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科技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理研究

合集下载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摘要】随着美国硅谷的崛起,硅谷的神奇使人们认识到,区域在技术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地方政府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手段。

本文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青岛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创新系统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

通过vensim 软件的计算机仿真,本文还成功地描述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随时间、环境变化的发展趋势,弥补了传统的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方法的不足,在帮助决策者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青岛开发区区域创新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区域内有特色的、与地区资源相关联的、推进创新的制度组织网络。

其目的是推动区域内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

在这里,创新是指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过程,科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创新在本文中指的就是技术创新。

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能力即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金融等多种因素,各影响因素之间、因素与整体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多变量、非线性的动态反馈的复杂系统。

通过区域系统分析,可以实现区域创新系统的合理规划、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的良性发展,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绩效,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

系统动力学提供了一种自上而下的、从战略层面描述区域发展、估计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随时间、环境变化的方法。

这种方法把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系列影响因素的简单组合,并能有效地描述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各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关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理解区域创新过程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从宏观上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估计和把握。

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1、系统结构组成。

研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是提出既能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又适合本地区全面发展的措施。

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s a e y su yn h t cu e o i n o ain s se a d o e a in me h n s t t g b t d i g te sr t r ct in v t y t m n p r t c a im. r y u f y o o
Ke r s ct n o ai n s se ;s se d n mi s a s o p d a r m y wo d : i i n v t y tm y o y tm y a c ;c u a l o ig a l
城市是创新 的发源地 ,经济外部性 与知识溢 出 是 城 市经 济学 对 城 市 创 新 的经 典 解 释 ,可 以说 城 市 正 是 为 了适 应 技 术 进 步 与 创 新 的需 要 才 产 生 的 ¨ 。 城市作为 区域政 治 、经济 、科技 和文化发展 中心 , 担负着提高国家 的创新能力 ,进而 推动国民经济发 展的重任 。创新型城市建设 的实质是将创新作 为 J 城 市发 展 的首 要 驱 动 力 ,以提 高 区域 及 企 业 的 自主 创新能力为 目标 ,增强城市竞争优势。城市创新 系 统 是创 新 型 城 市 建 设 的 主 干 系 统 ,是 由创 新 制 度 、 创新文化 、创新 资源等要 素有序组织起来形成 的具 有 创新 功 能 的有 机 整 体 。 国 内著 名 学 者 赵 黎 明将 城 市创新系统具体定义如下 :“ 所谓城市创新 系统 ,是 指 在 以城 市为 中心 的 区 域 内 ,各 种 与创 新 相 联 系 的 主体要 素 ( 新 的机 构 和 组 织— —企 业 、政 府 、大 创 学 、科研机构 和 中介组织 ) 、非主体要 素 ( 创新所 需 的物 质 、资 源 条件 ) 以及 协 调各 要 素之 间关 系 的 制度和政策在创新过程 中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而形 成 的社会 经 济 系统 ” 。 J 城市创新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部分 ,其动态 非线性 特征使得 该系统 中的各 子 系统 以及 子 系统 的各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近年来,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越来越意识到政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影响和效果,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动态系统行为的方法,它强调系统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

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对政策的实施和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首先,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预测政策的影响。

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模拟政策实施后系统的行为和变化。

模型可以包括政策的各个方面,如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模型进行仿真,可以预测政策对系统的影响,从而帮助政策制定者在实施前评估政策的效果和可能的风险。

其次,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优化政策设计。

通过对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和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到最优的政策方案。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比如政策的幅度和时机,来评估不同政策方案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更加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的结果,从而提高政策的效果和可行性。

此外,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政策的长期影响。

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可以模拟政策实施后系统的演化过程。

这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长期影响和潜在的不良后果。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模型的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以避免可能的负面影响。

然而,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参数,而且对模型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

其次,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需要对系统的各个方面和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这对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此外,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也需要政策制定者对模型的理解和接受,以及对模型结果的正确解读和使用。

综上所述,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全面、定量的分析方法。

大学科技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探析——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

