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合集下载

6-1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6-1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波阻抗Z是电压波与电流波之间的一个比例常数
u′ Z= i′
Z=
u ′′ Z = − '' i
L0 C0
电缆线路的波阻抗约在10~50Ω 之间。 架空线路的波阻抗约在300~500Ω 之间
小 结
电压u由朝着x的正方向运动的电压波 u ′和朝 着x的负方向运动的电压波 u ′′ 叠加而成;电压 波的符号只取决于它的极性,而与电荷的运动方向 无关;电流波不但与相应的电荷符号有关,而且 也与电荷的运动方向有关。 波速与导线周围媒质的性质有关,而与导线半 径、对地高度、铅包半径等几何尺寸无关。 架空线路的波阻抗约在300~500Ω之间,电缆 线路的波阻抗约在10~50Ω之间。
从电磁场方程组出发来研
究比较繁复,方便起见, 一般都采用以积分量u和I 表示的关系式, 而且必须用分布参数电路 和行波理论来进行分析。
这是因为过电压波的变化速度很快、延续时间很短,以波前时 间等于1.2us的冲击波为例,电压从零变化到最大值(0-Um)只 需要 1.2us ,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 c (= 300m/us ),所以冲击电 压波前在线路上的分布长度只有360m。
' "
u = f1 ( x − vt ) + f 2 ( x + vt ) = u + u
1 i = [ f1 ( x − vt ) − f 2 ( x + vt )] = i' + i" Z
u ' = f1 ( x − vt ) 代表一个任意形状并以速度v朝着x的
正方向运动的电压前行波; u" = f 2 ( x + vt ) 是一个以速度v朝着x的负方向运动的 电压反行波。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波是指一种能够传递能量的扰动或振动。

在线路和绕组中,波的传播
是电磁波或电磁场的传播过程。

在线路中,通常存在两种类型的波传播:行波和驻波。

行波是指波沿着线路传播的过程。

行波可以是平面波或波列,其中平
面波是指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并且波前是平行的,而波列是
指波的波前是曲线的。

行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特性,例如电磁波在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

驻波是指波在线路中的反射和干涉形成的波。

驻波形成时,波前和波
峰或波谷之间存在固定的空间间隔,这些区域被称为节点和腹部。

驻波的
形成与波的反射和干涉有关。

在驻波的波过程中,能量来回传播并在节点
处相互抵消,因此没有能量的传输。

驻波常见于终端开路或短路的线路中。

绕组是指由导线组成的线圈或线圈的一部分。

波在绕组中的传播也可
以是行波或驻波。

在绕组中,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绕组的各种参数,如线圈的自感和电容。

当频率较低时,波在绕组中的传播基本上是行波。

然而,当频率很高时,波在绕组中的传播会变得复杂,包括电磁波辐射和引入许多附加参数,如互感和电阻。

此时,驻波的形成也是可能的。

总结而言,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可以是行波或驻波。

行波是波沿着
线路传播的过程,而驻波是波的反射和干涉形成的波。

波的传播速度取决
于介质的特性和绕组的参数。

通过研究波的传播和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
电磁波在线路和绕组中的特性和性能,从而应用于电路和电磁设备的设计
和分析中。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一)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一)
导线周围建立起磁场。电流波以同样速度沿x方向流动
5
3 波传播的基本过程
电压波和电流波沿线路的流动就是电磁波沿线路 的传播过程
电压波和电流波的关系
u L0 Z i C0
电流波和电压波沿导线的传播过程实际上就是电
磁能量传播的过程
1 2
L0i 2

1 2
C0u 2
6
二、波动方程
单根无损线
折射系数=2,反射系数=1
能量角度解释:P2=0,全部能量反射回去,反射波 到达后线路电流为零,磁场能量也为零,全部能量 都储存在电场
u1b=E u1f=E
i1f=E/Z1
A
Z1
Z1
A
i1b=-E/Z1
17
线路末端短路
折射系数=0,反射系数=-1
能量角度解释:因为线路末端接地短路,入射波到 达末端后,全部能量反射回去成为磁场能量,电流 增加1倍
I
(x,
p)

