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
高一必修一册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册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高一地理必修一册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地理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对该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具有赤道膨胀、南北向压扁等特性。
地球的形状对航海、天文、气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可以以平面形式将地球上的信息表现出来。
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有等经纬度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宇宙是指包含地球在内的一切事物的总称。
太阳系是地球所处的空间,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组成。
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形成了各种自然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地球还有月球作为其天然卫星,并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地球主要包含地壳、地幔和地核等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岩石壳层,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岩石层,主要由硅、铁、镁等元素组成。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貌运动,构造运动包括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貌运动包括风蚀、水蚀等。
第四章:地表水的分布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
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受到全球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表水系统之一,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至关重要。
节约用水、科学排放废水、保护水生态环境等措施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六章:地理与环境地理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地理学角度出发,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学习高一地理必修一册的知识点,我们对地球的形态和结构、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环境问题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一地理识记部分
专题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中主要的天体类型的名称: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3、恒星的特征: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氢和氦。
4、星云的特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6、每个时区的区时都采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7、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个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相差几个小时。
8、日界线为 180°经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
加 一天。
9、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
12、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距日近,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体积和质量大,平均密度小,称为巨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最远称为远日行星。
13、太阳系八颗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共面性;近圆性; 同性性。
14、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15、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专题8、大气物质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物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氮、氧)、水汽、尘埃。
4、洋脊是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带,大洋地壳的诞生处,距洋脊越近,海底岩石年龄越轻。
5、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6、地震发生时,能量从震源处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纵波(速度快)先于横波到达地表,在震中区,人们先觉察到的是上下颠簸,接着觉察到的是左右摇晃。
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 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月系。
2.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
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其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等。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太阳能等。
2.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为黑子、耀斑和太阳风。
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的气候;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 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2. 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
3.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四、地球的自转1.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 周期: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真正的周期;太阳日(24 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
高一地理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按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高一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涉及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点和概念。
下面,我将按章节的顺序,对高一地理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进行地理研究的基础。
地球的形状是椭圆球体,由地球自转和公转两部分组成。
地球被赤道、南北两极线和经线划分成了不同的地带和时区。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研究地球表面的特征,人们将地球投影到纸面上形成了地图。
地图是地理研究中重要的工具,通过地球的投影,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地表的地理特征。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地球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体。
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地壳、气候、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方面。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硬壳层,包括岩石、土壤和矿产资源等。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引起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构造的形成。
气候是地球大气系统长期平均状态的总和,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气象要素。
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农业、工业和交通等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包括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
水资源的状况和分布对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也有重要影响。
生物资源是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资源,包括食物、药材和工业原料等。
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重要任务。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人口数量和分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可以通过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方法得到。
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生产生活交流的中心,城市化是一种全球性的潮流。
城市化进程中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等问题,也带来了城市环境和资源的挑战。
为了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农业与农村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
农业包括农作物生产和畜牧业养殖两个方面。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 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具有赤道略鼓起和两极略扁平的特点。
- 地球的尺度指的是地球的大小,通常用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表示。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进行自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公转周期为一年。
3. 地图的制图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 地图的图例:用于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 地图的方向:利用指南针或者指北针确定地理方向。
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调查1.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来研究地理问题的一种技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气候预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利用航天器或者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 遥感技术的应用:用于监测气候变化、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领域。
3. 地理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式获取地理数据。
- 实验方法:在实验室中进行对地理问题的模拟与实验。
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 行星的运动规律: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同时自转。
2.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 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等。
3. 地球的地理环境- 大气环境:指大气的组成、结构和运动等。
- 水环境:指地球上的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 生物环境: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第四章: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壳-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岩石壳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 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差异:大陆地壳较厚、密度较低,海洋地壳较薄、密度较高。
