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断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消化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消化道各器官的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胰腺、肝脏、胆囊等。
它们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疾病。
一、食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食管疾病包括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等,其主要症状是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灼烧感。
为了确定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1. 临床表现观察: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详细询问,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和性质等。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手段,检查患者的呼吸、心律和胃肠道状况等。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和胰腺功能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4. 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胸部X线、食管钡餐造影等方法,观察食管有无狭窄、溃疡或异物等异常情况。
5. 内窥镜检查:利用内窥镜直接观察食管黏膜和肿瘤等病变,同时可以进行活检以确定是否为恶性肿瘤。
二、胃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胃疾病是最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之一,常见的有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以下是胃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胃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表现有助于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2. 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是胃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可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收集活检样本以确定病变的性质。
3. 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胃液pH值、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指标,可以帮助诊断胃炎和胃溃疡的病因。
4. BreathTest:通过检测呼气样本中的C14或C13呼气试验,可以间接检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
5.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如CEA和CA19-9,有助于胃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三、肠道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肠道疾病包括胃肠炎、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等,其症状各异,因此需要通过综合各种检查来进行诊断。
1.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腹泻、便血、腹痛等症状的表现可以帮助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消化道疾病的诊治
消化道疾病的诊治消化道疾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胃溃疡、胃炎、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消化道疾病的诊治方法,及时发现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消化道疾病的诊治进行探讨。
一、消化道疾病的病因消化道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良、精神压力过大、遗传因素等。
其中,饮食不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如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过度饮酒等,都会对消化道造成损伤。
生活习惯不良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消化道疾病的风险。
精神压力过大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中,会影响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二、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体格检查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基础,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初步判断病情。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炎症程度、感染情况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胃镜、肠镜、钡餐等,可以直观地观察消化道的情况,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胃镜和肠镜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胃镜和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消化道的情况,可以发现消化道黏膜的病变,如溃疡、炎症等。
同时,胃镜和肠镜还可以进行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类型。
此外,钡餐也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观察消化道是否有狭窄、梗阻等情况。
三、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消化道疾病治疗的基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
对于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胃炎、消化道出血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解决消化道狭窄、梗阻等问题,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也相对较高。
总之,消化道疾病的诊治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正确地进行疾病诊断与鉴别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道出血等。
一、胃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胃溃疡的准确诊断,医生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鉴别。
1.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的特点、发作时间等,并通过体格检查来寻找可能的体征。
2.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胃溃疡的关键诊断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变化。
在内镜下,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胃溃疡的形态、大小和位置,进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3. 放射性核素检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结合摄影技术,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功能和血流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溃疡。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鉴别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胃内食物和消化液回流到食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它常见于胃食管括约肌的功能障碍或上呼吸道解剖异常的患者。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医生常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鉴别。