I
f
(
p
p)e
x

Ib
(
p
p)e
x
9
单根无损线
根据拉氏变换的延迟定理
f (t) F( p)
F ( p)e p f (t )
u ( x, t )

u
f
(t

x

)

ub
(t

x

)
i( x, t )

i
f
(t

x

)

ib
(t

x

)
u1f=E
A
Z1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高电压技术考点复习讲义和题库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高电压技术考点复习讲义和题库

考点4: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4.1 无损耗单导线线路中的波过程实际的输电线路,一般由多根平行架设的导线组成,各导线之间有电磁耦合,电磁过程也较为复杂。

通常从单根导线着手研究输电线路波过程比较的方便,进一步可推广到多根导线系统的波过程。

当输电线路较短时,线路电阻很0R 小,对波过程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一般线路对地电导参数0G 也很小,也可忽略不计,这时的线路为单根无损线路。

当雷击输电线路时,将有大量的电荷沿雷电通道倾注到雷击点,并向线路两侧迅速流动,即电磁波的传播过程称之为行波的传播.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瞬间的高幅值的过电压,下面分析无损耗单导线线路中行波的传播规律。

一、均匀无损长线及其等值电路单根无损线路,设首端是坐标原点,确定X 轴正方向。

在这条均匀分布的无损线路上、电压、电流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即⎩⎨⎧==),(),(t x i i t x u u其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线路单位长度的电感、电容分别是00,C L ,而电阻和电导分别为零。

均匀无损单根导线的方程为这组偏微分方程可由拉普拉斯变换,或者分离变量法等多种方法来求解,线路上的电流,电压可表示为⎪⎪⎩⎪⎪⎨⎧+--=++-=)](([1)()(v x t u v x t u z i vx t u v x t u u f q f q式中001C L v =为输电线路上的电磁波传输速度,00C L Z =为线路的波阻抗。

这两式中)(v xt u q -相当于线路上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行波,叫行波电压,)(vxt u q +相当于X 轴上反向传播的行波,叫反行波电压,显然波传播速度为v 。

同理)(1v xt u z i q q -=称为前行波)(1vxt u z i f f +=称为反行波上述各式可简化为a)行波概念说明:前行电压波uq 和前行电流波iq 表示电压和电流在导线上的坐标是以速度v 沿x 的正方向移动;反行电压波uf 和前行电流波if 表示电压和电流在导线上的坐标是以速度v 沿x 的负方向移动。

绕组中的波过程

绕组中的波过程

小 结
本节主要讲述电力系统变压器和旋转电机中的波过程,波在
绕组中传播将是重点 。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 冲击电压作用下产生的过电压,主要由变压器绕组内部的 电磁振荡过程和绕组之间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过程所引 起。这两个过程统称为变压器绕组的波过程。 旋转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
返回
(本节完)
值 电 路 可 以 进 一 步 简 化 为 仅 由 电 t=0瞬间变压器等值电路 容 链
K 0 / dx

L 0 dx
K 0 / dx
由图7-16可列出微分方程
du dx
2 2
u 0
2
(7-32)

C K
0 0
式中 为变压器绕组的空间系数。 (7-32)的解为
u Ae
x
Be
(l x )
u U 0e
x
(7-35)
( x / l ) 0 .8
不论绕组末端是否接地,在大部分绕组
时,起始电位分布实际上接近相同,只是在接近绕组 末端,电位分布有些差异。
图7-17 绕组末端接地时的起始电位分布
图7-17画出了变压器绕组末端接地时的起始电位 分布曲线。由图可 见值越大,曲线下降越快,起始 电位分布越不均匀;大部分电压降落在绕组首端附 近;且在x=0处电位梯度du/dx最大。
返回
7.5.2 旋转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
旋转电机包括发电机、同步调相机和大型电动 机等,其与电网的连接方式有通过变压器与电网相连 和直接与电网相连两种。 电机绕组就可以用波阻抗和波速的概念来表征波 过程规律。 图7-2l所示为某汽轮发电机绕组的波阻抗随容量 和额定电压的变化规律。
图7-21 波阻抗随容量和额定电压的变化 1-单相进波;2-三相进波

