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江苏、浙江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研究

合集下载

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

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

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摘要]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

在区域经济视角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动,改善促进技术创新因素作用的效率,加快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创新带来较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价值,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是寻求技术创新与经济持续循环上升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因素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产出(包括商品和劳务)的增加或人均生产水平的提高。

我们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发展水平来衡量地区经济的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这一理论,在国内外已经多位经济学者证实。

在区域性经济的实证分析方面,李红松、田益祥(2003)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比较。

冯敏(2006),郑杰(2006)等人也分别对省市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生产函数模型生产函数是用数学函数表达式的形式来体现劳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与经济效益可能的最大产出量之间关系的,目前常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即:y=f(a,k,l, , ,)c—d生产函数模型表示为:式中:y为经济效益产量(gdp);a为效率参数,具体反映了广义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外生变量)。

k表示资本投入量,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l表示劳动力投入量,体现为从业人员数量。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a是可变的,它是由科研机构数量、科技技术投入、技术产出等各变量所确定的外生变量函数。

对c—d(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得到:(1)全要素a可以表示成各技术、科研要素的函数。

(2)将(2)式代入(1)式可得:(3)在实际社会经济中x1、x2、x3……我们通过以下几个这要因素来描述:x1高新技术引进支出,反映高新技术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x2内部科技活动的支出,反映区域内部科研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x3从事科技劳动的人员数量,表示科研中的劳动投入;x4科研机构的数量,反映了该地区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的专业机构数量;x5专利产出数量,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成果的产出量。

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

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

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拥有着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科技产业,特别是三大城市群——杭州、宁波、温州,在浙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不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差异导致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差异。

了解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有助于深入挖掘各城市的优势和劣势,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浙江省城市发展的整体状况,为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对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研究,还可以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借鉴与启示,推动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三大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与创新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深入分析其创新能力空间差异对于推动全省经济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城市在创新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差异性,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落脚点和战略方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还有助于深化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认识,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探讨浙江省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空间差异,通过量化评估和比较分析,找出影响创新能力差异的因素,进而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三大城市群的创新发展现状,指导未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各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江苏省经济结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和重复建设现象。

环境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亟需解决。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江苏省亟需寻求有效的对策。

对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江苏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探讨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引言本文旨在探讨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江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了解目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瓶颈。

2. 探讨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3.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业链水平和推动绿色发展,以应对挑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和挑战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3 研究意义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重要任务。

研究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这不仅关乎江苏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也关系到全国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结构调整。

深入探讨江苏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基于中国经济发展数据的实证研究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基于中国经济发展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 图分类 号 :F 0 6 2 . 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7 3 8 X( 2 0 1 3) 0 2 — 0 1 1 3 — 0 4


研 究 现 状
果 差异 较大 , 其成 果也 无太 大 的政策 性效 果[ 5 1 。 崔 鑫
经 济 增 长 问题 一 直是 经 济 学 家 重 点 研 究 的对
额. 发 现技 术进 步 对我 国经 济增 长贡 献 度 所 占比 重仍 然 较低 , 因此 我 国仍 然 有 必要 鼓励技 术创 新 , 在 加 强 资本投 入 利 用率 的 同时 , 注 重 引进 和 培养创 新 型人 才 , 促 进 经 济的稳 定增 长 。
关键 词 : 技术进步; 经济 增 长 ; 贡 献度
增长 关 系 的理论 研 究相 对 较 晚 , 但 是众 多学 者对 这
个 问题进 行 了大 量 研究 。于璐 认 为 , 技术 进 步是 经
济增 长 中 的关 键 因 素 , 技术 进 步是 推 动我 国经济 继
续保 持 稳定 、 持续 、 快 速 的增 长 的 主要 原 因[ 3 1 。赵 放 认 为 ,在技 术进 步 推动 经 济持 续增 长 的 过程 中 。 制 度也 发 挥 了重要 的作 用 。 正 是 由于技术 和制 度 的相
经济 增 长 的 内涵 , 以他 为代 表 的古 典 经 济学 派认 为
经济 增 长代 表 国民 财 富的增 长 ,是一 个 宏观 问题 , 而没 有 考虑 技术 进 步对 于 经济 增 长 的影 响 , 仅仅 将
技术 进 步理 解 为劳 动技术 的进步 。 新 古 典经 济增 长 理论 创 始者 索罗 提 出外 生 经济 增 长模 型 , 指 出经 济

