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专题1~15整理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系统
1、各种天体
①恒星
②星云:云雾状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氦;
③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
呈云雾状。
⑥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陨星(非天体)有陨星(陨)、铁陨星(陨铁)和铁陨星三种。2
3、月/
1。
2
3 2.5亿年。
4
三、太阳
1
②色球——耀斑、日珥;
③日冕——太阳风。
其中,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
11年。
四、只有一个地球
1
②巨行星(木、土):体积质量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卫星多、有光环;
③远日行星(天、海):距日远、体积质量平均、密度介中、表面温度极低。
火:2个——火卫一、火卫二;
海:8个。
3、地球存在物质生命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液态水,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吸引了大气,自转和公转期适中——昼夜、季节更替适中。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
1、是地球的卫星(唯一的自然卫星)。
2、特点:无生命、漆黑一片、万籁俱静、昼夜温差大(因为无大气)、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
3、恒星月:27.32
4、自转公转向:自西向东。
5
二、月相
1、定义: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2、圆缺变化原因:月球不发光、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
3
三、日食和月食
,但日地月三正成一线,才会发生。
四、月球与潮汐(月球引潮力为主)
1、连续的两次涨潮(或落潮)的时间间隔是12小时25分。
2、朔月、望月时大潮,弦月时小潮。
3、潮汐作用下:
①加剧海岸侵蚀;
②顶托河水入海;
③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
4、潮汐利用:
①捕鱼、晒盐;
②发展滩涂水产养殖;
③利用潮汐发电;
④海洋运输业。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非重点)
一、太空探索的历程
1
2
①1970年——“东红1
②2003
③2005
3
①:之西北高原地区;
②:;
③:,但位于境;
④:正在建造,优势:靠近赤道,纬度低,自传线速度、惯性大,节省火箭燃料。
二、太空探索的意义
1、人来探索太空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和利用宇宙。
2、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
①空间资源: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国际空间站、太空移民……
②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专题4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
1、绕转中心:地轴。
2
3
4
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7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1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②地时和区时③地转偏向力。
二、地时与区时
1、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时刻相差4分钟。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3、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4、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四、地球公转
1、绕转中心:太阳。
2、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4时48分56秒。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4、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5、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五、季节的形成
1、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两次最大值。
2、昼夜长短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这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12月22日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
④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二至日。
第二篇岩与地貌
专题5 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比较活跃的地带。
板块交界区形成的地形:
①在板块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扩着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海沟;大陆板块收挤压而上拱,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③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形成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举例:
消亡:
落基山脉:太VS美;
安第斯山脉:南VS美;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印VS亚;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亚VS太;
裂: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部的小板块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