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教案20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WORD(2)
2 .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
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
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具准备
上的零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视线和被测长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对齐
( 学生示范说
明 ) ;读出刻度尺上的数值,记下来.这样就测完了.
[ 生 ] 我的尺子用的时间长了, 前面零刻线的地方看不清楚, 我将能看清楚的一条刻线和
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 读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数值, 将前面的值减去, 也能测出物体的长度.
. 大家都会用吗 ?想不想试一试呢 ?
( 也叫螺旋测微器 ) .
(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
[ 师 ] 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
?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
具有特殊的关系 ?
[ 生 ] 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 伸开手掌, 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 “一大柞”,
1.1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能力目标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
问
题的能力.
2 .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人教版(new)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读值.【教学准备】1.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沙漏、电子手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等.2.制作关于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原理与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哪个较长?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在黑板图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提问: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指出:为了准确判断线段的长短、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等,需要用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进行新课一、长度的测量学生阅读课文后,老师边提问边归纳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列举测量长度的工具.(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原理和精确性.(学生观看录像.)讲解刻度尺的使用:(1)使用前做到“三看”:一看零刻度线,二看量程,三看分度值.(拿着刻度尺,边观察边说出量程和分度值.)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创设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善于从事实中获得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错误!错误!2.基本单位:m。
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二、时间的测量1.工具:手表、钟、停表2.基本单位:s.其他时间常用单位:h、min.三、误差1.产生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单位换算。
2.难点:准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操作,以及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2)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应用。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通过阶段性的测试和评价,了解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师引导:通过学生分享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讲授新知
1.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准确读取数据。
2.熟悉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包括米、分米、厘米、毫米等,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3.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秒表等时间测量工具,并准确读取时间。
3.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
-主题一:讨论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
-主题二:讨论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总结换算规律。
3.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刻度尺测量: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1.实践作业:
-请学生运用刻度尺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记录数据,并进行单位换算;
-使用秒表测量自己完成某一日常活动(如刷牙、吃饭等)所需的时间,记录数据;
-要求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2.理论作业: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的规律,完成相关的换算题目;
-分析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说明。
2.时间测量:让学生用秒表测量完成不同动作所需的时间,如跳绳、喝水等。
3.单位换算:设计一些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的题目,检验学生对换算方法的掌握。
4.误差分析:给出一些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单位换算以及误差分析等内容进行回顾。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认识,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生普遍对长度和时间概念有直观的了解,但在精确测量、单位换算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对刻度尺、秒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针对性指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2.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停表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1.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30s),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
2.小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15min),小表盘的分度值是(1min).
1 nm = 0.000 000 001 m =10-9m
师:这样是不是很不好记啊?记忆方法
常见的一些长度:
•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
•课桌的高度大约为75cm
•36码的鞋子大约为235mm
•37码的鞋子大约为240mm
•38码的鞋子大约为245mm
•39码的鞋子大约为250mm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也了解他们之间的换算,长度是要测量的,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们学习一下长度的测量
学具:刻度尺,三角板,硬币
教学流程
环节时间
主要内容及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min)
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上几幅图片(给学生观看视觉错觉的图片),我们的感觉是真实的吗?
师:请同学们观察P10的图片,哪一个长,然后在用刻度尺去量一下。
师:显然,光凭我们的感觉对某些事物进行判断,是不准确的,必须要借助测量仪器来测量。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第一章的第一节内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板书)。
3.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改进测量方法
C.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第1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一、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并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二、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表和秒表,并用计时工具测时间。
●教学难点1、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2、误差的概念,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方法1讨论法: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引起对生活现象的关注,提高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2、实验法:通过体验和实践,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一、预学(一)温故1、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速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是;它们的关系是。
3、速度的公式。
4、我们是如何知道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二)知新1、阅读课本36页“长度的测量”,完成下列填空题: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常用符号表示,比它大的单位有,比它小的单位有。
学生常用的测量工具是,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等。
请你通过阅读教材和平时的使用经验谈谈刻度尺的使用方法?3、阅读课本38页“时间的测量”,完成下列填空题: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常用符号表示,时间单位还有等。
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是。
4、阅读课本38—39页的“误差”,完成下列填空题:测量时:由于的限制,之间会有差异,叫做。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二、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 国际单位制1、阅读课本35—36页的“国际单位制”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什么叫做单位?国际单位制(SI)的来历及产生的意义?【学点训练】1、我国的法定单位采用。
教学建议:教学点2 长度的测量1、通过阅读课本和平时的使用经验,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始端,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从其他刻度线量起;(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
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
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 1mm=10-3m;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 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3、长度的测量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设计说明1.关于“长度的单位”的教学建议。
按照教材的设计,利用多媒体图片及教材开始的两张图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直觉是不可靠的,要想准确知道物体的长度必须进行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工具——刻度尺,并用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刻度尺,然后分组讨论这些刻度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而给出长度的单位,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练习。
2.关于“长度的测量”的教学建议。
首先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刻度尺,教师讲解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然后让学生自学“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最后学生利用总结出的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安排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如铜丝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等,同时还应对物体长度进行估测练习。
3.关于“时间的测量”的教学建议。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计时工具的发展史,然后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计时工具。
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来测量时间。
讨论它们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引出时间的单位及相互换算关系并进行练习,重点练习准确使用机械停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时间与时刻的区别,使学生会看列车时刻表。
4.关于“误差”的教学建议。
以实例分析为基础,让学生明白哪些数据是错误的,哪些数据是由于误差而不同的,误差理解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重点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用刻度尺测长度,用停表测时间,学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长度和时间。
2.通过比较实验测量的数据,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长度的测量。
2.难点:刻度尺的读数、停表读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技能、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测量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测量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3)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物理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2.难点:
(1)准确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测量中;
(2)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正确进行长度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长度和时间的概念;
(2)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总结测量技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理量,如测量家庭用电器的功率、计算步行速度等。
2.学生完成作业,总结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以及基本的测量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和测量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1.教师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刻度尺、秒表等。
2.通过示例,教授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如速度公式、密度公式等。