浙江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浙江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列 等数 据 建 立计 量 模 型 , 浙 江省 科 技 进 步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进 行 实证 分 析 , 对 并在 实证 分 析 的基 础 上 提 出加 快 浙 江 经 济发 展 的建 议 。
【 关键词 】 科技进步 ; 贡献率 ; 经济增长 ;o b D u l 生产函数 C b - og s a
Y 0 5 e I 4 总 额 , 历年 年底 从 业 人 数 , L为 T为 时 间 变 量 。所 取 数 据 均 来 自历 年 浙 方 程 可 得 : = . 4 a K 其 中: = .9 a 02 7,表示浙江省资本投入 1 %的增长可 以带来 国内生 江 统 计 年 鉴 和 中 国统 计 年 鉴 , 据 范 围 :9 5年 一 0 8年 。 数 18 20
12 .. 数检 验 2参
七 ・ 时 期 01912 .5 5 5 00 3 3 02 0 4 Oo 616 .4 2 7 五 .6 4 O1O 2 .161 .1 5 7 .6 3 06 3 5
R2 09 1 8 R O.9 2 F=1 0 8 SE= 。7 3 D. = = .9 8 4 = 9 51 7 4 2.6 4 . 0O 9 5 W
05 4 7 .3 4 6
2各 要素 贡 献 率 的 测 算 与 分 析 .
21测算 结 果 如 下 表 .
年份 国内生 固定 资 就业人 科技进 产总 产 总额 数年 资本贡 劳动贡 步 值年增 年增 长 增长率 献率 献率 贡献率 长 率 蛊
0 引 言 .
法 是 怀 特 (ht) w i 检验 , 验 结果 如 下 e 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加快 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力水平 ,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的重要途径 。由 于 我 国幅 员 辽 阔 。不 同地 区 的 经 济 结 构 和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存 在 很 大 差 异 . 得 科 技 进 步 与 经 济增 长 在 不 同 的地 区 可 能 存 在 着 不 同 的数 量 关 使 系, 因此 本 文 试 以 浙 江 省 为 例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浙 江 省 科 技 进 步 对 经 对 经 检 验 :> Ⅸ O 5 , P a( = . ) 因此 应 接 受 不 存 在 异 方 差 的原 假 设 , 不 0 故 济增长的贡献进行 实证分 析, 进而提 出相关地政策建议 。 本 文 选 用 的 是 广 义 的 C D 生 产 函 数 。将 时 间 t — 引入 到 C D生 产 存 在异方 差。 — 13 自相 关 检 验 : 宾 一 沃 特 森 检 验 法 .. 3 德 函数 ,其表 达式为 : ^e 其 中 为基 期技术 水平 ,为 时 间序 Y= 。 呵 t 列 , L分别 为资本投 人和劳动 的投入 ,【1 K、 0、 3分别为 资金投入 弹性系 经查表 : c O0 在 t .5显著水平下 ,u1 7)D 1 7< 一 u24 = d (. < W(. )4 d= . 5 6 3 数和劳动投入 弹性 系数 , 为技术的年进步速度 。 0】 映了技术进步 r A e反 t 所 以在 a 00 =. 5显 著 水 平 下 , 为 模 型 无 序 列 自相 关 。 认 1. .4多重 共 线 性 检 验 3 对 产 出 的影 响 , B反 映 了规 模 报 酬 水 平 。 + 由于 模 型采 用 了 人 均 G P和 人 均 资 本 来 建 立 模 型 。成 功 的 消 除 D 1实 证 分 析 . 了 多 重共 线 性 。 11 型 的建 立 .模 13 -5模型系数 的经济含义 . 本 文选 择 浙 江 省 地 方 生 产 总 值 ( 为 被 解 释 变 量 , L T为 解 释 Y) K、 、 将求 得的参数 : = . 7 1 o7 3r 013及 A 代人 原生产 函数 c 02 、 = .0 、= .1 t 9 3 0 变量 。Y为历年的浙江地 区生产 总值 , K为浙江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江苏、浙江两省技术进步比较研究

江苏、浙江两省技术进步比较研究
主 创新 的衡 量 也 因此 受 到很大 的关 注 。 江 苏 、 江两 省 同处 于长 三 角 地 区 , 是 我 国 浙 也 经 济最活跃 的地 区之 一 , 术进 步对 经济增 长 的贡 技
二 、技 术 进 步 的 类 型 和 贡献 率
从 技术 进步 的物 化或对 象化 的角度 看 , 术进 技
家精神 优 于江 苏。
关 键词 : 江苏 ; 江 ; 术进 步类 型 ; 献率 浙 技 贡
【 中图分类号】 12 . 7 43 4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7 — 27 2 1 )3 0 5 — 6 6 1 7 8 (00 0 — 0 9 0 的方法 , 而是着重考察其中的 自主创新情况。首先 把技术 进步 和投 资 联 系 起 来 … , 投 资衡 量 技 术 用
术进 步的 比较 可 以发现 : 江苏 引进 生产 型和 引进技 术 型技 术进步 的贡 献率 高 于浙 江 , 自主创新 型技 术进 步 的贡 献率却低 于浙江 。浙 江的技 术进 步 绩效 ( 均 产 值 、 人 收入 和 工 资 占人 均 产 值 的 比重 、 业 结 构 、 出 产 支 结构 ) 于江苏 。两省技 术进 步 贡献率 差异 的原 因在 于 : 优 江苏 ( 外 商) 营商环 境优 于浙 江 、 江 的企 业 对 的 浙


