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周南》
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浅析《论语》中的文学批评观
100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浅析《论语》中的文学批评观李燕雨 西北师范大学摘要:孔子不是专门的文学批评家,但是,其文学批评观主要体现在他对《诗经》的批评上。
本文结合《论语》来探讨孔子的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主要包括文学功能观和文学批评标准两方面。
其中,从文学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文学在政治、外交上的作用及以“兴观群怨”为核心的社会作用来论述文学功能观;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中和之美来探讨孔子的文学批评标准。
关键词:兴观群怨;文质;尽善尽美;中和之美;道德修养“在周、秦诸子的学说中本无所谓文学批评,但因其学术思想在后世颇有权威,故其及于文学批评者,也未尝不有相当的影响;——尤其以素主尚文之儒家为尤甚。
”①可以说随着文学的诞生,文学批评也应运而生,在春秋以前,文艺观零星地存在于一些典籍当中,如《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基于此,孔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进行了完善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是第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②孔子自称“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但是他在“述”的时候,不仅仅是古书抄辑,自有他的一番鉴别的眼光。
孔子对文学批评并没有专章阐释,甚至有些也是无意识的,其文艺观主要体现在对《诗经》的评价上。
一部《论语》,论《诗》达18次之多。
本文以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和夏传才的《古文论译释》为蓝本,来考察孔子的文学观。
简而言之,孔子的文艺观以“兴观群怨”为核心和精华,涉及到文学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文艺批评的标准等问题。
一、文学功能观孔子主张尚用的文艺观,强调文学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观。
(一)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兴于诗孔子特别重视文学对人的道德修养的提升作用。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兴于诗”,据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注云:“兴,起也。
言修身必先学诗。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
一起学《论语》17.10阳货篇——女为《周南》《召南》矣乎?
一起学《论语》17.10阳货篇——女为《周南》《召南》矣乎?【原文】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白话】孔子对伯鱼说:“你学过《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周南》《召南》,大概就如同面对着墙站立吧!”【释词】伯鱼:孔鲤,字伯鱼。
孔子之子,子思之父。
女:同“汝”。
为:含有学、行的意思。
《周南》《召南》:合称“二南”,《诗经·国风》的前两篇。
《正义》:“二南多言德化之所及,其致治之本则在《关雎》。
”按:一说认为是周公、召公分陕而治所得的南国之诗,不主一国,故总系于此;一说认为是“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正墙面:正对着面向墙也。
《四书解义》:“人若不学《周南》《召南》,则无以正性情,笃伦理,身且不知修,家且不知齐矣。
”《论语会笺》:“正,正南正北之正。
面,向也,与《召诰》'面稽’之面同。
正墙面者,正向墙也,是倒装句。
”与:同“欤”。
【先贤精义】《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教伯鱼重修齐以端化源也。
是两篇所言皆修身齐家之事,于人伦日用最为切要,学者不但诵说,必身体力行之方为有益。
朱子曰:正墙面而立,言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
《论语正义》曰:二南之诗,用于乡人,用于邦国。
当时乡乐未废,故夫子令伯鱼习之,依其义说以循行之,故称“为”也。
二南,皆言夫妇之道,为王化之始。
故君子反身,必先修诸己,而后可刑(型)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汉书·匡衡传》谓“室家之道修,则天下之理得”即此义也。
时或伯鱼授室,故夫子特举二南以训之与?《四书合讲》曰:二南乃文王修身以齐家而化行南国之诗。
伯鱼虽无化人之责,然身不可不修,家不可不齐也。
马融曰:《周南》《召南》,《国风》之始,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三纲之首,王教之端,故人而不为,如向墙而立。
《论语集说》曰:二南,人伦之本,王化之基也。
盖欲伯鱼体二南之道而行之也。
程石泉曰:《周南》之国风为十一篇三十六章,而《召南》之国风为十四篇四十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7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7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第十七章论语阳货篇yáng huò yù jiàn kǒng zǐ kǒng zǐ bú jiàn kuìkǒng zǐ tún kǒng zǐ sì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
孔子伺qí wáng yě ér wǎng bài zhī yù zhū tú wèi kǒng zǐ yuē lái yǔ yǔ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ěr yán yuē huái qí bǎo ér mí qí bāng kě wèi rén hū yuē bù kě尔言。
文言文翻译-《论语》-阳货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
《诗经》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论语》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发展时期之一,当时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文体,其中包括诗歌、论著、小说等。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哲学思想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有《论语》、《孟子》、《礼记》等。
