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汽车理论第五章 操纵稳定性

合集下载

汽车理论课件第五章

汽车理论课件第五章
➢ 车轮旋转轴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 线为Y轴,以向左为正方向。
X轴和Y轴的交点就是坐标系原点O。 ➢ Z轴过原点O,垂直于地平面,以
向上为正方向。
正方向标示、而非
注意:
“受力实况”P164
• 由于车轮有外倾角γ(或上下跳动),车轮平面不一定垂直于地面;
• 由于轮胎有侧偏角α,X轴未必指向车轮速度方向。
• 钢丝子午线轮胎比尼龙子午线轮胎的侧偏刚度还要大些。
➢ 相同种类的轮胎,尺寸较大的轮胎具有较高的侧偏刚度。 ➢ 降低高宽比(扁平率),轮胎的侧偏刚度会显著提高。如图5-12
高宽比—轮胎断面高与轮胎断面宽之比,即H/B 。
解读轮胎规格:
• 降低高宽比还可以提高轮胎与地面的附着能力, 车辆的驱动、制动和极限转向能力会得到提高。 “追求高性能的运动型轿车”P174
➢ 在同一FZ作用下, FX和FY之间服从附 着椭圆关系。
➢ 由A到B,对应滑动率s的增大, FX和 FY的变动规律符合第四章的结论。
汽车理论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17
§5-2 轮胎的侧偏现象与侧偏特性
6.行驶速度
➢ 在正常车速范围内时,速度的变 化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很小。
➢ 车速很高时,侧偏刚度随着车速 的升高而下降,尤其是侧偏角较 大时。 这并不是行驶速度本身造成的,
L
P165
汽车理论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6
§5-1 概述
上述 “理想刚性”条件,有些是不符合实际的。汽车系统存在
一些实际特性,使得:

① 各车轮的实际指向(即轮胎坐标 系的X轴)并不总是与各自的 “名义指向”完全重合;
② 各车轮的实际行驶方向也并不一 定沿着其轮胎坐标系的X轴方向。

汽车理论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理论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5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汽车行驶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性条件;掌握车辆坐标系的有关术语,了解影响侧偏特性的因素,掌握轮胎回正力矩与侧偏特性的关系;熟练掌握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汽车转向轮的振动和操纵稳定性的道路试验内容。

汽车在其行驶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复杂的情况,有时沿直线行驶,有时沿曲线行驶。

在出现意外情况时,驾驶员还要作出紧急的转向操作,以求避免事故。

此外,汽车还要经受来自地面不平、坡道、大风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

一辆操纵性能良好的汽车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1)根据道路、地形和交通情况的限制,汽车能够正确地遵循驾驶员通过操纵机构所给定的方向行驶的能力——汽车的操纵性。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力图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汽车的稳定性。

操纵性和稳定性有紧密的关系:操纵性差,导致汽车侧滑、倾覆,汽车的稳定性就破坏了。

如稳定性差,则会失去操纵性,因此,通常将两者统称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之一,随着汽车平均速度的提高,操纵稳定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影响着汽车的行驶安全,而且与运输生产率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有关。

5.1节汽车行驶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性5.1.1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汽车在纵向坡道上行驶,例如等速上坡,随着道路坡度增大,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不断减小。

当道路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为零。

在这样的坡度下,汽车将失去操纵性,并可能产生纵向翻倒。

汽车上坡时,坡度阻力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为克服坡度阻力所需的驱动力超过附着力时,驱动轮将滑转。

这两种情况均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遭到破坏。

图5.1 汽车上坡时的受力图图5.1为汽车上坡时的受力图,如汽车在硬路面上以较低的速度上坡,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剩余驱动力用于等速爬坡,即汽车的加速阻力,加速阻力矩,而车轮的滚动阻力矩的数值相对来说比较小,可不计入。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理论第五章