引 言
技术 进 步 问题 一直 受 到 学 术 界 的极 大关 注 。
技术 进步 被 区分 为 发 明 、 新 、 散 三 个 阶 段 , 创 扩 其 中 的创 新 又包括 产 品创 新 和 工艺 创 新 。针 对 发 展 中国家 的特殊情 况 , 术进 步被 分 为模 仿 型 和 技 创 新型 J 。模 仿 型 又 被 具 体 化 为外 商 直 接 投 资

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二、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根据人均GDP、人均资本存量、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例、 实际人力资本等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科技进步水平进 行衡量,最终可以模糊分类如下:
兴科技企业通过创业板市场成功上市,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 力推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正是由于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 准入条件较低,面对鱼龙混杂的企业更要加速完善保荐人制 度。当前,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制度还存在种种缺陷,创业板市 场的保荐人往往都是中介一手操作。然而,许多中介为了一己 私利,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给想要上市的工作制造各种假环境、 假条件,这种通过不正当手段而获取上市机会的上市公司在上 市之后必然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国家应加速立 法,完善保荐人制度,明确中介机构的责任。确保上市公司的 质量,维护企业和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作者简介: 奉婕妤,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118 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管理纵横 |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表1 中国31个省市地区科技进步水平分类表
类别 地 区 名 称
第一类 北京、上海
第二类 天津、重庆、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
第三类
山西、河北、吉林、江西、湖北、海南、陕西、贵 州、黑龙江
第四类
安徽、河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甘 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
在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的科技进步水平最
高,因为这两个城市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享誉世界的
国际化大都市,人力资本比较集中,科技研发能力较强,科
技进步水平自然很高;第二类多是沿海发达城市或是环绕在政
(三)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严惩虚假信息 增强信息透明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上市公司的风险。同 时也要确保所公布出来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面对投机取巧, 公布虚假信息的公司,证监会也绝不能袖手旁观,而是将法律 作为武器,严惩违规公司。加强企业的审计和监管,根据企业 的发展程度及其对投资者的诚信程度施行有针对性的审计和监 管。还给广大投资者一个透明的创业板市场,保证广大投资者 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探讨_李俊玲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探讨_李俊玲

的 关 键 之 处 ,人 力 资 本 的 投 入 是 决 定 人 才 竞 争 的 核 心 。 地 方
利用,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能力。进 一步 增加对经
有关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发展项目及技术交流开发
济技术发展区 的 基 础 建 设,提 高 科 学 技 术 的 创 新 性 发 展 水
项目,吸收高等院校、科 研 机 构 及 国 家 级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的 专
二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技 术 创 新 的 建 议
国家“十三五”时期是建立创新驱动 发 展 的 重 要 阶 段,伴 随着一般性企业经济生产活动经济收益的逐 步 降 低,经 济 增 长方式的创新性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生 产 发 展 对 创 新 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经济水平的生产发展关键在于效 率,而效率的提高要依靠生产发展机制 的 创 新。建 立 创 新 驱 动发展的政策法律坏境,能够降低企业创新型 发 展 的 风 险 及 不确定性,进而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创新性的 产 品 与 技 术 研 发 项 目 。 尊 重 经 济 发 展 的 规 律 ,加 强 区 域 间 的 经 济 交 流 合
总 体 来 讲,无 论 是 影 响 技 术 创 新 的 知 识 的 直 接 研 究 积 累,还是技术创新 承 载 着 所 拥 有 更 高 水 平 的 人 力 资 本,对 经 济增长都是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的。虽然中国的技术创新对 经济增长起到了 一 定 作 用,但 是 跟 发 达 国 家 相 比,差 距 还 是 很 大 。 根 据 刘 遵 义 教 授 的 测 算 ,在20 世 纪60 年 代 到90 年 代 初期,亚 洲 工 业 化 国 家 中 技 术 进 步 对 经 济 增 长 贡 献 率 达 59%,日本为39%,而中国仅 为 20.8%。 中 国 应 该 将 人 力 资 本投资放在更加 重 要 的 位 置,进 一 步 加 大 人 力 资 本 投 资,培 养创新人才,提升 技 术 创 新 能 力,这 样 才 能 使 中 国 在 激 烈 的 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收敛——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