这些作品提供了对于当时社会、政治、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并且为后来的中国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则较为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描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传奇故事,对于后来的中国文学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 先秦两汉文学的概述先秦两汉文学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和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歌、论语等,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楚辞、汉赋等。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期有很高的影响力,在后世也都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2.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为口头文学,包括传说、歌谣、谚语等。
先秦时期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诗经》。
《诗经》收集了先秦时期的历史、宗教、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学作品。
其中有许多传世的名篇,如《大雅》、《小雅》、《周南》等。
另外,先秦时期还有许多著名的口头文学作品,如《传说》、《歌谣》、《谚语》等。
这些作品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蕴含了许多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思想。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3. 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史记、尚书、周礼和诗经等,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则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名著,例如《汉书》、《汉武帝传》、《汉魏六朝文》等,这些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国学宝典《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翻译阳货第十七【原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中关于诗经的句子
论语中的诗经下面是带“诗”及带有关具体诗的章节。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皆雅言也。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7.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7.10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完整版)历代对诗经的评论
历代对诗经的评论历代评论(1)《论语》:不学诗无以言。
(《季氏》)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2)《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3)何休《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4)《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来聘,……请观于周乐。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为之歌《邶》、《墉》、《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
……”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能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沨(音逢)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
”为之歌《唐》,曰:“思深哉!……不然,何其忧之远也?……”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5)《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6)《史记·屈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7)朱熹《诗经集传》(8)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文学史论(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小学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课文
1. 《关雎》:这是《诗经·周南·关雎》中的一首诗,描绘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道德品质。
2. 《蒹葭》:这是《诗经·秦风·蒹葭》中的一首诗,通过描绘蒹葭苍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3. 《论语·为政》:这是《论语》中的一篇,包含了孔子关于为政、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言论,具有很高的道德教育价值。
4. 《离骚》:这是屈原所作的《离骚》,通过描述自己被流放的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操。
5. 《将进酒》: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酒宴上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春江花月夜》: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春江夜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些课文内容涉及道德修养、治学态度、社会理想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学生们需要注重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15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曹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豳风》,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共收诗305首。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由于以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习俗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主要言论)的著作,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孟子》记载孟子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主张以及他的政事活动、个人修养,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孟子》中的文章富于论辩性。