大学科技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探析——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
种 新 的 生产 能 力 …。 笔者 认 为 , 科技 发 明 、 识 产 权局 2 0 年 度报 告 》 示 , 国 高 校 虽 08 显 我 政 策 、 境 等 因 素 属 于 创新 资源 , 创 新 发 然 每 年取 得的 科 技 成 果在 6 0 项 至 8 0 项 环 是 00 00 生 的 可能 性 保证 ; 一种 新 的 生产 能 力 ” 而“ 是 之 间 , 高 校 成 果 转 化 率水 平 很 低 , 均还 但 平 创新 作 用 的 成 果 , 体现 创新 效 益 ; 者 是 创 不 到 2 %, 正 实 现 产 业化 的不 足 5 与 发 前 0 真 %, 新潜 力后 者 是 创新 成 果 , 创新 能 力就 是 创 达 国 家近 8 %的转 化 率相 距甚 远 , 业 负 责 而 0 企 新主 体把 握 和利 用创 新资 源 , 创 新潜 力转 人表 示 “ 把 不是 企 业 不 需 要 高校 的 科 技 成 果 ,
段 : 政 府 的 协 调 作 用 下 , 业 提 供 市场 需 在 企 求 信 息 给 园 内 科 研 机 构 , 时 大 学 提 供 最 同 先 进 的 学 术成 果 ; 技 术 、 品开 发 的 过 程 在 产 中 , 技 园提 供 技 术 、 费 、 略 咨 询 等 服 科 经 策 务 。 二阶 段 : 市 前企 业利 用 科 技 园 的 实 第 人 验 设 施 , 行 大 规 模 小 产 量 产业 化实 验 , 进 降 低 入 市 失 败 的风 险 ; 区 不 断 积 累 经验 , 园 得
大 学 企业 政 府 的 关 系 、 产学 技 园 区发 展 等 方 面 。 本 文 引 入 系统 动 力学 方 法 对 其 结 构 进 行深 层剖 析 , 充分 把 握 大 学 科 技 园 的 系统 性 能 特 征 ,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定量 , 全 面 系统 地 并 更