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收敛——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
笔者认为 , 区域 内技 术创 新 扩散 的源动 力在 于 区域
而言 , 技术创新扩散 可 以简单 地定 义为一 项技 术从首 次 商业 化应 用后 , 过大力 推广 、 经 普遍采 用 阶段 , 至最后 直
因落后而 被淘汰的过程 ( 家骥 ,9 8 。 傅 19 )
内存在 的技术创新水平 的 “ 位势 差”, 由于区域 作为 一个 至少是地理上 的整体 , 本身 具有 某些 方面 的共缘 性 与类
中 图 分 类 号 :14 3 F 2 、 引 言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64 (0 8 0 0 1 17 0 9 20 )2— 07—0 5


于加 快技术创新在 区域 内的扩 散 , 实现 区域整 体水 平 的 共 同提 高。因此 , 本文 拟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 探讨技 术创
新在 区域 内的扩散效 应 和收敛效 应 , 并进 一步 讨论技 术 创新 扩散所带来 的 区域 内经 济增 长 的收敛效 应 。同时 , 考虑 到上 海作为长三 角地 区的 中心城 市 , 拥有 相对 领先 的技术创 新水平 , 以本 文主 要考 察上海 的技 术创 新扩 所
技术创新只有通过扩 散 , 才能真正 对经济 、 社会 发展
产生巨大的影响作 用 , 因此 , 这种 意 义上而 言 , 从 技术 创 新扩散 比技术创新 本身 更为 重要 , 其是对 于包 括 中 国 尤 在 内的发展 中国家。 目前 关 于技术 创新 扩散 的研 究 , 主 要集中于企业微观层 面 的分析 ( 如扩 散速度 模 型的 进一 步完善和实证研究 ) 国家层 面的研 究 ( 有关 F I跨 和 如 D、 国公司技术溢 出等 的大量研究 )而 基于区域层面 的探讨 ,
另一方面 , B u &( 96) 自 a m 18 以来 , 关 区域 经济 增 有 长收敛 的研究层 出不穷 , 概括而言 , 主要集 中于 区域 经济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贡献的比较研究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贡献的比较研究
潘 海 英
( 海大 学 商学 院 , 苏 南京 2 0 9 ) 河 江 10 8

要 : 用灰 色关联 分析 方 法 , 用2 0 - 2 0 年 中国 东部4 运 采 00 0 6 个地 区 , 即环 渤 海地 区 、 东北老 工 业基 地 、 长
江 三 角洲 、 江 三 角洲 的 大 中型企 业发 明专 利 申请 数 量和 高技 术 产 业 增加 值 的数 据 , 珠 综合 分 析 、 比较 了各 地 区经济 增 长 中技 术创新 的贡献 。 关 键词 : 术 创新 ; 技 经济增 长 ; 色关联 分析 ; 色关联 度 灰 灰 中图分 类号 : 175 F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1 7 4 (0 9 1 — 0 7 0 1 0 — 3 8 2 0 )3 0 8 — 4
第2 卷 第 1 期 6 3
2 0 年 7月 09科Βιβλιοθήκη 技进 ‘步与


VO . . 1 26NO7 J .0 u12 09
S in e& Te h l y r g e sa dPo iy ce c c noog P o r s n lc
东部地 区经济增长 中技术创新贡献 的 比较研 究
关 系研 究较 少 。然而 . 国是一个 区域 经济 发展 不 平衡 的 我
引入新 古典经 济增 长 理论 时代 ] 新古 典经 济增 长理 论 。在
中 . 济增 长被 认为 主要 取决 于 由经济 理论 不 能 忽视 的外 经
生 的技 术进 步 。 0 2 世纪 8 年代 , o e 、 ua 等开创 了内生 0 R m rL c s 经 济增 长理论 的研 究 。 随着 对 内生经 济增 长理 论研 究 的深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苏州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苏州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重要途径。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重点在于提
高技术 创新 能力 , 通过技 术创 新改造 传统 产业 、 发展 新兴 产业 和 淘 汰 落 后 产 业 。运 用计 量 经 济 学 的方
法, 定量研究技术创新 、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三 者之间的关系 , 对探索苏州经济发展道路具有现实
长 的有关 数据 变量 进 行协 整 分 析 与 因果 关 系检 验 ,
揭示 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
系。张耿 庆 运 用 协 整 理 论 和 格 兰 杰 因果 检 验 实 证研 究 我 国 19 90—20 02年 技术 创 新 与 经 济 增长 间 的关 系 。吴二娇 等 运 用 协整 理论 和 Gagr rne 因果 检验 方法 , 对广 东省 19 20 9 1— 07技术创 新 与经济增 长之 间 的因果及 定 量关 系 进 行 研究 , 果 显示 广 东 结 省技 术创 新与经 济增 长的协 整和 单 向因果关 系并不 成立 , 技术 创新 对经 济增 长的影 响作用有 限 , 经济 对 增长 的推 动作用 不显 著 。 ( ) 于产业 结 构与经 济增 长 二 关
【 作者简介 ] 朱雪珍 (16 ) 女 , 9 6一 , 江苏常熟人 , 苏州大学 商学 院副教授 。主要研 究方 向 : 区域创新 、 业创新 、 本管 企 成
理。