绕组中的波过程概要

绕组中的波过程概要
0
变压器从起始分布到稳态分布,其间有一个过渡过程。且 过渡过程具有振荡性质,激烈程度和稳态电位分布与起始电 位分布两者之差值密切相关。这个差值就是振荡过程中的自 由振荡分量,差值越大,自由振荡分量越大,振荡越强烈; 由此产生的对地电位和电位梯度也越高。
图7-18表明绕组各点的电位由起始分布,经过振 荡达到稳态分布的过程。
三相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
三相变压器绕组波过程的规律同单相变压器绕组 基本相同,只是随三相绕组的接线方式和单相、两相 或三相进波的不同有所差异,分以下三种情况说明。
• 中性点接地星形接线(Y0) 三相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为星形接线且中性点接地 时,相间的互相影响不大,可以看作三个互相独立的 末端接地的绕组。无论是单相、两相或三相进波,其 波过程没有什么差别,都可按照单相绕组末端接地的 波过程处理。
(a)绕组末端接地时绕组电位分布
(b)绕组末端不接地时绕组电位分布
图7-18 绕组不同时刻电位分布
绕组各点的电位并非同时达到最大值。绕组末端 接地时,最高电位出现在绕组首端附近,其值可达 1.4U0;末端不接地时,最高电位出现在绕组末端,其 值可达1.9 U0。由于存在损耗,实际最高电位低于上 述数值。振荡过程中,绕组各点的电位梯度也会变化。 变压器绕组的振荡过程,与作用在绕组上的冲击 电压波形有关。此外波尾也有影响,在短波作用下, 振荡过程尚未充分激发起来时,外加电压已经大大衰 减,故使绕组各点的对地电位和电位梯度也较低。
u U 0e
x
(7-35)
不论绕组末端是否接地,在大部分绕组 ( x / l ) 0.8 时,起始电位分布实际上接近相同,只是在接近绕组 末端,电位分布有些差异。
图7-17 绕组末端接地时的起始电位分布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骄阳书苑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骄阳书苑

优选课程
34
u1 f
z2 z1 z1 z2
u1q
2z2 z1 z2
t
u1qe T
du2q dt
2 z1c
t
u1qe T
du2 dt
q
max
du2q dt
t 0
2u1q z1c
电容中的电压不能突变, 初始瞬间相当于短路
直角波通过电容后改变为 指数波,降低了行波陡度
优选课程
35
小结
最大陡度发生在t=0时刻 串联电感时最大陡度仅取决于z2和L 并联电容时最大陡度仅取决于z1和c 只要增加电容或电感就可以限制侵入波的陡度
u3(0-)=0 u3(0+ )=0
u1( t )= E/2+β1E/2= E u2( t )= E/2
u3( t )=0
优选课程
22
t=τ
u1( τ -)= E/2+β1E/2= E u2( τ -)= E/2 u3( τ -)= 0 u1( τ +)= 0 u2( τ +)= E/2 u3( τ + )= E/2+β2E/2= E
1.入射波必须是沿分布参数线路传播而来。
2.被入射线路(Z2)必须为无穷长或反射波尚未 到达待求解点 。
优选课程
19
例题:
波阻抗为Z长度为l的电缆充电到电压E,t=0时刻合闸于波 阻抗为Z长度为l的电缆,求合闸后节点1、2、3的电压。
优选课程
20
解:(1)根据分布参数线路上电压为前行波和反行波的叠加 E=uq+uf
i=iq+if = 0 uq=ziq uf=-zif 求得t=0-时: uq=uf=E/2 (2)求2-1和2-3的反射系数:β1=1 β2=1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 波过程
主要内容
本篇首先介绍过电压及其防护问题的基础 -波过程理论。
然后探讨各种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发展过 程、影响因素、防护措施等。
最后探讨电力系统绝缘配合问题。
学习本章节意义
雷击、操作、事故 电磁能量积聚或转移
系统状态发生变化 产生电磁暂态过程
电力系统过电压 研究过电压的基础
u 1
v1
Z1
A Z2
Z1
i2
A
2u1
Z2
u 2
母线A u2,i2
Z2
u1,i1 Z1
u3,i3
Z
3
R、L、C
Z1
A
2u1
R、L、C Z 2
Z3
电压源等值电路 A
2 i1
Z1
R、L、C Z 2
Z3
电流源等值电路
建立集中参数等值电路(彼德逊法则):
入射波线路1用数值等于电压入射波两倍的等值电压源
2 u1 和数值等于线路波阻抗 Z的1 电阻串联来等效;
其中
i1
u 1 Z1
i 1
u 1 Z1



