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浙江省经

合集下载

能源标准汇编(内部资料)目录.

能源标准汇编(内部资料)目录.

能源标准汇编(内部资料目录二〇〇九年五月第一分册浙江省能耗限额标准DB 33/642-2007 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43-2007 炼油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DB 33/644-2007 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45-2007 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46-2007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56-200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要求DB 33/661-2007 合成氨(大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2-2007 合成氨(中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3-2007 合成氨(小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4-2007 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5-2007 电石单位综合能耗和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6-2007 吨钢可比能耗限额和电炉钢冶炼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7-2007 啤酒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78-2008 粘胶(长、短纤维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79-2008 黄酒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82-2008 玻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83-2008 涤纶(长、短纤维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84-2008 建筑陶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85-2008 印染布可比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86-2008 机制纸板和卷烟纸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DB33/T 736-2009 行政机关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DB33/T 737-2009 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B33/T 738-2009 医疗机构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B33/××××-××××氨纶长丝可比单位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玻璃纤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低温冷库单位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饭店单位综合能耗、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工业气体空分产品单位综合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合成革可比单位产量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 DB33/××××-××××铝合金型材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棉布可比单位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棉纱可比单位产量综合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商场、超市单位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烧结砖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铜及铜合金线材、棒材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第二分册限额、定额、产品能效GB/T 5623-2008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GB 12021.2-2008 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2021.3-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2021.4-2004电动洗衣机能耗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2021.6-2008自动电饭锅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7-2005 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2021.9-2008 交流电风扇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12723-2008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 17358-1998 热处理生产电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GB 18613-2006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18820-2002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 18916.1-2002 取水定额第 1部分:火力发电GB/T 18916.2-2002 取水定额第 2部分:钢铁联合企业GB/T 18916.3-2002 取水定额第 3部分:石油炼制GB/T 18916.4-2002 取水定额第 4部分:棉印染产品GB/T 18916.5-2002 取水定额第 5部分:造纸产品GB/T 18916.6-2004 取水定额第 6部分:啤酒制造GB/T 18916.7-2004 取水定额第 7部分:酒精制造GB/T 18916.8-2006 取水定额第 8部分:合成氨GB/T 18916.9-2006 取水定额第 9部分:味精制造GB/T 18916.10-2006 取水定额第 10部分:医药产品GB 19043-2003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044-2003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153-2003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415-2003 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573-2004 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574-2004 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576-2004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2004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8-2004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761-2005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2007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T 19944-2005 热处理生产燃料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GB 20052-2006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3-2006 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4-2006 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665-2006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943-2007 单路输出式交流 -直流和交流 -交流外部电源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1248-2007 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49-2007 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0-2007 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1-2007 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2-2007 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6-2007 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7-2007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8-2007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0-2008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1-2008 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2-2008 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3-2008 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4-2008 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5-2008 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6-2008 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7-2008 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8-2008 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9-2008 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0-2008 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1-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70-2008 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77-2008 三轮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GB 21378-2008 低速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GB 21454-2008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21455-2008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21456-2008 家用电磁灶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518-2008 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519-2008 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520-2008 计算机显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521-2008 复印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JC/T 713-2007 烧结砖瓦能耗等级定额第三分册监测、测试GB/T 755.2-2003 旋转电机(牵引电机除外确定损耗和效率的试验方法 GB/T 1028-2000 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 GB/T 2587-1981 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8-2000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820.7-2002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 7部分:用于技术条件和设计的技术说明GB/T 2900.58-2002 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电力系统规划和管理 GB/T 3484-1993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3485-1998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6-1998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4272-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 4352-2007 载货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GB/T 4353-2007 载客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GB/T 4365-2003 电工术语电磁兼容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5171-2002 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5321-2005 量热法测定电机的损耗和效率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6422-1986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 7064-2002 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GB/T 7119-2006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 