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来看跨文化沟通 (自动保存的)
论中西摇滚音乐的特点和差异
![论中西摇滚音乐的特点和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ad5843aa76e58fafab00354.png)
[标签:标题]篇一:中西摇滚乐的差异浅析中西摇滚乐的差异【摘要】本文阐述了摇滚乐的起源,分析了中国摇滚乐与西方摇滚乐的差异。
指出在产生背景上,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音乐流派上,西方摇滚乐相比中国摇滚乐呈现出更为千姿百态的局面;在音乐内容上,中西方摇滚乐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实际上摇滚乐在中国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不可或缺且独具特色的力量。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摇滚乐;起源;音乐差异一、摇滚乐的起源摇滚乐最初源于西方,它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
萧条后的繁荣并没有让新一代的美国青少年倍感珍惜,他们没有经过上一代人惨痛的经历,优越的生活条件反而培养了他们无拘无束的个性,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厌烦这种安居乐业、索然无味的生活,叛逆的性格与日俱增。
而摇滚乐激烈、强硬的态度恰好迎合了这种口味。
艾尔维斯·普莱斯利(猫王)的出现则将这种契合演变成了一种风潮,并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音乐史上崭新而绚丽的一幕。
摇滚乐最初以布鲁斯乐为基础,并融合了乡村音乐及其他音乐形式,形成了之后摇滚乐的一个大的根基:节奏布鲁斯。
最纯粹的摇滚乐形式有三个和弦层次,一段有力而连贯的背景节奏及吸引人的旋律。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摇滚乐不断吸收借鉴爵士乐、传统流行乐等音乐形式,延伸出众多分支,如民谣摇滚、重金属、朋克摇滚、前卫摇滚篇二:论中西音乐文化差异试论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摘要:音乐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所在,所以从音乐这个角度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本文论述音乐与文化的联系,中西音乐文化的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更对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和相同之处进行详细论述,同时联系相关文化背景,从而对中西音乐文化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与学习。
关键词:中西文化特点;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中西音乐文化的相同之处一、中西音乐文化特点(一)中国的音乐文化特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音乐源远流长。
文化交流:中西方音乐的异同和融合
![文化交流:中西方音乐的异同和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4fe5c0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7.png)
文化交流:中西方音乐的异同和融合引言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通过音符的组合和旋律的律动,它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跨越文化的界限。
中西方音乐作为两大文化体系中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音乐的异同之处,并讨论在文化交流中它们是如何互相融合的。
中西方音乐的异同1. 背景和历史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中庸和谐的美学观念;而西方音乐则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后来发展出了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等多种流派。
2. 音乐理论和体系中西方音乐的音乐理论和体系也存在差异。
中国音乐注重五音十二律的体系,强调以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五声音阶。
而西方音乐则采用平均律的体系,主要以半音音阶为基础。
3. 旋律和节奏中西方音乐在旋律和节奏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音乐注重旋律的曲调和音色的表现力,如京剧和古筝等传统乐器的演奏。
而西方音乐则注重和声和多声部的组合,如交响乐和合唱等形式。
4. 音乐风格和曲种中西方音乐的风格和曲种也各具特色。
中国音乐以其丰富多样的曲种而闻名,如古琴曲、京剧、民族乐器演奏等。
而西方音乐则以古典音乐、摇滚乐、流行乐等为主要风格。
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中西方音乐作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的融合不仅有助于音乐的创新,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以下是一些中西方音乐融合的例子:1. 交响民乐交响民乐是中西方音乐融合的一种形式。
它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西方交响乐的编曲方式,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作曲家谭盾的《秦川雄鹰》和《滇池春色》等作品就是典型的交响民乐的代表。
2. 流行音乐的融合在流行音乐领域,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也十分常见。
例如,中国流行歌手通过在歌曲中加入西方乐器的演奏和编曲,与西方音乐家合作,创造出了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
3. 国际音乐节和比赛国际音乐节和比赛也是中西方音乐融合的重要平台。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31f8e2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7.png)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音乐观念、音乐风格等方面。
首先,在音乐形式上,中西方音乐存在明显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乐曲的形式通常以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等较为规范的形式为主,乐曲结构较为严谨,音乐内容以和声为基础,追求对称、完美的结构。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较为注重的是以曲调为中心的民族音乐形式,而非对称结构,赋予了乐曲自由流动、富有变化的特点。
其次,在音乐观念上,中西方音乐文化也有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和结构性,追求音乐的艺术小说性。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强调音乐与诗词、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艺术演出。