§5-1 概述
定义:在驾驶员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 条件下,汽车能够遵循驾驶员通过转向系 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 界干扰时,抵抗干扰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简称操稳性。 操稳性包括:
操纵性 稳定性
邹旭东 zxd@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操稳性包括操纵性和稳定性
操纵性:即汽车确切响应驾驶员指令的能力。 看汽车实际运动参量和驾驶员要求的运动参量 之间的接近程度和渐进过程时间的长短。 稳定性:即汽车抵抗改变其运动方向的各种外 界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不失去控制甚至翻车和 侧滑的能力。看汽车受干扰后的实际运动参量 与受干扰前运动参量之间的接近程度和渐进过 程时间的长短。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一、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 容 基本内容 主要评价参量
6.转向轻便性(原地、低速、 高速) 7.直线行驶性 侧风敏感性 路面不平敏感性 8.典型行驶工况性能——真实 反映操稳性 9.极限行驶能力——极限安全 行驶性能 转向力、转向功 转向盘转角和 侧向位移 转向盘转角、转向力、侧向 加速度、横摆角速度、侧偏 角、车速等 极限侧向加速度、极限车速 、恢复时间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二、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角阶跃输入 下的时域响应
x:移动:前进速度u,加速度a 转动:侧倾角p,侧倾角速度ωp y:移动:侧向速度v,侧向加速度a 转动:俯仰角q,俯仰角速度ωq z:移动:垂直速度w,垂直加速度i 转动:横摆角r,横摆角速度ωr 在研究操纵稳定性时,假定前进速度u不变,忽略侧 倾角速度ωp、垂直速度w和俯仰角速度ωq。
邹旭东 zxd@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一、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 容
简化: 由多自由度动力学系统—非线性系统简化 为线性系统

汽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 五 章5.1一轿车(每个)前轮胎的侧偏刚度为-50176N /rad 、外倾刚度为-7665N /rad 。

若轿车向左转弯,将使两前轮均产生正的外倾角,其大小为40。

设侧偏刚度与外倾刚度均不受左、右轮载荷转移的影响.试求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答: 由题意:F Y =k α+k γγ=0故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α=- k γγ/k=-7665⨯4/-50176=0.61105.2 6450轻型客车在试验中发现过多转向和中性转向现象,工程师们在前悬架上加装前横向稳定杆以提高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结果汽车的转向特性变为不足转向。

试分析其理论根据(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 稳定性系数:⎪⎪⎭⎫ ⎝⎛-=122k b k a L m K 1k 、2k 变化,原来K ≤0,现在K>0,即变为不足转向。

5.3汽车的稳态响应有哪几种类型?表征稳态响应的具体参数有哪些?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 汽车稳态响应有三种类型 :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多转向。

几个表征稳态转向的参数:1.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α1-α2);2. 转向半径的比R/R 0;3.静态储备系数S.M.彼此之间的关系见参考书公式(5-13)(5-16)(5-17)。

5.4举出三种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并说明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如何影响稳态转向特性?答:方法:1.α1-α2 >0时为不足转向,α1-α2 =0时为中性转向,α1-α2 <0时为过多转向;2. R/R0>1时为不足转向,R/R0=1时为中性转向,R/R0<1时为过多转向;3 .S.M.>0时为不足转向,S.M.=0时为中性转向,S.M.<0时为过多转向。

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使得汽车质心至前后轴距离a、b发生变化,K也发生变化。

5.5汽车转弯时车轮行驶阻力是否与直线行驶时一样?答:否,因转弯时车轮受到的侧偏力,轮胎产生侧偏现象,行驶阻力不一样。

汽车理论-操纵稳定性 -

汽车理论-操纵稳定性 -

§5-6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一、四轮转向系统(Four Wheel Steering System) 二、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5-4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一、转向系的功能与转向盘力特性
功能: 1.驾驶者通过转向盘控制前轮绕主销的转角来操纵汽车运 动的方向。(角输入和力输入) 2.凭借转向盘(反作用)力,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 状况反馈给驾驶者。 反馈—路感(Road Feeling) 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况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力特性。 转向盘力特性决定于下列因素: 转向器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转向器效率、动力转向器的 转向盘操作力特性、转向杆系传动比、转向杆系效率、由悬架 导向杆系决定的主销位置、轮胎上的载荷、轮胎气压、轮胎力 学特性、地面附着条件、转向盘转动惯量、转向柱摩擦阻力以 及汽车整体动力学特性。
B.R/R0<1 K<0 过多转向 C. R/R0>1 K>0 不足转向
§5-3 汽车的转向特性
三、 汽车的瞬态响应特性
1.反应时间τ 应小些,比较好 2.峰值反应时间ε 越小越好 3.超调量 r1 r0 100% 越小越好 4.横摆角速度ωr波动时的固 有圆频率ω0 应高些较好 5.稳定时间σ 越短越好
§5-2 轮胎的侧偏特性
三、影响轮胎侧偏特性的因素 轮胎的尺寸、型式和结构参数对侧偏刚度有显著
的影响。尺寸较大的轮胎有较高的侧偏刚度。 1.扁平率(H/B×100%)
H/B越小,侧偏刚度越大。
2.垂直载荷
K随着垂直载荷的增加而增大,但W过大时,轮胎产生很 大的径向变形,K反而有所减小。
3.轮胎气压
2.垂直载荷 垂直载荷增加,回正力矩增加 3.α一定时,尺寸大的轮胎, TZ也大 4.子午线轮胎回正力矩大