1 4・ 3
动情况 , 并对 其进 行 G a gr rne 因果关 系检 验 、 冲响 脉
济发 展 的最基本 指 标 , 者 的 发 展水 平 是 苏 州 市技 两 术创 新发展 的经 济基 础 。从 图 1可 以看 出 , 苏州 市
[ 摘
要] 文章采用协整理论和 G agr rne 因果 关系检 验, 据苏州市 19 根 9 2—20 09年 的时 间序 列数据 , 实证分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逐渐凸显。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是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差异性的原因和对策。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差异性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对差异性的表现进行梳理和总结。

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 GDP总量差异不同区域的GDP总量差异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GDP总量要远高于欠发达地区。

这是因为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 产业结构差异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也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差异。

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主要以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而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低附加值的制造业。

3. 城乡发展差异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的发展要远远超过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产业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高附加值的工作。

二、差异形成原因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需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基础因素之一。

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一些沿海地区天生具备了良好的海港条件,便能够发展出以海上贸易为主的经济。

2. 政府支持政府的支持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税收优惠、投资扶持等支持,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而有些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缺乏关注和支持,导致了经济的滞后。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技术创新对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技术创新对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国际高新技术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高新技术贸易是从二次大战后的技术贸易发展而来。

5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技术出口国,美国一方面利用其对技术的垄断地位,限制向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转移技术,另一方面又以各种方式向西欧和日本等国家转移技术。

到60年代,日本和西欧国家在引进和吸收美国技术的同时,开始向周边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出口技术,他们在国际技术市场所占份额逐年增加。

一直到70年代,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纯技术输入国。

从80年代开始,亚洲和拉美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才具有一定规模的技术出口。

90年代,随着高技术及产业在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得到较大发展,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贸易也随之有了较大发展。

近年来,对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呈多元化趋势。

Patick Gustavsson等人(1996)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技术、资源禀赋和规模经济对OECD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其结果不仅证明了R&D对于技术密集程度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也证明了R&D对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至关重要.Christine Green— halgh等人(1996)则从传统测度变量和以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变量为代表的技术变量两方面分析了英国制造业出口中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并充分注意到了对技术创新作用的分析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细分行业的方法。

(二)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必要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高新技术发展为成长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其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层次高、附加价值高、污染程度低、能源依存度低等优点,使世界经济竞争成为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发展和竞争实际是科技发展和竞争,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及水平决定着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综上 ,科 技进 步对 经济 增长 具有 正效 应 ,基于
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理 : 和E k = 酬
三、实证研 究
( 一) 指 标选 取
此 ,本文 测算 长三 角地 区科 技贡 献率 ,对 比结 果而
发现 存在 的问题 并提 出适合 该地 区 的相 关对 策 。
以长 三 角地 区为例 ,在进 行实 证研 究过 程 中涉
方程 求 解差分 方 程 ,如 ( 2 ) 所示:

长 三 角地 区是我 国的第 一大经 济 区 ,包括 上海 市 、江 苏省 、浙江省 和 安徽 省【 2 J 。到 2 0 1 5 年 底 ,该
地区的 G DP达到 1 5 9 9 7 2 . 9 9亿 元 , 占全 国 GDP总 量的 2 3 . 6 4 %,长三 角地 区经 济 发展之 所 以良好 ,主
及产 出】 , 、资本 和劳 动 这三 个指 标 ,各 指标 原
二、模型介绍
本文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采用 的是基于索洛
收 稿 日期 :2 0 1 6 — 0 7 — 0 1
始数据 来 源于 中 国统计 年鉴 和对 应省 市统 计年 鉴 。
1 .经济 增 长( GD P ) 。 经 济增 长 常用G DP ( 国 内生
余保 华 ,何 刚 ,李恕洲
( 安徽 理工 大学 经 济 与管 理学 院, 安徽 淮 南 ,2 3 2 0 0 1 )