此外,在音乐风格上,中西方音乐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音乐的风格多元化,有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多种不同风格,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而中国传统音乐则主要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不同类型,各种音乐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最后,中西方音乐文化在演奏技巧和乐器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乐器的种类较为丰富,涵盖了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等多种类型,演奏技巧相对较为复杂。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笛子、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的使用较为广泛,演奏技巧注重于演奏者的技法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形式、观念、风格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音乐强调结构、个体表达,追求技巧和音乐的创造性;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注重整体性、集体表达,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追求音乐的自然流露和情感表达。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使得两种音乐形式在风格、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上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丰富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透过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看中西文化差异
![透过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看中西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f68618ba0116c175f0e48bc.png)
透过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看中西文化差异组长:朱洛怡组员:刘金博李永杰袁文辉谢雅洁李春萌袁帅王伟龙李文龙朱星星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跨文化交际愈加频繁也愈加重要。
跨文化交际既涉及文化,又涉及交际。
只有了解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交际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障碍。
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却又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例如:宗教,家庭观,世界观,审美观,艺术等,但归根结底中西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异,可以说是这种思维的差异在中英文歌曲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尤其是同曲异词的现象,就更是一个可以透此看中西文化差异的很好研究对象。
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学会更好的交流,克服文化差异,同时有助与民族的融合。
二.研究的目的我们研究的课题是“透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看中西文化差异”,主要是针对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来进行课题研究,并以此来初步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客观看待,。
我们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目的就在于:清醒地认识自我,恰当地了解别人,以使我们真正做到兴利除弊,扬长避短。
三.研究的方法(一)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搜集了一些中英同曲异词的歌曲,对在相同旋律下衍生出来的不同歌词的不同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中有中文的《吻别》与英文的《Take me to your heart》、中文的《恋爱百分百》和英文的《stop!stop!stop!》等等,从中我们发现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本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二)成果分析法考虑到研究中所得资料以及数据的地域局限性,我们搜集整理了现有的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文件以及前人的研究结果,并且对国外学者的成果加以重点深入研究,加强了融合,提升了研究的全面性,确保研究方向的正确。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c37134e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9.png)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中西方音乐文化都是由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影响而形成的。
在古代,中西方音乐都是与宗教和仪式有关的,而现代音乐则在各自的文化环境中发展。
首先,中西方音乐的基本元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旋律和和声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旋律主要由基本的音高和节奏组成,而和声则是由不同音高的音符组成的和弦。
而中国音乐更加注重的是旋律的变化和演唱技巧。
另外,中西方音乐在节奏上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音乐中,节奏比较明显且规律,而在中国音乐中则更为灵活,致力于表现情感和气氛。
其次,中西方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方式也存在差异。
西方音乐以乐谱为主要表示方式,指挥常常作为音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在中国音乐中,演奏者往往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对曲子进行即兴演奏和演唱改动。
此外,中西方音乐的乐器也有不同。
西方音乐使用的乐器主要包括钢琴、小提琴、吉他等,这些乐器有很高的音质和表现力。
而中国音乐使用的乐器包括琵琶、二胡、古琴等,这些乐器注重的是乐器本身的性格和文化内涵。
最后,中西方音乐在文化内涵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的是个体表达和独立性,强调个人独立性和创造力。
而中国音乐注重的则是团体性和社会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和谐。
此外,中西方音乐的主题和情感也不同。
西方音乐较为直接地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而中国音乐通常表达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综上所述,中西方音乐的文化内涵、演奏方式、乐器、及基本元素都有很大的不同。
中西方音乐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全面地发掘这些优点,相互交流、融合,可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对比与交流研究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对比与交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9d8578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1.png)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对比与交流研究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一文化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中西方音乐文化就是其中两种较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审美观念、技巧方法和表现形式。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对比与交流早已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课题,这篇文章就从历史、审美、技术和表现等方面来分析这两种文化的异同点。