吉林大学汽车理论第五章 操纵稳定性

吉林大学汽车理论第五章 操纵稳定性
FX ( Fb ) F TZ
高速急收油门
Fb

FX
T Z
28/81
5 轮胎外倾角对侧偏力的作用
FY k y
内侧
F y

Tire camber angle FY 外侧
W

FY FY
O'

0
FY
0 0

0


0
29/81
0
uu un
Neutral steering
K=0中性转向
uo
汽车瞬时速度矢量
Over steering
K 0过度转向
5.1 概述
9/81
r1
T
1 . 05 r 0
r0
r (t )
0 . 95 r 0

sw
反应时间
转向盘转角

sw 0
r1 r0
t t
100 % 超调量
handling and stability performance Manoeuverability
1/81
5 汽车操纵稳定性
5.1 5.2 5.3 5.4 概 述 轮胎侧偏特性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响应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
2/81
5.1 概述
定义:在驾驶员不感觉过分紧张、疲 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通过 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 且当受到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 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O
u
O
FY
u
u'
Y X
Fy
C
Fy
v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極限側向加速度 極限車速
發生側滑時的 控制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評價參量
回至原來路徑 所需時間
操縱穩定性包含的內容
*
汽車理論
第二十五講
主講教師:楊志華
學時:48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二、車輛坐標系與轉向盤角階躍 輸入下的時域回應
1.車輛坐標系
右手系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2.穩態回應特性
➢汽車直線行駛時,急速轉動轉向盤至某一轉角時,停止轉 動轉向盤並維持此轉角不變,即給汽車以轉向盤角階躍輸入。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2.橫擺角速度頻率回應特性
轉向盤轉角正弦輸 入下,頻率由0→∞變 化時,汽車橫擺角速 度與轉向盤轉角的振 幅比及相位差的變化 規律。
評價參量
➢共振峰頻率。 ➢共振時振幅比。 ➢相位滯後角。 ➢穩態增益。
操縱穩定性包含的內容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3.轉向盤中間位置操縱穩定性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瞬態回應的評價指標
1)時間上的滯後
2)執行上的誤差 (ωr1/ωr0)×100%
稱為超調量
3)橫擺角速度的波動 波動的ω =2π/T , 取
決於汽車的結構參數
4)進入穩態所經歷 的時間σ
*
第一節 操縱穩定性概述
三、操縱穩定性的研究方法
將汽車作為開路控制系統 人—汽車系統作為閉路系統
轉向盤小轉角、低頻 正弦輸入下,汽車高速 行駛時的操縱穩定性。
評價參量
4.回正性
➢轉向靈敏度。 ➢轉向盤力特性。 ➢轉向功靈敏度。
轉向盤力輸入 下的時域回應。
評價參量
➢回正後剩餘橫擺角 速度與剩餘橫擺角。

汽车理论第五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

汽车理论第五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5.1 一轿车(每个)前轮的侧偏刚度为-50176N/rad.外倾刚度为-7665N/rad«若轿车向左转弯,将使前轮均产生正的外倾角,其大小为4度。

设侧偏刚度与外倾刚度均不受左、右轮负载转移的影响,试求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解:有外倾角时候的地而侧向反作用力为F Y=ka + k y y(其中k为侧偏刚度,k「为外倾刚度,丫为外倾角)于是,有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的大小为:代入数据,解得a, ==0.611 rad,期外由分析知正的外倾角应该产生负的侧偏角,所以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为-0.611 rad o5.2 6450N轻型客车在试验中发现过多转向和中性转向现象,工程师们在悬架上加装横向稳左杆以提高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结果汽车的转向特性变为不足转向。

