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泰中学2019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现代眼光,重新注意到中国建筑的一般人,虽尊崇中国建筑特殊外形的美丽,却常忽视其结构上之价值。这忽视的原因,常常由于笼统地对中国建筑存一种不满的成见。这不满的成见中最重要的成份,是觉到中国木造建筑之不能永久。其所以不能永久的主因,究为材料本身或是其构造法的简陋,却未尝深加探讨。中国建筑在平面上是离散的,若干座独立的建筑物分配在院宇各方。若是以一座单独的结构与欧洲任何一座负盛名的石造建筑物比较起来,显然小而简单,似有逊色。但是若以今日西洋建筑学和美学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建筑本身之所以如是和其结构历来所本的原则及其所取的途径,则这系统建筑的内容,的确是最经得起严酷的分析而无所惭愧的。
我们知道一座完善的建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适用,坚固,美观。任何建筑皆不能脱离产生它的时代和环境来讲的;其实建筑本身常常是时代环境的写照。建筑里一定不可避免地会反映着各时代的智识、技能、思想、制度、习惯和各地方的地理气候。所以所谓适用者,只是适合于当时当地人民生活习惯气候环境而讲。
所谓坚固,更不能脱离材料本质而论。建筑艺术是产生在极酷苛的物理限制之下的,所谓建筑的坚固,只是不违背其所用材料之合理的结构原则,运用通常智识技巧,使其在普通环境之下——兵火例外——能有相当永久的寿命的。例如石料本身比木料坚固,然在中国用木的方法竟达极高度的圆满,而用石的方法甚不妥当,且建筑上各种问题常不能独用石料解决,即有用石料处亦常发生弊病,反比木质的部分容易损毁。
至于论建筑上的美,当然是其轮廓、色彩、材质等,但美的大部分精神所在,却蕴于其权衡中,如长与短之比,平面上各大小部分之分配,立体上各体积各部分之轻重均等。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但建筑既是主要解决生活上各种实际问题而用材料所结构出来的物体,那么无论美的精神多缥缈难以捉摸,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脱离合理的、有机能的、有作用的结构等而独立的。能呈现平稳、舒适、自然的外象;能诚实地袒露内部有机的结构、各部的功用及全部的组织……这些便是“建筑美”所包含的各条件。
因为中国现代生活种种与旧日积渐不同,所以旧制建筑的各种分配,随着便渐不适用。尤其是因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忽然改革,迥然与先前不同,一方面许多建筑物完全失掉原来功用,——如宫殿、庙宇、官衙、城楼等等;——另一方面又需要因新组织而产生许多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工厂、图书馆、商场等等;——在适用一条下,现在既完全地换了新问题,旧的答案之不能适应,自是理之当然。
中国建筑坚固问题,在木料本质的限制之下,实是成功的。其在技艺上,有过极艰巨的努力,而得到许多圆满且可骄傲的成绩。如“梁架” “斗拱” “翼角翘起”等种种结构做法及用材。直至最近代科学猛进,坚固标准骤然提高之后,木造建筑之不永久性,才令人感到不满意。但是近代新发明的科学材料,如钢架及钢骨水泥,作木石的更经济更永久的替代;其所应用的结构原则,却正与我们历来木造结构所本的原则符合。所以即使木料本身有遗憾,因木料所产生的中国结构制度的价值则仍然存在,且这制度的设施,将继续应用在新材料上,效劳于我国将来的新建筑。
古埃及的陵殿、希腊的神庙、文艺复兴中的宫苑皆是建筑中的至宝,虽然其原始作用已全失去。虽然建筑的美术价值不会因原始作用失去而低减,但是这建筑的“美”却不能脱离适当的、有机的、有作用的结构而独立。中国建筑的美就是合于这原则,其轮廓的和谐、权衡的俊秀伟丽,大部分是有机、有用的结构所直接产生的结果。
并非因其有色彩或因其形式特殊,我们推崇中国建筑;而是因产生这特殊式样的内部是智慧的组织、诚实的努力。
(摘编自林徽因《<清式营造则例>绪论》)材料二:
我国建筑中之斗拱系统,本身是一种装饰,是一种宫廷建筑所特有的东西。从结构的本原看,它本不真正是建筑结构中有机的一部分。换言之,即使没有斗拱,我国木系统仍可以存在,出檐的深度亦可存在。唐宋以来,斗拱在中国架构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种有机的装饰。独乐寺观音阁的上层结构是最“有机”的,我们仍然看不出“重昂”所代表的意义,及若干水平走向的斗拱的价值。至于广济寺的三大士殿,虽然部材仍然很大,但其斗拱在结构上的作用以其梁材的高度来比较,仍然是有限的。
故从某种观念看,斗拱在中国建筑史上的演变,从未到达真正“成熟”的时期。系统化发生在唐代,格式化发生在宋代,结构与造型均恰到好处的时代从不曾有过。若我们从形式上看,则可看出一个演变的方向,可能是尚算合理的。因为它始于装饰,终于装饰,明清只是发挥它装饰的作用而已。
(摘编自汉宝德《明清建筑二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木造建筑使用的材料及简陋的构造法致其不永久是人们对它不满的主要原因。
B. 建筑是反映时代的,我们探究建筑的适用性,不能脱离建筑建造时的时代与环境。
C. 只有运用智慧,遵循材料结构原则去建造,才可能让建筑坚固而长久地留存下去。
D. 汉宝德指出斗拱的结构与造型不曾同时得到很好地发展,认为它并未真正成熟过。 2. 下列对材料中论据与论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建筑的石料与木料对比,来强调石料不如木料耐用,它比木料更容易损毁。
B. 材料一列述多种权衡关系,意在更好地突出美的精神主要蕴于权衡之中这一文章主旨。
C. 材料一以古埃及的陵殿等为例,是为了佐证建筑美不会因建筑实用价值的失去而消减。
D. 材料二主要以唐宋建筑为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最终是为了阐述明清建筑有关话题。 3. 下列四个句子是对材料一第四段省略号所省略内容的补充,其中补充错误的一句是( )
A. “能自然地发挥建筑所使用材料的本质特性”
B. “只雕饰于必需的结构部分,以求更美的轮廓与色彩”
C. “努力结构出更多的装饰物来增加建筑的华丽”
D. “不滥用曲线或色彩等来寻求建筑之美的提升”
4. 汉宝德与林徽因对于中国木造建筑中“斗拱”的态度是否一致?请结合原文具体说明。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除开篇与结尾外主体部分的行文脉络,并分析文章在行文应紧扣全文中心这一方面有无问题。
【答案】1. A 2. D 3. C
4. 态度是相反的。汉宝德认为斗拱只是在木造建筑中起装饰作用;而林徽因认为斗拱是建筑结构的有机组成,对建筑的坚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第一问:文章主体部分先从适用、坚固、美三个角度较深入地阐述了建筑特点。接着据此从这三个角度对中国建筑作了较深入的阐述。第二问:文章以“结构(价值)”为阐述的中心,但在阐述建筑的适用性时,未扣“结构”,论证略显旁逸。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A 项,“中国木造建筑使用的材料及简陋的构造法致其不永久是人们对它不满的主要原因”理解有误。此选项的错因有:①原文是说“其所以不能永久的主因,究为材料本身或是其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