历史背景中西方的音乐文化起源和发展历史不尽相同。
西方音乐受到古希腊及罗马文化的影响,在中世纪发展出了教会音乐,因而强调声部的独立性和和声的技巧。
而中国音乐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因此在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音乐和戏剧演唱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音乐文化形态。
审美观念在审美观念上,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异同点也相当明显。
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即多个音符同时发出,逐渐建立起一种声学和悦的效果,同时讲究旋律、节奏和动感。
而中国音乐则更注重情感表达,以笛、琴、鼓、瑟等器乐为主,秉承大气、舒缓、古朴的风格,强调音符与时间的自然流动关系,讲究情感上的体现。
技术手段在表现方法上,中西方音乐的技术手段也有着不同。
西方音乐技术成熟、规范化,会用器乐或者合唱来达到大型的音乐效果,而中国音乐技术会用独奏为主,表现个人的情感。
同时,中国音乐注重人声自然,强调技巧的透明度和曲艺韵味,将声音表现得非常丰富、自然。
表现形式中西方音乐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区别。
西方音乐善于将复杂的情感和现象通过曲子呈现出来,强调其较为情节化的叙事风格。
而中国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则将音乐视为一种情感体验,既重视情感,又注重艺术表现。
中国音乐表现出来的文化含义同时也较为深远,引领听众进入了一个新的视角。
结语综上所述,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历史背景、审美观念、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同时也都发展出了各自独有的音乐文化魅力。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的文化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寻求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共性和互补性,使中西方两大文化能够通过音乐融会贯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得以发扬光大。
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看中西方音乐的不同
![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看中西方音乐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ee81ee7c01f69e3143329496.png)
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看中西方音乐的不同摘要:音乐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深受其文化的影响。
从广义上来说,音乐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从这种意义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
这种不同表现在乐器,音乐形式,音乐家,欣赏角度,音乐理念等方面的不同。
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指宫、商、角、徽、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
而且,中国的音乐一般都是和词在一起的,有的好一点的曲子甚至有多人为其写词,西方音乐只是单纯的音乐,很少会有人为其填词。
有人分析过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伟大的音乐家,他把主要原因归结于大众对词的重视程度高于乐曲,虽然这种提法有失偏驳,但是也从侧面看出中西方对音乐欣赏的角度的不同。
从乐器来看,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
如笛,二胡等,但是简单的乐器却能表现悠远的意境,这与另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
这些本来是因为缺少新的更富表现力的乐器而对已有的乐器的应用达到极致,这种例子在中国并不少见,比如水墨画正是在颜料应用前人们试图使用墨来尽可能再现物体的原貌,而这种无奈却造就了另一种美。
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以“木”“竹”等取自自然的材料制成,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自然的钟爱以及其物尽其用的智慧。
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
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
西方的乐器使用的不仅有来自自然的木,还有非自然的金属,由此可见西方人对更好乐器的追求要强于中国人。
从音乐理念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通常是音乐家本人为了自娱自乐而创造,所以不会有太多人接触到音乐家本人创作的音乐,所以较易失传。
中西方音乐差异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music and western music
![中西方音乐差异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music and western music](https://img.taocdn.com/s3/m/fafccd0da6c30c2259019eeb.png)
键盘乐器
钢琴(Piano)、管风琴( Organ)、手风琴(Piano Accordion)、电子琴( Electronic Keyboard)、电钢琴 。
打击乐器 1)有调打击乐器:定音鼓( Timpani)、木琴(Xylophone); 2) 无调打击乐器:小鼓(Snare Drum)、大鼓(Bass Drum)、三 角铁(Triangle)、铃鼓( Tambourine)、响板(Castanets )、砂槌(Maracas)、钹( Cymbals)、锣(Gong)。
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westernmusic英翻一班中西方乐器chinanationalmusicalinstruments吹管乐器windinstruments弹拨乐器pluckedinstrument拉弦乐器bowedinstrument打击乐器percussioninstrumentswindinstrumentsbowedinstrument二胡erhu高胡gaohu板胡banhujinghu京胡pluckedinstrumentpercussioninstrumentswesternmusicalinstruments管乐器windinstruments弦乐器stringedinstruments键盘乐器keyboardinstruments打击乐器percussioninstruments1唇鸣类
Baroque Period The Baroque Era was a type of music genre from 1600 to 1750 based on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 During this period, musicians and artists used more musical ornamentation, developed new instrumental playing techniques and made changes to musical notation.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e5a99e9172ded630b1cb69a.png)
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日渐频繁,随之产生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国音乐是一种伦理型的、非逻辑性的。
西方音乐是理性化、生活化、程式化,且曲风严谨的。
为了更好的促进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从根本上了解其差异,我对此作了研究。
