c (Ag +)和c (Cl -)的乘积为一常数,现将足量的AgCl 固体分别加入 ①10毫升蒸馏水 ②30毫升0.1摩/升盐酸 ③5毫升0.5摩/升NaCl 溶液 ④10毫升0.2摩/升CaCl 2溶液,使AgCl 溶解并达到饱和。
则溶液中C Ag+由大到小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
A 、④>②>③>①
B 、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离子的浓度积Qc 和Ksp 的关系:
①当Qc > Ksp 时反应向 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②当Qc = Ksp 时反应
③当Qc < Ksp 时反应向 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1)沉淀的溶解 【跟踪训练6】在进行胃部透视时,为取得良好的检查效果,需要在检查之前服用“钡餐”,“钡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
在25℃时,1L 水中约能溶解2.4×10-3g 硫酸钡,它的溶度积常数Ksp=1.1×10-10。
(1)钡离子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当人体中钡离子浓度达到2×10-3mol·L -1时,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请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可以用硫酸钡作为“钡餐”。
(2)在25℃时,1L 水中约能溶解0.018g 碳酸钡,且胃液是酸性的,能否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为“钡餐”的主要成分?
编号
晶体质量 溶液中溶质质量 溶液是否饱和 A
增加 减小 饱和 B
减小 增加 饱和 C
不变 不变 饱和 D 增加 减小 不饱和
(2)沉淀的生成
【跟踪训练7】将等体积的4×10-3mol·L-1的AgNO3溶液和4×10-3mol·L-1的K2CrO4溶液混合,是否能析出Ag2CrO4沉淀?(已知Ksp(Ag2CrO4)=9.62×10-3)
2、沉淀的转化
(活动与探究)p84实验
(1)以上实验各有什么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AgCl→AgI AgI→Ag2S
原因:;思考:1、BaSO4(Ksp=1.1×10-10)比BaCO3(Ksp=5.1×10-9)的溶解度小,为什么在饱和Na2CO3溶液中,能发生BaSO4→BaCO3的转化?
2、试分析将水垢中CaSO4转化为CaCO3,并进一步除去的原理。
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巩固练习
1、关于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度积小的物质一定比溶度积大的物质溶解度小
B、对同类型的难溶物,溶度积小的一定比溶度积大的溶解度小
C、难溶物质的溶度积与温度无关
D、难溶物的溶解度仅与温度有关
2、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中过量的试剂,过滤后再加入盐酸,这种试剂是()
A、氨水
B、氢氧化钠
C、碳酸钠
D、碳酸镁
3、已知Ag2SO4的Ksp 为2.0×10-3,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该过程中Ag+和SO2
3
mol·L-1)。
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图中,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2
3
4、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最大的是()
A、AgCl(
10
10
56
.1-
⨯
=
sp
k
) B、Ag2CO3(
12
10
1.8-
⨯
=
sp
k
)
C、Ag2CrO4(
12
10
0.9-
⨯
=
sp
k
) D、AgBr(
13
10
0.5-
⨯
=
sp
k
)
5、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BaSO4(s)=Ba2+(aq)+SO2-4(aq)的平衡
常数Ksp=c(Ba2+)·c(SO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6、在0.1 mol·L-1KCl和0.1 mol·L-1K2CrO4混合溶
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问AgCl和Ag2CrO4
两种微溶电解质,哪个最先产生沉淀 ? (已知AgCl
的Ksp=1.80×10-10, Ag2CrO4的Ksp=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