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二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隐居士谢逸①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②,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③节独苦,只有庞公④不入州。
[注]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后隐居乡间。
②青眼:正眼相看,意为对人重视。
③襄阳耆旧:泛指襄阳隐士。
④庞公:即东汉庞德公,居襄阳岘山,足不入州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生择清幽而居,可见已无封侯之图,开篇隐含对隐居士绝意仕进的赞颂。
B. 本诗数量词有表现力,如“几千卷”言藏书之富,“三十秋”言治学之勤。
C. 虽然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多汲汲于功名富贵,隐居士并不欣赏。
D. 全诗多方面展现了隐居士风采,巧用典故,融议论又寄感慨,直接而贴切。
16. 有评论家认为,尾联中“苦”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①,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②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注]①传说宝剑落到水里,用普通灯光在水中照明不行,只有用犀牛角点燃在水中才不致被熄灭。
②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
15.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倚天万里须长剑”用倒装笔法和夸张手法,表达出诗人渴望用万里倚天长剑驱除占踞西北中原的金人,豪情壮志,扑面而来,词境豪壮。
B. “人言”紧扣双溪楼引出双剑落水的传说,“我觉”写出高山阻隔而来的飕飕寒意,“怕”“怒”“惨”三字相承,从静止转而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
浙江省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小题)(4分)(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蜀道难》(2)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
《秋声赋》(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4)披绣闼,俯雕甍。
,。
《滕王阁序》(5)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长亭送别》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0分)2.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针灸(jiū)侦缉(jī)皴裂(cūn)濯濯童山(zhuó)B. 症结(zhēng)髋骨(kuān)蒙骗(mēng)捋袖子(luō)C. 迤逦(yǐ)晕车(yūn)戆直(zhuàng )冠心病(guān)D. 择菜(zé)驻扎(zhā)盥(guàn)洗一撮胡子(zuǒ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辨别疏浚侦察兵掉以轻心大材小用B. 诀窍颤栗影碟得垄望蜀未竟事业C. 威慑松弛节骨眼草菅人命融汇贯通D. 诓骗抉择家具掎角之势心恢意懒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 解释况且荣誉B. 解释何况名誉C. 解读何况名誉D. 解读况且荣誉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舟曲泥石流使大量的百姓毁家纾难,陷入悲痛之中。
B. 一直被视为夺冠热门的韩磊不孚众望,在《我是歌手》总决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挺入最后一轮。
C. 在校篮球友谊赛中,各班都组织了啦啦队,为各自的球队呐喊助威,敲边鼓。
D. 那个时候的她可真是鸡肠小肚,别人提一点意见,她都记恨在心里,现在长大了,心境开阔多了。
浙江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三小题)(3分)①,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②,,淡烟暮霭相遮蔽。
(王实甫《长亭送别》)③屈原既放,游于江潭,,颜色憔悴,。
(《渔父》)④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溯sù哺(fǔ)育取缔(dì) 猝(cù)发B. 绸(chóu)缪露(lù)面偎(wèi)依洄(huí)游C. 刹(chà)那创(chuàng)伤行(háng)头纂(zuǎn)修D. 粗犷(guǎng) 剽(piāo)悍氛(fēn)围噱(xué)头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不惮龟裂泄秘志同道和B. 缂丝臼齿乳酪举案齐眉C. 嗜好鲑鱼犁铧蜗脚虚名D. 修茸透漏彭殇陨身不恤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比先前没什么大的改变,________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
②但是他觉得在官方的批准或默许里面,老是着使人怀疑的成分。
③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___地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④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________,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A. 但是包藏放纵品行B. 单是饱藏放肆品性C. 单是包藏放肆品性D. 但是饱藏放纵品行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生活按部就班,波澜不惊,有没有想过为生活按一下“暂停键”,放慢步伐,也认真审视自己走过的路。
B. 又见那老鸦有一阵刮刮的叫了几声,仿佛他不是号寒啼饥,却是为有言论自由的乐趣,来骄这曹州府百姓似的。
C. 接着作者形象而生动地从“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这三句话,条分缕析了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浙江省部分地区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浙江省部分地区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古代诗歌阅读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①[金]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③。
不用燃犀下照④,未必佽飞强射⑤,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⑥,挝鼓过银山。
[注]①三门津:黄河最险要地段之一,河面分人门、鬼门与神门。
②一峰:指三门峡中屹立于中流的砥柱山。
③秘神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此处“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
④燃犀下照:晋人温峤至牛渚矶,点燃犀角照见江水中奇形异状的水族怪物。
⑤佽飞强射:春秋时楚国勇士佽飞曾仗剑飞入江中刺杀两蛟。
⑥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阙的前七句,词人笔力雄放,想象丰富,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三门峡雄伟险峻、波澜壮阔的自然奇观。
B. 上阕最后两句写景,一动一静,对比鲜明,衬托出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伟姿;后一句笔锋骤敛,顿然收住,显得闲和平稳。
C. 下阕紧承上文,由“峰”而及“危巢”“双鹄”,转接自然;从“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句起,全词由写景转为抒发感慨。
D. 下阕连用燃犀下照、佽飞刺蛟等典故,基调更加激荡,描绘出藏龙卧虎、光怪陆离的神奇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16. 下阕作者就眼前景抒写了哪些心志感怀?结合全词分条简述。