3.教师演示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实验操作,强调操作规范性和注意事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时间测量实验,如测量课本的长度、计算跑道的周长等。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3.教师对学生的测量实验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性、数据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给予积极的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措施,如优化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的起始节,主要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是学生进入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后续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以及基本的测量工具的使用。内容主要包括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和测量误差的认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理,掌握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测量案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测量知识的理解。
2. 教学活动设计
- 实验活动:安排一次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测量误差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测量误差的认知和理解。
- 角色扮演: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测量员和观察员,进行测量操作和误差分析,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大小或距离的量,而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的量。它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2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甲乙【提出问题】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2.怎样放置刻度尺?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乙丙甲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cm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加油站】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的外形如上图所示.【使用方法】第一次按下B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B时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020243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课时)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术】1.会利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大体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进程与方式】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量时间和长度的方式.2.体验长度的间接测量的探讨进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转变的进程,培育对科学技术的酷爱.【重点】1.熟悉常常利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式.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利用方式.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讲义P10-11,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 2.1 km=1 000 m 1 m=10 dm 1 dm=10 cm1 cm=10 mm 1 mm=1 000 μm1 μm=1 000 nm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讲义P11-13,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靠得住,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需利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大体的测量,常常利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常利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刻度尺的利用规则:A.“选”:按照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利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准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讨】探讨一利用前观察及利用方式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气宇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若是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必将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准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准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利用刻度尺?答:正确利用刻度尺的方式可用四个字加以归纳,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非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按如实际情况肯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知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维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切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楚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讲义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式,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长( cm)宽( cm)厚( cm)探讨二如何较准确的测出一元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讨: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式进行测量.方式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都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方式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转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式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方式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按照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讨:纸的厚度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可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够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式: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利用方式:刻度尺要切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名且只能估读一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式: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刻度尺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式(有多种方式)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式: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式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式,并尽可能找到简单实用的方式.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讲义P13-14,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常利用的单位还有 min和h.2.1 min=60 s 1h=60 min=3 600 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距离,咱们经常常利用停表测量时间.另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讨】探讨三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窗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窗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以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准度是不高的,当精准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讨四(2人一组):停表的利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利用方式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窗彼此帮忙,掌握停表的利用方式.)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1.长度的测量(1)常常利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时间的测量(1)常常利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完本钱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误差【知识与技术】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进程与方式】1.体验测量进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体验测量进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转变的进程,培育对科学技术的酷爱.【重点】1.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式.【难点】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点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讲义P14,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不同叫误差.【合作探讨】1.为何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不同?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式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不同,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不同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式?答:减小误差的方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式.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式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式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式中最佳的选择是( D )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别离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不同,这种不同就是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利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二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回;错误可以消除.完本钱课对应训练.。
(整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甲(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乙丙丁【加油站】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的外形如上图所示.【使用方法】第一次按下B,第二次按下B,读数。
第三最后按下A简称: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板书设计】§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二、长度的测量1、基本工具: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三、时间的测量1、单位及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1、减小误差的方法: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新课引入简时高效,趣味十足.教材在引入新课时要对几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不仅会比较费时,而且学生还没有掌握准确的测量方法,使得测量结果也未必准确.尤其是比较两个圆的面积大小时,有一定的困难.改进后的新课引入简洁省时,只是让学生感觉线段的曲直,对比线段的长短,不需要进行测量.同时,学生通过有无背景的两次对比,很直观的感受到感觉的不可靠,不仅感觉很有趣味,还体会了测量的必要,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这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之一.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管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还是停表的读数,都先以学生的尝试使用为前提,然后再归纳总结,细化方法.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充分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这节课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把讲练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每一循环的新授知识,趁热打铁,及时反馈,学生既能随时巩固,教师又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时效性和韵律感.4.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考虑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自学、阅读、请教老师(同学)、分析原因等.本课难点是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通过例题讲解、交流讨论、习题训练逐渐得以突破.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差,还没有良好的探究思维和习惯,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组织有一定的困难.2.少数学生对科学计数法表示物体长度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感到困难,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特别是末端对着整刻度的估读不够理解,对读取机械停表的示数也需要进一步的练习来巩固.附件1:盘点收获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时间的单位及换算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附件2:课堂检测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2、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 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3)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3、完成单位换算:(1)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_____nm =________m(2)1.5h = ______ min=______s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__图甲图乙图丙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