【毕业论文选题】电大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电大毕业论文题目

电大毕业论文题目在写论文之前都会先拟定题目,每个专业的论文都要有符合自己专业的题目。

怎样选题?是我们在写论文的首要问题。

选题的大致方向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想要了解的。

下面学术堂根据多个专业挑选了一些电大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电大毕业论文题目一:1、北斗应用于高铁CPI控制测量的算法与试验研究2、拖拉机抗性消声器不同结构单元声学性能研究3、拖拉机涡轮增压器中混合陶瓷球轴承无损检测设计4、水田用大功率拖拉机驱动桥壳体设计与分析5、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热障涂层材料研究6、基于GPS\BD2组合的车载导航系统性能分析7、基于最优载荷的受电弓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8、V/v牵引供电所混合式电能质量控制系统非对称补偿设计9、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新兴高铁枢纽城市旅游发展响应研究--以江西省上饶市为例10、离子液体萃淋树脂及其在稀土分离和纯化中的应用11、串级萃取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12、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和环境的短期效应综合评估13、中国大型高炉生产现状分析及展望14、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及控制若干问题综述15、竞争环境下铁路集装箱班列动态定价与开行决策研究16、基于轨道局部波动的高速铁路轨道平顺状态评估方法17、中国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及应用18、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单相整流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119、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20、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研究21、一种新型非谐振型软开关交错并联Boost电路22、响应曲面法优化内配兰炭赤铁矿球团焙烧工艺23、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24、拖拉机CAN总线车载智能终端技术研究25、自动导航拖拉机田间作业路径规划与应用试验26、基于证据理论的地铁火灾安全评价方法27、多温区冷藏车气密性能影响参数理论分析与试验28、液压互联式馈能悬架建模与优化设计29、基于电磁机械耦合再生制动系统的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30、优化电池模型的自适应Sigma卡尔曼荷电状态估算31、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与多尺度空间协同优化--以上海都市圈为例32、车辆悬挂系统自抗扰控制器改进及其性能分析电大毕业论文题目二:33、汽车零件商运用装配商知识的情境分析34、酸雨淋溶条件下赤泥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及其潜在危害35、面向轨道装备的可视化人因综合仿真分析平台研究36、无辅助抓握件地铁车内扶手布置设计研究37、电弧离子镀工艺参数对NiCoCrAlYTa涂层沉积的影响38、多种算法下的四旋翼飞行器高度控制设计39、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评估研究40、微合金钢连铸表面横裂纹形成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现状41、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效应研究242、基于产品使用率的二维延伸性汽车产品保证需求预测研究43、高铁开通前后站区产业空间格局变动及驱动机制--以沪宁城际南京站为例44、钢铁智能制造背景下物质流和能量流协同方法45、循环荷载频率对高速铁路有砟道床累积变形行为的影响46、移动荷载作用下半无限弹性空间中地铁隧道动力响应的频域-波数域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分析47、兰州地铁湿陷性黄土深基坑在降低水位条件下的渗流稳定性分析48、基于列车运行图的高速铁路动态牵引负荷建模方法49、基于ANSYS/FE-SAFE的高速动车组非动力车轴疲劳寿命分析50、一种用于模拟车辆冲击试验的铁路货车纵向连接模型51、基于特征几何关系的无人车轨迹回环检测52、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下离缝动力影响分析及运营评估53、高速动车组车下悬挂设备隔振设计研究54、不同轮径转向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55、森林防火无人机系统设计与林火识别算法研究56、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艺能耗分析57、粉末冶金制备Ti-Fe二元合金的耐腐蚀性能58、“一带一路”战略下中欧班列开行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59、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60、低碳出行简约生活5款共享单车横向体验评测61、拖拉机多段液压机械CVT犁耕作业动态仿真62、丰田公司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信息生态系统的形成条件与机制63、基于二元技术能力调节作用的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64、电连接器焊接防差错智能指导系统的研究电大毕业论文题目三:365、自动制孔机器人末端执行系统的设计研究66、某型无人机启动控制系统设计与研制67、植保无人机避障技术应用研究68、Pixhawk飞控技术在植保无人机上的应用与实践69、航空风挡雨刷装置电机设计及控制研究70、LiF-CaF_2-SmF_3体系熔盐电解制备SmFe合金的电化学机制研究71、基于STM32单片机的四轴飞行器设计及控制技术的研究72、四旋翼无人机建模与控制问题研究73、春秋航空财务分析研究74、铜浆料挤出3D打印技术的成型和烧结工艺研究75、基于物质流方法的中国铜资源社会存量研究76、气体传感器在国外航天器上的应用77、一种基于虚拟力的无人机路径跟踪控制方法78、无人机感知与规避技术研究进展79、基于Pixhawk飞控板的六旋翼飞行器自适应动态逆控制技术研究80、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与实践81、GH4169合金粉末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82、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83、21世纪以来中国航空货运空间变化研究84、开工时间延迟下的炼钢–连铸生产重调度方法85、一种多幂次滑模趋近律设计与分析86、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87、基于加速度变噪声EKF的无人机姿态融合算法88、基于超导探测器的激光测距系统作用距离分析89、多旋翼无人机高空飞行稳定控制问题研究490、等离子体联合动力波技术协同控制铅锌冶炼烟气中Hg、SO_2、NO_x实验研究91、基于标准离差-G1-DEA的旅游机场竞争力与效率差异性评价的对比研究92、一种适用于航空电源变换的新型混合整流电路功率控制93、星敏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94、河北邯郸钢铁冶炼区周边麦田土和小麦籽粒的多环芳烃含量及其组分谱特征95、我国区域中心城市航空物流与宏观经济的匹配性及空间分布研究96、低空低速植保无人直升机避障控制系统设计电大毕业论文题目四:97、单/多四旋翼无人机系统平台的设计及若干应用的研究98、高炉块状带焦炭劣化机理99、基于资源产出率指标分解的企业循环经济研究--以钢铁行业为例100、粉末特性对镍基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组织及热变形行为的影响101、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减排成本研究102、多无人机任务分配与路径规划算法研究103、无人机飞行控制与航迹规划研究104、四旋翼无人机编队飞行的控制策略研究105、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41种农药残留106、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果蔬中16种农药残留107、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食品中4类29种禁限用兽药残留108、近五年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109、Fe掺杂g-C_3N_4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110、固相浸渍法和湿浸渍法制备CuO/CeO_2催化剂及其CO氧化性能的对比研究111、生物炭对水中五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是一个涉及产业、学术、研究等多方面的创新机制研究。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系统性思考和建模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产业研究中。

在此基础上,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下面我们将从产业和研究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从产业的角度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可以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在这个机制中,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共同协作,从而加快了创新的过程。

这种
机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产业界中推广学术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另外,由于学术界与研究机构的参与,可以帮助产业界解决一些技术和研发上的问题,从而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现代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从研究的角度看,系统动力学可以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理论基础和建模方法。

系统动力学作为一种系统性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产业的运作机制,发现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系统动力学还可以建立产业中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帮助研究者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和变化。