试分析英理论依据(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由课本P138-140的分析知,汽车稳态行驶时,车厢侧倾角决左于侧倾力矩M枷和悬架总的角刚度工K軒, 即0广一。

前、后悬架作用于车厢的恢复力矩增加:% =00, T沁=匕』「其中K歸,K卯2分别为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悬架总的角刚度工K”为前、后悬架及横向稳立杆的侧倾角刚度之和。

由以上的分析易知,当增加横向稳立杆后汽车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增大,后悬架侧倾角刚度不变,所以前悬架作用于车厢的恢复力矩增加(总侧倾力矩不变),由此汽车前轴左、右车轮载荷变化量就较大。

由课本图5-46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左右车轮轮胎的侧偏刚度在非线性区,则汽车趋于增加不足转向量。

5.3汽车的稳态响应有哪几种类型?表征稳态响应的具体参数有哪些?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汽车的稳态响应有三种类型,即中性转向、不足转向和过多转向。

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有稳定性因数,前、后轮的侧偏角角绝对值之差(<z,-a2),转向半径的比R/R<),静态储备系数SM等。

它们之间的彼此关系为:« =丄(⑦-%)(⑷为侧向加速度的绝对值);—=1 4- Kir :&S.M.二一--(k t,灼分别为汽车前、后轮的侧偏刚度,"为汽车质心到前轴的距禽,L为前、后轴之间的距k} +k2 L5.4举出三种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并说明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如何影响稳态转向特性?答: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参数有稳左性因数,前、后轮的侧偏角绝对值之差(冬-&2),转向半径的比R/R(“ 静态储备系数S.M.等。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5.4-5.5)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5.4-5.5)
31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车厢侧倾时不同形式悬架所引起的车轮外倾角的γ变化
单纵臂悬架前轮外倾角与地面侧向力方向相反。
32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车厢侧倾时不同形式悬架所引起的车轮外倾角的γ变化
单横臂悬架前轮外倾角与地面侧向力方向相同(或相反)。
33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a y Gs
M r Fsy h
h1bs h2 as h hs HN hs L
18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2)侧倾后悬挂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MΦrⅡ
M ΦrΠ Gs e Gs h r
19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3)变形转向角(悬架导向杆系变形引起的车轮转角的变化)。
2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一、车厢侧倾
1.车厢侧倾轴线 1)侧倾轴线:车厢相对于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 2)侧倾中心:侧倾轴线通过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 动中心;其位置由悬架导向机构决定,常用图解法确定。 侧倾轴线是侧倾中心的连线。 想一想:先确定侧倾轴线再确定侧倾中心,还是先
K l 2Ks Δss ss Δst st
2
ΔFZ ΔQ
Kl
ss Δst K s Δss 2 st
ss K l 2K s st
2
Δss
ss Δst st
m K l 2k s n
12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悬架的关系
9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Q ks ss
Δss m Δst n
Fa ΔFa

汽车理论(第五版) 第五章(6-9节)

汽车理论(第五版) 第五章(6-9节)

7
第六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二、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 的基本概念简介
1.切向力对 r的影响 切向力对ω 切向力对
8
第六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2.切向力控制方法 切向力控制方法
1)总切向反作用力控制
ABS就是总制动力控制,保证较佳的滑动率,提 就是总制动力控制,保证较佳的滑动率, 就是总制动力控制 高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高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TCS 是总驱动力控制,防止出现过大的滑转率, 是总驱动力控制,防止出现过大的滑转率, 提高驱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提高驱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பைடு நூலகம்
41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六、装有VSC系统汽车的试验结果
42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六、装有VSC系统汽车的试验结果
43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本节内容结束
下一节
44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八节
汽车的侧翻
返回目录
45
第八节 汽车的侧翻
汽车侧翻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绕其纵轴线转动90° 汽车侧翻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绕其纵轴线转动 ° 或更大的角度, 或更大的角度,以至车身与地面相接触的一种极其危险的 侧向运动。 侧向运动。
28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起始车速为110km/h时正弦 时正弦 起始车速为
起始车速为140km/h时正弦 时正弦 起始车速为
& 转向角输入下的 β − β 曲线
& 转向角输入下的 β − β曲线
29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汽车理论--操纵稳定性

