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草小花棘豆的地下与地上部分生物碱成分对比分析
HPLC法测定小花棘豆中野决明碱含量的研究
学仪器公司 )分析之星数据处理系统 K 50 . C F一 0
r
取物已广泛用 于医药领域, 该类生物碱具有抗癌 、
抗心率失调 、 抗微生物 、 抗溃疡、 升高白细胞等多
一
超声波除气仪< 北京清华大学) 8 2 ; 0— 型离心沉 淀机( 上海手术器械厂) Z( l ; )一 型旋手式 真空泵 ’1 }
动相 n %柠檬酸钠 + .%磷酸二氢钠, 琴 0 流速为 . n + o mL・ -、 r ; 检测波长为_4姗 . 2 | : 野决明碱 5 结果
含量与对应韵色谱蜂面积在 5 :固 gm 范 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美系, 。0 一 .l . L o o 4 a r 垒6 平均回收率 9 ;
康平利_ 姜玉春, 邢志强 李 凯
< 宁大学 化学 院, 辽 辽宁 沈 阳 It3 ) t 6 : m
{ 要 : 建立小花棘豆中主体毒牲物质野决明 裔 凋的 碱含量的 ̄ E 测定方法. H C P 方法 采用高效液粕色谱法
色谱柱 : D — l zonl rn _ 嫩 柱温为 3 . s i3 s ;l(. n ); C( i 》 r 4 I5 , O 流动相 A 甲醇 : , 流速为 4m 慨n 流 _ ・ { L
效益 和社 会效益 . : t 材料 与方法 t . 实 验 材料 1
1 t 1 主要仪 器 .
国i 内早在 2_ 2 年 代就开始‘小花棘豆 。  ̄e 7 o 了 韵研究 , 近期韵研究 发现小花棘豆 中构生物碱 大 多具有较强生理活性 I ]生物碱或含生物碱 的提
高效液褶笆谱仪, 5 ! 5 鳌紫羚检测案 2 敬美凰科
其它牧草生长不良时 , 此草却极为茂盛. 畜一旦 牲 采食即逐步成瘾 , 专觅该草, 从而造成 多 家 中 畜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赵宝玉,霍星华,王建军,万学攀,龙安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本试验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
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中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肽、蛋白质、有机酸、鞣质、酚类、糖、皂甙、黄酮、香豆素,内酯类、萜类、甾体、蒽醌和挥发油等成分,其中以生物碱沉淀反应最明显;1.50 kg镰形棘豆经95%乙醇回流提取得总浸膏198.10 g,经酸溶、碱化所得碱水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得生物碱氯仿萃取部分0.72 g,乙酸乙酯萃取部分0.97 g,正丁醇萃取部分26.70 g,分别占总生物碱的2.54%、3.42%、94.04%,说明镰形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部分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分析,改良碘化铋钾和Ehrlich’s试剂显色,发现镰形棘豆中生物碱的种类达24种之多,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镰形棘豆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及其类似物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关键词:镰形棘豆;生物碱;TLC;苦马豆素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e Bunge)系豆科棘豆属(Oxytropis)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长在海拔2700~4300m的河滩、沙地、沟谷、山坡、灌木林、草甸,产于青藏高原的西藏、青海,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另外在新疆也有分布[1]。
藏药中称为达夏,据《晶珠本草》记载其全草入药,被视为草药之王。
功效为愈合疮口、利便、防止骨刺产生、治病痛,有除毒之效,为止血要药,并能清肿、治疗炭疽病、麻风病及流感、扁桃体炎等,具有广阔的药用开发前景[2]。
近年来,由于草地超载、过度放牧等原因,使优质牧草减少,而毒草却大量滋生。
毒草因其生长速度快,蔓延迅速,不仅侵占吞并了大量的优质牧草地,使草地利用率降低,同时破坏草地生物多样性,促使草地毒草化[3]。
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2 实验 部分
小 花棘 豆 ( O x y t r o p i s g l a b r a D C) 为 豆 科 棘 豆 属 多
B r u k e r A M 一3 0 0和 D R X一5 0 0型 核磁 共 振 仪 , 内
标为 T MS ; X一 5型显 微 熔 点 测定 仪 ( 北 京 泰 克 仪 器 有 限公 司 ) ; 薄层 色谱用 硅胶 ( G F ) 和 柱 层 析 用 硅 胶 ( 2 0 0~ 3 0 0 目) ( 青 岛海 洋 化 工 厂 生 产 ) ; O D S反 相 硅
分别 得 到化 合物 1 ( 4 0 m g ) , 2 ( 1 2 m g ) , 4 ( 1 5 mg ) 。正 丁 醇 部分 ( 6 2 g ) , 经 硅 胶 柱色 谱 和 O D S反相 填 料 初 步 分
离 得到 化合 物 3 ( 3 0 m g ) 。 3 化 合物 结构 鉴定
年 生草本 植 物 , 是 一 种 重 要 的牧 草 资 源 及 藏 、 蒙 药 原 料, 具有 麻醉 、 止 痛 和镇 静 等 作 用 , 主治 关 节 痛 、 牙痛 、 健忘 、 失 眠 等症状 … 。 已有学 者 对 其 化 学 成分 进行 研
究, 主要 含有 黄酮 类 , 生物 碱 类 , 三 萜 皂 苷 类 以及 其 他
3一 O—B—D—g l u c o p y r a n o s i d e , 3 ) 、 咖啡 酸 ( c a f i c a c i d , 4) 。结 论 : 化 合 物 2为 首 次从 该植 物 中得 到 , 其
棘豆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啶酮环的羽扇豆生物碱的特征。 1. 2 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
外, 此类喹诺里西啶 类生物 碱均 为 4 个环构 成的 15 个 C
此类生物碱为哌啶 和吡咯 共用 1 个氮 原子稠 合的 衍
原子的分子骨架, 在13 C N M R 谱上可出 现 15 个相应 的碳 生物( 图 2) 。棘豆 属植 物中的 吲哚 里西 啶类 生物 碱主 要
南京中医药大 学学报 2011 年 1 月第 27 卷第 1 期
J OURNA L OF NAN JING TCM UNI VER SIT Y Vol. 27 N o. 1 Jan. 2011
95
综述
棘豆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生理活性研究 进展
*陈醒, 杨光明* , 蔡宝昌
(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29)
为还和 H 9 偶合, 裂分为 1 组四重峰, 出现在 3. 65 左右。 者之和就是分子量; 当分子中其中 1 个氮原子与羰基构 成
另 1 个亚甲基( CH2 17) 对 决定 C 环的 构象 至关 重要, 通 过与 H 7 的偶 合常数 可以 判断。黄 华碱 ( 野决 明碱) 1 H
酰胺时, 含有酰胺 部 分的 离 子不 明 显[5] 。由 于 羰基 的 存 在, 质谱中还有较强的 m/ e 149 和 150 的峰, 分别 是中 间
此类生物碱是一类具有多 环分子结 构的化 合物, 为 2 个哌啶环共用 1 个 氮原子稠 合而 成。现已 从棘豆 属植 物 中分离鉴定了 8 个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结构见图 1。 1. 1. 1 U V 特征
此类 生物 碱大多 数含 有 吡啶酮 环, 紫外 光谱 234、 309 nm 处有 明显 的 吸 收峰。 于荣 敏[ 3] 等 测得 臭 豆 碱 在 233、310 nm 处 出峰, N 甲基 野 靛碱 在 234、309 nm 处 出 峰, 鹰爪豆碱不含 吡啶酮环, 仅在 199 nm 处出峰。 1. 1. 2 IR 特征
南疆地区小花棘豆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对小花棘豆石油醚 、 氯仿 、 乙酸 乙酯 萃取 部位进行了研究 , 分
别 从这 3个 部 分 中得 到 3 4、 化 合 物 ; 总 碱 部 分 进 行 分 、 3种 对 离 提纯 得 到 了 8种 生 物 碱 ; 陈绍 淑 对 小 花 棘 豆 生 物 碱 成 分 进行 了系 统 分 析 , 且 得 到苦 马豆 素 ; 永 丽 等 用 G 并 任 C—MS
小 花棘 豆 ( xtps lba 是 豆 科 棘 豆 属 植 物 , 马 绊 O y oiga r) r 有 肠( 内蒙 古 额 济纳 旗 ) 醉 马 草 ( 疆 策 勒 、 台 ) 绊 肠 草 ( 、 新 轮 、 甘 肃 民勤 ) 苦 马豆 ( 疆 莎 车 ) 多 种 俗 称 。 。在 牧 草 缺 乏 、 新 等 季 节 , 果 家 畜 大量 采 食 , 会 引 起 中毒 甚 至 死亡 。新 疆 阿 克 如 就