《庄子》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优秀的先秦散文集。
内篇为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其文往往用寓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著作,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
汉刘向编定。
书中贯穿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表述了荀子在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文艺等方面的主张。
《韩非子》又称《韩子》,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的著作。
书中阐述了韩非以法治国的政治理想。
文章阐明观点时尖锐深刻,语言犀利,风格严峻,具有法家文章的特点。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作。
《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篇谈孔子处世的权变思想。
随机应变,属于“权”的范畴,是处世的灵活性。
但不是胡乱的变,不讲原则的变,要既讲原则又不失灵活性。
这就需要一个人建立一个大局观,要有大视野,要对世事有清晰的洞察才可以做到。
【原文】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想要见孔子,孔子不愿意见,阳货就送给孔子一头蒸熟的乳猪。
孔子在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访他,却不巧在半路遇到阳货。
阳货对孔子说“过来,我对你说。
”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却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阳货说:“不可以。
”阳货又说:“喜好参与政事却又屡次错过机会,这是聪明吗?”阳货接着说:“不可以。
”阳货说:“时光一天一天地消逝,岁月不等人啊。
”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解读】整个事件的全过程,阳货以礼访孔子,以仁问孔子,以智难孔子,以时劝孔子。
从事实的角度看,阳货逼人还礼,非礼也;逼人就范,非仁也;揭人疮疤,非智也;非其人而曰时,非时也。
孔子“避色”不愿见。
【原文】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环境习染不同差距才越来越远了。
”【解读】“近”字很有味道,是个趋向啊。
生命的起始状态没有多大差别,差别的长生是因为生命成长过程中所有的习染不同造成的。
【原文】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慧的人和下等的愚笨的人才会坚定不移。
”【解读】何以坚定不移?因完全地相信,毫无怀疑地相信。
相信什么是从情感出发的,如果相信的是正确的客观事实,那就是信仰;如果相信的并非客观事实,那就是迷信。
爱国的文言名句
爱国的文言名句爱国是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言名句中有许多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之作,以下是满足题目要求的10个爱国的文言名句:一、《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解读:这是《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名句,通过描绘河洲上的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表达了君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爱国者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
二、《孟子·公孙丑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读:这是《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名句,强调了每个人对国家兴亡负有责任,无论身份贵贱,都应该为国家尽力而为。
三、《论语·卫灵公》父为子难,子为父易。
解读:这是《论语·卫灵公》中的名句,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关怀和付出,同时也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报答之情,体现了家庭和国家的连结。
四、《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国虽有信,后世谓之曰:「君子」。
解读:这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名句,强调了人们应当具备诚信的品质,只有具备了诚信,才能被称为君子,为国家树立榜样。
五、《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上国之时,有志竟陵,下国之时,有能如丘者。
解读:这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的名句,强调了在国家兴旺时,有志向的人应该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在国家衰落时,有才能的人应该挺身而出扶持国家。
六、《资治通鉴·唐纪三》有一人者,通于治体,足以辅国家,而不能辅其私家。
解读:这是《资治通鉴·唐纪三》中的名句,强调了有能力的人应该首先为国家服务,而不是只顾自己的私利。
七、《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大事,为重于鸿毛;而君子以道德为重。
解读:这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名句,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即使天下大事如鸿毛般微小,君子也应该以道德为重,为国家的繁荣和幸福贡献力量。
论语阳货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阳货的原文阳货欲见圣人孔子,圣人孔子不见,归圣人孔子豚。