汽车理论--操纵稳定性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四、频率响应特性
2.富氏变换:
式中 r -- r t 的富氏变换。
-- t 的富氏变换。
频率响应函数:
H j r
B1 j B0 r 2 2 20j 0 B C j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内容
1.时域响应 2.频域响应 3.回正性 4.转向半径 5.转向轻便性 6.直线行驶性 7.典型行驶工况 8.极限行驶工况 9.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二、车辆坐标系与时域响应
1.车辆坐标系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预备知识
汽车转向系的功 能、组成、构造及工 作原理。
中心思想
首先介绍操纵稳定 性的基本概念(评价指 标、轮胎侧偏特性), 然后分析简单模型的时 域响应,最后指出悬架、 转向系、传动系对操纵 稳定性的影响。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四、频率响应特性
2.富氏变换:
幅频特性: B 2 C 2 A 要求共振频率高些,通频带宽些,以保证操纵平 稳。 C 相频特性: arctg B 要求相位差小些,以保证反映灵敏。
引 言
1. 操纵稳定性
2. 操纵稳定性涉及工况
3. 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性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节 概述
思考题
如何判断汽车操纵稳定性好坏?
本节应掌握的内容
1. 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2. 车辆坐标系。
3. 稳态转向特性。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汽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由(3) (6)可得:
汽车 工业 学院 版权
得R
当 a y = 0.4 g 时,由 α1 − α 2 = L ⋅ k ⋅ | a y |
R0
=2
(1)
(2)
2
(3)
(4)
⇒ d Φ = 2 kt ⋅ p ⋅ p ⋅ d Φ ⇒ k Φr = dTφ dφ = 2 kt p 2
(6)
k Φr
⎛ mp ⎞ = 2k s ⎜ ⎟ ⎝ n ⎠
⇒u=
(m/s) , (k=0,1,2,3……)
即u =
10 (2k + 1)
(m/s)
ua = 3.6 ⋅
10 36 = (2k + 1) 2k + 1
(2) 求 λ
由 f = u ⋅ n ⇒ f0 = u ⋅
⇒λ =
得: λ =
湖北
5 (2k + 1)
u 1 10 = ⋅ f 0 2 (2k + 1)
kγ = −7665 N / rad , kα = −50176 N / rad , γ = +4 0
由外倾产生的侧偏角的变化:
习题 5-2: 解答:设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和半径转弯,则汽车加装横向稳定杆前后汽车的侧翻力矩应 相同(忽略因质心偏移产生的侧翻力矩差异) 加装前:前后悬架刚度 kφr1 、 kφr 2 、 φ ,总侧翻力矩为 M φ , 则 M φ1 = kφr1 ⋅ φ , M φ 2 = kφr 2 ⋅ φ
湖北
(1) 由 S .M =
S .M 增大,增加不足转向特性;重 心后移,a 增加,S .M 减小,减少不
足转向特性; (2) 内外侧车轮负荷变化会使车轮平均
′ < k 0 ,这种变化 侧偏刚度减小, k 0

汽车理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理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加速行
FZ1↓
k1↓
α1↑
驶时
FZ2↑
k2↑
α2↓
汽车有增加不 足转向的趋势
2
第六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2)Ft 对α的影响
Ft↑, FY=C,α↑ 随着驱动力的增加,维持 转向所需的FY 将使α↑。
前驱汽车α1 随 Ft 增大而增大 前驱汽车增大了不足转向趋势
3
第六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四、四个车轮主动制动的控制效果
40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五、VSC系统的组成
1)用于向各个车轮施加 制动的执行机构;
2)用于控制驱动力的节 气门执行机构与节气门传 感器;
3)轮速传感器; 4)横摆角速度传感器; 5)侧向、纵向加速度传 感器; 6)转向角传感器; 7)制动主缸压力传感器; 8)ECU。
6
第六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4)随着驱动力的增加,轮胎回正力矩通常也有所增 加,这也增加了前轮驱动汽车的不足转向趋势。
思考 ➢试分析当汽车用发动机制动时,前轮驱动的汽车趋于 增加不足转向还是减小不足转向?后轮驱动的汽车呢?为 什么?
7
第六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二、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 的基本概念简介
一、刚性汽车的准静态侧翻
➢“刚性汽车”是指 忽略汽车悬架及轮胎弹 性变形;“准静态”是 指汽车的稳态转向。
假定 sin cos 1
may hg
mghg
FZi
B
1 2
mgB
0
ay g
1 2
B
hg
FZi mg
hg
B
1 2
FZi mg