1. 症状询问和食管内pH监测: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胸骨后灼热感、咳嗽等,并可通过食管内pH监测来判断食管内酸碱度的变化。
2.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的情况,并检查是否存在食管炎症和溃疡等病变。
3. 24小时食管内阻抗检查:通过患者24小时内食管内阻抗的变化,可以判断胃食管反流病的程度和类型。
三、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鉴别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道各部位的黏膜破损或血管壁的破裂导致血液外流的病症。
对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医生常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鉴别。
1.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呕血、黑粪等症状,并通过体格检查寻找可能的体征,如腹痛、贫血等。
2.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判断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重要手段,通过直接观察黏膜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病因。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病史采集
避免误诊和漏诊。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诊断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将更加智能 化和精准化。
个性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将成为未来治 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趋势。
远程医疗服务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将为更多消化系统疾病患 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病史采集
目 录
•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症状 • 病史采集重要性及方法 • 典型案例分析 • 辅助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消化系统 正常功能的各类疾病,包括食管 、胃、小肠、大肠、肝、胆、胰 腺等器官的疾病。
肝胆结石案例讨论
患者信息
50岁女性,肥胖体型,饮食 偏油腻。
1
症状表现
右上腹绞痛、黄疸、发热等 。
诊断依据
B超检查显示胆囊结石,胆 总管结石。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取出结石,术后抗 感染,调整饮食结构。
05 辅助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
血液检查
粪便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可 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器官功能。
通过活检、穿刺等手段获取病变组 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 准。
分子生物学检测
基因检测、蛋白质组学检测等,有 助于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1 2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黄疸等。
病史采集的重要性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新版
特殊情况下的诊断
病情严重度评估
对于出血量大、病情严重者,需评估 出血量、血流动力学状态等,制定治 疗方案。
特殊病因诊断
对于疑似由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 特殊病因引起的出血,需进行相应的 实验室检查和病理诊断。
04
治疗策略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止血药物、抗炎药物等,以缓解症状、控制出血 。
营养支持
初步诊断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血便、低血 压等下消化道出血的典型症状。
体格检查
进行腹部触诊、直肠指诊等检查,初 步判断出血部位。
确诊检查
内镜检查
通过结肠镜或小肠镜等内镜检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确定 出血部位和原因。
放射影像学检查
进行腹部X线、CT等检查,观察肠道结构和周围组织,辅助 诊断。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新型检查手段研发
鼓励医学界继续研发新型检查手段,提高下消化道出 血的诊断效率。
多学科联合治疗
提倡多学科联合治疗下消化道出血,包括内镜、外科 、介入等,以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病因
总结词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炎症、感染、肿瘤和血管病变等。
详细描述
炎症和感染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如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等。肿瘤也是下消化道出血的 一个重要原因,如结肠癌、直肠癌和肛门癌等。此外,血管病变如肠道血管畸形、动脉瘤和静脉曲张 等也可能导致下消化道出血。
03
诊断方法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 运动,有助于维持肠道健 康。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肠道检查,以便 早期发现潜在的肠道疾病 。
家庭护理
2009_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
( 总 790) 中国 临床医生 2009 年 第 37 卷 第 10 期
级 [H p : 观察胃黏膜液层、 表面上皮、 小凹上皮和腺 管上皮表面的 H p ; 慢性炎症: 根据慢性炎症细胞的 密集程度和浸润深度分级; 活动性 : 慢性炎症背景上 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 萎缩: 指胃的固有腺体减少, 幽 门腺萎缩是指幽门腺减少或由肠化腺体替代, 胃底 ( 体 ) 腺萎缩是指胃底 (体 ) 腺假幽门腺化生、 肠化或 腺体本身减少 ; 肠化 ], 分成无、 轻度、 中度和重度 4 级 (或 0 、 ﹢、 ﹢﹢、 ﹢﹢﹢ ) 。其他组织学特征 : 分为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类。前者包括淋巴滤泡、 小凹 上皮增生 , 肠腺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等 ; 后者包括肉 芽肿、 集簇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明显上皮内淋巴细 胞浸润和特异性病原体等。 病理诊断报告: 应包 括部位特征和形态学变化程度, 有病因可循的应报 告病因, 结合内镜所见、 取材部位及每块标本组织学 变化作出诊断。当胃窦和胃体均有炎症者称慢性胃 炎。但当胃窦和胃体炎症程度相差两级或以上时, 应加上 为主 修饰词, 例如 慢性 ( 活动性 )胃炎, 胃 窦为主 。 特殊 类型慢性胃炎或胃病: 如 肉芽肿 性胃炎、 嗜酸性胃炎、 疣状胃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胃 炎、 巨大胃黏膜肥厚症等 , 应注意判断。
1. 2 . 1
最常见的是由非甾体抗炎药 ( NSA IDs) 如酮洛芬、 吡 罗昔康、 吲哚美辛等以及阿司匹林所致。对严重外 伤、 败血症、 呼吸衰竭、 低血容量性休克、 烧伤、 多脏 器功能衰竭、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应激状态时要警 惕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常见的还有酒精性急性 胃炎、 急性腐蚀性胃炎等。
2. 1 . 2
查体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胃体胃炎有时伴有
消化道疾病的鉴别诊断
乏
杰 u差
萋 差
. 量
2
’ 口
6 I
季
畲 , ÷ ]:
主
彳r
2霉
宇
妻
萋
乏
千v 一 .
垂
于7 c爿
.
己 象
彳司
责乏
一¥
罢 宇 、 耋 戈
2 彳百
宇
6 I
姜 觅
蚕
乏
差
:
m
季
2 砉孚 ~ 芎 6 I
~ 重
麦 差
鬈季
毒
q 6 I
: t
乏6 雹 q I 口
乏 丈
^
恶
:
多 ,
耄
鬈
耄
差
至
。
委 :乏 2
乏 : 星
豪
彳 口 、 , 金 垂
墨
差
李
重 .