2u1 u2 Z1i2
彼德逊法则
要计算节点A的电流电 压,可把线路1等值成 一个电压源,其电动势 是入射电压的2倍2u’1 , 其波形不限,电源内阻 抗是Z1。
A
线路1等值电压源 线路2等值 阻抗
二. 集中参数等值电路
u2 u1 Z1 2 Z2 Z2u1 2u1 Z1Z 2Z2
解:由于架空线路的波阻抗均大致相等,所以可得出图6-15中 的接线示意图(a)和等值电路图(b)。
由此可知:变电所母线上接的线路数越多,则母线上的过电压越

ch1.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ch1.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分类
谐振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
-2-
概述

过电压对绝缘的威胁

过电压幅值 过电压上升陡度、波形 过电压持续时间 雷电过电压


特点

能量来自系统外部,注入的能量不受系统的影响,过电压幅值高, 波头短(1-2s),波的持续时间约100 s,电压上升陡度大 幅值不超过300kV-400kV,落到地面的雷电流幅值通常<100kA, 过电压波头上升缓慢 过电压幅值高,注入的能量大,雷电流幅值通常达150kA-230kA, 波头短 -3-
电压波和电流波互相伴随沿线路传播过程中,线路单位长度获 得的电、磁场能量相等
1 2
L0 i
2

1 2
C 0u
2
-14-
波过程的物理概念

导线单位长度的总能量
1 2 L0 i
2
1 2
C 0u
2
C 0u
2
L0i
2

获得这些能量所需要的时间
v 1 L0 C 0 ; 1 v L0 C 0
波速(v) 反映了波传播的速度,正负号表示波传播的正反方向 -13-
波过程的物理概念

分布参数线路的暂态过程就是电磁波的传播过程-波 过程



电磁场理论-就是在导线周围交替建立电场和磁场,由近 及远以一定速度传播的过程 电路理论 - 就是电源由近及远对导体对地电容和导体 电感的充放电过程 电压波-与电场有关的电压 电流波-与磁场有关的电流

r 0 r 0

3 10
8
r r
波速与导线周围的介质(r、r)有关,与线路的几何参数无关 【例】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的波阻抗和波速