要 :为 了增强科技进步对 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 用 ,以长三 角地 区为例 ,基 于“ 索洛’ 涂 值法 的 C . D生产
函数 ,利用该地 区 3 省1 市的相 关数据 ,借助 于 S P S S 2 2 软件 ,测算 出 各 自的 C . D 生产函数 ,并计 算得到希 H 史 对 该地 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 比结果表 明:2 0 0 0 . 2 0 1 4 年间,科技 进步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 长总体 上呈现 良 好

技术创新投入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技术创新投入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业 技术 人才 比较缺 乏 , 术研 发投入 不足 。 因此 , 技 必 须发挥 技术 进 步在 区域 经 济增 长 中 的重要 作 用 , 按
超 过资本 、 劳动等 生产 要 素 , 为经 济增 长 的关 键要 成 素 。但 我 国幅员 辽 阔 , 区域差异 性 明显 , 结果就 是 区 域 经济增 长 不平衡 , 而且 差距还 有加大 的趋势 , 究其 原 因可 能有 体制 、 地理 位 置等 多方 面原 因 , 但深 层次 的原 因还在 于各 区 域 技术 创 新 能 力 的差异 , 要是 主
大部分地 区而言 , 技术创新投入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对 于经济增长均有拉动 , 中对于 陕西 、 宁 、 其 辽 河北等 省得经济增长拉动作 用最为 明显 , 均超过 了 05 . 。与此同时 , 不少省 份的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 长 的拉 动作 用甚 至超过 了资本 、 劳动等要素 的作用 , 例 如陕西省 、 湖北省 、 河北 省等。与此同时 , 对有些地 区而言技术进步则对经 济增长起 到抑制 作用 , 比如说在云南 、 海南等地 , 技术创新 每增长 一亿元 , 经济增 长不增反减。
高技术含量 、 高附加值产 品主要依赖进 口, 优秀的专
[ 收稿 日期 ]0 2—0 2 1 3—1 2
[ 作者简介 ] 孟俊锋 ( 9 5一) 男 , 富平人 , 18 , 陕西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硕士 , 从事 区域经济增长 以及资源开发研究
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 , 计算结果显示 , 东部地区技
比较活跃 , 在市场竞争压力下 , 非公有制经济 的技术 创新动 力 比较 大 , 相反 中、 部地 区聚集 了大 量 的公 西 有制经济 , 中、 导致 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动力与能力 明显不 足 , 尤其 是高技术产业 的 自主创 新能力不 强且

技术进步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技术进步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下降 。
关 键 词 : 术进 步 ;经 济增 长 ;长 三 角 技
技 术 进 步 是 使 经 济 获 得 持 续 、 定 、 调 发 稳 协 展 的关 键 , 促 进 社 会 创 新 与 增 强 综 合 国 力 有 着 对
巨 大 的作 用 。 技 术 进 步 包 含 了 技 术 创 新 和 科 技 成 果 的应 用 , 彼 特 将 创 新 作 为 经 济 增 长 和 发 展 熊
中技术进 步 贡献率 为 E , 济增 长 中生产 要 素增 长 。经
江 : 手:.4 +.0 0 56 苏 LL 5 770 7 +.0LK n 1 0 3 n L ,
t 1 .6 ) ( .8 ) ( .8 ) =(4 128 7 135 5 7 35
R :0. 9 DW : 1 7 9 92 . 522
令 =O Y× L

O Y

× 则 () 1 可写成
T / t /t O 丁 /t × K d d= A d+t d d+ 1 /t Y ■ 广 d L X d d
( z 2 J )
d dt K 令 G =_ t G =丁/ tGk = — / Ga = y d/ Yd L d d L

, ,
带 。江苏 与 浙 江 两 省 相 邻 , 中 国 最 为 富 庶 的 地 是
区 , 推动 中国经 济增 长 的 主力 军 。两省 在 改革 开 是
放 以后 创造 出 了著 名 的 “ 南 模式 ” “ 苏 和 温州 模式 ”
则有 : G : + G +3 x y az 1 G () 3
标 准见表 1 。
科技与经济
21 0 1年 8月
第 4期
第2 4卷/ 总第 1 2期 4

我国三大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趋同性研究

我国三大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趋同性研究

我国三大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趋同性研究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协整分析,表明这三大地区的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体现出动态的共同趋势。

并且,这种协整性仅仅在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而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无论是与西部地区还是与中部地区,均不存在协整性。

因此,从根本上而言,中西部地区要接收东部地区的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需要从制度、观念、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提高,这样才能促进三大地区的和谐发展。

标签:三大地区技术创新共同趋势一、引言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潜在生产力水平高低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自从熊比特提出“创新”之后,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对创新进行了研究。