第五章汽车操纵稳定性

第五章汽车操纵稳定性
路面不可能被压低,车轮下
边缘不可能陷入路面之下,
而是车轮连同整个汽车前部 被向上抬起相应高度h。一 旦外力消失,转向轮就会在
汽车前部重力作用下力图自 动回正到旋转前的中间位置
➢由于主销内倾, 转向时,路面作用在 转向轮上的阻力对主销轴线产生的力矩 减小,从而可减少转向时驾驶员施加在 转向盘上的力,使转向操纵轻便
(A)若轮胎内倾,路面垂直反力F 产生的分力F2向外,增加了轮胎脱 出的可能性。(说明汽车超载是很 危险的,它会大大增加轮胎内倾的 可能性,造成轮胎甩出) (B)轮胎垂直于地面,路面垂直 反力F ,不产生分力。(说明:汽 车要按规定装载,因为有了前轮外 倾,汽车满载后,轮胎基本上垂直 于地面。) (C)只有轮胎外倾,路面垂直反 力F产生的分力F2向内,使得轮胎 紧紧靠在转向节上,提高了轮胎的 工作安全性。
反力 Y 对车轮形成饶主销轴线作用的力矩 M〓F× L,其方向正好与车轮偏转方向相 反。在此力矩作用下,将使车轮回复到原 来中间位置,从而保证汽车能稳定地直线 行驶,故此力矩称为稳定力矩(回正力 矩)。
同理:在汽车转向后的回正过程中,此力矩具有帮助驾 驶员使转向车轮回正的作用,使汽车转向后回正操纵轻 便
主销内倾
定义:当汽车水平停放时,在汽车的横向垂面内,主销轴线与地面垂线的夹 角β为主销内倾角。 作用:①自动回正作用(尤其是在静态下) ②转向轻便
当转向轮在外力作用下绕主
销旋转(假设旋转180°,即 由图b中左边位置转到右边 位置)而偏离中间位置时, 由于主销内倾,车轮的最低 点将陷入路面以下h处,即 定性?即方程的解什么情况下是稳定的?
单横臂独立悬架车厢上的侧倾中心
根据杠杆原理
转向桥
转向轮定位
一、概述: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理论第五章