2 结果 与 分 析
小花棘豆样品 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 物碱类化合物 、 生 酚
类 化 合 物 、 质 、 基 酸 、 肽 和 蛋 白质 类 化 合 物 、 机 酸 、 鞣 氨 多 有 皂 苷 、 原 糖 或 多糖 、 发 油 、 萜 类 化合 物 及 甾醇 等 , 含 有 强 还 挥 三 不 心 苷 、 醌 , 豆 素 类 及 其 内 酯 、 肪 族 硝 基 化 合 物 和 氰 苷 蒽 香 脂
收稿 日期 :0 1 0 2 1 — 1—1 0
l 注: 其中, m LL盐酸室温振摇 2h2%氢氧化钾均匀放置 2h 1 0/ ,0 。
一
1
1
1
14 氰 苷 的检 测 .
取 小 花 棘 豆 粉 末 1 、 楠 叶 1 ( 性 对 照 ) 别 置 于 0g 石 0g 阳 分
黄花棘豆2种生物碱成分的鉴定
为分析我国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黄花棘豆 的 生物碱 成分 , 为其毒 理 学 、 药理学和资源综合利 摘 要 : 本试验采用硅胶柱层析 、 半制备 H 用提供理论依据 , S e h a d e xLH 2 0、 R P 1 8、 P L C 技 术和现 代波 谱技术 对黄 p 花棘豆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 。 结果表明 , 从黄花棘豆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2 个极性较大的生物碱成分 , 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 ( 羟基苦参碱和 ( ) 羟 基 槐 果 碱 。2 种 化 合 物 均 为 首 次 从 棘 豆 属 植 物 中 +) 9 9 α α 分离得到 。 黄花棘豆 ; 生物碱 ; 疯草 ; 有毒植物 关键词 :
动物医学进展 , ( ) : 2 0 1 5, 3 6 8 7 1 7 3 P r o r e s s i nV e t e r i n a r e d i c i n e g yM
黄花棘豆 2 种生物碱成分的鉴定
谭承建1, 刘丽娜3, 胡毕斯哈勒图4, 汤洪敏1, 赵宝玉2
( 贵州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 贵州贵阳 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 陕西杨凌 7 1. 5 0 0 2 5; 2. 1 2 1 0 0; 贵阳医学院生物与工程学院 , 贵州贵阳 5 内蒙古阿拉善 7 ) 3. 5 0 0 2 5; 4.内蒙古阿拉善孪井滩动检站 , 5 0 3 0 0
。 该 类 生 物 碱 的 含 量 越 高,
其味道越苦 , 植物据此以达到防止食草动物和一些 食草昆虫 采 食 的 目 的 , 同 时, 也可提高植物的抗逆 性, 以抵御植物病虫害的侵袭 。 此 外 , 研 究 报道 该类 抗心律失常 、 抗溃疡、 抗 病毒 、 生物碱具有诸如平喘 、
2] 抗炎 、 抗菌 、 杀 虫 等 多 种 药 理 活 性[ 。 在 临 床 上, 氧 ] 3 。可 化苦参 碱 已 经 被 用 于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的 治 疗 [
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2019,40(10):104G107P r o g r e s s i nV e t e r i n a r y Me d i c i n e 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㊀收稿日期:2018G08G25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711);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 J G R I 2017128)㊀作者简介:王㊀硕(1991-),男,河南长垣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通讯作者王㊀硕,陶大勇∗,刘㊀强,蒋秀梅(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㊀㊀摘㊀要:小花棘豆是我国西北草原的一种毒草,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条件的影响,致使小花棘豆大量蔓延,甚至已成为一些天然草地的优势种群.天然草地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天然保护屏障,更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已严重阻碍了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发展.通过对小花棘豆的资源分布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不仅可以了解其毒害作用及药用价值,降低对草地畜牧业的危害,还可以有效的保护天然草地资源,为其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因此,小花棘豆无论在畜牧业,还是医学界将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㊀㊀关键词:小花棘豆;天然草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S 856.9;S 8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G5038(2019)10G0104G04㊀㊀小花棘豆为豆科棘豆属的疯草,又名醉马草㊁苦马豆等[1].全草有毒,牲畜在牧草充足时并不采食,在缺乏牧草的饥饿状态下才会采食.采食少量时并不中毒,采食过多时可使其出现采食量下降㊁口吐白沫㊁精神不振等中毒症状[2].牲畜中毒后不仅会降低生产性能,还会影响牲畜的繁殖能力,严重时会中毒死亡.小花棘豆虽然具有毒性,但却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既可用于镇痛消炎,又可用于抗癌药物的研发[3].此外,小花棘豆还含有丰富的营养因子,若能去除其毒性,也能成为一种优质的牧草.目前,已有地区采用间歇饲喂㊁限制饲喂和脱毒利用等方法让牲畜安全合理的利用小花棘豆,但由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难以大面积推广,若能发现新的技术突破,将会大大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1㊀小花棘豆的资源分布小花棘豆是对草地畜牧业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毒草,分布极为广泛,多分布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带,年降雨量在200mm 以上时生长旺盛,若年降雨量超过400mm 会很快死亡.我国小花棘豆主要分布于内蒙古㊁陕西㊁甘肃㊁青海㊁新疆和西藏等地区[1],多生于海拔较低,雨量较少的山坡草地㊁盐土草滩㊁沙丘边缘㊁沙漠低洼地和河滩草地等[4].近年来,随着气候干旱㊁植被破坏及过度放牧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小花棘豆在天然草地的覆盖面积逐年递增.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伊克昭盟约有33%的草地面积被小花棘豆所覆盖[3].新疆南疆地区已有近15%的天然草场中广泛丛生小花棘豆,其盖度均在50%左右,严重的盖度可达95%以上;放牧家畜每年采食小花棘豆中毒的数量为10万头~20万头,其中50%以上的家畜中毒死亡[5].调查发现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草地小花棘豆分布面积为13.33万h m 2,盖度为90%~95%[6].2㊀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2.1㊀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结果显示,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黄酮类化合物不仅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还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7].目前,小花棘豆中黄酮化合物的研究状况多集中于分离提取和含量的测定,罗扬[8]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不同月份小花棘豆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得各月份小花棘豆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不同,5月~9月小花棘豆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96%㊁0.85%㊁0.64%㊁0.62%和1.30%,并测得其根部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4.3m g /g .