量
l
u 萋
萋 事
萋
青
m .
乏
萋
妻
.
乏
宇
.
s I
乏
手
。 r 口
、
i 手
乏 .
6 I妻
。
. t
萋
善
要
萋
壹
口 、 ,菱
t
乏 事
置 m 雹
耄
妻
.宇
菱
6 口 . I’ 乏
千
u
主 耄 奎 季之
口i j 、 , :
u
习主 、I 6
彳 . } _ ) t 萋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pt课件
(2)诊断性抑酸治疗有效(治疗剂量PPI bid),1-2周反流症 状消失或减轻。
2.其他辅助检查诊断:
胃镜检查(最准确)、食管X射线检查、食管压力测定、 食管PH监测及胆汁监测
可编辑课件PPT
5
(三)治疗
1.药物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 (2)H2受体拮抗剂 (3)黏膜保护剂 (4)促动力药
3.体征
局限性上腹压痛
可编辑课件PPT
13
四 治疗
1.非药物治疗 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注意饮食规律,消除
攻击因子。
2.药物治疗 (1)根除Hp治疗 一线方案:a四联疗法
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铋 剂;b三联疗法 上述方法去掉铋剂。 (2)抑制胃酸治疗 (3)抗酸药及胃黏膜保护剂
可编辑课件PPT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
1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第三节 胆石症和胆囊炎
可编辑课件PPT
2
❖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与胃炎
一 胃食管反流病 (GERD)
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 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称为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食 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 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的功能 紊乱。
可编辑课件PPT
16
二 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绝大多数与胆囊管结石梗阻有关,少数为无石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多并发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的治疗 1.药物治疗:消炎利胆片,用于急性胆囊炎恢复期。 2.患者教育:建议定期B超检查。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1.早期识别和评估:下消化道出血时,早期识别和评估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通过患者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黑便、呕血、贫血等。
2.放射学检查:对于怀疑有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常用的放射学检查包括消化道造影、CT血管造影和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等。
3.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最为准确和直接的方法。
通过内镜可以观察到出血部位,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因。
常用的内镜检查包括内镜下止血和内镜手术。
4.血流动力学的维持:在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后,需要及时纠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这包括给予输血、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来维持患者的血液供应和循环稳定。
5.止血治疗:对于确定的出血部位,需要进行止血治疗以控制出血情况。
可以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方式来实现。
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6.病因治疗:除了止血治疗外,还需要对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治疗。
常见的病因包括胃溃疡、胃癌、脾静脉曲张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7.患者护理: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患者护理工作。
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
8.随访和复查: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随访和复查。
目的是评估治疗效果、预防再出血,及时处理并发症。
总之,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通过早期识别、放射学检查、内镜检查、止血治疗和病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出血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
患者的护理和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优选)下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断
好发部位 直肠累及 回肠末端 沿肠纵轴 沿肠横轴 炎症 脆性 脓性分泌
溃疡性态
深度 表面 分布 周围粘膜 假息肉 卵石征
肠管形态
溃疡性结肠炎 左侧结肠 95% 极少(倒灌性回肠炎) 连续 全周
克罗恩病 右侧结肠 50% 常见 跳跃,节段或区域性 偏心,不对称
严重,无正常黏膜 增加 多见
轻,有正常黏膜 不增加 少见
(优选)下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断
一、大肠解剖图
降
二、不同肠段内镜下特征
(1)直肠
全长12-15cm,
两端细,中间膨大 形成直肠壶腹。可 见三条半月形的隆 起皱襞,呈新月形, 围绕壶腹约1/2周 径。
(2)乙状结肠及乙降移行部
肠腔管径最细。 因环行肌较不发达, 致半月襞隆起较低, 如充气过多可能看 不清,结肠袋相对 较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规则