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古诗词阅读(9分)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024年浙江省高中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殚精竭虑B. 焕然一新C. 徇情枉法D. 管窥蠡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
A. 王勃《滕王阁序》B. 苏轼《赤壁赋》C. 陶渊明《归园田居》D. 杜甫《登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吾谁与归?B. 君子不齿。
C.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下列句子中,含有宾语前置结构的一项是()。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 何陋之有?C. 天下之民归心焉。
D.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 籍吏民,封府库。
D. 乃令张良留谢。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中道崩殂B. 道芷阳间行C. 会天大雨D. 非所困于俭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虚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信而见疑B. 时人莫之许也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以光先帝遗德B. 以塞忠谏之路也C. 以告先帝之灵D. 以彰其咎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其中“鹜”指的是_______。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的_______精神。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精神。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我写了一系列的“古诗新铸”的创新作品,冠以总题“唐诗解构”,乃我个人从事诗歌创作以来另一项突破性的实验工程,一种谋求对古典诗中神韵之释放的企图。
我不是恋旧,更无意复古,而是希望从旧的东西里寻找新的美,发掘所谓“意在言外”的“意”中潜在的诗质。
无疑的,这是一种对旧体诗的重新诠释和再创造,一种试以现代语言表述方式、全新的意象与节奏,来唤醒、擦亮、激活那曾被蔑视、摧毁、埋葬的旧传统,并赋予新的艺术生命。
这种思考与做法也很可能被视为一种徒劳,不过我相信,这是翻新传统、建构中华新文化的一项值得一试的工作。
幼年启蒙之初,我曾读过三年私塾,无非《三字经》《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之类,入新式小学、初中时开始读《西游记》《七侠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章回小说,从此奠定了我初浅的传统文化的根基。
念高中时心智日渐成熟,对新文学产生了兴趣,并学写新诗,但仍未忘情于古典文学中那种内敛蕴藉、简洁练达之美。
后来受到西潮影响,开始全方位地向西方现代主义倾斜,初期不自觉与当时一般年轻诗人一样高分贝地叫喊反传统,乃至多年后,自小潜伏在血脉中的古典文学因素,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苏醒,并清楚意识到,文学的正常生长与茁壮,不仅需要外来新兴美学思潮的挹注,同时也需要重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发掘、摄取古典文学中那种万古常新、不可取代的优质元素。
感叹之余,我想利用诗体解构这一招,希望能引起年轻诗人的注意而逐渐接近唐诗、喜爱唐诗。
中国诗史数千年,为何我独钟于唐呢?我毕其一生以追求诗的现代化,创造现代化的中国诗为职志,多年前我在《建立大中国诗观的沉思》一文中曾说:“我们要创造的现代诗不只是新文学史上一个阶段性的名词,而是以现代为貌,以中国为神的诗。
”我认为这个“中国之神”就深藏于唐诗中,而唐诗中的神奇、神性、神韵却长期封闭在僵化的格律中,“解构”的作为就是对唐诗中“神”的释放,也可说是一种变形的重生。
浙江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谂知(shěn )卓越(zhuō)鹰隼(sǔn )物阜民丰(fù)B.启碇(dìng)罡风(gāng)乳媪(ǎo)追本溯源(shù)C.铁砧(zhēn)缱绻(juǎn)混沌(hùn)商贾云集(gǔ )D.气氛(fēn)晕车(yùn)胡诌(zhōu )纷繁芜杂(wú)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的崇山竣岭响起!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落基山响起!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B.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畜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筋络,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象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
C.那么设想一下当这种快乐为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震奋,为带圆柱形门廊的体育馆所珍藏时,该是何等情景呢?D.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奴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最慷慨和热情好客的城市的领导人士、享誉世界的歌星以及一支朝气蓬勃的体育队伍聚集在这里,为这次盛会树立了历史性、公民精神、青春和艺术性等多重声誉。
B.3月8日,杭州的最高气温飙升到29.9℃。
即使没有突破“三”字大关,但依然继3月7日之后,再破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杭州三月上旬的最高气温记录。
C.第21届成都花展在百花潭公园举行,园内展出3万余盆鲜花,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五彩缤纷,什么是如花似锦。
D.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世。
2021届浙江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2021届浙江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名篇名句默写专题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古诗文默写。
(6分)23.补写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2分,共6分。
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1)(《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杜甫《登高》)(3)(《诗经・氓》)(王实甫《长亭送别》)(5)(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3.(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艰难苦恨繁,潦倒新停浊酒杯(3)静言思之,躬自悼矣(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三)古诗文默写。
(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2)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4)__________,__________。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5)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23.(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竟无语凝噎暮蔼沉沉楚天阔(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浙江省舟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三)古诗文默写。