纵观技术创新的研究领域,可以发现许多研究文献集中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等方面,而对于技术创新能力本身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共同趋势(收敛性)的研究却较少。

同时,自从我国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从资金溢出、技术溢出、管理溢出等多个角度对如何减少区域间差距、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较少对长期内三个地区整体的发展一致性趋势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作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之一的技术创新在减少区域差距中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扩散,促进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从而发挥“后发优势”,促进整个地区的协调发展。

基于此,本文借鉴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关于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共同趋势(或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来探讨这三大地区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一致的共同趋势还是收敛性。

二、研究方法1.协整模型从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区域收入趋同的概念后,区域趋同(或区域收敛问题)成为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沈能等,2005)。

国内外学者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趋同(或是说收敛性)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张国强等(2006)对此曾进行了详细的综述研究。

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中国软科学2020年第12期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比较研究李晓钟,王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本文从基础设施、产业技术、知识支撑以及应用消费四个维度构建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估算我国各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 现,我国各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从2006年到2016年都呈上升态势,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增长 水平都具有促进作用效应,且存在着区域差异。

互联网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互联网发展水平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技术能力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都存在着门槛效应,且东部地区的门 槛值和对应的影响系数都大于中西部地区。

论文分析了原因并探讨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决策 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网络效应;门槛效应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0566(2020)12-0022 -11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Effect ofInternet on China * s Economic DevelopmentLI Xiao-zhong,WANG Huan(School of Economics,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A 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level index system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infrastructure,industrial technology, knowledge support and application consumption, and estimates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level of each region in China. I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level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using of provincial pane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nternet in all regions of China is on the rise from 2006 to 2016.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nternet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level, and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level on the eastern reg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level has a threshold effect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level of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threshold value and corresponding impact coefficient in the eastern region a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ideas for the decision-making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our government.Key w ords:Internet development level;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conomic growth;network effect;threshold effect收稿日期:2020-01 -29 修回日期:2020-05 -0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融合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17ZDA054)。

2304 各国经济增长差异原因研究

2304 各国经济增长差异原因研究

各国经济增长差异原因研究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宏观经济、制度环境、文化差异等多个层面探讨各国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

宏观经济层面的原因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规模和结构是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国家发展初期,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整个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中国有着1.4亿的劳动力储备,这使得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了最低人工成本的制造业基地。

而且劳动力市场还分为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城市劳动力的工资较高,农村劳动力的工资较低。

这种城乡差异在中国的低端制造业、服务业等经济领域得到了很好的显现。

投资规模和质量经济增长依赖于投资的激增。

虽然很多国家都有良好的基础建设、强大的国内需求、市场化的商品和服务市场等,但中国的投资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

人口巨大的中国需要不断扩展其基础设施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各级政府将投资作为稳定就业的主要手段,大力推进投资,投资数据司空见惯。

财政资源和手段财政资源和手段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资源相对越丰富的国家经济增长就越快。

国家财政维持营销国家财政的基础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中的引导和控制机制具有直接引导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例如建设铁路、高速公路、大型工厂以及重点项目的手段。

制度环境层面的原因政府体制和政策政府体制和政策是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主要影响行政布局、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和效率分配等方面。

政府体制体系中的政治生态、投资体系、行政文化、行政效能等因素会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

中国的高度集中和完备的行政体制是国内工作高效甚至效率领先于国际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贸易环境和国际合作贸易环境和国际合作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球化经济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知识转移等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必然依赖。

外向型经济下,各种贸易渠道的打通,各种国际合作的资源共享,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 进 步 与对 策
2 1 年 O0
数 和 , 其形 式为 :Y:Ae o
。其 中 ,
技术创新是使经 济获得持续 、稳定 、协调发展 的关 键 , 对 促进社会 进步与增 强综合 国力起着 巨大 的作用 。熊彼特
时期 的资本投入量 。对生产函数式求全微分且进行变换得 :
一 —
L d  ̄ = 一 Ad + × × 一 Ld + × × K d rdr d/t × 一 × 一 /t × × 一 /t d 十一 d 十 一 一
Y=4厂 , ) , 中 4 表示 t 其 时期 的技术 创新水平 ,y表 示 t 时期的产出量 ,厶 表示 t 时期的劳动投入 量 , 表示 t
收 稿 日期 :2 1. 3_0 O oo_ 3
作者 简介 :陈昕(9 5 ) 1 7 ~ ,男,江 苏高邮人 ,河海大学 商学院博士研 究生 , 究方 向为技 术经济 ;黄 清珍( 6一 ,女 ,江西丰城人 ,博 士, 研 1 4) 9 河海大学商 学院教授 ,研 究方 向为投 资评价 、技 术经 济。
蒂格利 茨 也认 为 ,技术 创新是 人类财 富之 源 ,是 经济
令 G = rd G = y 丁/r L d