王帅等[9]采用N a N O 2GA l (N O 3)GN a O H 显色法测得小花棘豆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为16.54m g /g.2.2㊀生物碱类化合物小花棘豆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且被认为是小花棘豆的主要毒性物质,研究最多的是苦马豆素.王占新等[3]从小花棘豆中分离鉴定出16种生物碱.康利平等[10]从小花棘豆提取干的生物碱7.28g,含量为1.46%,并测得其中野决明碱的含量5.98%,在小花棘豆中的含量为0.086%.于荣敏等[11]分离鉴定出臭豆碱㊁黄华碱㊁NG甲基野靛碱㊁鹰爪豆碱㊁鹰靛叶碱㊁腺嘌呤㊁白藓碱和脲基甲酸乙酯8种毒性生物碱.王帅等[12]研究发现小花棘豆在不同生长时期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苦马豆素)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测得小花棘豆在结荚期苦马豆素的含量最高,含量为21.02m g/k gʃ3.14m g/k g,在分枝期含量最低,含量为10.94m g/k gʃ1.67m g/k g.2.3㊀酚类化合物㊁鞣质和有机酸目前,有关小花棘豆中酚类㊁鞣质和有机酸的研究并不多,它们在小花棘豆中的具体含量也尚未报道,但已有学者通过化学试剂检验发现小花棘豆中含有酚类㊁鞣质和有机酸.陶大勇等[13]利用三氯化铁试剂检验小花棘豆中是否含有酚类化合物和鞣质,试验结果呈蓝紫色,证明小花棘豆中含有酚类和鞣质,又用p H试纸和溴酚蓝试剂检验提取液,结果呈酸性,且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表明含有有机酸.2.4㊀氨基酸㊁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小花棘豆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苜蓿,若无毒性必能成为一种优质牧草资源.小花棘豆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粗蛋白和钙的含量有差异,盛花期含量最高,分别为15.36%和0.97%,随后逐渐降低,落叶期含量最低,分别为8.17%和0.88%;而磷在结荚期含量最高,最高值为0.17%[12].此外,小花棘豆还具有较高的饲喂价值,其中粗蛋白含量为14.97%,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异亮氨酸的含量最高,达5.81%,而含量最低的氨基酸为谷氨酸;氨基酸总量(占干质量)为13.42%,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2.68%,且矿物质元素钙㊁磷㊁钾含量充足,微量元素含量适中,种类较全[14].在新疆小花棘豆营养成分的研究中测得小花棘豆干样品中粗蛋白㊁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2.48%㊁2.25%和25.06%,钙含量为1.44%,磷含量为0.033%,硒元素的含量为0.0657m g/k g[15].2.5㊀还原糖㊁多糖和苷小花棘豆作为潜在的牧草资源,糖类也是其必不可少营养成分,虽然尚未见有关小花棘豆糖类含量的报道,但已有研究表明其中含有还原糖㊁多糖和甙.王帅等用斐林试剂检测南疆地区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时,结果出现明显的红棕色沉淀;用α萘酚试剂检验,液面间明显出现紫红色环;用邻苯二甲酸苯胺试剂检验,出现棕红色斑点,试验证明小花棘豆中含有还原糖㊁多糖和苷[16].2.6㊀其他成分小花棘豆富含的活性物质较多,至今尚未完全分离提取出来,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一直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相关资料显示,M e h t a b R 等[17]从小花棘豆中鉴定出32种化合物,从花中鉴定出18种,从果实中鉴定出15种,从叶中鉴定出11种,从根中鉴定出11种,小花棘豆中至少含有7种三萜皂苷类物质和57种挥发油类物质[18].昶国平等[19]通过柱色谱㊁波谱分析等方法从小花棘豆中得到4种化合物.3㊀小花棘豆的药理作用3.1㊀抗菌作用小花棘豆中的抗菌成分主要有生物碱㊁黄酮等,对多种微生物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贾琦珍等[20]研究发现小花棘豆生物碱成分是通过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来发挥其抗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小花棘豆总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㊁乳房链球菌㊁化脓链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均有抑菌作用,且p H和温度均可影响其抑菌活性,但紫外线对其没有影响[21].3.2㊀抗肿瘤作用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苦马豆素虽然是小花棘豆中的主要毒性物质,但它可以通过线粒体介导途径诱导细胞发生凋亡[22],特别是对于肿瘤细胞来说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苦马豆素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转移㊁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23].张思胜等研究表明苦马豆素可以抑制βG1,6分支NG糖链的表达,阻止骨肉瘤肿瘤细胞的迁移[24].李莎等研究结果显示苦马豆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喉癌H e pG2细胞的凋亡[25].3.3㊀抗炎镇痛作用研究发现小花棘豆的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效果较为明显的有生物碱㊁黄酮等.陈根元等[18]研究发现小花棘豆氯仿和正丁醇的提取相不仅明显的抑制慢性炎症和急性炎症,还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小花棘豆中具体的抗炎成分和镇痛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4㊀抗衰老和抗氧化作用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小花棘豆中具有抗衰老和抗氧化作用的活性物质主要为黄酮类物质,而物质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途径主要有清除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两种.王帅等研究发现小花棘豆总黄酮不仅可以通过增强家兔机体抗氧化501王㊀硕等: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物酶活性,以降低血液中的自由基水平,还能通过降低小鼠脑组织中L P O含量和血液中M D A含量发挥抗衰老作用[9,26].此外,小花棘豆也有一些活性成分可以降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如苦马豆素可降低机体内某些抗氧化酶的活性[27].3.5㊀其他药理作用小花棘豆中的化学成分是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安全性高,不易产生药物残留,可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化学工业.小花棘豆豆粉具有一定的抗鸡球虫效果,其毒蛋白成分的250g/L蔗糖液对棉铃幼虫有显著的抑制效果[28].此外,小花棘豆中毒还可以影响动物的内脏器官和细胞活性.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和田羊内脏器官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不仅对和田羊内脏器官AMA1m R N A的表达量有显著影响,还可以降低和田羊内脏器官AMA活性与表达水平[29].家兔采食过多小花棘豆后,可导致其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凋亡[30],当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处于分裂期时,小花棘豆苦马豆素会对其裸露的D N A分子产生D N A损伤[31].4㊀展望小花棘豆富含生物碱㊁黄酮㊁酚类㊁鞣质㊁有机酸和营养成分等多种活性物质,其毒性主要来自生物碱(苦马豆素等).