(8分)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4小题)(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2)鹏之背,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庄子·道遥游》)(3)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
浙江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踯躅(zhú)脚踝(huái)便佞(pián)鳞次栉比(zhì)B.船舷(xuán)颠踬(zhì)恸哭(dòng)素以为绚(xuàn)C.痉挛(luán)感喟(kuì)莞尔(wǎn)卷帙浩繁(zhì)D.皱襞(bì)驯服(xùn)黑魆魆(xū)虎豹之鞟(kuò)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炮舱船梁下面摇曳着的船灯,给这景象加上了令人晕眩的、晃动的光和影。
大炮滚动得太猛烈,使得它的形状也看不清楚。
B.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冗长的、嘹亮的、像呻吟一般的声音。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夜声,这种声音往往发生在万赖俱寂的时候。
C.他抓住那声斯力竭叫唤着的羊的一条腿,像牧人那样把羊扛在肩上,向前走去。
朱阿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
D.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雨水整天的打在窗上。
一层水雾沿着玻璃的裂痕婉蜒流下。
昏黄的天色黑下来了。
室内有股闷热之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地违法绝不能异变为交了罚款就被“漂白”,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占地,而只有让违法占地者得不偿失,令违法者自食苦果,才能以儆效尤。
B.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但一场小雨却不期而遇,淅淅沥沥,既洗去了笼罩在湖城的雾霾,也带给人们清凉滋润的感觉。
C.在当前自媒体纷纷扰扰的时代,媒体的专业性弥足珍贵,它不是正襟危坐,也不是曲高和寡,而是用专业理念去引领、激发和满足大众需求。
D.面对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挺身而出,坚决制止,不能只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没有小鲜肉,有的是40多位资深老戏骨的倾情演绎,却名副其实的成为收视口碑双贏的热播剧。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2023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B2.C3.D4.①对把握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基因和美学思维特点有重要意义。
②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古代艺术创造对于美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性,将中国美学理论观念的研究与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③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美学史面貌提供方法论的启示。
(4分。
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5.这一联描绘了春日葱翠绿草映着石阶,繁密树叶中黄鹂啼叫的景象,充满画面感;美好的春天景象无人欣赏,“自”“空”两字隐含着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感伤;此联写景状物,引发读者去思考诸葛亮的一生,去体验杜甫复杂的情感。
(6分。
一点2分,基本符合即可)6.C7.B8.①突出秦腔唱词粗犷、恣肆的特点,富有鲜明浓郁的地域特色;②让读者更具体、直观地感受秦腔的魅力;③舒缓叙述节奏,使行文具有变化。
(4分。
一点2分,两点4分)9.示例一:同意。
《主角》:①忆秦娥为生活放下尊严,迎合市场去茶社演出,表明了秦腔艺术的衰落;②米兰放弃对秦腔的坚持,移居海外,这暗示了秦腔前景的黯淡;③秦腔艺术尊严不再,很少有正式的舞台,观众也缺了谦卑恭敬之心,显现了秦腔艺术的衰微。
《秦腔》(节选):虽然写了三秦土地农民对秦腔的热爱,但全文均以回忆的视角来写,表明了秦腔文化的逐渐逝去;秦腔的基础是农民,但乡土社会逐渐瓦解,都市兴起,秦腔也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示例二:不同意。
《主角》:①以忆秦娥为代表的艺人依然在锤炼技艺,坚守秦腔艺术;②米兰虽移居海外,仍对秦腔念念不忘,并充满信心地认为它会走向世界;③“西京到处都在唱秦腔”,也有外国人观看忆秦娥的演出,说明秦腔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秦腔》(节选):写了秦地、秦人、秦腔之间的血肉联系,表明秦腔是秦地人民的精神寄托。
(6分。
《主角》4分,每点2点;《秦腔》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10.B E G(3分) 11.B 12.C13.(1)梁末帝又多次派人催促刘鄩,刘鄩率领万人逼近晋军营地,俘虏了很多晋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专题绍兴市(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9.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0.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作答时要选定一个角度,比如表达技巧,或者是字句的分析。
(2)本题考查抒情技巧及语言特点,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
【解答】(1)赏析句子主要从表达技巧入手,“抱膝”是动作描写,却刻画出人物的神态:默默呆坐;“影伴身”则写出诗人是形影相吊,孤独寂寞。
(2)诗歌的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这种手法明人陆时雍称之为“代为之思,其情更远”,用别人对自己的思念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从语言的角度看,“想得”“说着”口语话,通俗易懂。
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狐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参考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
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
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
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
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
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
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
这首诗平实质朴,构思精巧别致,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点评】诗歌常见抒情方式:(一)直抒胸臆。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二)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
(三)叙事抒情。
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四)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五)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六)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衢州市(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责子陶渊明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此诗作于作者40多岁时。
19.这首诗的体裁是▲;诗句“阿宣行志学”中,“志学”与“束发”同义,意思是▲。