目的意义:从中西方音乐的形成、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其差异形成原因,从而更好的提高对音乐等文化的鉴赏力,加深自身文化素养。
内容摘要: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中西声乐艺术注入了各异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各自的不同的发展氛围中,声乐艺术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表现形态。
不同背景下形成的音乐文化艺术走向各异。
文章从音乐文化的内涵、特点、价值、派别的视角,通过学者主体、审美传统及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分析,对于中西音乐文化艺术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与外在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成果展示:一、中国民族音乐(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深刻内涵的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
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指宫、商、角、徽、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
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实在五声调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在音乐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与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音乐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最新-论中西摇滚音乐的特点和差异1 精品
![最新-论中西摇滚音乐的特点和差异1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a4b503afc4ffe473368ab43.png)
论中西摇滚音乐的特点和差异篇一:音乐鉴赏———浅谈摇滚乐浅谈摇滚乐摇滚乐是我最喜爱的一种音乐类型。
它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
摇滚乐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年轻人的喜爱。
一、摇滚乐的发展早期摇滚的音乐来源非常广泛,主要的包括布鲁斯、&、和乡村音乐,其它还有福音音乐、传统的流行乐、爵士、以及民间音乐。
所有的这些影响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简单的以布鲁斯为基础的歌曲结构,它是快速的、适于跳舞的、而且容易让人记住的。
60年代,由开始一群英国乐团在一瞬间打进了美国市场,即“第一次英伦入侵”。
但在60年代末美国乐团又再次主领大局,那就是以、及引领而起的迷幻摇滚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摇滚乐,在迷幻摇滚势微后,随即迈入风光的摇滚年代。
经由60年代的铺陈,遂使70年代的摇滚曲风丰富至极,由引领而起的华丽摇滚就是在70初崛起的,此外为了不囿于既有的摇滚类型,前卫摇滚、古典摇滚和艺术摇滚也随即而起并成为当时乐界的新像,既而爵士摇滚亦逐渐扬名。
庞克摇滚风靡一时,但仍不长命。
80年代,除了蓝领摇滚、流行摇滚和融合雷鬼曲风的摇滚外,要能闯出一片天就得以技巧取胜,所以一些强调速弹和速度的摇滚遂应运而生,而他们引起的风潮亦不容小觑,至今速金仍然有广大的听众。
90年代,接着90年代初期引领摇滚潮流的即是西雅图之声油渍摇滚,但随即被充满电子音乐的英伦摇滚所淹没,而因这些来自英国各地的乐团很快的征服新一代的摇滚迷,故将之称为第二次英伦入侵。
此外90年代末期带有庞克风或充满电音的的一些另类摇滚也虏获相当多的歌迷。
或许摇滚风潮不在,承如麦克阿瑟所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但摇滚新血不断产生,电音、工业、嘻哈,或许摇滚曲风已不若以往,但至少是另一种摇滚形态的延续。
二、分类及简介1、(朋克)朋克摇滚是最原始的摇滚乐——由一个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
其变化在于朋克摇滚将过去的旧式摇滚演奏得更快速更激昂。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3364219bcf84b9d529ea7a48.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木族语者与非木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讲就是当你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因为所讲语言不同,同时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那么,接下来的交流当中要注意什么,怎么样才能顺畅的交流。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形成〃跨文化交际〃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3. 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并且直接的言语交际。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文化通常被看作是世界上两大主要的文化体系,在方方面面的差异中,最为主要的还是在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体现。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做过这样的概括东方人与西方人在表达习惯方而存在明显的差异……〃东方人喜好含蓄且委婉的表达,讲求意境和深层含义;西方人,喜好全而且直接的表达方式,讲求事实和分析。
曹世潮对此也有详细的描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追求思维的延伸、扩展,注重内向的、精神的、意境的,它的特点在于情感的舒展和收缩,在于对内在心灵的把握,关乎心胸……而西方的思维方式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相,它更理性,更注重依靠事实、论据来阐明对事物的认知和推理……〃因为文化差异的关系,产生了不同民族对相同的客观现象和社会存在产生不同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很多时候是通过言语交际表现出来的。
仅从词汇方面就可以体现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例如,在中文当中,关于父辈女性长者的称呼有"姑姑,姨妈,婶婶,舅妈〃,而同样的称谓表达,在英文中都可以用"unt〃一词概括。
相对比之下,中国文化在表达时更加注重长幼有别和亲疏远近,而西方文化则宽松许多。
当然,这些血缘关系并非“我有人无〃,其实英语国家也存在,只是英语对此不加以详细区分罢了。
中西方文化在称谓表达上的这些差异是有其原因的:宗法等级社会在中国历史上延续的时间较长,宗亲、等级、尊卑观念在汉语文化中比在英语文化中牢固得多。
通过歌曲歌词浅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通过歌曲歌词浅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af7fa9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f.png)
通过歌曲歌词浅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中西方歌曲的歌词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念。
西方歌曲的歌词通常强调个体主义和自由,追求个人情感和欲望的表达。
比如美国流行歌曲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由、梦想等。
而中国传统歌曲的歌词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庭、爱情、友情的思念和祝福,强调人情世故和人际关系。
中西方语言在歌曲歌词中运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西方歌词通常更加直白、直接,运用大量的俚语和口语表达。