因此,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对于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以及推动学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系统动力学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建模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思路。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影响评估方法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影响评估方法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影响评估方法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环境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然而,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并评估其影响并不容易。

传统的评估方法往往无法考虑到政策措施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

因此,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影响评估方法应运而生。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复杂系统行为的方法,它基于对系统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建模和模拟。

系统动力学模型由一组差分方程组成,描述系统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通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和初始条件,可以模拟系统的行为,并预测政策措施的影响。

3. 政策影响评估方法的基本步骤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影响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基本步骤:3.1 确定政策目标:明确政策的目标和预期效果,例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3.2 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环境系统的特点和政策目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环境变量、政策变量和其它相关变量。

3.3 收集数据和参数估计:收集系统模型中所需的数据,并估计模型中的参数,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模型验证和敏感性分析: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模型对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

3.5 政策模拟和影响评估:通过调整模型中的政策变量,模拟不同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并评估其对环境系统的影响。

4. 环境规划中的应用案例4.1 水资源管理: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影响评估方法在水资源管理中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模拟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和政策措施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气候变化应对: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模拟气候系统的变化过程,并评估不同政策措施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通过模拟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等变量的变化,可以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4.3 生态保护与恢复: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影响评估方法可以模拟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并评估不同政策措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于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区域信息化系统发展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区域信息化系统发展研究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l 2期
S i n e a d T c n l g n g me tR s ac c e c n e h oo y Ma a e n e e r h
科技管理研究
2 0 0 1 0 6N .2
‘。 。 。
文 章 编 号 :10 79 (0 6 1 oo 一o 00— 6 5 2 0 ) 2一 2 9 3
l 区域信息化 系统结构特征
区域信息化是指地区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地域特点, 因地制宜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及相关活动改造和
发展社会 、经济 、生活等 一切领 域 ,深入 开发 、广 泛利 用
的各种行为。各子系统通过变量之间的耦合相互作用,形 成系统 中的主要反馈 回路 。
我国区域信 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应 用 、信息产业 发展 、 信息 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 网络建 设、信息 网络建 设 和信息 化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而促进 了国家信息 化 , 至经济 和现代 化 的持续 、健康 、快 速发 展。我 国区 乃 域信 息化发展的地 区差距 很 大 ,信息 化人才 普遍短 缺 ,一
基 于系统动 力学机制 的区域信 息化 系统发 展研究
崔和瑞 ,孟祥书2
(.华北 电力大学经济管理 系,河北保定 0 10 ; 1 7 0 3 2 .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河北保定 0 10 ) 70 1
摘 要 :区域信息化 系统是一个复杂时变的 巨系统 。本 文运 用系统动 力学方法 ,采用定性方式 ,深入剖析 了区域 信 息化 系统 的结构特征和运行 机制 ,描 述 了系统 内部各子 系统之 间的相互作 用机理和反馈 关 系。最后 ,提 出区 域信息化 系统发展对 策。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区域信 息化 系统 ;反馈 ;信 息管理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群落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群落运行机制研究
第2 卷 第 1期 9 6科技进步 Nhomakorabea与


V_ . O. 6 0 29N 1 1
A ug.01 2 2
2 1年 8 0 2 月
S in e& T c n l g r g e s n o iy ce c e h o o yP o r s dP l a c
基 于 系 统 动 力 学 的 区域 科 技 创 业 生 态 群 落 运 行 机 制 研 究
的 关 键 因 素 , 业 者 通 过 吸 收 知 识 、 合 知 识 , 生 新 创 整 产
思 维 、 概 念 , 通 过 组 建 新 企 业 , 新 思 维 、 概 念 纳 新 并 将 新
等 (0 5 从 科 技 企 业 创 业 的 概 念 及 影 响 因 素 出 发 , 20) 将 科 技 企 业 的创 业 要 素 分 为 宏 观 要 素 和 微 观 要 素 。宏 观
0 引 言
随 着 科 技 创 业 对 优 化 区域 经 济 结 构 和 促 进 经 济 增
根 本 原 因在 于 创 业 初 期 的 三 方 面 选 择 , 行 业 选 择 、 即 创 办 模 式 与 制 度 选 择 、 战 略 选 择 。李 新 春 ( 0 4 研 究 新 20 )
了高 科 技 创 业 的地 区差 异 , 点 关 注 了宏 观 政 策 、 业 重 创
入 到 经 济 系 统 中 。w of ( 0 2 则 认 为 , 学 和研 究 机 le 2 0 ) 大 构 是 促 进 高 技 术产 业 集 群 形 成 的 关 键 因 素 。它 们 提 供
新 技 术 成 果 、 工 艺 和 优 秀 人 才 , 进 科 技 型 中小 企 业 新 促 的创 立 ; 断 扩 散 先 进 技 术 成 果 , 升 区 域 创 新 能 力 , 不 提 并直接承担起孵化企业的角色。 尽 管 已经 取 得 一 些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 是 学 者 们 多 但 基于单个 因素对科 技创业 企业 的影 响角 度进 行研 究 , 而对 影 响 因素 的系 统 归 纳 及 因 素 之 间 相 互 作 用 机 理 的