8175-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8222-2008 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 8484-2008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8485-2008 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9452-2003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T 10066.1-200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1部分:通用部分GB/T 10066.2-200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2部分:有心感应炉GB/T 10066.3-200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3部分:无心感应炉GB/T 10066.6-2008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6部分:工业微波加热装置输出功率的测定方法GB/T 10066.7-200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7部分:具有电子枪的电热设备GB/T 10066.8-2006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8部分:电渣重熔炉GB/T 10066.9-2008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9部分:高频介质加热装置输出功率的测定GB/T 10066.10-2005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10部分:直接电弧炉GB/T 10066.11-2005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11部分:埋弧炉GB/T 10066.31-2007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31部分: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发生器输出功率的测定GB/T 10067.2-2005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 2部分:电弧加热装置GB/T 10067.3-2005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 3部分:感应电热装置GB/T 10067.4-2005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 4部分:间接电阻炉GB/T 10180-2003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 10201-2008 热处理合理用电导则GB/T 10401-2008 永磁式直流力矩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11605-2005 湿度测量方法GB/T 12251-2005 蒸汽疏水阀试验方法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2452-2008 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GB/T 12455-1990 宾馆、饭店合理用电GB/T 12497-2006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 12668.4-2006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 4部分:一般要求交流电压 1000V 以上但不超过 35kV 的交流调速电气传动系统额定值的规定GB/T 12712-1991 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 GB/T 12786-2006 自动化内燃机电站通用技术条件GB/T 13462-2008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 13466-2006 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GB/T 13467-1992 通风机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GB/T 13468-1992 泵类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GB/T 13469-2008 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与旋涡泵系统经济运行GB/T 13470-2008 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GB/T 13471-2008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 13499-2002 电力变压器应用导则GB/T 13754-2008 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GB/T 14909-2005 能量系统火用分析技术导则GB/T 14951-2007 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GB/T 15316-1994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5317-1994 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GB/T 15318-1994 工业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方法GB/T 15319-1994 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GB/T 15320-2001 节能产品评价导则GB/T15470-2002 家用直接作用式房间电加热器性能测试方法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587-1995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910-1995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5911-1995 工业电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 15912-1995 活塞式单级制冷机组及其供冷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5913-1995 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5914-1995 蒸汽加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18-1996 工业炉窑保温技术通则GB/T 16664-1996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65-1996 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66-1996 泵类及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67-1996 电焊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 17050-1997 热辐射术语GB/T 17166-1997 GB 17167-2006 GB/T 17357-2008 GB/T 17410-2008 GB/T 17471-1998 GB/T 17719-1999 GB/T 17781-1999 GB/T 17954-2007 GB/T 18293-2001 GB/T 18512-2008 GB/T 18662-2002 GB/Z 18718-2002 GB/T 18750-2008 GB/T 18817-2002 GB/T 18836-2002 GB/T 18837-2002 GB/T 18870-2002 GB/T 19409-2003 GB/T 19412-2003 GB/T 19774-2005 GB/T 19839-2005 GB/T 20902-2007 GB/T 21087-2007 GB/T 21339-2008 GB/T 21367-2008 GB/T 21368-2008 GB/T 21369-2008 GB/T 21508-2008 GB/T 21509-2008 GB-T 21736-2008 JC/T 428-2007 JC/T 429-2007 JC/T 791-2007 JC/T 792-2007 JC/T 793-2007 YS/T 103-2008 YS/T 119.4-2008 YS/T 119.6-2008 YS/T 663-2007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设备及管道绝热层表面热损失现场测定热流计法和表面温度法有机热载体炉锅炉热网系统能源监测与计量仪表配备原则工业锅炉及火焰加热炉烟气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与利用导则技术能量系统基本概念工业锅炉经济运行电力整流设备运行效率的在线测量高炉喷吹用煤技术条件工业微波加热设备输出功率的测定方法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高炉喷吹用烟煤技术条件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水源热泵机组蓄冷空调系统的测试和评价方法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港口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燃煤烟气脱硝技术装备节能热处理燃烧加热设备技术条件砖瓦工业隧道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砖瓦工业隧道窑—干燥室体系热效率、单位热耗、单位煤耗计算方法轮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隧道式砖瓦干燥室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隧道式干燥室—轮窑体系热效率、单位热耗、单位煤耗计算方法铝土矿生产能源消耗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 4 部分:高压溶出系统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 6 部分:脱硅系统电解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铝液保持炉第四分册新能源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中空玻璃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太阳能热利用术语被动式太阳房热工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光功率计技术条件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玻璃-金属封接式热管真空太阳集热管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 GB/T 6424-2007 GB/T 11944-2002 GB/T 11976-2002 GB/T 12936-2007 GB/T 15405-2006 GB/T 15515-2008 GB/T 17049-2005 GB/T 18713-2002 GB/T 19775-2005 GB/T 19939-2005 GB/Z 19963-2005 GB/Z 19964-2005 GB/T 20319-2006 GB/T 20320-2006 GB/T 20513-2006 GB/T 20514-第五分册煤化验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煤样的制备方法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煤炭筛分试验方法煤炭浮沉试验方法煤层煤样采取方法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煤灰成分分析方法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水煤浆技术条件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 部分:水煤浆采样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2 部分:水煤浆浓度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3 部分:水煤浆筛分试验方法 GB/T 211-2007 GB/T 212-2008 GB/T 213-2008 GB/T 214-2007 GB 474-2008 GB 475-2008 GB/T 476-2008 GB/T 477-2008 GB/T 478-2008 GB/T 482-2008 GB/T 483-2007 GB/T 1574-2007 GB/T 3715-2007 GB/T 17608-2006 GB/T 18855-2002 GB/T 18856.1-2002 GB/T18856.2-2002 GB/T 18856.3-2002GB/T18856.5-2002 GB/T 18856.6-2002 GB/T 18856.7-2002 GB/T 18856.8-2002 GB/T18856.10-2002 GB/T18856.11-2002 GB/T18856.12-2002 GB/T18856.13-2002 GB/T18856.14-2002 GB/T 19227-2008 GB/T 12208-2008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5 部分:水煤浆稳定性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6 部分:水煤浆发热量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7 部分:水煤浆工业分析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8 部分:水煤浆全硫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0 部分:水煤浆灰熔融性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1 部分:水煤浆碳氢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2 部分:水煤浆氮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3 部分:水煤浆灰成分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4 部分:水煤浆 pH 值测定方法煤中氮的测定方法人工煤气组分与杂质含量测定方法。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简介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简介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简介
➢ 烧碱电解单元(包括氯、氢处理过程)单位综合能耗的计算 ➢ 烧碱电解单元(包括氯、氢处理过程)单位综合能耗应按公式(2)计算:

…………………..(2)
➢ 式中: ➢ edsc—— 报告期内电解单元生产系统(包括氯、氢处理)投入的各种 ➢ 能耗实物量; ➢ edfz—— 报告期内电解单元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投入的各 ➢ 种能耗实物量; ➢ k—— 某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 ➢ n—— 能源种类数; ➢ PDJ—— 报告期内电解单元电解碱折100%烧碱的产量,单位为(t)。
➢ 本标准适用于电解法(隔膜法、离子膜法)烧碱生产企业进行能耗的 计算、考核,以及对新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简介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1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 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 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350
注: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限额值,是指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在为1700 A/m2的执行标准。并规定电流密度每《烧增碱单减位1产0品0能A源/消m耗2 限,额》烧国碱家标电准简解介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减增 44kWh/t。
➢ 5.2 新建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 新建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指标包括综合能耗和电解单元交流电耗,
➢ 5.3 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 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包括综合能耗和电解单元交流电耗。企业应
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加强节能管理,使能耗限额先进值达到表3的要求。

浙江省能耗限额标准

浙江省能耗限额标准

浙江省已颁布实施的能耗限额标准目录(一)国家能耗限额标准(21项)。

1.《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48—2007)2.《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49—2007)3.《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0—2007)4.《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1—2007)5.《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2007)6.《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2007)7.《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07)8.《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8—2007)9.《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0—2008)10.《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1—2008)11.《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2—2008)12.《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3—2008)13.《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4—2008)14.《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5—2008)15.《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6—2008)16.《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7—2008)17.《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8—2008)18.《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9—2008)19.《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50—2008)20.《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51—2008)21.《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70—2008)(二)浙江省能耗限额标准(40项)。

1.《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42—2007)2.《炼油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DB33643—2007)3.《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44—2007)4.《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45—2007)5.《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46—2007)6.《合成氨(大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1—2007)7.《合成氨(中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2—2007)8.《合成氨(小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3—2007)9.《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4—2007)10.《电石单位综合能耗和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5—2007)11.《吨钢可比能耗限额和电炉钢冶炼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6—2007)12.《啤酒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7—2007)13.《粘胶(长、短)纤维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DB33678—2008)14.《黄酒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79—2008)15.《玻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82—2008)16.《涤纶(长、短)纤维单位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DB33683—2008)17.《建筑陶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84—2008)18.《印染布可比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85—2008)19.《机制纸板和卷烟纸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DB33686—2008)20.《棉布单位产品可比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57—2009)21.《棉纱单位产品可比综合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58—2009)22.《商场、超市单位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59—2009)23.《饭店单位综合能耗、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0—2009)24.《铜及铜合金线材、棒材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1—2009)25.《合成革单位产量可比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2—2009)26.《低温冷库单位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3—2009)27.《氨纶长丝单位产品可比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4—2009)28.《玻璃纤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5—2009)29.《工业气体空分单位产品综合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6—2009)30.《烧结砖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7—2009)31.《锅炉运行能效限额及监测技术要求》(DB33/800—2010)32.《轧钢、锻造火焰加热炉能耗限额及监测技术要求》(DB33/806—2010)33.《压缩空气站运行电耗限额及节能监测技术要求》(DB33/805—2010)34.《铸铁件可比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807—2010)35.《铝合金铸件可比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802—2010)36.《纤维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804—2010)37.《耐火陶瓷纤维及制品单位产品电耗限额及及计算方法》(DB33/791—2010)38.《塑料编织袋可比单位产品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803—2010)39.《乙烯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和计算方法》(DB33/808—2010)40.《精对苯二甲酸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801—2010)。

22种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22种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先进值、准入值1、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2007)2、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2007)3、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8-2007)4、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07)5、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07)6、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49-2007)7、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0-2007)8、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1-2007)9、黄磷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5-2008)10、焦炭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2-2008)11、合成氨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4-2008)13、电石生产装置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3-2008)14、铝合金建筑型材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51-2008)16、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7-2008)现有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不大于8300kgce/t。

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不大于5600kgce/t。

新建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准入值不大于7500kgce/t。

17、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9-2008)(1)以硫化锑、硫氧混合锑精矿为原料的锑冶炼企业(2)以脆硫铅锑精矿为原料的锑冶炼企业18、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8-2008)20、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70-2008)(1)石墨电极、炭电极和炭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准入值、先进值(2)炭素生产中焙烧和石墨化工序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准入值、先进值21、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50-2008)22、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1-2008)。

纯碱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联碱法)

纯碱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联碱法)

纯碱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联碱法)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联合制碱法纯碱(联合制碱法以下简称联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能源消耗以下简称能耗)限额的核算范围、基本要求及核算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联合制碱法纯碱生产企业进行能耗的计算、控制和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法,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 210-2004工业碳酸钠GB 2587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 8222 企业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 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 13466 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GB/T 13462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 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3.1纯碱产品综合能耗在报告期内纯碱产品生产全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总量,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但不包括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生产界区内回收利用的能源量和向外输出的能源量。

特别规定,供界区外装置使用的蒸汽冷凝水不作为向外输出的能量进行统计。

3.2纯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用轻质碳酸钠单位产品表示的综合能耗,包括主要生产系统消耗的能源量,以及分摊到该产品的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和体系内的能耗损失量。