阿费他形、圆形、卵圆形
浅 脓性苔 不规则 充血、糜烂 多见 无
深 白苔 纵行分布 正常 少见 多见
早起痉挛,晚期长管形狭 早期正常,晚期呈多发性
窄,呈铅管样
跳跃环形狭窄
内 镜 下 鉴 别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与
克
罗
恩
病
的
缺血性结肠炎
❖ 缺血性肠炎是某一段 结肠组织由于某些原 因引起的供血不足, 导致该段肠壁损伤或 坏死。
正常大肠粘膜
正常大肠粘膜呈橘红 色,光滑湿润,有明 显光泽。因粘膜层较 薄,粘膜下层的血管 纹理清晰可见。其特 征为鲜红色树枝状分 枝,主干较粗分枝逐 渐变纤细,终末细如 丝状与另一支血管终 末分枝相吻合,相互 交错形成网状,且边 缘光滑,粗细匀称。
三、下消化道内镜诊断
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病学分册)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指南电子文本
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病学分册)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指南电子文本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临床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等多种疾病,涉及较广泛的临床情况和治疗方法。
胃肠道疾病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病变,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
治疗时应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可应用抗生素治疗。
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的溃疡形成,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饭后酸痛等。
治疗时应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采取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等措施。
肠道感染肠道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肠道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等。
治疗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根据致病微生物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肝胆疾病肝炎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病变,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等。
治疗时应根据病因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并注意肝保护。
胆囊炎胆囊炎是指胆囊的炎症病变,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治疗时应考虑胆囊切除手术,并进行抗生素治疗。
胰腺疾病肥胖胰腺炎肥胖胰腺炎是指由长期饮食过量引起的胰腺炎,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
治疗时应调整饮食、控制体重,并进行症状缓解治疗。
胰腺癌胰腺癌是指发生在胰腺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腹痛、黄疸等。
治疗时应考虑手术切除、化疗等方法,具体方案应根据病情综合决定。
结论本文档简要介绍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指南,包括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等多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和临床医务人员可参考本文档提供的指南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提高疾病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饮食调整
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调整方案,如低 脂、低糖、高蛋白等饮食,以促进疾病康复。
06 消化系统疾病的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及建议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度油腻 、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
治疗措施
包括药物治疗(如抑酸药 、抗生素等)、手术治疗 等。
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度 劳累和精神压力。
十二指肠溃疡
诊断方法
通过胃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等手 段进行诊断。
治疗措施
包括药物治疗(如抑酸药、胃黏膜 保护剂等)、手术治疗等。
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保持饮食 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非血管介入治疗
采用经皮穿刺、引流等技术,对消化系统非血管病变进 行治疗,如肝脓肿穿刺引流、胰腺囊肿引流等。
手术治疗
开放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适用于较复杂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 癌、结直肠癌等。
微创手术
利用腹腔镜、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进行手术,具有创伤 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和内镜检查等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及预后评估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 支持等。同时,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是治疗的重要措 施。
预后评估