(2分)20.黄庭坚评价此诗时说:“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弟(同“恺悌”,和乐安闲的意思)慈祥、戏谑可观也。
”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语言的幽默特点。
(6分)【分析】(1)本题考查记忆、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调、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
庙号、文书的名称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注意“3步骤”:一是明特色,用一两个词概括出语言风格特色。
常用术语:平淡、工丽、绚丽、婉约、明快、自然清幽、雄奇、豪放、悲慨、凝练、沉郁。
二是列例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
三是析效果,可指出蕴含其中的感情;可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解答】(1)本题中,第①空,本诗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第①空,“志学”人十五岁的代称;“束发”:古时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
因此“志学”和“束发”都是指十五岁(成童)。
(2)本题中,本诗语言的幽默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嘲,一是使用了夸张手法。
诗人说自己“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以两鬓白发,肌肤松弛来自嘲年事已大,容颜苍老,语意诙谐。
诗人写“自己五个儿子总不好纸笔”,夸张地形容了儿子们的形状,“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舒是老大,十六岁了,而懒惰无比。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阿宣是老二,行将十五岁了,就是不爱学写文章。
这里语意双关,到了“志学”的年龄而不志于学。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雍端两个孩子都十三岁了,但不识数,六与七都数不过来。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通子是老五,快九岁了,只知贪吃,不知其它。
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分别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以漫画的笔法进行描摹。
此外,诗人以喝酒做结,认为假若天意真给了他这些不肖子,那也没有办法,还是喝酒吧。
幽默之中显出了诗人的率性通达。
答案:(1)古体诗;十五岁(成童)(2)①自嘲。
以两鬓白发,肌肤松弛来自嘲年事已大,容颜苍老,语意诙谐;②夸张。
以夸张手法刻画五个儿子的行状,阿舒懒惰无敌,阿宣不爱文学,雍和端十三岁竟然还不认识六和七,通儿只知寻找梨与栗,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以漫画的笔法描摹;③以喝酒做结,幽默之中显率性通。
译文: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
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
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赏析:此诗先说自己老了:“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这两句写老相写得好,特别是后一句说自己肌肤松弛也不再丰满了,这话少见有人道出。
后面是写儿子不中用:“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总写一笔五个儿子不喜读书,不求上进。
下面分写:“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舒是老大,十六岁了,而懒惰无比。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阿宣是老二,行将十五岁了,就是不爱学写文章。
这里语意双关,到了“志学”的年龄而不志于学。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雍、端两个孩子都十三岁了,但不识数,六与七都数不过来。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通子是老五,快九岁了,只知贪吃,不知其它。
“垂”与前“行”义同,都是将近的意思。
按,这里用了“孔融让梨”的典故。
《后汉书•孔融传》注引孔融家传,谓孔融四岁时就知让梨。
而阿通九岁了却是如此,可见蠢笨。
作者将儿子一一数落了一番后,感到很失望,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两句意思是:假若天意真给了他这些不肖子,那也没有办法,还是喝酒吧。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
关于它的用意,后代的两个大诗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
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黄庭坚。
杜甫的意见是认为《责子》此诗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而黄庭坚予以否认。
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对诸子为学、为人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
陶渊明虽弃绝仕途,但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脱离文明、放弃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还有种种常人之情,对子女成器与否的挂虑,就是常情之一。
杜甫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此诗的。
但是,杜甫的理解又未免太认真、太着实了些。
批评是有的,但诗的语句是诙谐的,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
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
这是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
这样看来,黄庭坚的体会又是颇为精妙的。
用诗来描写儿女情态,首见左思《娇女诗》,唐代不少诗人都写有这方面作品,陶渊明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这对诗歌题材的扩大及日常化是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的。
【点评】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
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
诗歌鉴赏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
所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
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法的归纳整理,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之间的关联及作用。
金华市十校期末联考(2)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 -20题。
(8分)雪晴晚望中①(唐)贾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担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①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于长安西南圭峰荜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19.诗题“雪晴晚望”中的“晚”主要体现在哪几句诗中? (2分)20.简要赏析结尾句“闻打暮天钟”的表达效果。
(6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诗题“雪晴晚望”中的“晚”主要体现在哪几句诗中,回答此题时到诗句中找到与“晚”相呼应的句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