3.3纯碱单位产品交流电耗用纯碱单位产品表示的主要生产系统用电量,即工艺耗电量;用纯碱单位产品表示的整个生产过程所消耗的交流电量,即综合耗电量。

3.4 纯碱生产界区从原盐、电力、蒸汽、氨、水、二氧化碳等原材料和能源经计量进入工序开始,到成品纯碱计量入库为止的整个联碱产品生产过程。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按统计局的统计口径计算)【选煤电力单耗】(千瓦时/吨)=100×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万千瓦时)/入选原煤量(吨)分子项: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按电业部门结算的电量计算,不包括选煤厂向外转供电量,以及与选煤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各种用电量(如居民生活用电、基建工程用电、文化福利设施用电等)。

分母项:入选原煤量指从入厂毛煤中拣出的不计原煤产量的大块(一般指50毫米以上)矸石后进入选煤过程,进行加工处理的原煤量。

无机碱制造(2612)【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000×液体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吨标准煤)/液体烧碱产量(折100%)(吨)分子项: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是指用于烧碱生产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的总和。

包括烧碱生产工艺系统耗能量和为烧碱生产服务的辅助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耗能量。

烧碱生产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从原料投入开始,包括盐水制备、整流、电解、蒸发、蒸煮至成品烧碱包装入库为止的所有工艺用的电解用交流电、动力用电、蒸汽、油、煤等实际消耗量。

烧碱生产的辅助和附属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包括:电槽修理、阳极组装、石棉绒回收、炭极加工、以及车间检修、车间分析、车间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各种耗能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

氢氧化钠(烧碱)(折100%)包括由盐水电解法或由纯碱(或天然碱)苛化法生产的液体氢氧化钠。

也包括氢气干燥和本企业其他产品自用的合格烧碱。

不同方法生产的各种烧碱,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GB209-93),方可统计产量。

产量中不包括在使用烧碱过程中回收的烧碱和生产烧碱过程中自用的电解碱液、浓缩碱液、回收盐液中的含碱量。

企业填报烧碱产量,应将不同的生产方法(水银法、隔膜法、离子膜法、苛化法)生产的液碱折成100%计算产量。

【单位烧碱生产耗交流电】(千瓦小时/吨)=100×交流电消耗量(万千瓦时)/液体烧碱(100%)产量(吨)分子项:交流电消耗量以电业局安装的直流耗交流电度表为准。

烧碱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烧碱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离子膜法固碱≥98.0
≤900
隔膜法液碱≥30.0
≤980
≤2570
隔膜法液碱≥42.0
≤1200
隔膜法固碱≥95.0
≤1350
注: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限额限定值,是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1700A/m2时的值,当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变化时,电流密度每增减100A/m2,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增减44 kW·h/t。
≤490
≤510
离子膜法固碱≥98.0
≤750
≤780
隔膜法液碱≥30.0
≤800
≤2450
隔膜法液碱≥42.0
≤950
隔膜法固碱≥95.0
≤1100
注1:表中离子膜法烧碱综合能耗和电解单元交流电限额准入值按表中数值分阶段考核,新装置投产超过36个月后,继续执行36个月的准入值。
注2: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限额准入值,是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1700A/m2时的值,当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变化时,电流密度每增减100A/m2,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增减44 kW·h/t。
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先进值
产品规格
质量分数/%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
(kgce/t)
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限额限定值/
((kW·h/t)
离子膜法液碱≥30.0
≤350
≤2340
离子膜法液碱≥45.0
≤490
离子膜法固碱≥98.0
≤750
隔膜法液碱≥30.0
≤800
≤2450
隔膜法液碱≥42.0
≤950
隔膜法固碱≥95.0
≤1100
注: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限额先进值,是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1700A/m2时的值,当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变化时,电流密度每增减100A/m2,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增减44 kW·h/t。

氯碱行业重点产品(烧碱、聚氯乙烯树脂、甲烷氯化物)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23最新国标

氯碱行业重点产品(烧碱、聚氯乙烯树脂、甲烷氯化物)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23最新国标

氯碱行业重点产品(烧碱、聚氯乙烯树脂和甲烷氯化物)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离子膜电解法烧碱、聚氯乙烯树脂和甲烷氯化物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简称能耗)限额等级、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标准的实施。

本文件适用于离子膜电解法烧碱、聚氯乙烯树脂和甲烷氯化物生产企业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对新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592 糊用型聚氯乙烯树脂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8613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153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2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209 工业用氢氧化钠GB/T 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4117 工业用二氯甲烷GB/T 4118 工业用三氯甲烷GB/T 5761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GB/T 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 12723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 13462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 13466 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GB/T 29116 工业企业原材料消耗计算通则3术语和定义GB/T 12723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解单元 electrolysis unit电解盐水生产过程中由烧碱、氯气和氢气产品组成的电化学装置。

产品的最终表现形式为100%烧碱。

注:电解单元生产界区及生产系统同5.1生产界区和5.2.1烧碱生产系统。

3.2100%烧碱 100% caustic soda电解单元产出的电解碱液,折100%氢氧化钠计算的成品烧碱。

(产品管理)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浙江省经

(产品管理)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浙江省经

(产品管理)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浙江省经DB33/ 646—2007前言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隔膜法电解交流电耗限额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巨化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喻旭春、邓建明、金慧平、姚志平、王文生。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解法(隔膜法、离子膜法)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交流电耗的限额指标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采用电解法(隔膜法、离子膜法)工艺生产的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交流电耗的考核,也是氯碱企业对电解法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及交流电耗计算的依据。