根据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治疗措施的不同,消化系统疾 病的预后差异较大。一般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提高 预后。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概述
胰腺疾病 特征包括胰腺实质慢性炎症损害和间质纤维化、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结石等改变。临床主要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 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 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 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 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肝寄生虫病,寄生虫寄生于肝脏及胆道系统引起相应器官的疾病。 寄生在肝脏及胆道的常见寄 生虫病有疟疾、阿米巴肝脓肿、弓形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弓首线虫感染、包虫病、雅 尔氏鞭毛虫病、肝吸虫病、肝片吸虫病、胆道蛔虫症等。
胆道疾病 急性胆管炎一般是指由细菌感染所致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常伴有胆道梗阻。当胆道梗阻比较完全, 胆道内细菌感染较重时,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寒战、高热、黄疸,尚可有感染性休克和神经精神 症状。
胆道蛔虫症是指原来寄生在空回肠的蛔虫经十二指肠钻入胆道,引起胆道口Oddis括约肌痉挛而发生腹 部阵发性绞痛,称为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 七岁以上儿童最为多见。
性,但少数病例可有全部小肠及结肠受累,以出血、坏死为特征。
5.克罗恩病: 又称局限性肠炎。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有一定关系。 本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
消化系统检验和诊断
消化系统检验和诊断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出现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时候,需要进行消化系统的检验和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一、常见的消化系统检验方法1、胃镜检查:通过口腔将一根灵活的光纤导管放置到患者的胃内,借助胃镜可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病变,以便进行诊断。
2、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主要用于检测肝脏是否正常运转。
3、大便检查:通过对粪便样本的检测,主要是检测大便中的常规指标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等以及微生物学检测,可用于诊断疾病如消化道肿瘤等。
4、血液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测定、化验血小板以及白血球等指标,用于判断消化系统的免疫系统是否出问题。
二、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1、胃溃疡:可引起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随呕吐、恶心等症状。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胃壁上的病变,亦可通过检查血液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诊断治疗。
2、胃食管反流病:即胃酸逆流,可引起胸骨后的疼痛、嗳酸等不适症状。
胃镜检查可以看到有无食管、胃粘膜的萎缩,亦可通过软组织摄影技术进行诊断。
3、胆囊疾病:常见的包括胆囊炎、胆囊结石等。
通过症状、体格检查、B超、CT、MRI等多种手段进行诊断,有时也需要手术治疗。
4、胰腺炎:通过血液、尿液、大便、影像学等多种指标进行检查,以确定炎症、坏死等程度,以便进行治疗。
三、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注意事项1、饮食健康: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限制酒精、咖啡、辛辣食品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2、远离毒品:吸烟、酗酒、使用毒品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应尽量远离。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锻炼,保持心理健康,不要过度疲劳,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消化系统的健康。
综上所述,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需要及时进行检测和诊断,并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是很有帮助的。
消化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消化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消化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简介消化道疾病是指发生在胃、肠和食管等消化系统器官的疾病,如胃溃疡、胃癌、结肠炎等。
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对消化道器官的影像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病情判断和治疗决策。
X线造影X线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
患者饮用钡剂后,医生通过X线拍摄观察消化道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消化道狭窄、息肉、溃疡和肿瘤等病变。
但是,X线造影在观察早期病变和小肿瘤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一种安全且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用于消化道疾病的初步筛查和评估。