圣人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圣人孔子日:“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圣人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日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日:‘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阳: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日:“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子张问仁于圣人孔子,圣人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阳:“然,有是言也。
不日坚乎,磨而不磷;不日白乎,涅而不缁。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子日:“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日:“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日:“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敏”一词在古代典籍中的引用有哪些?
”敏”一词在古代典籍中的引用有哪些?一、《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也有很多关于"敏"的引用。
比如《让王》中有"执玉之敏",这里的"敏"指的是捷足的速度,形容人行动迅捷敏锐;《周南·卷耳》中则有"言私其敏",这里的"敏"指的是言辞敏锐且机智。
二、《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也包含了一些关于"敏"的引用。
比如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里的"敏"指的是聪明灵敏的智慧,形容人学习勤奋且善于思考。
三、《庄子》《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也有一些关于"敏"的引用。
比如庄子中有"敏以飞",这里的"敏"意味着迅速,形容人或事物速度快捷如飞。
四、《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典籍,也蕴含了一些关于"敏"的引用。
比如孙子曰:"敏而好斗则殆,不敏则困",这里的"敏"意味着机警和灵敏,形容军队应该具备快速反应和执行决策的能力。
五、《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也有一些关于"敏"的引用。
比如关羽称赞黄忠:“黄忠可谓是极其行动敏捷、灵活的将领”,这里的"敏"意味着机警和敏锐,形容黄忠作战机敏高效。
通过以上引用的例子可以看出,古代典籍中对于"敏"一词的引用多与人的品质和行为方式有关,形容了人在言谈、行动和决策等方面的迅捷和机敏。
这种机敏的特质在古代社会中被赋予极高的价值,对于成功和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敏",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挑战,迎接更多的机遇和成功。
齐鲁文化的经典诗文
齐鲁文化的经典诗文
齐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千年传统。
以下是一些齐鲁文化中的经典诗文:
1.《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周南》、《离骚》等篇章,描写了齐鲁地区丰饶的自然风景和人民的生活。
2.《孟子》:由春秋时期的鲁国哲学家孟子所著,弘扬了齐鲁地区的仁义道德观念和孝顺家庭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春秋》:鲁国的国策家邹忌所著的一部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齐鲁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4.《战国策》:收集整理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的战略文章,齐国的策略被广泛地传扬开来。
5.《论语》: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学所编纂的一部论述儒家思想和道德伦理的书籍,齐国是孔子的故乡,其中记载了齐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这些经典诗文代表了齐鲁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语译注》中引用朱熹《论语集注》的训释类别及特点
《论语译注》中引用朱熹《论语集注》的训释类别及特点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集译文、注疏一体,“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地读懂论语”的一部书,《论语集注》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对《论语译注》穷尽性的查检,归纳总结出其所引用《集注》的类别和特点,同时又集各家之说,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地训释。
标签:《论语译注》《论语集注》训释《论语》作为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历朝历代都不乏为其作注加疏者。
其中南宋朱熹以义理之学发挥阐释儒经,所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以后科举取士的指定教材。
《论语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是朱熹经过40多年的用心“理会”,并“逐字称等”①后,才最终写定的经典之作。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以下简称《译注》)是集译文、注疏一体的,“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地读懂论语”(《论语译注·例言》以下所引均同)的一部书。
《译注》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承前启后的地位、科学的译注方法和渊博的学识,在学术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至今,《译注》仍然是学者们研究儒家文化和学习《论语》时所采用的重要版本。
在《论语译注·例言》中,杨伯峻说:“本书虽然不纠缠于考证,但一切结论都是从细致深入的考证中提炼出来的。
” 杨伯峻在译解原文时,集各家之说,大量引用前人注疏,以求其训释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其中不乏引用朱熹的《集注》。
本文通过对《论语译注》穷尽性的查检,归纳总结出其所引用《集注》的类别和特点,同时又集各家之说,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训释。
一、《译注》所引《集注》的类别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引用朱熹的《集注》进行训释时,杨伯峻详细考查了其正误性并对其作出客观评价。
(一)深表赞同,译文采纳的杨伯峻在《译注》中所引用《集注》中的观点大多是明确表示赞同的,并在其译文中得以采纳。
如:(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杨注:“适”“莫”两字讲法很多,有的解为“亲疏厚薄”,故“无适无莫”便是“情无亲疏厚薄”。
孔氏家风的理念与价值