2. 地幔- 地幔的特点: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固态岩石层,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15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1【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性的大气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2.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释放热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
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
人类活动排放: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3.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技巧1:全球变暖带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1)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2)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技巧2: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1)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2)采用新能源(3)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4.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5.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危害:(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技巧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1)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2)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3)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6.酸雨:一般把pH小于的雨水产生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增多技巧4:我国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我国酸雨分布:《20__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__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
酸雨区域分布范围基本稳定,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中、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
华中酸雨区污染最为严重,湖南和江西是华中酸雨区酸雨最严重的。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等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5地形复习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5地形复习本文档旨在为高中地理学生提供对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至必修5的地形内容进行复的指导。
以下是各个必修单元的地形知识点的总结和复重点。
希望本文档对你的地理研究有所帮助。
必修1:地理的研究方法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地形作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涉及。
主要的地形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研究方法等。
复重点:- 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据- 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必修2: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单元主要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形方面涉及太阳系、地月系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等内容。
复重点:- 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运动规律- 地月系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必修3:地球的水这一单元重点介绍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水循环和水体的特性。
在地形方面,主要涉及江河流域和水文循环等内容。
复重点:- 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 江河流域的形成和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必修4:地球的气候与环境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地形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气候带的划分和地球的自然区划等。
复重点:- 气候带的划分及其特点- 地球的自然区划及其影响因素必修5:人口与城市这一单元介绍了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地形知识点主要包括人口分布和城市规模的划分等内容。
复重点:-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城市规模的划分及其影响因素希望以上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至必修5的地形复习内容的总结和复习重点对你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加油!。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 随着同学们进⼊⾼中,如何分配学习时间便是重中之重,该如何学好地理。
以下是由店铺编辑为⼤家整理的“⾼⼀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 第⼀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系 2、【地球上⽣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形成⼤⽓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扰⽆线电短波通讯;产⽣“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候。
4、【地球⾃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时; ③沿地表⽔平运动物体的偏移:⾚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随纬度的增⼤⽽增⼤。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昼越长夜越短。
夏⾄⽇——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年中的最⼤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夜越长昼越短。
冬⾄⽇——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年中的最⼩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
④⾚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同⼀时刻,正午太阳⾼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年中的最⼤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值。
高一地理必修一二总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二总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通过对地球表层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成、结构、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是地理学科的基础部分,其中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的知识点。
一、必修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立体,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地球的运动包括公转和自转。
地球的公转轨道具有椭圆形状,因此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形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3. 地图与地球的代表性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通过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地理情况。
不同的地图投影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4. 经度和纬度经度用来表示地球上的东西方向,纬度用来表示地球上的南北方向。
经度和纬度组成了地球坐标系统,通过坐标系统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位置的位置。
5. 地球的分布格局地球上有五大洲和大量的岛屿,不同的洲际分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征。
地球还有七个大洋,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
二、必修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 农业与区域发展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地区的经济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2. 工业与区域发展工业是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
工业化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交通运输是地区联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对地区间的联系和资源的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4. 旅游与区域发展旅游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行业,旅游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5.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而进行的系统性的规划工作。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全地球的运动:地球围绕中心方向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恒星日,而公转的周期是恒星年。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小时,线速度在赤道处最大,向两极递减。
公转时,地球在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而在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导致了黄赤交角的存在,目前这个角度是23°26′。
这个角度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等,它们之间通过水循环相互联系。
水循环是指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它使得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河流的径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类型、冰雪补给等。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
昼夜交替:昼夜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而昼夜交替的产生则是由于地球自转。
晨昏线与赤道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太阳高度的分布是昼半球上大于0°,夜半球上小于0°,晨昏线上等于0°。
昼夜长短的计算可以通过昼弧来进行,即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天体系统则是由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
常见的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如金星、地球等)、卫星(如月球)、流星体和彗星等。
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也是天体的一种。