近年来,由于小花棘豆在天然草地的过度蔓延,致使家畜中毒的现象频繁发生,已严重限制了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国内学者虽然对小花棘豆做了初步的研究,其毒性问题依旧是当前的难点.目前虽然初步明确了小花棘豆的中毒病理变化和毒性机制,但具体防治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强对小花棘豆研究不仅可以减少小花棘豆对草场动物的危害,还有助于丰富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为小花棘豆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小花棘豆虽然对动物的危害较为严重,但其广泛的药理作用一直被应用于养殖业和化学工业,其中的活性物质是研发新药品的天然资源,具有安全性能高㊁毒副作用小和无污染等优点.若将其研发成新型抗菌药物,不仅可以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还能减少在动物产品的残留,为人类提供营养卫生的动物性食品.小花棘豆的毒性虽对我国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若能明确中毒机理,解决其毒性问题,小花棘豆必能成为优质的牧草资源,特别是对于饲料缺乏的南疆地区,将大大提高该地区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此外,癌症一直是当今医学界的难题,而小花棘豆苦马豆素具有良好的抗癌和抗肿瘤活性[32],已在医学界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且抗癌机制也基本明确,若能研发成抗肿瘤药物,我国的医学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加强对小花棘豆的开发利用,研发新型饲料和抗肿瘤药物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参考文献:[1]㊀王㊀帅,马春晖.小花棘豆毒性研究与利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2]㊀朱习雯,靳瑰丽,万江春,等.醉马草有毒生物碱降解方法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6,53(12):2265G2271.[3]㊀王占新,路㊀浩,赵宝玉,等.小花棘豆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及G CGM S检测[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4):42G46.[4]㊀刘晓学,冯㊀柯,严杜建,等.西藏天然草原有毒植物危害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学报,2015,37(3):104G110.[5]㊀王㊀帅,贾琦珍,陈根元,等.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生精细胞p53㊁B c lG2和B a x表达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35(5):1115G1122.[6]㊀吾买尔 吾守,严杜建,吴晨晨,等.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草原小花棘豆危害调查与防除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3上):159G161.[7]㊀祝寅淏,王㊀帅,李㊀瑶,等.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39(3):219G223.[8]㊀罗㊀扬.鄂尔多斯草原小花棘豆黄酮含量及化感作用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9]㊀王㊀帅,蒋㊀慧,席琳乔,等.小花棘豆黄酮对小鼠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5):37G41.[10]㊀康平利,姜玉春,邢志强,等.H P L C法测定小花棘豆中野决明碱含量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3):271G273.[11]㊀于荣敏,杨桂云.小花棘豆毒性生物碱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89,16(1):160G163.[12]㊀王㊀帅,贾琦珍,陈根元,等.不同生长时期小花棘豆营养成分与苦马豆素含量比较[J].新疆农业科学,2015,52(8):1505G1509.[13]㊀陶大勇,矫继峰,李㊀孔,等.新疆和田河上㊁下游不同生长地小花棘豆成分对比分析[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31(1):44G46.[14]㊀王㊀帅,胡建军,阿力木别克,等.南疆地区小花棘豆的营养成分分析[J].草业科学,2010,27(5):136G139.[15]㊀米克热木 沙依不扎提,斯坎达尔 买合木提,高㊀超.新疆小花棘豆营养成分的研究[J].草食家畜,2013(4):65G69.[16]㊀王㊀帅,陈根元,胡建军,等.南疆地区小花棘豆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453G454.[17]㊀M e h t a bR,I b r a h i m M,N a zA,e t a l.I mm u n o m o d u l a t o r y a c t i v iGt y a n dc h e m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f i x e do i l so b t a i n e df r o md i f fe r e n t p a r t sof O x y t r o p i sg l a b r a D C[J].P P a kJPh a r mS c i,2018,31(3):755G762.[18]㊀陈根元,贾琦珍,邓㊀利,等.小花棘豆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6,52(7):108G110.[19]㊀昶国平,李广雷,刘博譞,等.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4,42(4):15G16.[20]㊀贾琦珍,蒋㊀慧,陈根元,等.小花棘豆生物碱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5,36(4):79G82.[21]㊀王㊀帅,李怀志,马㊀明,等.小花棘豆总生物碱抑菌作用的研601动物医学进展㊀2019年㊀第40卷㊀第10期(总第316期)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75G180.[22]㊀Z h e n g X ,W a n g S ,C h e nD ,e t a l .S w a i n s o n i n e i n d u c e s a p o pt o s i s o fr a tc a r d i o m y o c y t e sv i a 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m e d i a t e d p a t h w a y.[J ].C e l lM o l B i o l (N o i s y Gl e Gg r a n d ).2018,64(5):136G141.[23]㊀白晓南,余永涛,赵清梅,等.苦马豆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16,37(5):92G98.[24]㊀张思胜,赵红卫,陈海丹.苦马豆素对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N G糖链表达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41G43.[25]㊀李㊀莎,张思楠,杨㊀军,等.苦马豆素诱导人喉癌H e p G2细胞凋亡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6,28(9):1384G1389.[26]㊀王㊀帅,杨㊀玲,贾琦珍,等.家兔日粮添加小花棘豆黄酮的安全性研究[J ].中国饲料,2016(7):9G12.[27]㊀何㊀雯,王选东,陶大勇.小花棘豆对羊血浆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6,36(4):62G64.[28]㊀顾㊀青,杨光明,蔡宝昌.棘豆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7):367G370.[29]㊀王㊀帅,廖秋萍,贾琦珍,等.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内脏器官αG甘露糖苷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9):2308G2312.[30]㊀王㊀帅,贾琦珍,矫继峰,等.