这种方式更易于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理解,同时也更容易俘获听众的心。
相比之下,中国歌词更加含蓄、婉转,善用典故和暗示,更注重意境和情感的抒发。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点。
中西方歌曲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
西方流行歌曲的歌词通常更加大胆、前卫,反映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歌手们常常通过歌词来探讨社会问题、政治议题以及性别议题,这种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歌曲中并不常见。
中国传统歌曲的歌词常常围绕家国情怀、爱情挽歌等传统主题展开,强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自信。
中西方歌曲歌词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生活、情感、价值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通过歌曲歌词可以更好地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特点,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正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所说:“音乐是一种比哲学更深刻的语言。
”歌曲歌词作为音乐的一部分,更是一种久远而深刻的文化表达方式。
通过对中西方歌曲歌词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无论是中西方,每种语言文化都有其优点和特色。
相互学习借鉴,能够开拓视野,增进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
希望今后在音乐与文化的交流中,人们能够更为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创造更多美好和谐的音乐世界。
音乐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分析和探讨
![音乐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分析和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ace98d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8.png)
音乐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分析和探讨音乐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形式之一,它有着能够跨越文化和地域界限的能力。
从埃及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Hip-Hop音乐,音乐一直是人们表达自己、传达感情、彰显文化的优秀工具。
这种文化形式被各种文化重视和采纳,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了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音乐文化和跨文化交流是一种既相互支持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音乐文化可以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人们通过音乐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
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下,音乐一直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打破文化差异和隔阂。
但是,随着社交媒体和流媒体平台的兴起,人们在接触音乐时面临着诸多困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小规模的世界音乐现象给了很多西方观众打开视野的机会,从而更加了解世界的音乐文化。
在这些事件中,包括由保罗•西蒙和格拉迪斯•奈特主持的《教父世界音乐特别》和弗吉尼亚•卡拉费尔的《雷鬼:三秒钟较量》。
观众在这些节目中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从而变得更具同理心和开放性。
然而,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盛行的时代,在音乐文化的传播方面出现了一些挑战。
许多人获取音乐的方式正在迅速转变,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也在逐渐下降。
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正在破坏音乐文化的美好原则。
一些人发现,借助于数字化平台,音乐正在成为一种商品,而不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
音乐文化作为一种传统和文化实践,现在正在受到商业化影响的威胁。
虽然音乐文化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我们仍然相信它能够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无论是听一首经典的歌曲,参加一个音乐活动,或者学习一种不同的文化音乐风格,音乐会让人们跨越文化和代沟,了解彼此。
这种交流可以在学校、社区和世界范围内展开,促进人们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有助于打破谣言、误解和文化隔阂。
总之,音乐文化和跨文化交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意识形态的对话。
我们需要保护音乐文化不被商业化、数字化和个人化所侵蚀,使它成为一种纯正的文化表达,带动和促进过往的文化和不同时代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认知。
通过歌曲歌词浅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通过歌曲歌词浅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c52dd5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a.png)
通过歌曲歌词浅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交融的,每一种语言都体现了其所在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特点。
对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比较,可以通过歌曲歌词进行浅析。
首先,中西方语言的来源不同,导致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文注重平仄,因此很多中文歌曲都有着较强的韵律感。
相比之下,西方语言中的音节数目较少,往往更注重语言的流畅度和口感。
其次,在歌词表达方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歌曲中,词语往往比较直白,力图表达每个细节。
例如《晴天》一曲中有“我想和你一起看日出,一起渐渐变老”的歌词,清晰明了;西方歌曲则更注重使用隐喻、象征性语言,给听众留下画面式的印象。
例如,灵感歌手Sting的《Fields of gold》中有“脚下是金色的麦田,风吹过,吱吱作响的麦穗声”,用细腻的语言表达人生中的美好瞬间。
除了表达方式,语言文化还体现在歌曲主题和价值观上。
中文歌曲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亲情,如《父亲写的散文诗》、《爱的供养》等。
而西方歌曲则比较注重追求自我和探索人生意义,如U2的《Stuck in a moment you can’t get out of》和Coldplay 的《Viva la Vida》。
此外,中西方语言中对于时间、空间、人称等语法结构的处理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注重时间上的序列,常常会给出一些时间点或时间段来表达历程;而英文中则更注重时间的顺序或间隔。
例如,中文歌曲《往事只能回味》中有“曾经的日子在眼前一片片幻化”;而英文歌曲《Yesterday》中则“Yesterday all my troubles seemed so far away,Now it looks as though they’re here to stay”。