7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7

7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7

无论中性点接地方式如何,初始最大电位梯 度均出现在绕组首端,其值为
是代表变压器冲击波特性的一个很重要 的指标, 越大,初始分布越不均匀,故 越小 越好。
入口电容:
当分析变电所防雷保护时,因雷电冲击波作用 时间很短,由实验可知,流过变压器电感中的 电流很小,忽略其影响,则变压器可用归算到 首端的对地电容来代替,通常叫做入口电容, 数值为变压器绕组全部对地电容、匝间电容的 几何平均。
由于冲击波作用于绕组在波手波尾时的等值 电路的变化,与其相对应的波过程变化规律也不 同,将绕组的电位分布按时间区分为三个不同阶 段:直角波开始作用的瞬间,由C0和K0决定电位 的起始分布;无穷长直角波长期作用时,仅由绕 组直流电阻决定的稳态电压分布;由起始分布向 稳态分布过渡的阶段。
起始电压分布:
7.7.3 绕组间波的传递
1.静电耦合 因绕组间的电容耦合而传递过来。 当低压侧开路时,高压绕组上的电压全部加到低压绕组 上,从而可能造成低压绕组的损坏,若在低压绕组开路 后还接有一段电缆,则对低压绕组没有危险。 2.电磁耦合(磁传递) 因电磁感应产生,与变比有关。 低压绕组的耐冲击强度相对较高,凡高压绕组可耐受的 电压按变比传递到低压侧时,对低压绕组不会造成危害。
CT = CK
稳态电压分布:
绕组稳态电压分布只决定于绕组的电阻。 当绕组中性点接地时,电压自首端至中性点均 匀下降; 而中性点绝缘时,绕组上各点对地电位均与首 端对地电位相同。
过渡过程:
由于电压沿绕组的起始分布与稳态分布不 同,加之绕组是分布参数的振荡回路,故由初始 状态到达稳态分布必有一个振荡过程。 在振荡过程中绕组各点出现的最大电位的 时间不同,如果把各个时刻振荡过程中绕组各点 出现的最大电位记录下来,就连成最大电位包络 线。

【推选】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分析PPT资料

【推选】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分析PPT资料

注意:分布电路中的波阻抗与集中电路中的电阻的区别: 二、波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与计算,略)
线路中传播的任意波形的电压和电流,可分解成向前传播的前行波和反向传播的反行波的叠加。
①前者是储能元件,后者是耗能元件
②前者与线路长度无关,后者与线路长度有关。
4、波速
x
定义式:v=
t
计算式:v=
1 L0C0
架空线路:等于光速 电缆:约等于一半的光速
➢ 导线上任一点任一时刻的电压(或电流)等于通过该点的 前行波电压(或电流)与反行波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 ,前行波电压与伴随的前行波电流之比等于Z,而反行波 电压与伴随的反行波电流之比为-Z。
可得到如是的一组方程组: 它们只与导线的单位长度的电感与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有关,与线路长度无关。
线路中传播的任意波形的电压和电流,可分解成向前传播的前行波和反向传播的反行波的叠加。 前行电压波与前行电流波的符号总是相同,反行电压波与反行电流波的符号总是相反。
u uq u f i iq i f uq iqZ
①前者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元件,后者是耗能元件
它们只与导线的单位长度的电感与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有关,与线路长度无关。
对电缆:约为几十欧。 或者说,线路上某点某时刻的电压(或电流)为通过该点的前行电压波(电流波)与反行电压波(电流波)的代数和。
可得到如是的一组方程组:
前行电压波与前行电流波的符号总是相同,反行电压波与反行电流波的符号总是相反。
高电压试验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分析
一、波过程的一些基本概念
1、什么是波过程 分布参数电路(长线路或高频率时)中的电磁暂态过程属于电
磁波的传播过程,该过程简称为波过程(电路中的电压既是 时间的函数也是空间的函数)。 2、波是怎样沿着线路传播的? 电磁场沿线路传播——电压波(建立电场)和电流波(建立磁 场)的流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产生 u 1 (i 1 ) 。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二节:波的折射和反射 第二节: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C
0
=
2π ε 0 2h ln r
( F / m)
(16 − 5)
L
0
=
µ

0
ln
2h r
( H / m)
(16 − 6)
因此,波速度为:
υ=
1
LC
0
=
0
1
µε
0
= 3 ×10 / s = 300m / µ s
8 0
电缆线路,若:
ε
r
=4
波速度
υ = 150m / µ s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u
+ 2
=
2z u = + α u1 z +z
2 + 1 1 2
(16 − 12)
α 折射系数
0≤α ≤ 2
(16 − 13)
−1 ≤ β ≤ 1
u
− 1
= u1 − u1 =
+
z − z u = βu+ 1 z +z
2 1 + 1 1 2
β 反射系数
α = 1+ β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 −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一节:单相均匀无损耗线路上的行波 第一节:
2004/5
架空线路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计算节点电压的等值电路(彼德逊法则) 一. 计算节点电压的等值电路(彼德逊法则)
u u =u
2
A + 1
υ
1
u =u
2
+
A
线路1
υ
A
1
2
υ
线路2
u