以上是高一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地球的运动、地球上的水、昼夜交替以及天体与天体系统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高中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等。
4.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对地球环境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行星地球1. 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四季的划分等。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
3.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基本要素、类型和使用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热量平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风、气压带和风带等)、大气运动的原因和受力分析等。
4.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1. 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类型和特点,以及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和影响,以及洋流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3.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以上仅为高一必修一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学校课程设置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集锦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集锦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缩影。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综合地图。
地图可根据投影方式、色彩、等高线等进行分类。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分布规律:暖流与寒流的形成与影响。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的规律: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人口迁移。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与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 工业布局的因素: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
- 工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3.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的演变:陆路、水路、航空、管道。
- 交通网络的布局:铁路、公路、航空港、港口。
- 通讯技术的发展:邮政、电话、互联网。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解译。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组成、功能、应用领域。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问题:沙漠化、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
- 人文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城市病、农村问题。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清洁能源、绿色经济、生态农业。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知识点汇总表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知识点汇总表1.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位置:东经73°33'到135°05',北纬18°03'到53°33'之间 - 中国地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中国人均土地面积:约亩-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约1.8万千米- 中国海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2. 中国气候区划- 中国地理气候带划分:北温带、寒温带、暖温带、热带- 北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短暂,昼夜温差大- 寒温带气候:寒冷冬季长,夏季短暂- 暖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热带气候:全年高温,季风影响,降水丰富3. 中国地形地貌特点- 中国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 中国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大别山脉- 中国主要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中国主要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 - 中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4. 中国地震活动特点- 中国地震分布特点:我国地震多发区主要为青藏高原周边地带、沿海地区- 中国地震剧烈程度:以西部地区为主,地震灾害较严重- 影响地震活动的因素:板块构造运动、地壳运动、人类活动5. 中国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自然灾害种类:台风、洪涝、干旱、地震、地质灾害、气候变化等- 自然灾害防治:- 加强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完善灾害监测和预测技术-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抗灾能力-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灾害6. 中国的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总量:约14.5亿人- 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地理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 - 人口政策调控:二孩政策、计划生育政策调整7.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特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城市经济更加繁荣- 区域发展战略:沿海带动内陆,东西部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总结:以上是高一地理湘教版必背的知识点汇总表,涵盖了中国地理概况、气候区划、地形地貌特点、地震活动、自然灾害防治、人口问题和区域经济差异等内容。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集锦15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南昆铁路自广西首府南宁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经过地质条件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是我国已建成铁路中技术水平最高的铁路。
是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开发当地丰富有色金属资源和优质旅游资源,改善西南交通,促进经济发展。
南疆铁路东起吐鲁番,西至喀什,沿途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我国重要长绒棉生产基地。
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对于西部: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对于东部: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利于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1.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篇一陆地水和水循环(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潜水、承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3)水循环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陆地循环,海洋循环2.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篇二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3.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篇三太阳: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4.高一必修一地理科目知识点整理篇四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高一地理一二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一二课知识点总结地理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在高中地理的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与地球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在本文中,将对高一地理一二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进行地理研究的对象。
高一地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认识地球。
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由岩石组成的球体,被大气层所包围。
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规则的球体,而是稍微扁平的,呈现出一个类似于橘子一样的形状,这是由于地球自身的自转而引起的。
在地球上有两极、五大洲和许多海洋构成,这些地理要素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天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所拥有的各种自然因素。
高一地理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认识这些环境因素,并了解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中之一就是地球的纬度差异。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从赤道到两极的距离是不相等的。
纬度差异导致了地球上的气候、动植物分布和人类活动的不同。
赤道地区温暖湿润,适宜农业生产,而两极地区则寒冷干燥,几乎无法生存。
通过对纬度差异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除了纬度差异,地质构造也是高一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球是一个活跃的行星,内部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地球的地壳并非一片整体,而是由许多板块组成的。
这些板块不断地移动和变形,从而形成了地震、火山和地理构造等现象。
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它们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地理构造则是地壳变形的结果,在地壳产生断层、山脉、盆地等地形地貌。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人类活动也对地理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高一地理的教学中也会讲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农业是人类最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它受到气候、土壤和人文因素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而工业化的发展则导致了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的污染。
了解这些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地理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高一地理的课程内容涉及到地球的形状、纬度差异、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天体系统1、各种天体①恒星②星云:云雾状天体。
主要组成物质:氦;③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呈云雾状。
⑥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陨星(非天体)有陨星(陨)、铁陨星(陨铁)和铁陨星三种。
23、月/1。
23 2.5亿年。
4三、太阳1②色球——耀斑、日珥;③日冕——太阳风。