总之,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歌曲歌词之中。
中文歌曲注重韵律感和细节表达,主题多是人情世故;而西方歌曲则更注重探索人生意义和用诗意表达情感。
浅谈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61047f79e31433239689367.png)
浅谈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音乐如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随着民族、地域的差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像不同语言之间语法、词汇的诸多差异。
中西方音乐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这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分不开的。
因为从广义上来说,我觉得音乐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她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
说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1.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
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2.艺术层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而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等;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幽美”,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3.乐器层面上:中国传统的音乐多是单音的,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西方人的思维具有分析性,他们的音乐是通过将音乐的音域发展最大化、音响最复杂化来表现世界。
从音乐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
![从音乐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ac79389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2.png)
从音乐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音乐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跨越国界和文化,是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
中西方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政治的层面,而是在文化交流中获得了广泛的发展。
如何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呢?第一部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概述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历史和文化上的差异已经被广泛地证明了。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
在音乐方面,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在中方音乐中,常常出现的是文人雅士类的音乐形式,如民乐、花鼓戏、昆曲等,这些音乐都强调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联性,是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形式。
而在西方音乐中,更注重于音乐的单纯性和乐理结构,以及作曲家的个性和风格。
第二部分:中西文化之间的音乐交流历史述评中西文化之间的音乐交流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那时候的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主要以宗教音乐和文化交流为主。
在西方音乐方面,中东地区的音乐深深地影响了早期的欧洲音乐。
不仅如此,中世纪时期,欧洲的中东音乐文化还曾经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17,18世纪时,西方音乐文化不断地发展,意大利的歌剧和器乐音乐在欧洲各地大受欢迎,前往欧洲旅游的儒士和侨胞常常带着中式音乐表演。
如金城博、朱国强等乐团巡演欧洲,这为中西交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而在20世纪初,更多的基础性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第三部分:现代中西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西两个文化之间的音乐交流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对于西方音乐的接受和崇拜,中国的年轻人在全球中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
近年来,很多国外知名音乐家和乐团在中国进行巡演和荣誉演出,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极大地促进了当今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另外,在教育层面,许多中国的音乐学院和音乐学研究中心参与到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中,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中西方音乐学术领域的学者们互相交流思想和经验,而且也能让中国的音乐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西方音乐的相关知识。
通过歌曲歌词浅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通过歌曲歌词浅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0b098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a.png)
通过歌曲歌词浅析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是非常显著的,这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歌曲歌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西方歌曲歌词的差异来探讨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不同。
中西方歌曲歌词的主题和内容存在差异。
在西方歌曲中,个人的情感和体验往往是主题,比如爱情、友谊、心情等。
而在中国的歌曲中,歌词更注重表达社会价值观和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比如家庭、友情、国家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关注点的差异,西方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由,而中国更强调集体和传统价值观。
中西方歌曲歌词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符号也存在巨大差异。
西方歌曲通常采用直接而简洁的表达方式,直接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中国歌曲则倾向于使用隐喻、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直接和开放的交流方式,而中国文化更注重含蓄和间接的表达方式。
中西方歌曲歌词中的文化符号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歌曲中,经常出现一些西方文化的符号如音乐、电影、明星等。