超声波可以观察到消化道器官的形态和大小,发现肿块、积液、梗阻等异常情况。
超声也可以检查肝脏、胆囊和胰腺等消化系统相关器官的病变。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消化道影像信息。
通过使用螺旋CT技术和静脉注射造影剂,医生可以观察到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和血供情况,发现疾病的早期病变和转移灶。
CT扫描对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清晰的消化道影像。
通过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医生可以观察到消化道的解剖结构、肿瘤的位置和周围组织的情况。
MRI对于观察胰腺、肝脏和肠道的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适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转移和胰腺炎等疾病。
消化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性质和进展情况。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和临床症状,医生可以制定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例分析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例分析概述: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消化道器官(如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等)正常功能的一类疾病。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I. 胃溃疡病例胃溃疡是一种罹患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
以下是一个真实的胃溃疡病例。
患者A,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饭后胃灼热感和反酸。
患者常需持续服用抗酸药物来缓解症状。
医生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的溃疡。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其为胃溃疡。
治疗方案包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抗生素来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II. 肠易激综合征病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
以下是一个肠易激综合征的典型病例。
患者B,女性,30岁,主要症状为周期性的腹痛和腹胀感,伴有大便次数的明显增多。
患者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腹痛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和胃溃疡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排除其他疾病的结果,医生诊断其为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减压、规律排便和药物治疗等。
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逐渐控制了症状。
III. 肝炎病例肝炎是指肝脏发炎引起的疾病,其中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
以下是一个病毒性肝炎的案例。
患者C,男性,50岁,主要症状为腹部不适、乏力、黄疸和食欲不振等。
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阳性。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血液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其为乙型肝炎。
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休息和适当饮食调整等。
患者按时服药并接受规范治疗,肝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通过以上几个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腹泻、乏力等。
对于这些病例,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每个病例存在差异,但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般原则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病史采集】1.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胃手术后、大量腹水、反复呕吐。
2.诱因:粗糙食物、饮酒或咖啡。
3.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疼痛放射胸背肩部。
一般卧位,前屈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症状加重,有夜间反酸,间歇吞咽困难,出血。
口服抑制胃酸药可减轻。
【检查】1.内镜检查:根据savary和miller分极标准,反流性食管炎的炎症改变内镜下可分四级。
一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二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三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四级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管缩短及Barrett食管。
2.食管吞钡X线检查:X线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壁粗乱。
阳性率约50%。
3.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阳性反应。
4.食管内pH测定:pH降低至4.0以下提示胃液反流。
5.食管压力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若小于1.3kPa,胃液易反流。