EPS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图5-14所示为一种采用一对磁极环的非接触式转矩传感器 结构示意图。
原理:当传感器两端在发生 相对扭转位移时,磁极环之 间的空气间隙发生变化,从 而引起电磁感应系数变化。
优点:体积小、精度高。 缺点:成本较高
EPS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2)电动机 EPS的动力源是电动机,通常采用无刷永磁式直流电机 ,其功能是根据ECU的指令产生相应的输出转矩。 电动 机是影响EPS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求低速大转矩、 波动小、惯量小、尺寸小、质量轻、可靠性高、控制性 能好。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改善汽车运动学行为和安全的三个方面:
1)对车辆和轮胎行为的建模分析
2)车辆动力学控制和状态估计
3)驾驶员—车辆系统的分析
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向行驶时,不发生侧滑的极限稳定车 速为:
汽车转向时不发生侧向倾翻的极限车速为:
汽车转向系统特性
1)转向力矩与前轮转角的关系 转向力矩是由地面和转向轮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转向系统 内部摩擦而产生的。 地面对转向轮的作用力主要包括侧向 力、纵向力与垂向力。 构成转向力矩的主要部分是侧向力 与轮胎拖距之积形成的轮胎自回正力矩及侧向力与主销后 倾拖距之积形成的侧向力回正力矩,其次是重力回正力矩 和纵向力回正力矩。
汽车转向系统特性
轮胎作用力的情况如图5-2所示,其中地面接触点中心部 位的作用力, 提供了分析转向反应的依据。
汽车转向系统特性
当车轮转向时,假设角度很小并忽略车轮外倾角,则这 两个角产生的力矩和约为:
上式等号右侧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与内倾角和后倾角有 关。 可以很容易地分别从内倾角和后倾角分析出各个力 矩。
线性两自由度转向系统模型建立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pt (2)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pt (2)
35/18
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发动机负荷特性的曲线族的包络线是发动 机提供一定功率时的最低燃油消耗率曲线。 利用包络线就可找出发动机提供一定功率 时的最经济工况(负荷和转速)。
把各功率下最经济工况的转速和负 荷率标明在外特性曲线图上,便得到 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36/18
燃油消耗率b
n1
n2
16/18
经济车速:
• 汽车满载用最高档在平直良好路面上,以某一车 速、等速行驶的百公里耗油的升数最少,称为经 济车速。 • 经济车速一般为接近于低速的中等车速。
低速时汽车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并不低,这是因为低 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较低,发动机有效燃油消 耗率较大而导致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增加。 高速时随车速的增加百公里燃油消耗量迅速加大,这 是因为高速行驶时,虽然发动机的负荷率较高,但汽 车的行驶阻力增加很多而导致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增加 的缘故。
39/18
AB为变速器最大传动比; ED为最小传动比;BC表示发 动机转速为最大功率转速时 i’与车速的关系曲线;AE 表示发动机最低转速时i’ 与车速的关系曲线; AE与BCD曲线间所包含的 曲线,表示在不同道路阻力 下无级变速器的调速特性。
40/18
其它措施:
• 装上强制怠速节油器。
在发动机强制怠速工况工况下切断供油,是节约燃油 的有效措施。
31/18
发动机的负荷率
• 发动机的比油耗随发动机的负荷变化而变化。在 负荷率约为80%~90%时比油耗最低,低负荷和全 负荷时比油耗都将增加。
32/18
•减轻汽车整备质量的主要途径有:
用计算机优化设计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提高结构的 刚度; 采用高强度低合金钢、铝合金、镁合金、塑料、陶瓷 和各种纤维强化材料来制造某些零部件; 改进汽车结构、简化汽车传动系统,如采用前置发动 机前驱动、不用装备胎的高可靠性轮胎、单片弹簧悬 架、承载式车身、空冷发动机等; 减小车身尺寸; 在用车不要随意增加附加装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1 r
u L1 r u L2 r u
tan
tan tan
1 ( ) 2 L2 r
u


FY 1 k11 FY 2 k2 2
36/81
k11 k 2 2 m(ur ) L1k11 L2 k 2 2 I zr
u 0
33/81
a x lim
u t u+ t
t 0
u r ur+
a y lim
Y向力平衡
t 0
FY 1 cos FY 2 m(u r+ ) FY 1 FY 2 m(u r+ )
滞后时间
稳定时间
5.1 概述
r 1最大横摆角速度
r 0 稳态横摆角速度
10/81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
汽车时域响应是一种把汽车作为开环控制系统的控 制特性。 实际驾驶员-汽车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在汽 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根据实际需要(输入参数),通过 眼、手及身体感知的汽车运动状况(输出参数),经过头 脑的分析、判断(反馈),修正其对转向盘的操纵。如 此不断地反复循环,操纵汽车行驶前进。
5/81
5.1 概述
2 车辆坐标系及时域响应
p 侧倾角速度( roll ) u前进速度
q 俯仰角速度( pitch ) 侧向速度
z
w
r 横摆角速度( yaw ) w垂直速度
r
u x
5.1 概述


p
q
y
6/81
车辆坐标系以及运动形式
Vehicle-fixed coordinate system
r
2
L1 FY 1 L2 FY 2 I z r
y

2
u 2 cg
V

1 u1
FY 1

x
1
u
L1
FY 2
L2
L
2DOF model
One track model Bicycle model Single track model
35/81


u
,
Driver-vehicle closed loop system 侧风
路面条件
驾驶员
驾驶员
偏载
路面不平 汽车运动 横摆、侧倾
交通状况
气候
的手脚
汽车
5.1 概述
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
11/81
3. 评价方法 ☆客观评价法:用测试仪器测取汽车的物理参数
r、a y、 r (侧倾角)和操舵力等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包括:
handling and stability performance Manoeuverability
1/81
5 汽车操纵稳定性
5.1 5.2 5.3 5.4 概 述 轮胎侧偏特性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响应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
2/81
5.1 概述
定义:在驾驶员不感觉过分紧张、疲 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通过 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 且当受到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 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对 质 心 取 矩
L1 FY 1 cos L2 FY 2 I zr L1 FY 1 L2 FY 2 I zr
34/81
o