区域创新驱动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区域创新驱动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支撑因素 、 链接因素和保障因素01 " 部因素) 间的关
系, 发 现驱动 因素作用最 明显 。梁龙武 等( 2 0 1 6 ) 采 用M a l m q u i s t — T o b i t 方法分析经济 环境影响 因素 , 发 现整体上我 国区域创新 驱动效率呈上升趋势 , 规模 效率较高 , 技术效率较低 。 区域是 贯彻 国家创新 驱动 发展 战略 的主要 载 体, 从 区域角度 出发 , 测度 创新 驱动能力 水平 , 并找
调查 和结构方程模 型构建三阶递推模型 , 分析 了影 响京 津冀地 区 的驱 动因素( 创 新需求 和创新 能力) 、
剩、 促进经济发 展方式转型 、 提升 国家竞争力 , 首要 的就是 提 高我 国创新 驱动 能力 。而如何 提升创新
驱动 能力 , 首先要测 度 目前 创新驱 动能力水 平 , 并
修 国义( 1 9 5 9 一 ) , 黑龙江 哈尔 滨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 学院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研 究方 向为企业 管理 ; 韩 佳璇 ( 1 9 9 2 一 ) , 黑龙 江七 台河人 , 哈尔滨 理工 大 学经济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 研 究方 向为 区域经 济 ; 陈晓华
寻求其影响 因素 。 Mi c h a e l E . P o r t e r ( 2 0 0 2 ) 在《 国家竞争优势》 中提
出“ 创 新驱动” 的概念 : 利用高技术和新知识增强企
业 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 , 进 而驱动经济发展 。洪 银 兴( 2 0 1 3 ) 认为 , 创新 驱动 的发展模式 既能够 处理 效率 问题 , 还能够刺激人力资本 、 创新 能力 、 金融资 本 以及 激励 机制相互融合 , 产 生新 的要素投入组合 结果 , 促使 科技创 新成果 商业化运 营 , 甚 至得 到产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科技创新团队攻坚期协同创新机理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科技创新团队攻坚期协同创新机理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科技创新团队攻坚期协同创新机理研究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科技创新团队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科技创新过程中常常会面临许多攻坚期的挑战,这就需要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协同创新,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机理。

本文将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科技创新团队攻坚期协同创新机理,并阐述其在解决科技创新团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中的应用。

一、系统动力学的概述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动态系统行为的科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演变和变化规律。

它关注的是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可以分析和预测系统的行为,揭示系统内部的内在机理。

二、科技创新团队面临的挑战科技创新团队在攻坚期常常面临以下挑战:1. 知识和技术壁垒: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和技术往往非常专业和复杂,需要团队成员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和技术能力。

2. 人员协同和沟通:科技创新过程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协作和有效沟通,但团队成员通常来自不同的背景和领域,因此可能存在沟通障碍和协同问题。

3. 时间和资源限制:科技创新往往涉及到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但时间和资源往往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团队成员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以提高效率和产出。

三、系统动力学在科技创新团队中的应用系统动力学可以为科技创新团队解决上述挑战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

具体来说,系统动力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 知识管理和共享: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对知识进行更好的管理和共享。

通过建立知识流动的模型,可以分析知识在团队内部的传递和积累规律,从而更好地优化知识的利用和共享。

2. 沟通和协同: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同机制。

通过建立沟通和协同的模型,可以分析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作方式,从而找到改进沟通和协同的路径和方式。

3. 资源分配和利用: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

通过建立资源管理的模型,可以分析团队成员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决策和行为,从而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益。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模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模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模拟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政策制定者需要预测和评估政策的潜在影响。

然而,由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分析方法可能无法全面准确地预测政策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模拟研究成为了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政策的影响。