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睾丸细胞凋亡及B c l G2㊁B a x 表达的影响[J ].中国兽医学报,2017,37(1):148G153.[31]㊀L i Z ,H u a n g Y ,D o n g F ,e t a l .S w a i n s o n i n e p r o m o t e s a p o pt o s i s i nh u m a no e s o p h a g e a l s q u a m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c e l l s i nv i t r o a n d i nv i v o t h r o u g ha c t i v a t i o no f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p a t h w a y[J ].J B i o s c i ,2012,37(1):1005G1016.[32]㊀R e nZ ,S o n g R ,W a n g S ,e ta l .T h eb i o s y n t h e s i s p a t h w a y of s w a i n s o n i n e ,an e w a n t i Gc a n c e rd r ug f r o m th r e ee n d o p h yt i c f u n g i [J ].J M i c r o b i o l B i o t e c h n o l ,2017,27(11):1897G1906.P r o g r e s s o nC h e m 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a n dP h a r m a c o l o g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O x y t r o pi s g l a b r aD C WA N GS h u o ,T A O D a Gy o n g ,L I U Q i a n g,J I A N G X i u Gm e i (C o l l e g e o f A n i m a l S c i e n c e ,T a r i m U n i v e r s i t y ,A l a r ,X i n j i a n g ,8433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x y t r o pi s g l a b r a i s a p o i s o n o u sw e e d i n t h e n o r t h w e s t s t e p p e o f C h i n a a n d h a s b e c o m e t h e d o m i Gn a n t p o pu l a t i o n i ns o m en a t u r a l g r a s s l a n dd u e t ov a r i o u sn a t u r a l a n dh u m a nf a c t o r s .N a t u r a l g r a s s l a n d i s n o t o n l y t h en a t u r a l p r o t e c t i o nb a r r i e r o f e c o l o g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b u t a l s o t h em a t e r i a l b a s i s f o r t h ed e v e l Go p m e n t o f 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 .T h e t o x i c i t y o f O x y t r o pi s g l a b r a h a s s e r i o u s l y h i n d e r e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g r a s s l a n d 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 i nC h i n a .T h e r e s o u r c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 p h a r m a c o l o g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O x y t r o pi s g l a b r a w e r e r e v i e w e d .I t c a nn o t o n l y u n d e r s t a n d i t s t o x i c e f f e c t a n dm e d i c i n a l v a l u e ,r e d u c e t h eh a r mt o g r a s s l a n d 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 ,b u t a l s o e f f e c t i v e l yp r o t e c t t h e n a t u r a l g r a s s l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l a y af o u n d a t i o nf o r i t sr a t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O x y t r o p i s g l a b r a w i l lh a v e b r o a d p r o s p e c t s i nb o t h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 an dm e d i c a l c i r c l e s .K e y wo r d s :O x y t r o p i s g l a b r a ;n a t u r a l g r a s s l a n d ;c h e m 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e c t 701王㊀硕等: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藏药镰形棘豆毒性及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
藏药镰形棘豆毒性及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将镰形棘豆全草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分别用不同溶剂提取得到地上水溶、地下水溶、地上脂溶、地下脂溶4种提取物。
各提取物以最大剂量(以生药量计为50 g·kg-1·d-1)连续灌胃小鼠15 d,各组小鼠外观和行为未见明显异常,但脏器系数、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切片等分析表明地上和地下脂溶性提取物对小鼠肝脏有轻中度损伤,地上和地下水溶性提取物及地下脂溶性提取物对小鼠肾脏有轻度损伤。
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地上和地下脂溶性提取物含有丰富的黄酮苷元,尤以地上部分含量较高,而多糖和蛋白含量较低;地上和地下水溶性提取物则含有较多多糖和蛋白,黄酮苷元含量较低。
标签:藏药;镰形棘豆;亚急性毒性;化学成分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 系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青藏高原的青海、西藏、甘肃南部、四川西部等地。
藏药称其为“俄大夏”,享有“草药之王”的美称。
其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愈创生肌、止血等功效,为治疗湿疹、疫疠、炎症、血病、黄水、疥疮、肿痛等的良药[1-2]。
棘豆属中多种植物具有毒性,为重要的草原毒草,并与黄芪属有毒植物统称为“疯草”,家畜在其他植物缺少或长势不好的情况下,长期或大量采食,可引起以慢性神经机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毒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虚弱、消瘦,甚至出现濒死状态及死亡;其对母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出现流产、弱胎、畸胎等毒性反应[3-4]。
我国已报道的棘豆属疯草有23种,其中甘肃棘豆O. kansuensis、毛瓣棘豆O. hirta、黄花棘豆O. ochrocephala、小花棘豆O. glabra、包头棘豆O. glabra var. drakeana、宽苞棘豆O. latiracteata和冰川棘豆O. glacialis等[5-8]为优势种,关于镰形棘豆的毒性报道并不多见。
霍星华等[9]研究发现,低浓度的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和精子没有致突变作用,而高浓度的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和精子有致突变作用。