FY 1 cos FY 2 m(u r+ )
FY 1 FY 2 m(u r+ )
L1 FY 1 cos L2 FY 2 I z r
truck tire
24/81
s 1,2,4,6,10%
1,2,4,6,10
FZ 3.2kN
25/81
s 1,2,4,6,10,15%
1,2,4,6,10,14
FZ 35kN
26/81
c
4回正力距Tz
c a a
Self aligning moment
c
a
c
a
FY
31/81
O


y
u u

y
V V
y

u u

O
x
y
x

2 r 2
FY 2
u2
L2
V
u
y
O
x x
1


V


x
FY 1
1
cg
u
L1
L
Single track model
2DOF with ω, v
32/81



Fy
FY
FY
z
e
Tz
FY
a c
e 轮胎拖距
c
a
u
c
a
c
27/81
a
e=Tire offset Tz eFY
TZ
W
TZ
raceradialຫໍສະໝຸດ W T Z bias

高速急转

TZ
4 ~ 6 TZ 4 ~ 6 TZ
FX ( Fb ) F TZ
uu un
Neutral steering
K=0中性转向
uo
汽车瞬时速度矢量
Over steering
K 0过度转向
5.1 概述
9/81
r1
T
1 . 05 r 0
r0
r (t )
0 . 95 r 0

sw
反应时间
转向盘转角

sw 0
r1 r0
t t
100 % 超调量
FY 1 FY 2 m(ur+ )
L1FY 1 L2 FY 2 I zr
L1r 1 ( ) u L2r L2r 2 u u
O
u
O
FY
u
u'
Y X
Fy
C
Fy
v
C
FY
FY l F z
15/81
FY
Y
FY l F z
侧偏刚度 k Lateral stiffness
弹性轮胎
Z
elastic tire
Fy
O
Fy
Y
FY
FY
v
FY
X
FY
FY k
Fy
FY 与k符号相反
u' u
O

k 28 ~ 80 KN/rad
u u

u0 u,0
u
[(u u ) cos ( ) sin ] u u u u u
(cos 1, sin )
0
[( u u ) sin +( ) cos ] u u + u+
☆忽略转向系的影响,以前轮转角作为输入; ☆只在地面上做平面运动,忽略悬架作用; ☆前进(纵轴)速度ua不变,只有沿y轴的侧向速度 v和绕z轴的横摆运动ωr(ay<0.4g) ; ☆驱动力不大,对侧偏特性无影响; ☆忽略空气阻力; ☆忽略因载荷变化引起左、右轮胎特性的变化; ☆忽略回正力矩的变化。 Bicycle model or single track model
FX ( Fb ) F TZ
高速急收油门
Fb

FX
T Z
28/81
5 轮胎外倾角对侧偏力的作用
FY k y
内侧
F y

Tire camber angle FY 外侧
W

FY FY
O'

0
FY
0 0

0


0
29/81
0
r r 0
100%-t
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共振频率f、1Hz时的相位滞后角、汽车因数
5.1 概述
13/81
5.2 轮胎侧偏特性
侧偏特性: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的关系 1 轮胎坐标系
z
T z回正力矩 Self aligning angle
y
Rolling resistance torque
16/81
Y
最大侧偏力的影响因素
FY k
FY max l FZ
FY
◎附着条件 及垂直载荷FZ ◎轮胎胎面花纹、材料、结 构、充气压力 ◎路面材料、结构、干湿 ◎车轮外倾角

17/81
3.侧偏特性与轮胎结构、工作条件

尺寸r↑的轮胎 k↑ 子午线轮胎接地面宽 k ↑ 钢丝比尼龙轮胎k大
附着椭圆
adhesive ellipsis
FY

Fb 或 F x FY
20/81
Fb
小侧偏角,小滑转率
const
F F F F Fb FY
2 Fb 2 FY
FY Fb Fb FY
21/81
passenger car tire
横摆角速度增益(转向灵敏度)
r

横摆角速度增益曲线 稳定性因数K
r
ua
☆主观评价法: 凭借主观感觉的评价,最终决定权
5.1 概述
Steady state response
12/81
Transient state respon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