1
图16-3 波的计算
如果
u i
+ 2 + 2
=u i
+
1 +
=
1
L C
1 1
>
L C

2 2
=>
2 2 1 + >1 + ( ) 2 L 2(i 2 ) 2 C 2 u2
第二节:波的折射和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下面对几种典型情况进行计算分析,进一步搞清楚折反射的 物理意义。 1. 末端开路
i
= 1)
i
x
+ 1
= u0 z
A
u =u u = −u
1
+
0

A
0
1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二节:波的折射和反射 第二节:
2004/5
3. 末端接有与线路阻抗匹配的电阻器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i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二节:波的折射和反射 第二节: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u (t , x ) =
u
+
(t −
x
i (t , x ) =
=
i
+
(t −
+
υ x
υ
υ x − ) + i (t + )
+
)+
u

(t +
x
)
u
Z
u
− Z

υ
线路上可以存在两组沿着导线表面-地表面以一定波速度 分别向 x 正方向或者 x 负方向运动的电荷。分别被称为导线 的前行波(公式中的“+”号项)和反行波(“-”号项), 导线的对地电压和通过导线截面的电流是波的叠加的结果。
+ 0
u
+
(t −
x
υ
0
)
u
+
(t + ∆t −
x
0
+ υ∆t
υ
)
υ
υ
x
0
x
∆x
0
+ υ ∆t
l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由 u (t + ∆t − x υ ) = u (t − x ) 可知,该值经过 ∆t 时间已向X正方向 υ 推进了 ∆x = υ∆t 的距离,即 u (i ) 以波速度υ 向X正方向运动。
+ 0
+ +
+ υ∆t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一节:单相均匀无损耗线路上的行波 第一节:
2004/5
u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0
+
u
+
0 (t − )
υ
u
+
l (t − )
υ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R = Z )
α = 1, β = 0
u
+ 1
u
− 1
=0
R=Z
4. 末端接有电阻
R > Z, R < Z,
(R ≠ Z )
u < u < 2u
1 2
+
+
+ 1
0 < u 2 < u1
+
+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
τ
首端和末端的前行波波形图
+
t
=u c i = qυ = u c L Lc
+
1
+
0 0
0
=u
0
0
Z
l 末端的前行波来源于首端的前行波,两者存在时差 τ = υ 。
由于已经指定了X正方向为电流参考方向,故向X负方向运 动的正电荷形成的电流是负的,即 i = u ,反行波的电流极 Z 性与导线上电荷极性相反。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一节:单相均匀无损耗线路上的行波 第一节: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8 第八节 8 第八节 9 第九节 9 第九节
对于图16-3中节点电压的计算,涉及到载波线路的端口等值 电路。 端口的等值电路:
u
1 Z
+ 1
+
u
+ 1
− 1
=
u
− 1
1
(u (u

u
) =
i
1
由上两式可得:
2 =u +iz u
1 1
+
+
1 1
(16 − 9 a )
u = 2(u +i z )
1 1 1 1
1
当前波到达末端时,可以因端点的阻抗差异而取不同的电压、 电流值。但线路1侧的 u , i 值必须满足(16-9a),以保证前行波在 线路1末端的值不变。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一节:单相均匀无损耗线路上的行波 第一节:
2004/5
行波有两个属性
1. 以波速度 υ 运动 这一点可以从 (t − υ ) 和
x x (t + )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υ
得以证明:
∆t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6 第六节 6 第六节 7 第七节 7 第七节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二节:波的折射和反射 第二节:
2004/5
本章目录 本章目录 1 第一节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3 第三节 4 第四节 4 第四节 5 第五节 5 第五节
转换成计算节电电压的等效电源形式:
2u − i z = u i z
1 1 1 1 +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一节:单相均匀无损耗线路上的行波 第一节:
2004/5
波动方程解的物理意义——前行波和反行波 波动方程解的物理意义——前行波和反行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