小花棘豆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小花棘豆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罗扬;廖蓉苏;宋洋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8)022
【摘要】采用培养皿滤纸床法,研究了小花棘豆水浸液对10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不完全一致,地上部分的化感作用强于地下部分;对大多数供试种子而言,0.0500 g/mL地上部分水浸液(地下部分0.1000 g/mL)是小花棘豆产生抑制性化感效应的敏感浓度;黄瓜、小麦和高粱对小花棘豆有较好的抗性,小花棘豆水浸液对其种子发芽无影响甚至有促进作用;低浓度的小花棘豆水浸液对萝卜、大白菜和油菜等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或略有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水浸液强烈抑制其种子发芽;小花棘豆对沙打旺、紫花苜蓿和饲牧之星3种牧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总页数】5页(P109-113)
【作者】罗扬;廖蓉苏;宋洋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3
【相关文献】
1.苦豆子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J], 宋洋;廖蓉苏;郭晓春
2.牛尾蒿水浸液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J], 李彦刚;陈静;张付斗
3.小花棘豆水浸液对两种禾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J], 鲍根生;杨宝钰;陈水红
4.黑荆(Acacia mearnsii)对几种林下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J], 周伟佳;吴颖胤;郑思思;郑倩倩;李琼;丁炳扬
5.三七水提液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J], 王雄飞;刘春生;高鹏;鲍勇胜;拱健婷;张子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花棘豆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及GC-MS检测
小花棘豆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及GC-MS检测王占新;路浩;赵宝玉;马尧;陈基萍【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0(019)004【摘要】为确定小花棘豆生物碱的种类,建立小花棘豆生物碱指纹图谱,为其毒性作用机理及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小花棘豆各极性段生物碱,并通过薄层层析进行初步分析;将萃取量少、小极性的氯仿、乙酸乙酯部分生物碱合并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分离,薄层色谱跟踪检测;将洗脱量少、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明显的洗脱部分合并,应用微量GC-MS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各萃取段粗碱经不同展开体系薄层展开H2O2/10%醋酐无水乙醇/Ehrlich's试剂显色较佳,且各显色点呈斑点性强;将氯仿、乙酸乙酯部分生物碱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明显的组分合并,经GC-MS分析鉴定出16种生物碱,相对含量大于3%以上的有3种,占总提取物的26.72%,相对含量大于2%的有1种,相对含量大于1%的有5种,皆属首次从此植物中发现.【总页数】5页(P42-46)【作者】王占新;路浩;赵宝玉;马尧;陈基萍【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51.9【相关文献】1.急弯棘豆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及苦马豆素分离 [J], 宋岩岩;赵宝玉;路浩;徐向军;拓晓玲;王金玙;李蓉2.小花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薄层色谱分析 [J], 陈基萍;牟新瑞;白松;赵宝玉;王占新;李蓉3.伊乐藻生物碱的GC-MS分析及其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J], 王红强;成水平;张胜花;王静;胡陈艳;葛芳杰;吴振斌4.石蒜生物碱的双向薄层色谱分析及气质联用鉴定 [J], 张玉琼;高翠云;朱景存;董召荣;陈娜5.醉马芨芨草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及GC-MS检测 [J], 张睿涵;李国中;孙暾;达能太;王建国;路浩;赵宝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昶国平;李广雷;刘博譞;肖楠;吴静义;张宏桂【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目的:考察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硅胶、ODS、Spehadex LH -20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 -β-D -葡萄糖苷(kaempeferol -3-O -β-D -glucopyr-anoside,1)、异鼠李素-3-O -β-D -葡萄糖苷(isothamnetin -3-O -β-D -glucopyranoside,2)、山奈酚-7-O -α-L -鼠李糖基-3-O -β-D -葡萄糖苷(kaempeferol -7-O -α-L -rhamnopyranoside-3-O -β-D -glucopyranoside,3)、咖啡酸(caffic acid,4)。
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总页数】2页(P15-16)【作者】昶国平;李广雷;刘博譞;肖楠;吴静义;张宏桂【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南疆地区小花棘豆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J], 王帅;陈根元;胡建军;马春晖2.小花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薄层色谱分析 [J], 陈基萍;牟新瑞;白松;赵宝玉;王占新;李蓉3.小花棘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J], 余辉攀;肖楠;孙明谦;刘博譞;范伟全;张宏桂4.小花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于荣敏;李文5.小花棘豆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王硕; 陶大勇; 刘强; 蒋秀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粉防己地上部分的非生物碱成分
粉防己地上部分的非生物碱成分
司端运;赵守训
【期刊名称】《济宁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3(016)002
【摘要】从防己科粉防己的地上部分得到的4个非生物碱单体,经光谱分析及理化性质测定等结构研究手段鉴定为防己双黄酮甲、防己双黄酮乙、β—谷甾醇和正三十五烷,其中2个双黄酮成分为新结构类型化合物,这也是第一次在防己科植物中发现双黄酮。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司端运;赵守训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粉防己地上部分的何朴啡类生物碱成分 [J], 司端运;赵守训
2.毒草小花棘豆的地下与地上部分生物碱成分对比分析 [J], 范伟全;刘永刚;张宏桂;耿学军;张继星
3.微量量热法研究大肠杆菌对粉防己碱和粉防己总生物碱的耐药性 [J], 王彩萍;卢海峰;张洪林;康戈莉
4.直缘乌头地上部分非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J], 刘佳;杨树超;杨崇康;张莲;罗启鹏;沈
勇
5.伏毛铁棒锤地上部分生物碱成分研究 [J], 李洪刚;杨建萍;田义杰;赵毅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原毒草小花棘豆的研究进展
