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除法竖式计算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计算》课件
(1)35÷4=8(张)……3(只)
(2)4×9=36(只),36>35
8+1=9(张)
丛林控险:
每辆小车坐6人,全班44人。 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 剩余的人吗?
44÷6=7(辆)‥‥‥2(人)
激流涌进:
每船坐5人,全班44人。该租 几条船?
44÷5=8(条)‥‥‥4(人)
7
真的很厉
害哟!
一共有16盆花, 每组摆5盆, 最多可以摆( 3 )组,
一共有17盆花, 每组摆5盆, 最多可以摆( 3 )组,
还多( 2 )盆。
一共有18盆花, 每组摆5盆, 最多可以摆( 3 )组,
还多( 3 )盆。
还多( 1 )盆。
如果是19盆呢?可以摆( 3 )组,还多( 4 )盆。 如果是20盆呢?可以摆( 4 )组,还多( 0 )盆。
商 被除数
5和3的积
0
小 试 身 手
把下面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27÷3= 9 28÷4= 7
3
9 2 7 2 7 0
你 真 聪 明
4
7 2 8 2 8 0
一共有23盆花, 每组摆5盆, 动手摆一摆。
真棒!
一共有23盆花, 每组摆5盆, 最多可以摆4组, 还多3盆。
剩下的这3盆, 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余数和除数
除数是5,
余数和除数之 间有什么关系 呢?
余数总是1、2、3、4。
余数
<
除数
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 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粗心马大哈
3
4 1 7 1 2
5
×
3
2
6 1 3 1 2 1
这几题计 算正确吗?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混合运算第一课时(脱式计算)
混合运算(第一课时)脱式计算教学目标:1.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掌握同级运算和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对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进行脱式计算。
3.能够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的过程中概括新知。
4.在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脱式计算书写格式和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叫做脱式计算。
师:请孩子们在学习卡上把第1题完成吧!生:自己在作业本上列出算式并解答。
师巡视。
师:孩子们告诉我,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呀?生:68人。
师:虽然大家结论一样,但老师在巡查的时候发现同学们有不同的做法哟!(出示分步计算)有同学这样做的,(出示综合算式)有同学这样做的。
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生:一个是分步算式,一个是综合算式。
生:他们都是先算的54减24等于30,再算的30加38等于68。
(孩子想不到时,教师提醒计算顺序)师:说得真不错,孩子们看准了它们的特征。
二、新知学习(一)脱式计算格式师:老师把这个问题拿给大哥哥大姐姐时,他们也是列的综合算式,但却是这样算的。
(出示54-24+38的脱式计算)师:孩子们瞧瞧,他们的做法跟你们的做法相比,又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呢?生:计算结果相同。
我们是直接得出答案,大哥哥大姐姐把54减24的得数30写了出来,再用30加38等于68。
(动画展示54-24=30的标记)师:他们把这一步写出来了有什么好处?生:不容易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搞忘,能让我们算得更准确。
师:既然有这样的好处,那我们也来学习他们的算法。
(板书课题:脱式计算,生会随着教师板书细声念标题)师:孩子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大哥哥大姐姐们写的方法,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生1:等号写在下面两排,两个等号要对齐,等号对齐在算式下方的前面一点。
师:恩,格式上要注意对齐了!咱们再看仔细一点,除了等号对齐,还有什么要对齐?生:还有数字对齐(PPT出示虚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语言描述、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
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操作交流,沟通联系
(一)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2.交流: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3.尝试解决。
(二)交流方法,体会意义。
1.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在视频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
①一共摆多少根小棒?(13根)
②按几根圈一个圈?(4根圈一个圈)
③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
(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2.列横式计算。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4=3(组)……1(根)
(2)引导学生说出13、4、3、1各表示什么意思?
(3)13÷4=3(组)……1(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比较发现,沟通联系。
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运用直观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为下一步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提供有力的支撑。
】
二、探究算法,明确含义
(一)整体感知竖式的写法。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它的结果除了用摆、画、列横式表示,我们还可以写成除法的竖式。
2.出示除法竖式,引导学生观察。
3.思考后讨论。
(1)这个除法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学生可能会知道13叫被除数,4叫除数,3叫商,1叫余数。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2是4和3的积,也就是除数和商的积。
(二)借助直观理解竖式每个数的含义。
1.建立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联系
师生共同对照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一边分,一边口述,同时写出除法竖式。
2.沟通平均分小棒与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
(1)教师板书:“”这个符号表示除号。
(2)继续板书:“”,被除数13表示有13根小棒,除数4表示每4根一组。
“”表示什么意思?
(3)请学生按要求把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4)结合分小棒师生交流,完成竖式的书写。
①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3写在哪里?为什么写在个位?
②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是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的?
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③我们在“12”的下方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
要平均分13根小棒,已经分了12根,还剩几根?
④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3.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回忆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数的含义。
(2)对比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与竖式的异同点,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优点。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书写除法竖式过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感知书写除法竖式的方法,深入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为其今后学习除法试商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多让学生说一说,有利于培养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
(三)迁移类推学习表内除法的竖式。
1.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学生分一分,并列出横式,教师板书16÷4=4(组)
2.学生自主尝试,列竖式计算。
(指定学生板演)
3.比较交流。
(1)竖式中的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
(2)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把1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有余数的竖式书写迁移到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应提醒学生注意在竖式计算中,避免商与除数相乘时出现把被除数照搬的情况。
】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62~63页“做一做”。
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3.改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三道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掌握算法,正确的书写除法竖式。
】
四、对比反思,全课总结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