一、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动态系统行为的方法,它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和分析系统的变化过程。

系统动力学模型由一系列的方程组成,描述了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方程可以包括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从而全面地描述了系统的运行机制。

二、政策模拟的基本步骤政策模拟是指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政策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以预测政策的潜在影响。

政策模拟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定义、模型建立、参数估计、模型验证和模拟分析。

首先,问题定义是政策模拟的起点。

政策制定者需要明确政策的目标和影响范围,以便建立相应的模型。

其次,模型建立是政策模拟的核心。

模型建立包括确定系统的边界、建立系统的结构和定义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步骤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系统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确保模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然后,参数估计是政策模拟的重要环节。

参数估计是指确定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具体数值,以使模型能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参数估计可以通过历史数据、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

接着,模型验证是政策模拟的关键步骤。

模型验证是指通过与实际数据的比对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最后,模拟分析是政策模拟的结果展示和解释。

模拟分析可以通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和变量,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的系统行为,从而预测政策的潜在影响。

三、政策模拟的应用案例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模拟研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1.经济政策模拟:政府可以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模拟不同的经济政策情景,预测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指标的影响。

技术创新驱动下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技术创新驱动下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技术创新驱动下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文献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理论基础 (6)1. 工业绿色发展概述 (7)2. 技术创新理论 (8)3. 系统动力学原理 (9)三、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11)1. 模型构建目的与原则 (12)2. 模型变量选取与说明 (13)3. 模型流图绘制 (15)四、技术创新驱动下工业绿色发展的动态分析 (16)1. 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 (17)2. 动态仿真结果分析 (19)3. 结果讨论 (20)五、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21)1.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3)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4)3.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25)4. 建立健全绿色政策体系 (26)六、结论与展望 (28)1. 研究结论总结 (29)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0)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1)一、内容概括本论文旨在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深入探讨技术创新驱动下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影响因素。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对于中国而言,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绿色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全球环境治理的成效。

本文首先梳理了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理论联系,明确了技术创新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动力。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技术创新、绿色生产要素投入、环境政策调控等要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以模拟和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过程。

通过模拟分析,本文揭示了技术创新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促进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技术创新并非孤立存在,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政府政策、市场需求、企业竞争等。

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成为提高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来促进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引擎,而政府的科技创新投入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研发设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

政府的科技创新投入可以帮助企业加大研发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区域的创新能力提升。

例如,政府的科技创新投入可以资助科研项目,推动基础研究的开展,为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其次,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对区域创新环境的改善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持,而政府的科技创新投入可以帮助改善区域的创新环境。

政府可以制定创新政策和法规,为创新活动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护,鼓励企业开展创新。

此外,政府还可以培育创新团队和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相关培训和支持,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

政府科技创新投入的改善创新环境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然而,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政府科技创新投入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创新活动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依赖政府的支持。

科技创新需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对接,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其次,政府科技创新投入需要加强科技管理和科技评估,确保投入的科技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管理。

政府需要加强科技项目的监督和评价,确保科技投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

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减税等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推动其创新活动的开展。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则是科技创新不断向前推进的源泉。

在当今社会,各种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正在不断涌现,这些机制的不同,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的速度和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 市场需求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驱动力市场需求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最主要因素,因为科技创新往往来自于市场上的需求。

市场上的消费者和企业机构,对各种产品和技术的需求需求会促使企业加速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比如,随着智能手机应用市场的崛起,一些创新公司开始尝试开发出更加先进的手机应用,以满足消费者对于越来越高效、更方便、更好用的手机应用的需求。

2. 政策和投资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策制定和投资是政府帮助企业和科学家加速技术创新的手段。

政府可以对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支持,还可以对科技创新进行投资。

众所周知,美国的国防科技工程署就是非常著名的科技创新投资机构。

该机构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投入到高科技和高风险的科技创新领域,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

3. 知识创新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动力机制知识创新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动力机制。

科学与教育领域的普及率,以及智力资源的充足程度,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强弱的因素之一。

科技创新涉及到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掌握,研究者们对于各类知识的掌握能力越强,越能研发出更为先进的科技。

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对于细胞、基因、蛋白等生物体分子级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帮助人类更早地发现细胞病变或身体疾病。

4. 战略协作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战略协作是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方面,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中进行跨界合作,可以提供不同思路和方法,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另一方面,联合各种资源进行协作,创造有利的研究环境,也是加速科技创新的手段之一。