6.胃—食管核素显像,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1.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躯体前屈或仰卧时加重,站立时则缓解,应考虑本病。
2.内镜或活组织检查可了解食管粘膜病变。
3.食管内pH测定、压力测定及食管滴酸试验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1.心绞痛:胸骨后疼痛,心电图ST-T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口服硝酸甘油疼痛缓解。
2.食管癌:有吞咽困难,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消化性溃疡: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确诊。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包括床头垫高15cm,减少反流;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睡前不进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用抗胆碱能药物及烟、酒、咖啡。
2.药物治疗选择:(1)促进胃动力药物:选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吗丁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4)保护粘膜药: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钕盐(德诺)。
消化道症状分级标准
消化道症状分级标准
消化道症状分级标准是一种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对消化系统疾病
进行分类的标准。
其目的是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参考,同时也为患者提供对自身病情的了解和管理建议。
消化道症状分级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食欲变化:分为不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
2. 消化不良:分为不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
3. 腹痛:分为不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并可进一步细分为
胀气性疼痛、痉挛性疼痛、阵发性疼痛和持续性疼痛等不同类型。
4. 恶心和呕吐:分为不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并可进一步
根据呕吐频率和程度进行评估。
5. 排便问题:分为便秘、腹泻、便秘腹泻交替和便秘腹胀等不
同类型,并根据频率和程度进行评估。
以上是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分级标准,不同医院和医生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患者如果有消化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症状的严重程度,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症状为常见消化道 症状,严重时可出现 消化道梗阻、穿孔、 腹腔脓肿、肠瘘、出 血、甚至癌变。 阵发性痉挛性腹痛是 该病最常见的症状, 随着病程进展可表现 为持续性钝痛,回肠 病变常出现右下腹痛, 进食后可加重,常易 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溃疡性结肠炎 好发部位 左侧结肠
克罗恩病 右侧结肠
直肠累及 回肠末端
多见于老年人,好发 于左半结肠,特别是 脾曲和直肠乙状结肠 交界,直肠一般不会 受累。 一般患者左上腹痛出 现的时间多在饭后1h 左右,可以自行缓解。 当怀疑缺血性结肠炎 而进行结肠镜检查时, 应格外谨慎,减少注 气,以避免穿孔。
胃肠道结核
胃肠道结核一般是结 核病多系统累及的一 部分 内镜下,多累及回盲 部,可见充血、水肿、 溃疡、肿物等表现, 需与克罗恩病和结肠 癌相鉴别 确诊依赖活检病理发 现抗酸杆菌。
脂肪瘤
脂肪瘤可发生于全消化道, 多位于升结肠和盲肠 通常位于粘膜下,一般单 发 内镜下可见粘膜下有蒂或 无蒂半球形隆起,常大于 2cm,黄色调,半透明, 肿物质软,以关闭的活检 钳触压后可出现凹痕(软 垫征) 反复于一处深挖活检可露 出黄色的脂肪组织(脂肪 裸出征)
结肠血管瘤病
大肠粘膜下血管瘤为 大肠局限性血管畸形 的一种, 研究证明主要是随着 年龄的增长肠壁血管 发生退化性变所致。 全结肠和结肠均可发 生,好发于回盲部。 内镜形态下可见扩张 蛇形的血管集合像。 不易活检以防大出血。 大的病变,可行高频 电凝固、金属夹夹闭、 硬化剂注射等治疗。 对于内镜治疗困难的 病例,可行经动脉的 介入栓塞治疗、必要 时行外科手术切除。
结肠癌
根据溃疡之外形及生长情况又可分为下述两类亚 型:
A.局限溃疡型:溃疡呈火山口状外观,中央坏 死凹陷,形成不规则的溃疡,溃疡边缘为围堤状 明显隆起于肠黏膜表面的肿瘤组织。 B.浸润溃疡型:此型溃疡外观如胃溃疡状。肿 瘤主要向肠壁浸润性生长使肠壁增厚,继而肿瘤 中央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型溃疡,溃疡四周为覆以 肠黏膜的肿瘤组织,略呈斜坡状隆起。切面,肿 瘤组织边界不清,如溃疡较深,局部肌层可完全 消失。
沿肠纵轴 沿肠横轴
95% 极少(倒灌性回肠炎)
连续 全周
50% 常见
跳跃,节段或区域性 偏心,不对称
炎症
脆性 脓性分泌 溃疡性态 深度 表面 分布
严重,无正常黏膜
增加 多见 不规则 浅 脓性苔 不规则
轻,有正常黏膜
不增加 少见 阿费他形、圆形、卵圆形 深 白苔 纵行分布
周围粘膜
假息肉 卵石征 肠管形态
正常大肠粘膜
正常大肠粘膜呈橘红 色,光滑湿润,有明 显光泽。因粘膜层较 薄,粘膜下层的血管 纹理清晰可见。其特 征为鲜红色树枝状分 枝,主干较粗分枝逐 渐变纤细,终末细如 丝状与另一支血管终 末分枝相吻合,相互 交错形成网状,且边 缘光滑,粗细匀称。
三、下消化道内镜诊断
大肠 炎性肠病 息肉 肿瘤 其他
结肠憩室
在结肠壁上发生突出 肠腔的袋状物,临床 典型是后天性假性憩 室 憩室除并发炎症、出 血及穿孔外可无症状, 或仅有轻微腹痛、腹 泻和便秘交替等一般 临床表现 我国以右侧结肠为多。
三、下消化道内镜诊断
大肠 炎性肠病 息肉 肿瘤 其他
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腹腔、 腹膜后和盆腔脏器的 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性 治疗后引起小肠和大 肠的肠壁炎症性疾病。 一般在治疗结束后 3 个月至1-2年内,慢性 改变亦可发生在放疗 10年之后。临床上早 期表现为腹泻、恶心、 轻度呕吐、轻度黏血 便和下腹部不适等