了 /t d d K

则有:
增长 的根本动力 。从根 本上说 ,技术创 新还是 生产率增 长
最重要 的来 源。
( = 1 G+ y
+ 6
( 3 )
上 式表 明 ,产 出增 长是 由技术 进步 、资本增 长 以及 劳

() 1
Il J







0 Y L

O K Y

令 L r ×

× '贝 K J 可写成: I )
×—
㈩ 将 创新作 为经济发展 的主要 力 ,强调 了技术创新 与经
济增 长 的互促 关系 ,认 为创新 实现 的过程就 是经济增 长 的
新对 经济增 长的贡 献率远 高 于江 苏,技 术创新 已成 为推 动浙 江经济发展 的 主导 力量 ;江 苏省 的经 济增 长则 主要依 赖于技 术创新 和资本投 入 两个 因素。从技 术创 新对 经济贡 献率 的发展 趋势 来看 ,两省 的技术创 新对 经济 的贡献 率虽然有 所波动 ,但都 呈现 上升 的趋势 。从对 两地 区专利授 权指 标的 比较 来看 ,浙江地 区从业 人 员的人 均 专利 授权 比率远 高 于江 苏,验 证 了以上分 析 。基 于以上研 究成果 ,认 为江 苏应 该加 大技 术创新 方面的投入 ,鼓 励 “ 产学研 ”结合 ,扶持技 术创 新型 中小企业发展 ,从 而 实现提 高经济发展 质 量的 目标 。 关键 词 :技 术创 新 ;经济增 长模 型 ;技术 创新贡 献率 ;江 苏 ;浙 江 ;索洛 “ 值 法” 余
() 5
在实证 分析中 , 根据 已知资料可 以计算 出 , , 长的贡献 E 。

设 包 含 技 术 创 新 的 生 产 函 数 模 型 表 达 式 为
所 以只要 估计 出 和 口 就可 以计算 出技 术创 新对 经 济增
这里用索 洛提出的改进 的 c D生产 函数模型来估 计参 .
第 2 卷 第 2 期 7 1
21 0 0年 1 月 1







、o _7No, ,l2 21
NO . 01 V2 0
S in e& T c n l g r g e sa dPo iy ce c e h o o y P o r s n lc
技术创新对江苏 、浙江经济增长贡献 的差异研 究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一ad + Yd d/t




d l — + × —K—d a  ̄r+ 口×— /t Ld
— —
(, 2 )





过 程。他认 为技术创新 不是一 个孤立 的现象 ,而是可 以解 释经 济周期 的关 键 因素 ,并且通 常是 经济增长 的动力 。斯
设 经济增长 的技 术创新 贡献率为 E = o , 劳动增 长贡
U y
献率为 E = L
,资本增 长贡献率 为 =
U r

,则 :
u r
1 技术创 新对经 济增长 贡献 的分析
11 技 术 创 新 贡 献 度 的测 度 方 法 .
1 一 ~ =l 一
江苏与浙江两省相邻 ,它们 自古 以来就是我 国最富庶的
地区之一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两省 已成为推动我 国经济 增 长的主力军 , 并且先后创造 出了著名 的“ 苏南模式” 温州 和“
动增长 带来的 。根据历 年的统计数据 ,可 以利用索 洛“ 余值
法” 计算 出技术进 步增 长率 :
DOI 1 . 6  ̄is.0 17 4 .0 02 .1 : 03 9 . n1 0 ・3 82 1 .1 5 9 s 0
中图分类号 : 1 79 F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17 4 (0 02 一 0 1 0 10 - 3 82 1 ) l0 6 - 4
0 引 言
= 一 一
() 4

模式” 两种经济发展模式 。虽然它们在地 域上相邻 ,经 济发
展速度相差无几 ,但两省经济发展各有其特点 。本文根 据新
上 式两端 同除 以 G ,得 = - ~ G- y l ax × h

古典增长模型 ,分析了技术创新 、资本和劳动三要 素对两 省 经济增 长的贡献度 ,比较 了两省经 济发展 的差 异。
陈 昕 ,黄 清珍
( 海大学 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 0 9 ) 河 1 0 8
摘 要 :选 取 了 1 9 .0 8年共 1 9 02 0 9年的统 计数据 ,根 据新 古典 经济增 长模 型 和 索洛 “ 余值 法 ”来 测定经 济
增 长 中的技 术创新 贡献 率。数据 模型 计算 出的结果 显 示 ,浙 江省和 江 苏省 皆为集 约型 经济 。浙江省技 术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