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各大科技公司的研究部门,正在进行跨界合作,以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的效能。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种业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种业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种业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李景;李秀丽
【期刊名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26)006
【摘要】面对中国种业市场受跨国种业的冲击,中国种业公司要想抓住种业市场主动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关键.尝试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针对中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低的问题,构建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系统模型,通过分析模型中的因果反馈回路,制定了以增强决策者创新意愿为代表的模拟政策,利用计算机仿真检验证实模拟政策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科研经费、创新人才以及创新环境是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决策者创新意愿才是重中之重.
【总页数】7页(P125-131)
【作者】李景;李秀丽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大庆1633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3
【相关文献】
1.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现实路径——基于青岛市城阳区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分析视角 [J], 课题组
2.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基于2006-2014年度中国相
关数据的实证 [J], 李盛竹;马建龙
3.面向创新型甘肃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基于SWOT的甘肃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J], 王永斌;张秀华;蔡中宏
4.农业企业IPO的瓶颈r——基于X种业公司的分析 [J], 张鑫媛;姜珊;崔杉;岳缘
5.基于单位风险收益的跨行业多元化的行业选择
——以A种业公司为例 [J], 赵庆国;曲晓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态与科技政策效果研究——以十堰市县域经济为例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态与科技政策效果研究——以十堰市县域经济为例
经济政策子系统在产业生态经济系统中是最关键的一 个"更是体现政策创新含义的核心子系统$ 对于产业生态经 济系统来说"经济创新发展乃是整个系统的最上层目标$ 经 济的创新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要素配置'政策等$ 模型选取的状态变量为十堰市各县市区的 P!H总量'第一 产业产值'第二产 业 产 值' 第 三 产 业 产 值' 农 作 物 产 量' 旅 游 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
把三个子系统进行整合"建立了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动力 学模型"流图如图 $ 所示$
!%B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环境科学
科技风 &'&( 年 ) 月
图 $ 产业生态经济系统模型流图
&十堰市县 域 经 济 生 态 与 科 技 政 策 实 施 效 果 预 测
以丹江口市为例 本文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市为例"进行
产业生态经济系统政策效果仿真分析$ 根据构建的产业生 态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实验设计+见下表,$ 科技支持 力度和绿化率增长以年度平均增长率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
设计实验组$ 通过模型的历史检验后"运用 X7-A/@软件进
行政策效果模拟仿真"运行结果见图 )$
本文的建模目的是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政策仿真问题$ 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集中研究系统内部结构和政策作 用关系"具有复杂结构的开放系统$ 将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 自然地理边界确定为产业生态经济系统模型的边界"以某区 域的产业系统作为产业生态经济系统模型的焦点"探究该区 域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高水平协调发展的问题$ 区域产业 系统各个产业之间的生态'经济联系"以及利用物质'信息等 其他相关资源产生生态'经济价值的运行过程是该模型的模 拟重点$ 不难看出"社会'产业'环境等各类要素均在产业生 态经济系统所涉及要素的范围内$

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运行系统动力学研究.doc

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运行系统动力学研究.doc

[ 论文关键词 ] 区域创新系统系统动力学仿真[ 论文摘要 ] 本文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与功能、结构框架、运行机制与系统特性。

在此基础上,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并针对吉林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而给出了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日益成为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创新资源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

区域创新体系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方面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建立系统的定量模型无疑是把握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特征与运行机制,研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的一种系统的科学分析方法。

l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区域技术创新系统 (RegionalInnovaitonSystem)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参与技术开发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组成,并形成一个有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的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及新产品而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

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区域内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区域创新系统具有客观性、整体性、自组织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等特征。

(1)区域创新系统的要素构成及其结构是客观的,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联系,其组织规则与联系形式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其存在的环境也是客观的。

制度、法律、政策、市场、社会文化、教育以及国际环境等客观环境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也会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促使外部环境发生变革。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影响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影响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影响
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创意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创意产业集群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对于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创意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创意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构建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因素对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分析创意产业集群的内部关系和作用机制;
2)分析创意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究创意产业集群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和影响方式;
3)提出提升创意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建议,从政策、技术和创业等角度,探讨如何加强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其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分析创意产业集群的内部关系和影响机制。

同时,本研究将采用案例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和定性方法,从多个维度探究创意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影响。