草原毒草小花棘豆的研究进展司访;王美怡【摘要】小花棘豆为棘豆属多年生有毒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是疯草的一种.由于其具有毒性,牲畜误食后可导致中毒,诱发疯革病.本文概述了小花棘豆的分布概况、危害、化学成分、防治和开发利用,评价了小花棘豆的利用前景.【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5(043)003【总页数】3页(P8-9,44)【关键词】小花棘豆;化学成分;防治;开发利用【作者】司访;王美怡【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52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是豆科(Fam. Leguminosae Juss.)棘豆属(Oxytropis DC.)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马绊肠、醉马草、苦马豆,根粗长,茎高30 cm左右,多分枝,一般20~40条,茎呈放射状匍匐生长,总状花序腋生,荚果下垂,长圆形[1]。
由于其具有发达的直根系、主根粗大、繁殖快、抗寒冷,因此小花棘豆的生命力很顽强,能抵御干旱的季节,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且小花棘豆比草场中的丛生禾草提前返青,因此,在牧草稀少的季节或干旱季节,牲畜极易误食小花棘豆而中毒,对畜牧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我国对小花棘豆各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对小花棘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2-3]、生态学[4]和分类学[5]等领域。
本文从小花棘豆的分布、危害,小花棘豆中化学成分的分析、中毒成分的研究、防治及开发利用等国内外研究热点进行综述,为小花棘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在国际上,普遍将黄芪属和棘豆属中含苦马豆素(Swainsonine) 的有毒植物称为疯草[2]。
包括小花棘豆在内的疯草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最为严重的一类毒草,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俄罗斯等亚洲东部、北美洲和欧洲西部的国家和地区。
家畜小花棘豆中毒的研究进展
家畜小花棘豆中毒的研究进展
陈绍淑;陈继武;赵宝玉;朱忠珂;董强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03(024)004
【摘要】小花棘豆是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毒,在国内分布广泛,适于在干旱地区生长,家畜采食一定量后可逐步"成瘾",常使大批家畜发病死亡,使该草分布地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小花棘豆的生态、部分地区小花棘豆中毒的情况、家畜小花棘豆中毒后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引起小花棘豆中毒的毒性成分(溶血毒素和有毒生物碱等)及对小花棘豆中毒家畜采取的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陈绍淑;陈继武;赵宝玉;朱忠珂;董强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陵,712100;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农垦分校,甘肃武威,73300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6.9
【相关文献】
1.家畜小花棘豆中毒诊断与防治技术 [J], 吴效屹
2.醉马草致草食家畜中毒研究进展 [J], 阿木尔布拉格;周伟;商彦;许健
3.小花棘豆中毒对家畜繁殖机能的影响 [J], 哈依那提·哈力;巴哈尔古丽·阿布达克木
4.中国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及其放牧家畜中毒病研究进展 [J], 郭蓉;郭亚洲;王帅;杨晨;苏永霞;吴晨晨;路浩;赵宝玉
5.小花棘豆中毒对家畜繁殖机能的影响 [J], 哈依那提·哈力;巴哈尔古丽·阿布达克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PLC法测定小花棘豆中野决明碱含量的研究
HPLC法测定小花棘豆中野决明碱含量的研究康平利;姜玉春;邢志强;李凯【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8(035)003【摘要】目的建立小花棘豆中主体毒性物质野决明碱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 ODS-C18(250 mm×4.0 mm, 5 μm) ; 柱温为30 ℃ .流动相A∶甲醇,流速为0.4 mL·min-1;流动相B: 0.5%柠檬酸钠+0.5%磷酸二氢钠,流速为0.6 mL·min-1; 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野决明碱含量与对应的色谱峰面积在0.005~0.04 mg.mL-1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1;平均回收率为101.91%,精密度为RSD=0.42%(n=5).结论本方法可有效地用于测定小花棘豆中野决明碱的含量,是一种准确、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总页数】3页(P271-273)【作者】康平利;姜玉春;邢志强;李凯【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化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化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化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化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7【相关文献】1.HPLC-ELSD法测定酶解磷脂中甘油磷脂酰胆碱含量的研究 [J], 杜章斌;滕英来;汪勇;张宁;李爱军;邱姣2.HPLC法测定苦参素中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J], 狄天云;张芦燕;王坤3.RP-HPLC法测定博落回总碱中白屈菜红碱含量的方法研究 [J], 于晓辉;万仁玲;欧阳林山;范强;王小慈4.HPLC法测定黄草乌中滇乌碱含量的研究 [J], 金永清;韦建荣;张雯洁5.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巴婆碱含量研究 [J], 王鸣刚;于国庆;张新国;杨中铎;彭轶楠;张春生;刘英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仪器分析案例
小花棘豆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一、提取分离[样品]小花棘豆地上部分,自然干燥后粉碎,用20目筛过后,取其细粉待用。
[试剂]95%工业乙醇、氯仿、5%盐酸溶液、浓氨水、无水硫酸钠。
[操作]取小花棘豆粉,以95%工业乙醇浸泡并回流提取3次,首次回流2h,后两次各1h。
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浸膏状。
用5%盐酸水溶液调至pHl~2(溶解),滤去不溶物,滤液用氯仿萃取,所得酸水液,用浓氨水调至pH8—9,再以氯仿萃取。
氯仿液以无水硫酸钠脱水,回收氯仿,得总生物碱。
提取示意图如下:流程图:小花棘豆粉(过20目筛)↓95%乙醇回流提取3次,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浸膏↓5%盐酸调pHl…2。
使之溶解,过滤酸水液.↓氯仿提取4~5次 (至碘化铋钾试剂反应呈阴性)–—————↓↓酸水液氯仿↓用氨水调pH8--_9,以氯仿萃取(至碘化铋钾反应呈阴性)氯仿提取液↓(以无水硫酸钠脱水,回收氯仿)总碱总碱在硅胶薄层板上,用氯仿:乙醇(9:1)展开,用碘化铋钾显色,可以见到十几个R r值不同的有色斑点。
再经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洗脱,分段收集,洗脱至碘化铋钾反应阴性为止。
各段收集液分别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并用薄层监测,单一斑点的组分(收集液)经重结晶,即可获得单体生物碱,小花棘豆总碱依次分得野决明碱、臭豆碱、N一甲基野靛碱、鹰爪豆碱和腺嘌呤。
二、鉴定[仪器]熔点(mp),用KQHer熔点测定仪测定;红外光谱用Perkin—Elmer599B和IR一27G型红外分光光度计(KBr压片)测定;紫外光谱用岛津UV一88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核磁共振谱用Fx一60Q和Fx一100核磁共振仪(TMS内标)测定;质谱用DX一300和ZAB一2F质谱仪测定。