2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烧碱产品综合能耗于方案期内烧碱产品生产全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总量。

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不包括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生产界区内回收利用的和向外输出的能源量。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用折100%烧碱(NaOH)单位产量表示的综合能耗,包括直接消耗的能源量,以及分摊到该产品的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和体系内的能耗损失量。

烧碱单位产品交流电耗用折100%烧碱单位产量表示的直接消耗的交流电量,即电解工艺耗电,不包括动力设备等的耗电量,以交流电进入整流变压器的交流电表读数为准。

3 电解法烧碱产品能耗范围3.1 电解法烧碱产品是指采用食盐电解方法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成品烧碱。

电解法烧碱生产工艺分隔膜电解法、离子膜电解法俩种工艺。

电解法烧碱产品折合100%氢氧化钠计算产量,不合格品不计入成品产量,不合格品消耗的能源则全部计入总能源消耗量中。

3.2 烧碱产品生产全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总量,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回收利用烧碱生产界区内产生的余热、余能及化学反应热,不计入能源消耗量中。

22种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22种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22种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先进值、准入值1、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2007〕〔1〕当电力折标系数为:0.1229kgce/(kW·h)工序名称限定值〔kgce/t〕先进值〔kgce/t〕准入值〔kgce/t〕烧结工序≤56≤47≤51高炉工序≤446≤380≤417转炉工序≤0≤-20≤-8电炉工序普钢电炉≤92≤88≤90特钢电炉≤154≤159备注:假设原料稀土矿比例每增加10%,烧结工序能耗〔以标准煤计〕增加1.5kgce/t;对原料中钒钛磁铁矿用量每增加10%,高炉工序能耗〔以标准煤计〕增加3kgce/t〔2〕当电力折标系数为:0.404kgce/(kW·h)工序名称限定值〔kgce/t〕先进值〔kgce/t〕准入值〔kgce/t〕烧结工序≤65≤55≤60高炉工序≤460≤390≤430转炉工序≤10≤-8≤0电炉工序普钢电炉≤215≤190特钢电炉≤325≤280≤300备注:假设原料稀土矿比例每增加10%,烧结工序能耗〔以标准煤计〕增加1.5kgce/t;对原料中钒钛磁铁矿用量每增加10%,高炉工序能耗〔以标准煤计〕增加3kgce/t〔3〕粗钢生产工序主要能源回收量先进值分类能源回收量先进值合格生铁高炉炉顶余压发电量〔kW·h〕干式:≥35湿式:≥30合格烧结矿烧结工序余热回收量〔kgce/t〕≥6合格粗钢转炉煤气和蒸汽回收量〔kgce/t〕≥30备注:电力折标系数采用等价值0.404kgce/(kW·h)2、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2007〕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先进值、准入值〔kgce/t〕分类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单位产品综合电耗限额限定额先进值准入值限定额先进值准入值卫生陶瓷≤800≤550≤700≤1000≤600≤800吸水率E≤0.5%的陶瓷砖≤340≤300≤330≤400≤320≤380吸水率0.5%<E≤10%的陶瓷砖≤300≤220≤260≤360≤280≤350吸水率E>10%的陶瓷砖≤320≤280≤360≤260≤3403、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8-2007〕〔1〕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先进值根底值压力参数容量级别〔MW〕供电煤耗[gce/(kW·h)]限定值根底值先进值根底值超临界600≤320≤300亚临界600≤330≤319300≤340≤327超高压200,125≤375〔服役期满关停〕≤355≤395〔运行满20年关停〕备注:表中未列出的机组容量级别,可按低一档标准考核〔2〕新建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类别供电煤耗[gce/(kW·h)]一般地区≤300坑口电站≤309注:一般地区新建机组发电煤耗为286gce/(kW·h);坑口电站发电煤耗为295gce/(kW·h)4、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07〕〔1〕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分类可比熟料综合煤耗限额限定值〔kgce/t〕可比熟料综合电耗※限额限定值〔kgce/t〕可比水泥综合电耗※限额限定值〔kgce/t〕可比熟料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kgce/t〕可比水泥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kgce/t〕4000t/d以上≤120≤68≤105≤128≤105 2000~4000 ≤125≤73≤110≤134≤109 1000~2000 ≤130≤76≤115≤139≤1141000t/d以下≤135≤78≤120≤145≤118水泥粉磨企业——≤45——注:〔1〕、可比熟料综合电耗对只生产水泥熟料的水泥企业〔2〕、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对生产水泥的水泥企业〔包括水泥粉磨企业〕〔3〕、4000t/d以上含4000t/d,2000t/d~4000t/d含2000t/d,1000t/d~2000t/d含1000t/d〔2〕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分类可比熟料综合煤耗限额先进值〔kgce/t〕可比熟料综合电耗※限额先进值〔kgce/t〕可比水泥综合电耗※限额先进值〔kgce/t〕可比熟料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可比水泥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4000t/d以上≤107≤60≤85≤114≤932000~4000≤112≤62≤90≤120≤97水泥粉磨企业——≤34——注:〔1〕可比熟料综合电耗对只生产水泥熟料的水泥企业(2)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对生产水泥的水泥企业〔包括水泥粉磨企业〕(3)4000t/d以上含4000t/d,2000t/d~4000t/d含2000t/d〔3〕新建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分类可比熟料综合煤耗限额先进值〔kgce/t〕可比熟料综合电耗※限额先进值〔kgce/t〕可比水泥综合电耗※限额先进值〔kgce/t〕可比熟料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可比水泥综合能耗限额先进值〔kgce/t〕4000t/d以上≤110≤62≤90≤118≤962000~4000≤65≤93≤123≤100水泥粉磨企业——≤38——注:〔1〕、可比熟料综合电耗对只生产水泥熟料的水泥企业(2)、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对生产水泥的水泥企业〔包括水泥粉磨企业〕(3)、4000t/d以上含4000t/d,2000t/d~4000t/d含2000t/d5、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07〕〔1〕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先进值产品规格质量分数%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kgce/t〕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限额〔kW·h/t〕限定值先进值限定值先进值离子膜法液碱≥30.0≤500≤350≤2490离子膜法液碱≥45.0≤600≤490离子膜法液碱≥98.0≤900≤750隔膜法液碱≥30.0≤980≤800≤2570≤2450隔膜法液碱≥42.0≤1200≤950隔膜法液碱≥95.0≤1350≤1100注: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限额单位产品交流电耗限额限定值、先进值,是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1700A/m2 时的值。