而在中国歌曲中,经常出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比如山水、诗词、古代文化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的差异,西方更加开放和接受外来文化,而中国更注重传承和弘扬自身文化。
中西方歌曲歌词中的语言特点也有所不同。
西方语言更加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歌曲中常常使用押韵和重复的手法,以增加歌曲的旋律感和流行度。
而中国语言更加注重字义和意境,歌曲中常常使用雅俗共赏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体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和深刻。
这反映了中西方语言对于声音和字义的重视程度的差异,西方更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而中国更注重文字和意境的表达。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通过歌曲歌词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西方歌曲歌词的主题、内容、表达方式、文化符号和语言特点都存在差异,这反映了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不同。
通过深入研究中西方歌曲歌词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
从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来看跨文化沟通 (自动保存的)
![从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来看跨文化沟通 (自动保存的)](https://img.taocdn.com/s3/m/9fe842fc81c758f5f61f6756.png)
从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来看跨文化沟通摘要:在现代社会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下,有一种叫摇滚的音乐逐渐被更多的东方人所熟识。
摇滚也在华夏这片土壤中不温不火地生长了20多年。
由于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社会人文环境等等层面的差别,源于美国的摇滚乐在中国有着不一样的面貌。
探讨中西方摇滚的区别和分析它们的特点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中国摇滚热爱者们学习摇滚的必修课题。
关键词:中西方、摇滚乐、差异、摇滚精神、沟通一、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一)西方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西方摇滚乐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
最初的摇滚是黑人布鲁斯、福音音乐爵士乐与乡村乐的结合。
摇滚乐的元素可追溯到20年代的布鲁斯和30年代的乡村乐,然而其在50年代才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风格而广泛流行。
狭义的“rock and roll”指50年代早期的摇滚风格,可译作“早期摇滚音乐”。
而广义的“rock and roll”则被继续用来指代其后数十年间在早期摇滚乐的影响下产生的众多不同的流派风格,实际上成了一种泛称。
摇滚乐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喜爱,并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形成一股热潮。
(二) 中国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摇滚(Chinese Rock)被描述为一种反传统的工具、反抗主流意识形态、商业建制以及文化霸权的音乐。
喜欢摇滚的人也多半不是一般的追星族,而是用歌声倾诉一种生活和思想。
中国摇滚开始于1986年“西北风”开始进入刚刚萌芽的青年文化,中国最早的摇滚歌曲大概是现在大家所推崇的“中国摇滚之父”崔健的《一无所有》。
90年代是盛行期,唐朝乐队、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许巍、零点、超载乐队等20余支乐队。
摇滚在华夏大地上的“反文化”中生根发芽。
在那个年代成为大众文化后导致了1990年“现代摇滚”的酝酿。
从此,中国摇滚开始进入主流市场,但好景不长却又被认为在形式和音质上与粤语流行歌曲近乎相似。
音乐中的跨文化交流
![音乐中的跨文化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788180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6.png)
音乐中的跨文化交流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语言,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情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全球化的今天,音乐更是承载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它不仅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本文将探讨音乐如何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以及这种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性发展的影响。
首先,音乐是情感的通用表达方式。
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文化,音乐都能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和声触动人心。
例如,爵士乐起源于美国非裔社区,但它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其起源地,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音乐形式。
爵士乐的即兴演奏特性鼓励音乐家之间的相互倾听和回应,这种互动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
其次,音乐促进了文化元素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越来越多地相互影响。
例如,拉丁音乐的节奏和非洲音乐的鼓点在流行音乐中广泛使用,而亚洲的乐器如二胡、尺八等也被西方作曲家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
这种跨文化的音乐融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也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能够共享相同的音乐体验。
再者,音乐是传播历史和文化故事的载体。
许多民族和地区的音乐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音乐,人们可以了解到其他文化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
例如,印度古典音乐中的拉格体系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印度哲学和宇宙观的体现。
通过音乐,不同文化的知识得以传播和保存。
最后,音乐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工具,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友谊和理解。
音乐节、国际艺术交流项目等活动为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家提供了合作和表演的平台。
在这些活动中,音乐家们不仅分享音乐技巧,更通过音乐建立起深厚的人际关系,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欣赏。
综上所述,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音乐继续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性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ded43f7ce2f0066f433221b.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引言跨文化交际特指针对不同文化与语言背景, 依靠一种通用语言开展的交往行为, 其本质与内涵为强化整合语言与文化间的差异, 目的在于进一步增进交际双方间深入交流和协作[1]。