从小花棘豆中获得的生物碱,经上述仪器分析,测得的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对照有关文献确定生物碱种类。
(杨桂云)史志诚等编著.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黄花棘豆2种生物碱成分的鉴定
黄花棘豆2种生物碱成分的鉴定谭承建;刘丽娜;胡毕斯哈勒图;汤洪敏;赵宝玉【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5(000)008【摘要】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alkaloid constituents of poisonous plant Oxytropis ochrocephala dis-tributed in natural grassland and provide the further theoretical basement for toxicology,pharmacology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is plant,the BuOH exact of Oxytropis ochrocephala was purified by means of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such as silica gel column,Sephadex LH-20 gel,RP-18 and semipreparative HPLC.As the result,two alkaloids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al analysis as (+)-9α-hydroxymatrine (1),(-)-9α-hydroxysophocarpine (2).Compounds 1-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plants genus Oxytropis for the first time.%为分析我国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黄花棘豆的生物碱成分,为其毒理学、药理学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RP18、半制备 HPLC 技术和现代波谱技术对黄花棘豆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
毒草黄花棘豆上新发现的两种病害
毒草黄花棘豆上新发现的两种病害
马占鸿;赵桢梅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1991(017)003
【摘要】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ge.)又名马绊肠,是一种多年生毒草。
家畜取食后导致消瘦、不孕、流产甚至死亡。
宁夏南部山区黄花棘豆分布面积达224万亩,每年中毒家畜数万头,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马占鸿;赵桢梅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52
【相关文献】
1.西藏农作物上新发现的12种病害 [J], 孔常兴;索红
2.青海省互助县草地毒草黄花棘豆的危害及其防治 [J], 王生畔
3.迈士通除草剂对天然草地毒草黄花棘豆的防除效果及其植被的影响 [J], 陈超;王庆海;莫重辉;武菊英
4.黄花棘豆(毒草)的两种新病害 [J], 马占鸿;赵桢梅
5.黄花棘豆两种黄酮成分研究 [J], 李平;张仁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谱 数 据 . 果 表 明 , 花 棘 豆 地 下 部 分 含 有 生 物 碱 成 分 , 上 部 分 和 地 下 部 分 主 要生 物碱 成 分 的种 类 和 含 量 略 结 小 地
有 不 同 , 下 部 分 至 少 比地 上 部 分 多 2种生 物碱 成分 . 地
( 关键 词 ] 花棘 豆 ; 一质 联 用 ; 物 碱 小 液 生 ( 图 分类 号 ]. 中 0 5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 号 ]6 1 1 52 0 )5 58—0 文 17 —0 8 (0 70 —0 3 2
FAN e — q a LI n W i u n , U Yo g— g n 2 ZH ANG o g— gu , ag H n i
,
GENG e—j n , HANG i ig Xu u Z J —xn
( . i c n e C l g , n r n o aUnvri r t n li , o gi 2 0 3 C i ; 1 L f S i c ol e I e e e s e n Mo g l ie t f i a t T n l o0 8 4 , hn i s y o Na o ie s a a 2 B i gC ieeMe i n nv r t , h eeMe i n o ee B in 0 1 2 C i ) . e i h s dc eU i s y C is dc l jg a
Ab t a t To i e t g t h if r nc so h l l is o e ilp r nd u d r o nd p rin o s r c : nv s a iet e d fe e e ft e akao d fa ra a ta n e gr u o to f Oxy r p sgla r to l b a DC, h a l spr c s e y akai e— a i t d a e e t d f rqu l— t e s mp ewa o e s d b l ln cd meho nd d t c e o ai
小 花棘豆 ( x t ps lba D ) 豆科棘 豆属 多年生草 本植 物 . O yr l ga r C.是 o 主要分布 于我 国西北 和 内蒙牧 区 草
原L 该植物 具有致 命性毒 性 , ¨. 造成 该地 区牧业 损 失 之大 不 可 估 量【 . 1 多年来 , 多 学者 为 除 此毒 草做 了 ] 许
( 摘
要] 为考 察 小 花 棘 豆 地 上 部 分 和 地 下 部 分 中生 物 碱 主 要成 分 种 类 和含 量 的异 同 . 用 酸碱 法 提 取 , C— 采 L
MS 检测 生 物 碱 成 分 . 别获 得 了小 花 棘 豆 地 上 部 分 和 地 下 部 分 的 总 离 子 流 图和 主 要 成 分 准 分 子 离 子 的质 法 分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5期
内蒙 古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I n rM o g l iest rNain l is o r a n e n oi Unv ri f t aie o a yo o t
大量工 作 , 至今 尚未找 到除 害办法 . 但 迄 今为止 , 所见文 献报 道对小 花 棘豆 地 上 部分 的化 学 成 分及 其 生 物活 性 研 究较 多 L ]未 见 明 确 说 ,
明 以小 花棘豆地 下部 分或根 部为 对象 的研 究报道 . 为根 除草 害 , 本文 作者试 图寻 找小花 棘豆根 部 的利 用 价 值, 以变 害为利 , 达一举 双 得之效 【 . 4 为此 , ] 拟对 小花棘 豆地 下部分 部化 学成分 进行 系统研 究 .
V0 . 2 No. 12 5 Oc . 0 7 t2 0
20 0 7年 1 月 0
毒 草 小 花 棘 豆 的地 下 与 地 上 部 分 生 物 碱 成 分 对 比分 析
范伟 全 刘永 刚2 张宏桂 2耿 学 军 张 继 星 , , , ,
(. 1 内蒙 古 民 族 大学 生 命科 学 学 院 , 内蒙 古 通 辽 0 8 4 ; .北京 中 医药 大 学 中药 学 院 , 京 2032 北 1 00 ) 0 12
tt e n l i b C—MS TI ( oa inc r n )ho tga h fsmpe n s pc ai a s yL va ys . C T t1o ur t crmao rp yo a l a d masse— e s
tum hr ma o r ph fman c m p u s we e o ane Th e u t h we ha he n r c o t g a y o i o o nd r bti d. e r ls s o d t tt umbe f s ro akaod fa ra a ti WO mo e t n u e g o n o to t1a t l l is o e i1p r st r ha nd r r u d p rin a e s . Ke r s: y r p sg aDC.; y wo d Ox t o l l br a HPLC —M S; l l is akaod
Co pa i o m r s n Ana y i n Ai a o d f Ae i lPa ta d lsso k li s o ra r n
Un r r n r i n o y r pl a r de g o nd Po to f Ox to s Gl b a D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