【免费下载】纯碱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指标及计算方法氨碱法

【免费下载】纯碱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指标及计算方法氨碱法

纯碱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指标及计算方法(氨碱法)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氨碱法纯碱(氨碱法纯碱以下简称氨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能源消耗以下称能耗)限额的核算范围、基本要求及核算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氨碱生产企业进行能耗的计算、控制和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法,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 210.1-2004工业碳酸钠质量标准GB 1886食品碳酸钠质量标准GB 2587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 8222 企业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 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 13466 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GB/T 13462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 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3.1纯碱产品包括轻质碳酸钠和重质碳酸钠。

3.2纯碱生产界区电力、蒸汽等原材料和能源领用投入起,到成品纯碱计量入库为止的整从原盐、石灰石、焦炭(或白煤)、个氨碱产品生产过程。

由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设施三部分组成。

3.3主要生产系统电力、蒸汽等原材料和能源领用投入起,到氨碱产品入库为止的有关工序从原盐、石灰石、焦炭(或白煤)、组成的完整工艺过程所包括的全部装备。

氨碱有关工序包括化盐、盐水精制、石灰石煅烧、蒸吸、压缩、碳化、过滤、轻质纯碱煅烧、重质纯碱生产、包装等工序。

3.4辅助生产系统为生产系统工艺装置配置的工艺过程、设施和设备。

5.2.1 产品产量所有产量,以企业计划统计部门上报的数据为准。

不合格产品不计入成品产量,不合格品消耗的能量则全部计入总能源消耗量中。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浙江质量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浙江质量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浙江质量烧碱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碱类化学产品之一,其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能耗,特别是交流电能的消耗是一个重要指标。

为了限制烧碱生产过程中能耗的过高,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浙江质量监督局制定了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该限额和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根据浙江质量监督局的相关规定,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为600千瓦时/吨(烧碱Na2O)。

这个限额是对烧碱生产过程中耗电量的限制,也是对生产工艺能效的要求。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的限额越低,说明生产过程中电能利用率越高,能源消耗越少,环境负担越轻。

二、计算方法1.收集能源消耗数据:收集烧碱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据,包括每个工序的电能消耗。

可以使用物流追踪系统或手工记录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2.计算吨(烧碱Na2O)电能消耗: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出每吨烧碱Na2O的电能消耗量。

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当年电能消耗总量/烧碱Na2O产量,单位为千瓦时/吨(烧碱Na2O)。

3.与限额比较:将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与600千瓦时/吨(烧碱Na2O)的限额进行比较。

如果计算结果小于等于限额,则符合要求;如果计算结果大于限额,则需要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三、限额的意义和影响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的制定对于促进烧碱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限制烧碱生产中的能耗,可以调动企业的节能减排积极性,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同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的制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企业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超出了限额,可能会面临罚款、停产整顿等处罚措施。

因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能源消耗问题,注重提高生产工艺的能源效率,合理利用电能资源,以满足限额的要求。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量,地下采矿用采出原矿量。
铁矿选矿工序单位能耗:
在报告期内,铁矿选矿工序中,处理每吨原矿量的能源净消耗量。 计算公式:
铁矿选矿工序单位能耗(千克标准煤/吨)=铁矿选矿工序净耗能量(吨标准煤)
/铁矿处理原矿量(吨)x1000
化学纤维制造业
(28)、纺织业
(17)
每吨粘胶纤维用电量(短纤):
每吨粘胶纤维用电量(千瓦时/吨)=100X企业生产用电量(万千瓦时)/粘
子项:
企业生产用电量,说明同上。
母项:
纱(线)混合数产量。
每吨纱(线)混合数用电量(千瓦时/百米)=100X企业生产用电量(万千瓦 时)/布混合数产量(百米)
子项:
企业生产用电量,说明同上。
母项:
布混合数产量。
每百米印染布用标准煤量:
每百米印染布用标准煤量(千克标准煤/百米)=1000X企业生产用标准煤量 (吨标准煤)/印染布产量(百米)
露天矿其它产量指露天采煤阶段和剥离阶段以外的其它产量。主要包括由 生产费用开支的不计能力的露天产量,由排土场回收的拣煤量,露天坑内的残 煤回收量。
其它产量指不由原煤生产费用开支所出的煤量,主要包括基建工程煤、更 改工程煤、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产量。
基建工程煤指基本建设矿井、露天矿在没有移交生产以前的工程出煤和试 生产期间所发生的煤产量。更改工程煤指在生产矿井中用更改资金进行掘进工 作所发生的煤量。
4.基本建设工程用电量:
指企业内基本建设工程用电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 失。
5.生活用电量: 指职工家属住宅区的生活、照明用电量和采暖锅炉用电量,以及与上述有 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母项:
原煤产量,说明同上。
吨原煤生产耗电量:

纯碱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联碱法)

纯碱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联碱法)

纯碱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法(联碱法)纯碱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法(联碱法)1 范围本⽅法规定了联合制碱法纯碱(联合制碱法以下简称联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能源消耗以下简称能耗)限额的核算范围、基本要求及核算⽅法。

本⽅法适⽤于联合制碱法纯碱⽣产企业进⾏能耗的计算、控制和考核。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法的引⽤⽽成为本⽅法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法,然⽽,⿎励根据本⽅法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法。

GB/T 210-2004⼯业碳酸钠GB 2587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 8222 企业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 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GB/T 13466 交流电⽓传动风机(泵类、空⽓压缩机)系统经济运⾏通则GB/T 13462 电⼒变压器经济运⾏GB 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法。

3.1纯碱产品综合能耗在报告期内纯碱产品⽣产全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总量,包括主要⽣产系统、辅助⽣产系统和附属⽣产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但不包括基建、技改等项⽬建设消耗的、⽣产界区内回收利⽤的能源量和向外输出的能源量。

特别规定,供界区外装置使⽤的蒸汽冷凝⽔不作为向外输出的能量进⾏统计。

3.2纯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轻质碳酸钠单位产品表⽰的综合能耗,包括主要⽣产系统消耗的能源量,以及分摊到该产品的辅助⽣产系统、附属⽣产系统的能耗量和体系内的能耗损失量。

3.3纯碱单位产品交流电耗⽤纯碱单位产品表⽰的主要⽣产系统⽤电量,即⼯艺耗电量;⽤纯碱单位产品表⽰的整个⽣产过程所消耗的交流电量,即综合耗电量。

3.4 纯碱⽣产界区从原盐、电⼒、蒸汽、氨、⽔、⼆氧化碳等原材料和能源经计量进⼊⼯序开始,到成品纯碱计量⼊库为⽌的整个联碱产品⽣产过程。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和电耗计算标准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和电耗计算标准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和电耗计算标准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2007——————————————————————————————————————————————————合成氨(中型)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电耗指标限额及计算方法The quota&calculation method ofenergy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per unitproduct for middle factories producingNH32007-××-××发布 2007-××-××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2007前言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巨化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喻旭春、程志宏、姚志平、孔令竑1DB33/××××—2007合成氨(中型)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合成氨(中型)单位综合能耗和电耗的指标限额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无烟煤(无烟块煤、焦碳、加工型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中型)生产工艺所生产的所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GB 536-88液体无水氨》的实物氨成品。

合成氨单位综合能耗和电耗的考核,也是合成氨(中型)企业对合成氨单位综合能耗和电耗的计算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536-88液体无水氨中氮协发(2006)第042号《氮肥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办法》(试行) 3 术语和定义3.1 合成氨(中型)主要生产装置合成氨(中型)主要生产装置指从原料场、库运料开始及原料预处理、造气煤气炉、脱硫、变换、脱碳、压缩、铜洗(精炼)、合成、冰机到氨罐止的各工序装置。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说明1.标准的作用、意义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等目标,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加大宏观管理力度,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措施。

近几年来,烧碱等“两高一资”型产品发展强劲,给氯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为促进氯碱行业的健康发展,促使烧碱生产企业不断改进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烧碱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经济合理地综合利用各项能源,降低烧碱生产能源消耗,逐步淘汰能耗不能达标的落后烧碱生产装置,特制定本标准。

2. 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交通部提出,于2006年5月下达制定国家标准《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简称能耗标准,下同)的工作任务。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7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重点行业产品能耗定额国家标准第一次协调会,确定了《工业产品能耗定额国家标准研究方案》(简称《研究方案》,下同)。

经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共同组织国家标准《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研究制定工作。

标准立项号:;归口单位: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等;起草人:杨建荣、刘立初、唐必勇、干成军、朱建平、黄华军、武法军、周雄、周军、尹键、刘东升等3. 标准制定的依据与指导思想本标准以《研究方案》中确定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依据国家标准《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以及国家统计局批准、备案的《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规定的计算方法,能源品种统一为标准煤,进行研究与制定。