我国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和协作日益深入, 跨文化交际变成社会大众关注与讨论的热门话题。
所以, 务必要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里的具体表现给予探究, 站在科学合理的视角与立场, 吸纳中西方社会文化中的独特优势, 摒弃和更正不足, 达到取长补短, 自我完善, 以更好的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下面就主要对此展开论述。
一、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宏观表现主要就是语言文化的差异。
语言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语言表述与交流方面的差异, 是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关键因素。
例如, 早期燕窝蜜炼枇杷膏的英语说明书里, 陈皮的译文是Chen’s Skin, 干姜的译文是Fuck The Ginger。
俗语翻译里也不时出现中国式英语, 较典型的有:“If you want money, I have no;if you want life, I have one”, 翻译成汉语则为要钱没有, 要命一条。
语言习惯方面, 中西方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英语国家里, 时常都直呼他人名字, 除了年龄相近的人士这样, 即便是年龄差异大也照样用名字来相互称呼, 不过这要是在中国, 直呼长辈或老师或领导的名字, 则会被视为缺乏礼貌与修养的行为。
语用含义方面也存在极大差异, 如狗在汉语中, 一般是被用以表达贬义的词语, 如“狼心狗肺”、“走狗”等, 但西方国家则正好相反, 主要是用狗来表述善意的褒义词, 如“You are really a lucky dog.”即你真是一个幸运的人。
若依照中国式英语的方式来理解该句子, 则会闹出不少笑话。
所以,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里, 语言是无法孤立存在的, 若脱离其文化内涵, 则变得面目全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来看跨文化沟通
摘要:在现代社会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下,有一种叫摇滚的音乐逐渐被更多的东方人所熟识。
摇滚也在华夏这片土壤中不温不火地生长了20多年。
由于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社会人文环境等等层面的差别,源于美国的摇滚乐在中国有着不一样的面貌。
探讨中西方摇滚的区别和分析它们的特点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中国摇滚热爱者们学习摇滚的必修课题。
关键词:中西方、摇滚乐、差异、摇滚精神、沟通
一、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摇滚乐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
最初的摇滚是黑人布鲁斯、福音音乐爵士乐与乡村乐的结合。
摇滚乐的元素可追溯到20年代的布鲁斯和30年代的乡村乐,然而其在50年代才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风格而广泛流行。
狭义的“rock and roll”指50年代早期的摇滚风格,可译作“早期摇滚音乐”。
而广义的“rock and roll”则被继续用来指代其后数十年间在早期摇滚乐的影响下产生的众多不同的流派风格,实际上成了一种泛称。
摇滚乐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喜爱,并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形成一股热潮。
(二) 中国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摇滚(Chinese Rock)被描述为一种反传统的工具、反抗主流意识形态、商业建制以及文化霸权的音乐。
喜欢摇滚的人也多半不是一般的追星族,而是用歌声倾诉一种生活和思想。
中国摇滚开始于1986年“西北风”开始进入刚刚萌芽的青年文化,中国最早的摇滚歌曲大概是现在大家所推崇的“中国摇滚之父”崔健的《一无所有》。
90年代是盛行期,唐朝乐队、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许巍、零点、超载乐队等20余支乐队。
摇滚在华夏大地上的“反文化”中生根发芽。
在那个年代成为大众文化后导致了1990年“现代摇滚”的酝酿。
从此,中国摇滚开始进入主流市场,但好景不长却又被认为在形式和音质上与粤语流行歌曲近乎相似。
虽然后来又有另类摇滚的出现。
但中国摇滚大势已去。
二、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
(一)产生背景
西方: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从二战中获取的客观利益大大刺激了国内的生产,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随之而来的则是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
新生
代的青少年对眼前安逸乏味的生活不可避免的呈现出叛逆的态度,他们渴
望个性的解放。
中国:中国与摇滚乐的牵手要比西方晚三十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场改革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方、日本的经济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这当
然也包括了国内的音乐文化。
(二)音乐流派
西方:摇滚乐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流派的音乐,是乡村音乐、布鲁斯和民歌的合体。
所以在面对任何一个其他的音乐结构,他都是开放的。
因为这种开放和兼
容性,摇滚乐在西方这短短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又孕育出无数流派。
其中
比较大的流派有朋克、蓝调、英伦摇滚、电子、重金属、工业金属、死亡
金属、华丽摇滚、后车库、情绪硬核等等
中国:中国摇滚乐由于起步晚,且发展曲折。
能够发展壮大的流派并不多。
主要有民谣,重金属,朋克,秦腔等
(三)普及程度
西方:西方摇滚乐的普及度毋庸置疑是很广的。
首先是借助了英语文化的力量,传唱到了全世界。
其次,尤其是在美国,摇滚乐不断吸收各种音乐元素,
不断创新出各种形式。
多年以来,他们造就培养出了成熟的观众,并且每
一个流派,不管是小众的还是流行的,都有了固定的粉丝群体
中国:中国摇滚乐是八十年代才进入萌芽时期的青年文化,特别是经过短暂辉煌后,逐渐走向低谷。
普及程度相对于西方自然较低。
三、摇滚乐中的跨文化沟通
1. 精神与内涵
说到听摇滚,人们立即就想到会场上疯狂的听众与同样疯狂的乐手。
诚然,优秀的表现力与表演性让摇滚更具非凡的感染力。
但是,人们越来越注重那会场的氛围,疯狂加花的架子鼓与超强震撼的吉他solo,反而忽略了摇滚本身的涵义。
你也可以拿摇滚当流行音乐来欣赏,但是摇滚有着更实质的内在等着你去发现并且爱上他。
这就是摇滚本身想要表达的意思,正如本词条初所说:“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哲学’”。
摇滚是有内涵的,至少绝大多数都有而且可以被人所理解,而摇滚本身的表现力又可以让摇滚更容易被理解,这就是所谓的摇滚的真实的表达性,也是不同于已完全商业产量化的流行乐之处。
“合格”的“摇滚”歌手都把自己的灵魂与作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世界上能有如此大量而类型丰富的优秀的摇滚作品!想要真正的理解并喜爱它,了解摇滚要表达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别,就算不对所有的摇滚作品,仅仅对自己非常喜爱的数个作品能够了解也是很好的。
2. 具体化的摇滚精神
1) 青年自主意识(包括对社会的反思或者反叛,基于其激烈程度不同,但反叛更为突出)
2) 一种向往自由和表达自己思维空间的欲望
3) 爱与和平(无政府主义通常也与之联系在一起)
4) 反宗教(在欧美等有宗教背景的国家)
5) 享乐主义或者纵欲主义(以80年代的硬摇滚--流行金属--AOR时期为代表)
6) 悲观主义与虚无主义(以黑金属和厄运金属为代表)
音乐无国界。
中西方摇滚乐纵使有千万差异,爱音乐的人们总是能够在音乐中找到共鸣,实现沟通与交流。