最后,本研究将结合图表和文字说明,提供专业性和可读性并存的研究结果。

4. 研究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构建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深入研究创意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最终提出提升创意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建议。

本研究成果将对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显 著 的正 向作 用 ;张 希 构 建 C—D创 新 产 出 函 数模 型 ,研究 税 收 与 区域 创 新 产 出之 间 的关 系 ;柏 玲 利 用 杜宾模 型研 究 金 融 支 持对 区域 创 新 的影 响 效应 ;庄 越 通 过 对 中部 地 区 128家 创 新 型 企 业 进 行 问卷 调研 提 出假 设 检 验 ,研 究 创 新 环 境 政 策 对 企 业 的激励 效应 ;邹 彩芬 通 过 对 纺 织 业 进 行 深 入 调 查 ,认 为知识 产 权 保 护 水 平 与 技 术 创 新 之 间 呈 倒 U 关 系 。
目前 我 国关 于科 技 创 新 政 策对 区域 创 新 能力 影 响机 理 的相关 研 究 大 多集 中在 探 索 某 一 科 技 创 新 政 策对 区域 创新 的影 响 机制 ,例 如 :王 建 L2 借 助 知识 生产 模 型研究 得 出研 发 经 费对 国家 创 新 能 力 的提 升
2018年第8期
s i 。 d T。盏 麓 霉霉m。 t R 舡 h
2018 N。.8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 8.08.008
基 于 系统 动 力学 的科 技 创 新政 策对 区 域 创 新 能 力影 响机理研究
王 进 富 ,张 耀 汀 (西安 工程 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8)
摘要 :运用 系统动 力学构 建科技创 新政 策对 区域创新 能力影 响机 理模 型 ,通过模 型 中的反馈 控制理 论研 究不 同
政 策 对 区域 创 新 能 力 的影 响机 理 。研 究发 现 科 技 创 新 政 策 利 用 不 同的 政 策 工 具 在 会 产 生 显 著 的 效 果 差 异 。
1 研 究 背景
科技 创新 是 国家 提 升 创 新 能 力 的重 要 途 径 ,同 时也 是 国家进 行 经 济 发 展 的 关 键 力 量 … 。世 界 各 国 为加 快 推进科 技 创 新 步 伐 ,纷 纷 制定 促 进 创新 活 动 开展 及成 果转 化 的科 技 创 新 政 策 ,在 激 发 区域 创 新 活力 、提 升 区域 创 新 效 率 、提 高科 技 成 果 转 化 率 等 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由于科 技创 新政 策 包 含 不 同的 类 型 、功 能 及 手 段 ,加 之 创 新发 展 战略在 不 同层 次 面 临 不 同 的需 求 ,如何 选 择 恰 当的政 策组 合 来 实 现科 技 创 新 政 策 激 励 效 应 的最 大化 则成 为 了政府 制定 政 策时 面临 的首要 问题 。
关 键 词 :科 技 创 新 政 策 ; 区域 创 新 能 力 ; 系 统动 力 学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号 :1000—7695 (2018)08—0052—06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M echanism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 o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通 过文献 梳 理 发 现 ,大 多 数 学 者 都 是 从 经 济 学 角度 利用 投入 产 出增 长模 型分 析 单 一 政 策 投 入 对 创 新能 力 的影 响 ,而政 策 在 实 际实 施 中往 往 是 多 类 型 相互 组合 共 同发 挥 效 应 ,单 一 考 察 一 类 政 策 会 忽 略 政策 之 间 的互 动 与 联 系 ,同时 也 未 能 深 层 挖 掘 科 技 创新 政策 对 区 域创 新 能力 的影 响机 理 。因此 ,本 文 基 于系 统动力 学 构 建 科 技创 新 政 策 对 区域 创 新 能 力 的影 响 机理模 型 ,判 断不 同政 策 组 合 对 区域 创 新 能
W angJinfu, ZhangYaoting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 710048,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m echanism model which reveals the impact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 on re— 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system dynamics; and the inf luenc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innovation policies o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is studied with the feedback control theory. It is f0und that the use of different in— str u ments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 produces signif icant differences. Key words: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system dynamics
收 稿 日期 :2o17—06—20。修 回 日期 :2017—09—06 基金项 目:陕西省软科学重点项 目 “陕西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优化及服务职能转变研究 ” (2017KRZ003);陕西省社 科基金年度项 目 “分
工 网络 视 角 的 中 国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跃 迁 研 究 ” (2016R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