其中,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11年。
四、只有一个地球1②巨行星(木、土):体积质量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卫星多、有光环;③远日行星(天、海):距日远、体积质量平均、密度介中、表面温度极低。
火:2个——火卫一、火卫二;海:8个。
3、地球存在物质生命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液态水,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吸引了大气,自转和公转期适中——昼夜、季节更替适中。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一、月球1、是地球的卫星(唯一的自然卫星)。
2、特点:无生命、漆黑一片、万籁俱静、昼夜温差大(因为无大气)、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
3、恒星月:27.324、自转公转向:自西向东。
5二、月相1、定义: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2、圆缺变化原因:月球不发光、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
3三、日食和月食,但日地月三正成一线,才会发生。
四、月球与潮汐(月球引潮力为主)1、连续的两次涨潮(或落潮)的时间间隔是12小时25分。
2、朔月、望月时大潮,弦月时小潮。
3、潮汐作用下:①加剧海岸侵蚀;②顶托河水入海;③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
4、潮汐利用:①捕鱼、晒盐;②发展滩涂水产养殖;③利用潮汐发电;④海洋运输业。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非重点)一、太空探索的历程12①1970年——“东红1②2003③20053①:之西北高原地区;②:;③:,但位于境;④:正在建造,优势:靠近赤道,纬度低,自传线速度、惯性大,节省火箭燃料。
二、太空探索的意义1、人来探索太空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和利用宇宙。
2、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①空间资源: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国际空间站、太空移民……②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专题4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1、绕转中心:地轴。
234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7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1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②地时和区时③地转偏向力。
二、地时与区时1、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时刻相差4分钟。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3、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4、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四、地球公转1、绕转中心:太阳。
2、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天4时48分56秒。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
4、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5、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五、季节的形成1、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两次最大值。
2、昼夜长短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这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12月22日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④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二至日。
第二篇岩与地貌专题5 板块运动一、板块构造学说比较活跃的地带。
板块交界区形成的地形:①在板块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②扩着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海沟;大陆板块收挤压而上拱,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③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形成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举例:消亡:落基山脉:太VS美;安第斯山脉:南VS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印VS亚;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亚VS太;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部的小板块裂。
二、地震与火山1、地震: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②纵波(固、液)先于横波(固)到达地表;③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不同地区的烈度不一;④环太平洋地震带(世界主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①自然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断层带的烈度大);②非自然因素:地面建筑。
2、火山:环太平洋火山带、红海沿岸(印VS非)和东非火山带、地中海——3举例:日本(亚VS太)意大利(非VS亚)多地震,印尼位于三大板块(亚VS 印VS太)交界处,也是火山地震高发区;英国(亚欧部)等地区少地震。
专题6 岩与矿物一、岩1、分类:根据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①岩浆岩(火成岩)(1)定义:由地球部的岩浆在地下结晶或在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
是岩圈的主体。
花岗岩(侵入岩,色泽浅)玄武岩(喷出岩,色泽深)印度德干高原。
②沉积岩(1)定义:由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重新固结而形成的岩。
,由植物遗体转变。
③变质岩(1)定义:原有岩受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下,岩的矿物成分及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
(2)分类:无(3)代表:英岩(由英砂岩变质而成)、片岩及板岩(均由页岩变质而成)、岩(由灰岩变质而成)。
2、地貌景观:不同的岩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
——花岗岩、——英砂岩、泰山——变质岩。
二、矿物1、定义:矿物是地壳中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有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和部构造,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外表特征。
2、化学元素:①地壳中已发现有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排前8钙、钠、钾、镁;②地壳中的元素绝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长、云母、解、角闪、辉、橄榄。
(“↓”、“→”表示键尾物质组成了键头指向的物质)例如,长、英、黑云母→花岗岩4、钻即金刚(南非和刚果),最硬;最软的是滑。
专题7 地貌一、主要的地貌类型1、流水地貌2、3、4、风成地貌P、K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各点连接的线投影到平面上所形成的水平曲线。
1、平原:海拔不超过200米的宽广低平地区,由于高度低,起伏小,所以等高线稀疏。
2、丘陵:一般坡度较缓,遍布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所以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缓和。
3、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所以等高线密集。
4、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部比较平缓,所以中央部分等高线稀疏,边缘部分等高线密集。
施工容易;位于口小腹大的口袋型盆地、洼地,建成之后水坝库容大三、地貌与经济建设1、海拔较低的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因水分条件不同而适合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
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土层深厚、水分条件好,适合发展种植业。
而干旱地区的高原、盆地则适于发展畜牧区。
海拔较高的山地,土层薄,适合发展23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组成:干洁空气(主要为氮气、氧气)、水汽和微小尘埃组成的混合物。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2、34、热层:即电离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
三、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1、“防弹衣”:绝大多数的流星体在大气中因摩擦而燃烧殆尽,只有极少数能够到达地表。
2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被削弱。
强烈辐射。
3。
晴朗夜间水汽、专题9 行星风系一、气压与风1、气压:某一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影响因素:气温、空气升降运动、海拔。
2、风:水平气压差异,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风的来向为风向。
3、因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等压线:把某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成为水平气压场,一般用等压线表示。
5、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不均的原因:①气温有高低;②空气有升降运动;③海拔有高低。
二、大气环流121月南移,7月北移。
三、行星风系与气候1、定义:由于大气的相互补偿,最终在南北半球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这就是行星风系。
2、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名称见书P1363、各气压带雨量情况:①极地高气压带——少雨带;②副极地低气压带——多雨带;③副热带高气压带——大陆西岸和大陆部,气候暖热干旱,为少雨带;大陆东岸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为多雨带;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非季风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地区分布: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
2、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成因:赤道低气压带与低纬信风带;地区分布: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洲巴西等。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或陆信风;地区分布: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度之间的大陆部和西岸;非洲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4、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中纬西风带;地区分布: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大陆西南角。
5、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气温年较差大成因:深处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少;地区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陆地区。
6、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成因:中纬西风带;地区分布: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
季风气候:12度,大陆东岸;我国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
3~55度;我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以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不作分析,只需了解,见书P88)径流变化小:热带雨林、温带海洋陆外都受交替控制)专题10 季风一、季风的成因1、季风: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