管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 混合性腺瘤
息肉的形态学分类
按山田分类法,息肉分为4型,即: Ⅰ型:丘状隆起
Ⅱ型:半球状隆起
Ⅲ型:亚蒂状隆起
Ⅳ型:有蒂状隆起
1)管状腺瘤 最常见的增生性病变,占腺瘤的80%。多为 有蒂型。多数管状腺瘤为1-2cm直径大小,少数可大于 3cm,常有蒂,呈球状或梨状,表面光滑,可有浅裂沟 或分叶现象,色泽发红或正常,质地软。
横结肠较长,常有不同 程度下垂,半月襞呈等 边三角形,三角形顶角 向下,贴近肝脏、胆囊 部分呈青蓝色。
(5)升结肠
肠管短直,周径较粗, 可见顶角向上的等边三 角形的半月襞,向腔内 明显突入,使肠腔呈三 角形,结肠袋深陷,即 使大量注入气体,半月 襞仍很明显。
(6)盲肠
短而粗的圆形盲袋。可 见不规则走向稍微隆起 的粘膜皱褶,多呈“V”、 “Y”形排列。 于盲袋顶部稍左或左下 方可见阑尾口,多位于V, Y形皱褶的夹角附近。与 阑尾口同一平面相距24cm的盲肠、升结肠移 行部可见隆起的回盲瓣。
腺性息肉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大肠内广泛出现数百成千 个大小不一的息肉。息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 米不等,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成簇。 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息肉的增多、增大, 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大便带血或带黏液、 大便次数增多等表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 予治疗,不可避免地出现癌变(100%),且可表现 为同时多原发性肠癌。内镜下,可见息肉分布于 全结肠,有的密集如地毯样,有的呈散在分布。 90%以上的息肉直径小于5 mm,大于10 mm者不 到1%. 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是目 前为止首选的治疗方法。
Peutz-Jeghers综合征
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 沉着胃肠道息肉病, 简称黑斑息肉综合征 。 患者的主要病理改变 为黏膜、皮肤色素斑 和胃肠道多发性息肉。 内镜下可见散在、多 发息肉,常较大并分 叶,多有蒂,而较小 的息肉无蒂息肉数量 一般从1到40个不等, 大小不一
幼年性息肉
由于这种息肉的腺管 呈囊性扩张,充满粘 液,故亦称潴留性息 肉 其发病在4岁及18 ~ 22岁呈现两个高峰 内镜下,呈紫红色的 球形息肉,不分叶, 表面常有糜烂或附着 白苔,多有蒂自行脱 落,内镜下切除后一 般不会复发
充血、糜烂
多见 无
正常
少见 多见
早起痉挛,晚期长管形狭 窄,呈铅管样
早期正常,晚期呈多发性 跳跃环形狭窄
内溃 镜疡 下性 鉴结 别肠 炎 与 克 罗 恩 病 的
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肠炎是某一段 结肠组织由于某些原 因引起的供血不足, 导致该段肠壁损伤或 坏死。 腹痛(突发的、弥漫 性的中腹部绞痛)、 血便、腹泻被称为缺 血性肠炎的三主征。
类癌 carcinoid
类癌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 和其他器官嗜银细胞的新 生物。 95%的胃肠道类癌位于阑 尾、直肠和小肠,多为低 度恶性,多呈局限性浸润 生长,转移较少。 内镜下,可见黄灰色的无 蒂息肉样隆起或粘膜下肿 物,质硬,表面光滑,边 界清楚,多发生于距肛门 4 ~ 13 cm的直肠内,罕 有多发者
下消化道疾病内镜下描述
学习目标
1· 掌握下消化道解剖结构,不同肠 段内镜下特征及正常肠黏膜形态。 2.学习下消化道常见疾病内镜下描 述。
一、大肠解剖图
降
二、不同肠段内镜下特征
(1)直肠
全长12-15cm, 两端细,中间膨大 形成直肠壶腹。可 见三条半月形的隆 起皱襞,呈新月形, 围绕壶腹约1/2周 径。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该症罕见,主要见于中青 年 内镜下可见直肠内单个边 界清楚的大溃疡,或多发 溃疡,或息肉样病变,或 局部平坦充血 一般位于直肠前壁,距肛 门6 ~ 10 cm 其病理特点为固有层纤维 肌性闭塞。
三、下消化道内镜诊断
大肠 炎性肠病 息肉 肿瘤 其他
(2)乙状结肠及乙降移行部
肠腔管径最细。 因环行肌较不发达, 致半月襞隆起较低, 如充气过多可能看 不清,结肠袋相对 较浅。
(3)降结肠及脾曲
降结肠肠腔形态较恒定, 呈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的顶角在视野上方,肠 管周径比乙状结肠粗, 比横结肠、升结肠细。 结肠脾曲为降结肠与横 结肠分界。
(4)横结肠及肝曲
2) 绒毛状腺瘤 又称乳头状腺瘤。好发于老年人。较少见, 占腺瘤的10%左右。多无蒂或亚蒂。体积大,一般直径 2-3cm,大者可达10cm占据整个肠周径。常呈绒球状、 花坛状或菜花状,表面有细长绒毛或结节状突起,颜色苍 白发黄,质软而脆易出血,常伴糜烂,表面常附有大量黏 液。
3)混合性腺瘤 又称管状绒毛腺瘤.为以上两种的中间型。 中等大小,多为厚柄的蒂。表面部分呈绒毛或结节状,质 软。组织学呈腺管结构,部分呈绒毛结构,绒毛结构占腺 瘤表面的1/5至4/5之间。
结肠息肉的放大色素内镜诊断
三、下消化道内镜诊断
大肠 炎性肠病 息肉 肿瘤 其他
结肠癌
结肠癌是指结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 (2)中晚期大肠癌 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 ①隆起型:肿瘤可呈结节状、息肉状或 ( 1)早期癌是指局限于大肠黏膜或黏膜下 菜花状隆起,境界清楚,有蒂或广基。 层,无淋巴结转移。 切面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常较清楚,浸 ①息肉隆起型,此型也多为黏膜内癌。 润较为浅表、局限。若肿瘤表面坏死、 ②扁平型:此型多为黏膜内癌。 脱落,可形成溃疡。 ③扁平隆起型:大体呈分币状。此型多累及 ②溃疡型:最常见。此型肿瘤中央形成 黏膜下层。 较深之溃疡,溃疡底部深达或超过肌层。 ④扁平隆起溃疡型:大体如小盘状,边缘隆 起,中心凹陷。此型累及黏膜下层。
结肠鞭虫病
鞭虫病多见于儿童, 亦可见于卫生条件较 差的成人,有时可引 起贫血等症 鞭虫成虫多寄生于人 的盲肠和阑尾,为体 长3 ~ 5 cm的白色线 虫,虫体形似马鞭, 前3/5细长,后2/5较 粗,呈蛇形蠕动,头 端可钻入肠壁内
大肠黑变病
大肠黑变病是肠粘膜 以一种非炎症性、良 性、可逆性的色素沉 着为特征的疾病。 患者多有习惯性便秘, 长期服用含蒽类的泻 药(美鼠李皮、番泻 叶、大黄苏打等)。 黏膜面光滑,呈棕色、 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 着。呈颗粒状弥漫分 布呈虎皮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