孔氏家风的理念与价值作者:胡亚军来源:《月读》2021年第08期孔氏家风体现在我国古代经典文献中,见诸孔氏家族的身体力行中,散记于历代传记、谱牒、杂记等史料中。
孔子第64代孙孔尚贤,袭封衍圣公后,为了规范族人的言行,颁布了族规《孔氏祖训箴规》,对孔氏家风进行了提升,充分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
总体上来讲,孔氏家风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诗学礼,诗礼传家;第二,父慈子孝,家和睦邻;第三,先义后利,力为良吏;第四,践行忠孝,家国同构。
学诗学礼强调的就是读书和修身。
自身修养好了,才可以处理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是与家庭亲人之间的关系,如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实现家庭成员和睦、门风淳朴。
孔氏家风把家庭伦理道德推广开来,形成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从而实现“泛爱众”的“睦邻”目标。
孔子后人在学业精进的同时,出仕从政实现自身政治抱负者不乏其人,仅衍圣公就传承了880年。
因此,孔氏家风还包含了教育子孙后代如何“做好官”的要求,这就是“先义后利,力为良吏”。
孔氏家族把个人的命运、家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此厚植“践行忠孝,家国同构”的家国情怀。
诗礼传家是孔氏家风的核心,源于孔子对儿子学诗学礼的教诲。
《论语·季氏》中记载了“孔鲤过庭”的故事,孔子教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意思就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论语·阳货》篇中,还有一段类似的话:“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这句话是指孔子对伯鱼(孔鲤)说,人假若不研究《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就会像面对墙壁傻站着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一步也行不通。
《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教育儿子孔鲤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容体”“勇力”“先祖”“族姓”等都是不足以称道的外在因素,只有学习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在素质。
介介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为政》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某一器物。
”解析:此句表达了孔子对君子品质的期许。
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
二、《诗经·周南·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那温柔美丽的女子,是君子所喜爱的人。
解析: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对雎鸠和淑女的描写,表达了君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庄子·逍遥游》原文:逍遥游于天地之间,何有于荣辱?译文: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游历,还有什么比荣辱更重要的呢?解析:此句表达了庄子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理念,他认为荣辱得失都是过眼云烟,重要的是心灵的自由。
四、《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孔子,鲁人也,生于春秋之际。
译文:孔子,鲁国人,出生于春秋时期。
解析:此句简述了孔子的生平背景,点明了他的时代背景。
五、《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子路问道:“如何才能称得上是士呢?”孔子说:“自身正直,不需要命令就能行动;自身不正,即使命令也无法执行。
”解析:此句阐述了孔子对士的品德的看法,强调士应该以身作则,以身正立教。
综上所述,介介文言文以其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的特点,展现了古汉语的文学魅力。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翻译,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还能感受到古汉语的韵味。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介介文言文,让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南》——“周南”是一个地理概念。
早在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父亲名叫季历,他是泰王的儿子,文王的父亲。
泰王生了三个儿,季历是老幺,所以取名叫“季”,伯仲叔季那个“季”,历史的“历”。
他们姓“姬”,所以也可以叫“姬历”。
还在季历就是文王的父亲那一代,周国作为一个诸侯国,力量向东南方大大扩张,原来它是在岐山,陕南——陕南有个法门寺,再往北一点就是岐山了——那里是他们最早的根据地。
它的势力顺着两条河流,向东南方扩张:一条是汉水,汉水走陕南向东流,最后流到湖北的汉口进入长江,这就形成了汉水流域。
还有一条叫西汉水,就是再往西边去点儿,也是从甘肃发源经过陕南,进入川北后叫嘉陵江,古代叫西汉水。
沿着这两条汉江,周国的势力就进入湖北北部和四川北部。
在季历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
周文王继续壮大他的诸侯国,集聚的力量非常大,整个长江中游、四川北部、陕南、河南南部,一大片都是他的了,所以孟子说他当时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
所以在商朝末年,商朝的国王不得已把他升了级,封他为伯,西伯,伯仲叔季的“伯”,“伯”的古音读“霸”,所以春秋五霸又叫“五伯”,我们现在读的那个音“伯”“霸”是有差异的。
那么这就承认了姬昌的地位。
接着文王死了以后,武王伐纣把商朝灭了,所以说周这个国早在商朝就存在了,在文王的父亲那个时候汉水流域和嘉陵江流域就都是他们的了。
当时武王把首都定到了镐京。
两条汉江:流入汉口的汉水流域交给周公去管,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把陕南跟川北这边交给召公去管,召公也是周武王的弟弟。
周公管了汉水流域,直到湖北入长江,这一片地理区域在古代很多个小国统称为南国,即是周南。
西汉水这边,从陕南的西汉水流入四川嘉陵江,就给召公管,叫召南。
所以《诗经》里面一开始就是《周南》、《召南》,这两个部分就是周公管的那一片,召公管的那一片的诗歌。
《关雎》在是《周南》中,这样地理位置就确定了,在汉水流域。
了解一首诗,一定先要了解它在什么地方,是因为中国是很大,气候不同,环境不同,种
植的东西不同,连鸟类都不同。
有些鸟类我们这里有,北方就不见得有,是不是?所以一定要了解了先了解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