能耗标准的制定是一项综合性的节能基础工作。

能耗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施,使其真正起到促进节能、鼓励节能的作用。

通过充分借鉴国内外烧碱生产最佳节能降耗的实践经验,考虑工艺技术、产品种类、产品规格等差别,科学地确定考核指标,制定了该能耗标准。

烧碱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烧碱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国家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8、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07
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
产品规格
质量分数/%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
(kgce/t)
烧碱电解单元单位产品交流电耗限额限定值/
((kW·h/t)
离子膜法液碱≥30.0
≤500
≤2490
离子膜法液碱≥45.0
≤600
≤490
≤10
离子膜法固碱≥98.0
≤750
≤780
隔膜法液碱≥30.0
≤800
≤2450
隔膜法液碱≥42.0
≤950
隔膜法固碱≥95.0
≤1100
注1:表中离子膜法烧碱综合能耗和电解单元交流电限额准入值按表中数值分阶段考核,新装置投产超过36个月后,继续执行36个月的准入值。
注2: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限额准入值,是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1700A/m2时的值,当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变化时,电流密度每增减100A/m2,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增减44 kW·h/t。
离子膜法固碱≥98.0
≤900
隔膜法液碱≥30.0
≤980
≤2570
隔膜法液碱≥42.0
≤1200
隔膜法固碱≥95.0
≤1350
注: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限额限定值,是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1700A/m2时的值,当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变化时,电流密度每增减100A/m2,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增减44 kW·h/t。
≤950
隔膜法固碱≥95.0
≤1100
注:表中隔膜法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限额先进值,是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1700A/m2时的值,当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变化时,电流密度每增减100A/m2,烧碱电解单元交流电耗增减44 kW·h/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10
DB33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
及计算方法
The quota & calculation method of energy and alternating current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s for NaOH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隔膜法电解交流电耗限额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巨化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喻旭春、邓建明、金慧平、姚志平、王文生。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解法(隔膜法、离子膜法)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交流电耗的限额指标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采用电解法(隔膜法、离子膜法)工艺生产的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交流电耗的考核,也是氯碱企业对电解法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及交流电耗计算的依据。

2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2.1
烧碱产品综合能耗
在报告期内烧碱产品生产全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总量。

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不包括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生产界区内回收利用的和向外输出的能源量。

2.2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用折100%烧碱(NaOH)单位产量表示的综合能耗,包括直接消耗的能源量,以及分摊到该产品的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和体系内的能耗损失量。

2.3
烧碱单位产品交流电耗
用折100%烧碱单位产量表示的直接消耗的交流电量,即电解工艺耗电,不包括动力设备等的耗电量,以交流电进入整流变压器的交流电表读数为准。

3 电解法烧碱产品能耗范围
3.1 电解法烧碱产品是指采用食盐电解方法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成品烧碱。

电解法烧碱生产工艺分隔膜电解法、离子膜电解法两种工艺。

电解法烧碱产品折合100%氢氧化钠计算产量,不合格品不计入成品产量,不合格品消耗的能源则全部计入总能源消耗量中。

3.2 烧碱产品生产全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总量,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回收利用烧碱生产界区内产生的余热、余能及化学反应热,不计入能源消耗量中。

供界区外装置回收利用的,按其实际回收的能量从本界区能耗中扣除。

利用界区外和在烧碱生产界区内耗用的电解法制烧碱副产氢气计入能源消耗中。

3.3 烧碱产量一律不包括自用碱与碱损,并按质量标准含量折百计算。

4 烧碱单位产品能耗和交流电耗限额
烧碱单位产品能耗包括综合能耗和电解交流电耗,现有烧碱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烧碱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表1(续)
5 计算方法
5.1 电解法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
电解法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系指生产单位按照电解法烧碱产品所消耗的综合能耗量。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按下式计算:
Σ(e·k)+Σ(e f·k)
Ed= ×1000
W
式中:
Ed ——电解法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数值,单位为kg标准煤/ t;
e ——报告期电解法烧碱产品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的数值,单位为t;
e f——电解法烧碱报告期产品消耗的各种辅助、附属生产系统能源实物量和损失量的数值,单位为t;
k ——某种能源折标煤系数的数值;
W ——报告期电解法烧碱产品折百总产量的数值,单位为t。

注: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电解法烧碱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能源经综合计算后得到的以标准煤量表示的能耗量。

5.2 电解法烧碱产品交流电耗的计算
交流电总消耗量(kWh )
单位产品烧碱耗交流电(kWh/t)=
隔膜(离子膜)液减折百产量(t)
以交流电进入整流变压器的交流电表读数为准,不与氯气分摊电量。

没有安装电度表的企业,以安装的总交流电度表指示的交流电量扣除动力系统安装的交流电度表的交流电量后
计算所消耗的交流电量。

5.3 烧碱产品能耗分摊计算
压缩空气、氮气等耗能工质可按为所消耗的动力用电、水等能源的实际消耗量计算能耗量。

如涉及到供多种产品使用的压缩空气、氮气等耗能工质用量,要将总用量进行分摊,具体按下式计算(以压缩空气代表):
某产品压缩空气的用量
烧碱某产品压缩空气系数(%)= (1)
压缩空气总用气量
则:该产品空压机运行所消耗的动力用电=
空压机运行所消耗动力用电×烧碱某产品压缩空气系数 (2)
该产品空压机运行所消耗的水量=
空压机运行所消耗水量×烧碱某产品压缩空气系数 (3)
烧碱产品耗用压缩空气、氮气等耗能工质由外部提供的,其耗能量可按提供的折标系数计算耗用压缩空气、氮气等耗能工质的能耗量(参见附录A能源折标系数)。

附录 A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各种能源(含耗能工质)折标系数
各种能源(含耗能工质)折标系数见表.
表各种能源(含耗能工质)折标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